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31日 星期三

[非專業影評人92]驚爆時刻-Bobby

大牌影星齊聚一堂,為1968年6月4日被槍殺,倡導平等,自由,反戰,反種族歧視的總統參選人羅伯甘迺迪致敬,這是驚爆時刻

 

這部電影透過22個當時,也就是羅伯被暗殺當天,下塌於與Bobby(羅伯甘迺迪的小名)的記者會會場所在地一樣地方:國賓飯店的人的故事,交織反映出當時社會的一些問題:種族,戰爭,共產主義,物質迷失....等等,除此之外,在如過江之鯽的場景裡,我發現每個人無非都是想追求著他們期盼的生活與心靈的平靜,很明顯地與Bobby當時的政見不謀而合



有的人渴望越戰就此平息,自己可不希望大好的青春荒廢在戰場上,且上戰場就好像拿自己的生命下賭注,生死未卜,所以有人就藉由結婚逃避,有人則幫Bobby輔選以藉此停指越戰

有的人則希望沒有種族歧視,當然當時黑人在金恩博士的推動之下,漸漸受到尊重,所以我們也看到了一位替甘迺迪撫選,即將在政壇發光發熱的黑人,但還是有一批從中南沒洲移民上來尋求更好生活的拉丁美洲人,他們也希望自己的權利是被重視的,不過在Bobby競選之前,似乎仍處在一個極端不利的狀態,尤其當主管又是個種族歧見相當深的人

而當時的美國也正是經濟起飛迅速之時,有人迷失在物質生活中,忘記了自我,需要有人幫忙拉拔他

同時許多好的東西,壞的東西,也在此也時大舉侵入美國,所以我們看到已有人用毒品開始逃避現實

當然這時有人已光榮退休,細數過去光榮歷史之餘,仍希望自己還有展現實力的機會,而非只是縮在飯店裡,不過卻有人在引退之前做最後的掙扎,還希望能再有一場完美的演出,讓他光榮引退

另外夫妻之間的關係,也是著墨的事件之一,有人互相扶持,有人卻出軌,老婆卻完全被矇在鼓裡,存活在自己建構下的甜蜜陷阱,而情婦則對愛情生活嚮往,但不免背負著道德的壓力,後者的三角關係的關係人需要一個解套

另外甘迺迪的政策則吸引著當時仍被共產主義統治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女記者,希望能報導出大改革的甘迺迪的勝選,以帶給自己祖國人民的希望......



所以羅伯甘迺迪是他們的希望,他勝選之後,好像國家就會變得不一樣,變得更符合他們的期待,變得更易於追求他們想要的生活,無奈多聲槍響,讓所有的夢都被打碎了,隨著他的死去,改革也隨風散去,疑惑的是他上任後,美國真的會變得更好嗎?沒有人知道了!



但平凡的小人物們還是繼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人還是會出來大刀闊斧的改革,而政治人物不是只有權力的鬥爭與清算罷了,重要的是要帶給人民希望,並確實地執行

雖然本部片是 1968年的故事,事過境遷,有很多事情都跟過往不一樣了,但我想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一直都是普通小老百性的目標,所以不只呼應當時,也對應現在,每一位總統.首相的崛起,必定是他的政見帶給人民相當大的期望

當然美好的政治願景,一定會吸引著選票,只不過上任之後,是否又能謹記初衷,也是個問題,感覺上那一聲槍響雖是真實,但也象徵著上任前與上任後的大轉變



我喜歡此片交織著記錄片的剪接方式,讓最後一幕既具真實感,同時我們也對當時的社會以及Bobby有所初步的瞭解,也喜歡以浮世繪的方式表現出時代背景,只可惜的是用在時代背景上顯得不夠強而有力,不夠深刻,倒是就"人抱持渴望"這一方面來看,倒有相當的力度

我想政客適合看這樣的片子,讓他們知道政壇不是他們操作權力的舞台而已,同時也提醒著他們承諾要說到做到,而不是將先前競選的人被一聲槍響射殺身亡,上任的人則讓大家徹底失望




2007年10月30日 星期二

[非專業影評人91]倒數第二個男朋友-Good Luck Chuck

不願意給予承諾的查理,每每被甩掉之後,她的前女友馬上就找到了真愛,而被戲稱為"Good Luck Chuck",原因來自於小時候的一個詛咒,可是這真的是一個詛咒嗎?還是只是個巧合?亦或只是真愛尚未到來的窮緊張?片中揭露了男人對愛情玩世不恭的心態,雖男人總被謔稱為以下半身思考的動物,但男人還是在乎著自己真正的愛,這是"倒數第二個男朋友"



故事便從那小時候的詛咒開始的,導致查理日後總是成為女人的倒數第二個男朋友,與他上床過的人絕對會在下一個男人上找到真愛,這個情形似乎履試不爽,無一例外,但這真的是一個詛咒嗎?雖然查理不是一個和他朋友史朱一樣性好女色,性慾不滿,樂於遊戲人間,只差身材太肥而空虛寂寞的人,相反地,查理不乏人愛,但卻對於愛情有一定的原則,只是他從未對交往過的女人說聲我愛你,對於一個付出真心的女人來說,不難過才怪,所以查理總是在愛意正濃烈時被甩,只是他為什麼總是無法說出我愛你呢?

反倒是下他詛咒的女孩,點出重點:或許真愛尚未到來吧!?



一開始就點破了現代人的速食愛情觀:其實不是因為現代人不想尋得真愛,而是過於空虛寂寞,加上在這個社會上,容易迷失自己,所以大部份的人常輕易地掉入一段戀情,而自以為是真愛,但其實潛意識很清楚的知道這不是所謂的真愛,而使得戀情常常迅速地無疾而終,或者也可以隱喻為現代人不瞭解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只會盲從,所以他們藉由這樣一次又一次失敗的愛情裡,找到自己所想要的,就像女主角金所說:"人們只相信他們所相信的",但大家從未傾聽過內心的聲音,這就是為什麼大家一窩蜂地想去找查理改運,之後湊巧結婚,也只是剛好而已



反觀查理,仍以簡單的下半身思考,畢竟點出真愛這件事,也是故事快結束的事了,他一度以為這樣幫助別人找到真愛,算是善事一件,自己又沒有吃虧,只是他發現了自己的空虛寂寞,與史朱主張的"性,仍然是性"不同,他還是信奉"有愛才能性"的圭臬,也是因為那時的他已遇上他的真命天女:金,

不過他相信詛咒仍持續著,他必須破除那詛咒,才能真正抱得美人歸,誰想到史朱的背叛,讓他跌入即將失去摯愛的萬丈深淵裡,他相當緊張,開始緊迫盯人,只是大家都知道這是愛情裡的大忌



愛情雖濃烈,但還是要給予對方適度的空間喘息,而不該只是三不五時就膩在一起,保持適度的距離,才能維持愛情的美感,我想這是查理去找下詛咒的女孩理論,女孩話的真正意思,不過查理卻誤解了,決定若愛對方的話就要讓對方自由,所以幫金聯絡她的企鵝專家的偶像,成全她所愛,畢竟就像企鵝一樣,女方才有伴侶選擇權,但這背後的意義也代表著,若男生不好好的表現自己,不好好的認定內心的感受的話,女方又怎麼會選擇自己呢?



是的,我們需要的是確定自己的感受,當真愛在你眼前時,我們必須緊緊抓牢,不能徒留遺憾,而不是輕易地讓他走掉而不挽回;

而履履遇不到真愛的人,沒關係,對真愛抱持著一定的信仰,真誠等待,相信真愛絕對會降臨,我想與查理交往過的女孩,無非信奉與查理交往過後,下個男人就是真愛的信仰,所以他們必定對下個男人特別的付出,因此便快速地步入禮堂,而絕非是詛咒的影響

愛情是需要兩人彼此真心付出,一起呵護灌溉這剛萌發的幼苗的,當你相信真愛的存在,那你絕對會等到你的真愛,你絕對會犧牲奉獻到底,就連史朱,就連大肥女都找到了!更何況是查理呢?

