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30日 星期二

[觀影筆記09-49]陽陽

2009台北電影節觀影記錄(2)

每一場都是一鏡到底的運鏡;每一個鏡頭都是close-up的處理,傳遞出角色們瞬間爆發出來的情緒,是如此直接地衝擊,但也因此有很多晃動畫面,建議不要坐離銀幕太近,保持一點距離。縱使有些段落讓我深感突兀,未明所以。但這部電影在拍攝方式上,可以說是國片的新品種,我還蠻喜歡這樣的表現,沒有情緒可以無所遁形。這是陽陽



這是鄭有傑導演最新劇情長片。就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來說,這部電影的確開創了國片的新格局:以每場戲一鏡到底的手法,以及close-up的拍攝方式,讓我覺得好像有如狗仔隊一樣跟拍窺探角色的生活以及角色們對事件的反應。而如此的型式,讓觀影者如我更能補抓角色的情緒,尤其是接受外在影響後反應的一瞬間的稍縱即逝,也因此戲裡面角色的情緒反應是不會經過轉嫁,而是直接敲入心中的,也因而是如此暴露在電影裡所有情緒的軌跡,和角色共同承載著情緒所施予給我們的或讓我們釋放的。



只是在這樣如此直接的場合中,演員表現就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成功因素。而在這部電影當中,每個演員的表現都很到位,讓整部電影的每場情緒都極具張力。特別是兩位女生:張榕容和何思慧的對手戲,實在是精彩萬分,掌控了整個場景;身為第一女主角的張榕容更是令我印像深刻,之前雖看過她的作品,但都未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最近觀賞的兩部電影:短片匿名遊戲和這一部電影
,卻讓我對她的演技驚豔不已,顯示這個小女生的確一直不斷再進步當中。



而另外一個重點就是情緒在故事裡面的鋪陳要足夠,如此才能在爆發的那一刻,累積相當的能量,讓觀影者感同身受,真正觸動了內心深處。但顯然在這方面,這部電影在某些橋段的處理就稍嫌差了一點,讓我覺得情緒來得很莫名。特別是兩個男生紹恩和鳴人,為陽陽扭打的那一段,實在讓我看不太下去,且對於這個電影的流程而言,是很突兀的,或許也是因為我無法同理紹恩的感情吧!?



而透過陽陽、小如、紹恩還有鳴人之間的情愛糾葛,我看到了導演或許所想要傳遞的關於生命的寄託的追尋:每個人畢生都在尋找自己的所愛,追尋一個可以讓自己最舒服的一個位置。開頭的結婚戲,既是交代陽陽和小如還有爸爸的關係之外,梨花帶淚地一句高興媽媽要嫁出去,更是闡述著能夠找到人生的寄託,真的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事了!!



當然為了生命的完整,這樣的追尋是不管用什麼方式的:陽陽無止盡的流離、小如的不擇手段、紹恩的騎驢找馬、鳴人的保持距離。在電影中,似乎女人比男人更知道自己想要追求的東西:陽陽和小如為了所愛可以連身體都表現出她們的企圖心;反而在男人方面,就顯得優柔寡斷許多。鳴人在自我與愛情的抉擇當中掙扎著;紹恩則是典型的花花公子類型,兩相對照之下,更顯女人的堅毅。



而陽陽身份的特殊性,更突顯出追尋這樣的命題。我一度以為這是一部單純關於質疑自己身份的電影,或多或少這個部份是存在的,但或許更多的是在尋找自己安身立命之處,一如前面所說的一個最適合自己存在的位置。所以她輾轉流連在家中、在田徑場上、在工作場合裡,但總是不免一直被質疑著身份的正當與正確性,不只她的外貌,更有她踏入這個位置的順序。



情感所託也是這個追尋的一部份。雖然陽陽對於其生父的下落有其抗拒性,甚至對後來工作上所需要完成的萬里尋父的劇情嗤之以鼻,但我一直覺得她其實不斷地在找尋可以填補她缺乏父愛那一塊的感情。而唯有當她因為演出而需要碰觸這樣的情感時,她才理解到自己的渴求,當然一開始瞭解事實的過於殘酷,讓她不勝負荷,但鳴人最後一句:親愛的,我在這裡,卻瞬間成為她的救贖,也突然讓我體會到另一番的意義。



或許情感並非是要佔為己有才能成為寄託,或許讓自己舒服的地方不一定是要佔地為王,當你需要時,愛你且你也愛的人必定隨時站在你身旁,那安身立命之處已在你心中幫你開了一個舒適的私人空間,讓自己無論何時都可以投向她們的懷抱當中。只是自己是否在未能獨佔而將拒他們於千里之外後,又能體會到他們其實一直不曾離去呢?



就像劇中陽陽的媽媽和鳴人與陽陽的關係,還有自己的家;就像她所衷愛的跑步,即使一度因禁藥而背叛她,又讓她在考試時鎩羽而歸,但在經過了紛紛擾擾之後,最能讓自己的心情歸於平靜,處於一個最舒適的狀態的,還是在專心調整自己跑步呼吸步伐的時候。跑步其實一直不曾離去。



繞了一大圈的尋尋覓覓,
或許自己畢生所追求的東西,即是自己身旁最簡單的東西,只是一如影片中大量用的逆光攝影的手法,讓我們看不清眼前的景象,而總是以為更遠之處還有更光明的美麗,但殊不知眼前已是俯拾即是的精彩,足以為一生的寄託。



全部的戲大致可分成兩個大段落,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更要推崇的是拍攝手法的新穎,讓這部國片顯得特別不一樣;同時也讓情緒無所遁形,直接衝擊。雖然在某些劇情安排上有小瑕疵,不夠完美。但演員的精彩表現,以及想要傳達的內容,都讓我覺得這部電影其實還蠻不錯的!













題外話1:我竟然在這一部電影中驚鴻一瞥我帥氣的法文老師(Jean真的是他的本名),雖然是客串演自己,但還是讓我很想糗他。虧他之前上課還說他之前拒絕踏入演藝工作,即使這個插花是出乎老師預期的。



題外話2:電影圈真的是一個很團結的地方,片中除了主要演員之外,有些客串分明就是國內其他導演來幫忙,如『渺渺』的程孝澤導演、『跳格子』的姜秀瓊導演‧.....。當然不得不提本片副導,本來就和鄭有傑私交甚篤的『九降風』導演林書宇。除此之外,還有高英軒的驚鴻一瞥哩。



題外話:本部電影8月7日全省聯映,請大家多多支持國片。

2009年6月28日 星期日

[觀影筆記09-48]帶我去遠方

2009台北電影節觀影記錄(1)

藉由從小就被視為異類的小女生阿桂的眼睛,藉由她對哥哥和爸爸的感情,
來看待人生的過盡千帆,而最後轉化成坦然接受自己獨特的成長故事。劇裡面所傳達的感情,不管是愛情,還是相知相惜的感情,或者是親情,甚至是每一個畫面,有著不同層次的溫度,但都有如溫暖的微風,舒服地吹拂著我的心情。即使是最殘忍的背叛,也都回以寬容的溫情擁抱。每個演員都在這部電影中適得其所地有著自己的位置,每個人都稱職地詮釋出每個角色的特性。這是帶我去遠方。



這是傅天余導演第一部長篇劇情電影。曾經得過金鐘獎最佳編劇的她,在這一部電影當中,又再度展現她編劇的功力,更有甚者,還拿起導演筒導起戲來。我個人相當喜歡她的書『業餘生命』,裡面有好幾個句子是直接觸動我心弦的文字,引起我共鳴的,甚至從此成為我的座右銘,如『無感與淡漠是我的生存優勢』。因而在台北電影節手冊當中看到導演堂堂印著傅天余三個字時,儘管劇情簡介不怎麼吸引我,但還是二話不說,隨即將這部電影選為我必看電影之一。



而儘管在劇情的編排掌控上,未給我一氣呵成的圓融感:在後半段,一直給我要完不完的感覺。但對於初執導演筒的導演來說,我對這部電影還是相當喜歡,特別是每個畫面的色彩處理,都讓我覺得很美麗;陳建騏所做的配樂,又彷彿賦予每個鏡頭生命一般,讓它們更具有生命力的美感,一如她在這部電影所要述說的成長。



而在電影中所想要傳達的感情,也一如印象所及她文字所傳達出來的力量,看似是透過阿桂的視角,保持著距離描寫著生活經歷,但卻從中提鍊出讓人感同深受的生命體驗,彷彿是一條涓涓細流,不帶強迫威脅,但卻不自覺地就敞開心胸接受它注入心中,包圍著自己,充滿著暖意。即使是電影中所描寫的關於生命的殘酷以及無奈,雖然在當下還是悲從中來,但卻都能在最後被寬容化成一屢輕煙一樣。



人畢生都在尋找認同感。似乎有哪位古代文人曾經說過,能找到瞭解自己的知音是全天下最快樂的事了,因為每個人在某些程度上都是獨特的,所以當找到最懂得自己的人,什麼歪七扭八,什麼顛三倒四,都可以不必忌諱,當然最舒服,最自在。但在某些程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瞭解那獨特的美麗,因而有些人在人群中自然被歸類畫分成奇怪的人種,而這些當中的部份則對自己的生命感到孤寂,甚至是絕望,選擇不同的方式試圖離開,但真有那麼嚴重嗎?



