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2007越來越爐火純青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2007越來越爐火純青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7年12月24日 星期一

[亂評劇場9]浮生若夢-Les éphémères

法文劇名為蜉蝣,一種很微小的昆蟲,為最原始的有翅昆蟲,似乎有某位甚為有名的文學家還是什麼的,曾經把人類比喻成宇宙中的蜉蝣生物般渺小,本劇便藉由這樣比喻發揮,由好幾個人類的小故事片段所組成,各個故事表現出不同的表情,拼貼出人類豐富的一生,雖然有歡笑也有淚水,但這都是人類無法拒絕不去走的一條路,就好像經歷一場夢境般的冒險,這就是浮生若夢



我很有勇氣地選了長達六個多小時的完整版,畢竟我嚴重懷疑自己有過動的症狀,無法待在一個位置上待太久,極限是二小時多,而且最近的狀態是疲累的,所以我一度很擔心會睡著,當然的確是有點小昏睡過去,實在是燈光美氣氛佳,外加音樂動聽,不過都只有幾秒鐘而已,或許該歸功於木製椅子不是那麼舒服,但對劇情的期待,演員深刻的演技以及導演似乎試圖透過這些軼事傳達些什麼,讓我意外地有95%以上的時間是全神貫注的,看完之後,我不得不推崇這一部長達六小時的戲劇,雖然不像電影可以透過一些影像技巧讓畫面變美,但整體呈現出來的感覺,卻讓我觀賞完後的頭一個念頭是:好美阿!這一齣戲,也無怪乎這個劇團(陽光劇團Théâtre Du Soleil)如此受人推崇,享譽國際



這部長達六小時的戲劇,分為首部曲與二部曲,戲劇一開始強烈地讓我期待著這是一齣有所連貫的劇情,但其實不然,它其實是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輪番上演,或現實或回憶,試圖透過這些片段描繪出社會百態,有趣的是我發現法國的某些戲劇作品,不管是電影還是舞台,都喜歡透過小故事的串連來表現人生課題,另外本劇中的這些小故事都是從家庭的角度出發,如對逝去母親的懷念,新生的家庭,外遇,吸毒的兒子,家暴,突如其來的親人死亡,變性人,老年癡呆,謀殺??,,祖孫之間的天倫之樂......充滿著生老病死,生離死別這種在家中天天上演的劇碼也是課題,每個人被各式各樣的情緒拉扯著,無奈,悲傷,喜悅....正由於如此,雖然每一個故事都是片段片段,但後座力卻足夠讓人感受到些什麼,投射到自己過去的經驗,同時也讓我期待著接下來會看到什麼樣的情節,可以說看首部曲就好像看遍人生百態



中場休息的一個小時,我期待著二部曲應該會對首部曲的所有故事做個收尾,我猜對了一些,他只對某些故事再做陳述,其中交待的比較完整的即是首部曲第一個故事的女主角的尋根,當然仍有穿插首部曲中部份故事的接續,不過歸結起來,二部曲所有的故事片段感覺表現出較為統一的意象即是:或生活再怎麼不順遂,或遇到死亡,或遇到什麼壓力,人生還是持續地走下去,不會因為某些不舒服的事而停滯不前,所以我們更應該地有勇氣的走下去,或以更達觀的態度面對一切,畢竟這就是我們無法拒絕的人生,感覺有點宿命論,其實是要我們更積極去創造短暫人生的快樂,或許看到的不盡然是這樣的命題,但我卻有這樣的感覺,

而其中最多著墨的"尋根",以及貝兒太太突發其想地想去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旅行的部份,透露出戰爭底下的辛苦,但卻以一種詼諧輕鬆的態度來面對所遭遇到的不幸,畢竟總會事過境遷,這也是我為什麼會有前述的感想



