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2011讀書心得(2)

       

       









[掏摸]扒手的手法描繪好似身歷其境,其內心世界也有一定質量的書寫,以傳達做這件事的驅力,甚至還達到忘我的境界,但似乎唯有這樣才能苟活於此世。自命天神,似乎無所不能的陰暗角色的安排,則更加強了那種身不由己,永世不得翻身的概念,也好像故事中所提到的那個故事:這世界上好似背後有著更強大的力量在控制著,但有些哲學式角色自嗨的言語,總感有點多餘,過於碎嘴,和角色的形象似乎不太符合。而儘管命運可能是被佈局好的,但生命中總還有美麗的意外,讓人存著一線想要活下去的生機,這或許是故事末了的開放性結局以及安排那對母女用意的弦外之音吧?!











[再看一眼]將主角深陷於三種情感之間的掙扎:會被人批評的上司與下屬的辦公室戀情,同業的競爭,即將失去孩子的糾結,描寫得很透徹,讓讀者可以深刻感同身受其中進退兩難的心情,且將三者合而為一,互相牽連,並未有突兀之處,儘管篇幅不長。但總感最後那記回馬槍所迎來的完美結局,反稍嫌理所當然些,未讓前面的情緒再做延伸,甚為可惜。















[死亡約定]作者在法庭答辯描述上,一樣精采到讓人摒息。只是檢察官方面的一廂情願,似乎削弱了故事的力道。不過這個案件,倒也提供讀者另一番思考:如果不像書中有往事描繪的前提之下,人怎能憑所看到的表面,蓋棺論定真相呢?就連當事人也無法清楚明暸,畢竟如同莊子所謂,你又不是我,怎麼了解我的心呢?只能盡力地為了心愛的人做任何一切的事情,卻更引發可以做到什麼樣地步的思考。另外雙親互相出軌的可能性描繪,剛開始有點覺得刻意,但後面的情節卻將之磨平,只是仍有多餘之處。













[真相]故事是從一件疑似因校園霸凌而起的校園兇殺案的偵查開始。雖然細節部份稍嫌不夠仔細,但因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逐漸復原,所不斷更新的案情內容,以及背後似乎有股強大的力量操作,導致案件一再翻轉,讓人會想一口氣讀完整個故事,進而瞭解真相。不僅在媒體、輿論和真相之間彼此關係的拉扯,做了很有趣的描述,更有甚者,更是利用大人世界和最後才揭曉的班級氣氛的描述,透澈分析了整個社會的向心力,排他性(或被選為犧牲者)的狀態。













[同學會的缺席者]原本在邊讀的過程當中,一直覺得所有的情節都顯得刻意,雖然讓整個故事充滿著懸疑,隨著劇情開展,更顯撲朔,很想稱之為敘述性詭計,但又不太像,甚至找記憶相關資料的描述以及其中內容的轉述,也顯多餘。直到最後一次的翻轉,作者對此安排的用意,才慢慢醞釀開來,就連那資料轉述也變得相當重要。校園霸凌,尤其是曾經的好友所為,對自己所造成的影響,將會是多麼巨大阿!本來想說不滿這個故事的地方還有主角和伊莎貝兒形同陌路的原因不明,但正是因為不清楚,那影響才對主角來說,如此深遠。













[奈津的獨白]詳盡透徹地描寫女性在不算是太幸福的婚姻中的心情及差點被自己擁有無窮止盡欲望給吞噬的狀態,還有周旋於不同的男人之間,對他們床笫之間和應對進退,特別是前者給自己所帶來的感受。說是作者自身的半自傳體,因為從自身經驗出發,因而才得以描寫得那麼仔細吧!?名言錦句更是連發不斷地幾乎每一句都是重點,幾乎每一段都是無法同意更多,特別是前半段描寫男女夫妻之間的互動感情時;同時更是因為半自傳體,竟能面對同業或相關業界猜測故事中的男主角的真實身分,相當具有勇氣!













[逃亡者]我一邊好奇著真有如此扯淡的事,竟可逃匿這麼久都不被抓到,邊繼續閱讀下去,畢竟作者至少把這種腹背隨時受敵的緊繃以及渴求幸福的放鬆滋味,掌握得相當好,當然也適時地加入案外案,而不禁讓人更加好奇結局將會怎樣處理。最後的真相給前頭所有的描述方式,敘述性詭計有了合理的說明,也終將可以稍微理解及接受何以十五年來怎樣都無法緝捕逃犯到案的事實,不過其中某位角色的敘述,稍嫌薄弱,讓讀完全書之後,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甚為可惜。













[蝗蟲之日]好萊塢在那個年代,如今似乎也沒什麼差別地是大家追逐名利的場所,也是爭相選擇的渡假聖地。此故事透過分屬這兩種類別的男生的視角,旁觀(或也早已攪和入)著好萊塢如此的景象,也藉由追求一位一心想成為大明星的女生,看盡其身邊及女生自己因汲汲營營,而讓人感覺到荒誕不經的情節。最後那場大場面的調度與描寫,實在驚心動魄,讀來也和劇中角色般呼吸困難,並呼應著主角所正進行的畫作,彷若預言一般。















[戀人曾經飛過]並列著多組戀人圖像,以最簡單平凡的日常場景、學校生活,或以書信體往來,而一對對戀人中的誰必和另一對的誰產生關聯地組成一篇故事。這些戀曲可能都有一些在多數普通人的理解範圍之外的,但作者收斂起任何灑狗血的對手情節,而著眼於當事者的心情描寫,讓人體會或回味隨著愛情興衰的心情起落。有些比喻用得頗有趣。















[死了三次的惡人]顯然比較傾向於喜歡敘述性詭計的推理敘述。這一本小說雖然在謎團上的處理,的確蠻有趣的,且疑雲重重,但總覺得以推理小說家的想像去推敲,似乎有點空泛,好像會有什麼問題存在著,或說若能再補充說明找到什麼證據就更好了!但是對於氣氛的營造及出場角色,無論是動作,情緒等等,細微變化的描寫精準,確實能表現出整個案件尚且不單純,只是結尾的結局描繪,也稍嫌簡單了些。











1 則留言:

  1. 每次來Dammi這邊都學到很多知識,要寫出感想實在好不容易。

    很多時候都好佩服你每天都不斷地寫感想和看影片。

    Have a nice weeken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