時局動蕩,戰爭頻仍,所謂時勢造英雄,大概就是指如同清朝末年這個時代,此時,要讓大家生活過得更好的三個男人,雖然曾經窮途末路潦倒過,但因有同樣的想法而一拍即合,納投名狀,但終究在某些程度上還是殊途不同歸,而讓這三人的關係裂隙,過去的不求同生,只求同死的熱血,如今卻因為名利,女人而淪為自相殘殺,讓人不勝欷歔,這是投名狀
這義結金蘭的三人,分別為大哥龐青雲,二哥趙二虎以及三弟姜午陽,就如同大部份有三兄弟的家庭一樣,最先意見相左的就是大哥和二哥,而三弟則是站在中立的一方,誰有理,就站在誰那邊,而通常大哥最會照顧小弟,也最有經驗,因此或許就像劇中的午陽一樣,是比較相信龐青雲的做法,不過老二雖然總是比較是叛逆的一方,但對於比起他來有經驗的大哥,還是容易被說服,寧願相信他大哥,所以二虎雖是有反對聲音的人,但他還是願意相信龐青雲,這麼下來,龐青雲恐怕是最受爭議的一個人,他到底是為了名利,想要東山再起,還是真心地只為二虎及午陽這一幫領軍的土匪,讓他們溫飽呢?
人心隨境遷,或許當龐從屍堆裡走出來時,他似乎是已對這一切絕望,只求溫飽,不求東山再起,所以當他遇到趙二虎領頭的土匪,他或許想真心幫他們,或許就在那時在他心中已悄悄埋下"再大幹一場吧!然後能重回朝廷懷抱"順便可以帶著二虎與午陽這兩個有實力的弟兄與他共同分享雍容華貴,這般有義氣的想法,但當個人利益凌駕兄弟之情時,龐青雲寧可刺殺二虎來搏得朝廷的歡心,也不願挺身保護二虎,這種情節套在現在,好像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等如此初期患難與共,之後變成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而可以犧牲兄弟,換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的類似情節,不過朝廷命官的一句"畢竟是個外人"實為一句對龐青雲的一記當頭棒喝,試想,若兄弟之間都可以背信忘義了,更何況隻身投入非親非故的朝廷內,又有誰會相信他呢?更何況是外族掌權的大清皇朝!但我想龐青雲還是個有血有肉的人,對於二虎以及午陽還是有所感情,要不然他也不會在刺殺二虎時,獨坐擺滿豐盛佳餚的桌子旁,孤獨飲酒,淚流滿面,同時他也對這場內戰需要犧牲同胞的這件事而感到痛苦
因此本部片其實也暗度陳倉了動盪時代下,戰爭下,還是人民最苦的意含,永遠不會是那些後方的掌權者首當其衝,因此二虎及午陽只能淪落當匪,二虎之妻雖數度想脫離這樣的生活,卻也無處可去而再度重返,而原本那些挑起戰火,只為獲得更好生活的太平軍,卻發現戰爭反而讓他們的生活更加痛苦而選擇投降,暗地裡嘲諷著讓民生疾苦但卻完全不瞭解的腐敗政府,而龐青雲雖有野心想讓老百性過著安和樂利的生活,但他的野心仍稍嫌不足,還只是寧願在清朝底下做事,而不像國父孫中山先生般膽敢放手一搏,不過這也與兩人所念的書,喝的墨水不同而影響他們的想法有所關係,龐青雲看不透真正的問題根源!若真看透,一切將會有所不同吧!?
片中使用許多臉部特寫的鏡頭表現出劇中主角的情感,相當生動,並在某些地方埋下了伏筆,除此之外,加入兄弟情誼以及不得不放手一搏的戰爭場景,更讓人有熱血激昂的感受,我想這是本部片最令人著迷的地方
2007年12月31日 星期一
[非專業影評人108]投名狀
2007年12月29日 星期六
[京都貧困遊學30天3]日文作文練習(二)
之四:お化けについて
台湾で、死んだ人に関する節句は2つあります。まず、4月にある節句は魂にかんするものです。この日は、私だちは食べ物と飲み物と花を用意して、死んだ親戚の墓前へ特別に行きます。そして、祖先に祈ります。たいてい”家族が健康であるように”、”安全であるように”と言います。時には、”学業が進歩するように”、”業績がぐんぐんあがるように”と期待して言います。この日は祖先に懐かしさを抱いているという感じも現れます。
ほかの節句はお化けの月です。それは、旧暦で7月にあります。だいたい7月と8月の間です。この月は、お化けと幽霊がすべて出ますから、祈ります。だいてい”彼らが自分のうちへ入らないように”、”悪いことがないように、運があるように”祈ります。だから、食べ物も飲み物も用意します。お化けの月が始まるときと、終わるときは祈ります。始まるときは、お化けがいえに入らないようにたくさん食べ物と飲み物を用意して、招待します。終わるときは、お化けを送って、帰るように、祈ります。私たちは日本のお盆のように乗り物を作らずに、お金を燃やします。もちろん、お金はお化け専用のですから、本当ではありません。
之五:実験について
私は大学で特殊教育学を習っていました。特殊教育学というのは身心障害の人を教える方法やそんな人の特徴などに関する学問ということです。だから、教育方法の実験をたくさん教えてもらいました。その中で、一番大切な方法は”行動修正”です。行動修正というのは異常行動を治療するための心理療法の一つということです。治療方法ですけれど、進め方は実験みたいだと思います。どんな方法を選ぶかによって、結果が違いますから。だから、必ず成功するということはありません。失敗のときもありますから、実験みたいだと感じます。
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非專業影評人107]愛滋味-Les Témoins
雖然我不太喜歡快節奏的電影,但其從活著愛人的喜悅,轉到第二段受到愛滋病折磨,而對死亡害怕擔心的反差,著實有其可觀之處,這是愛滋味
觀影結束受,我第一個念頭是想要瞭解法文片名的意義,畢竟正在學法文,也剛好可以從主題來解構這部電影
témoin為"證明""見證人""目擊者"的意思,與英文片名的意義相同,表面上來看證人便是艾曼紐琵雅所飾演的作家Sarah,替這段那一年發生在她和她老公Mehdi,Mehdi外遇的同性情人Manu以及醫生Adrien之間的四角戀曲做見證,同時也記錄下了愛滋病對他們四人的影響,從其他層面來看,這證人也可以是醫生,研究著愛滋病,並看著照顧著自己喜歡的人被愛滋病折磨以及發病的過程,或者更可以說是觀影者對這段愛情的開始,因愛滋的恐慌而嘎然停止,留下見證,記取愛滋病危險的教訓,不要當一切逐漸從死亡中清醒之後,又忘記了過去的痛苦.
顯然這是一部有關於愛滋病對人類的影響的電影,整部片分成三大部份<les beaux jours>(美好的時光),<la guerre>(戰爭),最後一個忘記title是什麼,反正描寫著Manu因愛滋過世後,大家的生活逐漸回到軌道:Adrien雖然一時無法調適失去Manu的心痛,不過最後還是遇到一位願意為他付出的人,而Sarah與Mehdi則在確定自己未感染愛滋之後,重拾夫妻之情,雖然Mehdi不喜歡Sarah把他的故事寫成小說,而Manu的姐姐Julie則繼續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這一段讓我想到韓國導演金基德的作品"春去春又來",本部片則能以"夏去夏又來"為註腳,也就是在經歷過許多困難,死亡之後,總會在某個時間點,當一切都過去後,又會重獲新生,而根本不必沉緬在過去的傷痛中,只不過這部片不像"春去春又來"的最後一段讓整部片更具完整性,反而我會覺得有一點多餘,總認為到姐姐唱歌劇那一段就可以結束,或在某個馬努死後的時間點做結,或許會讓這一部電影更具後座力吧!?
雖然前面提到這一部片的節奏過於快速,我不太喜歡,但這樣的明快的手法使用在第一段故事時,卻讓我覺得有恰如其份的感覺,這樣的快節奏會把第一段的主題美好的時光突顯出來,也就是浮光掠影地將他們四個人的友誼以及埋藏在底下的情慾,透過片段片段的方式堆疊出他們的快樂,其中Sarah與Manu更是這一段快樂的代表人物,Manu順從自己的渴望地混在巴黎的新公園,尋找自己的真愛,他年輕,無憂無慮,不擔心積蓄花光,只是嘴巴帶著微笑開心地過著生活,讓我看了也不禁會心一笑;而Sarah則一派藝術家樣,雖然已結婚,但也只是勉強被牽制於婚姻,但她本身還是無法克制欲望,所以連小孩都覺得很煩,又遇上自己寫作的瓶頸...反觀Sarah的警察丈夫可能是因為自身職業的關係,便心甘情願地為家做牛做馬,而當他稍微克制不住欲望後,卻擔心地跟她老婆說著要對彼此忠誠,老婆卻回答著:因為我太太太太愛你,我非得跟別人上床,才會感到幸福這種完全天真浪漫型的藝術家說詞,我始終覺得這一個場景為本部片的關鍵,從這邊開展出Mehdi完全地被Manu俘虜,同時Mehdi與Sarah已潛藏的不合也從此開始蠢蠢欲動準備勃發,以及之後的情節
第二段的戰爭則主要為與愛滋病的戰爭,這一段的軸心被在醫生Adrien與Mehdi身上,Adrien雖對Manu念念不忘,但Manu的心卻無可自拔地向著Mehdi,這讓Adrien無法忍受,但Manu患了愛滋病後,Adrien卻無償地,盡心盡力地照顧他,也同時向在當時的年代剛爆發病例的AIDS宣戰,決定要找出治療他的方法,這是其中一場戰爭,而另一個軸心則是強烈地表現出Mehdi內心的掙扎,既擔心著可能染上愛滋病而死亡的危險,但卻無法不去關心他真的愛過的Manu,看在Adrien的眼裡,就如同Adrien所說的:你恐同,但卻愛上一個同性戀那樣表裡不一,我一開始也如此地覺得既然是真心愛著Manu,就不該有擔心過了頭的感覺,當然人都怕死,這是無可厚非的,但仔細想想,另一方面或許是因為他的職業,他拘謹的個性讓他會有這般強烈的反應,試想一個強力掃蕩賣春事業的警察,但他卻感染上了性病,那會多麼諷刺,也會讓他警徽蒙上了一層灰,所以他才會大大鬆了一口氣,同時卻也對Manu不捨,如此內心的天人交戰,以及他不得不和Sarah攤牌的部份,是這一段中的另兩個戰爭
雖然一開始的快節奏讓我有點眼花撩亂地覺得感情不夠深厚,但思考過後,卻覺得在感情的鋪陳上,不輸慢節奏的電影,尤其是愛滋病在當時爆發後,對世界的衝擊,透過這部電影讓我有見微知著的感覺
2007年12月24日 星期一
[亂評劇場9]浮生若夢-Les éphémères
法文劇名為蜉蝣,一種很微小的昆蟲,為最原始的有翅昆蟲,似乎有某位甚為有名的文學家還是什麼的,曾經把人類比喻成宇宙中的蜉蝣生物般渺小,本劇便藉由這樣比喻發揮,由好幾個人類的小故事片段所組成,各個故事表現出不同的表情,拼貼出人類豐富的一生,雖然有歡笑也有淚水,但這都是人類無法拒絕不去走的一條路,就好像經歷一場夢境般的冒險,這就是浮生若夢
我很有勇氣地選了長達六個多小時的完整版,畢竟我嚴重懷疑自己有過動的症狀,無法待在一個位置上待太久,極限是二小時多,而且最近的狀態是疲累的,所以我一度很擔心會睡著,當然的確是有點小昏睡過去,實在是燈光美氣氛佳,外加音樂動聽,不過都只有幾秒鐘而已,或許該歸功於木製椅子不是那麼舒服,但對劇情的期待,演員深刻的演技以及導演似乎試圖透過這些軼事傳達些什麼,讓我意外地有95%以上的時間是全神貫注的,看完之後,我不得不推崇這一部長達六小時的戲劇,雖然不像電影可以透過一些影像技巧讓畫面變美,但整體呈現出來的感覺,卻讓我觀賞完後的頭一個念頭是:好美阿!這一齣戲,也無怪乎這個劇團(陽光劇團Théâtre Du Soleil)如此受人推崇,享譽國際
這部長達六小時的戲劇,分為首部曲與二部曲,戲劇一開始強烈地讓我期待著這是一齣有所連貫的劇情,但其實不然,它其實是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輪番上演,或現實或回憶,試圖透過這些片段描繪出社會百態,有趣的是我發現法國的某些戲劇作品,不管是電影還是舞台,都喜歡透過小故事的串連來表現人生課題,另外本劇中的這些小故事都是從家庭的角度出發,如對逝去母親的懷念,新生的家庭,外遇,吸毒的兒子,家暴,突如其來的親人死亡,變性人,老年癡呆,謀殺??,,祖孫之間的天倫之樂......充滿著生老病死,生離死別這種在家中天天上演的劇碼也是課題,每個人被各式各樣的情緒拉扯著,無奈,悲傷,喜悅....正由於如此,雖然每一個故事都是片段片段,但後座力卻足夠讓人感受到些什麼,投射到自己過去的經驗,同時也讓我期待著接下來會看到什麼樣的情節,可以說看首部曲就好像看遍人生百態
中場休息的一個小時,我期待著二部曲應該會對首部曲的所有故事做個收尾,我猜對了一些,他只對某些故事再做陳述,其中交待的比較完整的即是首部曲第一個故事的女主角的尋根,當然仍有穿插首部曲中部份故事的接續,不過歸結起來,二部曲所有的故事片段感覺表現出較為統一的意象即是:或生活再怎麼不順遂,或遇到死亡,或遇到什麼壓力,人生還是持續地走下去,不會因為某些不舒服的事而停滯不前,所以我們更應該地有勇氣的走下去,或以更達觀的態度面對一切,畢竟這就是我們無法拒絕的人生,感覺有點宿命論,其實是要我們更積極去創造短暫人生的快樂,或許看到的不盡然是這樣的命題,但我卻有這樣的感覺,
而其中最多著墨的"尋根",以及貝兒太太突發其想地想去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旅行的部份,透露出戰爭底下的辛苦,但卻以一種詼諧輕鬆的態度來面對所遭遇到的不幸,畢竟總會事過境遷,這也是我為什麼會有前述的感想
美麗的不只是劇情,還有舞台設計,劇團在改名成自由廣場的藝文廣場上搭起帳篷,並運用木造的座椅和舞台,營造出馬戲團的空間,舞台是個像伸展台般的長方形,觀眾座椅位於東西兩側,南北兩側則是後台出入口,很有感覺的空間,但會有佈置太單調些的疑
惑,不過戲劇一開始推進來的轉盤為這個疑惑找到了解答之鑰,原來演員幾乎都是在轉盤上表演,轉盤上便是場景的佈置,然後為了製造出空間與空間之間的相對距離,會有人蹲低推著轉盤移動,同時目測觀察與另一個場景(若有的話)之間的距離保持著一定,並旋轉著,旋轉的目的一方面是視野的關係,讓演員不背向任何一方,一方面也讓觀賞者看到的是360度的立體表演,而不是像大多數舞台劇的180度,除此之外,這樣的方法高明的地方在於,當有些緊急情節產生時,轉盤旋轉速度會變快,製造出電影情節雙方對峙的緊張感,這是我非常推崇的部份,也很特別
另外音樂也很美麗,除了一些預先錄好的音樂之外,還有現場演奏或混入前者或獨立,重點是這些音樂全部都是由一位老伯演奏而成,而且是運用了許多不同的樂器,每一種樂音都表現的恰如其份,不禁對這位老伯驚嘆,謝幕時,給予他的掌聲當然不吝嗇,他就坐在北側後台出入手的上方從容不迫的表演著
除此之外搭帳篷戶外演出的好處即是可以納入帳蓬外的自然聲響,由於都是描述在家中的點點滴滴,所以窗外的自然聲響並不突兀,但缺點是下大雨時(那天有段時間是下大雨的),演員的聲音就會聽不見了,因為演員都未配帶麥克風,甚至音效也會聽不見,而不得已要調大聲一點,除此之外讓我詬病的是翻譯的部份,我是不了解這是不是刻意安排,某些橋段不把翻譯翻出來,我可以理解,因為要表達出語言隔閡的問題.....等等類似這種讓我們可以感同深受演出者的聽不懂的狀態,或是有些只是呢喃,不是劇情重點,但有一小一小部份,發現到有漏了翻譯,或字幕晚出現,這樣似乎有點不妥,但也或許是刻意安排,不過幸虧我會一點德文以及一點法文,所以對我來說並未有太大的影響,不過相對來說,某些橋段想要表達出語言隔閡的問題的部份,我可以看的出來,但就無法深刻體會
但整體而言,這一部戲劇帶給我的是"美"的感受,而且充滿著溫暖,而且劇團很可愛地在短暫的休息時間請大家喝水,吃餅乾,不過可能要坐最靠近舞台的人才可以吃到,因為份量有限
結論是真的很棒,讓我對這個劇團以及導演很敬佩!!
2007年12月18日 星期二
[非專業影評人106]被遺忘的1937-Nanking
1937年日本攻陷上海與南京,並大肆虐殺南京的人民,這是歷史上有名的南京大屠殺
本片透過訪問當時的日本士兵以及當時的倖存者,以及透過訪問當時留在南京保護中國人的外國人,來完整呈現1937年殘酷的景象,試圖抨擊那些欲將此過去抹殺掉的人,也抨擊著那不把戰爭的殘忍當作一回事的人,這是被遺忘的1937
從形式上來看,它並不是100%的記錄片,而是有參雜一些演戲的成份在裡頭,也就是片中所出現的外國人,只要是彩色影像的,幾乎都是請演員來扮演這樣的角色,只是他們並非是演出當時的情景,而和片中其他受訪人類似,也就是經歷1937年事件而至今仍活著的人類似,接受訪問陳述當時的事實,只不過這些被飾演的外國人的訪問內容,都是參考當時那些外國人所流傳下來的書信與日記改編台詞而成,並請他們以模擬當事者的心情,將台詞,或者應該說他們的故事陳述出來,這樣光靠台詞的演出,是有它一定的難度,因為他不像親身經歷的那些當事人一樣,可以回想起來,就很真實地傳達出當時的心情,反而必須做足功課才能扮演好這樣的角色,否則一部片所有受訪人羅列下來,將會有如天平兩端裝載著不同重量的情緒,一邊輕,一邊重,不過整部片結束,我不禁想替片中的演員高聲喝采,他們的陳述不造作,卻充滿豐沛的感情,讓我可以感受到這些外國人當時對日本人暴行的無奈以及充滿著無力感,突顯出當時入侵南京的日軍是有多麼殘酷
正由於如此,我想本部片確實將會喚起國際間對南京大屠殺這件事情的重視,尤其這一件殘虐的暴行與希特勒追殺猶太人的暴行比起來,是鮮少西方人瞭解的,再加上日本人不斷地想要將這件事抹殺,不願意承認......而透過這部片,不只是從受害者與被害者的觀點,而還加入了第三者的觀點,也就是當時在南京建立"安全區"的外國人的觀點來看1937年日本對南京的侵略,更具客觀性之餘,也讓西方人知道在第二次大戰是真有這件事情存在的,當時的日軍是多麼的殘酷,甚至讓其中一位屬於殘害無數無辜的納粹黨的德國人拉貝也挺而保護中國人
說實話,看到當時倖存的中國人,說到激動處而流淚,以及看到當時留在中國幫助中國人的外國人想要傾全力阻止虐殺,卻充滿無力感的神情,還有那一禎禎描述日本人暴行的照片以及最後播放的當時在臨時醫院所拍攝下來的怵目驚心的短片,就連我這個不仇日的人,都不禁為當時日本人的所做所為感到噁心了,更何況是因為這樣的事件而對日本人有相當嚴重成見的人,雖說不管是影片本身還是雷公電影的宣傳意旨都不在挑起仇日情節,但我覺得由於太過寫實,情緒太過飽滿,多多少少不免仍會挑起一些抗日的情緒,不過事情已結束,或許我們應該更理智地希望這部片真能讓國際間知道這件事,同時也能讓國際社會對刻意隱瞞這件事的日本人感到不恥,同時就如同原著的封面寫著:教訓要記取,仇恨要遺忘,在看透歷史上幾次屠殺事件,我們都應該要了解到戰爭的恐怖以及殘忍,而最首當其衝的便是衝鋒陷陣的前線士兵以及手無寸鐵,沒錢逃避,只能坐以待斃的人民,在上位者永遠是最不可能第一個為國捐軀,也最不可能是最後一個留下來擋子彈的人,因此這部片也帶點這樣的意味:呼籲上位者不要輕易地自以為戰爭可以解決一切般地草菅人命!
當然就不免佩服起當時可以逃離南京,卻仍留下來的那些外國人,他們的情操是多麼的偉大阿!!就連蔣介石當時也逃離南京了!因此片末那些曾受過他們幫助的人都一一地感謝他們,讓這部片不僅包含著戰爭的殘酷,希望喚起國際間的正視,當然也包含著人情溫暖,同時也有以此部紀錄片紀念當時留在南京幫助中國人的西方人的意味
IMDB接近滿分的評價,這電影確實讓我們可以更貼進南京大屠殺的史實,同時也小部份地傳達著中國人不是孤軍奮戰,還有重情意的外國人留下來幫忙,只是當時的日本軍隊過於殘酷,意欲幫忙的外國人都束手無策地莫可奈何,
殘酷,無奈,生離死別這幾個影片中的關鍵字將戰爭的負面發揮得淋漓盡致,讓人不勝欷歔!
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非專業影評人105]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Chacun Son Cinéma
2007金馬影展觀影記錄(8)
為紀念坎城影展60週年,特別邀請33位導演,以三分鐘的短片為限,針對"電影院"這個主題發揮,因此我們看到導演對於電影院的印象或對他的意義,當然因為沒有事先套好招的關係,所以就會有題材相近的短片,當然也有跟其他人較不一樣的,令人印象相當深刻的!!相當多元,亦相當精彩,這是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
雖然每一部都有不一樣的感覺,縱使他題材相近,但要我寫著一個接著一個的感想,卻是困難重重,因為我一踏出戲院,所有劇情都混在一起了,以及我沒辦法過目不忘,順序全部忘記,所以只能做個歸納統整及發現是否有有趣的地方
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當屬拉斯馮提爾所拍的那一段,每個人看電影的時候最痛恨旁邊的人在那邊吱吱喳喳地討論著劇情,或手機來電鈴響起也就算了,甚至還大咧咧地講著手機,或發出其他聲響,若是不知羞恥的人,你嘖幾聲或回頭瞪他們,或甚至跟他提出請求,他還依然故我時,自己一定快發瘋了!因為本身做出的抗議動作,已經明顯影響自己的觀影情緒以及觀影完整性了!所以我常常在內心裡想著,這種人實在不配來電影院看電影,回家租DVD吃自己吧!?但拉斯馮提爾可不這麼輕易放過這些人,他自導自演,扮演起被干擾的角色,然後說自己的職業是殺人,對干擾他的人大砍特砍,雖然血腥,但大家看到導演是拉斯馮提爾時,不禁全場鼓掌叫好,我想那是因為導演拍出了觀影者內心最深沉的渴望吧!!!這一部短片真應該給那些時常在電影院不守秩序的人看看才是,給他們一記當頭棒喝,看其他陪同觀影的人因你的聲響而引起的怨念有多深
另外對於中國,台灣幾位導演拍出的作品,由於相當地個人風格,因此幾乎一眼就可看出了是他們的作品:侯孝賢的懷舊,王家衛的大膽前衛的色調,蔡明亮的誨暗,陳凱歌擅長刻畫孩子的神情......等等,記憶容量不及備載的只記得這幾個
從多數華人導演選用的題材中,回到所有導演所使用的題材,發現有一群導演喜歡從自己小時候對電影院的記憶出發,或不是從孩提時代出發,而是過去的經驗:比如說年輕時期參加砍城影展的經驗,到今天獲頒終身成就獎的溫德斯,另外比較老套的便是利用電影院的黑暗來發展題材:暗渡陳倉的愛情,以及偷竊,或者是兩者融合一起:本來預計行搶的小偷,與皮包的主人四目相接,好似即將天雷勾動地火,卻在此時三分鐘結束,留給觀影者無限的想像,也有以反諷的手法來對電影院內的情欲嘲諷:售票口掛著票已售罄的字樣而不見售票員蹤影,原來邁入遲暮之年的售票員躲進電影院觀賞電影,但事實上偌大的電影院中只有他,以及一對忘情做愛的男女,情人做愛做的激烈,售票員則冷靜地有如性冷感地看著電影,電影散場也未有散場的動作,任憑那對男女繼續溫存,是為了自己享受著現場Live的活春宮,抑或是幫助他們不被打擾呢?這一段也挺有意思的
另外一個多數人選用的題材便是眼盲:觀影不得不需要眼睛與耳朵,但當眼睛看不見的人"看"電影,帶給他們又是什麼樣的感動呢?有的人光是聽配音就淚流滿面,有的則是有貼心的男友為他敘述畫面的內容,他本來是對這部電影很動容的,卻在問了一句男友是否黑白片,得到答案是否定之後,顯露出意在言外的表情,或許是與想像中或期待中的感覺不一樣吧!?