美麗的不只是劇情,還有舞台設計,劇團在改名成自由廣場的藝文廣場上搭起帳篷,並運用木造的座椅和舞台,營造出馬戲團的空間,舞台是個像伸展台般的長方形,觀眾座椅位於東西兩側,南北兩側則是後台出入口,很有感覺的空間,但會有佈置太單調些的疑



惑,不過戲劇一開始推進來的轉盤為這個疑惑找到了解答之鑰,原來演員幾乎都是在轉盤上表演,轉盤上便是場景的佈置,然後為了製造出空間與空間之間的相對距離,會有人蹲低推著轉盤移動,同時目測觀察與另一個場景(若有的話)之間的距離保持著一定,並旋轉著,旋轉的目的一方面是視野的關係,讓演員不背向任何一方,一方面也讓觀賞者看到的是360度的立體表演,而不是像大多數舞台劇的180度,除此之外,這樣的方法高明的地方在於,當有些緊急情節產生時,轉盤旋轉速度會變快,製造出電影情節雙方對峙的緊張感,這是我非常推崇的部份,也很特別



另外音樂也很美麗,除了一些預先錄好的音樂之外,還有現場演奏或混入前者或獨立,重點是這些音樂全部都是由一位老伯演奏而成,而且是運用了許多不同的樂器,每一種樂音都表現的恰如其份,不禁對這位老伯驚嘆,謝幕時,給予他的掌聲當然不吝嗇,他就坐在北側後台出入手的上方從容不迫的表演著

除此之外搭帳篷戶外演出的好處即是可以納入帳蓬外的自然聲響,由於都是描述在家中的點點滴滴,所以窗外的自然聲響並不突兀,但缺點是下大雨時(那天有段時間是下大雨的),演員的聲音就會聽不見了,因為演員都未配帶麥克風,甚至音效也會聽不見,而不得已要調大聲一點,除此之外讓我詬病的是翻譯的部份,我是不了解這是不是刻意安排,某些橋段不把翻譯翻出來,我可以理解,因為要表達出語言隔閡的問題.....等等類似這種讓我們可以感同深受演出者的聽不懂的狀態,或是有些只是呢喃,不是劇情重點,但有一小一小部份,發現到有漏了翻譯,或字幕晚出現,這樣似乎有點不妥,但也或許是刻意安排,不過幸虧我會一點德文以及一點法文,所以對我來說並未有太大的影響,不過相對來說,某些橋段想要表達出語言隔閡的問題的部份,我可以看的出來,但就無法深刻體會



但整體而言,這一部戲劇帶給我的是"美"的感受,而且充滿著溫暖,而且劇團很可愛地在短暫的休息時間請大家喝水,吃餅乾,不過可能要坐最靠近舞台的人才可以吃到,因為份量有限





結論是真的很棒,讓我對這個劇團以及導演很敬佩!!



2007年11月12日 星期一

[亂評劇場8]我要成名

這齣戲宛如是小美,僅雯,張智成,楊培安,同恩,戴愛玲的聯合演唱會,而韓雋凱及其他配角則有如這場比賽的演唱會嘉賓,要稱它為一個劇場,我寧願說他是一場小型演唱會,這是"我要成名"



其實這整齣戲劇,就是一場大型的選秀會,就好像在看"星光大道"以及"超級偶像"等比賽型節目中的競賽過程,而競賽過程當中的一部份就是參賽者追求夢想的心情以及源起,編導梁志民巧妙地將這個東西融入比賽過程中,呈現出選秀會光鮮亮麗的抬面下所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不過這也僅止於上半場的表演,下半場的表演則完全只是單純的選秀節目而已,一個考題,大家應試般地表演,選出當選者,沒被選上的人難過,但彼此互相安慰,並真誠地祝福選上的人,大家彼此仍是好朋友,



我想說要看這個,倒不如回家看類似的選秀節目就好了,又何必花錢進劇場呢?所以我才會說這只是一場聯合演唱會,因為除了心路歷程之外,似乎都只看到比較表面化的東西,甚至殘酷一點說,像心路歷程的這種東西,在類似的選秀節目中,一旦考題出的與此相關,主持人訪問時就會把這樣的東西也帶出來,差別只是劇場可以把這樣的回憶演出來,所以就劇情深度而言,是有點不夠的,也或許是因為我期待著在這樣劇情的結構下,能對台灣電視界因為"超級星光大道"效應而起的選秀濫殤,帶給我一些新的想法,或嘲諷吧!?



