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觀影筆記1132]永生樹-The Tree of Life:生命的意義

以存在主義和信仰或其他預先定義的倫理道德相互較勁為核心,並以約伯記所透露的信息為主要基礎,且和主軸故事的父子關係互為對照,藉由Jack的視角,從兒時到衰老,開展出一段和生命對話,是個十足內省的故事。光影掌握得宜,運鏡流暢,讓人顯得相對渺小;唯從宇宙大爆炸開始的種種演化過程,去說明生命由來已久,一開始皆從上帝之路出發的畫面,顯得有點冗長。這是永生樹。



以約伯記的一段經文為這個故事揭開了序幕,並在接下來的故事裡,那宛如鬼魅般的氣若游絲,應該是角色自我的內心禱告、自我辯證,以及整部電影中,雖並未明確指陳,卻瀰漫著濃濃的宗教意識來看,不免讓人覺得信仰成份頗重。雖然整個看下來,電影的確根本於約伯記的內容基礎形成,但在導演的運鏡技巧上,即使不了解聖經內容,或不信教,或其他宗教信仰者,仍能感受到生命之微小,宛如滄海一粟般。



這是一開始故事所給予的感覺。行雲流水的運鏡,非一般電影的取景方式,拉近又抽遠,總感世界的運行遠超過人類的步調,難以掌握,呼應著片頭母親接收到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噩耗的情節,如此沒辦法事先預防的錯愕及衝擊,總有就算我們再怎麼愛惜生命,祈求上蒼保佑,該消逝的仍難以逃離的挫敗感,令人難以承受,卻也是沉重的事實;並在此時鏡頭轉向宇宙大爆炸,生命源起的瞬間,相互對照,便見人類不過就只是時間洪流裡的浮游而已。



只是總覺得花了太多時間去處理生命的產生過程,雖然其中的攝影技巧,確實可作為學習的指標,成效也頗有驚人之美,但彷彿您現正觀賞得是Discovery頻道,而非一個劇情長片;雖然的確有必要將漫長的過程的重點完整呈現,以顯示出地球形成直到現在的壽命相對於人類壽命的長短對比,但如果能以另外方式呈現呢?不過,這部分內容也呼應著聖經中『創世紀』所蘊含的「萬物的起源:誕生」的內容,同時也對照了前面所謂「上帝之路」。



無論是哪一階段,哪個物種的生命,誕生皆是上天的恩賜,只是在這個演化、物競天擇的世界,弱肉強食的社會,為了要生存下去,除了基因上的突變之外,或隨波逐流之外,能隨著環境轉變成為強者或保持強者的姿態,或跟著自己的本性走,似乎才是正道,或許這就是所謂的「自然之路」吧!?此也和逐步呈現的地球生長史有相當程度的相關,除此之外,也開啟接下來的內容:再把焦點回到主人翁一家,從孩子呱呱墜地後的時光,到其中成長過程的描繪。



將一個小孩從原本無心機,一廂情願地相信著父母親,到環境逐漸變化,開始對父親教誨產生質疑,但也在不自覺中,深受父親的影響,乃至對自己信仰的疑惑,甚至最後其中內心轉變過程,透過幾個扎扎實實的鏡頭,兼以情節,展現了選擇「自然之路」的狀況,並質疑著上帝既然存在,為何還有那些讓人無法抵抗的死亡及身心障礙等等諸如此類由撒旦一手操弄的災厄之事呢?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能做壞事呢?這樣看來,導演在內容安排上面,其實頗具巧思。



我總以為雖然在眼前開展的是一段逐漸破裂的父子關係,但其中背後或多或少應該也更擴大於上帝之於其背叛子民的關係吧?!互相指涉之餘,也有所重疊的部份。因此或殘害生命,或具有戀母情節的橋段,或欺負弟弟,或許是帶點對弟弟的忌妒心等等;但透過和弟弟之間的和解,與家人之間的妥協,或許導演相信著人的內心即使經過環境的摧殘,尚有保留一方未受污染的處女地,並回溯自誕生的時候。



拉回片頭一開始所呈現約伯記內容的字卡:「我立大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這段話出現在約伯一直試圖和上帝爭辯後,上帝向約伯提出一連串的問題以顯示人生命的微小,對比出神的力量之偉大;縮小到父子關係上,則有父親給予孩子很多一切的偉大;除此之外,在一連串的質疑叛逆,以和父親和上帝如此權威性的角色反抗之後,能抵擋住動物性,負面能量的誘惑,走向正軌,以小男孩成長後貌似在大企業工作的場景為代表,除了內心對於生命難能可貴以及是由很多人事物進化而來的了解,進而感激,如此良善又虛懷若谷的力量之外,還能有什麼樣的動機驅策呢?



