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觀影筆記1127]功夫熊貓2-Kung Fu Panda 2:重要的是你的選擇及感恩的心

阿波回來了,打著神龍大俠的稱號,招牌的愛吃及讓人笑倒的無厘頭,並帶領著蓋世五俠,這次要拯救中國,拯救功夫。雖然劇情的細節處理得不夠縝密,其中其實可以更複雜的情緒糾結簡化地比起首集還嫌單薄,不過追趕跑跳碰、武打的場景頗具巧思,甚至有幾場帶點童趣地呼應著核心的內容,關於童年的創傷,不過那又如何,真正重要的是你接下來的人生。這是功夫熊貓2。



首集最讓自己印象深刻的便是角色,特別是主人翁阿波在動作姿態及表情上的精密準確度。以細膩觀察所繪製出來的生動,藉由適當的情境發揮,有時候人物和人物之間的互動,彷彿上演著一場場搞笑的段子;除外,幾乎一直用來表現驚險時刻的子彈時間也挪用他途地更加深阿波顛覆人對於英雄既定的嚴肅印象,甚至還出現「這樣的模樣,竟也能成為英雄」的問號,就如同即使到這一集中,敵人仍然對這樣的對手形象感到嗤之以鼻一般。



本集仍延續著上述等等首集讓人印象深刻的特色,當然以中國武術出發的動畫,中國風依然不減,所謂八卦核心的黑白陰陽兩極的概念仍然存在之餘,開場的提要以剪紙及影戲藝術的融合手法切入,讓人印象深刻;更加入角色原本動物的天性來建構其中的一些橋段,甚至阿波就好像英文配音員Jack Black穿著熊貓衣、戴著熊貓頭進入動畫中演出一般,Jack Black的表演方式已經和阿波同聲氣息,天衣無縫地融合了!



另外,武打場面也試圖增添新元素以有別於首集而更加豐富,比如說開頭那場擊退沈王爺手下的群戰戲,帶點『噪反城市(Sound of Noise)』的創意,運用打鬥所發出來的聲音,兵器撞擊聲和傳統樂器融合成一首戰樂;還極具創意地執行可能會淪為單調乏味的追趕跑跳碰,當然亦不忘對首集的內容幽了自己一默一番......如此整合成了此次拯救功夫大作戰,同時也是阿波解開身世之謎的旅程。在這樣的試煉當中,身為神龍大俠的阿波逐漸地變強大,甚至已然跨越玩命關頭的境界。



唯在更上層樓前,必須跨越的是對於自己童年創傷的部份,阿波差點要臨陣脫逃地不願去面對悲傷的事實。壓抑的記憶宛如鬼影幢幢,籠罩著阿波,內心的無數個假設性想像情境直指著最糟的狀況,讓自己卻步。那不敢去回想的痛楚就如同對手沈王爺之於其過往兒時的難堪一樣:沈王爺雖意氣風發地建置了新的武器,但彷若僅是一種對內心的武裝,害怕著預言的一語成讖,內心也很是孤獨,因著過去被父母親遺棄的黯然。或許對兩人來說,這也是一場抉擇於是否面對童年噩夢的戰鬥。



呼應著這樣的主題內容,進城直至和沈王爺,這個宛如遊戲中大魔王存在的角色對決之前,玩興大起地將過程,或利用整齊排列的城郭內民房,形成迷宮般的路徑,諧仿著小精靈的舞獅版,或手推車頓時轉變成類似雲霄飛車的追擊,設計成如同電玩或遊樂園等兒童所心生嚮往的物品或場地,來吹起最後對決的預備哨音,算是挺有意思的。



不過在說故事的手法上,若能將師傅對於阿波的指導,處理得不是那麼突兀就好了,不然總有點硬嵌上去的異樣感;況且細節的處理也不夠縝密:其實有很多地方大可以再說得更多,以讓故事更有張力,但很可惜地就這樣草率帶過,如悍嬌虎和阿波之間的關係。除此之外比起首集得需處理較多個角色的糾結情緒下,本集似乎稍嫌單薄,僅落在阿波的描繪上,導致讓蓋世五俠、師傅及其他角色,就好像阿波的附屬品一般。



但這樣的安排,卻與後面阿波的體悟遙相呼應。或許導演把焦點集中在阿波是否該知道自己是誰的猶疑,這樣屬於久遠過去的問題上,讓他忽略該把握當下應該珍惜的,那些在敘述過程當中,所逐步陳列的內容:和蓋世五俠和師父的相遇及之後合作無間地擊退罪犯、麵店老爸含辛茹苦地扶養阿波長大等點點滴滴,以致最後阿波的恍然大悟,於腦海中閃過的所有回憶時,竟讓我有著落淚的衝動,而不禁想起Toy Story 3的結尾,主角對於各式玩具的回顧,也有著類似的效果,即便
兩者在本質上還是不一樣的。



