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台北電影節觀影紀錄(5)
電影版和原著小說之間,整體架構和敘事手法上是大同小異的,僅在細節上有些微的調整,但準確地避免過多不必要的枝節,又可以帶出原作的內容,算是改編的不錯。另選角也相當巧妙,不僅僅將原作的角色活化,更因演員本身的演技特色,讓電影有著原著之外的意外驚喜,充滿歡笑聲。但在調性詼諧有趣之下,卻也道出了人性的疏離與依賴。這是東京同棲生活。
這部電影改編自吉田修一的小說。和小說一樣,主題式地分別將劇中主要角色在這四人同居生活中,所過的生活型態,及自身故事做了交代,只是將敘事人稱單一成旁觀者的角度。同時也在不影響整體內容之下,在細節部份做了修正,讓片長適中。更有甚者,選角傑出,再加上劇本的加持之下,原本在書中,可能算是小有趣的情節,在電影中,透過演員本身具有個人特色性的演出,讓小小的趣味成為捧腹的大笑。個人覺得改編功力了得!
故事描述著兩男兩女同在一屋簷下的同居生活,在一位謎樣的男子出現,及連續傷害事件的爆發,替這場看似平靜的同居生活,掀起了難以察覺的波瀾。感覺像是要觀眾(或讀者)從日常生活描述,發覺疑點,找出連續傷害事件的兇手出來。但實際上,重點反而是透過這四人,後來加入了謎樣男子,的生活瑣事,表現出難以言喻,互相制衡依存的關係。他們彼此看似親密地可以是任何的什麼,但其實卻疏離地什麼都不是。
電影承續了小說當中讓人激賞的人物出場手法。不一次就在開頭將所有人物瀏覽一遍,反而是利用累加的方式,角色一個一個慢慢帶入,後來再一個一個抽離退場。儘管如此,利用出場人物的談話,帶出不在場角色的存在感,讓人便自然而然地在心中描繪出一起生活的現實感,儘管沒有親眼為憑;直到中段,才真正有一起生活的憑據;到結束之前,又慢慢地抽離角色,有種『人一向孤獨而來,孤獨而去』的象徵。
說簡單一點,這樣的手法,同時對於四人雖同居,卻有著各自獨立、互不相干的立場,昭然若揭。這是種很巧妙的平衡,僵持在這間幾坪大的公寓裡。他們從未向同居室友訴說過內心自己的心事,對外人卻能侃侃而談。當然這是因為他們知道一旦聊開後,關係就會被破壞,或許他們不需要價值觀不同的別人對自己的批判或建議,畢竟不能理解;偏偏他們看似過自己的生活,卻又互相依賴的緊:一些壯膽的偵查,需要別人提供意見的徬徨失措......
就像片名Parade意義一樣,這是一條不斷行進循環、井然有序的行列,總是這樣的,為了讓隊伍有條不紊地走下去,當前面的人停下來,後面的人自然而然地停下來,不需過問任何理由,就好像開場的一幕:街道上,緩緩而行的汽車隊伍。故事中也用了網路聊天室來比喻如此的關係:不喜歡就離開;想要留下來,就要盡情歡笑。有些事情就該適可而止,保持距離,以策安全;但有些事情卻必須維持一定的親密,朋友該盡的義務。
但其實有時候,多想親近的人可以一切了然於心地拯救自己;另一方面,又會為了維持關係,不搭理也無所謂。只是這樣長久下來,就和這個故事一樣,看似溫馨,其實卻讓人不寒而慄呢?每個人都為了可以撒嬌的依賴,而無法坦承相對,多麼矛盾的一種關係呀!對照現今的社會,這個八年前的故事,竟以透過這樣一個同居生活,見微知著地道盡了這個三不五時充斥詭異氣氛的人世間的狀況,就好像故事中的那個預言:同居人之於世界。
室友真的知道真相嗎?或許不是知道,而是因自己疏離感受到濃厚的孤獨感作祟。渴望別人的關心,明明如此接近,卻一切都無所謂的嘴臉所帶給自身的空虛;或許知道,只是不想破壞這美好同居生活的依存關係,而選擇閉上嘴巴。不管怎樣,同居生活,整個世界正如行列般,接續有條理地進行著,以一種其實三不五時就會讓人毛骨悚然的方式。
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
[觀影筆記10054]東京同棲生活-パレード-溫馨好笑,實則恐佈的同居生活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電影中不是有提到他們的同棲生活就像是進入聊天室一樣...在這個空間
回覆刪除是可以很溫暖輕鬆的,真正重要的秘密是不可說不可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