這部電影就是在描述類似這些的故事。主人翁阿桂就是一個因為色盲而有著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由於一直沒有人理解她,甚至是訕笑她,所以當阿賢哥哥給她畫出一個帶她去遠方的藍圖時,我想或許剛好滿足了她一心想要逃離這個世界的心願,也因此,在她心目中,唯有阿賢哥哥是瞭解她的;同時,阿桂也替阿賢哥哥保守著秘密,讓信賴存在於他們兩人之間。



在這個地方,導演採用烘托的手法,讓這樣的情感突顯出來:一方面是學校和家人的取笑與擔心,相較於另一方面,和阿賢哥哥在一起的自在、舒服。經由如此的映襯對照,更突顯出阿賢和小桂之間的情感關係的特殊,也同時一目瞭然地了解他們感情之所以深厚不是沒有原因的。



而阿桂眼中的兩個男人,阿賢哥哥和爸爸,也同樣是在世人眼中,較不一樣的人,而他們也一直想要逃離這個現實世界之中:爸爸藉由酒精以及人體模特兒對媽媽的緬懷,來逃離現實加諸在他身上的殘酷及不諒解;阿賢哥哥則一心想要和真愛離開這個地方,替美麗的未來編織夢想,無奈現實總是讓他的憧憬毀滅,讓他用令人悲傷的方式掙脫這世界的無情。



爸爸因媽媽的離開而離開,這對阿桂造成的影響,雖未很明顯地傳達,但透過對他作為的描述,以及其他家人對他爸爸的批判,確實在某些程度上讓阿桂困窘,影響著阿桂的心情。在那時,阿賢哥哥對她的理解成為她生命的寄託,但後來哥哥卻也因愛人的離開而試圖離開。他們兩人都不知道,對於阿桂而言最重要的兩人都離開了,那阿桂又怎麼辦呢?而這似乎觸動到阿桂內心的什麼。



我想阿桂所體會到的是:儘管自己如此的與眾不同,但身邊至少都存在著關心自己的人,至少是家人,只是他們的關心或許不是出自真正的了解,而無法接受罷了。但那又如何,當我們選擇了離開,對於愛我們的人會造成多大的影響?離開只是藉口式的自私罷了!我們覺得自己很特別,不被人所理解,但其他人就都是一鼻孔出氣的沒有差別嗎?



這讓我想到一開始關於兄妹兩人學習著外國人打招呼那一段的笑鬧,那一段的確是兄妹之間情感交流的描寫,但於我心中,卻產生另一番的解讀:兄妹兩學習著每國不同的打招呼方式,他們內心知道著為了避免誤會,所以每到一個不同的國家,就必須了解對方的習慣。而那不同的打招呼方式,不就好像是每一個不同個體的人的獨特性嗎?而每到一個不同的國度,不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嗎?



即便我們在現在這個世界當中有著格格不入的不見容性或在愛人與被愛之間有著不順利的狀況,而讓我們想要逃離到另外一個世界,但另一個世界必定還是有某種程度的獨特是需要我們去適應的以及來適應自己的。結論是不管到哪邊,我們無論如何都還是要面對每個人的變異,而或許唯有也知道其他人的不同,才能真正接受自己的獨特,與它共存吧!?才能寬恕任何傷害自己的人,了解這並非全都是對方的錯吧?!



所以阿桂選擇留下,選擇在現實中勾勒屬於自己的色盲島;所以阿桂才願意回頭去向著背叛阿賢哥哥的前愛人說著再見,既像是一種揮別過去的儀式,也是一種體諒不一致性的寬恕;所以爸爸才搬回假人,加以妝扮,懷念著媽媽的美麗,不帶一絲怨恨,仍繼續過著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都在尋找瞭解自己獨特的人事時地物,每個人都在嘗試與自己的獨特共生,因為如此,每個自己所遭遇的不盡美好的時刻,其實都是邁向完美的必經歷程。或許片名『帶我去遠方』的遠方指的不是哪裡,其實只是美好的未來,美好的生活罷了。因此在某一程度上,阿賢哥哥和阿桂在經歷過這些事情後,已經慢慢地往自己的遠方接近,更為成長了!



我很喜歡導演啟用這些新演員,如此不矯揉造作的演技,散發著自然的光芒,傳遞著最真實的感情。特別是哥哥林柏宏和妹妹游昕(長大後)、李芸妘(小時候)之間的感情,儘管不是親兄妹,但讓人覺得是親兄妹一樣親密;特別是哥哥林柏宏對愛人的迷戀,被愛人背叛的心碎的感情,傳達的相當好,雖然沒有直接涉入的劇情,但光是背影,或遠景的拍攝,卻
還是讓我起雞皮疙瘩,甚至腦海中浮現的形容詞便是絕美的像一首情詩。資深演員也當仁不讓地做出超水準的演出,如梅芳和李永豐。特別提出客串的林美秀,僅僅一場戲,便鎮住全場觀眾,讓人印象深刻



而這也得歸功於台詞的精準,很多台詞都好生動唷!不愧是寫劇本出身的天余導演,不過導演也說得歸功於吳念真在台語台詞上的修正與建議,我只能說吳念真,你的台語真的是棒透了!而目前為止,我所接受到的導演想要透過書或電影所要傳達的東西似乎屢屢都正中我紅心。一如這部電影中也有提到尋找知音的內容,導演您真是我的知音!



或許整個編排上有未盡完美之處,但是演員生動的演技,還有故事中所給我的感動,卻是遠遠地超過我對他的預期,既有甜蜜,既有感傷,也有歡笑。而關於電影中的其他元素,也給我一種清新的感受,很值得推薦的電影。











最後一定要推一個本片最經典:台南鹽水天主堂的最後的晚餐。竟然是在台南鹽水。我這個台南人竟然不知道,不過鹽水離我家蠻遠是真的。







2009年9月11日正式在台上映,請多多支持愛用。



題外話:日前在
小智blog中關於這部電影的留言讓我這個害羞從來不會在放映之後和導演見面的人就和天余導演的見面了!之所以不用『說話』這個詞,實在是腦筋一片空白,不知道要說什麼。『業餘生命』看太久了,詳細內容只記得幾個,怕不能聊的太深入,或一問三不知,還說自己很愛這本書;想要聊電影,又怕講不出什麼想法出來,都要等到靜下心來發感想文時,想法才會一股腦而地源源不絕。所以有點落荒而逃似地藉小智要回辦公室的理由,自己也跟著溜走,實在是很不好意思,虧我等她等那麼久。



抱歉,導演,我不是那麼會說話,所以只有跟你說聲嗨,但我還是要說我很喜歡妳的文字,妳的這部電影,甚至是妳說話的口氣(映後座談的回答),感覺上腦袋瓜兒裡有很多對於生命的想法與觀感。而這些觀感與想法,至少你說出來,妳透過影像所傳達出來,妳透過文字所表達出來的,都同理到了我的感覺,甚至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支撐力量,所以在此謝謝妳,雖然你不一定看的到這篇文章。期待你最新作品。



2009年6月27日 星期六

[觀影筆記09-47]百萬圓女孩的眼淚日記-百万円と苦虫女

一個和人群有距離,覺得合群很麻煩的女孩的改變故事。是一部快到結尾才把重點說出來的電影,但透過了四段故事的累積:原本的生活、海邊、山上、清純戀曲,以及弟弟的對照。儘管前三段故事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總覺得有點冗長,總覺得可以再有節奏一點;而我特別喜歡最後一段,除了女孩的內心告白之外,純愛的刻畫處理得讓我失去抵抗力。這是百萬圓女孩的眼淚日記。進入主題前,先來聽聽好聽片尾曲。





就像是將鈴子一層一層把皮剝開,暴露出她內心世界一樣,整部電影透過四段故事來描繪鈴子的形象,逐步地藉由其生活瑣事及其應對方式來突顯出鈴子的個性。一開始她並未察覺自己想要獨立,到處遷徙的真正原因,總以為自己是因為自己像個局外者一般,所以為了不拖累家人而離開,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除了前面一開始坐牢的原因是用倒敘法形成之外,其他絕大部份故事的編排是按照前因後果的順序來將鈴子這個人堆疊出來的。不過我不喜歡最前面先把最後在事件中佔了很關鍵成份的『坐牢』以強調的方式提到前面。雖然是一個強而有力的片頭,並引發觀影者的好奇心,不過一來對照於後面的順敘法有點突兀,二來會讓我覺得是以一種直接切入主題的姿態來描繪故事,而坐牢之前的故事之後才會再穿插於接下來的故事中,藉此描寫出主角為什麼有這些現在行為的原因。但其實不然,而讓我有點期待落空的感覺。



再加上坐牢之後的鋪陳給我有種奇怪的感覺,關鍵在於弟弟這個角色的轉變。就劇情來看,感覺好像是鈴子想要搬出去住的原因,主要來自於弟弟的排斥,(順帶一提:弟弟是由飾演日劇流星之絆的大哥小時候的演員擔綱),看弟弟一副對姐姐盛氣凌人,得理不饒人的姿態,結果在學校裡面,不過也是被欺負的情況,其實有點同情不起他。但在弟弟看到姐姐英勇反抗的那一幕起,弟弟驟然轉變了,這個轉變絕對是觸到內心的什麼,可是既然弟弟態度轉變了,為什麼還要搬出去住呢?



