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觀影筆記10075]惡靈電梯-Devil:鄉野怪談現代版

說真的,這部電影格局小,成本少,卡司也不強,幾場多人集結的大場面,感覺有點是刻意要把規模弄大,卻還是未能入願。但故事本身很吸引人,讓人想要一探事件真相及背後蠢蠢欲動的陰謀。最終會發現它是現代版的鄉野怪談,富含寓意,且拍攝方式和實體概念投射著故事裡相反鏡像及一體兩面的概念:有惡魔就有上帝,有仇恨就有寬恕,每個人都得為自己的惡付出代價,成為觀眾是有原因的......這是惡靈電梯。



其實開場處理得不是那麼吸引人,攝影、運鏡等,在在都讓我想到一些比較怪力亂神或奇特的刑案類型的美劇,一度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在看電影;且卡司不強也就算了,成本少,再加上場景不多的狀況下,格局稍嫌狹小,試圖想要增加一些大場面來充數,卻顯得刻意地矯揉造作,拍起來也未具實質成效。但值得推薦之處在於充滿懸疑驚悚的劇情,還有一些拍攝手法和劇情的呼應。



可能是我個人比較不相信怪力亂神,且科學辦案的東西看頗多,因此儘管片名預告都表現出有妖魔鬼怪出場的可能性,但我始終抱持著這一定不是魑魅魍魎的作祟,就如同Bowden警官所堅定的信念一樣,要用科學式地佐證,來揪出真正的犯人是誰,不管警衛Ramirez在看到閉路電視上浮現著一張扭曲的臉之後,一直提起母親過去告訴他,那聽起來有點百鬼夜行氛圍的故事,言之鑿鑿,好似現實生活中真有實際發生過般。



編導擅用常理的推測,或也可說是以偏概全的思考,即普遍來說最讓人心起疑的行為表徵,在事件推移過程,嫌疑犯一個個被殺害之際,慢慢釋放,來引起觀影者的臆測。比如說:講話有點不看場合的售貨員、身分未明朗化的人等等。這些輪流被嫌疑纏身的人,只是具有比較好攻擊的特徵罷了!且由於處在密室,隨時可能被殺害的那種緊繃恐懼感,讓人也不得不得找一個對象,讓自己得以求得短暫的心安。



同時穿插著Bowden警官持續不斷地蒐證之下,發現到每個人都不是什麼好人的證據,雖讓人暫可以理解被殺的背後動機,但卻更糢糊了誰是兇手的焦點。且每每階段性最具嫌疑的人卻往往在下一刻殺害,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真兇到底是誰。身為觀影者的我們,既如同觀眾般的警官,也身歷其境地如同電梯中的成員,總不得不更改嫌疑目標:誰都有可能犯罪,誰都有可能遭遇不測,不停地在假設、證明、推翻的思考輪迴之中。編導確實成功地將觀影者的心思,吊得上上下下。



直到最後,真相揭曉,這個故事其實終究還是個鬼故事,不過是個完整的鄉野奇談或是床邊寓言故事。巧妙地透過旁白,甚至最後進入戲內的流傳版本延伸對應整部電影所呈現的現代版本,再加上前面有點故弄玄虛的氣氛,整體的敘事手法其實頗有意思的。然後便察覺到攝影是經過特別設計的,呼應著整個故事的進行:前面的180度上下翻轉場景,其實暗示著惡魔已降臨人間的概念,而事件在以德報怨落幕後,場景恢復,彷彿惡魔已不在人間。



這樣的影像設計,再加上鏡子、監視器等實體概念也呼應著故事所隱隱透露,事情都具有一體兩面如此相對性的意涵。如同前面所提到的行為表徵或個人過去的部份,若今天沒在這樣的密室裡面,有些事情不一定會被知道了解之餘,甚至有些舉動單純得讓人無法啟人疑竇;就連Ramirez單純的祈禱,也被困在電梯中的受害者們視為怪力亂神的恐怖。一切只是今天時空背景都發生在錯誤的位置,而有不同的結果而已。



雖然如此,這個現代寓言還是警告著我們,不管如何都要對自己所做過的事負起責任,以鬼怪的方式。當最後倖存之人的不堪過去被迫面對時,Ramirez的一句話『會成為觀眾是有原因的』頓時有意思了起來。我們之所以成為觀眾,是為在這裡見證了罪惡,警醒自己;是為見證罪惡折磨著罪犯,終讓罪犯稱臣自首,連帶地讓自己的仇恨,煙消雲散成為寬恕包容;是為見証當自己承擔起過錯,魔鬼頓成也能成為天使。