相對眼睛看不見,倒是沒有導演使用耳朵聽不見的橋段,或許是演員難以表現,或許是沒有多大的發揮空間,不過還是有導演以與耳朵聽不見題材相類似的聽不懂入題,上演了一場"電影,不用翻譯":雖然女生聽不懂電影人物所使用的語言,但想要追女生的男生貼心地替他翻譯著,卻意圖很明顯地將諜報片整個改述地很風花雪月,不過最後卻殺出好幾個程咬金,我覺得這也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短片
其他比較特別的還包括了戰爭下的電影院;以及有一位導演單純以三分鐘為限地一鏡到底,原本演員已蘊釀好情緒,卻突然被"三分鐘到了"這句話被迫停止繼續下去;當然情色電影也是電影院不可或缺的一環,所以有導演以此入題,但卻搞笑收尾,諷刺著看情色電影卻害怕遇到變態的不安;另外北野武的三分鐘短片表現出鄉下電影院的破舊,一場電影下來,看不到幾分鐘就中斷好幾分鐘,如此的反覆,突然就結束的莫名奇妙,觀影的農人不知是沒見過世面地以為電影就是這樣,進去電影院得到的只是抽了好幾根煙後,電影便宣告結束,也不吭一聲地悻悻然離去,讓我整個很錯愕
總而言之,不只是一部電影,更可以說是一口氣觀看了33部新電影,精彩程度實在令人眼花撩亂,同時也喚起自己心中某個角落的觀影經驗與電影中的某幾個片段相呼應著,很有趣
如果自己是導演,自己心目中的電影院是什麼樣子呢?會怎樣呈現這個主題呢?
2007年12月13日 星期四
[非專業影評人104]4月3週又2天-4luni, 3saptamani Si 2zile
若事前沒有看影片簡介或對羅馬尼亞歷史不是那麼了解的話,你可能無法了解片頭打上1987年的用意不只是單純表示時間點,更是暗示在當時那個年代仍是屬於共產極權統治之下,所以你就無法了解為什麼要找密醫墮胎,為什麼墮胎要這麼鬼鬼祟祟......等等問題,不過撇開這個不說,這部片在觀影結束後,確實傳達出"墮胎"這件事在當時是違法的,所以你會看到Otilia緊張保守秘密地處理事情的神情,以及為了Gabita牽腸掛肚的狀況,再加上全片用手持攝影機拍攝的效果,讓鏡頭呈現不穩定甚至是女主角奔跑的同時,攝影師也跟著跑地取補抓Otilia的一舉一動,在在都顯示出Otilia惶惶不安的意象
其實導演表示他並不想點出片中的時代就是共產社會主義的時代,不過片中買一塊香皂或一包煙,都得透過黑市或沒有商店可以購買,以及其在色調以及後製的處理上所營造出那個時代的感覺,當然還包括關於墮胎這件事的違法問題,都呈現出當時的羅馬尼亞仍處於共產鐵幕時期,因此這部片可以說是藉由主角們的一舉一動將當時的時代背景呈現出來,同時這些舉動反之亦然地反應出這些主角們,也可以說是日常的小人物們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所受到的壓力以及他們內心的掙扎
所以你如果跟我一樣是因為宣傳大打著"墮胎問題"而期待這一部片上在墮胎問題上有所著墨的話,那你可能會有點失望,其實這部片對於墮胎問題並沒有探究得很深刻,而且篇幅也不是很長,就如同前面所說的,墮胎只是眾多事件中的一個事件罷了,但當你不受宣傳影響再去看待此部片,你會發現無怪乎會連連在國際大獎中奪得好成績.
除了時代背景下的壓力以及內心不安之外,也傳達出"欺騙"與"背叛"的氛圍,不僅是Gabita被他的同學騙說Dr. Bebe很好,同時Gabita為了取信於Dr. Bebe,也欺騙了Bebe,同時未告知Otilia的情況下,也算是欺騙了Otilia,Otilia在付出代價之後,去男友家參加生日宴會,卻也無法對男友吐實,而只是一再心神不寧,只是不斷地說出如果她懷孕了怎麼辦,不知情的男友當然說他會負責到底,但殊不知這是因為前幾刻鐘,Otilia才和Dr.Bebe上床,特別是她那一段時間月事來了.......在此先插播一則從網路上看到的知識,在共產統治的羅馬尼亞,做愛在法律規定是不能做任何避孕措施,因為據導演說,那時的羅馬尼亞天真地認為,只要有非常多的人口,國家就會富強,所以鼓勵生育,一家中有四個小孩是很正常的,生到十個小孩還有獎牌…也無怪乎Otilia會這麼無法專心於宴會上,他不僅擔心著Gabita,同時也擔心這自己與他男友的關係,若真的懷孕,若真的孩子是Dr, Bebe的種的話,同時他也懊惱為什麼男友父母的朋友有醫生,卻不能找他們幫忙呢??或者若自己家裡的社會階層高一點的話,自己就會有熟識的醫生幫忙,而不需受Dr. Bebe的屈辱,從墮胎事件後所展開的影片後半段又再度曝露了共產政權下的許許多多社會問題
所以本部片是因為有人要墮胎,或鋪陳當時背景以突顯墮胎的非法,或從墮胎之後來看時代背景下的社會問題,有種今天是因為是如此的時代背景下,才會有這樣一連串令人緊張又不安的故事,若做愛可以戴保險套,墮胎是合格醫生即可,那Otilia今天就不用身陷於如此的風暴中
因此這部影片可說是環節都緊密結合在一起,加上運鏡手法以及女主角的演技萬分精彩,仔細消化後,會覺得真的是太精彩的一部電影,一掃我剛看完後因為墮胎問題著墨不夠深的落寞,同時也因為整個影片的色調為了呈現暗灰色的鐵幕蕭瑟感的讓我心情沉重,我只能說這種平淡敘事一個接著一個,但又能充份表達他所想要傳遞的目的的電影,後座力是最強的!!最後電影雖簡單地結束於兩人坐在餐廳的相對無言,但也是因為胎兒已墮出,電影已無可以交代之處,因此結束得恰如其份
好看,但又有心理準備可能不如預期或不合你的口味
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
[非專業影評人103]巴黎小情歌-Les Chansons D'amour
故事是從伊斯麥,茱莉與愛麗絲三人行的關係開始,愛情走到一個程度之後,便會開始失去新鮮感而心生厭倦,所以伊斯麥與茱莉便找來了愛麗絲三人行,為他們兩人的關係增加一點情趣,但三個人的愛情終究還是顯得過於擁擠,因此伊斯麥與茱莉產生了些嫌隙,而正當兩人將為這段關係開始做彌補的時候,茱莉卻發生了意外......
人總是在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才會真正去正視寂寞孤獨的感覺,伊斯麥一方面為了茱莉的逝去而心傷,另一方面卻來自於茱莉姐姐及家人的關心以及艾汪鍥而不捨的猛烈追求的壓力......讓伊斯麥無所適從
從茱莉發生意外之後,是我覺得本部片最為精彩的地方,伊斯麥既得背負著深愛女人的離去不能夠馬上投入下一段戀曲的罪惡,但週遭又有許多誘惑向他的孤獨寂寞招手,除了之前和他與茱莉大搞關係的愛麗絲之外(雖然愛麗絲顯然對茱莉的興趣高過伊斯麥,且茱莉的家人從來不了解),還有對他有愛慕之情的艾汪,甚至是一直對他持續關心的茱莉的姐姐,在我看來,似乎利用對伊斯麥的關心陳倉暗渡著她對伊斯麥的情意,
同時愛情似乎也不是只有小倆口之間的關係而已,甚至牽扯到自己與另外一家人的關係是否良好,但有時太過於良好,似乎也是有壞處的,因為在茱莉發生意外後,茱莉一家子總覺得伊斯麥愛茱莉的程度,應該是失去茱莉而無法活下去的程度,所以一直關心著伊斯麥,甚至想要給他茱莉的存款,甚至想請愛麗絲可以取代茱莉在伊斯麥的位置....但這卻讓伊斯麥喘不過氣來
於是乎,道德良心和情慾渴望便在伊斯麥的心中角力拉扯著,幾次的欲拒還迎,欲迎還拒,深刻表現出伊斯麥內心的掙扎,甚至忍無可忍,壓力終於爆發的情況下,即隨便邀請酒吧的吧台小姐回家過夜
最後伊斯麥做出了選擇,雖然在性向上的大轉變顯得突兀;雖然說對於伊斯麥的感情世界以及曖昧情愫精彩鋪陳了整個篇章之後,突然來個急轉直下,有種虎頭蛇尾的感覺;雖然在結束前的最後幾秒他還是拒絕對方,但我想導演想要傳達的另一個愛情面向便是:愛情這件事真的沒有絕對,情感很有可能地天外飛來一筆般地那樣突然,或許在當下伊斯麥認清了什麼,或許在當下眼前這個人一定能給他溫暖和倚靠的關係,但這只有伊斯麥知道,我們所能看到的就是表面的事實.這讓我想到小田和正唱的"突然來臨的愛情故事"這首歌
在這個同志情的部份,導演隱隱描述了就算是在21世紀的今天,一般家庭仍對自己的兒女是同志的部份仍難以置信或不願承認,這部份包括茱莉的媽媽詢問茱莉三人行的事,雖然媽媽夠開放地問到了茱莉與愛麗絲關係的可能性,但卻有點不想相信的感覺;另外便是茱莉的姐姐發現伊斯麥的床上躺著另一個男人的惱怒,不過這個情節除可代表著難以接受同志情之外,我想還有大半原因是茱莉姐姐的心碎吧!?
而為劇中下註腳的每一首歌,則替本部電影加了不少分,
首首為法國香頌的典型,輕柔婉約地有如戀人間地耳鬢廝語,傳達著深刻的情感,這讓我想到"My Little Airport"這個樂團的曲風,而其中我最喜歡的歌曲便是伊斯麥,茱莉與愛麗絲在街頭打情罵俏的歌,很可愛也很有趣
另外個人的內心獨白的歌曲也是支支明確表達出唱歌人的心情,我最喜歡的便是茱莉姐姐的獨唱,一開頭的前奏便收買了我的心,姐姐娓娓唱來更是令人心酸,會引起許多單相思的人的共鳴
愛情就是這樣毫無道理,毫無規則可尋,隨著時代的進步,愛情似乎更顯錯綜複雜,甚至有時並不是只有兩個人的問題,就如同影片中男女關係的糾纏難解般,有速食愛情,有三人行的愛情,有同志間的愛情,有單相思的愛情......等等,這也是為什麼情歌品種越來越多,描述層面越來越廣泛,我們也因此更容易在某個時期中突然覺得某首歌很契合當下的心情,代表著或紀念著那一個當下,
巴黎小情歌的敘事架構便是從此出發,讓歌曲唱出自己的情緒,並從微觀的幾個人間的關係,來窺探並宏觀地看待現代年輕人的愛情關係,雖然部份為點到為止,但還是有其可觀之處,當然就如同我所說的,曖昧與失去的傷痛寂寞,將是本部片最有看頭的地方
2007年12月9日 星期日
[非專業影評人102]881
這部片可謂是歌舞片的新品種,融合一神信仰,因果輪迴,魔幻,等多種元素,不禁讓我聯想到台語武俠劇那種怪力亂神的劇碼,且歌曲與舞蹈吹著濃濃的復古風,或者該說是"庄腳俗",再配搭台詞的字字珠璣,妙語如珠,讓我看得很開心,這是881
整個故事的背景是新加坡鬼月的一個民間習俗:唱歌台,劇中主角小木瓜與大木瓜,雖然生長於不同的家庭,卻對這樣的工作心生嚮往,而不顧家人反對與身體病痛,努力地想要站在歌台上,為台下看得到的人,以及看不到的人,賣力演出,散發熱力,讓人家開心,當然這樣的逐夢過程的劇本安排下,必定是會有些阻撓,小木瓜的身體越來越差,榴槤姐妹的爭風吃醋,台語歌台之王陳金浪大哥之死,媽媽知道唱歌台的辛苦而反對到底,再再帶給他們衝擊
當然這樣的劇本很容易給觀影者留下又是一部正向積極的勵志歌舞劇電影,可能會讓你想到江蕙"藝界人生"的一段歌詞:"浮浮沉沉藝界人生,冷冷暖暖多變人情,舞台上燦爛笑容,舞台後寂寞心情"也有可能會讓你歸結到一個結論:阿,人生阿!不是每件事都能夠順順利利,隨心所欲的,但整部電影似乎不想只是帶給觀影者這樣正向但卻有點嚴肅的東西,而是希望觀影者能夠開開心心地看著這部電影,所以他塑造了"玲姨"這個角色,以及其他有趣的台詞,和一些令人發噱的場景......讓整部片的娛樂性高到破表
當然這些設定都與劇情有其關聯性,比如說:玲姨就像木瓜姐妹的支柱,雖然他自己本身有許多辛苦的地方,但他還是得像一盞明燈一樣照亮他們,鼓勵他們向上;又比如說幾場在玲姨家就開始唱唱跳跳起來的場景,玲姨的兒子關音看到他們要開始唱唱跳跳,就趕快把桌子搬離,象徵著歌台明星無處不表演;最後木瓜姐妹與榴槤姐妹的決戰歌台,或者也可以說是大鬥法,看完這一幕,你就會更確信這真的是一部現代版的台語武俠劇......當然還有其他更多關聯,真的會讓你看得淚中帶笑,笑中帶淚
不過幕後工作人員在鏡頭的處理方式,絕對不會流於在家看看就好的台語武俠片,我還蠻喜歡導演在最前半段的簡介故事手法,有新意,同時也讓人很快進入狀況,而不會覺得讓人摸不著頭緒;另外歌台表演的剪接,讓我看到目不暇己的舞台服裝秀,當然劇中的服裝設計,一樣是令人嘖嘖稱奇
還有整部片也呼應木瓜姐妹與玲姨去求神問卜時,歌台仙姑說的唱歌台的五大規條:對神鬼要拜;對人要相親相愛;禍從口出不應該;跑台不能亂歌台;要潔身自愛,不能把男人愛,讓整部片具有完整性
而飾演關音的戚玉武的口白演出更讓整部片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關音其實是個啞巴,他的口白即是他的心情寫照:一個沒夢想的人容易地將別人的夢想變成是自己的,一起替他們加油,這是粉絲為偶像應援的心態
本部片代表新加坡角逐最佳外語片,的確實至名歸,捧腹大笑之餘,又會對劇中人物的不順祟,還有逆境中求生存的意志感動
最後送上發花癡的ps,戚玉武真健壯,這次在金馬影展看到他出演的兩部片"意"與"881"中都未浪費他的好身材!在大螢幕上展現其健美的體格
2007年12月5日 星期三
[非專業影評人101]天然子結構-天然コケッコー
那年夏天從東京轉學到島根縣木村這個超級鄉下的大澤廣海,像一陣微風般,舒服地吹入這個小村莊中每個人的心中以及掀起女主角右田微微(みぎたそよ)心中的漣漪,一場純純淡淡的青春戀曲,就此展開,這是天然子結構
本部片是由山下敦弘導演的,他的作品一向帶給我們青春年少的回憶,雖甜但不膩,清清淡淡有如清粥小菜,卻會讓我們臉上不自覺地浮起一抹微笑,這一部作品也不例外,暨"琳達, 琳達"的高中生為了音樂揮灑熱血青春紀實之後,"天然子結構"帶給了那些從鄉下來到都市奮鬥的年輕人們,過去單純美好的懷念,在沒有什麼現代化設備,電視也只有少少的幾台可以選擇的情況下,簡單的戶外活動成為鄉下孩子們最愉快的休閒,如到海邊玩,拿鎮上遙傳的鬼故事嚇嚇自己......很容易地為了單純的喜悅而快樂著,當然我們也從片中鎮上的孩子們看到了對於都市的渴望,所以當廣海從東京轉學到此時,所引起的漣漪有多大,重點是他還是個長得海不錯的帥哥,因此對微微的弟弟皓太郎來說,他就像偶像一般,既和他玩足球,想和他學格鬥技巧,同時愛美地想擁有和廣海一樣的髮型,而對年紀較近的三個女生來說,他則是她們欣賞的對象,想像著都市孩子都跟他一樣帥氣,看起來好像風度翩翩又知識淵博,不僅僅如此,他還帶給他們不一樣的想法以及新的東西,包括鬼故事聽聽就好,根本沒有鬼,以及郵購目錄,摔角錄影帶,還有總算有人可以名副其實地成為他們送巧克力的對象......等等,為他們生活憑添另外的樂趣
不過不只廣海改變了些什麼,以微微為首的五人組,同樣也給廣海不一樣的感受,總括來說就是鄉下的孩子們之間的羈絆感情總是比都市深厚些,所以微微對於為了廣海而可能對不起另外四人的心情,總是盡力想做些補償,如早知子得到膀胱炎,同意篤子和伊吹在情人節一起送廣海巧克力,還有情人節不能冷落自己的弟弟皓太郎,以及可能對篤子造成的傷害等等,這就是住在鄉村地方的人的真性情,人少少的,感情羈絆相對地來說便比較深,對彼此比較熱情,承諾什麼就做到什麼,不像廣海畢旅去東京,他舊同學送他一塊舊校舍石頭當紀念,廣海卻認定他們是開玩笑的,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之下,廣海看著五人組決定不到東京去念高中而留在這個親切的小地方
當然愛情從未在這樣的青春記事缺了席,雖說廣海是個見過市面都市長大的小孩,但情竇初開的他也是第一次初嘗戀愛的滋味,第一次嘗試親吻的滋味,因此他其實是緊張的,尤其又遇到鄉巴佬一個的微微,再加上微微總是想像個大姐姐照顧其他人的情況下,他們的愛情是那麼地羞澀阿!雖如此,在那樣的年紀,縱使爸爸疑似外遇,但還是自己的戀愛最重要,看著看著有種"阿...好青春阿..."的感嘆(青春のもんだ!)
不過每個人總會有離開自己家鄉的一天,尤其是當那個家鄉是位處於鄉下地方,這個時間更會往前提早,但當一個與故鄉有著深深羈絆的人是最不捨得的,因為自己必須開始學習孤獨,同時也擔心其他人是否能夠在沒有自己的羽翼保護下能夠茁壯,所以當她被其他人留下來與疑似愛戀她的郵局大叔看廟會時,她驚慌了,不過這也只是影片中呈現出來的冰山一角,
另外她剛交往的男朋友即將因為要轉換新環境而也會與她自己分離,因此他對於新階段總是有些膽怯,雖然最後廣海還是選擇與她就讀同一所高中,但無論如何,若一直回頭看,那人生之路將只會停滯不前,沒有進步
本片的純樸與真性情以及鄉下地方常會出現的個性人物增添本部戲的趣味,而同時也維持著山下敦弘超日式劇本的風格,有好幾段都讓我聯想到比較激烈的情節,顯然是我激昂戲看太多,不然就是不甘於劇情過於淡如水,就好像正統日式小說一樣,很自然地補捉生活中的場景,但從未下猛藥的情形下,卻帶給讀者深厚的感受,可謂輕輕地提起,輕輕地放下,不過這優雅卻蘊含無限的感受,這部電影真的超純愛,超平淡,超懷念,
p.s1感謝強者ptt鄉民指示,コケッコー是雞叫聲的狀聲詞,跟中文翻的"子結構"完全也沒關係,雖然"子結構"的日文發音真的與狀聲詞一模一樣
p.s2這部電影前不久才在日本上映,今年八月在日本看過他的宣傳海報,就被那好看的海報吸引著......果然一張好的海報會吸引大家去看電影
p.s3第一次看夏帆演戲,據說她在日本有越來越紅的趨勢,在日劇界,不過近來都只看日本電影,幾乎沒看日劇,所以就跟他一個很不熟,附帶一提的是我七月在日本看到一齣我喜歡的日劇山おんな壁おんな,我住的地方的出租店可以租得到DVD耶...我要租來看我要租來看!!
(謎之音)哪來這麼多p.s.
2007年12月3日 星期一
[非專業影評人100]意-The Home Song Stories
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母親,我一樣也會受不了!這是意,一個從兒子Tom的角度來看他母親的脆弱與遇人不淑的遭遇,對他母親擁有錯綜複雜的感情:既愛他卻又恨他
愛他的地方是媽媽為了Tom自己與他姐姐,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鄉尋求著建立家庭的溫暖,媽媽總是以一句"Mother make(s) everything good."為著他們努力著,讓他們安心,可是諷刺的是,媽媽卻命運多舛,總是遇人不淑,或自己心中不滿,因而一而再再而三的一個男人換過一個男人,帶著自己的孩子顛沛流離著,每每地"Mother make(s) everything good""He is (a) good man""This is our new home"等等猶言在耳,下一秒鐘卻得再度踏上流浪的旅程,這些充滿希望的話語,成為他們生活中最大的諷刺
說實話,他們在異鄉是可以過著美好的日子的,因為Uncle Bill對他們很好,不管媽媽多麼地用盡辦法想離開他,甚至背叛他,Uncle Bill最後一定還是希望他們回來,可惜的是Uncle Bill是個海軍,得經常出差,似乎無法實現媽媽想像中完美家庭的憧憬,再加上異國文化的差異,讓母親選擇一而再再而三的逃離背叛Uncle Bill的不離不棄,不過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想在那些一個又接著一個的男人中找到他20歲左右的初戀吧?!一個她真正愛的人,及真正愛她的人,如此她才覺得能建立一個他夢想中的家庭,Uncle Bill首先便在膚色上被淘汰出局了
後來由情夫升格為"正室"的Joe,讓媽媽似乎抓到了一線希望,可惜Joe太年輕氣盛,不夠成熟地去經營一個家庭,而且經濟上的壓力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因此對於媽媽的要求,逐漸變成敷衍及不屑,雖然之後回頭了,但卻意圖亂倫,媽媽當然不原諒他,同時媽媽也徹底絕望地自殺了兩次,雖然死裡逃生,但這連番的折磨,已讓媽媽變得不成人形,甚至因而被在學校剛交到的朋友取笑,
口口聲聲說著要交新朋友,口口聲聲說著這是我們的家,口口聲聲說著這個人很好,口口聲聲說著會將一切處理好,但Tom眼睜睜地看到這個口口聲聲的人永遠是搞砸的人,叫做兒子的怎麼可以在接連選擇原諒之後,不徹底失望呢?尤其最後回到Uncle Bill家後,Uncle Bill為了他把他媽媽請回去了,沒想到媽媽還是忘恩負義地絮絮叨叨著這空間的不自在......兒子因而爆發了......雖然總是在夢境中用自己熟悉的漫畫武俠情節來幫媽媽出氣,鏟除討厭的人,但媽媽自己也未能記取教訓,改正錯誤的行為讓兒子實在無法忍受,不禁懷疑媽媽有沒有努力改變過,或到底媽媽哪裡不滿了呢?