每個人都可以找到真愛,我想這也是本部片傳達的意旨之一,或天生長相抱歉,或個性缺陷,或氣質美女總是無意間的無厘頭,......每個人都有缺陷,就像片中的男男女女,這些缺陷或許在劇中令人發噱,讓笑聲蔓延整個放映廳,這些缺陷就算可以像片中可讓史朱用整型手術改變過來,那終究不是自己,且不是所有事都只靠讓步或偽裝就可以順利的,愛情也一樣,只要你心中存有愛人的信心,那就會等到真愛,只是真愛不會主動靠攏在你身邊,我們還是要緊緊地把握住真愛,並不可以讓一絲絲忍受不了所影響,並不可以讓一絲絲猜疑所影響



就像查理是找到了,但他受到詛咒的影響,不得不極盡能事挽回,我想這也點破了人之常情,當對方真的是你的真愛時,有時候某些事情上,你會開始疑神疑鬼,開始緊迫盯人,讓對方不勝其擾,但若你們兩人真的認定彼此是真愛的話,那就更應該相信對方,而不是杞人憂天,我想愛情裡除了付出之外,就是相信了!相信自己,同時也相信對方



這一部片可以說是一個男人追尋真愛的故事,在笑鬧之餘,同時也藉由這個過程給予我們愛情大概的輪廓,以及男人還是需要真愛,真摯感人的完美結局與大部份的愛情喜劇差不多,但偏向男性角度切入,並包涵了許多面向,讓整部電影不落俗套,並較具深層意涵

看完之後,會讓你更相信真愛的存在

2007年10月28日 星期日

[非專業影評人90]電影情人夢-虹の女神

佐藤葵因空難死了,但大家都維持著表面的堅強,不讓人發現自己已經碎裂的心,岸田智也也不例外,他可是假裝對佐藤葵不在意的人當中,歷史最久遠的人,就算佐藤葵去世了,他還是走著自己的生活步調,直到最後葵的妹妹陪著智也翻看著葵的遺物,智也發現在自己的內心深處竟是如此在意葵,自己卻從未認真看待自己的內心以及葵給他的暗示,但生死已隔,再也回不去過去的時光了!"智也哥是笨蛋,姊也是笨蛋"妹妹如是說道.這是電影情人夢



這部片可以比喻為一杯水果酒,喝的當下,覺得很淡,但喝完一杯後,卻有會讓人醉倒的後勁兒,全片就是這樣清清淡淡,但在表面之下流動著深厚的情感



故事從一位影片製作助理岸田智也,也同時是男主角的忙碌工作開始切入,直到電視裡播出了葵因空難而死亡的消息,而他的主管,也是葵的主管請智也帶他去葵家悼念葵遇到過往一起拍片的夥伴之後,勾起他與葵的相遇過程的回憶:當初只是為了要追求與葵在同一個地方打工的女孩,而請葵幫忙,但沒想到這一段故事竟開啟了他們日後的關係:葵找智也拍片,同時也變成智也的戀愛諮詢家,他們朝夕相處,葵漸漸對眼前這個傻氣的大男孩有了感覺,只是智也一直不知道,也是因為葵掩飾得很好,直到葵與妹妹還有智也去祭典時,才被妹妹說了出來,只是當時智也也不是那麼在意



女人再怎麼中性,一定還是個女人,擁有一顆敏感纖細的心,不過這份纖細對於葵而言,實在有違她的個性,再加上智也都在追求別的女孩,所以縱使葵很喜歡智也,她決定把這份情感小心隱藏起來,與智也保持距離,只做個在背後支持幫助智也的人,就算出社會各分東西也一樣,就如同每次智也在猶豫要不要做一件事時,葵總是在智也背後推她一把一般,愛情總是會讓自己為對方無怨無悔付出,期望總有一天他可以多分一點關心在自己身上,但若他的眼睛總是沒停留在自己身上呢?

所以她在幫智也追求其他女孩時,內心的掙扎可見一般,只對妹妹訴說那單戀的痛苦與失落,而當這一切被智也看似無心的態度說著:我們都各自沒有男女朋友,我們兩個個性又這麼合,乾脆我們結婚吧!踐踏時,她無法克制地崩潰了,其實一開始我覺得葵聽到這樣的一句話,會很開心,但仔細想想那時她已經準備要出國了,又智也的話聽起來又感覺像是全世界的女人都不想理我,只有妳,所以就跟妳結婚吧一樣地隨便,再加上前面的理由,所以葵實在無法承受,

只是就算這樣,她還是喜歡智也,要不然她也不會請智也來接她工作,除了再幫助智也之外,也是要抓住現在相處的機會以彌補之後無法見面的時光,我想這是葵對愛情的一種態度,就如同她拍的短片:The End Of The World(世界末日),她只希望在世界末日或死時,心愛的人是陪在她身邊的,這是一件最幸福的事.因此發生空難前,智也給他的貼心留言應該會讓她在發生空難時,仍帶著笑意死去吧!?



反觀智也,平常做事就落東落西的,傻里傻氣的樣子,又怎會敏感地察覺到身邊存在一個愛你的人,尤其當他們的感覺又很像麻吉的時候,所以他很粗枝大葉地勇往直前追求著其他女孩,就算葵暗示他自己的情感了,但智也自己要不是不在意,就是刻意逃避,因為他無法確定自己真正的感情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對於一個朋友的喜歡,當你不確定喜不喜歡他時,又不想破壞好朋友的關係時,你總是選擇刻意逃避,或顧左右而言他,想要化解這般的尷尬,智也也是如此

不過他在經歷過一個34歲的女人矇騙自己真相後,他第一個打電話的對象還是葵,這是一個很傳統地象徵著對對方的愛的動作:當你遇到挫折困境時,會想和人聊聊的那個人,大概就是你喜歡的那個人,不過這樣子的行為可能對大部份的人來說,會有真是這樣子的懷疑嗎?我自己也很懷疑,智也很懷疑,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他不習慣著葵不在身邊,所以智也才會想打電話聽聽葵的聲音,懷念著以前的生活,也因此他才會讓那34歲的女人闖進他的生活,他甚至未曾發覺那女人是填補著葵遺留下來的空虛



我想這部片有句話可以做最大的註解: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你在我面前,但你卻不知道我愛你;或許我們也可以說:人合,但天地不合,遇到對的人了,但時間上,空間上是錯誤的,因此他們錯過了



雖然我寫的感覺很悲傷,但這部片除了最後片段有可能會讓你落淚之外,其餘的都會讓那發出會心的一笑,事實上是所有悲傷的部份都藉由第三者傳達出來,所以顯得比較理智,另外也是因為整個電影的氛圍,不管是葵的家人,智也,葵都是在脆弱的心外堆疊起層層高牆封閉,以及為表現出男主角粗枝大葉,單純的個性所安排的劇情所致,因此你會聽到電影院內此起彼落的笑聲

只有葵的妹妹是最表達出她自己情緒的人,因為妹妹的引導之下,讓所有的人較能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真正心情

情緒是有紓發的必要性的,只是強裝笑顏,那悲傷遲早有一天會破壞掉高牆,傾巢而出,破壞後座力是不容小覷的!同時也比較能夠面對真正的自己!所以智也終於發現他的愛已覆水難收,卻再也喚不回葵了!



人物角色描寫得極為成功,而在抽掉大部份的崩壞後,劇情不灑狗血,但藉由日常生活小動作表現出層層愛意,感情似乎在臺面底下即將蔓延,卻也不敢越雷池一步,處與一種"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尷尬,但當不好好把握時機,一切都將會遺憾地錯過


2007年10月25日 星期四

[非專業影評人89]我的小小鋼琴家-For Horowitz

與Vitus(想飛的鋼琴少年)一樣,敘述一個天才鋼琴家的成長故事,但不一樣的是Vitus是有錢家少爺,然而本部片的天才京文卻是從小父母雙亡,僅靠奶奶撿破爛維生的貧窮人家的小孩,所以與Vitus片中男主角備受呵護不一樣,京文從小就欠缺母愛,雖然由奶奶代理母職,但為生計疲於奔命的奶奶又如何滿足京文那個歲數的小孩所需要的愛呢?所以當京文遇到搬到他以前的家的失意鋼琴家智秀時,宛如在快溺水時,看到浮木時一樣,緊緊抓住智秀,在日後為智秀,為京文開啟了不一樣的人生,這就是小小鋼琴家



天才還需要有伯樂賞識,才能被人知曉,生長在破碎家庭的京文,要不是遇到智秀,我想他一輩子也沒有人會發現在他調皮的骨子裡竟藏著彈出美妙音符的能力,而智秀呢?我可以理解當他發現京文有驚為天人的彈奏實力時,那如獲至寶的喜悅,既想據為己有,又想秀給大家看自己驕傲的發現,這是人之常情,除此之外,也是因為她試圖想用其他方法讓無法出國留學的自己的實力被注意到,所以不計代價的想把京文教好,想要向他的朋友們證明自己在鋼琴界仍有存在價值