或許世間事沒有絕對極端的立場,隨著外在或自身的轉變,狀態也會有所改變,而產生不一樣的氛圍,但無論如何,決定都是在自己。就像每一個小故事,都有大啟示般,這則電梯驚魂,也提供相當程度的省思。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觀影筆記10074]街舞狂潮:基於愛,追夢之途不寂寞

以穿插並相呼應的剪接手法,呈現兩個世代舞蹈的對話,即使沒有直接的交集,卻有著共同的語言:都是他們苦悶生活的救贖,揮灑熱血青春的証明,也間接表現出跳舞路上不孤獨的感覺。透過導演的鏡頭,我們看到了跳舞讓劇中角色心醉神迷之處,讓人不禁也想隨之舞動,但其實也有不得不去面對的現實層面,有所堅持,有所不堅持。最重要的還是興趣永不變,熱情永不減,就跳到死就對了!這是街舞狂潮。



在國外,街舞電影一部接著一部拍攝,甚至運用了最新潮的3D技術,增添觀影時的視覺刺激及享受之際,台灣也不遑多讓地出品了一部關於街舞的紀錄片。雖然沒有高超攝影技術的加持,也沒有增加舞蹈華麗感及炫爛感的設計巧思,有的只是最直接,最樸實原始的舞蹈動作呈現,且佐以對人物的跟拍及訪問,以及歷史的紀錄,電影反倒更能呈現出對於跳舞這個夢想分外堅持的力道。



電影分別記錄著兩組人馬對街舞的熱情,一邊是高齡34歲的街舞鬥士阿倫,一邊則是正值熱血青春的未滿20歲少年少女所組成的舞蹈團體『Undergradu-eight(八個小孩)』。兩者之間,並未擁有直接的交集,最多最多只是街舞舞台上舞台下的間接關係,但透過導演巧妙地剪接,讓兩組場景交錯進行,宛若開啟了對話方塊,你一言,我一語地互訴著對街舞的狂熱及辛苦之處,也連帶營造出了一種不孤單的氛圍,對於跳街舞這件事,絕對不是單打獨鬥的。



但畢竟雙方還是有著年齡的差距,街舞的啟蒙環境也今非昔比,因此即便雙方追求著共同的夢想,但資源已不可同日而語,或者也可說,是阿倫等前輩開啟了後輩學街舞的便利性,且透過放進阿倫的過去,不管是影像或走訪,也呼應著『八個小孩』成員的雙親以自身經歷的困難抒發對自己孩子追求夢想的看法。只是那時的阿倫和一干前輩不畏艱難,努力不懈地逐步實現夢想,遂才有現今的成績。感覺上具有某種程度上的傳承意味,同時也隱隱襯托出阿倫對跳舞的堅持。



不只如此,如今阿倫仍持續努力著,儘管必須對五斗米折腰,有種種無奈的事情,但為了台灣的街舞發展,為了自己的喜好,可是咬著牙也要撐過去。那種身為大人才有的限制及痛苦,可能是『八個小孩』無法體會的。那些練習的疲倦及比賽的緊張似乎只是小巫見大巫,最大的困難或許在於雙親的反對,但幸賴這些成員的父母開明地支持,才能讓『八個小孩』恣意地揮灑青春,最後獲得贏了捷運盃比賽的感動。只是贏了是否就代表能夠繼續下去呢?



或許兩組人馬的對照也帶點預視未來的關係。電影後段的確也道出了『八個小孩』成員們上大學後,因師事不同導致理念上有些許不同,而暫時分道揚鑣的狀況,這不就有點和阿倫和搭檔參加法國巴黎的世界街舞大賽時所發生的窘況,有異曲同工之妙嗎?只是輸了又如何?暫時分開又如何?對跳舞有不同的想法又如何?街舞乃是讓自己從這個苦悶世界解脫的不二良方阿!阿倫說:『34歲了,還是尬吧!尬到贏為止。』這就是這些舞者的態度,不管如何,因為是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所以那就繼續跳下去吧!充分讓人感受到把握夢想的鼓勵及堅持夢想的激勵。