心吧!?小時候不被重視的陰影一直殘留之今影響著他,所以他特別渴望家庭的溫暖,所以雖然Uncle Bill對他很好,Joe對他很好,但稍微有讓他不被重視的地方,她就會開始失去安全感,而抱怨連連,這壓力性疾患又能怪誰呢?女兒May本來也不喜歡這樣顛沛流離的生活,但聽到媽媽悲慘的過去時,她似乎有所恍然,而可以體會媽媽的心情,而拒絕了Joe的追求,並不希望她弟Tom不要太刺激母親
反之當時年幼的Tom不知道這些事情,就算知道了也無法聯想,所以種種事件所交織衍生出來的情感就是"恨",可是又很感謝媽媽對這個家的貢獻,一個女人家要在異鄉生活,可是真的不容易的,因此在Tom的心中,對母親的感情上是無法單一歸類的,甚至到了長大成人他仍只能用書寫的方式來體會他媽媽的心情,進而愛著他,而無法對母親的死掉下任何一滴眼淚
由於故事描述得很精彩,因此我對兒子的心情實在感同深受,同時我喜歡最後一幕死去的媽媽對成年後兒子Tom的撫摸,呼應著Tom以書寫方式來想念他媽媽
另外陳沖演技精湛地替本部片加了不少分,從在夜總會當駐唱歌手到風光嫁到澳洲的光鮮亮麗,到一次又一次的的希望幻滅,同時也為生計不停操著心的蓬頭垢面,讓這個在異鄉飄泊尋找"家",尋找"歸屬感"的角色,活靈活現起來,讓我跟劇中的孩子一樣對他又愛又恨,同時也對他的境遇感到遺憾,是一部好看但卻讓人心碎的電影
2007年11月30日 星期五
[非專業影評人99]愛情保鮮期-พลอย
2007金馬影展觀影記錄(4)
劇中男主角威特說:"愛情是有期限的,時間到了,愛情就不見了"愛情真有如食品罐頭一樣,過了保存期限就變調嗎?還是一直以來,兩個人始終是以漠不關心的態度來處理彼此之間的關係呢?這是愛情保鮮期,中文片名翻譯得很貼切的一部電影
電影是描述一對夫妻,威特和阿丹,表面上看似維持著恩愛的樣子,但事實上,兩人的關係已不在像初戀時那樣熱烈,從一開始的幾個鏡頭的處理,便在其中窺探到這樣一層的關係:飛機上,威特看著電視,阿丹睡著覺;出機場他們倆一前一後地去搭車;坐在車上,威特目光向外,阿丹則面朝另一側......雖然在大部份的時候,阿丹的身體有與威特產生連結,頭靠在肩膀上,手牽著手,但卻感受不到任何的親密,有種雖靠得那麼近,卻如同陌生人一般疏離,直到阿丹為了找鑰匙而發現了一張上面寫著女生名字與電話的神祕字條,以及威特帶了一位在旅館酒吧認識的,剛滿19歲的少女,Ploy到他們房間,這條隱而不見的裂縫才越變越大
在對Ploy進入這房間的這件事情的態度上,同時也顯示出夫妻兩人的想法上已經是各走各的,只是自以為是,,而未能好好替對方著想了:
丈夫威特會怪罪於妻子是不是沒有吃藥,所以心情不好,或執著於被人發現秘密的惱怒,因為丈夫覺得他只是舉手之勞的幫助少女而已,他從未想過這樣的舉動會將他們的關係帶到最低點
而妻子受夠了長期的被冷落,Ploy的到來,讓他一股腦兒的把這份情緒丟出來,強烈懷疑著丈夫的不忠誠,不過他還是假裝維持著一切都很好的假面和平,長期不滿情緒的堆積,使得阿丹心中已經蘊釀起殺人的念頭,只差沒有實行罷了
男人總是未能察覺他這一個舉動會為自己親密的愛人帶來什麼影響,而當女人生氣時,就會覺得女人的不可理喻,而會覺得外面所遇到的年輕女人們,感覺上既年輕有活力,又可以滿足男人的操縱慾
相對於男人的粗枝大葉,女人總是較敏感纖細,傳統上女人又是屬於比較唯唯諾諾,在婚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屬於比較弱勢的,縱使女權主義相當蓬勃的現在,或者說女生總是比較顧全大局,所以遇到問題都屬於比較忍氣吞聲類型的,可是情緒累積還是有一定限度,所以很容易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想歪而爆發,同時加上女為悅己者容,所以當歲月在女人臉上刻畫下痕跡時,女人開始憂慮自己已經沒有當年的姿色的關係
但兩個人真的是不愛對方了嗎?老夫老妻了還一直說我愛你很噁心,老夫老妻了,彼此在想什麼都很清楚不用刻意關心,老夫老妻了,這次發脾氣的理由一定是生理期沒有其他原因,老夫老妻了,在沒什麼新鮮高興的事之下,小爭執好像是唯一可以促進雙方關係的潤滑劑,當雙方都這麼理所當然時,一些細微末節的關心都會顯得多餘,兩人的關係似乎只靠著結婚證書這一張薄薄的紙去維繫,而變得平淡無奇,索然無味,當然就很容易產生問題
所以阿丹很容易地被她的影迷所吸引,他關心阿丹,讓阿丹有受寵的感覺,只是沒想到竟會遇到一匹狼.而威特則是在阿丹離他而去後,他才發現理所當然的存在也是會消失不見的,他開始懷念著,希望阿丹不會就此離去
細水長流的感情,比起一時的誘惑刺激,更令人安心,讓人的心靈充盈著幸福之感,這是刺激所帶來的危險性或空虛是有所不同的
而對照於阿丹與威特有如過期走味的愛情,旅館內年輕的侍女與酒保則正愛得濃烈,而Ploy則代表著渴望轟轟烈烈愛情的人,這三個人的映襯之下,更顯得阿丹與威特兩人之間隔了一個荒漠一般荒涼,這是本片表現得相當好的地方,雖在高級的旅館內,但鏡頭的感覺好像有一片沙漠在無限往外延伸,讓人深刻地感受到了疏離,而部份的場景的運鏡,則讓我想到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雖然本片不像"你那邊幾點"那麼陰暗,但卻同樣地有著空虛,孤寂的感覺,
另外導演也將威特與Ploy的關係拍得引人遐想,讓觀眾跟阿丹一樣也在懷疑揣度,總是以為他們上床了,但卻沒有,讓觀眾和身處外面,卻還是關心威特的阿丹一樣,有這同樣的心情
看完之後,可能會覺得有點惱人,橫亙兩人之間的荒涼,似乎只要好好溝通,就會消失,但卻還是漠不關心,在旅館中交歡的男女反而是對這段關係大大的嘲諷,19歲少女反而是幫助他們兩人連結起來的橋樑,愛情真的會過期嗎?看完這部電影,每個人心中應該會有所解答
整體而言,刻畫老夫老妻之間對彼此關係的漠視相當成功,但要注意這是一部很悶很悶的電影
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非專業影評人98]拳戒-Dòng Máu Anh Hùng
這是一部越南武打動作片,全片拳腳功夫相當華麗,引人入勝,整體情節則有如打電動一般,目標是男主角必須護送女主角以及保護女主角的爸爸,過程則有許多阻擋的份子,也就是魔王,需過五關斬六將才得以破關,也就是畫下句點,但越到最後關卡,大魔王就越強大,而且更神通廣大,也因為如此,這場華麗的冒險,相當扣人心弦,深怕稍稍喘一口氣,男主角就會失敗,這就是"拳戒"
看起來是再簡單不過的情節,結局易於想當然爾,但故事的背景發生在1922年法國殖民越南時期,導演加入了許多時代背景所發生的壓榨與略奪,讓這場男主角護送女主角的過程,也就是保護當時對這樣一個專制獨裁而產生的反叛組織中的反判領袖與其千金的情節,更讓我油然昇起同情憐憫與同仇敵愾之心,再加上對手之兇殘無比,包括在勞改營的兇殘以及言語諷刺,不通情達理,以及對當時越南人的草奸人命,殘暴到和我一起去看這部電影的朋友說:第一次這麼討厭聽法文,但無法套用在我身上,我正在學法文,所以聽到法文還是很興奮,興奮歸興奮,但看到這些加進來的時代背景,更能理解那些反叛軍的心情,尤其是十幾歲出頭就急欲為反判軍效忠的孩子們,女主角說:雖然他們進來,帶給國家現代化,但侵略,殘害人民,實在嚥不下這口氣,這是我覺得導演處理最好的地方
另外最後的大魔王也牽動著觀眾的情緒,他如同一隻練過金鐘罩鐵布衫的打不死的蟑螂,且知無不曉,和我觀賞同一場次的觀眾,都不禁驚呼連連,難以置信,所以總括來說,觀影時的情緒是整個心懸在那邊的,同時想著為什麼大反派如此的難對付,不過要是好對付,這部戲就易於草草結束了,好像就沒什麼了!
另外導演處理的幾個畫面,包括武打動作,包括樹林場景,讓我想到李安的"臥虎藏龍",難免會覺得或許導演喜歡李安的電影,不過在映後座談時,他對武術的部份,做了這樣的說明:由於男主角(其實也是導演的弟弟)跟很多知道武打明星合作過,甚至當他們的替身以及好萊塢動作電影的替身,所以並未特定選用那一個派系,而是就過去經驗,鏡頭考量,選出適合的武打動作,拼湊而成的,因此你很有可能在這部電影看到其他電影的影子,但不是全部,同時,也會按照每一個角色的個性設定,為他量身選擇適合的招數,但無論如何,那武打動作的乾淨俐落,真的很棒,尤其我很喜歡"剪刀腳"這一個招式,太酷了!
不過在某些部份我覺得稍微可惜了一點
首先是男主角的心境轉折以及他和大反派的脆弱面似乎稍為弱了一點,不夠突顯,
其實男主角與大反派一樣,原本是屬於幫助法國政府抓反叛軍的叛國賊,不過男主角似乎已受不了這些成天凌虐與打殺所已經造成的心理上的夢魘,所以他決定幫助隸屬於反叛軍的女主角以獲得內心的平靜,但幫助他並未立刻還給男主角平靜,反而是更多的緊繃,那為何不直接退出來得省力些,不過劇中某人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道盡了男主角的心酸與無奈,所以他寧願幫忙,也或許是透過這樣的動作他比較心安理得,同時也為過去的殘害同胞贖罪的緣故吧!?可是愛上女主角著實讓我覺得多餘,雖然我祈禱著不要有情欲戲,不然會low掉,但好吧!這樣比較商業導向的電影,俊男美女單獨共處,怎可能不會擦出愛的火花呢?尤其又是在動亂中,"亂世兒女情"這句標題下得實在在貼切不過了!也或許是為了要引起前男友吃醋的橋段所做的鋪陳吧?!
至於大反派就真的比較讓我摸不著頭緒了,從言談間大致上了解過去他可能是賤民的身份,好不容易今天有這番成就,卻還是被法國人壓在底下,無法伸張,所以在最後原本以為一切都轉而對他有利,升官,但卻還是無法如願以償的憤懣和被壓死的壓力交織出在火車上的殺人計畫
我個人淺見是再加深男主角與大反派,兩人自我內心的掙扎與徬徨,將會替這部片再帶到另一個層次
第二個部份是有些鏡頭拉得不夠長,讓情緒剛要開始,便被迫嘎然停止,有點可惜,剛好映後座談有人問到這個問題,導演回答說:整部戲要營造突然地改變的感覺,因為男主角與女主角總是在發現有不對勁時,便盡速轉往下一個地點,無法久留,而為了風格一致,才如此處理,不過我還是喜歡情緒拉長一點
朋友說:因為簡介有提到規模直逼好萊塢的風格,讓他覺得看好萊塢的就好了,這讓我想到一個問題,若一個幾乎全是越南的工作團隊,以低於500萬美金的成本,拍出直逼好萊塢風格的電影,但比起好萊塢,還是不夠完美,那這樣是要進戲院鼓勵呢?還是乾脆看好萊塢呢?這考倒我了,不過我覺得本部片不僅武打動作華麗,會讓觀眾蠢蠢欲動,同時透過畫面傳遞出的情緒上,也非常抓得住人心,再加上男生肌肉賁張,臉蛋也不錯,女主角更是氣質出眾的俊男美女組合,娛樂價值倒是相當高,至少是一部除了好萊塢出品的動作片之外,可以服用的一部電影,還不錯
來個搞笑批ㄟ司:看過的人有沒有覺得叛軍領袖很像白雲阿?
再來個興奮批ㄟ司:那天坐在我旁邊看電影的人竟然是引起大家熱烈討論的電影"黯陰羊"的男主角耶,要不是我不嗜恐怖片,我早就納入片單中了!!好,就衝著曾經跟男主角看過同一場電影,還比鄰而坐,怎樣也要來看"黯陰羊"......
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非專業影評人97]布拉格練習曲-Vratné Lahve
若不是主角在外觀上明顯地上了年紀,我還以為自己正在觀賞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少年大做春宮夢以及積極措合別人在一起的電影呢!就是因為這樣的落差,讓整部電影相當逗趣.
看慣了好萊塢青春洋溢的YA情愛片的人,或許可以換換口味,看看遲暮老人耍青春,且豪不忸怩地展現出對女人胴體的欲望,這就是布拉格練習曲
誰說人上了年紀,就得過得平淡無味,才不會對自己身體負擔過大,不能接受太大的刺激與高潮
劇中主角完全相反,因為一些心理導致生理的疾病而從學校退休後,閒不下來地不停找著工作,完全不理會自己的疾病,同時在工作場合上,積極地與人交往,並不斷地充當媒人,措合別人,有時候還會故意耍耍小陰謀,惡作劇一番,感覺上就好像一個剛踏出社會,準備大開眼界的teenager般生活著,有高潮,也有低潮,有期待,也有驚喜,同時也像年輕氣盛的teenager一樣,生氣勃勃地對女人產生慾望,遐想,並在睡夢中上演一幕一幕的情色無邊,簡直可以說是一位充滿活力的色老頭,阿不,是阿公
我想這是因為主角不希望在退休後,就代表一切都結束,癡呆地坐著等待死亡,他覺得這是一件很受不了的事,所以他受不了坐在公園長椅上,有老人散步經過,就問他要不要散步,他也受不了整天坐在家裡與老婆乾瞪眼,他只是想要更積極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他只想要順從他的渴望,快樂過生活,雖然與片中其他老人對照,他實在突兀了點,但當你不好好面對人生最後一段路時,又怎麼能夠看待死亡呢?所以最後一幕坐熱氣球的意外昇空,便做出了對比,對死亡態度的對比,男主角積極地過著每一刻,所以未有疑憾而無所畏懼,反觀他老婆就無法冷靜看待
順從欲望看似是主角這個年紀癡心妄想的天方夜譚,甚至是禁忌,但這就是他積極面對人生的方式,也是證據,只不過他的老婆還健在,所以老婆理所當然會對他的行為感到質疑,甚至在某一次差點就被抓奸在床,不過男人總是在尋芳時,發現自己的女人竟以牙還牙時,自己竟不自覺地跟女人一樣,醋勁大發,而會急於宣示自己的主權,並再跟女人證明自己的心意,這就是現實,野花總是不像家花越沉越香,幻想妄想總是不比現實踏實,片中的男主角與一般的男人並無二致,設計了一個旅程補償妻子,只可惜出了意外,不過在最後的千鈞一髮危險中,冷靜並緊緊抱住陪著自己走了大半輩子的摯愛,這不是很令人動容嗎?雖然他們之前的鬥嘴,相當好玩,但這不也替他們的關係增加了一點情趣,或者也可以說這是他們長久生活在一起的最佳證明:有默契,關於他們倆之間的默契與了解,在前面的電影中,就已有所鋪陳,只是在最後達到最高嘲
我就說,這故事分明有YA電影劇本的靈魂嘛!雖然是在人生最後階段,但心裡一直保持著年輕的心,或許這就是導演拍這部片所亦欲發出的口號!有go!go!go!old school!那種鞭策與呼籲
全片笑中帶淚,不嚴肅討論遲暮老人的遲滯與不帶希望,反而以詼諧積極的故事來描述不一樣的生活態度的阿公,也因為如此而爆出了許多火花^^
2007年11月24日 星期六
[非專業影評人96]舞妓哈哈哈-舞妓HAAAAN!!!-
看到或聽到京都的一景一物,比如說平安神宮,石界小路,五重塔,知恩院,京都車站,西陣,美術館旁的大鳥居,大文字五山送火......都不禁讓我懷念起今年夏天在京都的生活,我想這是一部對去過京都,對京都存有深厚的感情,或對京都深度中毒者不能錯過的電影,裡面幾乎都是關於京都的人事物,這就是舞妓哈哈哈
就像海報的側標上所寫的:京都は日本の宝どす。京都是日本的寶藏一樣,京都有許多可以代表日本傳統文化的人事物,像是很多古老寺廟建築的世界遺產,以及熱鬧非凡的祭典,還有難以忘懷的美味,當然還有和服染色以及織成技術......等等,在本片中我們除了可以看到上述前兩項之外,另外也以現在日本不容忽視的勢力:御宅族的觀點,以一種比較詼諧逗趣的方式,帶領我們進入舞妓的世界,相當具有置物行銷的一部片,只不過所謂的物是景點罷了!
但說男主角鬼塚是個典型的御宅族似乎有點失當,他只不過做了個有關於舞妓的網站,他只不過是上班時仍沉迷於網站上的經營罷了!?但他的行為模式在在都讓我覺得他骨子裡其實是個御宅族
是的,他高中因為受到舞妓的幫忙,而之後的人生完全沾染上舞妓的毒,瘋狂的迷戀,甚至挑選的曖昧對像也一定要是京都出身,以讓他幻想著自己離舞妓的聖地:京都更近,不過他卻從未進入舞妓的家茶屋見識裡面的風光,而被人恥笑,這是第一階段對某樣東西深度中毒,卻未去過該樣東西的聖地朝聖過,不代表真正喜歡那個東西,而在網路上被人恥笑的一幕中的超級精彩攻防,則徹底展現出鬼塚宅的潛質,
其後終於得到調職京都的機會,雖然同事背地裡恥笑這是個降職的舉動,但他卻對能直搗聖地而喜不自勝,但擁有了還不夠,當他發現別人擁有他所沒有的東西之後,他也想得到更多,而努力賺錢,深信有前能使鬼推磨,這也是御宅族的特色,越珍貴越嚮往越拼命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為了自己的夢想往前邁進,不也是一件很好的事嗎?就這一部電影中鬼塚在工作上的努力,以及在這樣的追求當中發現自己的潛能
只是這部片也提醒著不要在不知不覺中忘記當初夢想的單純,不要只是汲汲營營地只想獲得更多,而對其他人事物不屑一顧,否則當最後的戰役輸了的時候,自己將茫然失去所有,片中鬼塚便是如此,當他發現比他擁有更多的內藤貴一郎,同時也是個職棒選手,是當初恥笑他的人時,他越發不甘心,什麼事都想踩在他的頭頂上,而漸漸遺忘當初對舞妓熱愛的單純心情,變得只想爭一口氣,好吧!?就算鬼塚自己不承認有如此的狀況,但他這樣做,任他周邊的人,尤其是被他愛上的人都難免不會這樣想
幸虧鬼塚是個想要做什麼就去做的實踐派,也幸虧鬼塚的前女友給了他一記當頭棒喝,點醒了他一路走來的努力的目的,否則這一切只是淪為自己逞強,逞男子氣概的工具罷了!?而迷失在前往目標的大道之上,同時他也發現很多事物,包括愛情,並非只是一廂情願地認為,而是雙方都接受,都有感覺才能成立的
最後請山田孝之客串一角,飾演與鬼塚同樣類型的高中生,代表著年復一年,雖人人年華老去,但新一代後輩會上來接續我們追逐夢想的位置
本片有許多新的點子,較為不同的顯示幽默方式,以及誇張的舞台劇表演方式,帶出舞妓的知識,以及企業操作的模式,絕對會讓人捧腹大笑的一部片,同時處處充滿著許多驚喜的情節,不提主角阿部,堤真一與柴崎幸展現他們搞笑的功力,特別令人難以想像,尤其是堤真一,我不知道他有沒有演過搞笑片,但就我所知他一向在戲中扮演比較成熟穩重的角色,所以在這部片的表現實在另我驚豔!!
是一部跟他電影海報一樣,好玩,多元,華麗的電影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四
[非專業影評人95]權力風暴-Lions For Lambs
這三個角度剛好也就是本部片的三條支線
理論的部份從勞勃瑞福飾演的政治學教授與一位有潛力但不努力的學生陶德之間對於該不該挺身而出為社會做一點事的辯論
政治與媒體間的關係則是扮演政壇超級新星,亦是所屬政黨救世主的參議員湯姆克魯斯在給扮演記者的梅莉史翠普,一條在阿富汗已展開的新軍事策略的獨家新聞時,所展開的一場記者代表的反戰與參議員代表的宣戰之間的角力,同時也牽扯到政治與媒體之間的關係辯論
而這兩條線的共同交集則是在阿富汗的新軍事策略,也就是第三條線:實務
因此我們看到在這一個半小時的電影當中,幾乎都是對話的場景,有美國影評人就諷刺地覺得這其實是一部廣播劇,是一部談話電影,若你只想輕輕鬆鬆地看電影,那這部片絕非你的最佳的選擇,反而這些對話會成為你的負擔與疲勞的轟炸,甚至結尾的不給一個答案,可能更會讓你錯愕的拍桌抗議,但其實這些對話是會讓你思考到什麼,而不給答案倒是比較正確的選擇,因為一旦給了答案,這部電影就失去其公正的立場,同時導演拍這部片也並非要表明自己的主戰還是反戰,並給大家一個什麼交待,只是要讓大家去思考這樣的一個現況罷了,所以我可以說這是一部讓觀眾看了心有戚戚焉的作品
就我而言,有許多心有戚戚焉的地方
首先是理論那一條線關於該不該挺身而出為社會做一點事的這一個部份,聰明的學生陶德在那邊高談著自己對政壇的失望,而選擇獨善其身,但教授則拿他與自願從軍的兩個學生做比較:陶德是白人,多數民族,享有這個國家所給予的所有權利,但當國家需要他的時候,卻未做出任何的回饋,反而是少數民族的另兩名學生,他們無法獲得許多權利,所以他們必須努力爬到今天的位置,但在國家需要人力的時候,卻即時挺身而出,因為他們需要證明自己,同時也要證明自己的膚色不是國家的負累
這很明顯地就可以看出忠實呈現著包含我在內,世界各地享有國家許多福利的年輕人卻只顧著自己想要發財,只顧著享受,只顧著明星八卦,卻幾乎未對不滿的現實採取一些行動
只是悲慘的是,同時也是片中讓我心有戚戚焉的一個地方是,當對公眾事務滿腔熱血,投入其中時,卻因為政治家無知的操弄,而正值大好青春,卻如煙花般迅即隕落時,教授對陶德的勸進,似乎失去了強而有力的立場了!
其實說本片未表達出它的立場,但片名卻不小心透露出嘲諷,Lions代表的是在前線驍勇善戰的將領,Lambs則是躲在幕後不出兵,只獻技,卻偏偏未有丁點軍事知識的政治家,湯姆克魯斯所飾演的參議員便是躲在幕後高談闊論戰略的羔羊
說這個角色沒有經過軍事訓練也不對,他可是扎扎實實地受過西點軍校的訓練,但他可未在阿富汗前線了解過當地局勢,而枉擬定新軍事策略
人總是很容易仗著自己的優越感,而忘記被帶領者的痛苦,而擅自做出自以為對被帶領者有利的事,或說出不負責任的話,反正遭殃的又不是自己,
但要說這個角色無知,又不至於,他可以擬訂計畫的頭腦,以及可以讓人相信並支持的口才與邏輯,當然加分的是他帥氣的外表,連我這個主張反戰的人,也覺得他講的並非沒有道理,甚至是快被說服了!就好像人民懾服於一位政治明星的口才與偉大理念的同時,似乎也在不知不覺中掉進了盲點中
顯然在政壇上,這樣的人比比皆是,雖然比那些只會打嘴砲又被優越感與權勢蒙蔽雙眼的無知人好多了,但卻同樣的還是會無意義地浪費國家資源,說好聽點是在失敗中求學習,或說要對得起之前消失的生命,或說要贏得人民的信心,但一而再再而三的操弄,只會將這樣的信任磨蝕掉,這就是這個戰爭的盲點,既失精神層面,重點也失物質層面,
而在這樣的政治體制下,人民又怎麼會是最大的贏家呢?