很多已經無法追回的事情,就別在執著於其中,走不出來了。該珍惜的不是那些可以把握的人事時地物嗎?該選擇的不是其他更開闊的美麗嗎?阿波在啟動攻擊前,一再地看著身旁的夥伴,突然覺得自己實在再幸福不過了,就算現在身旁沒有真正的親人那又如何。當然在走過這一趟遙遠又艱辛的身世追尋之旅後,對照著沈王爺無人從旁指點而誤入歧途的處境,最要感謝的無非是當年將自己從小蘿蔔籃裡撿起撫養的老爸阿!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2011第六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初審入圍宣言



雖是第二次的初審入圍,不過卻和第一次的心境、狀況有些許的不同。上一次是剛進行部落格沒多久,關於部落格的型態及形式尚在摸索,所以能獲得入圍實在是一個很大的獎勵,是一個讓我能繼續維持部落格的驅力。



幾年過去,生活、工作上有著緩慢微小的變化,也因為部落格的關係,結識了一些興趣相同的朋友,藉著彼此想法的激盪,甚至從另一方面來說,算是指導的份兒,讓自己在整理想法上、相關智識上,慢慢地也有所轉變,應該可以說是進步及成長吧?!同時部落格也如同河水般,不間斷流動,隨著各樣的狀況,調整著自己合宜的樣貌。如今,風格或許已然慢慢定調下來,但這樣的認知其實也不過是不久前的事而已,且其他不同的挑戰也隨著改變迎面接踵而來,誰能預料?因此接下來,這個部落格可能仍會持續地變動,樣貌是否和現在相同,是未可知的。



不過再次的入圍,絕對是另一個里程碑。在微網誌盛行的如今,雖可以練習將自己的想法簡短摘要,儘管短小精悍較能吸引他人注意,但有時候一些論述訴諸輕薄後,仍不免有些缺乏的感覺,因此仍持續保有這塊抒發自己想法的園地,也或許這是另一番成長,對於這個部落格的體認:不為別人,為了自己留下一番紀錄,並思索接下來如何讓自己的東西仍存在一些對自己而言源源不絕的新鮮感。



因此謝謝評審所給予的肯定以及來來去去的、或忠實地陪伴著一起成長的讀者,還有朋友們。若能繼續不懈地寫下去,都得歸功於何其有幸相遇的你們。感恩。





活動首頁:http://blogaward.chinatimes.com/2011/index.aspx

藝術文化部落格的入圍名單:http://blogaward.chinatimes.com/2011/nomineelist.aspx?id=7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2011舞台筆記(2):李小龍的阿砸一聲;我為你押韻/情歌









[李小龍的阿砸一聲]:見到了意圖,唯野心過大

70年代是台灣政治最動盪的一年,退出聯合國,與中美相繼斷交......在當時父執輩那一代的心中,正需要不論是具體或抽象的英雄象徵引領著大家度過這段灰暗的日子。本劇似乎是以此為概念出發:『李小龍』是象徵化的
華人漢文化精神,便藉著『龍』的傳人之概念,編寫出宛如希臘悲劇的神話故事,而希臘悲劇所表現的主題正是崇高壯烈的英雄主義思想。



因此導演借用了許多在70年代在各領域中堪稱為精神指標或具有代表性且耳熟能詳的人物,包括政治界、演員、民歌界、努力奮鬥代表、卡通界等等入題,並在標榜著神話體裁,卻交織著愛恨情仇、兄弟鬩牆、家道中落等等反而充滿人性陰暗的故事裡,將前述那些人物的名字賦予當中竭力劃破晦澀黑暗狀況的角色,平行移植了所謂英雄的概念。



可惜的是似乎絕大部分的執行上,就只是借代了名字而已。對這樣的題材,所期待的不外乎是藉由故事,將該提出人物的特性,表現在該角色的特色上,但可能是為了配合故事的進行,有些情節在不得不為的狀況下,便犧牲掉原有角色所給予人的印象,甚為可惜。這個問題因看戲觀點不同,所以
還算微小,更大的問題在於,或許導演在祖孫六代的多條故事線駕馭能力上稍嫌不足,既想要處理再通俗不過的奇情記事,又三不五時想要藉由這些故事,耍耍文藝腔,這是無所謂,但未將之儘量地融合,反而導致調性有點混亂,流於俗濫。