其實一開始京文只是智秀讓自己可以真正獲得成功的工具罷了,想想自顧不暇的智秀,哪有可能因一時行俠仗義以及好勝而照顧被丟給自己的京文呢?而京文難得得到全面的關愛,就算幾萬次,幾億次的不間斷練習,他也不怨尤,只害怕他世上僅有的愛會溜走,京文只是很單純的渴望著愛,反觀帶有目的性的智秀卻在傾全心指導京文的同時,不知不覺當中產生了對京文的愛,其實要不是全心投入,我想怎會有愛可言呢?只是現實的壓迫,房租的問題,讓她來不及發現,甚至直到鋼琴教室出名了,京文受到冷落,而又開始搗亂,逼退來學琴的孩子們,以換去智秀的再注意的時候,她還是沒注意到的是這時對京文的愛已悄悄佔據他的心,所以在京文鋼琴大賽失敗後,那種全心灌注下去的愛的期待落空後,智秀徹底絕望,



以利益的觀點來看,她在朋友面前顏面盡失,甚至想在鋼琴界當中在抬起頭來是不可能的,但我相信絕大部份是因為全心的愛卻得不到相對的回報,要不然他也不會回頭看京文,覺得似乎對京文過於殘忍,不過也因為這樣她才認清自己對京文的愛已經覆水難收,不過同時在京文的奶奶去世後,智秀也面對到一個課題,她是否不知不覺希望京文能夠完成自己當年未盡的夢想,成為她完成夢想的替身呢?雖然這是不好的,但從這裡也看到了智秀已經具備了一般父母都會有的心態,顯示他對京文的愛有多深,只是也讓她認清楚事實:據為己有般地跟著她學習,讓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才是挖掘天才的人,似乎只會走上當年與自己同樣的道路,所以最後忍著痛割愛,換來京文日後成為知名鋼琴家,為智秀彈出動人的樂章



我在整部片中看到了京文與智秀之間相互流動的情感,只是孩子總是直接了當,大人總是在最後一刻才深深感受到

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且不計代價的付出,所以京文一直以各種方式,來表達他渴望愛的需求,反觀智秀,因為生活的壓力,未能成功的失落,利益薰心,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的愛矇蔽了,所以直到最後才發現自己的愛深不可拔,這就是大人與小孩不同的地方,

但同樣的是,因為愛讓雙方的心得到溫暖,讓失意的智秀臉上能掛著笑容,讓失怙的京文能夠圍繞著愛成長茁壯

不過也因為愛,大人常必須做出一些狠心的決定,如此孩子才能成長茁壯,就像Vitus中的爺爺一樣,他不像主角的父母一樣,要主角做這做那,反而很尊重主角的決定,換到的是主角的成功,在本部片當中,也因為放手才能讓孩子自由飛翔成長,有時候愛並非時時刻刻必須溺在一起,let it go或許是愛中最難的藝術



除此師生之愛外,片中還有許許多多愛的面向:

守護著京文與智秀的家人,朋友以及pizza店老闆,一樣地盈滿著對他們的愛,給予他們支持與提醒,讓他們能夠順利往生命的旅程中邁進,我想天才不只需要伯樂而已,還更需要身邊的人對他的愛才能完成,幸運的京文不只有老師,同時也有許多因愛而生的建議與支持讓京文可以成為國際巨星,這是很重要的,也因為這些愛,讓整部片充滿著溫暖的感覺

我還蠻喜歡片中代表愛的傳遞的一些鏡頭,其中印象深刻的便是京文為智秀老師創作一曲"名為"智秀老師"的曲子,以及最後演奏會中的感謝曲,也就是前一首曲的延伸,我想當老師們努力指導學生的結果是,學生給予一些正面的回饋,那感動是不言而喻的,對於當老師的自己,相當能感同身受



結論是進戲院前,最好帶幾張衛生紙進去,因為愛始終擁有令人無法抵擋的感人威力

2007年10月22日 星期一

[非專業影評人88]星塵傳奇-Stardust

為搶奪王位而互相陷害的王子,為長生不老而不擇手段的女巫,與外表不符的海盜頭頭,再加上身世不明純樸想獲得真愛的少年以及人人都想要得手的少女,還有什麼人物角色比這些人湊在一起,還適合演出成人的童話呢?我想這是一部找尋真愛,獲得勇氣的冒險故事,這就是星塵傳奇



故事就和所有冒險尋寶故事一般,分成三條線進行著,但最終目標都是獲得伊薇,這位被紅寶石項鍊擊中而落入凡間的星星

第一條線是崔斯坦,這位既想找到他母親,又想尋得星星以討佳人之心的純樸少年,帶著伊薇躲過追殺,直奔牆村為了他以為自己所愛的人:維多利亞

第二條線是邪惡王子,為了爭奪王位,除了不擇手段設下計謀謀殺手足,又得找尋紅寶石而開始尋找伊薇

第三條線是女巫,為了長生不老,而想吃下星星的心臟,也就是伊薇的心臟,而開始追殺伊薇

故事簡單明瞭是一個好故事必備的條件之一,除此之外,本部片還具有童話故事中必備的幾個要素



第一個要素為勝利總是站在善良的一方:

因此真正可以獲得星星的只有心地善良,拯救過星星,且只想把星星帶給心愛的人看完後就送他回天空的崔斯坦,在歷經這一連串的冒險之後,他發現真正的愛其實在旁邊,而非遠攀那遙不可及的夢想,所以第二個要素便是真愛,真愛一項是故事裡最愛歌功頌德,同時也是主角常費心尋找的東西,在本部片中,崔斯坦所尋找的真愛便是伊薇,而唯有真愛,星星才會展現出其光彩奪目的光芒,當星星心碎了,便黯淡無光,

第三個要素為成長與勇氣:過去的崔斯坦是一個家境普通,在校表現不好,相當不起眼的孩子,為了獲得真愛而展開一連串的冒險,讓他的見識更廣,所看到的不再只是他過去工作的小店中當個小店員的平凡無奇的生活,而是許多不可思議的事,甚至讓他不及格的劍術突飛猛進,同時也讓他真正懂得所該珍惜的東西,而為了所珍惜的東西產生無比的勇氣,以對抗那些想要破壞所珍惜的東西的人事物

第四個要素便是親情,失散多年的母子大重逢,也算是達成崔斯坦到另一個世界的目的,而母親對孩子的關愛,也在阻止兒子所愛的伊薇化成灰的那一部份一覽無疑

第五個要素是魔幻世界,魔法世界一向都讓觀眾有想像力馳騁的空間,這一點在這部片當中當然沒有缺席:女巫的魔法;落入凡間的星星精靈,擬人化了星星;看得見的幽靈(這些幽靈讓我想到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的幽靈);為捕抓閃電而在天空飛的飛船;獨角獸......

第六個要素是詼諧幽默,不得不讚賞很搶戲的幽靈王子N人組(N>=4;<=7,因為會隨著死亡人數而增加),從頭到尾好似看戲般,看著自己的手足拼命找尋紅寶石,雖然因為在搶奪王位的過程中被殺,但仍跟隨著生寰的王子找尋,甚至幫忙敲邊鼓,雖然生者並不一定看得到,不過或許也是因為唯有這樣,自己才能快一點前往極樂世界,但卻都僅差臨門一腳,而有相當無奈但卻逗趣的表情,再加上那些敲邊鼓卻很爆笑的行為,讓死去的幽靈在這部片當中很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除此之外就是勞勃狄尼洛所飾演的海盜船長那一段,外形粗獷的他,內心卻十足的女兒心,但他為了這海盜船的名譽而隱藏了起來,最後他幫助了崔斯坦與伊薇,同時也在這樣的過程中,幫助了自己,這樣的衝突性很是爆笑,但卻給崔斯坦,甚至是觀影者有另一番的啟示:為什麼不做自己想做的事呢?為什麼要在意別人的眼光?這是第七個要素,三不五時就會有小故事大啟示幫助主角導正自己該朝向的目標

以上讓整部電影熱鬧非凡,而在電影裡每個角色的追尋過程當中,觀影者也隨著他們的腳步進入大觀園一般



不過可惜的是有些部份有點草率,大概是本部片是由小說改編而成,雖我沒看過小說,但某些部份,讓我覺得有點急就章,有點摸不著頭緒,便猜想這大概是為了濃縮片長,而把原著某些部份刪掉

首先是為了鋪陳這段追尋的由來,所描述的主角崔斯坦誕生以及為了要獻寶給真愛想再到牆的另外一邊的這一段,總覺得這一段節奏過於快了一些,好像缺少些什麼,或許是可以再強調命中註定要回去的感覺,或許可以再強調父親與母親之間感情深厚,這樣才能顯現出崔斯坦與風暴領域國的羈絆

第二個是母子相見得太倉促,總覺得崔斯坦怎麼可以這麼快就可以確定對面那個人就是他的母親,難道是單純的心電感應嗎?還是有部份是被刪除的?