而媒體在這樣的世界所扮演的角色呢?顯然是政治家的傳聲筒,把他們的政策或應該說是口才,忠實地刊登在報紙上,將他們自以為的理念大肆渲染到人民的思想中,但有時候記者已經看出了這樣的失敗循環不是一個長久之計,雖說新聞報導不應有什麼立場,但可悲的是,就因為這樣,而只能淪落為政治家或其他人利用的工具,這讓我想到幾週前看的"全面反擊"中的律師Michael Clayton,同樣也有寄人籬下,身不由己的困擾,只是不同的是這次牽扯的問題是全國性,光靠一個人要推翻這樣的不合理,力量稍嫌薄弱,況且這個新軍事策略還是個現在進行式!!
看到扮演記者的梅莉史翠普坐在計程車上看著白宮,看著過去戰爭中死亡軍人的墓碑,那樣的無所適從,連我也被無力感爬滿全身,這是一個想兼善天下,但卻力不從心的心情
獨善其身,還是兼善天下,看了這部電影後,亦無所解,只是真實狀況讓人心情沉重地喘不過氣來走出戲院,是一部會讓你想很多的電影
2007年11月12日 星期一
[亂評劇場8]我要成名
其實這整齣戲劇,就是一場大型的選秀會,就好像在看"星光大道"以及"超級偶像"等比賽型節目中的競賽過程,而競賽過程當中的一部份就是參賽者追求夢想的心情以及源起,編導梁志民巧妙地將這個東西融入比賽過程中,呈現出選秀會光鮮亮麗的抬面下所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不過這也僅止於上半場的表演,下半場的表演則完全只是單純的選秀節目而已,一個考題,大家應試般地表演,選出當選者,沒被選上的人難過,但彼此互相安慰,並真誠地祝福選上的人,大家彼此仍是好朋友,
我想說要看這個,倒不如回家看類似的選秀節目就好了,又何必花錢進劇場呢?所以我才會說這只是一場聯合演唱會,因為除了心路歷程之外,似乎都只看到比較表面化的東西,甚至殘酷一點說,像心路歷程的這種東西,在類似的選秀節目中,一旦考題出的與此相關,主持人訪問時就會把這樣的東西也帶出來,差別只是劇場可以把這樣的回憶演出來,所以就劇情深度而言,是有點不夠的,也或許是因為我期待著在這樣劇情的結構下,能對台灣電視界因為"超級星光大道"效應而起的選秀濫殤,帶給我一些新的想法,或嘲諷吧!?
不過編導的手法讓我看到劇場的另一種可能性,首先是把整個劇場包裝成一個選秀會,而編導自己就是這次的主考官,讓觀眾好像親臨選秀會的現場;另外,就是讓觀眾一起參與完成這齣戲,也就是讓觀眾成為評審,投票選出心目中表演最好的人,決定最後的結局.所以每一場次的結局都會是不一樣的
我在投票時,不禁想到主要演員中,當場誰的粉絲來的比較多,誰就會當選,其實這樣對台上較為知名的線上藝人來說,其實還蠻殘酷的,若沒當選會不會覺得自己沒有人氣,會有點尷尬的心情......不過我好像想太多了,這不過只是一個演戲地選秀會,而且編導最後也說最後當選的人,可能由觀眾投票決定,可能他們自己決定,或是兩者綜合,這樣我想到的問題好像就不成問題了,也因為導演的說明,也呈現出選秀會最終選擇入選者的多樣性,不過這也只是表層的真實情況罷了!
還好原創音樂與選用歌曲相當好聽,主要演員也克盡自己當歌手的尊嚴,每個人都賣力的熱唱,也談不上每個人演得好不好,其實只是把他們歌手的本能以及在自己成為歌手之前的過程表現出來而已,簡而言之就是演自己,所以大家都表現稱職
不過張智成與僅雯有多一些橋段的鋪陳,除了自我之外,是在六位本職是歌手的表演者當中,比較有需要演戲的劇情,僅雯不用說,在"住左邊,住右邊"的磨練,以及有點走往諧星路線的表演,讓他在這部戲當中如魚得水,而我也一直喜愛著他的創作以及他的歌唱,張智成則就比較讓我有驚豔的感覺,表現的還不錯!
另外以口技成名的錢氏兄弟,也在本齣戲客串上一角,雖然那一段的演出相當精彩,任何有看過錢氏兄弟表演的人,都必定會為他們出神入化的口技折服,甚至讚嘆,但那一段似乎有點多餘,勉強可以解釋的就是在這樣的選秀會場上,都會碰到志同道合,有相同才能,而互相切磋的朋友
所以若單純只是欣賞一場音樂的盛宴,或口技的演出,你覺得會看得津津有味
只是若你還想看到更多深層的東西,那你可能會有點失望
2007年11月11日 星期日
[非專業影評人94]髮膠明星夢-Hairspray
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關於一個胖女孩逐夢的故事,但他並非述說一個女孩如何努力如何努力而攀上枝頭,反倒是藉由60年代的社會背景,藉由這個故事,將那個年代的具有的種族問題呈現出來,不僅有深度,且透過少數民族,透過外表弱勢......等等的這些人的努力,砥礪我們的心志,激勵著我們與片中人物一樣朝著自己的夢想邁進
當然片中不只有上述爭取權利,追求夢想的部份,有一部份是關於自信和愛情,片中女主角小胖妹Tracy的媽媽Edna除了代表著保守的一方,阻止Tracy去逐夢外,另外就是缺乏自信,以為自己的老公Wilbur長久以來都把事業擺第一的真相其實是不喜歡他已變形的身材,所以當她發現她老公勾搭上Velma時,用不著去費盡心思就知道Edna的世界像被敲碎的玻璃一樣,片片剝落,但她完全沒想到這是Velma的計謀,只是完全出自於自己的沒自信,但又抵抗不了食物的誘惑,殊不知她老公Wilbur就喜歡她這副胖模樣,同樣的也是胖瘦配的她的女兒Tracy與當紅青春偶像Link卻相反地建立在Tracy努力讓Link建立起印象之下,進而讓Link喜歡上自己,這樣的反差除了表現出時代在改變在進步之外,也暗示著對自己要有自信,在愛情裡,只需要做好自己,若彼此互相相愛,缺陷或其時只是單純對自己的沒自信,根本不是什麼,更有可能的是自己的缺陷在對方的眼中是這段戀情中最棒的催化劑,也說不一定呢!
而在追求夢想中,要有自信,若你真的深具實力,就大膽秀出來,管他的自己的與眾不同,有時候與眾不同反倒是你自己的特色,
所以無論如何做自己是最重要的!!
而另外一段戀情,Seaweed和Penny,則表現出種族融合的概念,打破種族界線,代表著真愛是不分種族的
我們從這部片看到,在60年代,黑人的地位還是很低落,黑人在電視圈的地位是被壓縮的,得與白人分開來跳舞,甚至是進黑人區是危險的象徵,更不用說"黑白配",但我想這樣的劇情安排,更加強了這部片所要傳達種族平等的概念,
Velma及其女兒Amber代表著強勢的白人,而Maybelle則是像電視圈的"Martin Luthur King"一樣帶動著黑人在電視圈的地位,當然要不是Tracy和主持人Corny的支持,也就是說這兩人就好像是電視圈中的"Lincoln",Maybelle也不會有繼續努力的勇氣,而最後髮膠皇后落在黑人的手上或差點是Tracy的囊中物,在那個年代是極具畫時代意義的,代表著白人不再壟斷市場,以及白人至上,纖細美女至上的審美觀,徹底被顛覆
不過對照現今社會,至今仍有許多對於缺陷的偏見,比如說Model圈,雖然有人致力於改變這樣的問題,但根深蒂固的想法是很難轉移的,但這部片帶給我們希望的是,主要遇到伯樂,就會有機會,你會走出另一條不一樣的路
就像我們在電視上看到鐘欣凌,小甜甜,如花......等等
而種族的問題也是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因此這部片的拍攝,除了帶給大家希望之外,也嘲諷著布希政府仗著白人的強勢對中東地區的蠻橫出兵行為吧?!以及嘲諷著世界上仍有些人對弱勢族群(不一定是種族)錯誤的先入為主觀念,而以自己族群的想法來套用在弱勢身上,殊不知當他們這樣做時,有時候反而是自打嘴巴,站不住腳
本部片擅用對立,讓對立的兩方去對話,爭辯,激蕩出不一樣的火花,同時也表現出因新官念而產生的這些對力,是讓時代不斷持續改變著的燃料,讓人有今非昔比之感,除此之外,若這兩方有一方是比較強勢的情形下,弱勢的一方的努力更能引起觀影者的同情與共鳴,這個故事也運用了這萬年不變的梗來鋪陳,更能牽動觀影者的心,當然這恰恰好可以把它歸類為時代背景而未發現這個老套
不過劇中人物替這部片加分不少,除了新秀Nikki表現亮眼之外,最令人發噱的便是約翰屈伏塔的女伴男裝,
當你腦海中浮現他在"變臉"或"斷箭"中的硬漢模樣,而看到他向他劇中老公撒嬌時的樣子,就會發出會心的一笑,這樣的反差為本部片添加了不少笑料;而因歌舞青春大紅大紫的Zac在這部片依然飾演他最擅長的Charming Prince的角色,表現恰如其份,但會期待他能跳脫這一類的片型;蜜雪兒菲佛的反派演出讓強勢的一方更有無堅不摧的難度,更添加了征服的難度,而因此會讓觀影者更能融入劇情;Amanda Bynes則演出了叛逆乖乖女的反差......
只可惜我不得不很殘酷地說,劇情夠普通,缺少一點不一樣的火花;歌曲與Y.A.歌舞片又沒有什麼大的突破,雖然一樣朗朗上口的想要跟著一起唱和,一起跟著舞蹈;雖然很特別的在開頭就利用不同的聲音組何成歌曲的前奏,亮眼的開場;雖然具有時代意義,激勵人心的意義,但到了中後段,我自己顯得開始有點不耐,是一種都可以接受,都表現得不錯,都有及格水準的演出,但卻少了讓我給予接近滿分的要素或該說爆點,不過幸虧最後一幕的超大型歌舞秀,熱力四射地感動了我,尤其是Maybelle的女兒獲得髮膠皇后的那一瞬間,把整個劇情再引導回來,氣氛相當熱血
還好有最後一幕,不然在一開始對這部片建立的好印象,可能因為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而失望
但也可能不會失望得不得了,畢竟是一部熱力四射地賣力演唱,把台詞變成歌曲的方式呈現,依然讓我毫無理由地喜歡的歌舞劇,而且又激勵觀影者的電影,像這類片型,我是最沒有抵抗力了!
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
[非專業影評人93]全面反擊-Michael Clayton
這不是一個冠冕堂皇的英雄故事,因為事實是這些事很有可能就降臨在我們身上,不要以為我們非得選邊站,這部片讓我們看到你還可以做更好的安排,只要你傾聽內心的聲音,或許也可以說,當你被逼到盡頭,你就會自然而然做出你想要做的事,這就是全面反擊
在這部片中我看到了每個人都是平凡的,劇中三位主要角色:Michael, Arthur, Karen都是在他們的事業領域裡呼風喚雨,擁有極高成就的人,只是工作上有所成就,不代表在其他方面也平步青雲,也不代表他們今天有這樣的成就,是憑空而來的,而在面對道德兩難的問題時,他們一樣得面對選擇的問題
所以雖然Michael被稱為處理疑難雜症的解困高手(fixer),但他在片頭的一開始就戲稱自己只是個清潔工,自己並非如同事講得那麼厲害;他好賭;他對自己家庭的經營,不管是原生家庭,還是自己的家庭,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他害怕自己這樣在公司其實沒什麼地位的角色,在公司被併購案傳的沸沸揚揚之際,選擇發展副業,卻被精神出狀況的兄弟拖累,而負債累累,結果還得先預收老闆的錢,乖乖辦事,管他當時已呼之欲出的真相
反觀Karen,雖然她的努力,讓他得以在眾男人之中脫穎而出,成為知名農化公司的經理人,但其實她還是過得戰戰兢兢,深怕稍一不慎便出了差錯,所以我們會看到影片以兩個場景交織羅列的方式,展現出雖然Karen在人前總是面色自若,處變不驚地能言善道,但在私底下,卻是不斷地自我修正,不斷地調整自己,從錯誤百出地尋找適當措詞到最後面對人的的最佳狀態,同時也會發現到他對自己的姿態與身材的不滿意.這樣的兩人遇到了失控的Arthur
Arthur其實是第一個遇到抉擇的人,因為他發現事實的真相,可是他卻得為欺騙的一方打官司,最後因為他對一位被害家屬的著迷,而在整個過程中,演出擦槍走火的失控情節,當然我不確定他這樣的選擇是出自於較多對那位女性的迷戀,還是怎樣,但我知道的是他選擇了正義,只是對其他不懂真相的人,當然就不解Arthur為何如火車出軌般,到處亂竄,就算知道原因,對一個幫客戶解決法律訴訟的公司再怎樣昧著良心也得忽視真理,Michael和Arthur就是在做這樣的工作,不過Arthur最後還是選擇正義那一端但他只是個引子,引出了Michael與Karen之間的抉擇,這是主戲所在
Michael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到最後層層抽絲剝繭之下,發現好友這樣做的理由,再加上Karen竟然想陷害他,更讓他決定選擇最正義,而不選擇其實最有利於他自己的方式
而Karen則在過度壓力下,選擇最不利的方式,當她發現一切都徹底崩盤後,那強裝的鎮定整個崩毀,變成他日常那種脆弱的模樣,我們不難理解他為何內心驚恐了!
全片以倒敘法構成,不直接破題所發生的事件,而是先了解到Michael這樣一個人的職業與部份生活,而在Michael的車子被炸毀之後,才開始回述為何車子會被炸毀的原因,並帶入了導演以及編劇欲創造出來的主要角色皆很平凡的氛圍
另外片頭一開始也選用了Arthur在看守所的話當背景音效,雖然讓人有點摸不著頭緒,到底電影是要怎麼進行,不過這些話語卻為整部電影立下他所要陳述的精神指標,算是另類的破題吧!?
藍祖蔚影評寫得好:多數凡人都只是在刀口上討生活,"疑問或猶豫"的人生膽怯,才是凡人本色,也只有逼到絕境,才有全面反擊的勇氣
這部片不過度誇讚英雄式的情節,也不表現出律師和經理人這些社會地位在較上層人們的光鮮亮麗,而是曝露出這些人的缺點,以及不慎做錯的決定,讓大家看到所有人都是平凡的,任何事情到了緊要關頭所做的決定都只是在念頭之間,甚至做決定之後還會有所疑問,無法確定,我想對於每個看過這部片的,在社會上擁有較好社經地位的人,都心有戚戚焉吧!?同時也讓其他人更能看到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問題與辛苦,絕非只是我們表面上所看到的而已
而由於角色塑造地如此的平易近人,真相也在大量對話中,漸漸化暗為明,我自己就會想到,要是我,我該怎麼做呢?
空想往往與實踐的方式有所同,但也有所不同,若現實生活真發生這種事又如何呢?回應藍老師的影評,或許到了最後關頭,我們才會有全面反擊的勇氣吧!?
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演唱會1][不負責音樂獎座12]蘇打綠-無與倫比的美麗
在買下米希亞演唱會的門票後的那天晚上,我在某個他們正在出外景的不知名節目上,聽到他們親口說著要開演唱會的消息,內心其實是興奮的,我不知道自己在興奮什麼,可能聽完米希亞後,再去聽打綠的演唱會,雖是個奢侈,但卻是滿足的享受,屬於令我滿意的生活的方式之一,剛好那時又跟朋友聊到一起去聽音樂會的二三事,內心潛意識地趨動,又聽到某100級不認識的系上學妹幫蘇打綠宣傳著他們的演唱會,我更有動力,反正我就是想聽蘇打綠的演唱會
從一開始的開場,不知是受到觀眾熱情的歡呼,還是莫名的情緒牽動著,我竟有點想要落淚的衝動,或許是我天生就俱有會替別人的努力得到回報而感動的本能吧!?而在這個演唱會中,讓我更了解蘇打綠樂團,或者也可以說其他樂團的製作音樂的過程與付出,我想我的感動是值得的
節目共分為三大段,第一段是華麗搖滾,第二段是Acoustic,到第三段加入許多古典的東西
每一段都有每一段的精彩,而每一段也都展現出團員們高度的音樂才華,尤其是阿龔與青峰,玩樂團的真的不是只有玩樂團,大家在音樂的天份上真的不是蓋的
而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段落,便是第三段,有許多阿龔的古典獨奏或自己的創作,藉此除了等待青峰的換裝之外,也展現出他音樂上的造詣,再加上他可愛的舞蹈,還有他本人流露出來的可愛,一整個心完全從原本的阿福,小威,青峰,轉向他
說到那可愛的舞蹈,要是不在後面說明這是由阿龔認識的舞蹈系學長專業地編排的,我還以為這是他們自己編舞,要表現他們可愛的地方,讓人看了會會心一笑,讓演唱會增色的附加物,但其實不然
剛剛打開"小宇宙"專輯才赫然發現,喔......阿龔還是個Dancer阿!!難怪他要跳舞,我怎麼之前都沒注意,好吧!我承認我第一次看蘇打綠的現場,天阿!我的心更向著他了!!哈哈,
不過也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蘇打綠對這次演唱會的用心,不只音樂上的表現,在其他附加物上也很努力,除了舞蹈之外,還有青峰苦練長笛以及FM78.78的無美麗,還有許多不一樣的編曲,還有樂器安排的變化以及換裝空檔時的編排,
這個編排當中的其中一段,讓我看到了一個樂團維持的堅辛,以及力求突破的壓力,也看出他們想要做出好音樂的決心
青峰說:有人問我會不會擔心新專輯排行榜的排名,有人都可以買榜了,排名又有什麼重要,重要的是可以端出我們覺得對得起自己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很棒的精神,所以我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漸漸地被台灣的地下樂團的音樂所吸引,我想是因為他們和蘇打綠一樣,認真地做出他們想要做的音樂的關係吧?正由於他們的認真,讓我聽出了感動
所以我喜歡蘇打綠,也喜歡Tizzy Bac,回聲樂團,旺福,這位太太,以及自然捲(可惜已解散),張懸......等等,張懸同時也是當天座上嘉賓
除此之外,他們的演唱會的重點之一也是感謝他們的父母對他們堅持音樂這條路上的相信,推己及人,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觀眾們,能夠相信自己的夢想,努力往前邁進,這也是第三個段落讓我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相信,這讓我想到許多,想到過去填大學志願時被父母的阻撓,又想到之前在網路上算命,算出我是個意志不夠堅定的人,想想其實真的還蠻準的,我由衷地佩服蘇打綠,以及時下社會敢於追夢的人,蘇打綠成功了,我想其他人,成功終將屬於你們的,你們這些意志仍堅定的人,而我,現在有現階段的夢想,目前我意志堅定地走著,而另一個已有所計畫的夢想正持續著,我希望這個也能持續下去,聽完蘇打綠的演唱會,我覺得我有將意志不夠堅定的缺點一掃而空的決心,所以加油吧!!相信自己,變成自己希望的樣子吧^^大概也是因為這樣,我覺得蘇打綠演唱會的最後一首歌(安可曲除外),也是新專輯的最後一首歌:相信,相當好聽(請到我相簿最後一個Music的資料夾,就可以找到這首歌)
我不諱言,我超喜歡"小情歌",所以當青峰說:因為小情歌,有更多人認識蘇打綠,但只喜歡小情歌,不是真正喜歡音樂
我心頭還是震了一下,但我仔細想想,我真的很喜歡小情歌,但我也喜歡其他的歌,所以當"頻率"一下,當"你喔"一下,當"小宇宙"一下......我有種興奮的感覺,我想我真的不是單純喜歡小情歌,其他沒聽過的新專輯曲目,我也覺得很熟悉,並深深為他們著迷,很有蘇打綠的感覺,我想我是由衷喜歡蘇打綠的歌,旋律總是悅耳動聽,流暢無比,且光是聽歌詞就有種讓人心向陽光的感覺,只是恰巧覺得"小情歌"實在太強了!!
是的,蘇打綠的音樂總是帶給人無比的希望,以及架構出他們幻想中的世界,有人質疑他們,不切實際,可是我覺得不去相信美好,又怎能消弭這世界已存在的不好呢?我想這是他們令我著迷的原因,始終以純真的精神看待建構著這世界,相由心生,從這個演唱會當中,我也看出他們每個人很可愛的一面,從錄音,練習的側拍,以及演唱會中青峰的表現,還有其他人不經意流露出來的可愛!!
我喜歡可愛的人事物,所以我發現在經過這一次演唱會後,我越來越喜歡蘇打綠的每個人與其整個團的精神
最後飄落的紙片,更是他們每個人親手寫下的祝福與箴言,讓人備感窩心,我拿到的是馨儀與阿龔的呢!!
無論如何蘇打綠這次演唱會,相當有誠意,而且值回票價,我想說:謝謝你們,蘇打綠,只可惜家住得比較遠,沒聽完安可曲就得先離開,甚為可惜>"<
既然看到他們的錄音實錄,當然也要來看看他們這次的新專輯表現,其實這次演唱會還唱蠻多首新歌的(還是整張都有唱,我不確定,因為聽到專輯是演唱會之後的事),所以我覺得他們的第三張專輯也一樣很有可看性
除了我喜歡的相信之外,還有中版的無與倫比的美麗
以及可以媲美"小情歌"的"左邊",不過小情歌還是最強的
而開頭曲:遊樂則充滿了玩興,展現了蘇打綠可愛的一面,我還蠻喜歡的
花茶:青峰的第34號創作,有著充滿希望進行曲的樂聲悠揚以及合聲,青峰說這首歌所要表現的主題是,要在事情或愛情最美的時候紀念下來,別拖到歹戲拖棚
簡單生活以較簡單的編曲,呼應曲名,聽來也輕輕淡淡,有舒服之感,與簡單生活帶給人們的感受不謀而合
最突破的兩首歌:白日出沒的月球,城市
前者走快板路線,是打綠目前最快的歌之一,中段轉為迷離氛圍,後段又轉為主旋律,結尾又轉成中慢版,以青峰的呢喃做結,同時青峰在這首歌挑戰的他的肺活量,
說到迷離,後者則展現出蘇打綠可以迷幻搖滾的本事,個人也還蠻喜歡這首歌的
這天從原本的中版情歌,變成大合唱,也算是一氣勢磅礡之情歌
四季狂想則是一首華麗的歌,家凱說他很另類,很誇張,我倒覺得還好,因為好聽,在我的定義裡,難聽才是另類與誇張,但富多元性倒是真的
整體來說,蘇打綠的音樂在這張專輯又有更大的躍進,除了持續創作出動人的音符之外,編曲上面也極富多元,而且不甘於單一曲式到底,而讓我們看到一首歌更多的可能性^^
2007年10月31日 星期三
[非專業影評人92]驚爆時刻-Bobby
這部電影透過22個當時,也就是羅伯被暗殺當天,下塌於與Bobby(羅伯甘迺迪的小名)的記者會會場所在地一樣地方:國賓飯店的人的故事,交織反映出當時社會的一些問題:種族,戰爭,共產主義,物質迷失....等等,除此之外,在如過江之鯽的場景裡,我發現每個人無非都是想追求著他們期盼的生活與心靈的平靜,很明顯地與Bobby當時的政見不謀而合
有的人渴望越戰就此平息,自己可不希望大好的青春荒廢在戰場上,且上戰場就好像拿自己的生命下賭注,生死未卜,所以有人就藉由結婚逃避,有人則幫Bobby輔選以藉此停指越戰
有的人則希望沒有種族歧視,當然當時黑人在金恩博士的推動之下,漸漸受到尊重,所以我們也看到了一位替甘迺迪撫選,即將在政壇發光發熱的黑人,但還是有一批從中南沒洲移民上來尋求更好生活的拉丁美洲人,他們也希望自己的權利是被重視的,不過在Bobby競選之前,似乎仍處在一個極端不利的狀態,尤其當主管又是個種族歧見相當深的人
而當時的美國也正是經濟起飛迅速之時,有人迷失在物質生活中,忘記了自我,需要有人幫忙拉拔他
同時許多好的東西,壞的東西,也在此也時大舉侵入美國,所以我們看到已有人用毒品開始逃避現實
當然這時有人已光榮退休,細數過去光榮歷史之餘,仍希望自己還有展現實力的機會,而非只是縮在飯店裡,不過卻有人在引退之前做最後的掙扎,還希望能再有一場完美的演出,讓他光榮引退
另外夫妻之間的關係,也是著墨的事件之一,有人互相扶持,有人卻出軌,老婆卻完全被矇在鼓裡,存活在自己建構下的甜蜜陷阱,而情婦則對愛情生活嚮往,但不免背負著道德的壓力,後者的三角關係的關係人需要一個解套
另外甘迺迪的政策則吸引著當時仍被共產主義統治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女記者,希望能報導出大改革的甘迺迪的勝選,以帶給自己祖國人民的希望......