最基本的故事都未說好了,想當然爾,盡可能地想要將70年代的遽變或特色通通納入故事裡的結果,執行效果實欠佳,甚至有多餘的感覺。於是,原本意圖透過這齣劇所傳達的一點點想法,一些些在混亂時代自我追尋的軌跡,卻讓70年代產物瘋狂大亂鬥幾乎破壞殆盡,徒留荒煙漫草,搖搖欲墜。












[我為你押韻/情歌]:我們都享受著過程

人說總有一首歌最能代表某個當下的心境,不論是快樂或悲傷,或因歌曲中的歌詞給了我們啟發,激勵著我們,或讓我們在心中編織期盼著歌詞裡的情境會降臨在我們身上......等等。只是當自己於情歌所構築的世界裡落空,或徒然勾起傷心往事之時,人又該怎麼處置情歌呢?這是一個男人因過去戀情重創,而不相信愛情,對情歌嗤之以鼻,卻翩然出現了一位不斷地騷擾自己,卻很奇妙地逐漸心動的女子,而再度讓自己流於俗濫的故事。




故事是以穿插諸段通俗愛情故事,包括志明與春嬌、羅密歐與茱麗葉及大師兄與小師妹(總覺得有點影射各武俠故事中的愛情故事)的方式構成,恰好和故事核心形成對比的狀態,一方不斷地排拒著所有浪漫的可能性,一方卻完全不嫌肉麻地大膽示愛。只是人總是不斷地向更高境界追求,甚至編織著更有創意更浪漫的愛情,而身為負責滿足期待的劇作家也得不停地絞盡腦汁去迎合,當然不只劇作家如此。



可是當越努力譜寫出來的浪漫情懷,卻遭到無情背叛,用心全都成了泡影而因此不去由衷信仰時,便詞窮了,而自以為清高地覺得愛情不過是平凡人所以為的生活必需品,通俗氾濫,不過就是三個字便可傳遞的感情,卻徒留形式上的堆砌罷了,如押韻的情歌,如拐彎抹角的示愛,卻抵擋不住情感的逝去及崩解。無疑雪上加霜的是『這就是人生』的安慰辭,那些觸詞傷情的情歌,但這從來就可以不是自己的人生,屬於自己的歌曲,無須悲劇化。或許這是男主角及女主角如今抗拒愛情及情歌的原因吧!?



但隨著故事的進展,不單純僅是平鋪直述,巧妙地在細節中埋入線索,讓真相呼之欲出地迎向幸福的結局,也呈現出編劇自己的不得不承認:人內心不過期盼的還是那拯救自己從孤獨、寂寞中爬出來的那個人,而晉升成為主角般,全世界似乎都為我而轉的幸福,就算是再怎麼峰迴路轉,或一條腸子通到底的簡單,只要伴隨著真正的愛都好。呼應著背景中利用大畫框去佈置的場景,一來框出了舞台上主要表演場地的範圍,另一方面也鎖定住主角,愛戀中的兩人,充滿著幸福洋溢的氛圍。



因而儘管抗拒,其實還是不知不覺被愛情吸引,因為『我們雖然討厭俗濫,卻享受著其中的過程』,就好像編寫入劇本的那一段段諧音冷笑話,我們乍聽總不自覺地皺起眉頭,嗤之以鼻地說著好爛,但卻還是心甘情願地去創造、發明,因為我們都享受著那讓人或被人戲弄得尷尬錯愕的過程,然後相互爆笑出聲,即便片刻,卻還是有讓自己心情開朗。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觀影筆記1126]你是我兄弟-Hermano:賭上翻身機會的感恩情

精彩足球賽及積極練習的背後,母親的一句:就可以離開黑道,道出了低社經地位真正可以緊抓住的翻身希望,也藉著其他情節補充,既順勢交代角色人物關係及個性,也反應了這些青少年們所處環境的險惡實況,然後展開了故事,順沿著弟弟對母親和哥哥的感念之恩形成情節,然後前後呼應地以沒有血親關係,導致最終令人難以承受的哀傷結局。最後的畫面雖沒有講白,但哥哥對弟弟的情感昭然若揭。劇本結構難以挑剔。這是你是我兄弟。



這部代表委內瑞拉參加奧斯卡外語片競賽的電影,內容對於委內瑞拉境內低社經地位地區及人物們略有所指涉,只是故事軸心不在此,而未殘酷寫實地去深探其中錯綜複雜的黑道和地方間的關係以及衍生的問題,儘透過幾個情節,簡單地刻畫,不過卻不費吹灰之力地讓故事因這樣的背景而產生的情感,醞釀開來。原來導演在編排上相當深思熟慮,循序漸進之餘,更運用映襯手法。



