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對周而復始的日常已麻木,將自己的情感,至親對自己的感情視而不見,而直到有一天,情感缺了個角,才發現腦海裡全是過往情景,而人總是要失去之後,才會懂得追悔、珍惜。這是崩壞人生。
『我又不愛她!』當Davis將這句話說出口時,我抱持著懷疑。當初一見鍾情的乾柴烈火,進而步入婚姻,難道只是有助於自己事業大躍進,所謂政治正確的選擇!?理當非也,抑佔了部份,還是其實不重要,所以導演選擇不可考呢?開場第一場戲才是關鍵,簡單的對話已經告知觀影者,從來Davis就不是會注意細節的人,他總是心不在焉,遑論擁有浪漫的基因,就如同他與她老婆的家給我的第一印象一般,方正、冰冷、帶點距離,而非我所熟悉的美國郊區房子所帶來的溫熱感覺。
導演用他一貫的拍攝手法,將過往與現在交錯進行,延續前作《Wild(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觸景傷情』的型式,更承繼作品履歷中,難以說出口的心痛。在這影片中,正是因為那些過往的細節,如鬼影般歷歷,出現在生活,出現在自己的,與感情無關的投書裡,於是我覺得他沒有他所說的那般愛已逝去,以致冷血無情。反倒是片段對Davis生活及工作的描述,發現人總讓情感被掩藏在每日例行事務以及公事公辦的來去中,所有的一切已稀鬆平常化,過於理所當然地變成了只是麻木度日的皮囊。
因此在面對劇變,Davis難有太多情緒。所以他必須將過往抽絲剝繭,就如同他突然好奇所有機器的運作,將機器拆成零件檢視,才能發現情感的痕跡。不只拆解,亦是破壞,將所有從來無異議的存在崩毀,砍掉重練,探尋細節,才會明白能夠一起生活的難能可貴。這是個隱喻,如Davis所言。
對販賣機的客訴信是另一個宣洩,這個部分的角色們都有些不該怎麼辦的關卡,身陷不知如何挽回的困境,於是相互撫慰,並一起宣洩難以言喻的痛苦。然這一段的寫入,個人認為逃不開這類從喪失至親之痛苦中復原過程的電影套路,浮著陳腔濫調的氣息。幸賴音樂選取的精準,曲曲深入人心,另外Davis與孩子相處的情節描繪,頗為特別,讓Davis慢慢學習留心周遭,觀察幽微及投入感情;同時彼此的情緒互文著,更立體深刻Davis的內心。
此外,場景的設計突顯出Davis的特出,頗為出彩,回應了他從失去走出來的方式的確與其他影中人甚至是大多數的人不同,儘管我以為他的心情和岳父母的遺憾聲氣相通,只是做法稍有不同罷了!後者總認為可以再多做些什麼,悲痛便不再,奈何已天人永隔,來不及珍惜;前者卻直到後來才了解到那些生活的吉光片羽,皆珍貴如捧在手裡的小水漥,一旦鬆手便難以再度成形,亡佚。於是,當Davis終於仔細看著汽車遮陽板後的字條時,那悲痛之巨大,以排山倒海之勢襲向Davis時,也從螢幕內往外湧入觀影者的心中阿!
當所有的鬱悶,所有的猶豫,在拆除解構,從內心一掃而空後,我們終能重新面對自己。這部電影不單單只是Davis的重生,小孩與客服員勇敢地跨出去不清不楚的灰色地帶,尋求解答的舉動,無非也告訴我們得好好面對自己的心理狀態,縱使過程可能讓自己需要披荊斬棘,搞得滿身瘡痍,但編導相信風雨過後,必能綻放如陽光般,無壓力的輕鬆笑容!就像最後一景,宛如赤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