本來想陳述這樣的紀錄片不需要不太具有意義的愛情劇碼來增添電影的賀爾蒙,吸引觀眾目光。但仔細察覺後,這部電影仍是充滿了愛情:對街舞的狂熱。因為這份愛,所以離不開街舞,同時也能積極地對自己行為負責,藉此好好地呵護它,避免因自己的問題,而讓珍愛的東西被詆毀,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八個小孩』能夠獲得父母支持的原因之ㄧ吧!因而其實不只藉由人物的眼睛看見街舞世界的遼闊,也在對街舞愛意中,讓它開發了人的各種可能性。不禁有感,追求夢想的不斷努力過程中,讓人好美好美。



2010年9月20日 星期一

[觀影筆記10073]春之櫻-吟子和他的弟弟-おとうと:最頭痛卻也最親愛的家人

即便是再稀鬆,再平常的生活風景,事件發生的過程,都可窺見故事中角色們的情緒起伏,深厚感情,甚至從這些日常情節裡,得到頓悟,對別人產生同理,心存感激等等,這就是所謂的人生阿!眾演技派演員們展現各自平實自然的演技,即使是詼諧有趣的地方,都讓人不覺得造作之處,吉永小百合、笑福亭鶴瓶尤其展現其巨星風采,讓人印象深刻。這是春之櫻-吟子和他的弟弟。



此為向市川崑同名電影致敬之作,其實故事完全不一樣,只是將幾場充滿感動元素的場景:用緞帶將手和手綁在一起;餵食鍋燒麵等,借來放進這部電影之中而已,但也因為這幾幕的加持,再藉由前面幾場一觸即發的姐弟衝突的映襯烘托之下,讓姐弟情誼更增添羈絆的力量,特別是當兩人即將從此永別的時候,感動更是無以名狀。



為表現這個讓姊姊頭痛的弟弟,導演選了幾個事件來呈現,這些事件若給台灣鄉土劇的導演來拍攝,應該很容易流於灑狗血,過度誇張的境界;但本部電影在演員樸實自然演技下,外加導演適可而止地收放劇情,讓情節回歸到最真實的生活面上,就好像發生在你我身邊。如此的鋪陳,或許會覺得有點平淡,可是適時地佐以笑點的調味料,如搞怪的表情及出乎意外的言語,倒也生動活潑。當然那些幽默的表演方式,是渾然天成,絲毫不見造作,彷彿只是舉手投足間不經意所造成的趣味罷了。



當然這些事件,橫跨數個寒暑的累積,或許要訴說弟弟的惡行惡狀,似乎一時之間,罄竹難書,但導演卻能將弟弟所帶給家人的衝擊,明顯表達,歸功於擅用日本人對於重要活動的重視,選擇這些活動的破壞來表現,不須處理得很複雜,便可達到效果,最好是因此招致不幸,更是完美,如女兒的離婚;甚至光是親戚間,人與人之間的口耳相傳,便極具殺傷力。而以婚禮開始、結束的設計,更巧妙地將原本可以沒啥瓜葛,只是因命名而有交集的女兒拉進這層緊密的家庭關係,增廣所謂家庭成員的範圍,特別是在大哥已經受不了弟弟,而和弟弟斷絕關係,劃清界線之後。



而姐姐雖然每次都快要抵達爆發的臨界點,每次都幾經掙扎,但最終她還是懷抱著包容的心,宛如避風港般關心著弟弟。總是持著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的情緒;抱著想斷絕關係卻仍舊存在著難以割捨羈絆的心情。更重要的是丈夫的一番話,點醒了自己,整個家族中,弟弟所困在的處境。雖然所謂當局者迷,但不免總還是會有深深的愧疚感使然,才會覺得對不起弟弟,而總是在教訓過弟弟之後,又默默地找尋他的下落,這也包含一手帶大的聯繫情感於其中。



最讓人驚喜的是埋了奶奶的這個伏筆。原本以為奶奶部份讓人莞爾的演出,只是邊吃正餐時所配的飲料而已,但卻帶出了看盡人生事,或只是單純對當下生活的感受之後,突然有一番體悟,甚至進而漸漸對所有事情有著更大的包容,呼應了姐夫對弟弟的看法。或許很多事情並非只能看表面而已,真正的關鍵絕對還是要深入去了解背後龐雜的因果關係,比如說,女兒第一段失敗的婚姻、弟弟為何有如今這副讓人退避三舍的德性。



只是奶奶慨歎歸慨歎,有些人事物,一旦錯過、失去就不會再回來了,而生活卻仍得繼續下去,就好像導演在處理電影中的事件時,不經意或特別帶到外面天氣的場景,隨著季節更迭,聚散離合,生離死別,人無力抗拒自然法則。但懷著滿載的愛,及時用力愛著自己應該愛的人,就像女兒離婚後與心儀的木匠男生的再次相遇,也如同最後弟弟對姐姐懷著滿滿的感激之情,如此,或許雙方都能含笑,釋懷又了無遺憾地繼續朝著下個階段邁進,無論往哪裡。