所以羅伯甘迺迪是他們的希望,他勝選之後,好像國家就會變得不一樣,變得更符合他們的期待,變得更易於追求他們想要的生活,無奈多聲槍響,讓所有的夢都被打碎了,隨著他的死去,改革也隨風散去,疑惑的是他上任後,美國真的會變得更好嗎?沒有人知道了!
但平凡的小人物們還是繼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人還是會出來大刀闊斧的改革,而政治人物不是只有權力的鬥爭與清算罷了,重要的是要帶給人民希望,並確實地執行
雖然本部片是 1968年的故事,事過境遷,有很多事情都跟過往不一樣了,但我想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一直都是普通小老百性的目標,所以不只呼應當時,也對應現在,每一位總統.首相的崛起,必定是他的政見帶給人民相當大的期望
當然美好的政治願景,一定會吸引著選票,只不過上任之後,是否又能謹記初衷,也是個問題,感覺上那一聲槍響雖是真實,但也象徵著上任前與上任後的大轉變
我喜歡此片交織著記錄片的剪接方式,讓最後一幕既具真實感,同時我們也對當時的社會以及Bobby有所初步的瞭解,也喜歡以浮世繪的方式表現出時代背景,只可惜的是用在時代背景上顯得不夠強而有力,不夠深刻,倒是就"人抱持渴望"這一方面來看,倒有相當的力度
我想政客適合看這樣的片子,讓他們知道政壇不是他們操作權力的舞台而已,同時也提醒著他們承諾要說到做到,而不是將先前競選的人被一聲槍響射殺身亡,上任的人則讓大家徹底失望
2007年10月30日 星期二
[非專業影評人91]倒數第二個男朋友-Good Luck Chuck
故事便從那小時候的詛咒開始的,導致查理日後總是成為女人的倒數第二個男朋友,與他上床過的人絕對會在下一個男人上找到真愛,這個情形似乎履試不爽,無一例外,但這真的是一個詛咒嗎?雖然查理不是一個和他朋友史朱一樣性好女色,性慾不滿,樂於遊戲人間,只差身材太肥而空虛寂寞的人,相反地,查理不乏人愛,但卻對於愛情有一定的原則,只是他從未對交往過的女人說聲我愛你,對於一個付出真心的女人來說,不難過才怪,所以查理總是在愛意正濃烈時被甩,只是他為什麼總是無法說出我愛你呢?
反倒是下他詛咒的女孩,點出重點:或許真愛尚未到來吧!?
一開始就點破了現代人的速食愛情觀:其實不是因為現代人不想尋得真愛,而是過於空虛寂寞,加上在這個社會上,容易迷失自己,所以大部份的人常輕易地掉入一段戀情,而自以為是真愛,但其實潛意識很清楚的知道這不是所謂的真愛,而使得戀情常常迅速地無疾而終,或者也可以隱喻為現代人不瞭解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只會盲從,所以他們藉由這樣一次又一次失敗的愛情裡,找到自己所想要的,就像女主角金所說:"人們只相信他們所相信的",但大家從未傾聽過內心的聲音,這就是為什麼大家一窩蜂地想去找查理改運,之後湊巧結婚,也只是剛好而已
反觀查理,仍以簡單的下半身思考,畢竟點出真愛這件事,也是故事快結束的事了,他一度以為這樣幫助別人找到真愛,算是善事一件,自己又沒有吃虧,只是他發現了自己的空虛寂寞,與史朱主張的"性,仍然是性"不同,他還是信奉"有愛才能性"的圭臬,也是因為那時的他已遇上他的真命天女:金,
不過他相信詛咒仍持續著,他必須破除那詛咒,才能真正抱得美人歸,誰想到史朱的背叛,讓他跌入即將失去摯愛的萬丈深淵裡,他相當緊張,開始緊迫盯人,只是大家都知道這是愛情裡的大忌
愛情雖濃烈,但還是要給予對方適度的空間喘息,而不該只是三不五時就膩在一起,保持適度的距離,才能維持愛情的美感,我想這是查理去找下詛咒的女孩理論,女孩話的真正意思,不過查理卻誤解了,決定若愛對方的話就要讓對方自由,所以幫金聯絡她的企鵝專家的偶像,成全她所愛,畢竟就像企鵝一樣,女方才有伴侶選擇權,但這背後的意義也代表著,若男生不好好的表現自己,不好好的認定內心的感受的話,女方又怎麼會選擇自己呢?
是的,我們需要的是確定自己的感受,當真愛在你眼前時,我們必須緊緊抓牢,不能徒留遺憾,而不是輕易地讓他走掉而不挽回;
而履履遇不到真愛的人,沒關係,對真愛抱持著一定的信仰,真誠等待,相信真愛絕對會降臨,我想與查理交往過的女孩,無非信奉與查理交往過後,下個男人就是真愛的信仰,所以他們必定對下個男人特別的付出,因此便快速地步入禮堂,而絕非是詛咒的影響
愛情是需要兩人彼此真心付出,一起呵護灌溉這剛萌發的幼苗的,當你相信真愛的存在,那你絕對會等到你的真愛,你絕對會犧牲奉獻到底,就連史朱,就連大肥女都找到了!更何況是查理呢?
每個人都可以找到真愛,我想這也是本部片傳達的意旨之一,或天生長相抱歉,或個性缺陷,或氣質美女總是無意間的無厘頭,......每個人都有缺陷,就像片中的男男女女,這些缺陷或許在劇中令人發噱,讓笑聲蔓延整個放映廳,這些缺陷就算可以像片中可讓史朱用整型手術改變過來,那終究不是自己,且不是所有事都只靠讓步或偽裝就可以順利的,愛情也一樣,只要你心中存有愛人的信心,那就會等到真愛,只是真愛不會主動靠攏在你身邊,我們還是要緊緊地把握住真愛,並不可以讓一絲絲忍受不了所影響,並不可以讓一絲絲猜疑所影響
就像查理是找到了,但他受到詛咒的影響,不得不極盡能事挽回,我想這也點破了人之常情,當對方真的是你的真愛時,有時候某些事情上,你會開始疑神疑鬼,開始緊迫盯人,讓對方不勝其擾,但若你們兩人真的認定彼此是真愛的話,那就更應該相信對方,而不是杞人憂天,我想愛情裡除了付出之外,就是相信了!相信自己,同時也相信對方
這一部片可以說是一個男人追尋真愛的故事,在笑鬧之餘,同時也藉由這個過程給予我們愛情大概的輪廓,以及男人還是需要真愛,真摯感人的完美結局與大部份的愛情喜劇差不多,但偏向男性角度切入,並包涵了許多面向,讓整部電影不落俗套,並較具深層意涵
看完之後,會讓你更相信真愛的存在
2007年10月28日 星期日
[非專業影評人90]電影情人夢-虹の女神
這部片可以比喻為一杯水果酒,喝的當下,覺得很淡,但喝完一杯後,卻有會讓人醉倒的後勁兒,全片就是這樣清清淡淡,但在表面之下流動著深厚的情感
故事從一位影片製作助理岸田智也,也同時是男主角的忙碌工作開始切入,直到電視裡播出了葵因空難而死亡的消息,而他的主管,也是葵的主管請智也帶他去葵家悼念葵遇到過往一起拍片的夥伴之後,勾起他與葵的相遇過程的回憶:當初只是為了要追求與葵在同一個地方打工的女孩,而請葵幫忙,但沒想到這一段故事竟開啟了他們日後的關係:葵找智也拍片,同時也變成智也的戀愛諮詢家,他們朝夕相處,葵漸漸對眼前這個傻氣的大男孩有了感覺,只是智也一直不知道,也是因為葵掩飾得很好,直到葵與妹妹還有智也去祭典時,才被妹妹說了出來,只是當時智也也不是那麼在意
女人再怎麼中性,一定還是個女人,擁有一顆敏感纖細的心,不過這份纖細對於葵而言,實在有違她的個性,再加上智也都在追求別的女孩,所以縱使葵很喜歡智也,她決定把這份情感小心隱藏起來,與智也保持距離,只做個在背後支持幫助智也的人,就算出社會各分東西也一樣,就如同每次智也在猶豫要不要做一件事時,葵總是在智也背後推她一把一般,愛情總是會讓自己為對方無怨無悔付出,期望總有一天他可以多分一點關心在自己身上,但若他的眼睛總是沒停留在自己身上呢?
所以她在幫智也追求其他女孩時,內心的掙扎可見一般,只對妹妹訴說那單戀的痛苦與失落,而當這一切被智也看似無心的態度說著:我們都各自沒有男女朋友,我們兩個個性又這麼合,乾脆我們結婚吧!踐踏時,她無法克制地崩潰了,其實一開始我覺得葵聽到這樣的一句話,會很開心,但仔細想想那時她已經準備要出國了,又智也的話聽起來又感覺像是全世界的女人都不想理我,只有妳,所以就跟妳結婚吧一樣地隨便,再加上前面的理由,所以葵實在無法承受,
只是就算這樣,她還是喜歡智也,要不然她也不會請智也來接她工作,除了再幫助智也之外,也是要抓住現在相處的機會以彌補之後無法見面的時光,我想這是葵對愛情的一種態度,就如同她拍的短片:The End Of The World(世界末日),她只希望在世界末日或死時,心愛的人是陪在她身邊的,這是一件最幸福的事.因此發生空難前,智也給他的貼心留言應該會讓她在發生空難時,仍帶著笑意死去吧!?
反觀智也,平常做事就落東落西的,傻里傻氣的樣子,又怎會敏感地察覺到身邊存在一個愛你的人,尤其當他們的感覺又很像麻吉的時候,所以他很粗枝大葉地勇往直前追求著其他女孩,就算葵暗示他自己的情感了,但智也自己要不是不在意,就是刻意逃避,因為他無法確定自己真正的感情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對於一個朋友的喜歡,當你不確定喜不喜歡他時,又不想破壞好朋友的關係時,你總是選擇刻意逃避,或顧左右而言他,想要化解這般的尷尬,智也也是如此
不過他在經歷過一個34歲的女人矇騙自己真相後,他第一個打電話的對象還是葵,這是一個很傳統地象徵著對對方的愛的動作:當你遇到挫折困境時,會想和人聊聊的那個人,大概就是你喜歡的那個人,不過這樣子的行為可能對大部份的人來說,會有真是這樣子的懷疑嗎?我自己也很懷疑,智也很懷疑,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他不習慣著葵不在身邊,所以智也才會想打電話聽聽葵的聲音,懷念著以前的生活,也因此他才會讓那34歲的女人闖進他的生活,他甚至未曾發覺那女人是填補著葵遺留下來的空虛
我想這部片有句話可以做最大的註解: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你在我面前,但你卻不知道我愛你;或許我們也可以說:人合,但天地不合,遇到對的人了,但時間上,空間上是錯誤的,因此他們錯過了
雖然我寫的感覺很悲傷,但這部片除了最後片段有可能會讓你落淚之外,其餘的都會讓那發出會心的一笑,事實上是所有悲傷的部份都藉由第三者傳達出來,所以顯得比較理智,另外也是因為整個電影的氛圍,不管是葵的家人,智也,葵都是在脆弱的心外堆疊起層層高牆封閉,以及為表現出男主角粗枝大葉,單純的個性所安排的劇情所致,因此你會聽到電影院內此起彼落的笑聲
只有葵的妹妹是最表達出她自己情緒的人,因為妹妹的引導之下,讓所有的人較能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真正心情
情緒是有紓發的必要性的,只是強裝笑顏,那悲傷遲早有一天會破壞掉高牆,傾巢而出,破壞後座力是不容小覷的!同時也比較能夠面對真正的自己!所以智也終於發現他的愛已覆水難收,卻再也喚不回葵了!
人物角色描寫得極為成功,而在抽掉大部份的崩壞後,劇情不灑狗血,但藉由日常生活小動作表現出層層愛意,感情似乎在臺面底下即將蔓延,卻也不敢越雷池一步,處與一種"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尷尬,但當不好好把握時機,一切都將會遺憾地錯過
2007年10月25日 星期四
[非專業影評人89]我的小小鋼琴家-For Horowitz
天才還需要有伯樂賞識,才能被人知曉,生長在破碎家庭的京文,要不是遇到智秀,我想他一輩子也沒有人會發現在他調皮的骨子裡竟藏著彈出美妙音符的能力,而智秀呢?我可以理解當他發現京文有驚為天人的彈奏實力時,那如獲至寶的喜悅,既想據為己有,又想秀給大家看自己驕傲的發現,這是人之常情,除此之外,也是因為她試圖想用其他方法讓無法出國留學的自己的實力被注意到,所以不計代價的想把京文教好,想要向他的朋友們證明自己在鋼琴界仍有存在價值
其實一開始京文只是智秀讓自己可以真正獲得成功的工具罷了,想想自顧不暇的智秀,哪有可能因一時行俠仗義以及好勝而照顧被丟給自己的京文呢?而京文難得得到全面的關愛,就算幾萬次,幾億次的不間斷練習,他也不怨尤,只害怕他世上僅有的愛會溜走,京文只是很單純的渴望著愛,反觀帶有目的性的智秀卻在傾全心指導京文的同時,不知不覺當中產生了對京文的愛,其實要不是全心投入,我想怎會有愛可言呢?只是現實的壓迫,房租的問題,讓她來不及發現,甚至直到鋼琴教室出名了,京文受到冷落,而又開始搗亂,逼退來學琴的孩子們,以換去智秀的再注意的時候,她還是沒注意到的是這時對京文的愛已悄悄佔據他的心,所以在京文鋼琴大賽失敗後,那種全心灌注下去的愛的期待落空後,智秀徹底絕望,
以利益的觀點來看,她在朋友面前顏面盡失,甚至想在鋼琴界當中在抬起頭來是不可能的,但我相信絕大部份是因為全心的愛卻得不到相對的回報,要不然他也不會回頭看京文,覺得似乎對京文過於殘忍,不過也因為這樣她才認清自己對京文的愛已經覆水難收,不過同時在京文的奶奶去世後,智秀也面對到一個課題,她是否不知不覺希望京文能夠完成自己當年未盡的夢想,成為她完成夢想的替身呢?雖然這是不好的,但從這裡也看到了智秀已經具備了一般父母都會有的心態,顯示他對京文的愛有多深,只是也讓她認清楚事實:據為己有般地跟著她學習,讓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才是挖掘天才的人,似乎只會走上當年與自己同樣的道路,所以最後忍著痛割愛,換來京文日後成為知名鋼琴家,為智秀彈出動人的樂章
我在整部片中看到了京文與智秀之間相互流動的情感,只是孩子總是直接了當,大人總是在最後一刻才深深感受到
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且不計代價的付出,所以京文一直以各種方式,來表達他渴望愛的需求,反觀智秀,因為生活的壓力,未能成功的失落,利益薰心,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的愛矇蔽了,所以直到最後才發現自己的愛深不可拔,這就是大人與小孩不同的地方,
但同樣的是,因為愛讓雙方的心得到溫暖,讓失意的智秀臉上能掛著笑容,讓失怙的京文能夠圍繞著愛成長茁壯
不過也因為愛,大人常必須做出一些狠心的決定,如此孩子才能成長茁壯,就像Vitus中的爺爺一樣,他不像主角的父母一樣,要主角做這做那,反而很尊重主角的決定,換到的是主角的成功,在本部片當中,也因為放手才能讓孩子自由飛翔成長,有時候愛並非時時刻刻必須溺在一起,let it go或許是愛中最難的藝術
除此師生之愛外,片中還有許許多多愛的面向:
守護著京文與智秀的家人,朋友以及pizza店老闆,一樣地盈滿著對他們的愛,給予他們支持與提醒,讓他們能夠順利往生命的旅程中邁進,我想天才不只需要伯樂而已,還更需要身邊的人對他的愛才能完成,幸運的京文不只有老師,同時也有許多因愛而生的建議與支持讓京文可以成為國際巨星,這是很重要的,也因為這些愛,讓整部片充滿著溫暖的感覺
我還蠻喜歡片中代表愛的傳遞的一些鏡頭,其中印象深刻的便是京文為智秀老師創作一曲"名為"智秀老師"的曲子,以及最後演奏會中的感謝曲,也就是前一首曲的延伸,我想當老師們努力指導學生的結果是,學生給予一些正面的回饋,那感動是不言而喻的,對於當老師的自己,相當能感同身受
結論是進戲院前,最好帶幾張衛生紙進去,因為愛始終擁有令人無法抵擋的感人威力
2007年10月22日 星期一
[非專業影評人88]星塵傳奇-Stardust
故事就和所有冒險尋寶故事一般,分成三條線進行著,但最終目標都是獲得伊薇,這位被紅寶石項鍊擊中而落入凡間的星星
第一條線是崔斯坦,這位既想找到他母親,又想尋得星星以討佳人之心的純樸少年,帶著伊薇躲過追殺,直奔牆村為了他以為自己所愛的人:維多利亞
第二條線是邪惡王子,為了爭奪王位,除了不擇手段設下計謀謀殺手足,又得找尋紅寶石而開始尋找伊薇
第三條線是女巫,為了長生不老,而想吃下星星的心臟,也就是伊薇的心臟,而開始追殺伊薇
故事簡單明瞭是一個好故事必備的條件之一,除此之外,本部片還具有童話故事中必備的幾個要素
第一個要素為勝利總是站在善良的一方:
因此真正可以獲得星星的只有心地善良,拯救過星星,且只想把星星帶給心愛的人看完後就送他回天空的崔斯坦,在歷經這一連串的冒險之後,他發現真正的愛其實在旁邊,而非遠攀那遙不可及的夢想,所以第二個要素便是真愛,真愛一項是故事裡最愛歌功頌德,同時也是主角常費心尋找的東西,在本部片中,崔斯坦所尋找的真愛便是伊薇,而唯有真愛,星星才會展現出其光彩奪目的光芒,當星星心碎了,便黯淡無光,
第三個要素為成長與勇氣:過去的崔斯坦是一個家境普通,在校表現不好,相當不起眼的孩子,為了獲得真愛而展開一連串的冒險,讓他的見識更廣,所看到的不再只是他過去工作的小店中當個小店員的平凡無奇的生活,而是許多不可思議的事,甚至讓他不及格的劍術突飛猛進,同時也讓他真正懂得所該珍惜的東西,而為了所珍惜的東西產生無比的勇氣,以對抗那些想要破壞所珍惜的東西的人事物
第四個要素便是親情,失散多年的母子大重逢,也算是達成崔斯坦到另一個世界的目的,而母親對孩子的關愛,也在阻止兒子所愛的伊薇化成灰的那一部份一覽無疑
第五個要素是魔幻世界,魔法世界一向都讓觀眾有想像力馳騁的空間,這一點在這部片當中當然沒有缺席:女巫的魔法;落入凡間的星星精靈,擬人化了星星;看得見的幽靈(這些幽靈讓我想到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的幽靈);為捕抓閃電而在天空飛的飛船;獨角獸......
第六個要素是詼諧幽默,不得不讚賞很搶戲的幽靈王子N人組(N>=4;<=7,因為會隨著死亡人數而增加),從頭到尾好似看戲般,看著自己的手足拼命找尋紅寶石,雖然因為在搶奪王位的過程中被殺,但仍跟隨著生寰的王子找尋,甚至幫忙敲邊鼓,雖然生者並不一定看得到,不過或許也是因為唯有這樣,自己才能快一點前往極樂世界,但卻都僅差臨門一腳,而有相當無奈但卻逗趣的表情,再加上那些敲邊鼓卻很爆笑的行為,讓死去的幽靈在這部片當中很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除此之外就是勞勃狄尼洛所飾演的海盜船長那一段,外形粗獷的他,內心卻十足的女兒心,但他為了這海盜船的名譽而隱藏了起來,最後他幫助了崔斯坦與伊薇,同時也在這樣的過程中,幫助了自己,這樣的衝突性很是爆笑,但卻給崔斯坦,甚至是觀影者有另一番的啟示:為什麼不做自己想做的事呢?為什麼要在意別人的眼光?這是第七個要素,三不五時就會有小故事大啟示幫助主角導正自己該朝向的目標
以上讓整部電影熱鬧非凡,而在電影裡每個角色的追尋過程當中,觀影者也隨著他們的腳步進入大觀園一般
不過可惜的是有些部份有點草率,大概是本部片是由小說改編而成,雖我沒看過小說,但某些部份,讓我覺得有點急就章,有點摸不著頭緒,便猜想這大概是為了濃縮片長,而把原著某些部份刪掉
首先是為了鋪陳這段追尋的由來,所描述的主角崔斯坦誕生以及為了要獻寶給真愛想再到牆的另外一邊的這一段,總覺得這一段節奏過於快了一些,好像缺少些什麼,或許是可以再強調命中註定要回去的感覺,或許可以再強調父親與母親之間感情深厚,這樣才能顯現出崔斯坦與風暴領域國的羈絆
第二個是母子相見得太倉促,總覺得崔斯坦怎麼可以這麼快就可以確定對面那個人就是他的母親,難道是單純的心電感應嗎?還是有部份是被刪除的?
第三個是我猜測的,在冒險過程中,遇到的貴人可以多一點,才更能帶給不僅是劇中主角,甚至是觀影者有更進一步的啟發,海盜船長在這部片顯得有點孤單,強度不夠
不過整體而言,就像一盤容易下嚥的菜,味道是容易被接受的,既扣人心弦,又幽默逗趣,是很適合闔家觀賞的一部冒險故事
2007年10月21日 星期日
[非專業影評人87]守靈夜狂想曲-寝ずの番
故事是描述一位年邁的相聲家(落語家)死去後,其徒弟與太太相繼地也跟隨著他駕鶴西歸,在他們守靈夜時所發生的趣事
片中的場景很簡單,主要場景就醫院即守靈會場,中間穿插著幾段過去的回憶,但劇中的導演,編劇與主角們一開始就極盡能事搞笑,完全顛覆醫院以及守靈夜哀戚的氣氛,讓戲院裡充滿著笑聲,讓整部片熱鬧非凡,有時候甚至會有在這樣的情況適合如此情色的搞笑嗎?是的,打從一開始,這部片到處散落著情色般的笑話,令觀眾發噱,但笑鬧歸笑鬧,他們這樣的聊著這些過去與死者的共同回憶,無非是在對死者的懷念與尊敬,緬懷著過去的生活,想到之後再也不能和死者共同生活,而不禁潸然淚下,還有種寂寞的感覺,有種就算道出了許多過去的趣事,但再也不能一起玩了的感覺!那感覺是一種偽裝的堅強,雖然因為過去的事取笑著死者,但其背後,卻蘊含著無盡的想念與悲傷,稍一去觸碰到那悲傷的部份,淚水就會不禁潰堤,就算身邊還是有朋友在,有家人在,但少了死者,就好像少了他的特色在這個團體存在的影響性,心裡,生活上就好像缺了一角般,所以劇中人物的這些笑聲總是讓人覺得有種孤寂的荒涼,雖然他們看似對這些笑點依然津津樂道,但在下一秒鐘,卻乾掉沉默了,因為他們發現就算這樣高聲談論死者,死者好像不會突然從屋子一角中走出來,帶點責備的語氣說著:我哪有這樣......
