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

[亂評劇場18]關於洛芙的15首/浮世情話

我們都以為愛情到了盡頭,已面目全非地不再是愛情的樣貌,我們以為到此地步,愛情已然不存在,或已經轉化成無以名狀的憎恨。看完這兩部舞台劇之後,發現其實關係一直一息尚存著,只是稍一不察覺,或只為重新點燃熱情,或尋求刺激,再加上對愛情的態度不同,懷疑猜忌,最終走向毀滅。但兩部戲劇的文本對於毀滅的態度,有著截然不同的情感。



關於洛芙的15首

每首歌曲,代表著不同的感情軌跡,就好像我們人生的每個時期總有一首代表當時心情的歌曲;劇中所有曠男怨女亦如是,不約而同地在這場樂團表演中現身,在一首又一首的樂曲中,追尋著那了解自己的音符,訴說著我們都在愛情中折磨著心智。即使看似左右逢源,我們以為的壞男孩或壞女孩,也得以倖免地在這個文本中,同樣地猶豫痛苦地掙扎著,因為感情一直存在著。



不論是演員或觀眾,通通擠在小小的空間裡。整個室內,充分地被使用著:不侷限於前方的舞台,演員穿梭於觀眾群之間,與我們那麼貼近;即使燈暗,演員還是有戲地聽著樂團的表演,和台下的觀眾一起搖擺起伏,宛如是眾多觀眾之ㄧ,而使得故事就好像我們身邊所發生的種種,甚或自身便有過這樣的境遇。的確也是如此,中場休息時間,兀自跟友人聊起,生活週遭似乎都有著像劇中的某個角色一樣的存在。



這樣說來,文本對於愛情戲演員的特別來賓設計,便顯得多餘,反而拉低自然,有點刻意。另一可惜之處為位置安排不佳,未交錯,前面的人坐得太正經八百,後面的人就得搖頭晃腦,之後又之後,猶如骨牌效應一般;善加利用的場地,對於幸運選到中間位置的我來說,相當方便地可以眼觀四面,耳聽八方,但不管坐哪一個位置,總有一部分是無法完整舒適地欣賞到。



雖然愛情總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猶如一把雙頭刃,刺傷自己,也刺傷對方,或根本就如同魏雋展的那個角色,只有自己被搞得遍體鱗傷(我好喜歡巨人和瞎眼女孩的故事隱喻暗戀的酸楚),不過這個文本似乎認為愛情的結局,並非那麼悲傷,或者應該說是種剛開始痛苦,但歸結於暢快的解脫:唯有下定決心毀滅愛情,才有機會重生,然後再去好好大愛一場。



即使這樣的小場地讓我和我親愛的魏雋展離得那麼近,還吉他自彈自唱地唱了首深情的歌,雖然對象不是我(大誤),不過不是主角,戲份有點少地讓我有點失落(又是誤)。演員演得過於用力也是可惜的一點,因為那麼貼近我們,卻顯得有點不自然,演技上的小缺點,容易曝光,再加上沒配mic,所以想要控制聲量來表達情緒,卻在小聲時,聽不太清楚
。不過光是地點選在pub,live band為主軸的貫穿,還有貼近人群的表演方式,讓我還是頗為喜歡。







浮世情話

戀人的絮叨,已經審慎篩選過的辭彙,直白雖到了嘴邊,仍低調地部分地轉為一縷思緒的輕煙,就如同自身懶得猜測對方背後的絃外之音般,冗長充滿辯證卻又隱諱的對話讓我昏昏欲睡。



但文本形式很有趣地說出我們總愛在意亂情迷的出軌中,或別人的故事裡,尋找著或彌補著自己關係中所欠缺的一塊拼圖,是一塊在關係裡面怎麼也找不著的遺落,因而從中獲得救贖。既是上演的故事,但也一樣是同個時間的對照,或已經結束的故事的呼應,或甚至是台下觀眾的心情寫照。



但不是不愛了,而是因為習慣,磨掉對愛的敏銳;而是因為傷害,讓彼此懷疑猜忌。堆疊交錯,等在終點的只剩殘破碎裂悲劇式的遺憾。



結局相當地悲傷,因為我們總愛在關係中,欺騙自己,也欺騙對方,並苟延殘喘著,不敢直接面對,挑明,任由恨意、猜忌襲上心頭,直到爆發碎裂,而無法修補。但其實我們潛意識都還在乎著彼此在生命中的位置,差別僅在於關係的深淺。我們卻總是任由愛情腐爛荒涼,變的面目可憎,甚至就像本劇一樣,間接促成一樁犯罪,最終只剩無法追回的遺憾。



而戲裡頭的男男女女,台下的男男女女,又從這些故事、關係之中一切的對話,理論之中,學到多少教訓呢?!或只是怨天尤人地自責著,為甚麼別人可以,自己卻始終沒辦法做到呢?這就是愛讓人怨恨之處,無法控制,只因我們太脆弱。





1 則留言:

  1. 你好,我是再現劇團本次製作的專案宣傳葉志偉,

    感謝你來看演出,並為文書寫。

    可否容我們轉貼本文至演出網頁的迴響頁面中,

    作為《洛芙》後續相關評論的資料收錄?

    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