 

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觀影筆記10072]下一站,說愛你-รถไฟฟ้า...มาหานะเธอ:少女情懷的敗犬突破心防追男記

將拍片目的轉為催化劇情的工具及將愛情電影的元素巧妙地點綴其中而不至於落入俗套,更有趣的是運用key板內心獨白及誇張化,然後自以為戲劇女主角,很入戲地不計形象的演出,讓整部電影真是又哭又笑,雖然仍感覺稍嫌冗長些,但也有其細膩的地方。這是下一站,說愛你。



整部電影,劇情很簡單,即過了30歲的剩女因緣際會遇上天菜工程師,而開始了一場半矜持卻也半瘋狂地追男過程。這同時也是一部為了紀念泰國捷運10歲而拍攝的一部電影,因而可以確實濃厚感受到替捷運宣傳的意味:不僅僅是幫捷運的運行取出美美的景致,同時也設計男主角這樣的職業,深入深夜捷運工作現場取景,讓人可以感受到捷運服務的負責任;另也利用捷運來來往往的特性,傳達出電影中兩人之間的關係消長,讓人不禁想到『向左走,向右走』。



包括魚幫水,水幫魚的捷運在內,導演也運用了照相機、墨鏡、後照鏡、電腦等物品,作為兩人愛情的催化劑。特別的是,這些可稱之為紀念兩人相知相遇的紀念品,並非如一般愛情電影,或常理的愛情一樣,背後充滿著浪漫的因子,反倒是因為女主角可能過度緊張的笨拙,而讓這些物品充滿著爆笑又丟臉的記憶,不過也正因如此,這部電影才顯得出眾,敗犬才成功地有了記憶的點,也因而天菜工程師後頭利用了這些物品傳遞的溫馨,才獨具浪漫非凡。



女主角有趣的不只是這些。雖然已年屆30,但傻得可以的天真與單純,對父母唯命是從的不知變通,對朋友的重情重義等等,因而以毫無經驗之姿面對愛情,讓她仍是少女情懷總是詩般地充滿著嚮往,而導演便善用少女漫畫上使用的內心獨白的分格,和女主角所散發出來的氛圍相呼應,還挺有味道的。也因此,理所當然地也就會單就所見所聞所被指導的內容去處理她對天菜的追求,但不知變通而人算不如天算地頻頻出槌,蠢事一件接一件。



除了上述讓人捧腹的詼諧之外,這部電影還有其他幽默之處,且看似為了增添趣味性而搞笑,但其實都不單純地在後頭慢慢帶出促進這段愛情的用意存在,如上述那些帶有共同回憶的物品也算是其中一部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便是宛若民視鄉土大劇的泰國連續劇,時而具有劇中劇和原本戲劇互相對話的趣味,也開啟了女主角和男主角兩人之間另一個回憶的開始,當然亦很功能性地帶出後面的第一個轉折。如此看來,劇本內容其實蠻嚴謹的。



就連女配角的位置也安排得恰到好處。前頭的劇情可能讓觀影者會把這位從半路殺出來的情敵的她視為敵人一般,和女主角一個鼻孔出氣,同時也反襯出女主角對自己條件的沒有自信,似乎只能永遠當男主角的不起眼的朋友跟班一樣,以及表現出女主角的落寞情懷,且對女二有種無以名狀的嫉妒,有點老生常談的安全牌劇情。但最後終會發現女配角意圖當的是一個激勵,推波助瀾的角色罷了!



其實有點感動女配角的用心,除此之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女配角存在的意義,不外乎鼓勵著普羅大眾,既然喜歡,就要勇敢表現出來,哪怕是女追男隔層紗如此保守的想法,仍有將自己心意表露的可能性,若總是那麼扭暱,有時候機會就像沙子滑過手掌般硬生生地錯過了;就算是已預見未來幾年的無法常相隨,但沒有試過,怎麼知道遠距戀愛行不通呢?



