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規則:我在2013年當中觀賞的電影,並非所有今年上過院線或出現在影展的電影都有看過,雖如此,看了也不少,只不過電影若是3年以上的舊片(DVD發行時間點為準)不在此列,不過這些電影所占比例較少,因而幾經掙扎,才有以下名單,所以難免會有遺珠之憾;有些電影或許是去年的影展片已觀畢,若深得我心,會出現在去年名單。
28. Django Unchained(決殺令)
27. ボクたちの交換日記(我們的交換日記)
26. Mud
25. Ces Amours-là(情海浮生錄)
24. Después de Lucía(露西亞離開之後)
23. Oh Boy(噢!柏林男孩)
22. 暑假作業
21. Rush(決戰終點線)
20.一代宗師
19. Pozitia Copilului(愛的佔有慾)
18. そして父になる(我的意外爸爸)
17. Captain Phillips(怒海劫)
16. 舟を編む(宅男的戀愛字典)
15. About Time(真愛每一天)
14. 爸媽不在家
13. Jagten(謊言的烙印)
12. Frances Ha(紐約哈哈哈)
11. 風立ちぬ(風起)
10. De Rouille et d'os(烈愛重生)
9. Barfi!(戀戀大吉嶺)
8. 桐島、部活やめるってよ!(聽說桐島退社了)
7. Les Misérables(悲慘世界)
6. Beasts of the Southern Wild(南方野獸樂園)
5. Searching for Sugar Man(尋找甜秘客)
4. Dans la Maison(登堂入室)
3. Monsters University (怪獸大學)
2. Amour(愛‧慕)
1. Gravity(地心引力)
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
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
[觀影筆記1411]The Grand Budapest Hotel-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精神永流傳
雖然就是個為了洗刷自己冤屈而逃難兼偵查的故事,但小巧思的處理,增添了惡趣味,也擴大了其格局。故事在經歷者、故事記錄者及讀者的三個角色遞嬗間永遠傳遞,也在時代刻畫歐洲歷史的紋理基礎上平行了繁華盛世到灰飛消逝又繼起代之,一代傳著一代的永恆。這是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因此觀賞這部電影就好像跟著那位女孩從頭到尾看著一本書一樣,一幕幕場景好像一張張美不勝收的平面畫布,眼見所及,即為小說裡常見的場景敘述,就不再多加甚麼東西了,而是縝密地思考場景的配置,並做小小的巧思安排,讓畫布之外又非得進入的物件,不須透過鏡頭轉移便能一覽無遺。導演一貫的電影影像風格便是如此,更在這部電影中,趨向極致。
若光是看故事本身,結合懸疑謀殺案,遺產爭奪戰,逃亡追趕賽,還有怎會被遺落的小確幸愛情等,撲朔迷離又高潮迭起,處理起來不拖泥帶水,節奏明快,尚能在情節之中,撒下點點黑色幽默的調味料而不砸了一鍋粥,更見導演調度高超。
期間更見主僕關係之緊密,男孩女孩兒的相互珍惜,在這樣紛擾動盪,人心險惡的非常時期,如此人性光明被映襯地閃耀放光明,呼應著這個虛構故事所建構於上的真實時代背景,同時也隨著歐洲歷史演進的脈絡,同聲一氣。
於是在電影中,觀影者跟著門僮的眼光及腳步,見證了繁華一時,極盡奢華享受的盛世,也看著了毀於一旦而被賤賣轉手的大飯店;經理的高雅溫文,對香水的堅持,後來被遺產繼承的勾心鬥角破壞得苟延殘喘,時機不符......
當下那個時機點,很多人因為一些事情付出了代價,離開了,死亡了,沉寂了,但是後來,時間軸上的未來,似乎仍會有一批人取而代之,再造聲名。歷史彷彿始終就這樣繼續運轉著,不間斷地。因為某些看不見、抓不著的精神、靈魂被留下來了,在上個世代引領著下個世代的時候。
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乃至於所有著名大飯店中,則是經理帶著門僮學習服務他人的技術,更有甚者,此故事裡,經理給予了門僮過去應該所無法想像的花花世界,正如其名Zero,有所指向『無』的概念,無論是經理的花邊軼事,在邊界的一夫當關,還有後來逃亡過程裡的善用資源等等,於是Zero也不Zero了。
而這一切若是沒有作家這位聽者,當事人這位敘述者,坐在墓園那位身為讀者的女孩,拍下這部電影的導演,坐在電影院裡觀賞著這部電影的你們我們,這個小故事便即將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經歷過的是真實,他人再口述,付諸文字或影像不免有點誇大,不過將某些細節奇跡化,英雄化,往往不就是故事最迷人可愛之處嗎!?不過最重要的是,當時經歷者所感受,聽故事者所感受,讀故事者所感受的,主人翁的精神,在闔上書本後,離開電影院後,因此得以繼續亙古流傳下去,這不就是故事的意義嗎?