直到我發表這篇文章之時,我才了解,弟弟這個角色在前述劇情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即使是在觀影後,已經可以瞭解鈴子內心深處真正的渴望,以及鈴子和弟弟的關係,但我卻還是覺得前面那一段有點沒有邏輯。
我想這是本部電影可惜之處,或許提高弟弟的戲份,再加上劇情的時間軸順序好好安排,不是反對將重點提到前面強調,只是若能夠再思考一下如何編排的話,可能就不會讓人覺得前半部份好像每一件事都是在各自發展著自己的情緒,有點雜亂無章沒有統一的感覺吧!?



所以其實這是一部關於『遇到事情就逃避』的故事,
之所以覺得可以將弟弟的戲份提高,是因為導演意圖明顯地想將弟弟與姐姐的狀態做個對照:姐姐對於麻煩人際關係,選擇不斷地離去;弟弟雖然留下來了,但其實也在蘊釀未來的離開:也就是一定要考到明星高中這件事上,所以才希望姐姐無論如何一定要離開,而現在選擇的不聽不看不說,其實也是另外一種方式的逃避。弟弟後來因為姐姐反抗同學的取笑事件的影響而決心面對之後,反而給了姐姐一些發現:原來自己也是有些用處,而非一無是處,或只是在山上,在海邊那些令人發笑的才能,但同時也發現自己的脆弱,不比弟弟的堅強,存到百萬圓就離開只是一個逃避的藉口罷了!



其實一場鈴子決定離開的關鍵飯桌上的爭吵戲,便可以看出導演利用這一整家子遇到事情時不敢面對事情真相,等到事情不得不攤在陽光底下時,就只有爭吵的狀態,見微知著地概括人類遇到關於『人事』的狀態。不只是事情的獨自面對,還得去負荷人言可畏:外人對自己的評論,所發生的事情的閒言閒語。



不過把鈴子拉出主角,讓這樣的主旨聚焦在更早之前的狀態之下,或許這就是電影前面所描繪的光景:自己和朋友之間相處狀況、家人相處的經驗,還有認識她的人對她的批評所致:因為與人在一起就會有所感情,當感情越相處,而越變越濃烈時,對於對方傷害自己的事,就會因為感情的深淺,而做出不一樣程度的正相關反應。但若在產生感情之前,就盡早一步抽離呢?另一方面,當人越認識自己時,就會對評論自己的事,但卻都只是單方面地不是那麼周全完整,因而會有偏頗,在心情上而受到影響。但若在別人深入認識之前,就先早一步離開呢?看似自己的心情不會收到波急,但這其實是一種未免自己傷害的逃避手段罷了。



透過搬出家後的在海邊與在山上的打工,可以明顯地察覺鈴子如此的手段,雖然一開始會以為這是因為鈴子本身不擅長和人社交所做出來的舉動,但就是因為不擅長更容易產生問題,就像她因而坐牢這件事上,所以才更有逃避的理由,再加上別人又會不知怎麼對她坐過牢的事,大作文章。雖說如此在事前就逃避,確實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而坐過牢也傳達著她面對人這件事情上的不夠自信,以及事先告知避免人們在背地裡說著不重聽的話,但這都只是她這樣手段的擋箭牌而已。但當遇到真愛時,這樣逃避的方法卻又是另外一回事。



其實我還蠻喜歡鈴子和中島君純純的愛的粉紅色幸福模樣以及之後問題產生的處理方式:單純由鈴子的視野來描繪事件,限制事件的角度的後果,便看不到事件的全貌。我想很多人都是這樣去評斷一件事情的,就從自己所看到的角度,或甚至從自己所願意看到的角度而已。而這樣對事情評斷的偏頗,當事人也就算了,局外人只知道單方面就評論的這件事情上,更叫人難受。



不過從外人那邊承擔莫須有的罪名,倒還好解決;只是若身為當事人的話,往往便有誤會產生,然後又不去解決地想要閃躲一觸擊發的衝突,但有時候,站出來面對它就沒事了,如弟弟一般;不面對,誤會一直持續下去,有時後難免會造成永恆得遺憾,就像劇中鈴子一樣。關於最後一段中島君和鈴子的關係,雖然最後電影是以開放式的結局作結,但鈴子的話最後還是讓人驚呼,讓我覺得遺憾。結論是一切都是出自於自私罷了,不只是鈴子的不想受傷害,更重要的是中島君的不敢坦白。而弟弟也是自私的,為了逃避而利用姐姐。



但唯有懂得接受衝突、別離等等和人相關的讓人不高興的事,或許就懂得去擁抱群眾,甚至才能學會愛你所愛的人吧!?我喜歡劇中的一句話:離別是為了相遇。雖然只是就如同表面上的字意所傳達的內容,但又何嘗不是所有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注解嗎:能坦然面對衝突與摩擦,才能從不同人的觀點去看待同一件事情,誤會才不會累積,才不會有所遺憾。



結論是我喜歡這部電影透過一個女孩的轉變,來傳達出關於『人事』的複雜性;而或許是鈴子有點像我自己,因而有被同理到的感覺;我也喜歡最後一段純愛的處理,讓我被幸福的泡泡包圍著。只是我不喜歡坐牢前後的鋪陳方式,以及弟弟的戲份處理,不然這部電影會更深得我心!





2009年6月23日 星期二

[觀影筆記09-46]瘋狂的賽車-疯狂的赛车

每一條故事線都有梗的多線敘事的極致;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銜接也剪得很好;而故事與故事之間的交集所製造出來的幽默也相當有趣;雖是個大陸電影,該具有的台灣味,表現得一點都不含糊。而如此故事中每個角色命運交錯的安排,也隱隱透露出『該是你的,就會是你的;不該是你的,想都別想會成為是你的。』這樣的人生寓意。這是瘋狂的賽車。



看完這部以多線敘事為主軸的電影,你不禁會讚嘆導演的功力。這類型的電影最大的學問,也是為困難的地方,在於片段什麼時候該截斷,段落與段落之間如何銜接,以及如何將龐雜的故事線做適當的安排與交錯,看起來才不會凌亂不堪等等。但導演卻能將多線敘事掌握得如此精準,實在不簡單。



另外也不得不佩服編劇的功力。在這部以錯過、誤會交織成的電影當中,縝密的時間事件結構是必須的,如此才能製造出電影中的效果;同時要以什麼樣的方式讓線與線之間相遇、錯過、又再相遇,也是一件不簡單的事;重點是最後是有收線歸結,讓原本有如脫韁野馬的故事線回歸而蘊釀出大道理。如此,不是值得佩服嗎?而編劇群中其中一人與導演竟然是同一人,他的名字叫寧浩。



事件就從一場自行車賽開始,命運的混亂交錯就此勃發。不過和我所看過的多線敘事電影不太一樣。之前看過的都是線與線之間的某些成員相遇,而讓線和線之間如此串連起來,彼此互相影響著,有的有如蝴蝶效應,有的則是循環成一圈。當然這部電影的多條線會串連在一起也是如此,不過卻是一連串的錯過與誤會的過程所構成,而這也是本部電影有趣的地方。



電影中的所有人物都各懷鬼胎,有各自的計畫,但常常會有這樣的狀況發生:A計畫的變異因子連帶地也影響到B計畫。而這變異要素幾乎往往都是警察從中作梗,且令人發噱的是走夜路走多了,遇到鬼般地連真警察、假警察都傻傻分不清楚了!電影便以此為基礎,再加上錢財的誘惑,發生了許多誤會和搞錯重點的橋段,讓效應一直持續下去。最好笑的地方莫過於明明就是不一樣的人,但卻還是正經八百地處理他們要完成的事。會錯意、表錯情的無知,真的不禁讓人捧腹大笑,特別是有時候會神來一筆,配個相當具有台味但又符合情境的音樂,更是一絕。



附帶一提的是當劇情有時候來到發現錯誤,然後抓狂地發洩在那個讓自己犯錯,但卻對真相毫不知情的人身上時,內心雖不由得想要對受害者寄予同情,但卻怎樣也提不起勁來。因為是受害者的人,對其他人來說,卻是加害者的角色。劇中的角色個個皆如此,因而個個也不難以獲得讓人同情的情緒。觀影至此,回過神來發現這一點時,突然有感於為大筆財富鋌而走險所為又何事,腳踏實地地幹活兒,雖然只能挣幾個錢,但未比見著警察有如鬼見愁的糟。更糟糕的還是錯把其他人當警察來敬畏。或許不貪圖意外之財,不要不勞而獲,
這一切的荒謬就不會發生了吧!?



在這許許多多事件交會之後,以及最終的結局,也讓我產生了對生命這樣無形但卻強大的力量的慨嘆:該是你應得的東西,就會被你牢牢地緊握在手中;但若不是你的東西,雖你曾掌握在手掌心上,命運之手還是會把它堆落出你掌心,交給真正屬於的人,或只是讓它失去用處而已。我們又何必過份汲汲營營地追求不屬於自己的身外之物呢?包括名與利。



似乎我們要以什麼樣的姿態走入人生的終點,已經悄悄決定,即使我們如何拔足狂奔地追求,該得到的就是會得到,不該得到的就是不會得到,就宛如呼應片名的賽車劇情一般,不論是前面的命運乖舛區居第二,或者是最後的飛車追逐,每個人最後還是只得到他們應得的回報而已,未多拿,也未少拿,一分錢一分貨又何必喟嘆呢?