當然,現實中的愛情當然不像電影中的愛情一樣,輕輕鬆鬆,簡簡單單地跨過一個轉折就可以順利擁有結論,有時候所面對的習題不是那麼容易的,甚至最讓人遺憾的是就這樣錯過,就像這部電影的情節一樣,不一定能稱人如意。不過我想編導仍浪漫地始終相信著如果兩人之間還有緣分再相見,相見之後若仍有情愫、機會時,錯過可再挽回,緣分仍舊得以繼續。



我不知道最後的橋段是不是男主角刻意營造的,但就算是透過捷運的迅速補救的服務,借力使力,都在在顯示出男主角實在浪漫的可以,格外動人,臉紅心跳。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觀影筆記10071]遠離阿雅米-عجمي:堆疊出讓人心碎的多線敘事

其實這部電影,不論是敘事手法或議題,並不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那種,但導演巧妙地運用敘事性詭計於無形,讓本來各段都有點爆點的故事,最後竟可以融會交織,牽扯出更為深厚、更為廣泛的國仇家恨。不過採用非職業演員的冒險是部分情緒有種過於飽和的狀況,但也有可能是我們並非出身於那樣的文化背景,因而有些抽離的關係吧!?儘管如此,仍然是讓人驚豔的作品。這是遠離阿雅米。



看了劇情簡介,看了開頭的第一章,其實於我有點不耐的是,這樣讓人難受的種族衝突,當然因張力而有其拍攝點,但到底還要在這個地區,出現幾部這樣類型的電影呢!?過於類似的電影雨後春筍,其內容上就會因為要拍出新意,而品質也就部分變得參差不齊,若沒有處理好,或過於客觀地描述,反而會讓非處於那樣背景中的我輩觀影者,對於電影中隱藏的衝突,有所抽離。



這讓我想到在不久之前上映的『海上的天使』,同樣以這個地區的地名作為片名,本質也是在描述同樣的東西,但執行上卻差那麼一點,讓我稍嫌張力不足,且也對於那原本可能應該是極為義憤填膺的劇情起伏毫無感覺。但是這一部電影採用多線敘事的手法,包含的就不只是最根本的問題而已,更融入了毒品、不法勾當等情節,比起『海上的天使』只處理情感糾結的內容,本部電影可謂包羅萬象,甚至較能勾勒出這個地區的實際情況,且讓觀影者更進入狀況。



當然如此多線敘事的手法,在幾年前就已經刮起一陣風潮,如今似乎沒有什麼新鮮感,但我不得不說這一部電影在這樣的手法上又去作些微的變化,讓人覺得不老套,但這也是要觀影直到最後,才會發現;可能會不小心跨進悶的範圍,幸賴總在懸崖勒馬之際,讓觀影者察覺到故事之間的互相關聯並環環相扣,甚至某線結尾的一個名字,成為下條線的主人翁等等。



本電影是採分章節來述說這具有多條敘事線的故事,但其實也可以說是錯亂時序的手法來分割整個故事,並加入了敘述性詭計的運用。因此各章故事,可以獨立存在,並包含一個議題,成為主角,但同時也是另外其他敘事線的補充說明,一種互為主客體的呈現,每一段落既是配角,也是主角,竟讓所有小故事延伸出一個蘊涵多元議題的大事件,讀來確實帶點『衝擊效應』的意味,但格局更加恢弘,同時在各線堆疊之下,所爆發出來的情感後座力,頗為驚人。



縱使對於種族的瑜亮情結,我們可能一知半解,不過透過日常生活的事件,便可表現出其中的問題,每每總是只有表面上的和平,私底下卻是暗潮洶湧。本部電影不只在主軸事件中表現出獨特多元種族交雜所產生的衝擊之外,更多加一些瑣碎入題,甚至有時只是談話聊天之間。並在這些稀鬆平常的呈現中,讓那種種族之間一觸即發的衝突感緊緊地在無形之中壓迫著觀影者。



而那些主軸事件也挑選精準地讓不論是否在這樣世界長大的觀影者,都能心有戚戚焉,甚至帶點在這樣的世界成長,有些事情實在是無能為力去改變的無奈及悲傷,如被嫁禍,如難以找到工作卻極需要錢,如相愛卻不能在一起等等,即便鋌而走險也難逃命運的巨輪而徒勞無功。只是有些演員,可能是非職業級的關係,所以演技有點誇張些,且雖然說導演在選擇上算是很明智的,但有些段落仍是有點突兀,或拉得過長,或處理手法不太好這樣。



但這終究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不只是導演巧妙的敘事手法,更是我們都被導演擺了一道。本來就已經有高漲的同理情緒了,更在真正的結局之後,雖故事更為完整,卻萬分心碎。