女孩到墓園追思著自己喜歡的作家,然後在雕像旁的長椅上翻開作家的一部作品閱讀了起來,揭開了這部電影的序幕;第二幕作家的話就如同書本中的序言一般,接著才進入了核心故事:大飯店的經理訴說著過去那個自己還是門僮的年代,與當時經理所經歷的冒險故事。因此觀賞這部電影就好像跟著那位女孩從頭到尾看著一本書一樣,一幕幕場景好像一張張美不勝收的平面畫布,眼見所及,即為小說裡常見的場景敘述,就不再多加甚麼東西了,而是縝密地思考場景的配置,並做小小的巧思安排,讓畫布之外又非得進入的物件,不須透過鏡頭轉移便能一覽無遺。導演一貫的電影影像風格便是如此,更在這部電影中,趨向極致。
若光是看故事本身,結合懸疑謀殺案,遺產爭奪戰,逃亡追趕賽,還有怎會被遺落的小確幸愛情等,撲朔迷離又高潮迭起,處理起來不拖泥帶水,節奏明快,尚能在情節之中,撒下點點黑色幽默的調味料而不砸了一鍋粥,更見導演調度高超。
期間更見主僕關係之緊密,男孩女孩兒的相互珍惜,在這樣紛擾動盪,人心險惡的非常時期,如此人性光明被映襯地閃耀放光明,呼應著這個虛構故事所建構於上的真實時代背景,同時也隨著歐洲歷史演進的脈絡,同聲一氣。
於是在電影中,觀影者跟著門僮的眼光及腳步,見證了繁華一時,極盡奢華享受的盛世,也看著了毀於一旦而被賤賣轉手的大飯店;經理的高雅溫文,對香水的堅持,後來被遺產繼承的勾心鬥角破壞得苟延殘喘,時機不符......
當下那個時機點,很多人因為一些事情付出了代價,離開了,死亡了,沉寂了,但是後來,時間軸上的未來,似乎仍會有一批人取而代之,再造聲名。歷史彷彿始終就這樣繼續運轉著,不間斷地。因為某些看不見、抓不著的精神、靈魂被留下來了,在上個世代引領著下個世代的時候。
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乃至於所有著名大飯店中,則是經理帶著門僮學習服務他人的技術,更有甚者,此故事裡,經理給予了門僮過去應該所無法想像的花花世界,正如其名Zero,有所指向『無』的概念,無論是經理的花邊軼事,在邊界的一夫當關,還有後來逃亡過程裡的善用資源等等,於是Zero也不Zero了。
而這一切若是沒有作家這位聽者,當事人這位敘述者,坐在墓園那位身為讀者的女孩,拍下這部電影的導演,坐在電影院裡觀賞著這部電影的你們我們,這個小故事便即將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經歷過的是真實,他人再口述,付諸文字或影像不免有點誇大,不過將某些細節奇跡化,英雄化,往往不就是故事最迷人可愛之處嗎!?不過最重要的是,當時經歷者所感受,聽故事者所感受,讀故事者所感受的,主人翁的精神,在闔上書本後,離開電影院後,因此得以繼續亙古流傳下去,這不就是故事的意義嗎?
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桌遊初探1403]Rumble Pie+Bora Bora+Santiago+Haste Bock?+Bruxelles 1893
難得有簡單機制的反應遊戲,我還蠻喜歡的,那就是『Rumble Pie』,雖然他只是1,2,3,4數字之間的往上累加或遞減,雖然他跟洗牌方式有點關係,不過因為他蘊含了那麼一點點小策略,且這策略應該不會是大家會想去執行的,才顯得特別(但可能大部分就因此覺得這個設計不是很好)。不過這個遊戲很容易作弊,而且很容易牌就一團混亂...
