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觀影筆記1422]Hoje Eu Quero Voltar Sozinho-愛情的模樣:情竇初開

雖然以視覺障礙包裝起青少年們賀爾蒙蠢蠢欲動,情竇初開的愛情故事,但其實與一般人並無二致。在導演鏡頭的捕捉之下,細膩刻劃了尚在摸索愛情的樣態,讓人物關係指向圖,總是保持著撲朔迷離,曖昧不明的情況,因而會在某個點上,突然因為角色的衝動失守而驚喜;而因為視障所勾勒投射出的各『放手』場景,則讓觀影者的心反覆地揪緊放鬆。這是愛情的模樣。
身心障礙者和一般人一樣,一旦輪到青春期敲開進入身體的大門後,不論時間早晚或同個時機,每個人都有想要擁抱情愛的本能及衝動,只是對於身障者來說,礙於障礙所衍生的諸多因素,會更有所保留以免自己屢受傷害,但實際上,會不會是自己想太多了呢?!

導演稀鬆平常地帶入身心障礙者父母對於身障者要獨自闖蕩的擔心,雖然這似乎是每部與身障者相關議題的電影都會被提起的內容,但在這個愛情故事裡,初始總不免懷疑內容不夠聚焦。不過同儕Giovanna也與父母站在同樣的立場及和Leo的關係,到後來才恍然父母親態度和Leo與同學相處的轉變,以及Leo情感世界從持保留態度,到勇敢接受,其實互文著。

新來轉學生Gabriel便是個和父母親、Giovanna完全相反的例子。以毫不知情,未刻意掩飾,大咧咧的姿態,成為那把啟動一切的關鍵鑰匙。是阿!身障者只是被關上一扇窗而已,他還是得有自己的門,自己的出口,開創出自己的世界才是。

一開始確實充滿不安全感地需要被保護,但總有一天,雛鳥總會想要將蛋殼啄破,親身嘗試跌撞於外在的花花世界,Leo便是如此。因此,事先預備好的退讓終在某一天轉化成沉甸甸的負擔,順其自然的他法反倒因新鮮感十足,而減輕不少壓力,更慢慢給予Leo力量鼓起勇氣,突破現狀。只是Leo長年的親密夥伴Giovanna吃醋了!!

因為曾經她是他的親密夥伴,便以為這就是所謂的愛情,只是妹有情,郎無意。電影打從第一幕,Giovanna和Leo百無聊賴地在泳池旁許下決心在夏天裡獻出初吻的場景,便開始娓娓道來初嘗心動滋味的青少年們是如何表現自己,散發情慾訊息,或其實尚未看清愛情的模樣,無以名狀及難以釐清自己及他人的想法......等等狀況交織成曖昧不明又五味雜陳的戀愛心情。

導演善加運用了Leo看不見的素材,呼應了情慾初撩撥男女孩的心房,尚在摸索的階段。其中有些情節,未刻意用模糊不清的鏡頭表現視障的看不清楚,而是默默偷渡了敘事性詭計,以鏡頭對準Leo,讓觀影者同樣也看不見其他,或跟著Leo聽同學轉述,未見著實際狀況,更能感同身受箇中滋味;有時鏡頭又切換至全知者的角度,盡覽場景一切,事實無所遁形。

這就彷彿不小心跌入愛戀的洞穴時,不自覺地便以自我為中心,聽不進其他人的忠告,睜眼卻看不見事實;所見聞的,又不見得為真實,但心情仍大大地受著波動;一旦總算認清對方不領情,卻又難以接受,甚至讓意氣用事搞糟彼此的關係。這個故事讓觀影者宛若坐上時光機,回到當年年少情竇初開之時,而總在事過境遷後,才了然唯有放手,坦然接受,關係才能持續下去。

說真的,這部電影和一般友誼萬歲,清純愛戀的物語沒甚麼兩樣,和身心障礙者處處受到保護,卻亟欲自由飛翔的題材也差不多,但導演卻能夠將這兩個題材,以視覺障礙的關鍵字串聯起來,並運用在敘事上,在鏡頭視角切換間,觀影者的情緒好似在盪鞦韆般擺盪著,手法顯見高明,又未露匠氣,主角群感情轉折的書寫仍保持清新自然,青春洋溢,實在讓人印象深刻!

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觀影筆記1421]Gone Girl-控制:失去自我的婚姻墳墓!?