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觀影筆記10070]海洋天堂:偉大的父親

著眼於父親和自閉症(內地稱為孤獨症)兒子之間的感情。從這部影片當中,可以看到儘管身心障礙的孩子反應比較遲緩,又感覺上和你的關係很疏離,尤其是自閉症的孩子,但其實對他們的愛,一而再再而三的指導,其實他們都感受得到,都可以學會的。唯可惜的是桂綸鎂的角色,流於功能性,外加過於抽離。但還是一部很好的特教宣導影片,且是能維持特教老師繼續努力的動力的電影。這是海洋天堂。



這絕對是一部催淚的公式化電影。父親的殷殷教誨,並拖著身體病灶,努力賺錢,又人很好地不想拖累別人而獨自承擔所有;兒子看似漫不經心,把所有話當作耳邊風,最後卻仍點滴在心頭。種種都是努力耕耘,最後總有驚喜收穫的必然結局。看起來本部電影,大抵來說並未有亮眼、特別之處,但正是因為兒子是自閉症,所以那些理所當然的劇情,卻成為為身心障礙什麼都不會的謠言平反的事實,替觀影者更進一步認識自閉症這一族群,而將平凡變不凡。



不用多說,自閉症的特性,在這部電影中,想當然爾地歷歷在目。特別要盛讚飾演這樣角色的文章。我一直默默地以放大鏡的眼光審視著文章的表演,但不論是主要鏡頭,甚至連次要鏡頭或其他細節部份都不馬虎地妥善處理,讓舉手投足之間,徹頭徹尾就是個自閉症的氣息。必定是做足了相當的功課,才有這樣精采的表演。就是因為這些特色,而讓父親和兒子相處過程當中,雖未有太多的脾氣,但偶爾還是透露著無奈又不得不的悻悻然。



如和父親的關係似乎不夠深,怎麼學卻還是學不會的心慌著急等等。在指導包括自閉症在內的身心障礙者時,這些心情總三不五時地如鬼影般,幢幢於心,總讓許多人因而忍不住想要放手讓這些孩子自生自滅。但幸賴這位永不言棄的父親,就算身體再怎麼差,為了自己所珍視的孩子,仍努力不懈,也因為這樣完善的家庭教育,讓兒子最後竟大抵有著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像兒子最後歸宿的老師對爸爸說的,爸爸真的很偉大。



其實身心障礙者都一樣,可以學會很多事;和一般人一樣,對他人情緒是有所察覺;可以和其他人產生連結感情的。只是依照障礙類別及嚴重程度還有個別差異,幾乎各方面能力都有輕重不一,但確實存在的遲緩存在罷了。所以比起一般人來說,學習得比較慢;覺察較慢或覺察到了,但不會反應或反應較慢;對於身邊的人,也會依據他們給予自己的感覺,產生對應的聯繫等等。



所以血濃於水的父子情絕對還是存在著。除了兒子離開家後,父親模仿他的動作,感受著他的存在之外,最讓人感動的是,兒子平常看似沒什麼反應,但一旦父親不在身邊,就產生不知所措的惶恐;為了讓兒子能在他離開人世之後,能夠有所憑藉的事物,便扮成海龜,希望兒子能夠看到海龜,相由心生,直到最後一幕,彷彿兒子真得感受到父親的遺志般,抱著海龜悠游徜徉於水中,眼淚也就這樣不爭氣地流下。



另也存在著如桂綸鎂所扮演角色和兒子之間產生感情的狀況一樣。可惜的是這一部分,除此之外,就沒有深刻之處,有點
流於功能性,和主線父子情相較之下,好似局外人一般,過於抽離,且屢屢有機會產生交集的場合,卻不了了之,未感受到舉足輕重的必要性,其實是個大可刪除的段落。



話說回來,雖主要描述著父子之情,但我也感受到特教老師的使命。因為
這部電影也曝露了身心障礙者在照顧者離開人世後,所面臨的問題。的確大陸對於特殊教育及福利的發展,尚還有許多努力的空間;不過就連台灣,這樣的問題也是讓眾多家長傷腦筋的。更加深了特教老師的任務之重大。因而在感動之餘,對於提供這些身障者相關服務的工作者來說,身上應該也不自覺地多增加了一些負荷吧!?



但當看到這些人都能適得其所,又具有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時,所有的辛苦都已不足掛齒阿!就像故事中的父親一直嘗試著打開兒子內心的世界,一直讓孩子學會該學的技能,努力不懈,最後雖未能及時看到孩子的成果,但我腦海裡一直轉著:看到兒子這樣,父親在天之靈,也被告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