不過編導的手法讓我看到劇場的另一種可能性,首先是把整個劇場包裝成一個選秀會,而編導自己就是這次的主考官,讓觀眾好像親臨選秀會的現場;另外,就是讓觀眾一起參與完成這齣戲,也就是讓觀眾成為評審,投票選出心目中表演最好的人,決定最後的結局.所以每一場次的結局都會是不一樣的

我在投票時,不禁想到主要演員中,當場誰的粉絲來的比較多,誰就會當選,其實這樣對台上較為知名的線上藝人來說,其實還蠻殘酷的,若沒當選會不會覺得自己沒有人氣,會有點尷尬的心情......不過我好像想太多了,這不過只是一個演戲地選秀會,而且編導最後也說最後當選的人,可能由觀眾投票決定,可能他們自己決定,或是兩者綜合,這樣我想到的問題好像就不成問題了,也因為導演的說明,也呈現出選秀會最終選擇入選者的多樣性,不過這也只是表層的真實情況罷了!



還好原創音樂與選用歌曲相當好聽,主要演員也克盡自己當歌手的尊嚴,每個人都賣力的熱唱,也談不上每個人演得好不好,其實只是把他們歌手的本能以及在自己成為歌手之前的過程表現出來而已,簡而言之就是演自己,所以大家都表現稱職

不過張智成與僅雯有多一些橋段的鋪陳,除了自我之外,是在六位本職是歌手的表演者當中,比較有需要演戲的劇情,僅雯不用說,在"住左邊,住右邊"的磨練,以及有點走往諧星路線的表演,讓他在這部戲當中如魚得水,而我也一直喜愛著他的創作以及他的歌唱,張智成則就比較讓我有驚豔的感覺,表現的還不錯!

另外以口技成名的錢氏兄弟,也在本齣戲客串上一角,雖然那一段的演出相當精彩,任何有看過錢氏兄弟表演的人,都必定會為他們出神入化的口技折服,甚至讚嘆,但那一段似乎有點多餘,勉強可以解釋的就是在這樣的選秀會場上,都會碰到志同道合,有相同才能,而互相切磋的朋友



所以若單純只是欣賞一場音樂的盛宴,或口技的演出,你覺得會看得津津有味

只是若你還想看到更多深層的東西,那你可能會有點失望

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演唱會1][不負責音樂獎座12]蘇打綠-無與倫比的美麗

其實我並不是特別喜歡蘇打綠,主唱青峰的聲線也不是我最喜歡的類型,但我卻為他們流暢的音樂旋律,以及青峰發自內心的嘔歌深深著迷著,從他們的第一張專輯開始的"頻率","你喔"到讓他們奪下最佳金曲獎最佳樂團的小宇宙專輯中的"小宇宙","小情歌"......都是讓我很欣賞的歌曲.尤其是詞曲創作都皆屬上乘之作的"小情歌"



在買下米希亞演唱會的門票後的那天晚上,我在某個他們正在出外景的不知名節目上,聽到他們親口說著要開演唱會的消息,內心其實是興奮的,我不知道自己在興奮什麼,可能聽完米希亞後,再去聽打綠的演唱會,雖是個奢侈,但卻是滿足的享受,屬於令我滿意的生活的方式之一,剛好那時又跟朋友聊到一起去聽音樂會的二三事,內心潛意識地趨動,又聽到某100級不認識的系上學妹幫蘇打綠宣傳著他們的演唱會,我更有動力,反正我就是想聽蘇打綠的演唱會



