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0日 星期五

[不負責音樂獎座15]Keri Noble-Let Go

我不得不再跟大家推薦一次大眾許昌店西洋部,偶爾去逛逛,都可以挖到好聽的音樂,這一張正是那一天我又漫無目的地去晃晃看看挖寶時,店員正在播的音樂,迅即便攫住我耳朵,這位歌手是Keri Noble


Keri Noble不論在專輯曲風上,嗓音上,融合了許多的風格,曲風有藍調,搖滾,民謠,鄉村,又以搖滾為主要基調,另一方面在專輯側標上寫著:她的音樂抒情,搖滾,帶著率直的色彩,媲美Ricki Lee Jones, Alicia Keys, Fiona Apple,嗓音與Sarah McLachlan, Alanis Morissette分庭抗禮,我再同意不過了,不過再聽整張專輯時,我在幾首歌上,不由得聯想到Shania Twain,這位鄉村女歌手大暢銷專輯:Come On Over,民謠曲風則會讓我想到The Corrs,還有在聲音的某些程度上,有Dido的感覺



雖然擁有這麼多人的類似風格,看起來好像躲藏在別人的陰影下,但正因為融合了這些人的特色,反而有她獨樹一幟的風格,她的詞曲創作更因為是對她的經歷有感而發,整張專輯是相當Keri Noble個人特色的



吸引我注意這位歌手的是他不造作的聲線,以及率直灑脫的唱法,在某些方面則可以說是屬於隨性慵懶風,但該有的聲音力度卻仍然保有,這樣的唱法,在配搭上她自身所創作的音樂,有加乘的效果,尤其是幾首中板的歌曲,更突顯出Keri的坦率



在詞的方面,則沿襲在音樂上,嗓音上的率真,或說Keri本身就因為是這樣的人,詞曲都直接反應出他的個性,直接描寫出她自己經歷種種之後的感想,不論是在愛情,友情,親情,工作上,在人生旅途上,或多或少一定會有其不如意之處,Keri的詞曲告訴著我們,在一邊煩惱之餘,也應該勇敢面對未來,所以在聽了這張專輯後,在某些程度上會協助,心裡的創傷自行癒合,至少我聽了就有這樣的感覺



推薦曲目:

第一首Watch Me Out:做為開場曲,顯得相當稱職,創作這一首曲子是因為Keri對要照著週遭人的想法去做事情倍感壓力,有時候還與自己本意背道而馳,因此便有這首歌誕生昭告自己才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you"指那些指使自己的人等著看Keri走出你們的指使中,主歌部份溫柔婉約的告訴"you",一切由我做決定就好,我可以承擔一切後果,"you"不要再出現了!!副歌則慷慨激昂起來,明顯行板的鼓點真有讓人想要大刀闊斧地不去在意任何人的感覺,這首歌實給予那些總是受別人指使的人有做自己的勇氣



第二首Say Goodbye則曲鋒轉為悲傷的慢版情歌,雖曲調悲傷,但絕不脆弱,整首歌好像在傾訴什麼,而副歌是最重點,因為Keri加強了她的語氣,仔細一看歌詞,果然是女生自己要跟沒擔當的男生說bye-bye的抒情歌,是一首不轟轟烈烈地理性分手歌



第五首歌Imperfect,它的節奏讓我聯想到The Corrs的歌,合聲也讓我聯想到Corrs,當然有著整張專輯的調性:灑脫,高唱著這就是我,有著瑕疵及三不五十的錯誤



第六首歌Born again,靈騷味相當重的一首藍調,讓人不禁會聯想到Alicia Keys,這是一首描述對於他的出身的想法

(聲音與影像沒有同步>"<,重點是音樂)

第七首歌Emily有鄉村歌曲的感覺,讓我聯想到Shania Twain的就是這首歌,當然這首歌也相當女性主義:一個叫Emily的女孩,縱使大家不信他可以辦得到,並等著看笑話,但她還是做到了!



第九首Let Go是整張專輯最灑脫最坦率的一首歌,告訴我們對於在我們人生當中自己無法控制的事,就讓他去吧!有時候Let Go,反而對自己是最好的,當然副歌高聲揭示了兩次:是的,我們還是盡量試,但也要懂得放手!這首歌對於那些過度執著的人,實有鬆弛之效

{###_dammi/23/1909380832.mp3_###}

第十首Baby Come Home,聽著聽著,不禁想要跟著swing起來,是一首Jazz.加入小號的點綴,後面的轉調則讓整首歌進入不同的感覺,有點激昂,但維持著swing



第十一首Go Proud,搭配上很靈魂味的女合音,讓首歌帶點福音的色彩,是首R&B與福音的混合種





整張專輯聆聽起來相當舒服,暢快淋漓,聲音表現上則帶點隨性,甚至如第十二首Honey,就是一首隨著旋律自然隨性哼哼唱唱所寫出來的歌,而就算是情歌,但在歌詞方面及演唱方式也展現出獨立自主的感覺,除了倒數第二首Simple Things,述說著想家的心情,節奏緩慢悲傷,終沒入空無,說著其實家還是最令人牽掛的地方,而在本來設計上,這也應該是最後一首閉幕曲,但多了一首Bonus Track,回歸整張專輯的直率風,倒也不失前後呼應,反正這是一張值得推薦的專輯


 

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不負責音樂獎座14]阿超-好人



一個常瀏覽的網誌告訴我,上面這首"胖胖"很好聽,得閒之餘,便上youtube找出來聽,不聽還好,一聽驚為天人,再試聽其他也是這位歌手的歌之後,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推薦這位創作歌手:阿超



其實我早已在唱片行中,獨立製作(包括一些樂團)區,看到阿超這張EP的蹤影,只是當時並未特別留意,尤其這張又是EP的情況下,我只能說網路實在是最強而有力的宣傳,讓我喜歡這張EP,進而敗下他