而整部片所流露出來的黑色幽默,還有多線敘事的精準,最後還有條不紊地提出總合的想法、論點的模式,不難讓我想到日本推理小說家伊坂幸太郎的作品。我想編導寧浩確實創造出難以超越的多線敘事的風格,稱他為中國的伊坂或導演界的伊坂,實為名副其實阿!



另外特別要提出來的是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連接,相當具有創意,讓人不會覺得突兀,連接得很順暢;唯一讓我不喜歡的便是前面的進展節奏過於迅速,未能馬上進入狀況,即使之後有再補充說明。不過也幸賴於他的幫忙,這開頭有如開宗名義地昭告著這部電影便是一部多線敘事的電影,另外也值得嘉許的是:影像未單一化,而是加入了許多特效,讓畫面更為豐富。



片中沒有稱頭的大牌,完全就是市井小民的角色,也正由於這樣的背景,更能描繪出代表一般人人生的悲喜劇。人在做,天在看。命運自會給你你應獲得的東西的。這就是這部電影在一連串的巧合錯過與誤會之後所告訴我們的道理吧!?很有趣的一部電影。



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

[劇戲不靡遺9]アイシテル~海容~

有時候只是稍微一不留心,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追悔與傷痛。但事已成定局,該怎麼取得重生的勇氣是最為困難也是最重要的。這是一部透過一場殺人事件,娓娓道出養育子女之不易的故事。這是アイシテル~海容~(愛與寬恕;愛的寬恕)。進入正文前,先來聽好聽的主題曲Monkey Majik的アイシテル





09朝日電視台春季日劇。由睽違4年未主演連續劇的稲森いずみ出演。原本是要捨棄的一部日劇,但在日本收視率相當良好,且有人推薦:一句『普通的家庭主婦,卻面臨著年幼兒子被懷疑殺害比自己幼小孩子的悲劇,你該怎麼做?』,再加上好久不見的稲森いずみ的誘惑,讓我撿回來欣賞,沒想到不看則已,一看雖未到驚為天人的地步,但也讓我無法停下來不繼續收看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內容是在描述因為一位平凡的小五孩子野口智也殺害一名幼兒小沢清貴,而讓雙方的家庭分別陷入痛楚的狀態之中:加害者家庭野口家一直想要找出孩子為什麼做出這樣難以置信地傷天害理之事;被害者家庭小沢家則因家人的受害而陷入愁雲慘霧,數度分崩離析之中。



本劇吸引人的一個因素在於一開始對於犯案的過程是沒有說明的,只留下之後主人翁智也的一身血衣,還有開頭的出自於好心的幫忙。正是這個伸手援助,加深了觀劇者的好奇心,至少我是如此,心裡想著:『事情怎麼會演變到這般田地?』,就算不是智也的父母,雖然在心情上也有所不同,但和父母同樣有難以置信的心情,再加上東京家庭裁判所對智也過去的詳細調查之後,更讓我覺得這應該不是智也幹的,而衷心期盼著這只是一場誤會,即使可能性相當微弱。



正是因為如此的無法相信,所以才百思不得其解地更加難過,再加上受害者小沢家庭的母親聖子さん晚回家的懊悔,以及美帆子一語成讖的自責,讓前三集一整個籠罩在愁雲慘霧之中。三不五時地就放聲哭泣,雖然在情緒上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此的安排,總覺得會從一起悲傷的情緒轉變為看戲的壓力。這部戲一開始的確只差臨門一腳便陷入那樣讓人無法輕鬆的境地。但幸虧富田這個負責智也案子的人,讓本部戲免於如此高壓狀態之下,不只是她一直鼓勵著雙方家庭,
而讓雙方家庭慢慢地可以振作起來之外,更是她和她兒子的互動的有趣,讓人不禁會心一笑,富田真是本劇的潤滑劑呀!



不過這都還只是清粥小菜而已,對加害者來說,接踵而至的便是外在責難的眼光,在還未透徹瞭解自己孩子怎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時,外在只看結果不問原因的嚴厲批判實在讓人無所適從呀!!但又得堅強地必須陪孩子走過這一段混亂,我只能說父母承載的壓力比起發洩情緒,而被隔離的孩子來說,更大。不只是父母而已,所有直系血親也不得不遭到別人的質疑,勢必是會有人忍受不住的,特別在於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東西竟然在一瞬間瓦解,更是讓人情何以堪!



不過一切都是因為愛,讓我們能夠堅強地抵擋一切,讓我們能夠重新站起,所以雖然劇情走勢看起來有點過於理所當然,但我還蠻喜歡第六集當中,結尾出現的一道曙光。只是忍不住地抱怨一下第七集有拖戲的嫌疑,因為前一集後半段才產生希望,結果這一集又陷入失望,雖然說人言可畏,人心難測,但還是覺得情緒不夠連貫,有種編劇要對智也一家折磨到啥時的懷疑。還好第七集不單單只是這樣而已。



而也是因為愛,讓智也可以慢慢地卸下他的心防,讓他願意回想那一段不想回憶的場景。不過這個緊追在後的知道真相的衝擊,對加害家庭來說,是又比責難眼光更無法釋懷的事:雖說人不是萬能,但不慎之處,往往卻是關鍵,這種錯誤真的很難擺脫,特別是那種對人生具有超乎想像的影響力的結果的時候。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一切關於人的照護指導這類相關的工作中,包括醫生、老師,都存在著這樣讓人心力交瘁的事實。有時候不是不是負責任,只是一個因心情受影響,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就被攻擊得體無完膚,想想還真是可憐又辛苦,難道做這類工作的人,就不是人嗎??儘管有這樣的抱不平,但逝者已矣,來者猶可追,我想不斷地懊悔也是無濟於事的。



幸賴聖子媽媽可以體諒加害者野口家的心情,而鬆了一口氣。一方面也是因為她自己一個錯誤的決定,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自己也在某種程度上忽略自己孩子美帆子的心情,所以才可以體諒野口媽媽皐月的心情。而聖子這樣的想法,雖然一開始無法讓盛怒中的爸爸與女兒美帆子理解,但在經歷一串事件之後,慢慢地了解到憎恨並無法挽回些什麼,徒勞地只是讓自己疲憊,唯有寬恕,才能真正讓自己從悲傷中解脫。



而在小沢家、野口家(還包括皐月、彩乃和媽媽的關係),甚至是戲份沒有很多的富田家的親子相處關係中,也可以窺探出親子關係的微妙,育兒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這些段落又特別讓我覺得:無論如何父母知道了解與道歉,孩子懂得覺察與感謝,一切都還來得及阿!父母未必需要高高在上才可以換得子女的服從,有時候也是要做出像自己對子女說的話:勇於認錯一樣,子女才會對父母維持信賴關係,而這信賴關係絕對是親子相處為重要的一個基礎。



但也不能過於寵溺了!雖說在這部戲當中未在這一點上面加以著墨闡述,但真相揭曉後,我卻覺得受害者家庭也有一些問題存在。若他們不是如此地讓清貴有話直說,今天也不會不懂分寸地釀成這樣的悲劇。這讓我間接想到張惠菁,針對席丹槌頭事件,發表感想的文章『一句沒聽見的話』當中的一段話:『時間、命運是以什麼樣的方式養著我們?等待那打開培養皿的那一刻來臨時,我們才知道我們會從什麼方向被驗證,留下什麼樣的姿態。』



做父母的有時候真會覺得我們只是盡力在呵護孩子的成長而已,該教的還是有指導他,並未過份寵幸,但當他出去跟別人接觸,被人檢驗之後,雖然在這部戲當中是如此殘酷的檢驗方式,或許才會開始真的發現自己的盲點。我想不只是小沢家,野口家也是同樣的狀態,因此小沢家的第一個反應是憎恨;野口家的第一個反應是無法理解,而有這部戲一開頭的發展。



當然他們兩家的情況是不同的,野口家是對孩子的心情的未察覺,就算察覺了也以為是另有原因。在案件還沒發生之前,智也就已經怪怪的了,看戲者應該也都發現了,但卻未能及時處理,以為只是青春期的叛逆到來。有時候遺憾就是發生於如此先入為主的歸類上。



而歷經了悲傷、指責,到最後的真相揭曉,最後的最後就是兩個家族如何獲得重生的勇氣。在最後一集當中,特別有這樣的企圖出現。只不過我個人覺得最後一集太突兀,在前面九集中鋪陳的緩慢的相形之下,最後一集的節奏變得很快,即便是最後的意義有突顯出來,不過我不是那麼喜歡如此的格格不入。為什麼不乾脆就斷現在與N年後的時間點就可以呢?想想似乎也有拖戲的嫌疑。



只是後來覺得,在過去的九集當中,大家對於要如何重生,一直處於困獸之鬥,而最需要重生的智也,再加上他只是個小學生,再加上他是如此為家人著想的人,所以重生更需要勇氣,因此才可以理解最後一集特別再加入智也的猶豫的意義。我想這也呼應著上一集當中,智也對小沢媽媽的信的無法反應,富田對這件事的反應:智也覺得他沒有未來可言。因為他如此的自責,而喪失繼續生存下去的意志。