其實故事一開始,是相當歡樂的。開場足球賽的獲勝,取得晉級決賽的資格,還得到球探的賞識,兄弟倆的未來似乎是坦途一條,一片閃耀,同時也和一般年輕氣盛的年輕人無異,談論著女人、性愛或上演著情竇初開,當然辛苦踢球之後,好好地縱情享樂一番來犒賞自己絕對是不能免除的。不過下一幕母親向足球教練殷殷期許哥哥脫離黑道的情節,承先啟後了整個悲慘的故事,也如同一把劃破前頭生機及希望盎然的表象之利刃,揭開了裡頭其實已然緩緩潰爛的傷疤。



原來這個足球隊所在的鄉鎮是個社經地位相對低落的地方。正如同前頭所說的,導演並未詳細地著墨實際狀況,但卻聰明地在其中略作取捨,因此關於毒品,關於街頭恐嚇勒索等等要素,僅是劇情中,不必要或必要的過場,不過關於『錢財』此要素的收受傳遞卻是鞭辟入裡,切中要害地說明了黑道對整個社區的掌控,甚至是兄弟一家及後來劇情才透露的足球隊也對如此地方勢力存在著相當緊密的相互供需關係。



其中順便帶出來的角色個性,完美結合了街頭勒索的情節,直接地以意外方式造成衝擊,基於上段描繪的關係上,也就不難理解弟弟內心所產生的進退兩難,而選擇不說出口的情況,或許唯有抓住展現自己踢球才能的機會,方可脫離如此即便不知情,卻仍處在共犯結構裡的鄉鎮中,所謂黑道的兄弟義氣。照這樣看來,此文本看似單純地在訴說著黑道、球隊、個人和家人(兄弟)之間,和平共存倒還沒啥大問題,一旦發生意外後的角力對峙的緊繃狀況,但總一直覺察到劇情之間,滿滿的挖苦意味。



其一便是團結目標下,包括黑道及球隊,宛如兄弟般親密的夥伴情感之於家庭內的兄弟羈絆。透過鋪陳的情節,既闡述著現在故事進展的狀況,同時也描繪了如此的情誼,特別是足球隊的團結和兩兄弟的感情。角色在適當控制之下,雖或有重疊,仍維持著安心的平衡,卻因無心之過讓重疊的角色產生了衝突,導致內心的錯亂,又得隱忍下來,特別是面對真相的弟弟,在得顧全大局之下的壓抑,很是辛苦,最後又因收養的這層身分,讓哥哥徹底質疑自己是否對於母親的死,忘恩負義地無動於衷。



絕對不是的,弟弟必定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處理故事中所發生的難過情事,自始自終。因而在最後一場足球賽的一戰定勝負裡,心理壓力可見一般;導演早在開場、中間的足球賽或練習中,展現出踢足球,尤其是比賽,扣人心弦的拍攝技巧,加乘效果,觀影者如我也不自覺地緊張起來。只是回想到前面故事所描繪他與親愛的女生之間的關係,驀地察覺弟弟才剛要跨出成人的第一步,正準備要享受人生美好時,卻得承受如此巨大的壓力,背負得甚至不只是一人的未來,看了都直呼於心不忍,最後的結局更是不勝唏噓。



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2011舞台筆記(1):『戰 首部曲二部曲聯演』;Re/turn







[戰 首部曲二部曲聯演]:更往下對傷痛探究

若說『戰 首部曲』呈現的是以棒球、桌球為主軸,並結合其他運動,反應出人生中令人難以承受之重,之荒謬部分的話,那『戰 二部曲』便從籃球、足球為核心,更對結痂的疤痕或新傷口往下挖掘,著眼於傷痛、莫可奈何的退場以及爾虞我詐的技術性犯規。



基本上,首部曲之精采,不論是演員表現之精采,還是劇本對於人生如運動場、戰場的比喻之細膩,串場的符號式意涵象徵之深刻,已毋庸置喙。唯配合演出場地的不同,首部曲在舞台的配置及走位上有略做調整,其中那嘩然而下的乒乓球雨的效果,更有加重那一場戲無路可退,似乎沒有人可拯救得了自己的既孤獨又悲傷的情緒。



而又為延續接下來第二部曲的內容,首部曲在內容上也在未影響原版完整度及魅力之下,做了些微的調整,並以一個似乎人生而在世,始終都因許多外在因素而被控制著,無法照自己的自由意志生存,然後只好不斷地傷害及被傷害下去,作結。而第二部便從此開展,聚焦於期待之上,互相傷害之下。