其實全片也可以看出相聲家們,或更延伸出去現今搞笑藝人的重情重意,也很注重輩份的關係,後者我想是整個日本傳統社會中所帶來的影響,前者則有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對他們的懷念中,雖然都有些對於死者好玩的地方,但也帶著對他們的表演獨到之處的稱許,另外也從守靈夜當中可以看到相聲家樂於結交朋友,所以在葬禮上有許多朋友的現身,尤其是大哥的葬禮,他們看似輕浮的外表,但別被他們給騙了,從這邊就可以看到他們的重情意結交了許多好友
除此之外,整部片也隱含著相聲家或搞笑藝人在台上帶著笑容搞笑之餘,背後所不為人知的心酸:雖然片中人物將這樣的事當作笑柄來看,但這些事件,同時好像在影射自己般,所以總覺得笑聲背後含著不勝欷歔,在這一點特別有著墨的地方即是大哥的守靈夜:大哥的表演總是遇到大災難,無法好好表演,一旦失去了舞台,我想不管是相聲家,凡是表演的人都將會失去光采,就算擁有再多笑點,才藝也惘然,有時候更慘的是,你想當一個相聲家,卻無法有更好的搞笑想法,難免會有點挫折,就像劇中年老相聲家的兒子一樣,但這也可以延伸出當創作遇到瓶頸時,那種腸思枯竭的痛苦,有種無法對來看表演的觀眾給個好的交待的心焦
另一方面則是渴求愛情,就如同前面所說的,相聲家或搞笑藝人雖然不計形象的搞笑,卻帶給觀眾對於他們個人的印象是輕浮的,要不然你就要面容姣好一點,否則他們總是跟愛情緣鰹一面,所以就像大哥一樣,總是與愛情失之交臂,諷刺的是在他的真愛終於降臨時,卻過於興奮死了......
其實他們大部份來說是很重視所愛的人的,這點可以在劇中,年老相聲家追求他太太時,可見一般,還做了首歌給他,要不然在眾多追求者中,又怎麼會選上其貌不揚的師父,也就是年老相聲家呢?其實在現在的日本演藝界中也不乏有這樣的例子:藤原紀香與陣內智則,鈴木保奈美與他老公......都可以看出因為他們的真心相待而贏得美人的芳心,和他們在舞台上的形象是不一樣的!
種種背後的心酸在最後的情色歌唱大賽中的最後一首歌做了個總結,情色歌唱大賽一方面代表著對師太的遙想,而在最後一首歌則是唱出相聲家或搞笑藝人的心酸,讓觀影者更了解相聲家或搞笑藝人的心情,這讓我想到江蕙的"藝界人生"完完全全可以代表著他們,只是他們對於這樣的寂寞失落,還是以一種樂觀的態度,搞笑的精神去笑看這種種,除此之外,延伸到這部片影的故事主軸:死亡,對於這樣類似的悲哀場合,他們也是能夠輕易化解悲傷,無怪乎這一部片從頭到尾有3/4的片長都是歡樂的,也難怪他們總是充滿著令人精神一振的氣息
只是在這樣的背後,卻藏著深沉的孤寂與悲傷
這一部電影真的超好笑,但好笑之餘也表現出相聲家的心情以及面對死亡的處理,
就像整部電影的架構,雖然充滿著戲謔,但背後卻隱含著淡淡的哀傷,也就是說這個電影本身可以把他想像成一位不折不扣的相聲家,雖然台前搞笑,但有些枝微末節是隱誨難以看見的
值得推薦的一部電影
最後的批ㄟ司是中井貴一的聲音另我出乎意料的好耶,他在唱三味線的那一段,震懾我心,當然那一段情色歌唱大賽,同時也會讓人餘韻繞樑,三日不絕
2007年10月17日 星期三
[好書短評6]靈魂擁抱
書名:靈魂擁抱
作者:侯文詠
出版社:皇冠出版社
這是侯文詠繼探討教育現場的"危險心靈"之後,另一部長篇力作,以近於癡狂的偶像崇拜,進而探討文壇和媒體生態
不知是否因為這陣子所看到的書,文字處理較為冷靜和情節比較偏向絕望還是怎樣,所以看到這本書在某些程度上,偏向於積極及直接時,其實有點不太習慣,我也有點忘了"危險心靈"的文字是否帶給我如此的感受
但可以確定的是書中角色人物的設定,延續了"危險心靈"中角色的痴愚,為什麼這樣形容呢?你將會發現,這兩本書的情節都是在一念之間選擇錯誤的方向後,後續的情節就有如骨牌效應般排山倒海而來,讓書中的主角應接不暇,擋也擋不住,所以看書的時候,當劇中主角下決定時,我總是會有"糟了!慘了!"的心情油然而生,或者是看到某個段落時,會有種如果他不這樣那樣做,今天就不會淪落到這樣的地步,因此才會覺得書中的人物,很笨,總是做錯了決定,卻在事後追悔地收拾爛攤子
不過說他們笨,似乎也不是如此,其實他們內心也經過許多考量,但總在最後一刻或受周遭事物影享,或受情緒影響,或受人的影響, 或甚至在無意識之下就做了與期望不一的舉動......而做了一個未來不利於自己的選擇,而開啟了接下來的故事,我們可以說侯文詠運用這個小技巧,讓故事得以延續下去,甚至越挖越深,讓讀者看著看著,不忍釋手,因為我們想知道,然後咧?所以咧?但仔細想想,日常生活中,人不也常常有這樣因周圍人事時地物的影響而臨時更改選擇,或只是情不自禁地心口不一而讓原本很單純的情況,益發複雜嗎?至少我必須承認,我就是這樣的人
我想這大概可以歸為侯文詠的作品特色,運用人性,讓故事的洞越破越大,然後再一個一個地去收尾
書背說這書是一本探討"名氣"的作品,但主要從病態"偶像崇拜"的這個觀點切入:王郁萍v.s.俞培文;彭立中v.s.宋菁穎,本書故事便是從這兩條線展開,侯文詠將兩位粉絲王郁萍與彭立中描寫得相當深刻,瘋狂到有點驚悚,所以本書瀰漫著緊張的氣氛,就如同前面所說的,會吸引讀者的目光,一字一字的看下去,雖然他不是推理小說,你永遠不知道瘋狂的粉絲下一步會怎麼做,也難怪宋菁穎與俞培文是多麼地不勝其擾,只是俞培文與宋菁穎的處理方式卻有點不同,在這邊做出了對照
兩位主角都是具有名氣的人,遇到這樣的狀況,宋菁穎不畏懼外界的眼光,堅決證明粉絲的錯誤,不害怕丟了飯碗;反觀俞培文則一時迷失在名氣的氛圍裡,下錯了承認"靈魂擁抱是他的作品"的棋,而害怕被爆抄襲,所以做了很多私底下的勾當以免除自己名聲受損,但相同的是他們兩位都害怕被污名化,宋菁穎無法忍受被抹黑,俞培文則是怕"抄襲"會毀壞他的作家之路
而兩位粉絲雖然瘋狂過了頭,但其實他們只是希望他們的偶像能多看他們一眼,能多為他們付出一點,歸結起來,不難發現到"人的欲望"在這四個人中,像條蛇般鑽進鑽出,
而仔細去思考,欲望其實也是書中各種現象背後的重心:宋菁穎與俞培文渴望名哲保身;王郁萍和彭立中渴望的是被愛與愛人,
除此之外,這"欲望"之題從一開始,俞培文與開膛手的筆戰以及較勁當中便可窺見一二,他們對彼此書中內容的批評的中心思想,也成為之後所發生事情之背後推手,除此之外,作者對新聞傳媒爭取這些事情的報導的描述上面,也透露出了人是有許多欲望需要被滿足,包括偷窺欲,因此免不了描寫了現實世界的狗仔的狀況,
而因為人的這些欲望,所以才產生許多其他副產品,同時這些欲望也使得事情會像堆雪球般越滾越大,甚至越變越複雜,也為這些欲望,使得具有名氣的人不得不被攤在陽光下,檢視自己的行為,
所以有名氣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侯文詠不打算給我們答案,而關於人的欲望,侯文詠沒有也不能斷言此為毒蛇猛獸,......本書其實還有很多事情作者不打算給我們正確的答案,事實上這些事情也難有正確的答案,只是具體描述事件,讓我們去正視這些問題,而且將可能會是亙古不變的問題,這通常是侯文詠一部書成型習慣使用的概念吧!?展示出這個看似進步的社會下所其實隱藏的種種問題
整體來說,維持一貫侯文詠小說的作風,但添加入驚悚的成份,更添易讀性
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非專業影評人86]豪門保姆日記-The Nanny Diaries
整部片算是安妮大學畢業後到確立自己想要研究人類學之前的軼事記錄,以安妮自己所擅長的領域:人類學,來笑看分析這一切在豪門擔任保姆所看到的人事物,並發現富裕人家的病態的家庭生態:以富麗堂皇的假象艱辛地維持著殘破不堪的真相,一切只因有錢人們的好面子心態,一切只因冠冕堂皇地為了這個家好,而努力工作或交際應酬到沒時間陪家人,一切只因自私地只想到自己
片中將如此的病態透過安妮,這位從小由單親媽媽撫養長大,媽媽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她身上的女生的眼睛,有了具體深刻的描繪,尤其不可思議的是,富欲家庭中的父母角色竟然有如此的忙,忙到爸爸一回到家,對兒子敷衍幾句,就準備睡覺,完全不搭理家中的新保姆:安妮,甚至安妮無法看到廬山真面目之後,竟還丟下不准小孩影響自己睡眠的話,其他還包括他的外遇,以及他對整個家庭的敷衍了事;而母親竟然將幾次與父親的爭吵的怒氣,轉移到安妮身上,甚至跑去放鬆心情做SPA,但無視於安妮向她發出她兒子生重病的緊急訊息,除此之外,便是安排自以為對孩子有益的事,卻完全不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等等
結果與小孩最親近的便是安妮,所以安妮很清楚地感受到孩子的孤單,而經過相處,孩子也因而百分之百信任安妮或前幾任保姆,只是他的保姆換了又換,他必須一再地適應新的保姆,連他自己都不勝其擾而有一些抗議的舉動,不過保姆再好,當然也比不上血濃於水的媽媽與爸爸,只是連父母之間的搖搖欲墜的婚姻都自顧不暇,更何況是孩子呢?
所以安妮無法放下孩子,她實在不放心,每個人都勸他辭職,但她都不願意,直到媽媽主動了辭退安妮
雖然本部片是在描述豪門的家庭狀況,但無非是在影射現在雙薪家庭的父母無法好好陪伴孩子,以致於孩子得不到溫暖,可能誤入歧途之餘,父母兩人之間的婚姻也漸漸疏離,整個家庭漸漸支離破碎,這也就算了,當有機會溝通時,所有的辯解都是為了自己,也難怪爭吵總是一發不可收拾,就好像兩個尚未成熟的小孩一般,
雖說"對自己好一點",當然無可厚非,但重要的是還要體諒別人,要維持一個家庭,絕對不是賺很多錢,給家人最舒適的生活而已,重點是你有沒有看看家人
因此安妮在最後離去的勸告,不只對劇中的媽媽有所震撼,同時也對有這樣情況的家庭發出警語:有些東西是錢所買不到的
可惜的是這部片讓安妮做出這樣勸告的原因:為了錢,似乎有那麼點消弱了她強而有力的宣告,不過倒是可以反應出她畢竟是個初出茅廬的社會新鮮人,對於錢還是頗為在意,尤其是在他付出那麼多,還受到監視,還受到性騷擾,但也讓他領悟了只要是做喜歡做的事,錢不再那麼重要,而更確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算是透過這樣的過程,找回了自己,否則就如同片頭一樣,他連自己是誰都難以回答,有許多理想與抱負,卻對自己產生不確定的感覺,這樣到底是不是他所喜歡的?
這部片多多少少也反應出初出茅廬的社會新鮮人們對於自己,有很高的期許,想要就此大顯身手,但社會有如叢林,埋藏著許多豺狼虎豹,要在這裡生活下去,似乎並非那麼的簡單,所以歷經了幾次找工作的失敗,有人因而迷失了自己,就像劇中安妮一樣,但有時候像安妮一樣拉下臉來去見識見識其他不同的社會風景,或許自己將會再度找到自己,更確定自己的目標,不過並非所有人像安妮這麼好運,有時候機會需要自己去創造
變相來說,這也算是一部勵志片
當然最後一幕的宣告,不僅僅只是為了錢,應該還有許多複雜的情愫:如性騷擾,如對孩子的不捨......等等,以致安妮可以對這樣的反常,提出他有力的抨擊,同時也才喚醒母親對孩子的關心,以及自己女性的自覺
雖然本部片的型式有點流於公式化,會感覺跟某些片似曾相識,但他的一些手法與動畫讓我覺得使用的很恰當,讓他較富有新意
首先便是軼事記錄的結構,加以人類學的分析
第二便是人物的群像,用博物館雕像來呈現,來表示出安妮所見所聞,搭配他人類學的專長,以及喜歡逛博物館,來呼應全篇以人類學的觀點來羅列並描述所見所聞的人物
第三便是雨傘動畫的使用,顯然表示他想要跳脫出來看清整個社會,以及她想要從非自願性的期待裡獲得解脫
第四是一些剪輯手法的使用,其中印象深刻的便是最後安妮從監視錄影帶對母親的控訴,中間穿插的安妮對母親怒吼的切割畫面
第五是情節的區隔映襯,讓雙方內容更為突顯,一方面是工作中被無情地對待充滿了晦暗,另一方面則是與喜歡的人約會洋溢著粉紅色
結論是本部片是有許多小驚喜,但卻暗暗嘲諷著現代雙薪家庭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以及給予剛出社會的大學新鮮人一個不一樣思考的電影,個人覺得還不錯
2007年10月10日 星期三
[非專業影評人85]紀子,出租中-紀子の食卓
整部片便由一個看似幸福的家庭展開一連串的故事,透過四個人的觀點:紀子;紀子的妹妹由香;寄物櫃的棄嬰,化名為上野站54的久美子,但大家也不知道他的真名到底為何;以及紀子的爸爸徹三,來看待自己所遭遇的人生,整部片便充滿著他們有如囈語般,卻道盡心情的旁白,絮絮叨叨地就著當下的場景,做一些心情的描述!
這個方法是高明的,因為人是個思考的動物,遇到某些事情都會在心裡頭為這些事情評價,或提醒自己的態度應該如何,或甚至想像著事情的後果......等等,所以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直探劇中角色的內心世界
因此我看到了紀子內心的孤寂,她是多麼想獲得父母親的認同,但父母親僅自以為了解孩子的心情似地對待他們,所以紀子只能寄情與網路世界當中,卸下現實世界的沉重面具,隨心所欲地扮演自己想要的角色,而暫時解脫,逃離現實世界沉悶的枷鎖,同樣地在認識上野站54而加入"出租家庭"這個組織後,也是透過扮演別人來對現實世界的家庭,提出抗議,甚至她自己還覺得這樣地去扮演別人的家人,還比現實更有家庭的感覺,不過她大概沒發現到自己是多麼的自以為是吧!?
這樣的家庭氣氛,或多或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感覺,至少我曾經有過這樣的體驗,常常認為家中的長輩一直都自以為是地對待著我們,孩子們,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發現到孩子們其實也和家長們一樣的自以為是,看完這一部片之後,更有這樣的感受,家長們不斷不斷地付出,讓家庭溫暖,可是孩子們卻被動地接受,認為這樣的接受是理所當然,但卻從不付出,因而有那種覺得爸媽怎麼都不做出一些我們不喜歡的事情,有種虛偽的感覺,
但要是孩子們主動付出,或許情況會有些改觀,就像我們在虛擬網路世界當中,不斷地吐出心中的感受的付出,就像在出租家庭當中的角色扮演,為了模擬真實,而必須付出,所以紀子才會覺得可以在這兩個地方獲得他所想要的,既而覺得逃離原生家庭是個正確的選擇,這也不能怪紀子,現代人忙茫盲,都希望這個世界是照自己所以為的去運轉,所以就算小孩子對他們付出,他們也多半不願傾聽,甚至若提出了更悖離自己想要去建構的美好世界時,便會以其他使孩子難堪的方式讓孩子知難而退,所以孩子們多半是沉默的,或以暗示性的語言來提出渴望,但家長們還是沉溺在自己所架構的世界當中,所以徹三,紀子的爸爸才會有:要是以前他們這樣做,我就會揍他們的發言出現,無非暗示了現代家庭內的生態
但也或許是孩子們根本不瞭解自己要的是什麼,雖然有提出暗示性的渴望,但卻依然得不到滿足的原因是,這個渴望或許根本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所以其實上網聊天,是為了尋找真正的自己,而扮演別人,也算是一種對自我的追尋,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總歸而言,紀子根本不瞭解自己
或者也可以說再扮演別人的同時,自己才不會是茫然不知所措的,因為自己會對這個角色做設定,所以自己是瞭解這個角色的,但卻從未瞭解過自己本身到底是什麼樣的角色,扮演別人竟比瞭解自己簡單,這是多大的諷刺,但卻是個事實,扮演別人是暫時的,但與自己相處卻是久遠的,越長時間的對待,就會更發現了無窮的深淵
因此廢墟水壩雖在扮演被憎恨的妻子當中,被委託人刺死時,那場景的殘酷,悲傷不忍足睹,但她卻是帶著安詳又莊嚴的表情而死,因為他是在瞭解自己(其實是別人)的狀態下死去,而不是茫然不知所措
而棄嬰久美子,雖然得透過這樣的扮演來獲得一些他從未感受到的家庭溫暖,但她也是在這樣一次次扮演中,建構自己以為的家庭,建構自己的內心世界,所以當她的母親與他相認時,她便覺得怎麼跟我想像中的母親不一樣,而讓自己架構的美好破了個洞,到底現實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自己是我自己所建構的嗎?他開始質疑,而覺得他的朋友們,包括廢墟水壩,死於了解自己的狀態下(其實是別人),是很幸福的事,所以他也在等待這樣的機會
這部片無非就是對於自我認識的渴望,卻因為現實而有所力不從心所建構出來的殘酷劇場,通常10~30的青少年正歷經這一段狂亂的時期,而過了這一個階段之後,即已架構出自己所認為該有的世界的中壯年後,卻會發現現實與自己所架構的世界似乎有種相融的困難,而開始對這個世界質疑,所以才有劇中人物徹三,在歷經女兒紛紛離家出走,太太又因壓力過大而自殺,他不禁懷疑自己到底錯在哪裡,這樣做又有什麼不對嗎?而對這個世界忿忿不平,意圖進入女兒的角色,找出破壞的根源加以毀滅,尋求對自我過錯的解脫
是的,本部電影似乎也可以說是在描述劇中人物希望從現實中將自我解脫
就像劇中以叢林的食物鏈做比喻,在這個現實有如叢林的世界中,每個人都得必須扮演著強者,建構出自己所以為的世界,但每個人卻也想像弱者一般,被動地存活在別人架構的世界而不需白費力氣,但角色的移轉似乎並非如此容易,有的人與生便是強者,有的人與生便是弱者,所以我們容易迷失自己,迷失在自己的追尋當中,但在虛擬的世界中,在角色扮演,進入別人的角色想法中,卻能讓自己兩者兼具,讓自己從現實的疲累中解脫,因為他們在當下才真正了解自己
結論是所有人物都迷失在現實世界當中,但似乎只有妹妹由佳例外,她仍對現實世界中存著一絲希望,所以她留下線索給父親,她仍相信現實世界中,會有一個能讓自己立足的地方,所以在最後看似幸福但他明白還是角色扮演的氛圍中,她出走,尋找她認為可以讓自己立足在現實世界的方法
因為是我喜歡的邊緣性人格的故事,所以我還蠻喜歡這部片對自我的追尋與迷惘的探討,只是可惜的是穿插的自殺議題,似乎有點模糊本片意欲傳達的焦點,或者說我自以為的焦點,好險的是最後導演與編劇有讓這一切由扮演的角度扭轉過來,同時也讓我看到了本部片似乎也在隱隱諷刺著媒體對於事件的報導只在意表象,但從未有媒體真正探究表象底下的原因,不過或許也因為這個原因太複雜了,而衍生出許多的事件評論者,已經想要探討真正原因的人,就像徹三,透過他們補足了新聞事件的深度不足,也道出了新聞的客觀立場的難違,卻無法去驗證所看到的事情真相
所以這是一部毫不留情地戳破現實表象的殘酷電影
2007年10月9日 星期二
[非專業影評人84]愛情盛宴-Feast Of Love
但愛情並非總是如此如意,有歡笑,亦也淚水,可能發現彼此契合,也可能看見兩人的差異,但在跌跌撞撞之後,我們終會找到自己的真愛,這就是愛情盛宴
愛情盛宴其實是又小說改編而成,我一向不喜歡看完小說,再看電影,或看完小說後馬上就看電影,因為這樣我無法對這部片客觀,愛情盛宴是既"香水"之後,我看完原著,馬上就看電影的一部片
當然為了長度的關係,所以故事內容上是有做調整的,不過我比較喜歡小說對於愛情的描述,較具深刻性與深度,反觀電影,雖然試圖想要囊括到書裡面所提到的每一段愛情,但感覺上礙於片長,顯得有點急就章,讓我感到力不從心,僅能淺嘗即止,或許也因為書中所採用的方式是每個人個自述說自己的愛情故事,有點像訪問一 般的型式,所以對他們的心情會有較深刻的描述,以及為何會有這件事的產生的描述,甚至對於同一件事有不同的感受......等等,因此才顯得每一段愛情中兩人的關係較為立體鮮明
但電影部份,因為只單純描述場景而已,其他部份完全靠演員的演技,但就算演員演得再好,未有書中其他描述的輔助,我想也無法讓觀影者深刻吧!?
