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父親因船難失蹤的消息,岬決定回到故鄉,整理父親所遺留的船屋,協助償還父親的債務,等著父親回來,在這時,遇到她的鄰居,是有點狀況的家庭。之後,鄰居的孩子們只是好奇著店內的一切,岬只是敞開心胸接納,自然而然地結下不解之緣,深入彼此的家庭,互相潛移默化著......
故事透過兩個家庭,三條故事線合奏出一首溫暖動人的奏鳴曲,看似各自懷抱著相異的心思,但卻彼此互相呼應,熔鑄出共有的核心。故事也非齊頭並進地同步,而是以二個小孩的眼光及處境起手,咖啡的香味及製作的用心為催化的畫筆,一筆筆深化又多彩地連結起自主女人們的友情關係。
這是一個等待的故事,等待著深愛的人回來,在這之前,就默默守護著這個家吧!孩子們擔心著母親為了養活他們而永遠離開,只能堅守所遇到的經濟困難為秘密,幸虧還有岬和老師的協助,不然孩子們就會像火源燒紙一樣,逐步擴散開來成灰燼。如此,孩子們與母親的關係,互文著之後漸漸觸及到的岬與父親的關係,孩子們的媽和外婆,和男人間的關係。
邀請船難成員的家庭來緬懷的場景,不只是個過場,更是至為關鍵的承先啟後。這場戲讓岬對於三十多年未見的父親有所想法,當然那種思念、等待的情緒其實也回應,並連同小時候回憶的蒙太奇補足了岬對父親的感覺,甚至呼應鄰居家庭成員的各自心情。彷彿就像是一個大範圍的心理互助團體,彼此取暖療傷著,藉此能鼓起最大的勇氣走出來。
上述該場景中,換人表演吉他的橋段,看似單純為表演節目要換人,不過家人對岬訴說著表演者過去受到他爸爸很多照顧的小故事,極具巧思,為後面的情節留下伏筆。過去該表演者的狀況對照現代就像孩子們的媽,一開始是將自己封閉起來,不願意接受任何協助,直到一個契機。因此岬承繼了父親血脈相傳,她之於鄰居耐心的協助,正如同多年前父親對表演者的協助一般。
看來,行雲流水娓娓道來的這篇故事,其實結構相當扎實。惟觀影者不甚了解岬與母親當初為什麼要離開父親,進而不知道為什麼那麼自責,但看到鄰居孩子們對母親的表現,或許觀影者便可以心領神會。只是潛意識幽微,內心創傷又不是那麼容易癒合,於是似曾相識的情節,當年她離開父親在這個地方再度上演,只是對象變成了鄰居,不過岬最後做了感性動人的決定,讓電影裡要角們每個彷彿缺的一角的心,再次完整,或說不再破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