第三個是我猜測的,在冒險過程中,遇到的貴人可以多一點,才更能帶給不僅是劇中主角,甚至是觀影者有更進一步的啟發,海盜船長在這部片顯得有點孤單,強度不夠



不過整體而言,就像一盤容易下嚥的菜,味道是容易被接受的,既扣人心弦,又幽默逗趣,是很適合闔家觀賞的一部冒險故事


2007年10月21日 星期日

[非專業影評人87]守靈夜狂想曲-寝ずの番

徹徹底底展現日本人的搞笑功力之餘,也帶著對死去的人的緬懷與尊敬,這是守靈夜狂想曲,一部笑聲與淚水糅合的作品



故事是描述一位年邁的相聲家(落語家)死去後,其徒弟與太太相繼地也跟隨著他駕鶴西歸,在他們守靈夜時所發生的趣事

片中的場景很簡單,主要場景就醫院即守靈會場,中間穿插著幾段過去的回憶,但劇中的導演,編劇與主角們一開始就極盡能事搞笑,完全顛覆醫院以及守靈夜哀戚的氣氛,讓戲院裡充滿著笑聲,讓整部片熱鬧非凡,有時候甚至會有在這樣的情況適合如此情色的搞笑嗎?是的,打從一開始,這部片到處散落著情色般的笑話,令觀眾發噱,但笑鬧歸笑鬧,他們這樣的聊著這些過去與死者的共同回憶,無非是在對死者的懷念與尊敬,緬懷著過去的生活,想到之後再也不能和死者共同生活,而不禁潸然淚下,還有種寂寞的感覺,有種就算道出了許多過去的趣事,但再也不能一起玩了的感覺!那感覺是一種偽裝的堅強,雖然因為過去的事取笑著死者,但其背後,卻蘊含著無盡的想念與悲傷,稍一去觸碰到那悲傷的部份,淚水就會不禁潰堤,就算身邊還是有朋友在,有家人在,但少了死者,就好像少了他的特色在這個團體存在的影響性,心裡,生活上就好像缺了一角般,所以劇中人物的這些笑聲總是讓人覺得有種孤寂的荒涼,雖然他們看似對這些笑點依然津津樂道,但在下一秒鐘,卻乾掉沉默了,因為他們發現就算這樣高聲談論死者,死者好像不會突然從屋子一角中走出來,帶點責備的語氣說著:我哪有這樣......



其實全片也可以看出相聲家們,或更延伸出去現今搞笑藝人的重情重意,也很注重輩份的關係,後者我想是整個日本傳統社會中所帶來的影響,前者則有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對他們的懷念中,雖然都有些對於死者好玩的地方,但也帶著對他們的表演獨到之處的稱許,另外也從守靈夜當中可以看到相聲家樂於結交朋友,所以在葬禮上有許多朋友的現身,尤其是大哥的葬禮,他們看似輕浮的外表,但別被他們給騙了,從這邊就可以看到他們的重情意結交了許多好友



除此之外,整部片也隱含著相聲家或搞笑藝人在台上帶著笑容搞笑之餘,背後所不為人知的心酸:雖然片中人物將這樣的事當作笑柄來看,但這些事件,同時好像在影射自己般,所以總覺得笑聲背後含著不勝欷歔,在這一點特別有著墨的地方即是大哥的守靈夜:大哥的表演總是遇到大災難,無法好好表演,一旦失去了舞台,我想不管是相聲家,凡是表演的人都將會失去光采,就算擁有再多笑點,才藝也惘然,有時候更慘的是,你想當一個相聲家,卻無法有更好的搞笑想法,難免會有點挫折,就像劇中年老相聲家的兒子一樣,但這也可以延伸出當創作遇到瓶頸時,那種腸思枯竭的痛苦,有種無法對來看表演的觀眾給個好的交待的心焦

另一方面則是渴求愛情,就如同前面所說的,相聲家或搞笑藝人雖然不計形象的搞笑,卻帶給觀眾對於他們個人的印象是輕浮的,要不然你就要面容姣好一點,否則他們總是跟愛情緣鰹一面,所以就像大哥一樣,總是與愛情失之交臂,諷刺的是在他的真愛終於降臨時,卻過於興奮死了......

其實他們大部份來說是很重視所愛的人的,這點可以在劇中,年老相聲家追求他太太時,可見一般,還做了首歌給他,要不然在眾多追求者中,又怎麼會選上其貌不揚的師父,也就是年老相聲家呢?其實在現在的日本演藝界中也不乏有這樣的例子:藤原紀香與陣內智則,鈴木保奈美與他老公......都可以看出因為他們的真心相待而贏得美人的芳心,和他們在舞台上的形象是不一樣的!



種種背後的心酸在最後的情色歌唱大賽中的最後一首歌做了個總結,情色歌唱大賽一方面代表著對師太的遙想,而在最後一首歌則是唱出相聲家或搞笑藝人的心酸,讓觀影者更了解相聲家或搞笑藝人的心情,這讓我想到江蕙的"藝界人生"完完全全可以代表著他們,只是他們對於這樣的寂寞失落,還是以一種樂觀的態度,搞笑的精神去笑看這種種,除此之外,延伸到這部片影的故事主軸:死亡,對於這樣類似的悲哀場合,他們也是能夠輕易化解悲傷,無怪乎這一部片從頭到尾有3/4的片長都是歡樂的,也難怪他們總是充滿著令人精神一振的氣息

只是在這樣的背後,卻藏著深沉的孤寂與悲傷



這一部電影真的超好笑,但好笑之餘也表現出相聲家的心情以及面對死亡的處理,

就像整部電影的架構,雖然充滿著戲謔,但背後卻隱含著淡淡的哀傷,也就是說這個電影本身可以把他想像成一位不折不扣的相聲家,雖然台前搞笑,但有些枝微末節是隱誨難以看見的

值得推薦的一部電影



最後的批ㄟ司是中井貴一的聲音另我出乎意料的好耶,他在唱三味線的那一段,震懾我心,當然那一段情色歌唱大賽,同時也會讓人餘韻繞樑,三日不絕


2007年10月17日 星期三

[好書短評6]靈魂擁抱

書名:靈魂擁抱

作者:侯文詠

出版社:皇冠出版社



這是侯文詠繼探討教育現場的"危險心靈"之後,另一部長篇力作,以近於癡狂的偶像崇拜,進而探討文壇和媒體生態

不知是否因為這陣子所看到的書,文字處理較為冷靜和情節比較偏向絕望還是怎樣,所以看到這本書在某些程度上,偏向於積極及直接時,其實有點不太習慣,我也有點忘了"危險心靈"的文字是否帶給我如此的感受

但可以確定的是書中角色人物的設定,延續了"危險心靈"中角色的痴愚,為什麼這樣形容呢?你將會發現,這兩本書的情節都是在一念之間選擇錯誤的方向後,後續的情節就有如骨牌效應般排山倒海而來,讓書中的主角應接不暇,擋也擋不住,所以看書的時候,當劇中主角下決定時,我總是會有"糟了!慘了!"的心情油然而生,或者是看到某個段落時,會有種如果他不這樣那樣做,今天就不會淪落到這樣的地步,因此才會覺得書中的人物,很笨,總是做錯了決定,卻在事後追悔地收拾爛攤子

不過說他們笨,似乎也不是如此,其實他們內心也經過許多考量,但總在最後一刻或受周遭事物影享,或受情緒影響,或受人的影響, 或甚至在無意識之下就做了與期望不一的舉動......而做了一個未來不利於自己的選擇,而開啟了接下來的故事,我們可以說侯文詠運用這個小技巧,讓故事得以延續下去,甚至越挖越深,讓讀者看著看著,不忍釋手,因為我們想知道,然後咧?所以咧?但仔細想想,日常生活中,人不也常常有這樣因周圍人事時地物的影響而臨時更改選擇,或只是情不自禁地心口不一而讓原本很單純的情況,益發複雜嗎?至少我必須承認,我就是這樣的人