從一開始的開場,不知是受到觀眾熱情的歡呼,還是莫名的情緒牽動著,我竟有點想要落淚的衝動,或許是我天生就俱有會替別人的努力得到回報而感動的本能吧!?而在這個演唱會中,讓我更了解蘇打綠樂團,或者也可以說其他樂團的製作音樂的過程與付出,我想我的感動是值得的



節目共分為三大段,第一段是華麗搖滾,第二段是Acoustic,到第三段加入許多古典的東西

每一段都有每一段的精彩,而每一段也都展現出團員們高度的音樂才華,尤其是阿龔與青峰,玩樂團的真的不是只有玩樂團,大家在音樂的天份上真的不是蓋的

而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段落,便是第三段,有許多阿龔的古典獨奏或自己的創作,藉此除了等待青峰的換裝之外,也展現出他音樂上的造詣,再加上他可愛的舞蹈,還有他本人流露出來的可愛,一整個心完全從原本的阿福,小威,青峰,轉向他

說到那可愛的舞蹈,要是不在後面說明這是由阿龔認識的舞蹈系學長專業地編排的,我還以為這是他們自己編舞,要表現他們可愛的地方,讓人看了會會心一笑,讓演唱會增色的附加物,但其實不然

剛剛打開"小宇宙"專輯才赫然發現,喔......阿龔還是個Dancer阿!!難怪他要跳舞,我怎麼之前都沒注意,好吧!我承認我第一次看蘇打綠的現場,天阿!我的心更向著他了!!哈哈,



不過也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蘇打綠對這次演唱會的用心,不只音樂上的表現,在其他附加物上也很努力,除了舞蹈之外,還有青峰苦練長笛以及FM78.78的無美麗,還有許多不一樣的編曲,還有樂器安排的變化以及換裝空檔時的編排,

這個編排當中的其中一段,讓我看到了一個樂團維持的堅辛,以及力求突破的壓力,也看出他們想要做出好音樂的決心

青峰說:有人問我會不會擔心新專輯排行榜的排名,有人都可以買榜了,排名又有什麼重要,重要的是可以端出我們覺得對得起自己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很棒的精神,所以我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漸漸地被台灣的地下樂團的音樂所吸引,我想是因為他們和蘇打綠一樣,認真地做出他們想要做的音樂的關係吧?正由於他們的認真,讓我聽出了感動

所以我喜歡蘇打綠,也喜歡Tizzy Bac,回聲樂團,旺福,這位太太,以及自然捲(可惜已解散),張懸......等等,張懸同時也是當天座上嘉賓



除此之外,他們的演唱會的重點之一也是感謝他們的父母對他們堅持音樂這條路上的相信,推己及人,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觀眾們,能夠相信自己的夢想,努力往前邁進,這也是第三個段落讓我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相信,這讓我想到許多,想到過去填大學志願時被父母的阻撓,又想到之前在網路上算命,算出我是個意志不夠堅定的人,想想其實真的還蠻準的,我由衷地佩服蘇打綠,以及時下社會敢於追夢的人,蘇打綠成功了,我想其他人,成功終將屬於你們的,你們這些意志仍堅定的人,而我,現在有現階段的夢想,目前我意志堅定地走著,而另一個已有所計畫的夢想正持續著,我希望這個也能持續下去,聽完蘇打綠的演唱會,我覺得我有將意志不夠堅定的缺點一掃而空的決心,所以加油吧!!相信自己,變成自己希望的樣子吧^^大概也是因為這樣,我覺得蘇打綠演唱會的最後一首歌(安可曲除外),也是新專輯的最後一首歌:相信,相當好聽(請到我相簿最後一個Music的資料夾,就可以找到這首歌)