仔細觀察,二部曲其實相當有條理地將人生扭曲的因果關係,逐步隨著劇本的演進而放入。開場便栩栩如生地補抓到棒球場外,為國家代表隊的表現而沉浮起落的心情,緊接著一場記者對即將退休,戰績不如以往的球員的訪問實況,然後坐困於三個男人之間的女人,之後進入為了迎合期待,而不停地爭奪,不停地欺瞞的人生場景,甚至最後為了成功,動輒不擇手段的做假,或殘酷地隨身竟帶著把利刃,準備在這戰場上,不著痕跡地殺個片甲不留而稱王,才甘心。



從期待到失望之間,從公平競爭到不擇手段之間,最後便整個混沌起來,就如同舞台上所呈現的,場邊有人不斷地訴說,場上有人不斷地爭奪、犯規。只是以堆疊法去累積更大情緒的二部曲中後段,無法避免地於即將結束之際讓人感到囉唆,彷彿呼應著內容本身所傳達出來的高壓而產生煩躁感。相較於首部曲無論在內容及手法上的豐富性,二部曲顯然未有企及相當的水準,即便撇開因設定成圍繞著某個概念而有先天上不足的內容。



不過無限循環的悲情,無可救藥的執念,卻是貫徹始終的。











[Re/turn]:把握當下,不留遺憾

穿越時空的劇本,最難的地方在於如何將他處理得不至於有太大讓人詬病、質疑之處,特別是在物理環境、特效等等都沒有電影這般高科技的舞台劇場上,但蔡柏璋的『Re/turn』卻做到了。不僅如此,其劇本結構也幾近完美。



以漂亮地留下伏筆,吸引住觀眾目光的場景開場後,嫺熟不慌忙地隨著謎樣門把的傳遞,駕馭著過去與現在的時空互相交錯,多位角色的關係便在這些場景來去中,一點一滴地清楚呈現,相當流暢。自己的心也在關注著角色來往現在的哀傷,過去的悔很,導致關係親疏遠近的變化之間,墮入自己的回憶裡。



編導確實擅長捕捉其中幽微糾結的情緒。人總因當下的一時衝動或其他以為更好的選擇或不可抗力的因素而錯過了些什麼,導致如今的遺憾,而總不斷地希冀能在現在的時空中,積極尋找方式補償,或那股心傷,宛如缺口一般,即使從未再提起,卻始終跟隨著自己,反映在自己的心態、行為舉止,而有所察覺或未有所發現。



而這些場景,彷若似曾相識般地貼近著我們。因此透過門把,台上的角色經歷了難以置信的挽回之旅,台下的我們宛如也得到把握當下的萬般勇氣。以現在科技來看,回到過去彌補,以獲得救贖,似乎不是泛泛之輩如吾等,如這齣戲劇一樣,那麼地容易,而這個劇本其實也從未明目張膽地清晰提及改變歷史的可能性,只是單純地提出假設:如果能在當下做出不一樣的決定的話,是否處於未來的現在會變得更美好呢?



或許這就是這個劇本在某些情節上,予以模糊處理的理由。反倒因為如此不去糾結故事的合理性,省略其中複雜的部份,僅呈現其所意欲表達的核心內容,因此才未讓人有違和感吧?!導演其實有點反觀眾所期待的清楚明瞭而行。或許這也是為什麼第一次唱著歌曲謝幕之後的最終場景,每一個場次都選用不同的場景作結的原因吧!?



只不過,這樣多層次關係的劇本,其實編導仍可以繼續寫下去,因為這齣戲是偏頗某些關係的,而導致其他其實應該大有文章在的關係變得薄弱,甚為可惜;或該說其中所存在著其實時間被拉得過長的場景,編導是可以將他處理得更乾淨俐落一點,或許多餘的時間就可以拿來處理其他故事線吧!?



2011年5月13日 星期五

[觀影筆記1125]下流正義-The Lincoln Lawyer:所謂的正義?

男主角Mick的角色設定很有趣,前半段呈現出愛錢,還幫街頭小混混拼命辯護脫罪,但卻在主軸事件裡,表現出不願誣陷無辜者的良心,似乎是個多重人格的人物。不過與妻子的對談以及其他隨著情節所編寫的台詞中便隱隱發現,似乎透過Mick這樣的一個人物,暗示著檢調單位的暴行。精采的法庭戲也在細膩台詞的編寫下及巧妙的特寫鏡頭間,看見Mick的能力。這是下流正義。



開場不浪費丁點時間地即刻側寫Mick在工作上的表現及態度,總不由覺得身為律師的Mick對於錢財的渴求會不會過於執著,且索高價是為有罪的人辯護,而並非觀影者觀念裡的伸張正義或具有俠義精神,這時總不禁想著那些被害人該如何面對有罪者的減輕刑罰或釋放呢?!不過之後接續進來的主軸事件中,卻又展現Mick另外一面:不願將無辜者治罪的原則,持續糾結於嫌疑犯是否具有犯罪之實,努力查找證據。如此前後不就互相矛盾!?



