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Woody Allen絮絮叨叨,帶點神經質的愛情喜劇,不過手法更為高明:以說書人的型態,串聯起原本應該會很突兀的一段段愛情故事,讓其轉變成從第三者的角度看著身邊的人所經歷的一個個故事;並用機智程度對比,烘托出笑點,但同時又極盡嘲諷之能事,不管是對劇中角色,或整個世界,極具深度。最後流暢地總結出了愛情,怎樣都可以;人生,何必被道德規矩所束縛的結論。這是紐約遇到愛。
幸虧Woody Allen讓Boris成為一個說書人的角色,不然其實仔細探究這一部電影所有故事的接點,會發現分明就是走『(城市),我愛你』或像『情人節快樂』那種多個愛情故事的大雜燴,但又不像這些早就標榜多個愛情故事集合的電影一樣,畢竟這部電影還是一個一體的故事。而Boris這個說書人的任命,讓這些一個個接踵而至的故事,順利地串聯起來,未有突兀的感覺。個人認為是相當高明的敘事手法。
Boris雖然是當事人,卻也是個旁觀者,看著無意間竟大發慈悲收留的Melody的,以及以Melody為首及其家人的愛情故事。就像我們始終不斷地看著聽著身邊的人,不管是家人還是朋友的,甚至是朋友的朋友的故事。即使不是我們自己所經歷的故事,但看著別人的際遇,聽著別人說著自己的故事的心情,不知不覺中,心便有所得,並反映到自己生活上。這個故事便基於這個架構,讓故事與故事之間,未有瑣碎之感。
利用Boris有著可以看到所謂其他人看不到的事情的自傲,導演順勢地將他處理成說書人的角色,既符合其怪怪的特質,又加強之,進而擺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姿態。挖開本質,其實只是看透過盡千帆之人生風景的心有所感罷了!當然不可否認地,Boris在對事情的觀感上,可能是他真的聰明,即便他講話,總感覺得理不饒人,咄咄逼人,但還是有一定的深度,說起來,不無道理,甚至有些話,還會同理到某部份的觀影者,如敝人在下就被同理到;有些話,則可以用妙不可言形容。
透過Boris這個怪異,但有著鮮明特色的角色,和Melody如此沒見過大場面,又順從著道德禮教的鄉下女孩的愚昧對比之下,笑料便自然而然產生。發噱的不是Boris的碎嘴,還要搭配Melody的笨拙,且仍鍥而不捨地討打,感覺像是搞笑藝人雙人組合中,屬於『受』的一方;Boris則一副受夠了這樣愚蠢的表情,繼續在落井下石傳達出他的不耐,屬於『攻』的一方。
儘管Boris的確能看透事情本質,拆穿偽裝的假面具;Boris如此聰明絕頂,總能歸結出一些人生道理,因而看了身邊的故事,竟同樣有了幾分感慨。但一切都是旁觀者清。當年輕他好幾輪的Melody對他猛烈求愛時,仍感到躊躇質疑,仍力勸女孩這絕對是傻事一樁。但卻沒有注意到,對Melody的觀感,竟漸漸地改變。
是的,沒錯,就像Boris自己在開頭所說的:this is not the feel good movie of the year. 這部電影所描述的,不是比例上來說,大多數人所想像中的完美愛情。反而是比較特別的愛情:老少戀,同性戀,3P,外遇的愛情故事。就像Boris自己本身對於Melody的愛遲疑一樣,對這些較不是一般常理的愛情,當事人總有一些掙扎:不外乎禮教的束縛,絕大多數人的眼光,顧及這,顧及那,特別是無形宗教的限制。
愛情看似如同Boris所提到的,是那麼地短暫,或甚至對許多事情的瞻前顧後,躊躇不前,如追逐夢想等,其實都是因為我們始終被一些無謂的規律所壓抑著。人總是在『你該怎樣做』下成長,但卻沒想過『為什麼不那樣做』,順其自然,喜歡就好。不傾聽自己的感覺,用別人的想法來架構自己的生活,依賴著前人所留下,雖沒有明文規定,卻始終規範著自己的制度,而致使在愛情等一些事情中,我們始終跌跌撞撞,永遠像個長不大的小孩,難以看清自己真正的需要,甚至還會產生抗拒,對自己沒自信,一直都是當局者迷。
所幸,很多事情,隨著聽到的故事,遇到的人、事、物,不知不覺中,自己竟也慢慢地改變了。什麼規矩,什麼禮教,通通都被拋開,不適用了。有的只是隨心所欲,有的只是順其自然。世界上真的沒有什麼是一定的,規則也是人訂立的,然後自己加諸在自己身上的罷了。只是,或許一時半刻,我們可能還無法理解,且暫時就把自己交給Boris這身邊充滿奇妙愛情的智者老人,經由這部電影,聽聽他看透的一切所歸結的結論(或可說是導演本人的經歷談)吧!!總有一天,我們會在不斷地選擇與放棄,相遇與分離中,歸結出自己人生之路。
brovo!!!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