我不諱言,我超喜歡"小情歌",所以當青峰說:因為小情歌,有更多人認識蘇打綠,但只喜歡小情歌,不是真正喜歡音樂

我心頭還是震了一下,但我仔細想想,我真的很喜歡小情歌,但我也喜歡其他的歌,所以當"頻率"一下,當"你喔"一下,當"小宇宙"一下......我有種興奮的感覺,我想我真的不是單純喜歡小情歌,其他沒聽過的新專輯曲目,我也覺得很熟悉,並深深為他們著迷,很有蘇打綠的感覺,我想我是由衷喜歡蘇打綠的歌,旋律總是悅耳動聽,流暢無比,且光是聽歌詞就有種讓人心向陽光的感覺,只是恰巧覺得"小情歌"實在太強了!!



是的,蘇打綠的音樂總是帶給人無比的希望,以及架構出他們幻想中的世界,有人質疑他們,不切實際,可是我覺得不去相信美好,又怎能消弭這世界已存在的不好呢?我想這是他們令我著迷的原因,始終以純真的精神看待建構著這世界,相由心生,從這個演唱會當中,我也看出他們每個人很可愛的一面,從錄音,練習的側拍,以及演唱會中青峰的表現,還有其他人不經意流露出來的可愛!!

我喜歡可愛的人事物,所以我發現在經過這一次演唱會後,我越來越喜歡蘇打綠的每個人與其整個團的精神

最後飄落的紙片,更是他們每個人親手寫下的祝福與箴言,讓人備感窩心,我拿到的是馨儀與阿龔的呢!!



無論如何蘇打綠這次演唱會,相當有誠意,而且值回票價,我想說:謝謝你們,蘇打綠,只可惜家住得比較遠,沒聽完安可曲就得先離開,甚為可惜>"<





既然看到他們的錄音實錄,當然也要來看看他們這次的新專輯表現,其實這次演唱會還唱蠻多首新歌的(還是整張都有唱,我不確定,因為聽到專輯是演唱會之後的事),所以我覺得他們的第三張專輯也一樣很有可看性



除了我喜歡的相信之外,還有中版的無與倫比的美麗



以及可以媲美"小情歌"的"左邊",不過小情歌還是最強的

而開頭曲:遊樂則充滿了玩興,展現了蘇打綠可愛的一面,我還蠻喜歡的

花茶:青峰的第34號創作,有著充滿希望進行曲的樂聲悠揚以及合聲,青峰說這首歌所要表現的主題是,要在事情或愛情最美的時候紀念下來,別拖到歹戲拖棚

簡單生活以較簡單的編曲,呼應曲名,聽來也輕輕淡淡,有舒服之感,與簡單生活帶給人們的感受不謀而合

最突破的兩首歌:白日出沒的月球,城市

前者走快板路線,是打綠目前最快的歌之一,中段轉為迷離氛圍,後段又轉為主旋律,結尾又轉成中慢版,以青峰的呢喃做結,同時青峰在這首歌挑戰的他的肺活量,

說到迷離,後者則展現出蘇打綠可以迷幻搖滾的本事,個人也還蠻喜歡這首歌的



這天從原本的中版情歌,變成大合唱,也算是一氣勢磅礡之情歌

四季狂想則是一首華麗的歌,家凱說他很另類,很誇張,我倒覺得還好,因為好聽,在我的定義裡,難聽才是另類與誇張,但富多元性倒是真的



整體來說,蘇打綠的音樂在這張專輯又有更大的躍進,除了持續創作出動人的音符之外,編曲上面也極富多元,而且不甘於單一曲式到底,而讓我們看到一首歌更多的可能性^^


2007年10月17日 星期三

[好書短評6]靈魂擁抱

書名:靈魂擁抱

作者:侯文詠

出版社:皇冠出版社



這是侯文詠繼探討教育現場的"危險心靈"之後,另一部長篇力作,以近於癡狂的偶像崇拜,進而探討文壇和媒體生態

不知是否因為這陣子所看到的書,文字處理較為冷靜和情節比較偏向絕望還是怎樣,所以看到這本書在某些程度上,偏向於積極及直接時,其實有點不太習慣,我也有點忘了"危險心靈"的文字是否帶給我如此的感受

