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觀影筆記1425]Boyhood-年少時代:The moment seizes us

這分明就是Ellar Coltrane的青少年傳記電影,畢竟導演讓他從小時候演到大學新鮮人,只是以Mason的名義,及家人、朋友和現實中的不同。但話又說回來,在Ethan Hawke是導演御用人選的前提之下,Ellar Coltrane這個劇中的假兒子,於我而言,倒也越看越和Hawke相似,分明就是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驚奇,稍微一不注意,還真以為這部電影是真實人生的紀錄哩!這是年少時代。
這部電影描寫著Mason從小到成為大學新鮮人過程裡的重要時刻,沒有任何拍攝炫技,只是按照時間軸順序平舖著Mason與家人親戚,與女友朋友等等相處的時時刻刻。噱頭在於同一批演員一演演了十幾年,最後才殺青。對於看重電影故事性的我而言,其實很難對這樣的電影撩起興趣,但在外國傳媒、影評盛讚的驅使之下,最後還是觀賞了這部電影。

雖說一如預想地在觀影的當下,並未激起太多心中的漣漪,但卻在Mason最後的大學新鮮人階段的場景裡,一如Mason的朋友在曠野呼喚反射迴盪的回音一般,感觸像一杯回甘的茶,甜味慢慢地擴散開來,驀然回首,原來在Mason高中階段所經歷的一切,甚至更早以前,段落的細節裡,早就在我內心埋下可繞樑三天不絕的種子。

原來導演似乎試圖從這個故事中,給時間長河裡那些關於『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等老掉牙的警示標語賦予些新意,或說給予不同的解讀,最明顯便是不像其他電影、電視劇裡,各階段的同個腳色,演員卻是不同人的安排。同組人馬讓觀影者看見時光在演員身上所遺留下來的痕跡,除此之外,故事裡所發生的悲喜交集同樣地留下不可磨滅的無形紀錄。特別是在幕與幕之間未告知觀影者現在的時間點,而試圖讓我們發現劇中演員已長大為如此的驚嘆。

這讓我想到榮獲2011普立茲小說獎,由Jennifer Egan所著的《時間裡的癡人(A Visit from the Goon Squad)》中,比喻時間就像個暴徒一樣,也像是首跌宕多姿的搖滾樂般,他會毫無預警地在下個轉角侵襲你,某個時刻突然征服了你,但總有落幕平靜之時,惟這讓人鬆口氣的停頓,其實說不定是個激昂樂章的開始。所有事情感覺上接近終點,卻依然不見終點;以為從這個起點再出發,但似乎仍兜著圈子轉啊轉。

雖然電影裡也有幸福時光,但一旦歷經冷酷及無情時,卻深深有感。當然在當下我們並未能看見將來事情如何發展,但總是在Mason媽媽突然地為自己人生的感嘆發言洩漏了端倪,總有這一生似乎沒有甚麼值得驕傲的事,沒有人感謝自己,就要孤獨地入土為安了。

我想導演將時間軸攤開在我們面前的原因,就好像上段所提及的那本著作裡,會突然地將腳色人生的描寫快轉了數年雷同,是讓觀看者綜覽人生全貌,而對後來的轉變不勝唏噓,於是要好好地為自己未來著想的這段話便顯得冠冕堂皇,彷彿我們無法掌控一切。話說回來,卻又安插了水電工在多年之後成為餐廳經理的片段,留下希望,只是誰又知道光鮮亮麗的背後有多少辛酸,或在多年後,餐廳經理又會遇到甚麼樣的狀況呢?

包括已與母親離婚的生父這個角色也相同,雖有別於母親帶著Mason姊弟顛沛流離於男人之間,他一直溫暖地給予一雙兒女們人生經驗談,但在這背後的底蘊是過去釀造出太多自己以為的錯誤,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度重蹈覆轍,一種悔不當初的遺憾,似乎和母親的發言又殊途同歸。

於是時間像班趕不上的公車一樣,毫不留情地越駛越遠,想要快樂時光永駐,但稍縱即逝;時間也如陷入塞車車陣的車子群,貪心著黯淡時光快快離去,卻難以擺脫,或許把握住時間的並不是人類,而是時間控制著我們的一切。很多事情,一樁一樁地,一代一代地周而復始,從未結束,也無法重新開始,起終點都只是我們人類為了不被時間巨流沖走所設置下的防波堤罷了。不過從積極些的觀點來看,當下若沒有所經歷的一切,我們又如何認識到這些難能可貴的人們,讓我們或陪伴我們成長,使人生更多采多姿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