不過之後的安排有倒吃甘蔗之勢,男主角布雷德利與黛安娜的關係,以及黛安娜和大衛的關係,在某些台詞上有較多的鋪陳,搭配影像的交錯,使得"黛安娜意欲追求真愛"較為立體些
以及最後奧斯卡發生意外之後,劇本所做的安排,替這部片幫我拉抬了一些分數,尤其是奧斯卡發生意外那一段,那驚慌失措,無力可回天那種失落心碎感,是我在書中較難以感受到的,或許是書中屬於事後回想的闡述,所以便顯得較為理性,再加上克羅艾本身就被塑造為"為愛而勇敢"的人,因此在書中便難以呈現出深刻的絕望,僅有淡淡的失落,反觀電影中,因為只描述場景,所以那深刻的絕望便容易感同身受,而會讓觀影者感到一絲遺憾
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發現內容相同的部份,書裡面會多點心情與掙扎的描述,但當下的場景還是電影描寫得較為深刻
另外一個值得我稱許的部份,便是把哈利與愛瑟的家庭結構改得與書不一樣,但我卻覺得各有各堪稱一絕的地方,讓人同樣地感受到哈利對他兒子的感情是多麼深厚,只是他卻無法好好去面對他兒子,直到失去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深愛
寫到這邊我才發現到,其實這部電影的改編劇本除了放在原來書中就有的主軸:追求真愛之外,我還看到了愛要即時,不要失去了才要珍惜,所以我們會看到哈利因為兒子的關係,因此會叫在愛情路上已跌了兩次跤的布雷德利,繼續往愛情裡面縱身而跳,只是要記得睜開眼睛;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克羅艾雖知道關於奧斯卡一些不好的預言,但更把握與他在一起的時光,免得以後沒有機會,雖然靈媒是跟他說:一個人可以維持另一個人的生命,但我想這是一句暗示,暗示著有愛便會有奇蹟,雖然這句話有點帶點奇妙的感覺,但許多在病塌上的事實又讓我們無法辯駁,奇蹟是否會出現不知道,重點還是要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愛著你所深愛的每個人
除此之外,還有提到關於愛使人心碎的狀況,不管如何,時間繼續走,我們人還是得往前走,我們只能勇敢微笑去面對,所以片中所有的人也都坦然地面對愛情中曾被留下的傷口,而能繼續找到真愛,
但只有哈利不行,他還是無法脫離因兒子而"自責"的深淵中,但當布雷德利告訴他克羅艾早知道奧斯卡會死,但他仍勇敢面對一切時,哈利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一向給建議的他,最終還是需要別人的堅強點醒自己,就好像一向都可以幫別人的困境分析出一番道理來的自己,當深陷泥沼時,竟脫不了身那種旁觀者清的感覺,我想教學相長正是這麼回事,
而這看似不起眼的收尾也讓他的改編劇本雖然與書中的結局的意義不太一樣,但同樣地完滿,且替影片中所有的人物找到了,找回了"愛"
只是真的很可惜的除了前面的關係處理的有點草率之外,另外場景以及為了嵌進書中較為精彩的台詞而在某些地方讓我有種突兀的感覺,顯得有點不流暢,比如說:去拿拍攝錄影帶的收入與問卜那一段,還有書中可算是重點的一句話:"每一段關係,至少都曾經有過非常美好的一天"結果台詞未安排得很好,而且我也未看出這句話在電影裡頭出現的意義,倒是書裡面就有較明顯的感覺
另外就是奧斯卡的爸爸:蝙蝠的出現,顯得有點多餘,好像來亂的,看似想畫龍點睛,卻弄巧成拙的感覺,是唯一不適用前一段所說的"替影片中所有的人物找到了,找回了"愛"",或許唯一的功能便是襯托出克羅艾的勇敢,以及克羅艾與奧斯卡的真愛無堅不摧吧!?但這個角色有如浮光掠影的安排比不上他在書裡面存在的價值,同時書中較多的鋪陳較能突顯出克羅艾的勇敢
結論是這部片算是具有可看性,但某些部份又顯得過於草率,有點可惜
最後抄下我覺得書中寫得很好的幾句話:
其一:每一段關係,至少都曾經有過非常美好的一天(那時候看到這句話時,剛好某位朋友剛陷入失戀的低潮,那時很想送這句話給他)
其二:大自然的運作是十分神秘的,它的運作確實給單身的人們帶來一定程度的絕望,你有時會覺得自己與世界毫不相干
其三:沒有人必須去別的地方,沒有人必須有所成就,每個人都彷彿可以用一生的時間來追尋重要問題的解答,發展一套條理清晰的觀點與判斷
其四:我們必須專心致志,因為意外之事就在身邊
2007年10月6日 星期六
[非專業影評人83]熾愛-Saturno Contro
熾愛的故事再簡單不過了,Lorenzo是一個朋友們都喜歡的人,並和Davide是一對不羨仙的同志伴侶,這群朋友常常聚在一起吃個飯,小酌一番,或偶爾一同出遊,感情好得讓人羨慕,不過Lorenzo意外地昏迷,卻帶給他周遭的朋友生活上的許多改變,所有過去互相牽制的關係線,在這個改變後,有如骨牌效應般,紛紛出了些問題,過去所有新仇舊恨紛紛出籠,
然後你會發現到每個人的處理態度都不一樣,有人逃避,有人放任,有人正面迎擊,讓我們看到面對劇烈改變時,各種態度.作法的面向,別以為這部片為了呈現所有人的心情,可能野心太大,而顯得有點支離破碎,其實不然,導演與編劇透過幾次聚會或出遊的邀約,討論以及進行時的描述,將所有人的心情與態度都囊括入了這些場景當中,讓這些場景中的對談中,很自然而然地傳達出他們之間的感覺,既不紊亂,同時運用輕輕淡淡有如家常小菜的日常生活,但卻蘊含著複雜情感的糾結
而音樂與聲音的使用更是讓我覺得此部片最成功的地方,除了音樂選用得好之外,另外就是配樂時,不是整首歌從頭到尾配完,而是搭配著情緒,而有所改變,印象最深刻的兩幕,剛好都是留白的使用,而會讓觀影者更能融入片中角色的情緒當中:一幕是Paolo跟大家說Lorenzo需要奇蹟才能醒過來,若醒過來也是全身癱瘓的惡耗,在大家聽到那惡耗之後,背景聲音嘎然而止,很有那種五雷轟頂,不聞一語的震撼感覺;而另一幕便是大家去看Lorenzo屍體那一幕,一開始我還覺得這一幕的音樂選得怪怪的,明明是場悲傷的生死訣別,但卻選用了輕快的拉丁舞曲,不過當鏡頭轉向暗戀Lorenzo的Roberta,她因害怕無法承受看到Rorenzo的事實,而在轉角停下腳步,做了個深呼吸,做好心理準備後,爾後音樂聲再度響起,她看到的是大家又跟往常一樣和樂融融的景象,我才認同因為這樣,所以才選用這輕快的音樂吧!!其實Roberta心中還是覺得Lorenzo一直未曾離開過,大家還是跟往常一樣和樂融融
但真的是如此嗎?Lorenzo死後,除了Davide得獨自面對傷痛之外,另外最引人注目,也是另一個重心所在的,便是Antonio的外遇,在被Lorenzo發現後,他似乎怎麼樣也守不住這個謊言了,而想尋求意見及解脫地跟Davide說,最後甚至向他的老婆Angelica坦白,遇到這種事,女人必定心慌意亂,而Antonio自己也不知如何是好,因為對Angelica以及對她外遇對象Sara,他都很喜歡,但又不知怎麼維持這樣的關係,感覺上最後Angelica和Sara兩人還比Anonio更直接面對問題,當然最後這一道習題,並未在這部片獲得真正的解答,因為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在Angelica不知所措時,他們那位愛聊八卦,喜歡行俠仗義的朋友Neval先行與Sara照過面了,並直接跟躊躇不前的Angelica發出"你還是得處理"這件事,這惹得Angelica有點不高興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Davide在Rorenzo火化之後,獨自跑到山林隱居,另一個好朋友為了要重振Davide的精神,找來大家與Davide共進晚餐,不過Davide卻不領情......其實Antonio意圖尋求Davide的幫助時也一樣
朋友總是想要盡力幫助陷入低潮的對方走出低潮,或要點醒對方,但往往可能適得其反,或許想聽到的只是認同自己的一句話罷了,其他都略顯多餘,不過朋友的關心,我們還是要心存感謝,重點還是你自己要調適好自己的心情去面對,所以Angelica最後利用機會與Sara見面了,也對老公以及大家告白了她之前暗戀過別人,以及對自己要求完美,所以不希望自己有外遇的心情,我還蠻喜歡這一段,有種英雄所見略同之感,
而Davide則在似乎要自殺的當兒,可能發現這不能解決一切或自己的時機尚未成熟,而縮回了腳,跌坐痛哭後,慢慢走出傷痛,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本部片要取名Saturno Contro的原因吧!?Saturno為義大利文"土星"的意思,contro則有"相反,對抗"的意思,土星向來被稱為宿命之星,所以片名直譯為"反宿命",我們命運或許宿命論地與生既定,但當發生一些改變時,我們應該面對這些無可避免的命運,而不是被這些所謂的宿命將我們往下沉淪,而可以對抗這些二三事的人,只有自己,即使你會想徵詢意見,獲得安慰,或甚至覺得怎麼大家都沒辦法知道我在心裡真正要的是什麼的懊惱,但最後可以幫助自己走出宿命的人還是自己
所以我喜歡Lorenzo的口白:我不喜歡驟變,但看著大家開開心心地談笑,聚會,我就很開心
這句話同時也是這部片的主旨,前後呼應,中間也有Roberta幻想大家談笑風聲而會心一笑的片段做呼應,不管遇到什麼事,雖然需要一些時間走出那些傷痛,或解決問題,但絕不要向命運低頭,或擺著不管,人生這條漫漫長路,何苦讓悲傷或疙瘩將這條路蒙塵呢?開心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唯可惜的是個人比較偏好堆積情緒,直到電影結束,而不太喜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覺,這部片到Rorenzo死亡,我剛好到了一個情緒的高點,可是劇情關係,還需在多作一些其他人的鋪陳,所以下一幕開始時,情緒是又重新開始的,雖然不太喜歡,但劇本需要,畢竟走到最後,才會讓整部電影更完整
結論是我覺得這部電影不錯,尤其是友情的描寫, 讓我印象深刻,而不自覺會讓我把自己投射在某個角色上
2007年10月2日 星期二
[好書短評5]死了一個甜點師傅之後;如果整個世界都下雨
作者:卡門 波莎妲絲(Carmen Pasadas)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當代文學系列)
推理故事看那麼多,我還是第一次看到以這樣的形式寫成,不過也有可能是我看的故事還不夠多,或許這樣的型式已有人使用過,不管,我覺得寫得真好
首先開宗明義地就把謀殺案的被害者如何被害,描寫地鉅細靡遺,緊接著則描寫每個出場人物聽到目擊者尖叫聲的反應,在這裡作者隱藏式地埋下了伏筆,也就是說這幾個人其實讀到最後,你會發現到大部份的人都有可能是嫌疑犯,之後並以倒敘式的手法描述為什麼大家會集中到命案現場,以及在此命案前發生了什麼事,而從這些事當中,讀者便開始猜想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兇手,因為在這些事當中,讀者會看到每個人的殺人動機
但是作者並非以殺人動機入題,而只是單純地描述著每個人的經歷以及心情,由於描寫地相當透徹,因此對於實際發生的事,我們可以從這些心情當中窺探一二,而能感同深受地為何在他們都集中到命案發生的舞台時,看到被害者時,每個人的心情是多麼可以想像地焦慮,也就是說他們有足夠的動機去殺害被害人,也可以說不相遇還好,一相遇就不想留被害人活口的感覺,但同時又害怕著事後的追究,而小心謹慎著,讀者便可以從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那種進退維谷的掙扎,直到最後下定決心,但卻撲了個空,不只如此,還被其他人互相發現行為的怪異,讓人不禁會心一笑
最後真正的兇手出現,雖然有點出乎意料之外,甚或覺得不可思議,但或許作者便是想要懲罰被害者知道這麼多秘密的後果吧?!讓整個謀殺略顯的荒謬,但於加害者的動機而言卻是沉重的悲傷,
最後加害者把這段際遇記錄下來,剛好與故事開頭相呼應,而讓人乍有"誰才是真正的作者"的感覺,這樣的寫法極具創意,我很喜歡
除此之外,每個人的小故事寫來就好像自己的故事或身邊的人的故事,尤其親切,又當那情感是刻畫得如此鉅細靡遺之時,更讓人有世道人心黑暗的不勝欷歔
結論是這本書相當精彩,在描寫人的心境轉折上尤其,悲哀的只是這樁謀殺案變成了這樣心情轉變的產物
書名:如果整個世界都下雨(世界中が雨だったら)
作者:市川拓司
出版社:平裝本(@小說系列)
對"戀愛寫真"以及"現在, 很想見你"這類純愛小說不陌生的讀者,一定都認識其作者:市川拓司,但別以為這一部作品又是一部討好讀者並擁有感人結局的純愛小說,事實上正好相反,也不能說正好相反,其實也是浪漫的愛情小說,只是其背後卻隱藏著令人震顫不已的事實
本書分為3個故事,一開始(除了第二個故事之外)就如作者所擅長描寫的純愛故事般,有種淡淡的美麗,你當下會覺得還是純愛小說嘛!但越看越下去,越抽絲剝繭出事實的真相,你會發現這些故事的主人翁們都有著悲慘的生活,第一個故事的女主角疑似亂倫又殺了人,男主角則其貌不揚;第二個故事的男主角是在學校慘遭凌虐的學生;第三個故事是始終被人瞧不起而相當自卑的上班族
而這些人的長相,根據作者的描述,又是那麼不起眼,成績好像也不是挺好的,似乎一點用處也沒有,因而更造就了主角們黑暗的性格,既讓人同情,同時又讓人覺得他們的所作所為實在是不值得,但到最後,作者似乎較偏向同情的一方,總在每個故事之後,做個扭轉,讓這些主角們在某些程度上是逃過一劫的,但也不交代完整的劇情,留給讀者無限想像空間,或者也該說這類爭議性的人物,給讀者自己的價值觀做出裁決,在心中寫完他們的故事,否則若作者選邊站,我個人會覺得這樣的結束甚為可惜,也可能會很冒險,因為選擇了其中一邊,就不討另一邊讀者的脾胃,所以作者是聰明的
而在這些殘酷事實的描述中,你會發現作者不僅擅長描寫純愛,也同時嫻熟於這類既殘酷又血淋淋的故事描寫,更把主角們的心態轉折闡述的鉅細靡遺,讓你不禁隨著主角的心情起伏著,同時讓人看到作者作品中的另一個面向
我會買這本書,完全是看了書背的簡介,發現他描寫的是我無法抗拒的題材: 邊緣青少年的愛情故事,所以便即刻買下,要不然其實市川拓司的書其實我沒有很大的購買慾望,僅有看過電影
不過這本書讓我佩服起市川來,我還蠻喜歡他寫這樣異色愛情故事所採用的結構的......
2007年9月30日 星期日
[非專業影評人82]先婚後友-Wedding Daze
說他像驚聲尖笑,絕對不是因為他是另一部"正宗約會電影",專門惡搞其他浪漫喜劇,而是他的笑點顯得比較沒有邏輯性,簡言之就是很誇張,誇張到一般人不會這樣做,所以才產生出笑點,甚至會讓你有劇情隨便拼湊的感覺,這樣的感覺讓我不知不覺就聯想到這一系列的惡搞電影
看到一半,原本還有一點後悔,想說直接租DVD回家看算了,甚至還覺得預告比電影精彩呢!!可是看到最後女主角凱蒂與男主角安德森在警察局之間的一段話,我被感動到了,其實仔細想想,雖然這是男女主角和他們的兩家人,以及朋友,所有的出場人物都顯得瘋瘋癲癲地不可思議,可是推究其骨子裡,卻發現這部片只是把人類內心所想的,或所意淫的等等較為偏激,不受束縛的事情,全部搬到現實社會來,所以再觀影的過程當中才會覺得每個角色的個性都顯得不可思議,簡言之就是全世界的怪咖都集中到這部電影裡變成主要演員,演著所謂的愛情故事,不過劇裡沒有一個正常人吧!?
但在這樣應該可以說是解放各個角色的過程中,也算是對我們觀影者自己的解放,
在越來越日新月異,結構越來越複雜,人心越來越錯節的社會中,現代人的世界無形之中架構出一種讓社會安然順利運轉的價值觀以及相處模式,當然每個人還是有所差別,不過大體而言,現代人過著綁手綁腳的生活,當然在某些事情上,有這樣的默契或甚至訂出法律規範,的確是讓社會好好運轉的方式,但有些事情上,就顯得將自己陷在一個窠臼中,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說上與下的文化,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嫌隙......等等,雖然說我們可以以另外一種方式解決這樣的跼束,但透過劇中演員將這些平常難以大剌剌就跟對方說的話,對待的方式表現出來,我覺得也算是一種另類的解脫,而我發現這部片給了我這樣的感受,不過重點是擺在愛情
其實擺脫掉那些誇張的搞笑方式不談,你會發現其實他們本質還是在追求真正的愛,以及與陌生人求婚而不得不開始的一段關係的徬徨,還有家長對這樣事情的看法,都描繪入這一段故事當中,其實乍看之下很通俗,但編劇,導演將他改造得不像是一部正常的愛情喜劇,這是我覺得導演有創意的地方,但又會擔心他過於冒險,就如我之前所說的,搞笑的點過於廉價,好似為搞笑而搞笑
不過透過劇本對角色人物一開始的設定,有話直說,誇張醜陋也無所謂的狀況下,這些原本該屬於內心戲,或只能跟別人說,不能跟當事人說的部份,很直接地在當事人面前表現出來,而且很誇張,因而變得有點好笑,使得這些原本該有的沉重,煙消雲散,但在想到某個好笑片段時,你又會覺得事實的真相是多麼地沉重,讓我覺得導演其實是想要把這些嚴肅的事情,以一種過於輕鬆的方式,讓觀影者不至於那麼沉重,但又會讓你想起什麼似的,好像就是周遭的人都會發生的故事一般.雖然這樣的處理方式over很多,但卻讓我覺得不落俗套,甚至給我很強大的後座力
就像我前面所說的,他明顯地在向一些根深蒂固觀念做一些挑釁,也就是婚姻,父母總是覺得要門當戶對,父母喜歡也很重要,不過能尊重自己的感覺才是最重要的,但往往已論及婚嫁,但當其中有一方發現心裡好像缺了一角時,卻很少人會像劇中女主角一樣不顧一切離開,
另外為了婚姻的安穩,而不惜與較為平穩的人結婚,雖然很幸福,但都是外表看起來的假像,其實內心還是有所狂野,不願被束縛的部份,就像女主角的母親一樣
最理想的狀況便是如同安德森的父母一樣可以恩愛到老,除了他們擁有最真的愛之外,我想他們是因為有著雖令人發噱,但卻是維繫感情的好妙方,雖在這個社會中,這樣的開放要是講出來是有點害羞的,但還是有人會這樣做以維持夫妻情趣,何樂而不為呢?
而主要故事內容在於,一直走不出情傷的男主角安德森,因為被朋友的話語刺激,因此在早餐店與隨便向陌生人求婚,但女方卻意外地答應讓他自己都措手不及,連事後女主角凱蒂也覺得有點奇怪,而這一個部份似乎在顛覆著正常男女步入婚姻的方式,或許也可能是在嘲諷如今大行其道的仲介新娘,都是等到結婚後才開始了解對方
所以他們就跟婚後才謀合彼此的婚姻一樣,開始一段新生活,但由於彼此的不熟悉,以及雙方彼此仍有心事,尤其是安德森仍念念不忘女友之下,顯得這件事好像是一樁不可能的任務
男主角與女主角便這樣各自懷著心事,慢慢互相與對方謀合,安德森便漸漸走出情傷,而凱蒂最後確定了他的真愛就是安德森,而不管男女主角,其他配角也在最後都各自找到所愛,圓滿達成一個算是完美的結局
我感動的是,雖然每個人都有點瘋顛,但對於愛情,他們堅持追尋著真愛,就算得經過一些大彎道才追得到真正的愛
結論是雖然有一度想棄守,但回過頭來細嘗,再加上實際生活所帶給我的壓力因這部片有所解套,讓我覺得這是一部還不錯的電影
2007年9月26日 星期三
[非專業影評人81]色|戒
故事主要架構是1938年間,一位熱血的抗日青年:鄺裕民組成了愛國話劇社,因對汪精衛等一眾漢奸極為憤恨,所以當他得知汪手下的一個特務頭目易先生身在香港,便決定夥同團員,以他們擅長的演戲,來展開暗殺計畫
但事情卻沒有想像那麼容易,甚至一波三折:易先生個性小心謹慎,長期抗戰的結果:資金不夠;易先生突然升官得前往上海就職;不小心被別人發現,而殺了那個發現的人,因而未竟全功
三年後在上海,他們再度聚首,背後有著較為系統的組織撐腰,便繼續當年未竟的計畫
可以再繼續這個計畫的主要關鍵人物便是王佳芝這位假扮成麥太太的角色,易先生在香港時期,便可以看得出他對王佳芝的喜愛,從他的眼神以及動作當中便流露出對王佳芝多一點的關愛,雖然他是那麼地嚴肅,包括打牌時,包括約她出去吃飯時,都早已看出他已經卸下了特務的理智,準備與王佳芝進行一場男女的心理攻防,不過在某些橋段看來,還是顯得小心謹慎,只留曖昧在兩人之間流轉
這時除了讚嘆導演安排的巧妙之外,也不禁得稱讚梁朝偉的演技,不愧是影帝,把藏在壓抑外表底下的情欲表演得這麼好,不為人所發現,卻為人所察覺到他對王佳芝的深感興趣
因此當第一次他有機會與王佳芝共枕時,他表現得是多麼的粗暴,這一切其實都有著解釋:他是又愛又恨眼前這個女人,她消失了三年之久,他實在忍受不了一時半刻,就直想進入王的身體裡.易先生的情欲在當時便燃燒到最高點,不好好地抱著王,撫摸著王,就好似她又會在消失一般,所以易先生殘暴地對待著王,好像要讓王好好記住自己一般
當然之後又經過了好幾次的性愛,每次都相當地乾柴烈火,一次一次地易漸漸對王卸下了他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層層高築的心房,而王呢?雖然他說他每次都只是為了要讓易精疲力盡,而使盡全力,但她自己也說了,她想要越探進易的心,易一樣也會像挖寶一般,一鏟一鏟地掘開自己的心,想要更了解自己的一切
這不就是我們所謂的愛情嗎?對深愛著的對方,掏出了自己的真心,同時也希望對方把真心交給自己
我想那幾場性愛畫面也不言則明了他們之間情欲的流動,只不過王佳芝當時並不知道自己已假戲真做,還是是因為多次魚水之歡下來所帶來的身體熟練,所以王佳芝在說那句話的同時,腦筋還是很清楚自己在演戲,抗拒自己愛上易先生的事實
只是當女生感受到男方對自己無比用心時,以及享受到完美的肉體結合時,又怎能不動心呢?其實那是一句話是警告,警告著小吳,也就是反抗軍高層,自己的心牆已快要瓦解了!
不過由於易先生一直行蹤成迷,所以她尚慶幸著自己還有這樣的最後一道防線:這個男人一樣跟我都是逢場作戲,況且他是個有老婆的人,怎可能對我認真
但她萬萬沒想到易對他的用情之深,也萬萬沒想到她會對易說一些吃醋的話,這到底是她為了戲的逼真,還是真的吃醋呢?我想只有她自己最清楚吧!?假戲好像逐漸轉變成真做了!?她害怕了,但背後的高層卻遲遲不肯下令狙擊,因而在一次性愛中,他矇住他的眼,準備拿旁邊的手槍殺了他,但未果反而卻成為易的春藥.
之後,當她看見易先生送她的鑽戒成品出現,以及易先生對她的一席話,她勉強維持的心房瓦解了,徹徹底底地瓦解了,我想所有女人都會瓦解吧!?況且易先生還讓她品嘗到完美性愛的歡愉,這麼一個不茍言笑的外表之下,內心卻蘊含了豐沛的感情,豐沛到自己無法承受而好像囈語般地說出了不該說的話
故事就差不多這樣結束了,不論是對王佳芝,對易先生,對反抗軍都無法承受會是這樣的結局,但這就是事實,因此結束後,會有一抹看不見的傷痛,在心裡隱隱刺痛著,為反抗軍,為王佳芝,為易先生,甚至是為一場未竟全功的愛戀
我們也看到了一對男女在這場愛情戲碼裡,不斷地上演著攻防戰,王佳芝一直堅守著演戲就是演戲,不可以愛上易先生,但怎料在不知覺中,心竟也跟著易先生的一舉一動跳動著.易先生則不斷地愛護著王佳芝,一步一步進入她的心
愛情就是如此,一切都很難解釋,當愛情來了,誰都抵擋不了他的威力,我們的心便很沒用地被愛情牽著鼻子走,所以當我們非得失去時,是多麼地無法令人承受,就像易先生,看到他送給王佳芝的戒指,看到王佳芝曾經住過的房間,睹物思情,物物都存在著她曾經存在的證明,以及他與她之間曾有的完美歡愉,但一切都不見了,所以他熱淚盈眶,但未流下眼淚,他還是壓抑著自己,而藏在他內心最深刻的情感只屬於王佳芝一人,在此刻,其實也是已經到了電影尾聲,導演把易先生對王佳芝的情感剛好堆積到最高點,到即將滿溢的地步,但卻也一刻之間全部崩塌,隱晦地崩塌,
而王佳芝呢?她雖然覺得對不起她的夥伴們,但可以看出她不後悔的堅毅,因為她嘗到了最甜美的愛情果實
而我們便見證了這一段最美的愛戀,只可惜出現在動亂的1938年
因此我覺得色易守,情難防這一句註解下得真好,準準確確地將這一部片所要講的內容說得淋漓盡致
至於王佳芝原本是對鄺裕民有感情的,只是當女人成為男人計畫下的犧牲品時,她做何感想?好吧!就算是個偉大的計畫,但那種第一次想要獻給心愛的人的心態,我想是不言則明的,好吧!要有經驗的人的指導也可以,但也指導得太差了吧!?不過話說回來,若鄺裕民能有些膽量,自告奮勇,又管他什麼假公濟私呢?或許這就是多年後再度相遇,情已逝的一個主要原因,當然另外一個原因,我想是連王佳芝自己也不想承認的易先生吧!?