看過原著小說的人如我,可能了解真相而對於劇情並未有特別驚喜的感覺,但還是震懾於劇中角色的工於心計,且原著作者更為電影改寫了結局;更何況是沒有看過原著小說的觀影者,隨著編導帶領著大家一步步抽絲剝繭,發現真相,同時也拼湊出Amy和Nick這對夫妻五年的婚姻全貌,只能感嘆曾經滄海難為水,如今歹戲拖棚難停歇。這是控制。
Amy在第五個結婚紀念日當天尋常的早上離奇地失蹤了,她的丈夫Nick雖向警察報了案,但卻在種種跡象顯示出似乎在這段婚姻的經營上不夠用心,儘管警方在諸多疑點中試圖保持著無罪推定,但一個接著一個極具殺傷力的事實,媒體的加油添醋,卻讓Nick被懷疑為妻子失蹤的幕後黑手,到底真相又是如何呢?
 
編導漸進式地帶著觀影者走入這個離奇的故事裡,彷彿進到瀰漫著五里霧的森林中,越往深處越顯撲朔迷離,不過倒也越接近真相出口,而柳暗花明又一村,撥雲見日。基本上按照著原著小說的模式成影,Nick如今的遭遇和Amy從遇見Nick的過去所開始撰寫的日記,兩邊視角交叉進行著。正因為從最甜蜜的一開始入題,才映襯出如今Nick的一問三不知還有一些小細節的可疑及莫名。
 
導演在礙於未有像小說如此可以鉅細靡遺的篇幅之下,透過鏡頭的窺視及推移,讓角色隱藏起來的七情六慾、舉動全都在鏡頭底下曝光,因而更讓劇情牽動著觀影者的情緒,整個起伏猶如搭乘著雲霄飛車般,高低紛陳。
 
原來這是一部裹著推理外衣,實則闡述婚姻角力,男女雙方相互揮霍愛情力量的故事。提到後者,較短的篇幅成為這部電影稍嫌可惜的缺憾,不像小說一樣,能夠細膩地將男女主角漸行漸遠的原因娓娓道來,畢竟如此親密的兩人竟走到故事時間點所發生種種的地步,這絕非是電影僅透過幾幕就可以交代清楚的,理應是更複雜深沉的心理狀態。至於母親的創作The Amazing Amy對Amy的影響也是個不容小覷的潛在危機,只是電影好像著眼於另一個角度。
 
那就是一如中文書(片)名『控制』。從頭到尾,不管是有意識無意識,誰幾乎都在控制著誰。那是從Nick和Amy的婚姻問題裡衍伸出來的核心,或該說打從Amy的母親以她為藍本編繪The Amazing Amy開始,就漸漸制約。
 
小至你必須迎合自己所喜愛的人的喜好,大至一旦曝光在鎂光燈下,成為了公眾人物,你將不能暢所欲言,為所欲為。人生裡,似乎總是需要不斷地迎合,稍一失言,稍一做錯事,甚至稍微沒達成些甚麼,放大鏡就直接湊上來瞄準你的一切,然後你可能就擔心著必須失去。
 
因此Amy失蹤後,與過去遙相呼應地媒體如扒糞般的挖掘,見縫插針式地發下毫不負責任的評論,群眾群起效尤,網路世代的效應排山倒海,絡繹不絕於耳,無怪乎擅打殺妻官司的律師策略性地要讓Nick說些或做些言不由衷卻必要的謊言,儘管交織著實情,但那也只是為了讓人看起來信服的舉動。這也是控制,控制事態不再擦槍走火。
 
這不就是Amy所利用來設計整個事件的基底嗎?且她高明到連每一位出場女性對男人的控制,不管是情人關係,還是親屬關係,也早就算計到計畫中,實在令人不寒而慄。只是再怎麼掌握,遇到不熟悉的人,自己也未小心謹慎的狀況,讓計畫生變,讓自己從掌控者淪為被控制者......
 
這樣看來,或許我們受到控制或控制別人是建立在愛的關係之上,但Amy的突發案件似乎也可以以更粗野及廣義的方式來說,是一種求生本能。如果只是暫時的也就算了,但長期的以愛為名,視為理所當然,受苦難的絕對是被控制者,
 
而這些受控制者自然地便想要找機會成為控制者,於是關係可能就變質了,不論是這一段關係,甚至可能影響到下一段關係。君不見Amy和Nick這對怨偶便是一個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說起來Rosamund Pike在這部電影裡因為飾演Amy,而在演技上著實有著相當大的突破!
 
但編導似乎不願意如此輕易地放過Nick。就如同整部電影對於『控制』這樣的情節不斷互文生義一樣,導演前後呼應著Nick輕拍Amy頭髮的鏡頭,提問著你在想甚麼來破題及結尾。縱然正如Nick所說自己不過是個鄉下長大的普通孩子,和在城市成長,從小便受矚目的Amy不一樣,但既然兩個不盡相同的人步入婚姻,且要繼續走下去,絕非不是在電影裡所看到,在低潮時,抱怨著彼此各自為政的方式來維持。
 
只不過在這段婚姻裡,多上了Amy或許有點異常的心理素質,讓問題更雪上加霜而已。於是,故事就停在那裏,雖然總覺得留下了驚悚的餘韻,但或許也正讓(或說逼迫)觀影者反思著控制及被控制的關係(除了婚姻,或許還延伸到其他關係上)該如何降到最低吧?!
 