{###_dammi/4/1139668573.jpg_###}

這整張EP皆以抒情的基調為主,要說哪裡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或該說有什麼清麗脫俗吸引我的目光,也說不上來,或者該說其實是很一般芭樂的情歌,甚至編曲又夠簡單的,以鋼琴為主角,頂多加入中提琴與吉他,但這樣回歸音樂的純粹,搭配感情豐沛的聲音,當然旋律悅耳也是重點,是阿超這張EP吸引我的原因

不僅如此,歌詞也字字寫入心坎,尤其是對常被發好人卡的諸君,或剛失戀的人們,這張EP實在是有正中紅心的感動激動



"好人"全曲便以鋼琴伴奏,訴說著不想只被發好人卡,而是想與喜歡的人共譜戀曲,那副歌"我不想只做個好人,成全你感情的滿分,你們的幸福閃爍永恆,而我還是一個人"傾訴得動人,後段副歌"我沒有殘忍的天份,不能不微笑的轉身,我的傷痕我承認,而你也早已來不及慰問"更有一股悽愴





"你懂不懂"以中提琴入曲,鋼琴在進入主歌之後接手,輕唱著自願放開手讓戀人遠走的心情"你懂不懂,我放開手,綑綁的心,得到自由,沒有快樂,那不是我對你對愛情的要求",但另一方面又有種成全你吧的自己實在酷呆了:"你懂不懂,我不難過,眼淚會流,是因為太驕傲自己能放手而感動,不是捨不得你走"





最上面的那首歌"胖胖"全曲也以鋼琴入曲,帶點隱晦感的說著暗戀的心情,但當一次又一次地被折磨過後,終於學會放手,終於瞭解"遇見你,我曾經,有一點點一點點幸福過"





EP排在第二首的小50,是唯一輕快的歌曲,也是唯一不是以鋼琴為主樂器的歌曲,不過吉他,鼓的編製倒也營造出一種愉悅,中提琴貫串其中則讓這首歌沉穩下來,相當符合這首歌的主訴:快樂但平凡,整首歌便是以小50為媒介,描述著平凡的家庭生活,平凡的幸福,帶點俏皮但卻擁有幸福的安全感







反正這張專輯實在一擊正中紅心地感動,通常曲式簡單的歌,吸引人的便是聲音情感的表現,而在這方面,阿超實在做得很好,或許他並非很能唱,但就如同方大同之前在星光3給參賽者的建議:用心唱歌,我覺得阿超唱得很好

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觀影筆記08-42]自虐之詩-自虐の詩

這是從小就很命苦的幸江,努力不懈地追求幸福的故事,不過幸福到底是什麼呢?或許心中珍惜著人生所經歷的一切,你就會發現到自己還是很幸福的,你感到不幸可能只是你非常在意的事不順罷了,這是自虐之詩



改編自日本業田良家第一催淚的kuso四格漫畫,故事就從幸江的命苦人生開始,原以為長大之後就會擺脫惡運,但卻遇到動不動就生氣,沒有一份正經工作,打柏青哥要拿老婆的錢,當老大也只是個混混而已的阿勳,這樣的男人卻讓幸江甘願委身,對於對他猛烈追求的麵店老闆卻視而不見,只因為"愛",但就像房東對幸江的那樣不捨,我也覺得為什麼幸江要自虐地繼續待在他身邊呢?在一次意外昏迷後,我得到了以下的答案



就單單只是一次的救命之恩,及婚前對自己的百依百順,就讓幸江認定阿勳是會永遠愛著他的人,我認為幸江是對的,就單憑他聽到幸江出事之後,帶著擔憂眼神,直奔醫院那一幕,同時幸江或許也擔心著因自己而離開黑道的阿勳,會再次淌入這渾水中,如此她會過意不去,所以一直陪著他



其實整部戲這樣看下來,我一直覺得阿勳是那種不擅長表達出自己愛意及困境的男人,也不太撒嬌,他既想要貼補家計,但又沒有一技之長,就算真有份工作,也因易與別人起衝突而不持久,只能靠打柏青哥賺錢,幸江越是對他好,他就覺得無地自容,越是看到幸江在外面遭受風吹雨打,辛勤的工作,他在咖啡廳裡閒蕩,更覺過意不去,而將自己武裝起來,如板著一張臉孔要錢,翻桌,好維持一家之主的尊嚴,而幸江懷孕了,他也沒把握可以好好照顧孩子而不知所措,無法大膽答應幸江生下來,雖然毫無疑問地是阿勳個人的問題,但從另一個角度想卻是一種體貼,但很少女人可以概括承受的,不過幸江卻可以,只因為他相信他阿勳心中還存在著愛,事實也證明如此



原本以為在勳直奔醫院後,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或重蹈覆轍)畫下句點,也足以讓我們感受到幸江看似不幸,看似自虐,但其實周遭還是有許多人關心著她,就連老公其實也仍然深愛著他,只因前述心理作遂罷了!幸江還是幸福的,但顯然導演似乎為了要囊括原著所有的內容,又在幸江瀕死經驗中,加入了友情及幸江與勳相識過程的這兩段,首先友情這一段實在有點多餘,有點模糊了這整部電影的焦點,而幸江與勳相識過程那一段雖有其必要性,但或許可以另有所安排



簡言之這一段瀕死的過去記憶倒帶,雖很有創意地用這樣的方法將尚未交代的事情通通交代,丟給觀影者一個答案,同時把原著本身的精神,中心思想補齊,但總覺得編排上出了問題,雖然這一部份是連接最後一幕可以產生頗具感染力的效果,但前面生死交關,屏息以待的部份,卻硬生生地被他卡掉,情緒不夠連續,甚為可惜



倒是演員的精湛表現以及笑點哭點,讓本部片挽回一些分數,且看阿部寬台詞雖少,但卻以面部表情,肢體動作深刻演出阿勳這個角色,翻桌動作不得不稱作經典;中谷美紀繼"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之後,再度扮醜搞kuso,相當逗趣,而配角們完全反應出漫畫裡誇張的表情與動作,再加上有趣的對白,讓人不禁會心一笑,但其背後,卻有著深刻的友情,親情,愛情的表現舉動,有如鄉下人不擅於表達,直接說愛,會害羞地臉紅,便以粗魯間接的方式,創造出自己傳愛的方式,但其感染力卻特強的!