或是單純是要描繪Mick是雙面人呢?可能電影要再多補充些對於Mick這個人過去的描述,就可以免除這樣的猜測吧!?雖然在片子中曾經出現因為受到父親影響的台詞,所以才有"不把罪行強加在未執行者身上"的理念,但總覺得用幾句台詞一竿打翻,顯然不夠深刻;另一方面,既然如此,為何還有圖重利,苟且或減輕犯罪行為呢?主軸案件當中,與身為檢察官的前妻的對談還有案件進行時所處理的場景當中,或許透露了一點端倪。



其實Mick和前妻的關係沒有不好,只是存在著檢察官和律師的不同立場所導致的對立關係。其中,理所當然地為犯人脫罪或減輕刑罰,可能是兩人離婚導火線之ㄧ,但從其他言語證據之中發現,或許也是因為妻子所處在的檢察官陣營,有著為了面子或其他因素而把另外未破案件的帽子硬是扣到已抓到犯人的頭上去的關係吧!?或許這才是讓Mick最氣憤不過的。因為有這樣敘述的前提,在主要內容裡,發現自己曾經過去辯護的案子,竟也有強加罪名的行為時,無論如何,都要把現在的案子偵破以向被誣賴者致歉;當然也不可否認,自己朋友兼好伙伴的遇害是最後一根稻草。



不過夫妻兩人之所以分開,其實這個劇本中並未特別點破;或該說實際上,這部電影當中有很多橋段都是未直接陳述明白的,但卻藉由各場景中的言談內容累積去暗示著未說開來的部份。一如前述和前妻仍會互助,甚至仍藕斷絲連的關係,卻可能因為立場不同而關係結束;一如避開小混混真正的犯罪內容到底有多嚴重,反正Mick都想盡辦法開脫或減輕罪行,而把核心用意,對照台詞的內容,放在:一旦有了案底,其他尚未破案的事件,無論比的確有犯行的原案件的情節孰輕孰重,都會被嫁禍的情形。也算是聰明地規避掉直接指涉,而以Mick不顧一般大眾質疑的辯護動作,去間接地諷刺調查機關內部所存在的問題。



除此之外,小細節的設計或鏡頭的運用也是一種提示。一如母親對兒子的寵愛,在初期和律師對談時所展現的行為便已隱隱指涉,呼應著後來在自己兒子審理案件進行中及結束後的行為。不得不提整部電影當中,最鉅力萬鈞的法庭戲。這場戲不僅完整呈現Mick在法庭內外運籌帷幄的能力,台詞部分也延續原著的精采,輔以巧妙地特寫著陪審團員的面容,我想觀影者如陪審團都相信了嫌疑犯的無罪吧!?



最讓人嘆為觀止的是,Mick不僅滿足了客戶的需求,擦亮自己的招牌,更厲害地反將了別人一軍,儘管替他招致的危險,實在也沒少過。如此捨身尋求真相的行為,是否對於Mick這個人的第一印象也要做些改變了呢?而對黑道辯護收重金,或許也是讓他們必得付出相當高層次的代價,以彌補最終判決因Mick努力而有所未被處分到的罪孽吧?!關於這點,Mick到底怎麼想,我們不確定,但至少整個故事近乎成功地讓觀影者對Mick行為的觀感,從質疑、不信任到恍然大悟,有層次地形塑了Mick這個人,才知道Mick始終以自己的方式,貫徹著自己堅信的正義,雖然作法的適切性上總不免讓人懷疑。

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

[觀影筆記1124]開心鬼上身-헬로우 고스트:從未孤單,因為...

劇情進行了大半,始終以為是部宣揚生命誠可貴的電影,然後便對其中情節的安排,總感是否過於微不足道些,似乎無法撐起這個內心所期待的偉大意涵。但結尾的翻轉,證明了全都是自以為而已,前頭的劇情安排,也全都意有所指地飽含著深厚的情感及擁有和故事主軸真正想要傳達的意義有相互輝映之效。也因此,即便是那麼地無關痛癢,卻因為有了如此深刻的愛,而讓人不禁眼淚盈眶。這是開心鬼上身。