或許死亡,或世上所有未盡人事如意的狀況,都只是考驗吧?!考驗著人是否能夠放開更寬廣的心胸,參透生命的意義,而更珍惜或以較為正向的角度去看待並尊重生命的產生,甚至是消逝吧!?

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觀影筆記1131]幻想戀愛-Les Amours Imaginaires:自作多情

簡單來說,就是一男一女的好朋友,同時喜歡上一個男生,又同時被甩掉的過程。編導未再加入其他支線使其龐雜,就單純地描繪因愛而讓友情變質,又因同是天涯淪落人而恢復友誼,只不過每個階段很整齊地照著固定模式去講故事而已,並在這樣的形式當中,提出愛情中最殘忍的地帶:人在滿足情慾之外,內心愛與被愛的感覺也一樣重要地總會忘記教訓,然後依舊不斷地深陷愛所織羅的情網之中。這是幻想戀愛。



兩男一女的愛情故事。編導一反同樣題材的電影,會順勢帶入其他支線的描述去處理,或去累積三人之間關係的形式,而是單純化,宛如整個世界幾乎只剩這三個人的樣貌來敘述戀愛開始與結束,以及後續;只不過穿插入了大量的(類)訪問片段,從開始感覺似乎不著邊際地聊著無關痛癢的話題,到中段慢慢釐清出主題地呼應著主軸故事內容,顯然編導將那些本應存在的龐雜支線轉化,或可以說是簡化成這些以敘述代替故事的片段,讓觀影者更能專注於三人的感情糾葛上。



且綜觀整體編排,是有一定整齊模式的。照著人與人相遇,進而戀上,競爭,求歡被拒...然後再週而復始,宛如工作分析流程圖的戀愛步驟進行,並以前述的訪問片段隔開;每一個橋段都會對照兩位追求者的姿態,以同樣的場合,比如說被追求的生日禮物挑選,赴宴的打扮,欲望的滿足等等。這樣的對比也讓追求者之間產生濃濃的火藥味,其中暗自較勁生日禮物的橋段處理得相當出彩;也映襯出忌妒感,當一方被搶先一步,當只有一方被選上時...顯然這些場景的選擇必有經過縝密思考,才特能突顯兩位追求者的競爭心態,然後再藉導演之手,去捕抓角色的面部表情,讓觀影者見到其中的糾結。



另外部份段落上以帶點廣告偏意象的手法去呈現,藉此沉澱電影中角色的情感面,然後緩緩滑入觀影者的內心。比如說追求者和其他人上床後追加的畫面,雖然第一次出現時覺得有點多餘,但藉著其他場景的補強,如後來才知道在廁所裡,被男生所憂愁望著,不斷增加的畫記所代表的意義,同時也並陳女生對於情感依歸的渴望,讓這些畫面透露著這只是一時的肉體之歡罷了,雖然身體彼此緊密結合,內心卻相當疏遠;也可以說雖然滿足了性慾,但總感內心少了一份被真愛填滿的空虛,而欠缺踏實!



然後會不會因為這樣汲營於填補內心空洞的著急,讓人開始編織出幻想,以為對方愛自己呢?或說人本來就是對愛情有著如此自動化的能力呢?或許當對某人有好感時,一旦對方稍微對自己好(自己所認為的)一點,這份好就會被無限的放大吧?!好像以為郎有情,妹有意,但事實上卻不是如此;再者,可能連被追求者都只覺此善意稀鬆平常,但對渴望內心圓滿的人來說,或許這樣就已經算是愛的表徵了吧!?



