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金馬影展觀影紀錄(2)
大膽揭發線上或過去政治家隱瞞自己性向,更屢屢在同志相關法案投下反對票的事實。堆疊著歷歷在目的有力證據,相關人士現身說法,並和這些政治家的嘴臉穿插對照。雖然乍看之下,很普通地一個個案接著一個個案的雙面生活被輪番拆穿,但其實默默蘊含著累加的力道,同時導演也極具層次地將批判指控強度增強。最後Harvey Milk現身說法的一段,將這部電影最殷切地期盼,表露無遺。這是衣櫃裡的政客。
觀賞這部紀錄片時,總會不自覺想到許多之前看過的電影或文章,如『自由大道(Milk)』和『哈維米克的時代:邁向自由大道(The Times of Harvey Milk)』以及有關宗教勢力的強大,可以背地裡溫和地團結群起,用自身就有的能力,合法抵制出櫃的公眾人物,等等。雖然這些東西不一定有直接絕對的關係,但這部電影的內容上或多或少都有指涉到這些文字或影像身上。
有別於上段提及兩部電影的主角Harvey Milk,這位不斷為同志人權奔走的政治家,這部紀錄片則是揭發了那些隱藏自己性向的政客。當然選擇不將自己的隱私公諸於世,這是個人的自由沒錯,只是卻進一步發現他們竟在屬於自己族群的同志平權法律上,屢屢阻撓,著實讓人吃驚。倒也不是他們不能認同自己,或許從政這樣的夢想遠比讓自己不自由還來得重要,才有這樣的作為吧!?
導演並列著這些政客問政的統計數據以及被提及這敏感話題,避之唯恐不及的可笑嘴臉,穿插著確信政客的確是同志的當事人或目擊者的訪談影像,互相對照,在此確証鑿鑿之下,那些矢口否認、避重就輕,看來便顯得極為荒謬,極為諷刺。同時隨著事實一一揭露之際,情緒也隨之高漲,原因無他,當做證據的訪問內容,看似冷靜,但多多少少透露了些私人情感上怨懟不滿的情緒,而那不自覺累積的負面情緒便強大到得以趁虛進入觀影者的內心。
不只是並列的積沙成塔發揮威力,出場人物及事實的安排方面,也具有條理地或往外擴張,或向上提升。一方面,慢慢將因這些政客未出櫃而直接或間接無辜遭殃及的受害者們累加進來:從情人,家人,乃至路人甲乙丙,無形中,也將這些間接受害者和先前未通過的法令相互呼應,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加害政客的地位,也在精心設計之下,一個比一個更具影響力。導演透過這樣的安排,以及同志族群中相關重要人物的質疑,循序漸進地注入了批判的力道。
顯然美國雖然貴為民主自由國家的先驅,但在同志人權上,仍未達到平等。其實對這樣的認知,已經由來已久,透過一些相關的電影、文章及一些節目間接或直接的提及。這部電影也不例外,但似乎更著重在積極替同志發聲的渴求上。後頭,紀錄片留下了關於全國推行的家庭婚姻政策的廣告及總統所發表的談話,不自覺地就想起一些宗教靠著其權利之大,默默地反對著同志的文章,在上位者不也倚仗著他的權利,自以為是地推動著不合時宜的政策嗎?
雖然這部電影並沒有直接提及宗教,但總有感這強大的力量,是在背後操控的主謀者。姑且不論宗教力量是否介入,但至少我們看到了位高權重的異性戀,仗著自己的力量,為所欲為;底下的從眾們則為了利益,或其他因素(實在還是不得不提宗教因素的影響),盲目不斷地追隨,甚至連該看清真相的媒體,竟也淪陷在這樣交相賊的場合之下。對於已經是少數方的同志族群而言,若還有人陣前倒戈,權利相關法案的通過難道還會有見天日的一天嗎?
後面漂亮地以Harvey Milk的一段話做結,正好為這部紀錄片所意欲傳達:針對同志人權窒礙難行的可能原因,做了最好也最有利的註解,也帶點對這些偽善的政客們能夠勇敢站出來為同志發生的殷殷期盼。不從積極正向角度切入,反其道而行地從反面說明伸張同志正義的勢在必行,更撼動人心。相當具有批判力道的電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