我想這大概可以歸為侯文詠的作品特色,運用人性,讓故事的洞越破越大,然後再一個一個地去收尾



書背說這書是一本探討"名氣"的作品,但主要從病態"偶像崇拜"的這個觀點切入:王郁萍v.s.俞培文;彭立中v.s.宋菁穎,本書故事便是從這兩條線展開,侯文詠將兩位粉絲王郁萍與彭立中描寫得相當深刻,瘋狂到有點驚悚,所以本書瀰漫著緊張的氣氛,就如同前面所說的,會吸引讀者的目光,一字一字的看下去,雖然他不是推理小說,你永遠不知道瘋狂的粉絲下一步會怎麼做,也難怪宋菁穎與俞培文是多麼地不勝其擾,只是俞培文與宋菁穎的處理方式卻有點不同,在這邊做出了對照

兩位主角都是具有名氣的人,遇到這樣的狀況,宋菁穎不畏懼外界的眼光,堅決證明粉絲的錯誤,不害怕丟了飯碗;反觀俞培文則一時迷失在名氣的氛圍裡,下錯了承認"靈魂擁抱是他的作品"的棋,而害怕被爆抄襲,所以做了很多私底下的勾當以免除自己名聲受損,但相同的是他們兩位都害怕被污名化,宋菁穎無法忍受被抹黑,俞培文則是怕"抄襲"會毀壞他的作家之路

而兩位粉絲雖然瘋狂過了頭,但其實他們只是希望他們的偶像能多看他們一眼,能多為他們付出一點,歸結起來,不難發現到"人的欲望"在這四個人中,像條蛇般鑽進鑽出,



而仔細去思考,欲望其實也是書中各種現象背後的重心:宋菁穎與俞培文渴望名哲保身;王郁萍和彭立中渴望的是被愛與愛人,

除此之外,這"欲望"之題從一開始,俞培文與開膛手的筆戰以及較勁當中便可窺見一二,他們對彼此書中內容的批評的中心思想,也成為之後所發生事情之背後推手,除此之外,作者對新聞傳媒爭取這些事情的報導的描述上面,也透露出了人是有許多欲望需要被滿足,包括偷窺欲,因此免不了描寫了現實世界的狗仔的狀況,

而因為人的這些欲望,所以才產生許多其他副產品,同時這些欲望也使得事情會像堆雪球般越滾越大,甚至越變越複雜,也為這些欲望,使得具有名氣的人不得不被攤在陽光下,檢視自己的行為,

所以有名氣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侯文詠不打算給我們答案,而關於人的欲望,侯文詠沒有也不能斷言此為毒蛇猛獸,......本書其實還有很多事情作者不打算給我們正確的答案,事實上這些事情也難有正確的答案,只是具體描述事件,讓我們去正視這些問題,而且將可能會是亙古不變的問題,這通常是侯文詠一部書成型習慣使用的概念吧!?展示出這個看似進步的社會下所其實隱藏的種種問題



整體來說,維持一貫侯文詠小說的作風,但添加入驚悚的成份,更添易讀性





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非專業影評人86]豪門保姆日記-The Nanny Diaries

一段陰錯陽差的解救,竟成為他人生一段難忘的回憶,雖只是一小段插曲,但讓他更瞭解自己,更確定了自己的志向,而不是受母親左右 ,這是豪門保姆日記



整部片算是安妮大學畢業後到確立自己想要研究人類學之前的軼事記錄,以安妮自己所擅長的領域:人類學,來笑看分析這一切在豪門擔任保姆所看到的人事物,並發現富裕人家的病態的家庭生態:以富麗堂皇的假象艱辛地維持著殘破不堪的真相,一切只因有錢人們的好面子心態,一切只因冠冕堂皇地為了這個家好,而努力工作或交際應酬到沒時間陪家人,一切只因自私地只想到自己

片中將如此的病態透過安妮,這位從小由單親媽媽撫養長大,媽媽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她身上的女生的眼睛,有了具體深刻的描繪,尤其不可思議的是,富欲家庭中的父母角色竟然有如此的忙,忙到爸爸一回到家,對兒子敷衍幾句,就準備睡覺,完全不搭理家中的新保姆:安妮,甚至安妮無法看到廬山真面目之後,竟還丟下不准小孩影響自己睡眠的話,其他還包括他的外遇,以及他對整個家庭的敷衍了事;而母親竟然將幾次與父親的爭吵的怒氣,轉移到安妮身上,甚至跑去放鬆心情做SPA,但無視於安妮向她發出她兒子生重病的緊急訊息,除此之外,便是安排自以為對孩子有益的事,卻完全不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等等

結果與小孩最親近的便是安妮,所以安妮很清楚地感受到孩子的孤單,而經過相處,孩子也因而百分之百信任安妮或前幾任保姆,只是他的保姆換了又換,他必須一再地適應新的保姆,連他自己都不勝其擾而有一些抗議的舉動,不過保姆再好,當然也比不上血濃於水的媽媽與爸爸,只是連父母之間的搖搖欲墜的婚姻都自顧不暇,更何況是孩子呢?

所以安妮無法放下孩子,她實在不放心,每個人都勸他辭職,但她都不願意,直到媽媽主動了辭退安妮



雖然本部片是在描述豪門的家庭狀況,但無非是在影射現在雙薪家庭的父母無法好好陪伴孩子,以致於孩子得不到溫暖,可能誤入歧途之餘,父母兩人之間的婚姻也漸漸疏離,整個家庭漸漸支離破碎,這也就算了,當有機會溝通時,所有的辯解都是為了自己,也難怪爭吵總是一發不可收拾,就好像兩個尚未成熟的小孩一般,

雖說"對自己好一點",當然無可厚非,但重要的是還要體諒別人,要維持一個家庭,絕對不是賺很多錢,給家人最舒適的生活而已,重點是你有沒有看看家人

因此安妮在最後離去的勸告,不只對劇中的媽媽有所震撼,同時也對有這樣情況的家庭發出警語:有些東西是錢所買不到的

可惜的是這部片讓安妮做出這樣勸告的原因:為了錢,似乎有那麼點消弱了她強而有力的宣告,不過倒是可以反應出她畢竟是個初出茅廬的社會新鮮人,對於錢還是頗為在意,尤其是在他付出那麼多,還受到監視,還受到性騷擾,但也讓他領悟了只要是做喜歡做的事,錢不再那麼重要,而更確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算是透過這樣的過程,找回了自己,否則就如同片頭一樣,他連自己是誰都難以回答,有許多理想與抱負,卻對自己產生不確定的感覺,這樣到底是不是他所喜歡的?



這部片多多少少也反應出初出茅廬的社會新鮮人們對於自己,有很高的期許,想要就此大顯身手,但社會有如叢林,埋藏著許多豺狼虎豹,要在這裡生活下去,似乎並非那麼的簡單,所以歷經了幾次找工作的失敗,有人因而迷失了自己,就像劇中安妮一樣,但有時候像安妮一樣拉下臉來去見識見識其他不同的社會風景,或許自己將會再度找到自己,更確定自己的目標,不過並非所有人像安妮這麼好運,有時候機會需要自己去創造

變相來說,這也算是一部勵志片



當然最後一幕的宣告,不僅僅只是為了錢,應該還有許多複雜的情愫:如性騷擾,如對孩子的不捨......等等,以致安妮可以對這樣的反常,提出他有力的抨擊,同時也才喚醒母親對孩子的關心,以及自己女性的自覺



雖然本部片的型式有點流於公式化,會感覺跟某些片似曾相識,但他的一些手法與動畫讓我覺得使用的很恰當,讓他較富有新意

首先便是軼事記錄的結構,加以人類學的分析

第二便是人物的群像,用博物館雕像來呈現,來表示出安妮所見所聞,搭配他人類學的專長,以及喜歡逛博物館,來呼應全篇以人類學的觀點來羅列並描述所見所聞的人物

第三便是雨傘動畫的使用,顯然表示他想要跳脫出來看清整個社會,以及她想要從非自願性的期待裡獲得解脫

第四是一些剪輯手法的使用,其中印象深刻的便是最後安妮從監視錄影帶對母親的控訴,中間穿插的安妮對母親怒吼的切割畫面

第五是情節的區隔映襯,讓雙方內容更為突顯,一方面是工作中被無情地對待充滿了晦暗,另一方面則是與喜歡的人約會洋溢著粉紅色



結論是本部片是有許多小驚喜,但卻暗暗嘲諷著現代雙薪家庭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以及給予剛出社會的大學新鮮人一個不一樣思考的電影,個人覺得還不錯