不過『每個人生而都有意義』皐月如此地告訴自己的兒子,這也呼應之前皐月的妹妹彩乃對於自己在家都不被重視,媽媽對她的說明,我覺得這個呼應很棒的地方在於人類生而在世道理的習得便是在家庭中一代一代這樣學習下來的,上一代如此出於愛地希望下一代能夠昂然在社會上挺立,而下一代承受到這份關懷,繼續將這樣的愛傳遞給下一代,如此綿延不絕,這樣看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窺見一個家庭中的親子教育並非是簡單地就可以說改善就改善的,有時候可能種因於好幾代以前,除非經過協助,自己也要會想才行



當然智也不是那麼快就可以進入狀況,一如皐月在富田的信上如此說道。直到新生命在野口家誕生,智也才真正體會到生命的奧妙,也才終於瞭解自己是犯下如此不可饒恕的罪行,也才終於了解到自己是如此地不應該,讓父母擔心了。或許智也這時才知道,或者清貴天上有知,套句張惠菁的文字:世界不只由優美細膩的技巧成就所構成,還有無理可說的潛現象與衝突,很多時候一個人必須獨自消化、承受,以便走的遠一些。



這一部戲就這樣用層層堆疊的方式,將這樣的悲劇所遭遇的歷程一一傳遞出來。劇裡面不愧都是演技派,將感情處理的相當具有渲染力,特別是飾演媽媽的兩位女演員:板谷由夏和稲森いずみ,簡直就是在看他們兩人在飆戲,同時也是兩個媽媽的對照。這樣兩個家庭的對照,提煉出養育子女的難為,是全劇最為精采之處。我喜歡最後一集最後一幕之中,兩個家庭交錯而過的畫面。雖然代價沉重了些,但他們兩家最終能夠釋懷地,並微笑地重新努力於家庭關係的維持上。那一幕真美。



整部戲雖然沉重,不過關於育兒的辛苦,親子關係的微妙,生命的意義,被害者家庭與受害者家庭的關係,再加上社會的不留情都具體而微地描述出來,當然難免拖戲,當然難免會有不喜歡之處,但多段親子關係的互相呼應,又如同主題所開宗明義:愛與寬恕,這樣的情緒真的可以支持著彼此雙方繼續走下去的動力,數度因為這樣的感情而掉淚。實在不錯的一部戲。





最後奉上新垣結衣所演唱的插曲うつし絵







2009年6月20日 星期六

[觀影筆記09-45]我一直深愛著你-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極力想擺脫的罪衍,卻為人所緊追不捨,無論是對罪行的不齒,甚至是關懷之情說不定也是陷人於痛楚之中。有時候人就只是想單純地過日子罷了,想說出來的時候就會說出來,無奈卻總是要應付雜沓紛擾的人際關係;更無奈的我想是家人的不體諒吧!?這樣痛苦的姿態,女主角Kristin Scott Thomas詮釋得絲絲入扣。或許這時候人就需要一些雖不著邊際,卻很實質的陪伴,卻很正中紅心的同理,慢慢地才能擺脫掉陰影吧!?只是後半段拍得有點急就章,不清不楚,有點可惜。這是我一直深愛著你。



宛如推理劇一般,隨著劇情推演,Juliette好像有什麼秘密隱瞞一般。雖然身處於這個社會上,卻好像自己畫出一個不可侵犯的空間來將自己離群索居,但人類始終是個好奇的動物、擔心的動物,隨著Juliette妹妹Lea家因姐姐這個不速之客所爆發的爭執,隨著出外找工作所面對的疑惑眼神,娓娓地道出Juliette所犯下滔天大罪事實的吉光片羽。



但在這些生活上的浮光掠影裡,又絕對難以想像Juliette竟然會做出這樣的事:她是如此對孩子充滿著關懷之情......因而內心深處隱藏著他必定有什麼理由,或者是他可能真的只是頂罪的犯人而已,而讓人絲毫無法分心地想要找出真正原因。不過這部片因這個編排手法,完成了推理劇引人入勝的這項因素,但若以推理劇這樣的定位來看這樣一部電影,結局卻有點虎頭蛇尾,而且總覺得安排得有些造作,讓人覺得只是為了滿足前面所引起的好奇,而讓真相顯得操之過急,這是甚為可惜的地方。



但這部電影畢竟不是推理劇,而只是透過人類急欲知之甚詳的好奇,刺探別人隱私的慾望來看待Juliette這個陌生的女子。說穿了,故事內容簡單地就只是拍出協助這些曾經當過受刑人的人(本部電影是指Juliette)重返社會,進入職場以及和家人應對的過程,其實劇情是沒有什麼太大起伏的,但意外地以一種緩慢滲透的姿態,將苦痛還有親情友情的溫暖一點一滴地包裹住我的內心,相當令我
感動哩!



我想這都是編導精準地了解Juliette的心情,而讓所安排的角色當中雖無法逃脫地還是會有一些很貿然、很傷人的角色存在,但同時也有角色是具有一種寬囿,讓Juliette解脫的力量。
在後者這些角色的很多觀點中,都相當讓人有感觸。但並非說教式地大道理,就只是單純地聊天,漫無目的的只是一種對生活對經驗的分享,對未來的計畫,而不是汲汲營營地偷窺,讓人有被侵犯的意圖。也或許是因為真正地了解,真正地經歷過這些心情的過程,所以才更能不自覺地說出讓Juliette解脫的話語吧!?



人常說要有同理心,要去同理人的心情,不過當人只是說著:「我懂的!」不禁讓被安慰的人質疑著你又懂些什麼,更何況是那些擺著一副高姿態,傲視這些犯罪者的人呢?實際情況都不懂的人,又怎麼可以自以為是地去了解別人的心情呢?片中有一段警員對Juliette談論著他最喜歡河流的事,雖只是訴說著對這條河流的憧憬,但卻意有所指地道出關於『人心莫測,隱藏著許多不想讓人知道的秘密,偏偏就是會有一群人,想要去窺探其中』的論點,這個部份,我個人頗為喜歡!



我也喜歡Michel對於一念之間的論點:就這麼一念之間,隔開的卻是天堂與地獄的天壤之別,這念頭是突如其來地毫無預警,或許當人有能力控制時,卻已是為時已晚的另番風景,就好像中途好友警官自殺一般。但人類就是愛利用自己處在高點的無堅不摧,去高談著自己實在無法理解如此的事件,或者心理隱晦地想著,而疏忽了這樣事情的不可抗拒性,這是多麼令當事人受傷的事呀!而人就是毫無自覺,不停地在傷口上灑鹽。



無可奈何地人世就是這樣,人類就是沒辦法擺脫如此傷人的特性,此時家人的陪伴便成為一股重要的支持力量。在這部電影中最令人鬆口氣的便是還有妹妹不厭其煩地守護著姐姐,即便中途仍有點難以適應,但最後還是回到正軌地繼續幫助姐姐。當然那途中的脫軌演出,在丈夫面前、在學生面前,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個事件讓她承受著外在的壓力,就如同前面所說的人類是如此的毫不留情,而且是在不知不覺之間,不過令人感動的是,妹妹不像爸媽落荒而逃了,而是繼續地陪伴。所以或許Juliette算幸運的,有著支持他的家人,有著真正可以同理他的朋友。



提到家人,突然地對姐妹去看母親那一段有個感觸,再和通篇故事連結一起:對於不堪回首的過去,或只是一個事件,我們都極欲想擺脫,想純粹地往前看,可是人類就是個會不停想回頭看的物種,或許是為了用過去來和現在連結起彼此相似的關係,或評估未來的發展的可能性,好讓關係可以持續下去,或只是思考過去和現在為什麼會有差別。但有時候,這樣回頭只是徒勞地,因為過去已經過去,過去的人和現在的人雖然是同樣的一個人,但已經受到很多外在影響而有大改變,或只是微調,但還是改變,也有可能有時候我們都忘了當下的心境,又怎摩可以具體描繪那時的心情呢?唯有真正的不去緬懷,才是一種對像Juliette這樣子的人的一種救贖吧!!



如此說來,
演過英倫情人的女主角Kristin Scott Thomas,演技好到爆炸!!把不被家人信任、不斷被周圍試探原因的苦痛表達得絲絲入扣。而獲得同理的心境轉折,還有家人誠摯的陪伴帶給她臉龐掩不住的幸福模樣也詮釋得很好;另外飾演妹妹的Elsa Zylberstein也把面對家人、面對外人,又得面對姐姐這樣不定時炸彈的心情,演得極具深度。這一部電影不只劇本好,演員的演技更將劇本提高到另一個層次,只是不得不再說一次,我不太喜歡結尾的處理。



整部電影雖然只是日常生活瑣事所集結,平平淡淡地,但卻在這些瑣事中,提鍊出精闢的論點,還有看到些令人感動的堅持,不知不覺中,內心竟盡被溫暖所包圍,並真心替Juliette開心也同時替她感到難過與無奈,還蠻感人的!我喜歡。



2009年6月17日 星期三

[觀影筆記09-44]放牛班快樂頌-Faubourg36

愛情、親情、友情、夢想、音樂大雜燴;在逆境中努力、相愛、相知相惜,更顯難能可貴,其實是一個通俗溫馨的故事。節奏雖快速,想描繪的關係雖多,但卻可以拳拳到位,不覺情緒不足或描寫不清楚。只是我不懂的是為什麼要取名為放牛班快樂頌呢?害我差點不想進入戲院去看,幸虧預告片把它救回。這是放牛班快樂頌。



取名為放牛班快樂頌其實單純是因為與『放年班的春天』同一個製作團隊而命的中文名,藉此吸引喜愛『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的觀眾進戲院欣賞。但說實話,這部電影和所謂的『放牛班』一點關係都沒有。事實上,也沒有一處是學校的場景,不禁讓人覺得這樣的譯名實在是“創意”到不知所云,搞不好大陸的直譯片名還比中文譯名好咧!