2014年10月4日 星期六

[觀影筆記1420]Los Insólitos Peces Gato-鯰魚很驚奇:人與人之間的依附關係

雖然面臨著母親隨時會離開大家的戰戰兢兢,但非以恐懼、哀嘆死亡入題,而是因為家庭成員組成特殊,逝去即是分崩離析,沒有基底承載住傷痛的情緒,因此,鏡頭不論室內外均貼身拍攝著角色們,直面著母親的日薄西山及堂而皇之邀請進來的新成員,從即將斷開的龜裂中汩汩湧出家庭成員間愛與被愛的供需關係。這是鯰魚很驚奇。
以Claudia獨自安靜的生活場景進入故事裡,因某次盲腸炎孤單入院,鏡頭來回對比著她的隻身和隔壁被全家人環繞的Martha,其病床旁的雜沓光景,兩人你看我,我看你。或許Claudia的孑然盡入Martha眼簾,適合自己與孩子們,因此嘗試著邀請她進入家裡。其他家人雖有質疑,但也未積極反對的狀態下,Claudia便成為常出入Martha家的新成員。

導演透過鏡頭的設計,讓Claudia這個局外人的前提,更為凸顯,煞是有趣。也不是說有多麼多元的處理,反而幾乎是以近身拍攝的方式呈現,讓我有「凝視」著眼前人物活動,看著該人物開創自身故事的感覺。只是視角的切換,讓故事多了些不同的溫度,所謂的孤獨,所謂的距離感。

先是以第三者的角度關注著Claudia孤單無波的生活,直到Martha一家掀起了一陣漣漪。接著是令人印象深刻的,Claudia第一次進Martha家幾乎一鏡到底的鏡頭,此時為透過Claudia的眼睛窺探Martha家的一切。從冷眼注視著該家庭成員間的互動,到Martha身體不適,只能在旁邊看著,卻沒能搭上手的不知所措等等,情緒轉折在這樣的鏡頭下突顯出來。

這個場景也大致交代了這個家庭的氣氛,並隨著Claudia越來越涉入這個家的活動,以一種難以違抗的姿態,或者該說自己一個人久了,潛意識裡尋求自身的被需求,抑或Martha家的人其實都需要一個出口,於是Claudia也慢慢地走入了鏡頭,成為傾訴對象,成為其他第三者被觀看的對象,進而說開了這群似乎都是陌生人的背後故事。

原來越深入才了解這個家其實有各自的辛酸,但說到底仍互為外人的情況下,情感依附不夠緊密,存在著距離感,雖同在一個屋簷下,卻感受到孤獨,僅依賴著母親Martha的存在維繫著,無怪乎Claudia竟可以毫無違和地就走入Martha家,一旦Martha不存在於這個家時,關係其實瀕臨瓦解,反之,以Martha為核心,向內聚攏,密不可分。

因此後面幾場為了把握母親最後時光的出遊,儘管Claudia在鏡頭裡,開心地和Martha家玩在一起,卻仍有著相當的距離,但好景不常時,Claudia又能迅速地抓穩了指引這個家前行的舵,不至於讓整個家解散。就Martha深切的用意來說,看來是成功了卻心願了!
 
即便是家人,無論是否有血緣上的差異,人與人之間確實存在著距離,不過因為人總樂於分享也樂於被分享令人開心的事,所以關係拉近,又由於我們樂在其中不思蜀,時光也因此顯得短暫,對比那些讓人憂鬱的事情,難怪小兒子在故事裡幽幽地提出『為什麼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問題。
 
不過相反來看,雖然憂傷實在不是個樂於被分享的主題,但一旦說出來,有人一起承擔,是否也會有『悲傷的事也很短暫』的感受呢?而人生總是這樣有高潮也有低潮,有福同享之外,有難也應毫不猶豫地與之同當,共同度過才是,這才是家人、朋友的意義阿!這也是Martha透過接納Claudia,想要在臨終前告訴這班孩子們的事情吧?!
 
從互不相識,到接觸,進而熟稔,及Claudia與Martha家之間的距離感存在不存在,在在展現出導演過人的調度,詮釋之完美讓親疏遠近,跌宕多姿。後來雖然Claudia彷彿尚未看見自己在這個家存在的價值,而抱走了象徵自己的鯰魚踽踽獨行,但Martha將每位兒女的特性看在眼裡的遺言裡,說明了這個家庭仍未完待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