如此雙方面認知的差異,導致被拒絕,似乎也就不那麼驚奇了吧!?不過怪在別人的頭上,總是最容易的選擇,且不是常言道「愛情沖昏頭」嗎?深陷其中的自己,被滿滿怦然心動的感覺所包圍,所淹沒,又怎能撥開障礙,浮上水面,看透這一切的假象呢?然後傷心欲絕,竟還差點失去了最好的朋友,有點得不償失地對兩人曾經同時追求的人,產生諸如不滿及其他負面的情緒等等。



最後一場派對戲其實頗有意思的。即使有人曾經傷透了自己的心,還破壞了和朋友的友誼等等,但害怕孤單的眾生芸芸,總還是不斷地尋找下一個自己心儀的對象,一點也未曾看破愛情所佈置的迷陣,上段戀情所給予的教訓,就這樣又開始了循環,然後可能又跌跌撞撞。或許這就是愛情最殘忍的部份之ㄧ,總是抱著期望或自以為別人給予了可能性,卻常常被狠狠地甩上了失望,偏偏人又渴望著內心愛與被愛的充實,不斷地尋求真愛。不過本段落的前半部只是猜測,誰知道下一個人又是如何呢?就祝他們好運吧!



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觀影筆記1130]超級8-Super 8:回歸單純美好之後...

一方面是外星人作亂,英雄救美的災難型電影,並在真正身分尚未顯露之前,驚悚、恐怖的氣氛營造得很好,所以也帶點懸疑感;一方面也毫不含糊地處理著兩個家庭之間的誤會,進而個別內在問題。看似毫不相關的內容,卻能遙相呼應,因著『回家』的命題,而讓最後結尾散發著溫暖的感覺。整部電影有著濃濃的復古風,頗有向以E.T.為首,同樣類型電影們的致敬。這是超級8。



這部電影可以分成兩個主軸觀之,其一是謎樣的火車事故以及狗和相關發電物品的失蹤疑雲,當然還有在夜裡發生的詭異事件。宛如偵探推理小說般,編導故佈疑陣,雖然詭計未相當複雜,但利用軍方秘密性地介入織成一張霧裡看花的半透明薄幕,且巧妙地利用拍攝死角讓真相直到最後才揭開其神秘面紗,並藉由鎮上警方站在安撫鎮民情緒立場之力求突破的對抗,讓整部電影充滿了異形/外星人類型電影的古典氣息,之餘,也營造出相當的驚悚氛圍。



顯然復古是這部電影的主要基調之ㄧ,同時也帶點緬懷或甚至試圖回頭追尋過去單純美好的感覺,不論是拍攝電影本身及整個故事所呈現的內容,包括上段的類型電影,還有另一主軸中的友情、愛情、夢想交織的青春熱血。我們都曾經心無旁鶩地,甚至像個瘋子般在領域中鑽研,追求著自己定下的目標,我們都曾經為了朋友在所不惜地兩肋插刀,我們也都曾經在這樣的過程當中,為了一個心儀的女孩有所口角,就算如同最後跑演職員字幕時所呈現的成品有點粗糙,但卻蘊含著真切誠心所散發出來的美好。



儘管在這部電影當中所表現的彷彿較是身為電影人的初衷及內省,但其實也不自覺地讓任何人去重新審視自己開始追求夢想的原點,自己的青春。另外透過劇情鋪陳所直指,將孩子設定為和外星人說話的媒介,也讓人不禁想起當年Steven Spielberg所執導的既經典又劃時代的外星人電影『E.T.』。當然也向了其他電影致敬,但似乎對於『E.T.』更是意味濃厚,如其電影製作時間和這個故事的時空背景雷同,又如其中台詞「我想回家」和本部電影中外星人的設定如出一轍。



「家」是本部電影兩條主軸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關鍵字。編導在此展現出其劇情安排的巧思,在一些親子對談之間將家庭關係一覽無遺。以架空母親的角色為首,對立了Joe和Alice家庭的父親水火不容的問題,也提出父帶母職的困難,讓父親和孩子之間的關係,總隔了一層薄膜,想要親近,卻又疏遠,遑論詭異大事件以及和仇家女兒見面更讓Joe與其老爸的關係漸行漸遠,前者甚至拆散Alice和父親倆,順勢引向最後劇情(雖然這部份有點刻意)。