整個故事其實發生於1936年法國巴黎郊區,圍繞著在這一區生活的人們的悲喜劇罷了。更準確來說是一家名為新天堂的戲院的興衰史,透過戲院的起落,描寫著裡面的工人們,生命中的載浮載沉,並藉由這個故事,可見微知著地,我覺得,描繪著1930年代,特別是1936年,這個地方的生活情形。Faubourg即有巴黎市郊之意(不過現在都已變成大巴黎地區);36則代表著1936年:這一年也是法國保守主義垮台之際,勞工階級才剛即將提升的時期,因此在這一部片中,勞工如何地被剝削以及起而反抗的片段也都被嵌入了故事背景中。如此艱辛的環境,反而讓這個故事本身流露出一股力量。



說到這邊,就劇情面來看,其實不難想像這是一部勵志溫馨的電影:在艱難環境中,仍堅持自己所認為是正確的,仍不顧一切追求自己的夢想......這一向是勵志電影最好的題材,且中途的轉折不外乎是夥伴背叛或中途離棄,最後又再度相聚在一起繼續努力的劇情。老實說,好像沒有什麼新鮮的感覺,不過值得崇的是導演的編排手法:開頭的被審問畫面,讓人會想要知道發生什麼事了!?不是是一個歡樂的歌舞音樂劇嗎?因此就算實際內容沒有什麼新鮮感,但卻因為編排的關係,相當引人入勝。



另外就是導演精準到位的手法,也讓我覺得是這部電影很棒的地方:因為在這部短短兩個小時的電影當中,想要把愛情、親情、友情、夢想的元素都面面俱到,甚至其中的心情轉折也要顧到,其實不是一件挺容易的事,更何況是抵達最高的情緒點。而這部電影雖然鋪陳是相當快節奏的,但我覺得每一個想要描繪的情感,竟然拳拳到位至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顯然導演在內容取捨上,都選出了最關鍵情節,而讓人不會覺得好像劇情沒有交代完整。



再加上那艱難的時代背景,因此我對劇中的某些情感是相當被受感動的,特別是父子情深和朋友情誼。我好喜歡Pigoil的好夥伴Milou和Jacky去找回Pigoil兒子Jojo,並在廣場上對著他家窗戶演奏的那一段,我差點噴淚。想念兒子的心情,希望朋友振作,再一起創造夢想的心情,足已心領神會;Pigoil、Milou和Jacky三人的感情也讓我感動:雖然曾有不合或背叛,但為了同個夢想,前嫌盡釋是相當美麗的一件事,且在生活上彼此互相支持著。



但也不會過度煽情。按照這樣的故事,要把它做的容易摧淚也不失為一種處理方式,不過這樣和八點檔連續劇的灑狗血又有什麼兩樣呢?且也把劇情推向更老套的地步,幸虧這部電影未給我這樣的感覺。我尤其喜歡最後一幕,沒有感動大重逢,但卻可以強烈感受到父子之愛,還有父親為兒子驕傲的情緒在裡頭滿滿地溢出來。我覺得如此對這部電影來說就足夠了。其他部份有很多地方也可以很煽情,但都到了最高點之後,就馬上抽離,而沒有over,但還是讓人深深地感動,真的,這部電影雖然通俗,但的確很溫馨動人。



特別值得提出來的是關於場景的設計,真的很有30年代舊巴黎郊區那種古老的味道;雖然看起來稍嫌假了一點,但其濃厚的老歐味都有表現出來!連服裝也具體重現,相當逼真,真得覺得自己置身於30年代的舊巴黎,風格獨具;當然音樂也讓人印象深刻;而導演多變的處理方式,也是讓這一部電影有趣的重要之處。



結論是節奏雖快,但導演精準掌握重點,但卻又不流於濫情,重點是仍有直搗內心深處的情緒,令人感動。且導演運用各種拍攝手法去處理不一樣的場景,個人覺得還不錯。是個溫暖的故事。



2009年6月13日 星期六

[觀影筆記09-43]永久居留

部份對話的編寫上,顯得有些突兀;前半段的背景說明的劇情也駕馭不住,有點過於碎嘴絮叨;倒是後頭轉為描寫兩人關係及關於死亡對男主角雲海的影響時,才見到感情濃厚之處,挽救了整部電影,這是永久居留。



電影一開頭,我就懷疑這是導演雲翔的自傳式電影。不過當時心想著人物姓氏設定可能只為了接下來劇情設定的關係。不過當整部電影走完之後,就會發現,這的確是一部導演的半自傳式電影。雖然最後片尾字幕昭告著『純屬虛構』,不過我覺得至少某些部份可能真的是sample導演自身的部分經歷吧!?而這也在新聞報導中得到證實。



其實本部電影一開始,導演處理得不是很好。或許想要把主角和祖母兩人,從主角小時候開始就感情深厚的故事;還有小時候家庭背景的陰影的東西表達出來。但幾乎口白的使用與影像的處理,似乎互相扞格著。總覺得部份場景可以單純交由影像的力量去傳達出敘事者想要傳達的感情,或許更能把這一段的情感表達出來,但顯然口白與影像兩者互相削弱了彼此的力道。



再者浮光掠影的片段,似乎僅抓到事實的表面,而未能紮入事件背後的感情,每個個性成因都只是個皮毛,因此總覺得隔了層紗,而看不太清楚,抓不太到整個原委,所以總覺無法進入狀況;而前面的快節奏,似乎也在某些對話上的突兀表現出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邏輯上的問題或不符合一般常理,但是總覺得怪怪的,好似是為了快點進入同志戀情的描繪的急就章。不過或許導演想要快點進入重點,讓故事顯的不會雜亂,但忽略他前面想要鋪的梗,其實頗為可惜,要不然以後面的劇情,應該是蠻有力道的。



我一直覺得從中段以後的處理,比前半段的處理好太多了,同時終於導演的意圖也確實地傳達出來:關於生命的二三事。其實我一直在思考著這部電影在描述『親人一個個死亡,關係不能持續』的論點上和『同性戀男人愛上異性戀男人』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什麼?雖說是主角雲海的描寫,但總覺得有點不相干。但在導演引用了林志炫的歌詞之後,突然了解到這兩者並列的相關性,也就是歌詞中所透露出來的無可奈何的感受。



導演或許想表達出一種『造化弄人』、『命運真愛開我們玩笑』的感覺。關於同男愛上異男這點上,即便雲海可以不必單戀一枝草,他大有選擇,甚至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就有個Josh,不過他仍深深愛戀著林風,或許有人會質疑林風的態度,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但我會覺得這不是在這部電影當中,導演想要提出來並列的問題,或許只是單純地想要說著那種無可奈何,但又抽離不了的心情吧!?當然擺上異性戀的愛情,也會有同樣的感情出現,只不過這部電影中如此的設定,我想更能突顯出這樣的無奈吧!?



而關於死亡上,也有同樣的意義存在。每個人都希望能和自己親密的人,永遠在一起,永恆地生活下去。不過人難免一死,而共同存於這世界的想望,也將會在另一方離開這人世,或再更早之前:病情惡化、老人癡呆認不得人之後,被擊潰得體無完膚,陷入絕望。如此生命擅自地說完就完,說凋零就凋零,不也是我們人無法抵抗大自然法則的無奈嗎?雲海就是如此無法忍受這樣生離死別的人,所以他在外婆在自己什麼都幫不上忙的情況下死去後,將這樣的感情轉嫁給所愛之人林風的母親,想做些努力,就像他對林風做的努力一樣,但最後還是沒辦法不捲入自然命運的巨輪之中。



不過這部電影也不全然是讓人心酸的無可奈何,利用了耶路撒冷景點的典故,傳達出:即使最親愛的人死去,但這個最親愛的人還是會用不同的姿態去存在在你的心中。形體雖然消失了,但精神形象永遠存在在身邊,生命結束只是另外一個生命的開始。倏地那些導演刻意去補抓的自然美景,也相對應地產生了延續的意義。這些自然美景,尤其是櫻花(應該是這個植物吧?!)的特寫鏡頭,表達出了生命的不斷汰換更新,不斷地變動著。



如此美麗的景色,或許就只有在一個季節當中,努力揮灑著他們的價值,最終他們也將會無可奈何地凋零;但這樣的美景卻不會輕易地從腦海中抹去,反而永保在記憶之內,同時期待著她們再度綻放之時。而生命不也是如此嗎?何必對結束一直耿耿於懷呢?結束雖然心酸,但那些燦爛美好卻不會自你的記憶中出走,同時積極一點,期待著來生再度相遇。其實我還蠻喜歡這張海報上這一段話的,『生難久居,愛可永留。』



劇中的日記看似只是雲海的習慣,卻在一件一件的大事記中,讓我也有種生命不斷地在變動的感受。而不管切身不切身,都直接間接地改變我們的生命,也因此我們的生命也同樣地不會停滯不前,而是會不斷地改變下去。最後導演更是透過雲海的日記大膽地預測未來。不過即便最後人定勝天,或者是最後終於整個世界是為自己而轉,但生命勢必還是有其不能違逆之處,還是有其無可奈何的地方,這正是命運愛開我們玩笑之處。但導演卻以一種充滿希望的口吻告訴觀影者,那時候,我們將會更為超脫,因為我們都知道『We are not alone.』因為我們都知道結束是另一個開始,這些那些一定仍會如影隨形。



而從這些日記,還有前半段的描述,發現導演真的很愛用字卡、口白這種很容易流於自溺的東西耶!但顯然這部片執行的效果比導演的上一部電影好很多了!!