其實人生在世,就算再怎麼覺得自己不幸,身邊周遭還是會有人關心著你,不要忽視這些簡單的關心,請要好好珍惜,就如同最後幸江說著"幸與不幸都值得珍惜",沒有人是會完全只有不幸,想想你在不幸時所遇到的關心你,讓你開心的人事物,我想這就是自己在那時所擁有的幸福,請務必珍惜



除了瀕死回憶那一段,個人認為在編排上出了問題,而模糊整部戲的焦點,但電影所要傳達的,以及所外在表現出來的,極有感染力,歡笑中又帶點淚水,還算不錯


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

[好書短評9]戀人版中英詞典



書名:戀人版中英詞典

作者:郭小櫓

出版社:大塊文化(to系列)

(感謝大塊文化企畫部欣賞本部落格,並邀約成為此本書的網路推薦人)



在型式上這絕對是一本有變化的書,不僅是日記應用文體,更以類字典的方式呈現



日記是顯而易見的,月份將這本書分成幾個大區塊,底下又再細分成一篇篇的文章,這不就是所謂的週記嗎?在內容上更是呼應了這樣的分章方式,Z記錄下從到了倫敦之後到回中國後的所見所聞及所感受,或陳述內心,深思自省,或是自問自答,或是記錄下兩人的對話,並附加上自己的註解,或反駁,或有感,時而孤獨,又時而覺得她並非自己一個人,但絕對毫不保留,絕對地坦率,絕對地真,卻也因而透露出力不從心的無奈與哀傷



類字典的方式,呼應了主角Z處於正在學習英文的狀態,分章開頭的第一個字,不單單只是標題而已,更有底下的註釋告訴我們字典上對這個字的解釋,而Z的日記好比是Z自己對這個字的解釋與感受,其中感受多半是來自於和自身國家的不同所帶來的衝擊,有部份則是在戀愛後,眼前這個人的態度想法,和過去自己的個性,自己的生活習慣有所不一致,甚至是悖離的,所產生的感受,儼然可說是一本Z式詞典,或說是一本愛情詞典,因在大多數篇章都在描寫Z與她戀人之間的愛情



在內容上,這也是一本有趣的書,當然不外乎是一篇愛情故事,但同時也是一本文化衝擊的記錄



初到這座陌生的城市,街景,生活,人們都是如此的不熟悉,難免在心理上會有些壓力,會有些寂寞,這時遇到了對自己好的人,怎麼會有抵抗力?絕對馬上陷入愛情裡,這到底還是寂寞惹的禍,或者真有愛情??Z便是如此,但她似乎的確擁抱著愛情,幸而對方也喜歡她,不過因誤會的同居,卻是有種種的問題,雖然他們真心喜歡對方,但在價值觀上,個性上卻有許多截然不同之處,我們可以看到Z一直不斷地適應調整兩人的不同,但對方似乎不想去做太大的改變,反倒是要Z去調整自己,雖然如此大男人主義的霸道,但在絕大多數之時,對方是親切的,讓Z不難不愛他,Z也因此經歷著愛情的酸甜苦辣



如此的同居謀合,就和一般戀愛的兩人之間的彼此適應是相去不遠的,但因Z所處環境的不同,其實也隱藏著中西文化的差異而造成兩人在某些事情上的看法是沒有交集的,或許按照文章地脈絡走下來,我們也可以說一開始的中西方的差異,在真正兩人有了愛意,生活在一起之後,才有更多的不同突顯出來,首先就前述的大男人主義,我們或許可以把它看做是西方人較以自我為中心,中國人卻不同,另外還有許許多多東西方不同的地方,不管是文化上,生活習慣上,食物上,用字遣詞上的不同,都一一融入愛情裡兩人的謀合內,甚至隱隱透露了身為中國人的驕傲,以及中國的優越感,但諷刺的是,在英國,Z一直無法理解她男人的某些觀念,卻在回到中國後,成為她母親對她的訓斥,是否是因為她受到男人的影響?但可以肯定的是,她改變了!



她改變了,在這趟異國旅程中,還談了一場戀愛下,她變成了一個大人,同時也體認到中西文化的差異,這樣的改變沒有好沒有壞,反而是一種難能可貴的體驗,讓Z成長,就好像她的英語能力的長足進步的成長,我終於知道為什麼要把英文原文也一同放上來了,因為英文能力進步,絕對無法透過中文翻譯看得出來,這其中一個精彩之處,便是從亂七八糟的英文文法入文後,寫到最後越寫越流利,文法幾乎完美,同時Z本身也隨著英文的成長,在自身的觀念上以及不同文化的體驗上有所成長



簡言之,相當精彩的一本書,不論是形式上,內容上皆很有意思,不過在文字上,經歷過所見所聞,在經過內省思考,沒有回國或成長的喜悅,反而有種寂寥哀愁的感覺

2008年5月18日 星期日

[觀影筆記08-41]決勝21點-21

他們算牌的規則的確讓人心生嚮往,不禁想要倒轉重播仔細了解他們的遊戲規則,並將他學起來,最後的反將一軍也的確有surprise,但在劇中人物得情感轉折掙扎表現上,卻略遜一籌,讓這部電影徒具令人目眩神迷的天才撈錢事業罷了,況且算牌這種技倆不是第一次登上大螢幕,這是決勝21點