2007年10月10日 星期三

[非專業影評人85]紀子,出租中-紀子の食卓

我喜歡這部電影的題材,關於邊緣青少年的自我迷失,空虛與迷惘,甚至得藉由扮演別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或說真正的自我,不過那一切都是假的,是在逃避現實;同時也殘酷地揭發一個幸福家庭底下的假象,讓人不勝欷歔之餘,也直探現代人內心的疏離與空虛,這是紀子,出租中



整部片便由一個看似幸福的家庭展開一連串的故事,透過四個人的觀點:紀子;紀子的妹妹由香;寄物櫃的棄嬰,化名為上野站54的久美子,但大家也不知道他的真名到底為何;以及紀子的爸爸徹三,來看待自己所遭遇的人生,整部片便充滿著他們有如囈語般,卻道盡心情的旁白,絮絮叨叨地就著當下的場景,做一些心情的描述!

這個方法是高明的,因為人是個思考的動物,遇到某些事情都會在心裡頭為這些事情評價,或提醒自己的態度應該如何,或甚至想像著事情的後果......等等,所以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直探劇中角色的內心世界



因此我看到了紀子內心的孤寂,她是多麼想獲得父母親的認同,但父母親僅自以為了解孩子的心情似地對待他們,所以紀子只能寄情與網路世界當中,卸下現實世界的沉重面具,隨心所欲地扮演自己想要的角色,而暫時解脫,逃離現實世界沉悶的枷鎖,同樣地在認識上野站54而加入"出租家庭"這個組織後,也是透過扮演別人來對現實世界的家庭,提出抗議,甚至她自己還覺得這樣地去扮演別人的家人,還比現實更有家庭的感覺,不過她大概沒發現到自己是多麼的自以為是吧!?

這樣的家庭氣氛,或多或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感覺,至少我曾經有過這樣的體驗,常常認為家中的長輩一直都自以為是地對待著我們,孩子們,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發現到孩子們其實也和家長們一樣的自以為是,看完這一部片之後,更有這樣的感受,家長們不斷不斷地付出,讓家庭溫暖,可是孩子們卻被動地接受,認為這樣的接受是理所當然,但卻從不付出,因而有那種覺得爸媽怎麼都不做出一些我們不喜歡的事情,有種虛偽的感覺,

但要是孩子們主動付出,或許情況會有些改觀,就像我們在虛擬網路世界當中,不斷地吐出心中的感受的付出,就像在出租家庭當中的角色扮演,為了模擬真實,而必須付出,所以紀子才會覺得可以在這兩個地方獲得他所想要的,既而覺得逃離原生家庭是個正確的選擇,這也不能怪紀子,現代人忙茫盲,都希望這個世界是照自己所以為的去運轉,所以就算小孩子對他們付出,他們也多半不願傾聽,甚至若提出了更悖離自己想要去建構的美好世界時,便會以其他使孩子難堪的方式讓孩子知難而退,所以孩子們多半是沉默的,或以暗示性的語言來提出渴望,但家長們還是沉溺在自己所架構的世界當中,所以徹三,紀子的爸爸才會有:要是以前他們這樣做,我就會揍他們的發言出現,無非暗示了現代家庭內的生態

但也或許是孩子們根本不瞭解自己要的是什麼,雖然有提出暗示性的渴望,但卻依然得不到滿足的原因是,這個渴望或許根本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所以其實上網聊天,是為了尋找真正的自己,而扮演別人,也算是一種對自我的追尋,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總歸而言,紀子根本不瞭解自己



或者也可以說再扮演別人的同時,自己才不會是茫然不知所措的,因為自己會對這個角色做設定,所以自己是瞭解這個角色的,但卻從未瞭解過自己本身到底是什麼樣的角色,扮演別人竟比瞭解自己簡單,這是多大的諷刺,但卻是個事實,扮演別人是暫時的,但與自己相處卻是久遠的,越長時間的對待,就會更發現了無窮的深淵

因此廢墟水壩雖在扮演被憎恨的妻子當中,被委託人刺死時,那場景的殘酷,悲傷不忍足睹,但她卻是帶著安詳又莊嚴的表情而死,因為他是在瞭解自己(其實是別人)的狀態下死去,而不是茫然不知所措

而棄嬰久美子,雖然得透過這樣的扮演來獲得一些他從未感受到的家庭溫暖,但她也是在這樣一次次扮演中,建構自己以為的家庭,建構自己的內心世界,所以當她的母親與他相認時,她便覺得怎麼跟我想像中的母親不一樣,而讓自己架構的美好破了個洞,到底現實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自己是我自己所建構的嗎?他開始質疑,而覺得他的朋友們,包括廢墟水壩,死於了解自己的狀態下(其實是別人),是很幸福的事,所以他也在等待這樣的機會



這部片無非就是對於自我認識的渴望,卻因為現實而有所力不從心所建構出來的殘酷劇場,通常10~30的青少年正歷經這一段狂亂的時期,而過了這一個階段之後,即已架構出自己所認為該有的世界的中壯年後,卻會發現現實與自己所架構的世界似乎有種相融的困難,而開始對這個世界質疑,所以才有劇中人物徹三,在歷經女兒紛紛離家出走,太太又因壓力過大而自殺,他不禁懷疑自己到底錯在哪裡,這樣做又有什麼不對嗎?而對這個世界忿忿不平,意圖進入女兒的角色,找出破壞的根源加以毀滅,尋求對自我過錯的解脫



是的,本部電影似乎也可以說是在描述劇中人物希望從現實中將自我解脫

就像劇中以叢林的食物鏈做比喻,在這個現實有如叢林的世界中,每個人都得必須扮演著強者,建構出自己所以為的世界,但每個人卻也想像弱者一般,被動地存活在別人架構的世界而不需白費力氣,但角色的移轉似乎並非如此容易,有的人與生便是強者,有的人與生便是弱者,所以我們容易迷失自己,迷失在自己的追尋當中,但在虛擬的世界中,在角色扮演,進入別人的角色想法中,卻能讓自己兩者兼具,讓自己從現實的疲累中解脫,因為他們在當下才真正了解自己



結論是所有人物都迷失在現實世界當中,但似乎只有妹妹由佳例外,她仍對現實世界中存著一絲希望,所以她留下線索給父親,她仍相信現實世界中,會有一個能讓自己立足的地方,所以在最後看似幸福但他明白還是角色扮演的氛圍中,她出走,尋找她認為可以讓自己立足在現實世界的方法



因為是我喜歡的邊緣性人格的故事,所以我還蠻喜歡這部片對自我的追尋與迷惘的探討,只是可惜的是穿插的自殺議題,似乎有點模糊本片意欲傳達的焦點,或者說我自以為的焦點,好險的是最後導演與編劇有讓這一切由扮演的角度扭轉過來,同時也讓我看到了本部片似乎也在隱隱諷刺著媒體對於事件的報導只在意表象,但從未有媒體真正探究表象底下的原因,不過或許也因為這個原因太複雜了,而衍生出許多的事件評論者,已經想要探討真正原因的人,就像徹三,透過他們補足了新聞事件的深度不足,也道出了新聞的客觀立場的難違,卻無法去驗證所看到的事情真相



所以這是一部毫不留情地戳破現實表象的殘酷電影


2007年10月9日 星期二

[非專業影評人84]愛情盛宴-Feast Of Love

這是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愛情故事:人不知為何,與生俱來就擁有愛的能力,或許就如同本片所引用的神話傳說:愛完全是因為希臘諸神無聊所創造下的產物,但不論真相為何,人就是會情不自禁的對某人產生愛的感覺,並以任何不同的型式去塑造屬於自己的愛,

但愛情並非總是如此如意,有歡笑,亦也淚水,可能發現彼此契合,也可能看見兩人的差異,但在跌跌撞撞之後,我們終會找到自己的真愛,這就是愛情盛宴

     

愛情盛宴其實是又小說改編而成,我一向不喜歡看完小說,再看電影,或看完小說後馬上就看電影,因為這樣我無法對這部片客觀,愛情盛宴是既"香水"之後,我看完原著,馬上就看電影的一部片

當然為了長度的關係,所以故事內容上是有做調整的,不過我比較喜歡小說對於愛情的描述,較具深刻性與深度,反觀電影,雖然試圖想要囊括到書裡面所提到的每一段愛情,但感覺上礙於片長,顯得有點急就章,讓我感到力不從心,僅能淺嘗即止,或許也因為書中所採用的方式是每個人個自述說自己的愛情故事,有點像訪問一 般的型式,所以對他們的心情會有較深刻的描述,以及為何會有這件事的產生的描述,甚至對於同一件事有不同的感受......等等,因此才顯得每一段愛情中兩人的關係較為立體鮮明

但電影部份,因為只單純描述場景而已,其他部份完全靠演員的演技,但就算演員演得再好,未有書中其他描述的輔助,我想也無法讓觀影者深刻吧!?