雖然前面有點無法進入狀況,但最終後面所想要表達的生命意義,確實地傳遞至我心中。我們或許真的對死亡難以接受,但這部片似乎告訴我們這就是人生,這就是命運,但那些所逝去的,並非真的不帶走一片雲彩地離開了,而我們也該停止傷感,繼續下去,'cause we are not alone。







2009年6月10日 星期三

[演唱會9]Moriarty世界巡迴演唱會-台灣站



有時候發現好音樂,就只是一時天雷勾動地火罷了。那天就和平常一樣地臨時想到的走進唱片行,當然又是大眾許昌店,不帶任何目地性,只是純粹地流覽著西洋音樂區有無我喜歡的,但台灣不會大肆宣傳的歌手發專輯了;若有感興趣的專輯試聽,那就再好也不過了。Moriarty的認識便是從拿起許昌大眾2樓試聽機的耳機戴上,按下播音鍵開始。



第一首歌Jimmy前奏一下,我就雞皮疙瘩掉了滿地。後來就只是再三確認專輯的後面曲目是否合自己脾胃,沒有經過太多掙扎,他們的首張專輯Gee Whiz But This Is A Lonesome Town就已經安詳地躺在我包包裡。



最近對口琴啦、手風琴啦,這種聲音聽起來很滄桑的樂器,特別沒有招架之力,或者也可以說是對帶點Folk的音樂,特別有好感。因此在整張專輯瀰漫著這樣的樂風之下,自然就喜歡上這樣的專輯;當然旋律流暢、優美,有中我的點,對我來說是一個最基本的要素;另外女主唱那空靈又渾厚的唱腔,更是有療癒我心的效果;除此之外,我也喜歡用大提琴取代Bass當根音的編曲,很有創意,又不失和諧感。



而整張專輯,聽起來不光只是Folk的感覺而已,它還融合了藍調、鄉村、爵士的樂曲。但我深深著迷的不是這種專有名詞化的賦予(當然這一點在我選購專輯時,若沒有試聽過,我會特別喜歡這樣的多元融合,而會想買來聽聽看),而是他樂曲本身就流露出一個接著一個的畫面,腦海裡最先浮現的便是美國中西部那種一望無際大草原的感覺,同時在上面生活的點點滴滴的畫面。"曠野之聲"大抵是我對這些歌曲的形容。



不過令人玩味的是他們其實在法國成軍,成員來自世界各國,然後用英文演唱,團名是來自"On The Road"這本小說中的內容。能有這樣充滿美國味的樂風,真是有趣至極。不過這都只是對這個團體有如附加品的介紹罷了!重點是要去聽聽看!整張專輯真的讓人很有感覺,很有畫面,或許也是因為他們的歌全然從生活上取材,由所見所聞去抒發感情之因,所以才如此地深入人心吧!?



隨著這一張專輯的發行,上揚唱片也邀請到Moriarty來台灣,做為他們世界巡迴的其中一站。對一個剛認識的樂團來說,我並不會貿然買票進場。但只因有評論說『一群真正的現代波西米亞吉普賽人,他們的演唱會更像是一場即興演出』,對我這個內心有著蠢蠢欲動的流浪欲望的人來說,『吉普賽人』有種勾人的魅力,同時衝著『即興演出』激起我的好奇心,我還是在買下專輯幾天之後,買下他們演唱會的門票。



當然完全地沒有後悔去聽這場演唱會,更要大肆推薦他們的演唱會。實在是太黯然,太銷魂了!也是聽了演唱會才知道,他們彈奏樂器的技巧是如此高超。原來他們不只有特殊的樂器編制而已,甚至有些部分是不需要特殊樂器,光是運用一般常用的樂器,就能製造出生活當中常有的音響;反之亦然地也把日常生活中的聲音加入他們的樂曲之中。我只能說他們窮極樂器的可能性,同時也創造出不同的聲音進入樂曲的可能性,但又不失其中的協調,真的是很棒。



除此之外,他們不單純只是唱歌、演奏樂器而已。他們在某些歌上面,還因應內容,或臨場發揮地加了些就我看來是『戲』進去。有些極具詩意,有些則相當搞笑。可以邊搞笑邊演奏,更是可以顯示出他們的技巧純熟。有人還可以邊跳舞邊談電吉他,而那個舞步很有吉普賽六七零年代那種『阿哥哥』的舞風。而因為這些戲的輔助,還有歌曲開始之前的內容說明,讓聽眾如我,更容易進入歌曲裡面。不論是慢歌幽幽的哀傷,或是傳遞出深厚的感情;還是快歌帶給我有如假日臨時市集或嘉年華會的熱鬧感,我都很喜歡。



另外演奏樂器純熟也是從他們每個人的solo可以看得到。大概最讓我驚喜的是口琴以及大提琴的solo,或許是因為沒有看過而感到稀奇。其中我覺得最讓人不由得起立鼓掌的是口琴的表演,未免也太出神入化了點!



除此之外,團員演奏的位置也是因應歌曲需要隨時轉換的。就我看來,這些變化是必要的,一方面或許是為了不要讓舞台過於單調;另一方面,我覺得如此才能將樂曲的詮釋做得更好。而也因為這場演唱會,發現團員個個都很會唱,團員的合聲剛好又是我喜歡的類型,再搭配上女主唱的唱腔,更有那些原野的畫面在我腦海中誕生。所以在整場演唱會結束之後,我實在不得不替他們鼓掌叫好。



這鼓掌的成份有一點點也來自於團員們努力將臨時抱佛腳的中文說出來的原因,相當配合當地文化,且在encore曲還演唱了『一隻鳥仔哮啾啾』。女主唱的聲音特別適合詮釋這首歌哩!而這樣的彈性,
也在歌詞的變動上看的到:台北、台灣進入歌詞中,試圖拉近與台灣觀眾的距離。無庸置疑地,他們的努力得到相當大的回響。我可以稱他們為語言天才與急智歌王嗎?



我覺得這一個團體是捧場他們的專輯是不夠的,還要親臨演唱會現場感受他們對音樂的功力,對樂器的遊刃有餘的駕馭,才算是真正了解他們。他們enjoy於自己所彈奏出來的樂音中,連帶地也讓聽眾全然放鬆地交付給他們提供美妙的聽覺享受。那一晚,真的很美很動人!



會後很貼心地還有簽名活動。我很慶幸地有記得帶CD來讓團員們簽名,他們在此展現出他們的親和力:不只是簽名而已,還為每個人寫上一段話,甚至閒話家常。然後我不知道再緊張個什麼鬼的,不敢攀談,講話也很小聲。唉呀呀!只有在最後一個團員簽名時,才因為我說了法文的Oui,才跟我用法文交談一兩句。然後我真是氣我為何不再落落大方一點呢?竟在離去後,才一直冒出假設性的練習:如果換那個吹口琴的人幫我簽名,我想跟他說......諸如此類的來不及。



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Moriarty美妙的歌曲吧!

















同場加映:之前艾莫西同學在噗浪上讓我看到了穿長靴的貓的官方網頁的音樂,我一直覺得相當有趣,但我那時不知道是Moriarty傾力製作(當時已經認識Moriarty),演唱會當天才知道,不自覺地又更愛這個團體了!這一張電影原聲帶真的是他們窮極樂器可能性所製作的專輯,是一張可愛又有趣的專輯,和本體專輯有不太一樣的風格,可以點這裡去聽看看唷!!穿長靴的貓電影官網









2009年6月7日 星期日

09讀書心得(1)

自由生活的圖像往下跳的圖像G少年冬戰爭的圖像失控的邏輯課的圖像更多有關 重力小丑(改版) 的事情更多有關 默默地我相信天使 的事情

更多有關 MW 1 的事情更多有關 MW 2 的事情更多有關 MW 3 (完) 的事情更多有關 半顆心的恩典 的事情更多有關 Golden Slumbers 的事情更多有關 奶油派:一個A片導演的菜鳥日記 的事情



自由生活的圖像[自由生活]我喜歡這本書,書裡面對於愛國意識,民族情操,個人主義有許多的辯證;我在裡面更看到"改變"的徬徨及不得不屈服現實的無奈。雖然我不太喜歡主角的部份個性,但在作者的細膩的筆觸下,讓我產生同理及包容。這或許也可以說是他的半自傳