這其中應該也隱含了對母親深刻的懷念所致,活在對母親的悼念或想念之中,而未能往前看,親子都是,父親尤其。劇情常安排Joe站在Charles家的客廳(或餐廳)入口處,藉此憑靠著Joe的視角,或鏡頭捕抓Charles家中一角,讓其吵雜熱鬧的大家庭景象盡入眼簾,恰好和Joe以及Alice家作對比,映襯出後兩人內心的孤寂。因此外星人大肆破壞的背後原因:想「回家」或許呼應著Joe和Alice對家庭能回到正軌的渴望,並以最後選擇將裝有小時候的自己與母親合照的懷錶放手作為象徵。



所謂的放手這個部份也寫得相當有想法地和外星人在地球的境遇相互呼應:軍方為了研究外星人武力,過分執著地緊緊抓著不放,相對於Dr. Woodwrd的同理心,引發了這個小鎮的災難;或許只有不再執迷,才能讓混亂平息吧!?除此之外,外星人的藏身之處,選擇在墓園的設計,也頗具巧思地和Joe及其父親對於母親的思念,產生了呼應。這樣看來,在編導的巧手下,兩條敘事線不止存在著『家』的關鍵字,更加深了關聯性的密不可分。



綜觀整體,編導在經營畫面及小細節的處理,情感的累積上,展現其駕馭能力;除此之外,既有驚悚場景,也有溫馨感人的畫面之餘,點綴著一些幽默的火花,倒也讓電影氣氛取得折衷,易讀。更了得的是,「回家」這樣的概念和這部電影所呈現的復古氛圍及緬懷過去的感覺,在本質上也相當雷同,可見編導在龐雜劇情裡統整出所意欲傳達核心的功力。當然,如何在懷念過去的單純之後,能適時地「放手」,創造出下一個劃時代的類型電影,或許也是監製和導演共同的課題,一如電影中Joe不再對逝者緊抓不放的決心。



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

[觀影筆記1129]X戰警:第一戰-X-Men:First Calss:從小即已注定的分道揚鑣

開宗明義,X戰警前傳:X戰警的成軍過程及X教授和萬磁王分道揚鑣的起點。從生長環境開始便見如今道不同,不相為謀的端倪,不過變種人的特質讓他們兩個緊緊相依,而有著複雜的情緒。不只他們兩個,一直在前幾集電影當中,無足輕重的配角:魔形女在這部電影當中,也有許多情感的表現,再加上其他配角的陳述,深刻了萬磁王的論調及行動原因。然後根基於美蘇冷戰的史實,揭曉了X戰警的起點。這是X戰警:第一戰。



原來萬磁王和X教授曾經是肝膽相照的好朋友。巧妙地利用美蘇冷戰,險些爆發第三次的史實,虛構想像出胸懷野心,意欲征服世界的變種人的介入故事,讓萬磁王和X教授為了阻止這樣的情形發生而攜手努力奔走著,也是X教授幫助萬磁王控制自己能力並發揮至極限的契機,於是兩人之間的革命情誼從此深厚建立,可惜最終還是抵擋不住從小即播種下,並根植於心中的怨恨。



故事便按照時間順序順述而成,從小時候的萬磁王和X教授開始描繪兩人的境遇。出身於納粹統治時期的背景,讓萬磁王從小就深信著強大優越的種族必會對弱勢族群侵略;X教授則出身於富裕家庭,從小因為自身的特殊,對於同類型的人有著悲天憫人的胸懷,而試圖藉由自己所能及的力量,結合佔多數的統治強權來幫助自己的族群。
兩人成長過程當中,對照地早就在走著不同的路。



只因美蘇冷戰,多虧政府探員大無畏地直探敵巢,兩人才在因緣際會之下相遇。之後的過程,因為有著共同的目標,因此兩人之間的謀合並未有太多太久的掙扎,X教授也無時無刻地一有機會便戮力協助輔導萬磁王,撫平其內心的孤獨及仇恨,無論計畫進行之初,或是超能力控制訓練時。只是,從小生長境遇所造成的影響,卻也不諱言地一直在合作之中蠢蠢欲動著,甚至有一觸即發的可能性,比如說那次長驅直入俄羅斯陣營的襲擊,兩人在行動上的決定等等。