不過之後的安排有倒吃甘蔗之勢,男主角布雷德利與黛安娜的關係,以及黛安娜和大衛的關係,在某些台詞上有較多的鋪陳,搭配影像的交錯,使得"黛安娜意欲追求真愛"較為立體些

以及最後奧斯卡發生意外之後,劇本所做的安排,替這部片幫我拉抬了一些分數,尤其是奧斯卡發生意外那一段,那驚慌失措,無力可回天那種失落心碎感,是我在書中較難以感受到的,或許是書中屬於事後回想的闡述,所以便顯得較為理性,再加上克羅艾本身就被塑造為"為愛而勇敢"的人,因此在書中便難以呈現出深刻的絕望,僅有淡淡的失落,反觀電影中,因為只描述場景,所以那深刻的絕望便容易感同身受,而會讓觀影者感到一絲遺憾

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發現內容相同的部份,書裡面會多點心情與掙扎的描述,但當下的場景還是電影描寫得較為深刻



另外一個值得我稱許的部份,便是把哈利與愛瑟的家庭結構改得與書不一樣,但我卻覺得各有各堪稱一絕的地方,讓人同樣地感受到哈利對他兒子的感情是多麼深厚,只是他卻無法好好去面對他兒子,直到失去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深愛

寫到這邊我才發現到,其實這部電影的改編劇本除了放在原來書中就有的主軸:追求真愛之外,我還看到了愛要即時,不要失去了才要珍惜,所以我們會看到哈利因為兒子的關係,因此會叫在愛情路上已跌了兩次跤的布雷德利,繼續往愛情裡面縱身而跳,只是要記得睜開眼睛;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克羅艾雖知道關於奧斯卡一些不好的預言,但更把握與他在一起的時光,免得以後沒有機會,雖然靈媒是跟他說:一個人可以維持另一個人的生命,但我想這是一句暗示,暗示著有愛便會有奇蹟,雖然這句話有點帶點奇妙的感覺,但許多在病塌上的事實又讓我們無法辯駁,奇蹟是否會出現不知道,重點還是要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愛著你所深愛的每個人

除此之外,還有提到關於愛使人心碎的狀況,不管如何,時間繼續走,我們人還是得往前走,我們只能勇敢微笑去面對,所以片中所有的人也都坦然地面對愛情中曾被留下的傷口,而能繼續找到真愛,

但只有哈利不行,他還是無法脫離因兒子而"自責"的深淵中,但當布雷德利告訴他克羅艾早知道奧斯卡會死,但他仍勇敢面對一切時,哈利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一向給建議的他,最終還是需要別人的堅強點醒自己,就好像一向都可以幫別人的困境分析出一番道理來的自己,當深陷泥沼時,竟脫不了身那種旁觀者清的感覺,我想教學相長正是這麼回事,

而這看似不起眼的收尾也讓他的改編劇本雖然與書中的結局的意義不太一樣,但同樣地完滿,且替影片中所有的人物找到了,找回了"愛"



只是真的很可惜的除了前面的關係處理的有點草率之外,另外場景以及為了嵌進書中較為精彩的台詞而在某些地方讓我有種突兀的感覺,顯得有點不流暢,比如說:去拿拍攝錄影帶的收入與問卜那一段,還有書中可算是重點的一句話:"每一段關係,至少都曾經有過非常美好的一天"結果台詞未安排得很好,而且我也未看出這句話在電影裡頭出現的意義,倒是書裡面就有較明顯的感覺

另外就是奧斯卡的爸爸:蝙蝠的出現,顯得有點多餘,好像來亂的,看似想畫龍點睛,卻弄巧成拙的感覺,是唯一不適用前一段所說的"替影片中所有的人物找到了,找回了"愛"",或許唯一的功能便是襯托出克羅艾的勇敢,以及克羅艾與奧斯卡的真愛無堅不摧吧!?但這個角色有如浮光掠影的安排比不上他在書裡面存在的價值,同時書中較多的鋪陳較能突顯出克羅艾的勇敢



結論是這部片算是具有可看性,但某些部份又顯得過於草率,有點可惜



最後抄下我覺得書中寫得很好的幾句話:

其一:每一段關係,至少都曾經有過非常美好的一天(那時候看到這句話時,剛好某位朋友剛陷入失戀的低潮,那時很想送這句話給他)

其二:大自然的運作是十分神秘的,它的運作確實給單身的人們帶來一定程度的絕望,你有時會覺得自己與世界毫不相干

其三:沒有人必須去別的地方,沒有人必須有所成就,每個人都彷彿可以用一生的時間來追尋重要問題的解答,發展一套條理清晰的觀點與判斷

其四:我們必須專心致志,因為意外之事就在身邊

2007年10月6日 星期六

[非專業影評人83]熾愛-Saturno Contro

一開始原本以為是一場糾結難解的愛戀,但這部片不只如此,更帶出許多難解的議題,包括生死訣別,對人生的迷惘,瀕臨危機的婚姻,朋友之間相處的分寸拿捏......其中個人尤其對朋友這一塊感受特別深,我想可能是本片最主要的重心,與婚姻的比重不相上下,或者也可以說是"驟變"之後,對每個人的生活以及心情同樣也帶來巨大的改變,這是熾愛



熾愛的故事再簡單不過了,Lorenzo是一個朋友們都喜歡的人,並和Davide是一對不羨仙的同志伴侶,這群朋友常常聚在一起吃個飯,小酌一番,或偶爾一同出遊,感情好得讓人羨慕,不過Lorenzo意外地昏迷,卻帶給他周遭的朋友生活上的許多改變,所有過去互相牽制的關係線,在這個改變後,有如骨牌效應般,紛紛出了些問題,過去所有新仇舊恨紛紛出籠,

然後你會發現到每個人的處理態度都不一樣,有人逃避,有人放任,有人正面迎擊,讓我們看到面對劇烈改變時,各種態度.作法的面向,別以為這部片為了呈現所有人的心情,可能野心太大,而顯得有點支離破碎,其實不然,導演與編劇透過幾次聚會或出遊的邀約,討論以及進行時的描述,將所有人的心情與態度都囊括入了這些場景當中,讓這些場景中的對談中,很自然而然地傳達出他們之間的感覺,既不紊亂,同時運用輕輕淡淡有如家常小菜的日常生活,但卻蘊含著複雜情感的糾結



而音樂與聲音的使用更是讓我覺得此部片最成功的地方,除了音樂選用得好之外,另外就是配樂時,不是整首歌從頭到尾配完,而是搭配著情緒,而有所改變,印象最深刻的兩幕,剛好都是留白的使用,而會讓觀影者更能融入片中角色的情緒當中:一幕是Paolo跟大家說Lorenzo需要奇蹟才能醒過來,若醒過來也是全身癱瘓的惡耗,在大家聽到那惡耗之後,背景聲音嘎然而止,很有那種五雷轟頂,不聞一語的震撼感覺;而另一幕便是大家去看Lorenzo屍體那一幕,一開始我還覺得這一幕的音樂選得怪怪的,明明是場悲傷的生死訣別,但卻選用了輕快的拉丁舞曲,不過當鏡頭轉向暗戀Lorenzo的Roberta,她因害怕無法承受看到Rorenzo的事實,而在轉角停下腳步,做了個深呼吸,做好心理準備後,爾後音樂聲再度響起,她看到的是大家又跟往常一樣和樂融融的景象,我才認同因為這樣,所以才選用這輕快的音樂吧!!其實Roberta心中還是覺得Lorenzo一直未曾離開過,大家還是跟往常一樣和樂融融



