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觀影筆記1122]更好的世界-Hævnen:傳承良善力量以聚沙成塔的期盼

以學校霸凌事件出發,推及社會,甚至國家間,並行對照著存乎本質類似的欺凌的丹麥及非洲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還有大人和小孩的視野歧異,各以不同的方式對抗著某些人的不義,但發現其實殊途同歸的尊重生命。以暴制暴或許只是尚未成熟或說人性幽暗的表現罷了?!經過了關鍵性的轉折,可能會被迫一夜長大,而改以更理性平和的手段去處理事情,但人心的險惡真有那麼容易消除嗎?但求如此正面的精神,能聚沙成塔,讓我們得以期待更好的世界。



這部電影比我預期的還具有更豐富的層次。以對學校霸凌者的反抗為基底,往外延伸至整個社會或許也始終存在著,藉氣勢壓人來恫赫威脅,用拳頭或傷害別人來解決事情的情況,同時此故事裡的這些場景的言語欺凌中也透露著外來移民之於本地人的少數而被排擠的狀況。當遇到如此蠻橫不講理,或以捉弄別人為樂,絲毫未顯罪惡感,或仗勢著龐大勢力及大塊頭,逞凶鬥狠的人,我們該怎麼應對呢?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是那麼好回答,Anton和Christian恰為對照。Anton說著精神勝利法,讓對方自討沒趣,他們就輸了,但沒做什麼不利於對方的事,卻被對方連呼好幾個巴掌,實孰可忍孰不可忍;那就像Christian先下手為強地以暴制暴,讓對方永遠不會找你麻煩,並還可給他們嘗點苦頭,甚至免於後顧之憂也不錯,只是難保不會觸犯到少年法,且無事地落幕後,食髓知味所招致的後果,卻叫人難以承受;至於靠別人解決,似乎也因他人未親身經歷而讓事件並未直抵核心地解決,就像校方在這方面,只是百無聊賴地但求息事寧人一般。



導演應該並未想過要批判,僅是將這些事件,藉由故事的演進,完整地呈現著經過與結果,讓觀影者感受到其中試圖和平解決,以德報怨,似乎只是冠冕堂皇,不著邊際,同時也感受到復仇的力道,終會在某一天以某種形式,反撲回自己身上,就像故事後段那火藥炸車所招致的結果。如此進也不是,退也讓人不甘心的令人猶豫的狀況,和導演所安排的另一條在非洲的支線,互相呼應。



這是一條相當具有衝突性的敘事線。滿懷著關懷人之心地前去非洲幫助當地居民檢查身體並診療疾病,但某次的病人竟是當地無惡不作的惡霸,自己也常看到只為一時賭性而遭到他割剖的懷孕身軀,要醫治或否,實為兩難!Anton最後力排眾議,以身為醫生的職業道德作為判斷,只是當惡霸以言語羞辱著回天乏術的病人時,那份對生命的踐踏,讓Anton理智斷了線,搔動本已相當憎恨他的民眾的心,然後自己就這樣怔怔地望著圍攻惡霸的人群背影,無形地間接成為以暴制暴者。



縱使面對惡勢力所作的應對不盡相同,但Christian的行為動機是與Anton身為醫生的精神相互呼應的。其實起初對於他和父親之間的關係,描述地不夠深刻,不慎滿意,直到後頭Christian對著父親關於母親死亡,不諒解的怒吼才窺見其因為經歷過被放棄的生命,才對踐踏別人生命這件事感到光火,因著如此移情作用,所以他無法原諒那些草菅人命的人,包括自己的父親。只是Christian僅顧著被欺負的人,並尋求最快速且解決成功比例甚高的解決方式;Anton則以更宏觀、寬容地將這份尊重擴及到加害者身上,唯加害者本身是否會買帳是個未定數而已。



Anton到非洲行醫的這條支線也將故事範圍更擴大到國家關係上,似乎隱隱指涉著國際間因權力、勢力關係的不對等,以及依附倚仗強權等等所存在的問題;當然對惡霸的仇恨所引發的圍毆,也讓整個故事不單純只是排外所導致的暴力,更是群體對少數的暴力,自以為高人一等者對其他人的欺凌等等。而世界上無數的戰爭不也都根源於這些人性的幽暗所引起的開始還有落入無限循環的冤冤相報,及自我感覺良好的優越感嗎?



和Christian未考慮到後果的行為不同,Anton就像從戰爭學過教訓的人們,試圖以德報怨地去處理這些紛爭,以避免兩敗俱傷,就好像而今並未存在著世界大戰一樣,但不幸地是尚且仍存在著零星的戰爭,尚且仍存在著上述讓人難以忍受的霸凌,就如同故事裡仍見其中因個體的不同所導致難以瞬即感化的無奈還有自己因而被激起的,和加害者無二致的邪惡。



不過結尾Anton救回Christian的結局,儘管可能無可避免地讓使朋友陷入危險的教訓而有所改變的Christian,宛如墮入輪迴般,重複著與Anton相同的歷程,總不免壞心地感到些許對這樣以平和化解干戈的手段的挖苦,但因為如此而希冀得以傳承下來,點滴的良善正面力量,仍是有可能匯聚成主流的,這或許也是導演對此世界能因而有所改變的殷實期盼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