雖然總在千鈞一髮之際,懸崖勒馬,但從最後的結局來看,或許是因為萬磁王最想復仇的人還沒來到其跟前,也或許X教授一直在身旁,他的存在讓萬磁王想起他的提點還是很有道理地給予自己很大的啟發,尤其是「團結」的意義,所以才沒真正狠下心,殺害其他對立的變種人。只是很多時候,同樣的話在不同背景的人身上,卻會有著不同的意義,有些概念也會因為彼此本質的不同而在實際上無法真正傳遞,即便表面上或其他不同因素而暫時接受。X教授的苦口婆心便是如此地從萬磁王的左耳進,右耳出,或用不同的解釋來吸收,而導致最後絕裂。



在主要戲份幾乎落在萬磁王和X教授身上之餘,魔形女戲份的特別提出,除了交代她之所以立場轉變之因,也是因為其中所蘊含的心情與萬磁王的心態呼應,同聲氣息。除了開場交代小時候X教授個性的那場戲,便已昭然若揭和X教授間的社經地位差異之外,一場X教授對有特殊外表特質的女人,大剌剌地以此調情,看在一直是緊密夥伴關係的魔形女眼中,作何感想?還有其之後魔形女對那女人帶點挑釁意味的行動及X教授對此的反應。



X教授一直希望變種人能夠融入一般人社會生活,但對於他如此外表沒有變化的人來說,又怎麼能夠了解外表特殊的人,要打進一般人生活圈,會有多困難!這種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極力隱藏自己身份的態度,是多麼壓抑。那種感覺和其他劇情內容中,變種人對野獸的取笑,相互呼應。雖然本質上有所不同,但結果不都是讓這些外表有變異的角色,不能舒服地做自己,而只能躲躲藏藏的嗎?就連同類都會因此而開玩笑或無法理解自己的心情了,更何況是一般人呢?
天使變節的原因也在於此。



編導在鋪陳招募片段時做了個聰明選擇:關於海妖、法官、達爾文的身世不去詳談,而特別拉出天使的工作場景,再加上其也屬於外表上的變異,因而儘管這一群同被招募而來的變種人都在研究中心被嘲笑,但天使有如此人生的選擇,在導演的巧手安排之下,顯得可以理解。另外,在研究中心裡遇見野獸也是個巧妙的安排,暗示著野獸和X教授的立場相近,儘管若能交代野獸的背景會更好,但仍能讓野獸希望藉由自己力量改變自己外型的行動,對照著魔形女受到萬磁王那好好愛自己,接受自己的說辭的影響,娓娓道出變種人間個別立場的差異,進而補充主軸劇情X教授和萬磁王之間的關係。



電影雖有些感覺瑣碎的地方,但以X戰警眾多角色的前提之下,能在主軸劇情演進中,仍不忘帶出可能延續未來劇情的小細節,實屬不易。不過更難能可貴的是,龐雜之下仍能環環相扣,互相呼應、對照出生長環境的不同所導致那未能觸及及未能設身處地著想的心情及立場,讓X教授和萬磁王走上不同的道路,致使變種人的分裂,X戰警的故事就此正式開展。不過他們兩人絕對都是出於保護變種人的心情,為了變種人的將來,才有這樣行動的,如同提出相反論點卻殊途同歸地奉行孔子儒家思想的孟子和荀子般。無奈卻得因此,之後只能在戰場上相見,令人無限感歎。


 

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觀影筆記1128]愛與親愛的-Love and Other Impossible Pursuits:對於家人的複雜心情

情緒行為絕大部份並非單純的影響,其中的曖昧也難以說清,或保有不想讓人知道的秘密,有時候甚至連自己也如霧裡看花般摸不透自己情緒的來源。以小三如此尷尬的角色開始,還有其他更多情緒在導演的抽絲剝繭下,娓娓道來其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我們都以為全世界與自己為敵,但其實都是自己給自己過多的負擔,出自於愛的,在家人之間的。這是愛與親愛的。