但真的是如此嗎?Lorenzo死後,除了Davide得獨自面對傷痛之外,另外最引人注目,也是另一個重心所在的,便是Antonio的外遇,在被Lorenzo發現後,他似乎怎麼樣也守不住這個謊言了,而想尋求意見及解脫地跟Davide說,最後甚至向他的老婆Angelica坦白,遇到這種事,女人必定心慌意亂,而Antonio自己也不知如何是好,因為對Angelica以及對她外遇對象Sara,他都很喜歡,但又不知怎麼維持這樣的關係,感覺上最後Angelica和Sara兩人還比Anonio更直接面對問題,當然最後這一道習題,並未在這部片獲得真正的解答,因為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在Angelica不知所措時,他們那位愛聊八卦,喜歡行俠仗義的朋友Neval先行與Sara照過面了,並直接跟躊躇不前的Angelica發出"你還是得處理"這件事,這惹得Angelica有點不高興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Davide在Rorenzo火化之後,獨自跑到山林隱居,另一個好朋友為了要重振Davide的精神,找來大家與Davide共進晚餐,不過Davide卻不領情......其實Antonio意圖尋求Davide的幫助時也一樣

朋友總是想要盡力幫助陷入低潮的對方走出低潮,或要點醒對方,但往往可能適得其反,或許想聽到的只是認同自己的一句話罷了,其他都略顯多餘,不過朋友的關心,我們還是要心存感謝,重點還是你自己要調適好自己的心情去面對,所以Angelica最後利用機會與Sara見面了,也對老公以及大家告白了她之前暗戀過別人,以及對自己要求完美,所以不希望自己有外遇的心情,我還蠻喜歡這一段,有種英雄所見略同之感,

而Davide則在似乎要自殺的當兒,可能發現這不能解決一切或自己的時機尚未成熟,而縮回了腳,跌坐痛哭後,慢慢走出傷痛,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本部片要取名Saturno Contro的原因吧!?Saturno為義大利文"土星"的意思,contro則有"相反,對抗"的意思,土星向來被稱為宿命之星,所以片名直譯為"反宿命",我們命運或許宿命論地與生既定,但當發生一些改變時,我們應該面對這些無可避免的命運,而不是被這些所謂的宿命將我們往下沉淪,而可以對抗這些二三事的人,只有自己,即使你會想徵詢意見,獲得安慰,或甚至覺得怎麼大家都沒辦法知道我在心裡真正要的是什麼的懊惱,但最後可以幫助自己走出宿命的人還是自己



所以我喜歡Lorenzo的口白:我不喜歡驟變,但看著大家開開心心地談笑,聚會,我就很開心

這句話同時也是這部片的主旨,前後呼應,中間也有Roberta幻想大家談笑風聲而會心一笑的片段做呼應,不管遇到什麼事,雖然需要一些時間走出那些傷痛,或解決問題,但絕不要向命運低頭,或擺著不管,人生這條漫漫長路,何苦讓悲傷或疙瘩將這條路蒙塵呢?開心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唯可惜的是個人比較偏好堆積情緒,直到電影結束,而不太喜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覺,這部片到Rorenzo死亡,我剛好到了一個情緒的高點,可是劇情關係,還需在多作一些其他人的鋪陳,所以下一幕開始時,情緒是又重新開始的,雖然不太喜歡,但劇本需要,畢竟走到最後,才會讓整部電影更完整



結論是我覺得這部電影不錯,尤其是友情的描寫, 讓我印象深刻,而不自覺會讓我把自己投射在某個角色上

2007年10月2日 星期二

[好書短評5]死了一個甜點師傅之後;如果整個世界都下雨

書名:死了一個甜點師父之後(Pequenas Infamias)

作者:卡門 波莎妲絲(Carmen Pasadas)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當代文學系列)



推理故事看那麼多,我還是第一次看到以這樣的形式寫成,不過也有可能是我看的故事還不夠多,或許這樣的型式已有人使用過,不管,我覺得寫得真好

首先開宗明義地就把謀殺案的被害者如何被害,描寫地鉅細靡遺,緊接著則描寫每個出場人物聽到目擊者尖叫聲的反應,在這裡作者隱藏式地埋下了伏筆,也就是說這幾個人其實讀到最後,你會發現到大部份的人都有可能是嫌疑犯,之後並以倒敘式的手法描述為什麼大家會集中到命案現場,以及在此命案前發生了什麼事,而從這些事當中,讀者便開始猜想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兇手,因為在這些事當中,讀者會看到每個人的殺人動機

但是作者並非以殺人動機入題,而只是單純地描述著每個人的經歷以及心情,由於描寫地相當透徹,因此對於實際發生的事,我們可以從這些心情當中窺探一二,而能感同深受地為何在他們都集中到命案發生的舞台時,看到被害者時,每個人的心情是多麼可以想像地焦慮,也就是說他們有足夠的動機去殺害被害人,也可以說不相遇還好,一相遇就不想留被害人活口的感覺,但同時又害怕著事後的追究,而小心謹慎著,讀者便可以從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那種進退維谷的掙扎,直到最後下定決心,但卻撲了個空,不只如此,還被其他人互相發現行為的怪異,讓人不禁會心一笑

最後真正的兇手出現,雖然有點出乎意料之外,甚或覺得不可思議,但或許作者便是想要懲罰被害者知道這麼多秘密的後果吧?!讓整個謀殺略顯的荒謬,但於加害者的動機而言卻是沉重的悲傷,

最後加害者把這段際遇記錄下來,剛好與故事開頭相呼應,而讓人乍有"誰才是真正的作者"的感覺,這樣的寫法極具創意,我很喜歡

除此之外,每個人的小故事寫來就好像自己的故事或身邊的人的故事,尤其親切,又當那情感是刻畫得如此鉅細靡遺之時,更讓人有世道人心黑暗的不勝欷歔

結論是這本書相當精彩,在描寫人的心境轉折上尤其,悲哀的只是這樁謀殺案變成了這樣心情轉變的產物









書名:如果整個世界都下雨(世界中が雨だったら)

作者:市川拓司

出版社:平裝本(@小說系列)



對"戀愛寫真"以及"現在, 很想見你"這類純愛小說不陌生的讀者,一定都認識其作者:市川拓司,但別以為這一部作品又是一部討好讀者並擁有感人結局的純愛小說,事實上正好相反,也不能說正好相反,其實也是浪漫的愛情小說,只是其背後卻隱藏著令人震顫不已的事實

本書分為3個故事,一開始(除了第二個故事之外)就如作者所擅長描寫的純愛故事般,有種淡淡的美麗,你當下會覺得還是純愛小說嘛!但越看越下去,越抽絲剝繭出事實的真相,你會發現這些故事的主人翁們都有著悲慘的生活,第一個故事的女主角疑似亂倫又殺了人,男主角則其貌不揚;第二個故事的男主角是在學校慘遭凌虐的學生;第三個故事是始終被人瞧不起而相當自卑的上班族

而這些人的長相,根據作者的描述,又是那麼不起眼,成績好像也不是挺好的,似乎一點用處也沒有,因而更造就了主角們黑暗的性格,既讓人同情,同時又讓人覺得他們的所作所為實在是不值得,但到最後,作者似乎較偏向同情的一方,總在每個故事之後,做個扭轉,讓這些主角們在某些程度上是逃過一劫的,但也不交代完整的劇情,留給讀者無限想像空間,或者也該說這類爭議性的人物,給讀者自己的價值觀做出裁決,在心中寫完他們的故事,否則若作者選邊站,我個人會覺得這樣的結束甚為可惜,也可能會很冒險,因為選擇了其中一邊,就不討另一邊讀者的脾胃,所以作者是聰明的

而在這些殘酷事實的描述中,你會發現作者不僅擅長描寫純愛,也同時嫻熟於這類既殘酷又血淋淋的故事描寫,更把主角們的心態轉折闡述的鉅細靡遺,讓你不禁隨著主角的心情起伏著,同時讓人看到作者作品中的另一個面向



我會買這本書,完全是看了書背的簡介,發現他描寫的是我無法抗拒的題材: 邊緣青少年的愛情故事,所以便即刻買下,要不然其實市川拓司的書其實我沒有很大的購買慾望,僅有看過電影

不過這本書讓我佩服起市川來,我還蠻喜歡他寫這樣異色愛情故事所採用的結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