但可以確定的是書中角色人物的設定,延續了"危險心靈"中角色的痴愚,為什麼這樣形容呢?你將會發現,這兩本書的情節都是在一念之間選擇錯誤的方向後,後續的情節就有如骨牌效應般排山倒海而來,讓書中的主角應接不暇,擋也擋不住,所以看書的時候,當劇中主角下決定時,我總是會有"糟了!慘了!"的心情油然而生,或者是看到某個段落時,會有種如果他不這樣那樣做,今天就不會淪落到這樣的地步,因此才會覺得書中的人物,很笨,總是做錯了決定,卻在事後追悔地收拾爛攤子

不過說他們笨,似乎也不是如此,其實他們內心也經過許多考量,但總在最後一刻或受周遭事物影享,或受情緒影響,或受人的影響, 或甚至在無意識之下就做了與期望不一的舉動......而做了一個未來不利於自己的選擇,而開啟了接下來的故事,我們可以說侯文詠運用這個小技巧,讓故事得以延續下去,甚至越挖越深,讓讀者看著看著,不忍釋手,因為我們想知道,然後咧?所以咧?但仔細想想,日常生活中,人不也常常有這樣因周圍人事時地物的影響而臨時更改選擇,或只是情不自禁地心口不一而讓原本很單純的情況,益發複雜嗎?至少我必須承認,我就是這樣的人

我想這大概可以歸為侯文詠的作品特色,運用人性,讓故事的洞越破越大,然後再一個一個地去收尾



書背說這書是一本探討"名氣"的作品,但主要從病態"偶像崇拜"的這個觀點切入:王郁萍v.s.俞培文;彭立中v.s.宋菁穎,本書故事便是從這兩條線展開,侯文詠將兩位粉絲王郁萍與彭立中描寫得相當深刻,瘋狂到有點驚悚,所以本書瀰漫著緊張的氣氛,就如同前面所說的,會吸引讀者的目光,一字一字的看下去,雖然他不是推理小說,你永遠不知道瘋狂的粉絲下一步會怎麼做,也難怪宋菁穎與俞培文是多麼地不勝其擾,只是俞培文與宋菁穎的處理方式卻有點不同,在這邊做出了對照

兩位主角都是具有名氣的人,遇到這樣的狀況,宋菁穎不畏懼外界的眼光,堅決證明粉絲的錯誤,不害怕丟了飯碗;反觀俞培文則一時迷失在名氣的氛圍裡,下錯了承認"靈魂擁抱是他的作品"的棋,而害怕被爆抄襲,所以做了很多私底下的勾當以免除自己名聲受損,但相同的是他們兩位都害怕被污名化,宋菁穎無法忍受被抹黑,俞培文則是怕"抄襲"會毀壞他的作家之路

而兩位粉絲雖然瘋狂過了頭,但其實他們只是希望他們的偶像能多看他們一眼,能多為他們付出一點,歸結起來,不難發現到"人的欲望"在這四個人中,像條蛇般鑽進鑽出,



而仔細去思考,欲望其實也是書中各種現象背後的重心:宋菁穎與俞培文渴望名哲保身;王郁萍和彭立中渴望的是被愛與愛人,

除此之外,這"欲望"之題從一開始,俞培文與開膛手的筆戰以及較勁當中便可窺見一二,他們對彼此書中內容的批評的中心思想,也成為之後所發生事情之背後推手,除此之外,作者對新聞傳媒爭取這些事情的報導的描述上面,也透露出了人是有許多欲望需要被滿足,包括偷窺欲,因此免不了描寫了現實世界的狗仔的狀況,