這是一部以Natalie Portman所飾演的Emilia為軸心的電影。從備受爭議的小三角色,與繼子之間的關係,到對原生家庭中父親角色架空的怨懟等等交織雜陳於這個角色心中的諸多情緒,演員如何駕馭這般複雜,並巧妙掌控著陷入渾沌又似乎可以釐清的過與不及,需要相當的功力。何其有幸地Natalie Portman的深度演技,將這個角色詮釋地入木三分,當然也不容忽視導演對於故事掌握的能力。



改編自小說的這部作品,儘管對於某些段落礙於長度只能帶過,比如說Jack深陷Emilia情網的關鍵,Emilia對父親的怨恨似乎未有所鋪陳地直接呈現等等,但編導仍能選擇出適當的內容,並透過切合的安排,以時空交錯的方式,完整呈現了自己想要在這個故事說出來的內容。且其敘事也以未直接開門見山的方式進行,畢竟有些事情因著某些理由變成秘密而說不出口,或太過傷心地沒辦法侃侃談之而刻意粉飾太平,反倒不顯慌忙地,透過劇情中一連串事件的累積,向下挖掘出更深層的東西。



所以故事的一開始,就我們所看到的,以為只是承受著身為小三,被大家視為毒蛇猛獸的壓力;另外便是和繼子William的相處似乎總是無法上手且難以親近,甚至連William親生母親診所的護士都比Emilia還親近,如此任何人都感到洩氣的狀況。就Emilia來說,繼子可能因為自己是繼母的關係,因而展現其伶牙俐嘴地處處做對,特別是去觸碰到讓自己無法承受的傷痛。但有時候,就如同看在Jack眼中,觀影者其實也見其對William的態度有部份需要改進之處。



其實Emilia是可以辦到的。比起William親生母親強烈控制狂的管教方式,一些較為開明、彈性的教養方法在教育觀點上的確比較適切,且也拉攏了William的心。不過世界上總沒那麼永遠順遂的事,而人也都一直替自己找一個不那麼難受或容易成為藉口的台階下或以攻擊對方平緩自己的心情等等,就如同前面所說的Emilia總以為在繼子面前是個外人,另外繼子生母也以非家人的關係,以偏概全地去評斷她不會好好照顧William,藉此和緩自己被橫刀奪愛的痛楚。但繼子真的將Emilia視為外人嗎?Emilia在本段前述的電影內容裡也證明了他並非是位不好的媽媽。



日常生活中,許多情緒的交雜,然後釐清,正如同本部電影抽絲剝繭一般,從見其應該是小三所引發的不悅到後來轉變成兩個女人在孩子教養態度及撫養方式的爭鋒相對,乃至William意識到Emilia是家人的事實讓生母忌妒,及雪上加霜的意外而變本加厲,逼迫Emilia直到後來才不得不去正視並說出是怎樣一個難以跨越的難關秘密暗藏在其心中而無法全心全意地生活。



人往往以為是甲因素才有這樣的情緒,但說不定在往下探究,竟還會冒出乙丙丁等等其他因素導致;然後有些過了許久的情緒,仍難以放下,也與現在可謂毫不相關的事件混雜在一起,難以切割。Emilia便是一個如此複雜處理的角色,也
對照著本劇男性角色和Emilia之間的關係,如在過了一段時間後,Emilia仍無法原諒父親的外遇,而對於母親的原諒及來關心自己覺得相當不屑及不可思議;再如前面所說的Jack所見,Emilia似乎長久以來對William的態度不好,卻不知Emilia其中的酸楚及痛苦。



有時候,這些情緒,全都是出於愛所產生的自以為是,人總會覺得愛就應該要有默契,不用言語也能互通氣息,愛必定能自動克服一切難題,但不好好溝通,其實也怪上自己的逃避,又怎能將自己的心意,確切地傳達給對方呢?
特別是家人之間,尤其是如同這部電影中非血緣關係的攙入,形成更為複雜的情況。



雖說在以愛為名的一連串的誤會以及流於表面的解讀及臆測,劇中角色不斷地相互碰撞,搞得遍體麟傷,如同Jack所說:總是對愛的人最嚴苛,但最後反倒以William的角度,藉著『鱷魚萊爾』的故事,替家人的角色位置做了一個溫柔的說明。不管如何,家人終究還是家人,就算曾經彼此之間有所誤會,但事過境遷,沒什麼不好跨越的,一旦能好好放下所有負面情緒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