往下跳的圖像[往下跳]果然不是多愁善感的文青,書中某些情緒,某些過於哲學的思考是我無法理解的;不過有些領悟卻令我感同深受,點頭稱是。後半段對主要角色的同理是全書我最喜歡的地方!!或許不同時期看這一書,有不同感受













G少年冬戰爭的圖像[池袋西口公園7-G少年冬戰爭]調性就如同前面幾集。不過主軸是在詐騙上,還蠻有新鮮感的。基本上尚有維持水準,但同名中篇讓我有點失望。它起了個完美的頭,感覺會有錯綜複雜的精彩,但卻出乎意料地簡單結束,個人認為不若之前的中篇表現。











失控的邏輯課的圖像[失控的邏輯課]真的是一堂弔詭的課程,會讓人欲罷不能的看下去。不過真結局只比假結局好一點的是讓人驚訝這實驗之巨大而已,揭開後反而沒有那麼曲折離奇,或者該說可能曲折離奇但結尾得有點草率,讓人摸不著頭緒。倒是本書基於米爾格蘭的實驗的部份令我著迷。這論點也可以解釋"為愛朗讀"的劇情。









更多有關 重力小丑(改版) 的事情[重力小丑]伊坂幸太郎真有你的!!雖然還是他所擅長的每個片段都有梗地拼貼出故事全貌,但它還是給我不同的閱讀感受,且仍是有如倒吃甘蔗地越看越喜愛。總是能將古怪的人事物最後歸結到感人情節,同時也會覺得這樣的人不古怪了!在作者描寫他的過去未來之後,反而還具有一股迷人的特質。而且看他的書還可以長知識唷!!並同時對社會價值觀,有著批判以及不一樣的想法。我喜歡這些可以讓人思考的想法^^這次是關於犯罪、法律。







更多有關 MW 1 的事情更多有關 MW 2 的事情更多有關 MW 3 (完) 的事情[MW]透過一個吸入毒氣而大腦產生病變,成為變態殺人魔的青年,來描繪人類的貪慾、性慾以及政治上的醜聞。主人翁結城實在太恐怖了;整個故事的節奏也很明快。只是太快了以至於我感受不到結城深刻的怨念,只覺得他是個邪惡鬼而已。結局留給我們無限的想像。電影版即將在日本上映,結城由玉木宏出演,相當期待他的演技;賀來神父由山田孝之出演,但塑造的形象和漫畫有很大出入,我不甚喜歡。請看底下預告片





看了預告片,好像兩個主角的背景設定和原著不太一樣耶!得進戲院看了才知道



更多有關 默默地我相信天使 的事情[默默地我相信天使]可能過於專注在封面介紹的犯罪、驚悚懸疑,所以一開始覺得這本書還好;而且情節岔出去與案件太多無關的東西,讓我很不耐煩,前期閱讀速度是相當緩慢的。但若不把他當作是一本犯罪小說,而是一本類似自傳的小說來看,所有的無關緊要都變得是必要情節,進而深刻描繪出一個人背負著痛苦和失去的心理負擔,同時也表現出人性堅持不懈擺脫困境的一面。雖然我中途就猜到真正兇手是誰,雖然他兇手的交代實在配不上稱做為犯罪小說。但就說過不要太把他定位為犯罪推理小說,或許會較有助於閱讀。還不忘揶揄令人髮指的司法上胡亂治罪的情形哩!



更多有關 半顆心的恩典 的事情[半顆心的恩典]沒有過多龐雜的枝節,,也沒有華麗的詞藻;乾淨俐落地將故事說得很流暢,讓人不忍放下書本;且也將感情傳達得很到位。雖然一開始看到特異功能的情節,讓我覺得不切實際。但這個故事倒將愛的命題發揮得淋漓盡致,真的是書中句子提到的:『愛會戰勝一切』











更多有關 Golden Slumbers 的事情

[宅配男與披頭四搖籃曲]實在是太搖滾了!!這本書以刺殺甘迺迪事件為藍本,不僅情節緊湊,劇情流暢;本以為在伊坂的書算老梗的多線敘事部份竟又給我另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每一個橋段都是梗地不容忽視,還加入了不同的寫作文體:報導文學!!並藉由對抗整個國家權力結構,來讚頌友情與愛戀的可貴!是目前看過伊坂的書當中我最喜歡的一本。







更多有關 奶油派:一個A片導演的菜鳥日記 的事情[奶油派:一個A片導演的菜鳥日記]不要以為拍A片很簡單,這本書告訴你其實並不然。我想史上所有拍A片會遭遇到的災難,本書主人翁都遇到了吧!故事流暢(推一下但唐謨的翻譯,翻的超好),絕無冷場,總在以為這次應該很順利的同時,卻殺出個程咬金,讓你不禁會噗嗤一笑。情色描寫也直接露骨,毫不遮掩,連噁爛部分也直言不諱,直擊A片拍片現場其實不是那麼美好。但最後還是苦盡甘來,搖身變成勵志小說。

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觀影筆記09-42]渴愛俏寡婦-Enfin Veuve

有著要把外遇事實隱藏起來的趣味性,好不容易一切負累都消失,但換套上的卻是家人感情的枷鎖。明明不在意,卻還得硬是要裝得很在意,硬是要壓下欣喜的心情,硬是要找藉口的壓抑等等。這些情況實在很有意思。但其實女主角大可以一走了之的,不過道德倫理是一回事,家人畢竟還是有著不一樣意義的存在。到底是真愛還是家人,孰輕孰重?這是渴愛俏寡婦。



說實話,我一開始會覺得丈夫死之前的鋪陳有點過長,或許是因為預告片的影響,我期待的是後面的衝突所導致的爆笑。不過仔細想一想,前面僅僅用兩個幽默的場景來表現出夫婦倆貌合神離的狀態,其實也蠻厲害的。



一場車內手機戲及忘記約會的事,便把女主角安瑪麗的心已不在老公身上,徹底點明;而另一場吃飯戲,則更把老婆已和老公的社交圈漸行漸遠,深感不耐的感覺點出來。當然迫不及待找機會離席向情人解釋,更是再度強調安瑪麗已不愛她老公的事實了。而這兩場戲其實也默默地透露著老公已不再關心老婆的需求、異樣。當女人不再被男人呵護時,誰都會忍不住想要搜尋另一個溫暖的懷抱吧!?



也因為被這些華而不實的名義所制約著,忍受著令人厭煩、令人拘謹的婚姻生活,所以在卸下終日的假面具,奔向情人懷抱時,所以當突然意外發生,牢籠終於解脫時,自然會大大地放鬆,放鬆到自己會一時忘了自己所存在的位置。因為一時的遺忘,所以就會引發各種笑料。比如說一場脫得僅剩內衣,撲倒在床,自以為女神優雅地吃著白葡萄,等著給情人驚喜的戲。結果進來的卻不止情人一人。



而這個笑點,還有一個推波助瀾的效力,是關於世俗的眼光所給予的精神羈絆所造成的影響。在丈夫死之前,因為這樣的壓力,讓她躲躲藏藏;但看到最愛的人,又忍不住放掉了所有一切的把持。她總以為自己偽裝得很好,但其實全村的人都已心知肚明,只是不敢言明而已。有一幕便印證了大家都看在眼裡的事實,就是情人發現原來大家都知道自己所愛之人是安瑪麗時的吃驚樣,不禁令人莞爾。



丈夫死後,這樣的道德壓力變成是要應付家人的擔心,還有應該要好好守喪的道德枷鎖。原本以為終於沒有阻礙了,沒想到反而成為比丈夫死前還沉苛的負累。這就有點像是在擁擠的電梯放屁,被人發現,又此地無銀地努力找藉口昭告不是自己的尷尬。特別是由知情者的眼光,看到不知情者那樣誠摯無瑕全然相信的眼神時,尤其是安瑪麗的兒子對照母親的無所謂,更是令人發噱。更糟的是,家人對爺爺符合常理的擔心及好意,竟也間接影響安瑪麗的愛情。我只能說屋漏偏逢連夜雨。



這部電影在這些微妙的限制與放鬆,外加過渡這兩者間的緊張之中,取得了深具趣味性的結果。但另一方面,我也察覺到家人的羈絆與真愛之間的掙扎情節。不愛的丈夫和摯愛的情人之間,倒好做選擇,不過要離開兒子,的確是一件困難的事。縱使他已經長大成人,可以獨立自主。雖然本部片沒有提及為什麼不早點離婚,而拖到情人要離開這個地方才做最後通諜。但我想凡身而為家人,即使扣除道德因素,彼此的關係還是很不一樣地讓人無法一走了之的。不然為什麼寫一封給丈夫的訣別信,還要斟酌用詞,還咄咄不安呢?不過最難以割捨的應該還是親子關係,這也是安瑪麗追愛的最後一道考驗。



我喜歡片中把安瑪麗追求的愛情比喻成他喜歡的食物:白葡萄,這只會在他和情人在一起才會吃的食物,顯然有其象徵的意義。另外其又酸又甜的滋味,更是愛情本質的味道,代表著安瑪麗這場求愛的坎坷過程。而最終她才終於了解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渴望,等到一切都將人事已非之際。



雖然整體劇情走勢是有點老套的,但女主角面對情人,面對家人之間的捉迷藏,以一種極為有趣的衝突對照方式處理著,個人覺得還蠻有趣的,是整部電影最值得玩味之處。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