一個平庸甚至有點宅的天才,為了賺取哈佛醫學院的學費而加入了所謂的算牌賺錢事業,在第一次獲得贏錢的快感之後,自此沉淪下這個靠記憶賺錢的事業,而對過去不屑一顧,但同時賭場專門抓人算牌以維持賭場營運的監督卻盯上了他,搞到最後他變得一無所有



這是本部片表現最好的一個轉折,為了努力念書,同時賺取生活費的書蟲Ben,唯一的生活就只有上課,書本,工作,科學競賽,以及有著共同目標的朋友,他少有社交活動,也不敢去搭訕自己喜歡的女生,他自己心中有個做什麼是安全他才去做,不安全的就不去做的準則,顯然與正統宅男的定義仍有稍不符合的地方,但就把他歸類在"廣義宅男"之中吧!所以當Micky Rosa教授邀請他入"算牌賺錢事業",他猶豫了,他覺得這樣做是有危險的,但放手一搏後,過去對自己的設限,都不再是問題,他也一步一步達成自己的目標,但卻遇上夥伴Fisher的嫉妒,及讓朋友失望的雙重打擊,尤其是後者最為嚴重,他不僅對他最珍視的朋友隱瞞事實,同時也讓他們失望,更有甚者出言傷了他們,而且還是做了和Fisher類似的事,嘲笑著俗氣,也因此在之後的工作中,影響到他精準正常的判斷



最後又遇上賭場監督的夾殺,導致自己最後一無所有,但真得一無所有嗎?他得到了最寶貴,最可以誇口的經驗,因禍得福的獲得了哈佛醫學院的獎學金,雖不是直接因算牌賺錢事業所贏得的錢繳學費,但繞了一個彎終究達到目的,是否告訴著我們人不應該為自己過於設限,不要鎮日做自己覺得safe的事情,而是該勇於嘗試新的事物,冒個險,不管是成功或失敗,獲得的經驗都是最珍貴的,且也是對自己的一個突破



在劇中,Ben的放手一搏也確實為他帶來改變,他變得比之前更為容光煥發,在最後對哈佛教授也很有自信的侃侃而談,簡直就是典型的"宅男大變身",這讓我想到不管是男女,因沒有自信,總是帶著一副厚厚的眼鏡,而眼鏡下卻隱藏著俊俏或美麗的臉龐,當卸下眼鏡時,才讓人為之驚豔,這不也是Ben的寫照嗎?他的笑容很迷人,卻是畏畏縮縮的,直到做了這個事業之後,才讓那笑容更為吸引人,只是若Ben之前的樣貌能在矬一點,將更會突顯出改變的意義,同時也比較能與他的好友二人組相匹配,不然他前面雖然俗,但還是很帥,雖然演Ben的Jim Sturgess的確有演出Ben比較宅的氣質,但若搭配外型,或許更好,就好比電影版"電車男"的大變身,但也不需要到電車男那麼俗的地步



而在賭場上的運鏡與攝影,也讓人可以體會到Ben一賭就上癮的淪陷,看那Las Vegas如此的五光十色,聲色犬馬;一堆又一堆的籌碼往上累積;賭桌與賭桌之間的百態捕抓,看到有人贏錢的欣喜若狂,也看到有人失敗的穨喪,但重要的是捕抓這個團隊的彼此打暗號,但卻又若無其事地贏走很大數量的錢那種成功的快感



不過在某些情感的轉折卻讓我覺得有點造作,最明顯的便是愛情的部份,我甚至覺得這樣的劇情可有可無,或許為了要展現出Ben改變後的如魚得水,但對於身為一個有著聰明腦袋的Jill,才在前幾分鐘才拒絕Ben,最後竟主動對Ben邀約, 顯然有點太快了些(雖然真正時間可能已過了幾個月),雖然可能真的產生了崇拜的情愫,另外Micky過於輕而易舉地答應了Ben重返賭場的邀約,也讓我有點不可思議,以Micky這樣老謀深算的角色,他理當對Ben產生質疑,但卻沒有,況且Ben是之前背叛他的人呢!難道是應驗了有錢使人鬼推磨這句話嗎?但我認為Micky又不缺錢或大可再組織另一支21點團隊,雖然就如他開頭所言,有點困難,也或者是Micky無法忘懷那段橫掃賭城的時光吧!?新的面孔辨識器出來後,他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了!!但我還是覺得Micky答應地過於草率



雖然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故事,但這樣的出老千題材,實在是太多了,這部電影並未拍出更多的新意,雖然最後Laurence Fishburne最後退休的願望,讓最後的結局還算有點surprise,男主角宅男大變身也拍出了不同,但與Ben與Jill的愛情,以及Micky過於輕易答應邀約,讓我覺得這一部電影還算可以,倒不如租DVD,鑽研算牌技巧



隨文章附贈開眼電影網相關延伸閱讀中的"如何算牌",大家就可以了解劇中迅速飛過的算牌技巧是什麼意思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extend&exid=f1en1047808702



2008年5月16日 星期五

[觀影筆記08-40]浮華陷阱-Savage Grace

改編自轟動社會的子弒母事件,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母親和兒子搞3p,打手槍,為什麼Tony最後變的精神異常,又為什麼要殺害母親,或許透過這一部片,我們可以找到真相,及提醒著父母教養的重要性,這是浮華陷阱



Tony刺死母親Barbara的原因,其實並不單純,說Tony恨他媽媽也不是,反而是愛的不得了,但他更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家的概念吧!?一個破碎的家,往往是造成心理上不安全感的原因,從電影一則一則生活軼事中,就發現Tony從小時候開始就四處漂泊,沒有個固定的家,首先就無法在內心脆弱時,尋找一個穩固的避風港,唯一稱得上讓他有歸屬感的或許就是那每次搬家,必定就會跟隨他的狗項圈吧!因此那個東西的遺失,對他來說實為不可承受的打擊,因為那時父親已經離開他們了!