本部片的演員除了王力宏演技較為生澀和湯唯是第一次演戲之外,其他都是實力堅強的演員:梁朝偉,陳沖,樊光耀,錢嘉樂,庹宗華......等等,為本片增色不少,當然首推影帝梁朝偉那細膩的演技,以及要壓制住自己對王佳芝的豐沛情感,實在演得拍案叫絕
湯唯雖然是新人,但也同樣演得很出色,而才能與梁朝偉有精彩的對手戲,而才能與陳沖等同牌桌的女人們勾心鬥角,互相炫耀
王力宏在一票厲害的演員當中,顯然就一定會被李安導演磨得很慘,雖然在本齣戲的感情大抵都要到位,但他對王佳芝的情感可以再深厚一點,或許會更好,或許也是因為這樣,湯唯飾演的王佳芝才會慢慢傾心於梁朝偉飾演的易先生吧!?
我不得不要再說一次:梁朝偉的情感爆發力實在是濃得化不開阿!
全片以倒敘法構成,情感深厚,會讓你覺得現在的記者連電影也可以模糊焦點到這麼嚴重的地步,當然不管記者再怎麼寫,李安在這部片裡還是維持他擅長的情感處理,讓觀影者對這段無法成形的愛情,不勝欷歔
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
[亂評劇場7]羅伯勒帕吉:安徒生計畫-Robert Lepage:The Anderson Project
果不其然,本齣戲在多媒體的應用以及演員與多媒體的互動上表現得相當出色,光是第一幕的演職員介紹,就讓我印象深刻,其點在於他把演員的影子也表現在螢幕上,因此便覺得很厲害,另外就是擅用場景的特色:幾乎都是昏暗的場景,包括夜裡,雨景,色情場所內....等等,隱瞞了觀眾的視覺,而讓觀眾對於一些場景的表現上,有點不可思議,
除此之外也擅用了舞台的特色,將原本是平面的螢幕,做成有平台的舞台,使得部份演員與多媒體的互動上,更添真實性,
另外由於是一齣獨腳戲,由一人分飾多角,因此在佈景上,為了讓某些有產生對話的場景不顯得過於奇怪,而把整個碩大的舞台縮小成一個小小的框架,因此螢幕舞台便加深了佈景的深度,而不至於狹窄,
當然除此之外,導演以及編劇還是巧妙地運用一些手法,把這種對話的場景,獨腳演出而不致於奇怪,比如說打電話,比如說面對觀眾訴說......等等,顯然後者,導演把觀眾也納入表演名單當中,很自然而然地觀眾的心中便會隨著角色的個性而應答著,但必須冒著我們尚未瞭解此角色個性的危險,不過因為只有兩幕這樣的戲,也因為這兩幕戲的劇本其實都讓對方少有開口,或難以啟齒的機會,因而輕鬆化解
尤其是第二次使用這個場景的部份,充份突顯出這齣戲想要表達出的衝突感:一位有名有勢的歌劇院負責人,竟然患有性方面的疾病,想當然爾,他是多麼不想讓人發現自己是個在慾望中載浮載沉的人,在前面的片段中就已看得出來,另外事業與家庭無法兩全也完完全全印證在這個角色上,所謂"有一好,沒二好"的情況,不就是這樣嗎?雖然他極具聲望,但在某些方面卻無法認同自己
另外衝突也表現在藝術表現上,不論是劇情本身,或整齣戲劇,比如說在音樂使用上,雖是一齣關於歌劇的一場表演,但音樂卻選了hip-hop與電音,而在劇情上,歌劇院的主流藝術V.S.塗鴨藝術,過去安徒生童話所代表的浪漫主義要被改編成具有現代感的兒童歌劇......其實簡言之就是過去與現在兩者之間的衝擊,不管是這齣劇的主軸:藝術本身,或者甚至是關於安徒生的過去與現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安徒生到底是不是gay?只不過在下一段劇情當中又陳述出他與親愛的女人的邂逅的狀況,兩相衝突之下,我想只有死去的當事人最了解,現在只能徒留臆測
另外這個劇本其實也是現代版的安徒生,只是由安徒生分裂成兩個主要角色,白子作家來到巴黎所見所聞就好像安徒生他本人在巴黎的遊歷軼事,而歌劇院負責人的性別認同問題則也代表著安徒生本人的性別認同,另外以蒙太奇插入的安徒生的作品"樹精"與"影子",其字裡行間所描寫的故事,也剛剛好與主軸劇情本身相呼應,如樹精中嚮往繁華的巴黎,也可稱為當時世界的中心,呼應藝術家想要發光發熱,似乎不走那巴黎一遭,好像就變得名不副實;影子則呼應著劇情中人性的黑暗面,比如藥頭要燒掉房子,歌劇願負責人性癮疾,(雖然我不想稱他為黑暗面) ,以及他悄悄換掉劇作家......等等
當然把過去的事搬到現在上演,必定會有所不一樣,關於自我認同缺陷,現在有心理醫生可以幫忙,關於失火,已經不再有人會隨身帶一條繩子在身邊,而且繩子可能也不夠長,只不過這些場景都用很逗趣的方式呈現,雖然有點過於誇張,但也隱喻著跟不上時代所帶來的格格不入感吧!?
不過有些事情似乎是亙古不變的,關於無法實現的幻想,以及對於功名的渴望,這些都是安徒生童話中絕大部份所有表達出的意旨,而也呼應到主軸的劇情上,最後白子劇作家丟了工作,也徹徹底底丟了愛情,一切都只因為他過度地追求名與利,或許"過度"的字眼不適合使用在那白子劇作家上,因為在劇情中看不出他有多麼的功利,而且追求自己的夢想,本來就並非一件錯誤的事,只是導演與編劇這樣的處理,雖然是一種自不量力的諷刺,但於我而言,卻有說不出的悲哀
或許這也是一種衝突:有希望成名到最後卻落得一場空,或者也可能是回到嘲諷自己,嘲諷藝術創作者的悲哀:無法盡情揮灑想要呈現的東西,因為要看評判人的喜好,他們抄有藝術創作者糊口的生殺大權,
最後想要找回過去的溫暖,尋求慰藉,卻在追求名利的過程中,滄海桑田,令人不勝欷歔
除了許多衝突與呼應之外,台詞中也不忘調侃法國人與英國人,由於是眾所周知的刻板印象,所以觀眾容易心領神會
而關於衝突的部份,雖然這一向都是羅伯勒帕吉作品中所表現的手法,但在這齣戲劇的使用上,卻讓我看到了關於人自己本身所擁有的內在衝突,人類這種動物一向都是充滿矛盾,內心有許多衝突的,因而常常會有連自己也不認識自己的困境,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這個問題的確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他會隨著心境,所遇到的人事物的改變而有所不一,但透過這齣戲劇,雖然劇中人物仍對自己有那不為大眾所接受的一面而惶惶不安,但我想認同自己有這樣的面向才是最重要的,才會坦然地接受自己,更認識自己
如此環環相扣的戲劇,也得有出色的演員將他襯脫出來,尤其是別忘了這是一齣獨腳戲!個性上的不一樣也就算了,還有口音上的詮釋更增添了角色的難度,不過伊夫雅克表現得相當精彩,尤其是那一口法語腔的英文實在另人印象深刻,不仔細聽,你還以為他在講法文,其實他是在講英文,當然有些部份他是真的在講法文,沒錯
我覺得這是一部相當精彩的戲劇,不論在劇本編寫與導演導戲,還有多媒體的配合,讓這齣劇顯得熱鬧非凡,但卻又有著深沉的悲哀
2007年9月23日 星期日
[關西自由行11天6]終於輪到大阪逛透透
在大阪住了這麼多天,我們排定倒數第二 天走大阪透透,
這一天我們買了大阪周遊一日券,除了大阪內不管是私鐵,地下鐵以及公車都可以使用外,還可以免費參觀大阪其手冊上所列出的24個觀光景點,另外在14個景點中享有特別優惠,不管是票價,還是贈品,一張票才需要2000日幣,相當划算,不過也意味著這一天的行程趕趕趕,偏偏今日已經是旅遊的倒數第二日,已經累到不成人形了,所以原本殺紅眼排了很多行程的我們,因為時間的關係被迫放棄一些景點,不過所安排的行程大致上都有玩到
或許你會說可以買二日票的周遊券,一張才2700,還可以慢慢遊歷,但一來是我們已經準備回國了,二來二日票只有市營地鐵以及公車可以搭,其他交通方式都不可以搭,所以要買二日票時,,要做周全的計畫,否則原本省錢的用意卻無法達成
而買的時候,我們遇到一個很好的服務人員,當他知道我們要買這張票卷時,她順便問了我們要哪一天使用,原本內心想著,不會吧!?買這種票,還要馬上確定使用日期唷!?結果不是,其實他要幫我們確定是不是那天去,所有的景點都有營業,而避免我們白跑一趟,真是好的服務,我算是錯怪他了
這一天在吃完早餐後,我們便開始今天一整天的趕行程
首先來到四天王寺,據說是聖德太子在日本所建之最古老的寺院,包括三個地方可以觀賞,中心伽藍,寶物館以及本坊庭園,這三個地方各需要入場券,可是有了周遊卷之後,三館免費暢遊,可惜的是我們太早去了,本坊庭園9:30還是10:00才開放,由於我們必須趕往下一個地點,因此我們忍著沒有多省一點的可惜心情,抱憾離去
看了這麼多寺廟,我覺得四天王寺給我種較不一樣的感覺,或許是因為他的中心伽藍自成一個範圍,裡面的五重塔與本殿位於正中央,而不是底部,所以覺得還蠻特別的
緊接著我們來到了大阪城,一起上德文課的某位工程師同學一直說要來看看大阪城,因此對他報以相當大的期待,但期待落了個空,大阪城的內部被改建的太現代化,現代化的天花板,現代化的牆壁,冷氣不間斷地呼呼放送,燈光相當明亮,城堡太高爬不動沒關係,有電梯專門為你服務,與之前參觀過的城堡比起來,一整個弱掉,看不到木造建築內部的細膩,我想是一大的敗筆,只有外觀上所選用質料的氣派輝煌,以及石基的堅若盤石較有可看性
以及很有派頭的擺設
而從最高層遠眺的風景也相當美麗,其實由於許多觀光客的慕名而至,加上大阪人綠地的缺乏,因此政府把大阪城周邊規畫成一個公園,因此從上遠眺,綠油油一片與現代化建築所構成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
但因為太多觀光客了,為了更人性化,而有前述我所不喜歡的地方,倒是在爬高的最後幾樓,很有誠意地只能爬樓梯上去,但依然被現代化的鋼筋水泥阻絕了建築的細膩
少數可觀的反倒是過去的壕溝,及二次大戰日本軍駐紮之地,還有旁邊老舊的大阪歷史博物館,甚至是所規畫的公園也更勝大阪城本身,看來我真的很不喜歡原本古老的東西變得太現代化,
接下來,我們馬不停蹄地前往天保山的大阪城碼頭乘坐帆船造型並充滿古典藝術氣息的聖瑪莉亞號
天保山是一個濱海的休閒區域,有集購物與美食於一身的Market Place,大型水族館的海遊館,內有IMAX與畫廊的Suntory Museum和大摩天輪,以及我們的目的:搭乘聖瑪麗亞號
在大阪港站下車,還有走一小段路,首先映入眼簾的及是摩天輪,在神戶沒有坐到摩天輪的我,蠢蠢欲動,不過搭船的行程就快來不及了,便打消此念頭,我發現我真的很愛摩天輪這種東西,雖然到最高點會有點懼高,但莫名地喜歡這種遊樂設施
略經過波折,在發船前一刻終於搭上船,頓時鬆了一口氣,也在海風的吹拂之下,漸漸放鬆
這樣的搭船遊歷,我想是很放鬆的一個行程,沒辦法趕行程,船行時間多久就是多久
除了甲板上有坐椅可供乘坐之外,船艙內也有輕食餐廳,以及小型的海上時代博物館
其實還蠻舒服愜意的,有種中世紀貴族遊船的感覺
但我覺得可惜的是那一天帆沒有開,讓我有點失望,其實我比較想體驗的是搭乘有張帆的帆船的感覺,所以總有點遺憾
繞了一圈大阪港後,我們回到了天保山,其實還蠻猶豫要不要去海遊館的,不過就如同前一天一樣,早餐吃得再多,也撐不過中午,因此我們受不了肚子的召喚便先去覓食,來到了以昭和40年前後的大阪老街作為主題號召及裝點的美食街なにわ食いしんぼ横丁,我覺得這個美食街做得還蠻有特色的,置身其中,真有如處在過去的大阪
祭完五臟廟後,我們還是在猶豫要不要進去海遊館,另外也想著要不要去坐摩天輪
不過我們連最後的掙扎也沒有,就輕易地pass by,前往WTC宇宙大廈展望台,因為這兩個地方都不是免費的
WTC中間那幾層大概是用做辦工大樓之類的,我不太清楚,而地面幾層則有一些店家,診所或公司行號
其地面層設計得還蠻好的,很寬敞很明亮,在加上因為是非周末的下午,小貓只有兩三隻,所以我很喜歡
然後我們就爬上樓了,接近最頂層有結婚的會場可以使用,若想要體驗在異國高空結婚的感受,不妨可以來這裡預約場地
接著一個長得不見盡頭的電梯帶領我們上最高層
那一天人真的不多,除了我們在最頂層之外,就只有一對老夫妻
由於頂層的裝潢充滿著地中海式的浪漫,因此我們豪無顧忌地玩起自拍,或拍著自以為是的寫真,太招搖的連老夫妻都看不下去,要幫我們拍照,阿......不是,是他們人很好才對
傳說中的偶像劇照
當然登高後,遠眺港口,以及港口內變成火柴盒整齊排列的貨櫃有種另類的工業美感,亦不容錯過
我們在這邊就這樣不亦樂乎地玩了很久
不過還是得斷然地離開這個令人舒服的地方,希望趕上上方浮世繪館的關門時間
上方浮世繪館位於難波站,道頓堀內法善寺橫丁附近,但就如之前所提過,難波站之大不是在這邊住一天兩天就可以摸透的,因此我們走錯了出口,而開始一連串的趕路,然後又由於位在小巷子內的浮世繪館,地圖標示得很不清楚,因此我們又費了一番工夫,總算在關門前進去了浮世繪館,也在那邊我才第一次知道日本傳統繪畫:浮世繪並非是用畫的,而是類似版畫的東西,真的是開我的眼界,而且由於浮世繪蠻細膩的,因此不禁讚嘆浮世繪師傅們的巧奪天工
浮世繪館的販賣部,除了浮世繪作品外,也販賣一些其他東西,其中有日本傳統童玩,但我忘記他叫什麼名字,還有中國的童玩,我也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看了很心動,卻沒下手,現在有點後悔了,尤其是那個中國童玩,不過那個台灣買得到,所以也不是那麼心酸啦!
看看時間,拼一下看可不可以趕上通天閣的關門時間,所以我們又衝到了通天閣
很可惜地我們失敗了,抵達的時候已經關門,因此饑腸轆轆的我們開始尋找今天的晚餐,雖然那附近有許多燒烤店,居酒屋,看得很誘人,但我們還是選擇價格較平易近人的大眾食堂,在日本總得體驗一下日本人的大眾食堂是什麼資味才行
很日的食堂,但都是40歲以上的老人,不過吃得開心最重要,大眾食堂的東西雖然粗糙,但比較誠懇,有鄉下的感覺,不過話說回來,在這樣一個fashion的地區,有這一家大眾食堂,其實還蠻特別的,大概還是吸引著這附近的一些人,而有著固定的客源
在話說回來,今天真的是名副其實的非假日耶,連通天閣附近也沒有很多人,不過這樣也好,若每個地方都像大阪的重要轉運站個個人潮如此驚人的話,活在大阪,其實蠻辛苦的.
最後我們回到梅田站,前往空中庭園展望台看夜景
我們費了一番手腳才到了展望台,因為從yodobashi camera到那邊的中途似乎在建造什麼,因此需繞過地下道,還有被隔出來的道路,感覺有點像迷宮,其實若一個人在晚上走,會顯得有點恐怖,畢竟燈光有點昏暗,還好的是我們去的時間,剛好有一批上班族正好下班,所以我們走的時候還蠻多人陪我們的,最後抵達展望台
日本鬼呂BO警告過我們,那邊會有很多閃光,果不其然,閃光真的超多,我們三個曠男在那邊顯得有點格格不入
只好專心研究怎樣把這美麗的夜景留在相機的記憶體中,然後就很很聒噪地大聲嚷嚷,因為如此,我遇到系上96級的學妹,我只能說世界可以再小一點,怎麼可以這麼地巧,事後,另一個當時也在日本,但卻在東京的學妹說,那時他會認出我,是因為我那時講話太大聲,然後讓他覺得聲音很熟悉,想說怎麼有人可以這麼吵,
糟!我建立的氣質形象全毀,不過我好像一直在96級面前都沒有形象阿阿阿
回到正題,我覺得這邊其實是看夜景的不錯選擇,只是風大了點,讓有點懼高的我,有點心驚膽顫,也很怕我親愛的相機跟我說bye-bye,然後很特別的是通往這個展望台的電梯是懸在半空中的,我一直幻想著若搭電梯的同時,往腳下看,可以看到幾萬英呎下的地面就在眼前,那該有多刺激,可是沒有,讓我有點失望,雖然我很膽小!若能再把這個加入賣點之中,我想我會更喜歡,雖然我得再說一次我很膽小
今天的行程差不多就到這邊結束,不過由於明天是明華的生日,因此我和肇盛得去買生日蛋糕,但為了要給他一個surprise,其實我們醞釀很久,然後那一天我們就一搭一唱地以肇盛一直要買相機卻都沒買這件事發揮,然後與明華暫別後,趕快去找蛋糕,由於未察覺當時已屆關門時間,所以我就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甚至還悠閒地照了相,但沒想到卻在我猶豫的過程中,店家一一關門,一一開始關閉收銀機結算,然後地下街通道的鐵門也一一關上,我們就開始瘋狂地跑步,有點像火燄挑戰者的參加者,時間快要到了,卻還是不能過關般,然後一直在那邊自責為什麼剛剛就不先下好離手,但最後還是找到一個蛋糕,算是沒有前功盡棄
而為了更徹底地隱瞞蕭明華,我們在回飯店之前還一直套招要怎麼拿進房間,本來想說趁明華洗澡的時候,拿進去,然後肇盛就負責去引誘他洗澡,沒想到明華竟以整理行李為由,要肇盛先洗,被反將一軍,
後來因為我的床就在門邊,所以便採取慢慢轉移法,趁明華不注意時,把蛋糕盒藏入棉被之中,其實那時候我們一直覺得明華發現了,只是假裝不知道,因為我們的行蹤太詭異了,不過當我們把蛋糕拿出來的那一刻,他還是帶點睡眼矇矓的驚豔,或許真的不知道,或許知道了只是看我們這麼辛苦演戲就不忍拆穿,重點是有慶祝到生日就好,而且蛋糕也很好吃唷!!我覺得!!
well其實是個甜派
只是剉賽的是,打開盒子才發現我們忘了要刀子,只好以牙刷代替刀子,讓明華度過一個沒有刀子只有牙刷切蛋糕的生日,我們可以再克難一點!
推薦本日最時髦:按按鈕就會幫你蓋章的機器,不過紙張的對準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推薦本日最美麗:我覺得很美的一個水池
推薦本日最特別:吃起來是包子,但其實是餃子的東西,我們一致覺其實是餃子形狀的大肉包,不禁讓我想到麵條的冷笑話
推薦本日最特教:
特教人的特異功能之一便是在路上會聞到或嗅到特教學生的影子,就算再不明顯的也一樣,然後就會去觀察他,今天我們在搭地鐵時便遇到一個外顯行為其實很明顯地告訴全世界的人,我是身心障礙人士的人,她坐我們對面,與一位年紀應該是小學生的人坐在一起,本來我以為他們應該是家人,她應該是小孩的媽媽,所以當小孩下了車,而她雖然有跟到門口,但卻沒下車時,我心裡不禁開始為他緊張,怎麼辦,不過想說看起來很聰明的那個小孩,應該會告訴站務員,因此我只是希望她能夠趕快與她兒子團聚,
後來有母女三人上車,那個身心障礙者好像對小女孩很有興趣,一直要靠近他們,搞得女孩們哇哇叫,在台灣若遇到這種情形,媽媽就會帶女兒到別的車廂去躲開,可是那個媽媽沒有,只是很稀鬆平常地站在那邊,也不阻撓他女兒們與身心障礙者的互動,也沒有說什麼不要碰我女兒之類的話,反而是跟女兒說不要抓弄別人之類的話,我是沒聽得很清楚,可是大概就是類似的意思,這時候不禁讚嘆日本人對於特殊需求人士的成熟,或許是少數特例,但我卻覺得那媽媽很棒,重點是還蠻正的人妻,呃!!!離題了,反正我覺得這樣的成熟度是連我都需要學習的,
後來終於到她該下車的地方,這時候坐在我們身旁的兩人起身向那媽媽致意,原來他們兩個才是正牌的老師,跟之前的小男孩一點關係也沒有,可是那個小男孩看起來也一副沒什麼的感覺,讓我不禁也佩服起他的成熟,原來那個身心障礙者很愛跟小孩子玩
不過我想說那老師也太輕鬆自若了,甚至讓我們沒發現他們就是那位身心障礙者的老師,不知是聊天聊得太起勁不想管他,還是他們採取的是開放性地讓學生與其他人互動,我寧願相信的是後者
我想一個社會真正接受身心障礙者的最高境界,就是這樣了,而不是只有特教人悶在特教界中教導孩子一些一般世界的規則
更重要的是其他人的心也是真能對這樣的人群泰然自若,而不是一個眼神或動作就硬生生地將他們標籤化,不過這方面在台灣社會還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然後很想去看看日本教育究竟做了些什麼,讓我今天在大阪地鐵上看到了很美好的世界
這讓我聯想到最近在為畢業班學生爭取的一些權益,其實我有點掙扎的是,我是比較傾向於按照普通班學生辦理,應該說要比照普通班辦理就比照普通班辦理,無所謂,何必在這樣的事情上又在我們的孩子上貼了一個標籤,可是既然去年有些福利可以拿,為什麼今年我無法爭取的到,畢竟孩子們有可以享有的既定福利,為何不應該努力幫他們爭取
但卻顯得自己的立場有點動搖,再加上自己的方法不夠好以及沒有事先弄清楚,而讓自己陷於溝通不佳的狀態中,然後很悲涼地自以為被打壓什麼的,我們一直強求一些福利,不也是一種變相的打壓,只是我們扛著特教班這個具有保護光環的牌子罷了,所以便顯得理所當然
或許就如同上一篇我回覆的留言,在某些事情上面,我們應該可以再做思考,但還是要保護我們身心障礙孩子的權益
(まだ つづ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