總算開了Stefan Feld2013年的作品『Bora Bora』(顯然我也快變成Stephen Feld的粉絲了),與之前的『Trajan(圖拉真)』一樣走多線取分路線,一樣是有特殊啟動行動的機制,只是前者是骰子啟動行動,後者是用能力cube在調色盤(圓缽)移動啟動行動。顯然後者較能掌控自己可以選取的行動,前者似乎只能憑骰運,只好供果拜神(使用神明卡),祈求正確的神明可以下凡來解答。這樣看來,不覺得『Bora Bora』頗有故事情境的嗎?!如上述,如要把領土擴張出去才能有更多的男人或女人入住;男人的刺青數展示地位順序;建築及宗教是文明進步的象徵,文明的起始點是用火,所以當你執行建築及宗教行動時,就用用火獎勵;在如此屬於較未開發的地帶,很多事情多半聽天由命,如此骰子執行行動,不就很切合主題嗎?而骰子點數也代表資產指數,能入手小於或等於該點數的資源或人力等,或以物易物,以物迎神,以物換人力……
『Santiago』是款結合競標、提案、賄賂的蓋水道灌溉農地的遊戲。既要為了自己的農地越多,或要有水道灌溉得耍點心機,但若能與他人合作連接田地不會自己蓋得很累,且也會有高分,似乎也不錯;反之則是阻斷田地的擴張。水道工頭雖然在搶土地上失利,但卻有決定要不要蓋水道的權力,或收取賄賂為下階段做準備,這時其他玩家提案的嘴砲說明及支援財力所擁有的誘惑程度,便可能會改變這回合的情勢。而留下的錢在最後也有算分。因此本階段要擔任甚麼樣的腳色,合縱連橫之間,提案是否具有吸引力,頗有策略性。這讓我想到Modern Art的競標遊戲,不過Modern Art就是傳統式的競標競賽,但這一款遊戲看似引水灌溉農田,但其實卻是變體的競標遊戲。
『Haste Bock?』的規則是容易的,不過透過行動來改變排列組合似乎不是件易事,且經過幾位玩家“摧殘揉躪“後,要得分必得經過縝密算計之真是不簡單。
《Bruxelles 1893》有兩種圖版行動模式(人海戰術/金錢資助),共9個行動可供選擇。兩種模式有官方專有名詞,不過偏向用a.在市政廳用金錢贊助政府做事以獲得聲望分數及獎勵(官方:新藝術圖板行動。)b.在非正式場合用人做些私底下勾當,而可能會被當做嫌疑犯捉去法院拘留(官方:布魯塞爾圖版行動。)兩種說法就會較好掌握。因此一樣走多路線取分法,不過更特別的是加上證券交易所的行情變動,讓路線更添變數!!
2014年4月13日 星期日
[觀影筆記1410]Saving Mr. Banks-大夢想家:第一印象並非全貌
以倒敘法補強作家Travers的個性,了解了Travers對父親的深摯情感,及因此間接導致的傷痛,否則在剛進入電影時,實在對這個人印象很差,Disney先生都如此至誠至情地提出邀約了,卻仍有著固執的壞脾氣!這是Saving Mr. Banks。
改編自真實故事,遙望當年Disney為了將女兒最喜歡的故事推上大螢幕,而與作家Travers斡旋的辛苦歷程。其間Disney對於作者的情緒只能照單全收,卻難以感同身受,直到了解到故事主角的原型後,才讓問題得以解決,於是誕生了一部家喻戶曉的經典之作『歡樂滿人間』。
故事大架構雖是Disney絞盡腦汁為了翻拍作品而努力討好Travers,不過更重要的細節在於Travers同編劇及作曲作詞者重新編寫劇本、塑造腳色人物形象及故事場景的過程中,梳理了自己對父親的愧疚心情,聰明如觀影者也將發現這本原著投射的正是Travers自己的童年。
但這都是導演在每一次現實所發生的事件撩撥到Travers腦海深處的記憶琴弦時,才演奏出一段段過往已然譜寫完成的樂章,於焉窺探了形成如今Travers形象的基本,否則一開始在面對Travers這個腳色時,總不禁讚嘆Emma Thompson詮釋之精彩,讓這個腳色對我而言,相當不討喜。
尤其是Disney越是對Travers禮遇,退讓,便越顯這位作家的難搞。不過一旦對Travers了解多一點,對這個腳色的好感度也慢慢地提升,才發現第一印象及先入為主的不準確,Travers背後背負了多少自己攬在自己身上的悔恨阿!
同時同理起Travers的情緒不佳,畢竟編劇群對於自己筆下主人翁的偏見,可說是等於對自己家人的攻擊,重點是這些人們從未認識自己家人,怎可就此蓋棺論定,所以劇本不斷地修改再修改,直到Travers心滿意足。此呼應了導演先給觀影者對於Travers背景架空的第一印象。人的面貌並非單一,眼見不一定是唯一。
這也呼應Travers對Disney的第一印象,總覺得財大氣粗,以賺錢為目的的商賈,內心缺少良善的純粹,絕對無法觸碰到故事背後的真正核心。互文Travers親眼所見父親職業的樣貌,也是個酒鬼,讓Travers其實對父親有著錯縱複雜的心情,也雙關故事主人翁的姓氏『Banks』。但實際上真如表面所見嗎?
Paul Giamatti所扮演的司機雖是個小角色,卻是如螺絲一樣關鍵。除了一直陪伴在Travers旁邊之外,其另外扮演的父親角色多少讓Travers想起父親用心呵護自己的樣貌,篤定自己對父親深刻的情感,父親絕非像別人眼中的印象那樣不顧兒女。但正因為父親的愛如此純粹絕對,自己的年幼無知所為父親做得事,在多年以後,總算理解母親當時對這些行為的責備,愛也並非予取予求,進而讓自己寫下故事以求得救贖。
照劇情鋪陳看來,劇末Travers出席中國戲院的電影首映會,看著影片落淚的場景,似乎是卸下了對父親所承受的重擔,不過據實情指出,Travers還是無法接受電影裡面動畫的片段,自始自終痛恨這部電影。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充滿對父親的愛,經典電影背後,帶有濃濃諮商色彩,故事的故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