其次為父母離異或爭吵時對孩子造成的影響,當然並非全部的孩子,但絕大多數的孩子在父母離婚時,會認為自己就是導致父母離婚的導火線,雖然實情可能並非如此,但會不經意地怪罪在自己身上,所以他們總會想試圖去挽救可能無法挽回的破局,所以我們可以看到Tony的盡力地想要修補父母破碎的關係,同時孩子也總是擔心著父母不開心,就像Tony擔心著Barbara一般,所以Tony想要兩邊討好,但卻還是無功而返



再來便是有個極權統治,控制欲極強的媽媽Barbara,這時就不禁想要稱讚Julianne Moore很會演,將這個角色詮釋地入木三分,她不僅想要控制著兒子,也想要控制著自己的丈夫,在丈夫方面,她可能覺得她的作為就跟大多數賢內助一樣,替丈夫舉辦或邀約social場合,然後在場合上談論著丈夫的豐功偉業,他以為如此便能往丈夫臉上貼金,幫丈夫在上流社交圈中佔有一席之地,開啟知名度,進而能夠幫助自家事業,這的確是個貼心的舉動,但首先假如丈夫不是這樣愛social的人呢?或者是social地過於頻繁,或者都是未經過同意而擅自的舉動,就算沒有因為還要老婆幫忙而丟臉,但反而會因此先不耐煩了起來,而且他太太總是語帶溫柔但實為霸道地說著約好了,一定要去,完全不給與自己喘息的時間,所以當沒有特定目的而有人聽他講那些豐功偉業時,他當然毫不猶豫拋妻棄子,投向那個人的懷抱當中



在孩子方面,無可厚非地父母給予孩子良好的教養是義務,但若這只是淪為炫耀的工具呢?試想當一堆婆婆媽媽聚在一起或有客人來訪時,必定會討論的事其中之一便是兒子女兒的事情,不外乎有什麼成就阿,做了什麼事之類的,而對Barbara這個愛慕虛榮的人來說,兒子當然也要端得上台面,才不失面子,所以從小便控制著兒子做這做那的,並希望他能夠在位高權重的客人面前展現出來,到頭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好意反而淪為虛榮的工具罷了!!



尤其若發生離異的事情:愛著男人的女人在男人離開之際,除了會捫心自問是不是哪裡做錯了,更有甚者懷疑自己是不是未把孩子沒教好,所以才導致對方離開,所以Barbara挽回老公的其一絕招為要糾正孩子的性向,因為某次Tony留同學下來過夜,隔天爸爸就顯得相當不高興,Barbara顯然覺得這是主要因素,但其實都是很多事情堆積滿出來而爆炸的,或者也可以說在那時,同性戀仍屬小眾才可以接受的,所以她擔心他那些上流社會的朋友們知道的話,是不是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即將化為烏有!?,但身處叛逆期的兒子,怎麼會願意受控制,可是他又愛著媽媽,想好好聽媽媽的話,兩種心情是相當矛盾的,或許這就是精神錯亂的開端吧!?



這一切就如中文片名所說的"陷阱",一種讓人迷失於繁華的陷阱,Barbara迷失在那裡頭,為了不失裡子,不失面子,同時也為了要緊緊抓著那得來不易的權貴,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高雅脫俗,但實際上卻有如野人一般的不擇手段,取名為Savage Grace,相當有其意含存在,當然也提醒著全天下父母們教養孩子時,是否過度溺愛,保護?或被一些外務蒙蔽了眼睛,失去了應有的態度!



以一段段的軼事架構出弒母之因,雖有好的演員把劇中角色演得不錯,但我覺得在情感上是不夠完整的,感覺上中間省略了某些東西,而這些東西是可以將情緒連貫起來的,可是卻沒有這些東西,甚為可惜,不過倒是可以想像得出來Tony刺下去那一時間的混亂




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

[觀影筆記08-39]頭彩冤家-What Happens In Vegas

難怪又一個"冤家"結尾的中文片名,欣賞完這部電影後實在不難讓人聯想到"How To Lose A Guy In 10 Days"(中文片名為絕配冤家),因為中間有一段就是為了甩掉對方而無所不用其極,不過本片主角Cameron Diaz和Ashton Kutcher渾然天成的喜感,讓這惡搞更加有趣,這是頭彩冤家



故事是從失意的兩人開始,經過了在Las Vegas瘋狂的一夜後,竟不小心結婚了,但他們清醒後才知道事態嚴重,極欲擺脫對方,卻幸也不幸地意外中了頭彩,而在法官判決之下,不得不開始兩人生活以拿回他們各自應得的一半獎金,但他們不僅想拿走自己應得的一半,更各自暗懷鬼胎地想要獨吞另一半,而展開一場爾虞我詐的攻防,但卻在不知不覺中找到了自我以及勇氣



Joy McNally雖名字為Joy,但在她的潛意識裡一點也不快樂,不論在工作上,在愛情上,她總是不斷地看別人臉色,討好別人,深怕自己得不到別人注意,但相反地卻違反自己原來的本性,同時這樣的付出如果再得到負面的回應時,那挫折感有多麼深阿!!怎麼快樂得起來呢?又為什麼要隱藏自己,只因為假裝能夠讓自己處在一個較佳的位置嗎?但好像也不盡然



Jack Fuller雖名為Jack,但他從不敢跨出去一步去贏得自己人生中理當獲得的Jackpot(頭彩),自己總是說著絕對沒有那個獲得頭彩的命而不去試試看,而預先宣告了失敗,但誰知道命運什麼時候會對自己微笑呢?所以他寧願在父親的庇蔭下,擁有較多的安全感,如此便可不需扛下責任地遊戲人間,但做父親的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這樣的嗎?Jack在愛情上也總是扮演著不願扛下責任的逃兵



