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

[觀影筆記10058]名媛教育-An education:女孩的成長

恰如其份地描寫著一個接受嚴謹教育的17歲少女,受到外在世界的誘惑吸引,進而抵抗這些老古板的限制,最後卻反被背叛的歷程,以及因此而對所有一切產生質疑。透過此,穿插並列著教育派和實務派的優缺點,總是在一方要吹起勝利號角時,另一方卻能緊急懸崖勒馬,反敗為勝。除此之外,更流露出人性的特質,一種就算看見,卻可以視而不見的放任。這是名媛教育。



所謂的『教育』到底是什麼?參加社團只是為了進更好的大學的跳板,所以不應該專精,要適可而止?讀書也只是為了進更好的大學,而不去在乎是否具有實用性?所有的休閒娛樂,理所當然地要減到最低,過著克制慾望的生活等等。前面如此的展開,讓我原以為這部電影是一部批判所謂『名媛教育』封閉性的電影,但直到後來,才發現,這部電影要比想像地更複雜的多!



說穿了,這個故事其實也是部青春愛情電影,除了男主角David之外,不過也正是David成熟敦厚,卻不失風趣的個性,吸引住女主角Jenny的目光。當然讓Jenny大開眼界的還有那些五花八門的旅遊及夜生活,宛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也因而興起對自己所接受制式教育的質疑並進而反抗,甚至因而放棄過去努力打下的基礎。但後來的夢碎,是否也隱約嘲諷著Jenny太過順從自己的渴望,死讀書之下涉世未深的太傻太天真呢?



相反來說,固然在別人的引領之下,提前享受到自己夢寐以求的經驗,Jenny自身也說得沒錯,與其再苦撐幾年,不如把握現在,要不然不幸死去,只能空留遺憾。只是當靠山,或所謂的『贊助者』讓你心碎呢?這也是這故事到後來能如此讓人省思的原因:立場不全然地站在某一方,而是透過一少女的所見所聞,癡迷及心碎乃至最後的重新出發,並列了經驗取向及課堂取向的優點;『及時行樂』及『別急著吃棉花糖』的缺點。



儘管教育的主要內容有點不太一樣,但不由得讓我想到在台灣傳統教育以及傳統家長對於自己孩子的期待;也想到日本的菁英教育裡,成天只擔心著偏差值。只是這樣既出世,又限制極多的教育方式,固然可以讓孩子之後出了社會,可能可以得到較好的地位,但是否想過因而缺乏生存在社會的社會技能呢?是否想過如此的教育方式就足夠了嗎?最諷刺的莫過於,連父親也被David的光鮮外表,花言巧語給矇騙了。



其實在Jenny沉醉在David滿載的愛意的同時,導演履履將鏡頭移至朋友Danny的特寫,即預告著山雨欲來風滿樓,只不過Danny始終都不說;相對而言,Jenny看到David和Danny興許從事著不良勾當,也未繼續追問下去的情節。順勢地提出了人性冷淡的一面,或者,換個角度來看,當人沉溺在非得如此的氛圍時,勸阻的行為不是往往吃力不太好,且總有感熱臉貼冷屁股的尷尬嗎?



人總在事後質疑著為何不趁機將自己從泥沼中拉出,但興許當有人試圖這樣做時,自己真會言聽計從嗎?非得要真經歷過,方警覺過去的無知;如此也造成冷眼旁觀的人性。幸虧Jenny未被擊倒。後半段的振作帶點女性主義的味道,同時也從懵懂無知的小女孩長大。或許教育不一定要如此封閉,不放棄任何嘗鮮的機會,但也要有識人的工夫,同時在某些時候,還是別急著嘗甜頭的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