一個沒有家人,過度孤單、寂寞的男人想自殺卻失敗,反倒招來其他鬼魂意欲一起共用身體,而正如劇中道士(或類似的職業)所謂,這些回人世若渴的靈魂們,怎麼可能讓男主角輕易死去,而失去難上登天的返回呢?根基於此,再加上一如其他鬼靈故事裡,要求徘徊在人世的魂魄回到屬於自己世界的方法並無二致的情節:只要滿足了願望,鬼魂便會自動離開。然後便順理成章地不會被操控,就可以順利地去死了吧!?男主角原本是這麼打著如意算盤的。無奈卻插曲不斷,故事便以此為展開。



因有著上述先備條件,再加上男主角的厭世,所以總以為那些所企盼的願望是非達成不可的,然後透過這些願望的達成所獲得的滿足或填滿的遺憾所帶來的感動,進而啟發男主角的求生意志,從今以後過著積極進取的人生......這些宛如小故事大啟示般的內容或許將會是這部電影的核心價值。唯和預期不同,鬼魂們的願望似乎沒有那麼崇高,反而還摻雜犯罪成分在裡頭,甚至觀影者如我,就像男主角一樣還有點莫名所以的感受哩!



或許遇到自己一見鍾情的女孩,且似乎有著不解的緣分,算是一個原來世界仍有那麼點值得活下去之處的理由,但說真格的,除此之外,看不到預期對生命的啟發,再加上部分情節及關係是被軋然而止的,總有種只有爾爾的疑惑?後來結局的翻轉,才發現那些微不足道小任務的完成,竟然是充滿著感人的因子,眼淚便不禁奪眶而出。



導演不著痕跡地利用劇本中剛開始協助實現第一個願望時所放送的規則:『你問,我才能回答。』、『達成願望,就會離開。』漂亮地形成敘述性陷阱,同時也藉由男主角一心一意地尋死,無暇顧及理由的心態,即使是荒腔走板的誇張行徑,一想到完成就可以解脫,或許問題也就不需要也不值得去問太多了!而在實現心願的過程當中,飾演男主角的차대현也因劇情有附身的設定,而得以展現其精彩的演技,模仿的實力。



其實導演也透過醫院的支線暗示著結局的走向,並相互呼應;除此之外,還具有讓男主角得以回憶起過往時光的功能,也藉由女主角的父女關係、病院裡的病人及其和家屬的關係對照男主角的家庭:一邊是家人雖存在,卻仍感孤獨,一邊是家人不在,同感寂寞。但這部份總有差那麼一點就圓滿的感覺,雖說是充滿核心命題的旁支,但結構上稍感鬆散,事實上,有些情節似乎帶點特意提起,特意安排的刻痕。




但瑕不掩瑜那最後的轉折,且也讓前面情節的稍嫌破碎,竟染上了無限美好的光彩:就是因為平凡,才可以表現出偉大;就是因為無時無刻惦記著,所以才可以顯現信守承諾下的愛意。男女主角先後地,相互輝映地,有了圓滿的結局,才發現或許這個以哀怨的孤單開頭,並走過大半部電影的故事,其實一點也不寂寞,儘管意外,衝突不斷,但家人始終會陪在你身邊,默默給予關懷,有時甚至是以看不見,卻依舊存在的不可思議之方式。其實沒有多偉大的啟發,只不過回歸到最單純的感動。



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2011讀書心得(2)

       

       









[掏摸]扒手的手法描繪好似身歷其境,其內心世界也有一定質量的書寫,以傳達做這件事的驅力,甚至還達到忘我的境界,但似乎唯有這樣才能苟活於此世。自命天神,似乎無所不能的陰暗角色的安排,則更加強了那種身不由己,永世不得翻身的概念,也好像故事中所提到的那個故事:這世界上好似背後有著更強大的力量在控制著,但有些哲學式角色自嗨的言語,總感有點多餘,過於碎嘴,和角色的形象似乎不太符合。而儘管命運可能是被佈局好的,但生命中總還有美麗的意外,讓人存著一線想要活下去的生機,這或許是故事末了的開放性結局以及安排那對母女用意的弦外之音吧?!











[再看一眼]將主角深陷於三種情感之間的掙扎:會被人批評的上司與下屬的辦公室戀情,同業的競爭,即將失去孩子的糾結,描寫得很透徹,讓讀者可以深刻感同身受其中進退兩難的心情,且將三者合而為一,互相牽連,並未有突兀之處,儘管篇幅不長。但總感最後那記回馬槍所迎來的完美結局,反稍嫌理所當然些,未讓前面的情緒再做延伸,甚為可惜。