他們兩人分別代表了人性中最脆弱醜陋的地方:其一為了要證明自己的存在,而不斷地迎合他人,以讓別人注意到自己,簡言之即缺乏自信,沒有個人特色;其二為遇到挫折,就只會逃避,或不願意扛下一些責任,簡言之即為逃避現實,其實也是缺乏自信,但有錢果然會使鬼推磨,他們為了錢,做了之前不曾做過的事,才發現改變自己是多麼地舒暢,同時發現自信才是關鍵,對Joy來說,才發現竟有人會在一向是Loser的自己下賭注,同時發現好好完成一件事的愉悅,對Jack來說



雖然一開始只是為了錢,有點俗氣,但無論如何,他們還是在解放中找到自己,其實到最後已經無關錢財了!他們發現眼前這個人竟是影響自己最深的人,雖然最後不免俗地又來個問題出現製造最結尾的高潮,讓我有種怎麼又來了的疲乏感,但我確實喜歡整部電影以人的缺陷入題的idea,因為一夜風流而不得不彼此生活在一起,卻因此而獲得解放的愛情故事內容,Ashton Kutcher完全展現他賤嘴,信手拈來就是惡搞,就是笑點的功夫,卡姐也不遑多讓,持續發揮在"哈啦瑪麗"的搞笑功力,但笑鬧之餘,在最後認定彼此的眼神卻又專情得迷人,叫人怎不能跌入Ashton與Cameron的情網中



人生中過份汲汲營營來證明自己,或一直逃避,認為自己一無是處,都不好,有時候為什麼不冒個險,捨棄些什麼,抓住些什麼,以欣賞其他地方的風景,說不定將會有新一番的感受,或者就這樣完成了某些事情,也說不定呢!!轉念一想,放手一駁,我覺得是人生很重要的事情之一,這部電影不僅僅是個愛情喜劇,更隱含了人生的道理


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觀影筆記08-38]死神的精準度-死神の精度

取材改編自伊坂幸太郎的同名小說(但電影與書的中文譯名卻沒必要地相差一個字,書的中文名為:死神的精確度),原本書中共有六個短篇,取其中三個短篇出來拍成這部電影,透過死神執行死亡前的一週接觸,看遍人世對死亡的看法,雖死亡本身是令人恐懼害怕的,但這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死神,一切都無所謂的死神,反倒給人一股達成人生目標的力量,充滿希望,這就是死神的精準度



死神有許多興趣與原則,而這個名為千葉的死神,似乎又有其獨樹一幟的地方,他不食人間煙火,他少根筋地不懂人情事故 同時是位很不幸的每次下凡,人間必定下雨的超級雨男,雖然是神,但在這樣的設定之下,在他執行任務時,必定有許多可愛的小舉動與笑話,感覺上就像是個天真的小孩子,而不是位操生殺大權的死神,如此一來便在不知不覺中削弱了對死亡的恐懼,反而有種親切的感覺



這樣的感覺,或許在伊坂幸太郎的安排之下,較能突顯出這樣的特質,因為在書裡面,關於這些特色,千葉總是在心中喃喃自語補充著,我們也看得到,所以較能感受到死神的天真,不知這個世界帶給人類多少苦難,或是感受到死神違反了應遵守的規矩而在之後吐吐舌頭般地像不是故意但闖了禍的小鬼頭,這一點光是以表情來表現,似乎稍嫌遜色,但絕對不是說金城武演得不好,反而他將這些情緒傳達得很好,尤其是表現出不食人間煙火的天真表情時,而且讓我有種死神請金城武來飾演,真是太適合的感覺,不過唯一詬病的是最前面要準備執行第一項任務的死神過於嚴肅,而有與整體形象不符的突兀



另外書裡面不存在的死神,在劇中以小狗來取代,並以死神與小狗的對談裡展現出書中死神總是對"執行"或"放棄"的抉擇沒有太多掙扎,但顯然我比較喜歡書裡面千葉的自言自語以及他與同事間的對談,因為這樣更能顯示出千葉這個死神的個性,但是以上這一些為了要盡量呈現出書中原本感覺的安排,卻還是有他的巧思存在,扣掉和原著相比起來,味道差那麼一點之外,我倒是覺得不錯,另外我比較喜歡書中"見送り"的翻譯:放行,比較貼切,電影翻成"放棄",未能完整傳達日文原本意思



在選用故事及改編上,也是我覺得本部電影不錯的地方:電影從書中取材出的三個故事,在原書中,除了前後兩個故事是有關連的之外,其實第二個故事並未與另兩個故事有關係,而是獨立成篇的,但拍成電影之後,這三個故事都產生了連結,我覺得這是好的,畢竟其中一個故事跟其他不一樣,一定會過於突兀,而不夠連貫,不過我實在建議大家不要先看書,再去看電影,對這樣的連結與各個段落的結局才有驚喜度,就算第二個故事是改編過,但只要看到一點線索,心中便還是會有答案,也就很難感受到前面兩個故事為最後一個故事所埋下的伏筆,不過這樣的改編倒是和原書作者伊坂幸太郎吊人胃口的程度是不相上下的



另外僅僅選出三個故事,對於原來伊坂所要的多元人生片段,似乎有點距離,但這一部電影還是有傳達出該有的人生價值,我覺得編劇很聰明地在縮短篇章之後,把重心轉移到藤木一惠身上,雖然在書中他只是眾多角色的其中一個,唯他是個重要的前後呼應的功用罷了,但編劇把重點移轉到這個前後呼應的點上,讓這部電影未因忠於原著而失焦



我覺得藤木從原本因為周圍的人一一死去而顯得沒有朝氣的年輕時代,直到歷經滄桑,一度得志,又失意,到最後轉變成看破一切與機器人相伴為生的一個堅強的人,雖然這樣的看破是相當悲哀的,但卻是一種認清自己的行為,但這不絕不是放棄,而是選用不同的方式達成了自己的目標,雖然繞了一大圈,但這樣的人生不也是了無遺憾嗎?我尤其喜歡最後一段千葉與藤木眺望遠方的背影,那個畫面有股感動的力量,感覺上藤木一惠這個人已盡力活出自己的人生,而死無遺憾,這是斷章成書的原作所沒有的感動,我覺得改編得很好



第二個故事乍看之下好像只是要鋪第三個故事的梗,沒什麼用處,但還是可以說這是編劇盡量終於原著多元化的作法,詮釋著忠實,重情義的師徒恩情,或可說是友情,不過在接到後面的第三個故事之後,我卻覺得阿久津經過藤田的相處與死亡後,體會到了很多重要的事,讓他從原本憤世嫉俗的小混混,轉變而成樸實的賣便當者,當然在藤田死後,他又經歷了哪些事讓他轉變成這樣,我不知道,但我姑且同時寧願相信藤田的死對他影響很大,其中便是讓他懂得珍惜身邊重要的人,所以他才會想要帶自己的兒子來看阿嬤,也間接促成了他對母親的寬容體諒



或許死亡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並不就和結束畫上等號,有時後對人來說,不管是死去的人或存活下的人,反倒是一個新的開始,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改變的原因,另外,轉念一想,上蒼讓你存活下來,也代表著上蒼有要你繼續執行的事情,或指的是未達到的事情,那我們更應該好好地為自己活下去,死亡並不可怕而是你帶著遺憾死去



原著太精彩,太有意義,因此拍起電影來,同樣也相當深刻,雖然礙於長度,無法完整表現原著,但編劇很聰明地運用一些小方法,讓劇情顯得完整,重點也都有表現出來,又不失伊坂幸太郎的幽默與創意,及吊胃口的功力,我覺得還不錯






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觀影筆記08-37]鋼鐵人-Iron Man

聰明絕頂的人,往往會覺得自己可以掌控這個世界,已經無所不知了,而顯得有點恃才傲物,或說無法接受別人指正他,而陷入自我世界中,但若能多去走走看看這世界,才會知道自己仍是如此渺小,有太多事情未知,進而培養出自己的世界觀,並會運用自己的才智,替這世界做些事情,我想這是Marvel出版這部漫畫,並進而映象化的這部電影,除了酷炫的特效,以及萬年不敗的英雄主義之外,隱隱所透露出來的意義,這是鋼鐵人



鋼鐵人Tony Stark就是這樣的人物,他聰明絕頂,從小就展現出他在科技工業上的天份,長大後進而接管父親的兵公廠,甚至超過父親的成就,總是出品最先進,最高檔的武器以保護美國,支持美國的用兵政策,獲得美國軍方高度敬重,也因此讓他在全球享有極高聲譽,並坐擁龐大財富,他個人當然以此相當自豪,卻不知他的尖端武器不知戕害多少條無辜的人命



另外,他個人也很幽默風趣,再加上他多金,極具個人魅力,幾乎沒有女人不拜倒在他西裝褲下的,就連公開指責他草菅人命的女記者也墜入他所布下的情網之中,當然他也徹底貫徹男人的天性:女人只是自己的一件衣服,換女人就像每天都要換衣服般,只是例行公事,這樣的男性,哪一個男人不想成為他呢!?據Marvel公司指出,男主角Tony Stark的人物塑造是根據美國娛樂界的傳奇人物霍華休斯而來的,不僅是個有趣的人物,同時也是個狂人,但就算再怎麼瘋狂,人還是有其能力不及,有所不知的地方,如果不出去看看這世界,那僅僅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罷了,就像Stark,自以為對世界和平相當有貢獻,但事實上呢?



直到有一次到阿富汗做最新的武器測試時,Tony的心態開始轉折,他不幸被暴徒挾持,不僅差點命喪黃泉,即使幸運地撿回一條命,生命還是受到威脅,因為如此,我覺得他開始正視自己生命與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同時懂得珍惜始終對他不離不棄的人事物,其中一位就是他的祕書Potts,但Potts絕不像其他投懷送抱的女人,她仍謹守公私分明的這條界線,雖然她愛慕著她老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這樣欲迎還拒的內心掙扎,加深了Potts立體感,不因他戲份少就扁平,尤其是在Gwyneth Paltrow將這樣的掙扎精彩詮釋的加持下,同時在最後片段中,更是幫助Tony逃離危險並獲得勝利的關鍵,但最後場景在本質上仍是英雄救美的部份,我個人認為,Potts角色還是無可避免地淪為花瓶,不過比起其他英雄電影中,幾乎等著被救的女主角來說,Potts已經算不花瓶了!



而在這一次的遭遇中,也讓他看到一個不一樣,且他所不知的世界,才終於瞭解到那些專門找他碴的記者,所言屬實,進而了解自己是無法掌控整個世界的,所以在他運用聰明才智幸運逃離監禁返回美國後,他提出了改革,同時也發現到事情不是那麼單純,只是過去的自己一直被矇在鼓裡,若今天他沒有遭遇到這一切,他有可能會良心發現嗎?他有可能接近事實真相嗎?所以對自己的聰明有自信是件好事沒錯,但別忘了或許我們更應該謙遜,因為世界實在太大了,我們需要學習的事情可多著呢!有時後,不經歷一遭,還真不知道問題所在