[死亡約定]作者在法庭答辯描述上,一樣精采到讓人摒息。只是檢察官方面的一廂情願,似乎削弱了故事的力道。不過這個案件,倒也提供讀者另一番思考:如果不像書中有往事描繪的前提之下,人怎能憑所看到的表面,蓋棺論定真相呢?就連當事人也無法清楚明暸,畢竟如同莊子所謂,你又不是我,怎麼了解我的心呢?只能盡力地為了心愛的人做任何一切的事情,卻更引發可以做到什麼樣地步的思考。另外雙親互相出軌的可能性描繪,剛開始有點覺得刻意,但後面的情節卻將之磨平,只是仍有多餘之處。













[真相]故事是從一件疑似因校園霸凌而起的校園兇殺案的偵查開始。雖然細節部份稍嫌不夠仔細,但因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逐漸復原,所不斷更新的案情內容,以及背後似乎有股強大的力量操作,導致案件一再翻轉,讓人會想一口氣讀完整個故事,進而瞭解真相。不僅在媒體、輿論和真相之間彼此關係的拉扯,做了很有趣的描述,更有甚者,更是利用大人世界和最後才揭曉的班級氣氛的描述,透澈分析了整個社會的向心力,排他性(或被選為犧牲者)的狀態。













[同學會的缺席者]原本在邊讀的過程當中,一直覺得所有的情節都顯得刻意,雖然讓整個故事充滿著懸疑,隨著劇情開展,更顯撲朔,很想稱之為敘述性詭計,但又不太像,甚至找記憶相關資料的描述以及其中內容的轉述,也顯多餘。直到最後一次的翻轉,作者對此安排的用意,才慢慢醞釀開來,就連那資料轉述也變得相當重要。校園霸凌,尤其是曾經的好友所為,對自己所造成的影響,將會是多麼巨大阿!本來想說不滿這個故事的地方還有主角和伊莎貝兒形同陌路的原因不明,但正是因為不清楚,那影響才對主角來說,如此深遠。













[奈津的獨白]詳盡透徹地描寫女性在不算是太幸福的婚姻中的心情及差點被自己擁有無窮止盡欲望給吞噬的狀態,還有周旋於不同的男人之間,對他們床笫之間和應對進退,特別是前者給自己所帶來的感受。說是作者自身的半自傳體,因為從自身經驗出發,因而才得以描寫得那麼仔細吧!?名言錦句更是連發不斷地幾乎每一句都是重點,幾乎每一段都是無法同意更多,特別是前半段描寫男女夫妻之間的互動感情時;同時更是因為半自傳體,竟能面對同業或相關業界猜測故事中的男主角的真實身分,相當具有勇氣!













[逃亡者]我一邊好奇著真有如此扯淡的事,竟可逃匿這麼久都不被抓到,邊繼續閱讀下去,畢竟作者至少把這種腹背隨時受敵的緊繃以及渴求幸福的放鬆滋味,掌握得相當好,當然也適時地加入案外案,而不禁讓人更加好奇結局將會怎樣處理。最後的真相給前頭所有的描述方式,敘述性詭計有了合理的說明,也終將可以稍微理解及接受何以十五年來怎樣都無法緝捕逃犯到案的事實,不過其中某位角色的敘述,稍嫌薄弱,讓讀完全書之後,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甚為可惜。













[蝗蟲之日]好萊塢在那個年代,如今似乎也沒什麼差別地是大家追逐名利的場所,也是爭相選擇的渡假聖地。此故事透過分屬這兩種類別的男生的視角,旁觀(或也早已攪和入)著好萊塢如此的景象,也藉由追求一位一心想成為大明星的女生,看盡其身邊及女生自己因汲汲營營,而讓人感覺到荒誕不經的情節。最後那場大場面的調度與描寫,實在驚心動魄,讀來也和劇中角色般呼吸困難,並呼應著主角所正進行的畫作,彷若預言一般。















[戀人曾經飛過]並列著多組戀人圖像,以最簡單平凡的日常場景、學校生活,或以書信體往來,而一對對戀人中的誰必和另一對的誰產生關聯地組成一篇故事。這些戀曲可能都有一些在多數普通人的理解範圍之外的,但作者收斂起任何灑狗血的對手情節,而著眼於當事者的心情描寫,讓人體會或回味隨著愛情興衰的心情起落。有些比喻用得頗有趣。















[死了三次的惡人]顯然比較傾向於喜歡敘述性詭計的推理敘述。這一本小說雖然在謎團上的處理,的確蠻有趣的,且疑雲重重,但總覺得以推理小說家的想像去推敲,似乎有點空泛,好像會有什麼問題存在著,或說若能再補充說明找到什麼證據就更好了!但是對於氣氛的營造及出場角色,無論是動作,情緒等等,細微變化的描寫精準,確實能表現出整個案件尚且不單純,只是結尾的結局描繪,也稍嫌簡單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