不得不盛讚本部電影在劇情上的安排,原本以為前面的橋段只是鋼鐵人出現的原因罷了,同時也擔心著過早出現高潮,會不會與後面的高潮相抵消,或模糊了整個故事的焦點,但事實證明,我只是擔心過度,前半段的劇情,其實也是整個故事的真相之一,直到最後,真相大白之際才恍然大悟,而讓人有一氣呵成,前後互相連貫的感覺,另外,雖然大部份都圍繞在打造鋼鐵人的過程中,以及和敵人對抗的歷程中,但因為Tony Stark本身的個性,讓整個情節顯得相當逗趣輕鬆,不會過於沉悶,尤其是打造鋼鐵人的部份因為這部份更是佔了本部片可觀的片長,再者這樣的過程當中,已存在著觀眾的期待心理,因為鋼鐵人為非生化超人,所有的能力都是自己創造而來的,其實光是這一點便帶給觀賞者希望:人定勝天,更別說是他在創作的過程,試驗的過程,可想而知的引頸期盼他會做出什麼花樣來,所以當然不覺得這一部份會太漫長



而且我嚴重懷疑,那個什麼國土什麼後勤局的探員,應該也是"神盾"超人聯盟的人,他的出現是要來暗中保護鋼鐵人的存在的,要不然他們局的簡稱為何也是S.H.I.E.L.D(神盾)呢?我個人自以為這是編劇一個有趣的暗示,而看到Samuuel Jackson的出現則讓我不自主地聯想到"Jumper(移動世界)"他也有演出,我甚至覺得連裝扮都一樣,讓我原本以為他是要來抓鋼鐵人的,但絕對與Jumper裡面的聖騎士並沒有關係



結論是這整部電影融合多項元素,且一氣呵成,不僅動作畫面精彩刺激,同時也蠻有趣的,甚至會讓人哈哈大笑,娛樂性十足的電影




2008年5月2日 星期五

[好書短評8]治療-Die Therapie



書名:治療(Die Therapie)

作者:瑟巴斯提昂 費策克(Sebastian Fitzek)

出版社:商周(i Fiction系列)



我覺得只要是劇情夠有創意,夠吸引人,然後又像"達文西密碼"的作者Dan Brown一樣很會說故事之餘,又懂得抓住讀者的心:知道怎麼樣去畫分段落,會讓讀者一頁一頁無法克制地翻頁下去;知道一個段落不可以太冗長,否則讀者難以消化,,的話,我絕對會買這本書的帳,推薦給大家看,真的是劇情緊湊,且會讓讀者可以一氣呵成,結局又不會太無聊



"治療"就是這樣的一本書,我覺得我在看這本書的心情完全就像他封面所云:看一眼就會上癮,讀完它才能解脫,當然我可能沒有看一眼就上癮,但到快要真相大白之際,我真的無法自拔地想要一直看下去,甚至想要偷偷翻到後面看結局,這對我來說,就是好看的意思,但你又得克制自己,就因為如此,所以讀完之後,才會有解脫的感覺吧?!不過也是因為書內有許多令人顫慄驚悚的情節,會讓你屏氣凝神,所以結束後真的有種宣告解脫般的鬆口氣的感覺



故事內容為一位鼎鼎大名精神科醫師拉倫茲的十二歲獨生女裘依絲,離奇地自人間蒸發,生死未卜,傷心欲絕的他,婚姻瀕臨破裂之餘,同時拋下事業,丟開一切,獨自來到北海荒僻小島的小屋中,企圖尋找寧靜,自我療傷,但卻有一位美麗的女作家突然出現眼前,尋求治療,而在這樣的過程當中,他嚴重懷疑女兒的失蹤跟這女作家有關,因而無法自拔地跌入女作家不可思議的際遇中,尋求女兒的線索



全篇完美地運用了精神病學與精神科看病過程成書,是一個既懸疑又驚悚的故事,讀者從序曲就開始很想知道為什麼拉倫茲的女兒會憑空消失,之後的女作家所釋放的訊息似乎讓讀者更接近真相大白,但又在某幾個地方感到困惑;另外女作家的精神狀況差,主人翁的精神狀況也很糟糕,又有外人的繪聲繪影,讓讀者每當在書裡寫到拉倫茲醫生所在的場景似乎有莫名地第三者時,就不自覺地會替他捏把冷汗,擔心著他的安全,



作者描繪功力相當傑出,我一整個融入拉倫茲先生的情況,如看到他頭暈,我腦海中就不禁深刻地聯想起頭昏的感覺,除此之外,很想遠離那位神祕的女作家,但又很想知道接下來呢的心情也很深刻??不僅描寫功力,作者將章節也切得恰到好處,每每總要說出口的真相,卻硬生生地要下回分曉,但當身陷危險情境之時,這樣的狀況又是很折騰人的,因為拉倫茲不知道女作家什麼時候會發作,但基於職業道德,女作家是個病人,又急不得,而我也陷入其中,無法自拔



由於在學德文,所以我還蠻想找德文版來看看的,因為我覺得作者有掺入字謎的原素,光是那位女作家的名字就是了,所以德文的某些字或許會透露出真相所在,不過我個人覺得中文版的部份就有一些線索存在,所以其實看似疑雲重重,但處處佈滿線索,所以對於真相,我並不感到意外,雖然如此,單單就這樣的故事創意來說,我已會給予很高的評價,尤其當我知道連拉倫茲回想的部份也是整個事件的其中一環時,我其實很驚訝又由衷佩服,其實我有點不喜歡以回想入文,若沒有處理好,於我而言,感覺會不夠完整,所以當他第一章要回想時,心想不妙,但幸好在之後,斷斷續續地出現回想的段落,且在最後讓這個場景跟整個故事相呼應,我覺得很棒,就因為如此,我覺得這實在可以拍成一部電影,因為他在最後的場景轉換的描寫,讓我腦子不由得浮現電影畫面



真相雖然大白,但不幸的是這終究也是一個悲哀的故事,從前面我們就可以知道拉倫茲很愛他女兒,親子感情好是一件很棒的事,但當不自覺地過份時,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不過其實我不太喜歡最後的轉折,有點牽強,感覺有點硬拖下水



不過這絕不會詆毀這是一本很好看的書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