而因為人的這些欲望,所以才產生許多其他副產品,同時這些欲望也使得事情會像堆雪球般越滾越大,甚至越變越複雜,也為這些欲望,使得具有名氣的人不得不被攤在陽光下,檢視自己的行為,

所以有名氣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侯文詠不打算給我們答案,而關於人的欲望,侯文詠沒有也不能斷言此為毒蛇猛獸,......本書其實還有很多事情作者不打算給我們正確的答案,事實上這些事情也難有正確的答案,只是具體描述事件,讓我們去正視這些問題,而且將可能會是亙古不變的問題,這通常是侯文詠一部書成型習慣使用的概念吧!?展示出這個看似進步的社會下所其實隱藏的種種問題



整體來說,維持一貫侯文詠小說的作風,但添加入驚悚的成份,更添易讀性





2007年10月2日 星期二

[好書短評5]死了一個甜點師傅之後;如果整個世界都下雨

書名:死了一個甜點師父之後(Pequenas Infamias)

作者:卡門 波莎妲絲(Carmen Pasadas)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當代文學系列)



推理故事看那麼多,我還是第一次看到以這樣的形式寫成,不過也有可能是我看的故事還不夠多,或許這樣的型式已有人使用過,不管,我覺得寫得真好

首先開宗明義地就把謀殺案的被害者如何被害,描寫地鉅細靡遺,緊接著則描寫每個出場人物聽到目擊者尖叫聲的反應,在這裡作者隱藏式地埋下了伏筆,也就是說這幾個人其實讀到最後,你會發現到大部份的人都有可能是嫌疑犯,之後並以倒敘式的手法描述為什麼大家會集中到命案現場,以及在此命案前發生了什麼事,而從這些事當中,讀者便開始猜想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兇手,因為在這些事當中,讀者會看到每個人的殺人動機

但是作者並非以殺人動機入題,而只是單純地描述著每個人的經歷以及心情,由於描寫地相當透徹,因此對於實際發生的事,我們可以從這些心情當中窺探一二,而能感同深受地為何在他們都集中到命案發生的舞台時,看到被害者時,每個人的心情是多麼可以想像地焦慮,也就是說他們有足夠的動機去殺害被害人,也可以說不相遇還好,一相遇就不想留被害人活口的感覺,但同時又害怕著事後的追究,而小心謹慎著,讀者便可以從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那種進退維谷的掙扎,直到最後下定決心,但卻撲了個空,不只如此,還被其他人互相發現行為的怪異,讓人不禁會心一笑

最後真正的兇手出現,雖然有點出乎意料之外,甚或覺得不可思議,但或許作者便是想要懲罰被害者知道這麼多秘密的後果吧?!讓整個謀殺略顯的荒謬,但於加害者的動機而言卻是沉重的悲傷,

最後加害者把這段際遇記錄下來,剛好與故事開頭相呼應,而讓人乍有"誰才是真正的作者"的感覺,這樣的寫法極具創意,我很喜歡

除此之外,每個人的小故事寫來就好像自己的故事或身邊的人的故事,尤其親切,又當那情感是刻畫得如此鉅細靡遺之時,更讓人有世道人心黑暗的不勝欷歔

結論是這本書相當精彩,在描寫人的心境轉折上尤其,悲哀的只是這樁謀殺案變成了這樣心情轉變的產物









書名:如果整個世界都下雨(世界中が雨だったら)

作者:市川拓司

出版社:平裝本(@小說系列)



對"戀愛寫真"以及"現在, 很想見你"這類純愛小說不陌生的讀者,一定都認識其作者:市川拓司,但別以為這一部作品又是一部討好讀者並擁有感人結局的純愛小說,事實上正好相反,也不能說正好相反,其實也是浪漫的愛情小說,只是其背後卻隱藏著令人震顫不已的事實

本書分為3個故事,一開始(除了第二個故事之外)就如作者所擅長描寫的純愛故事般,有種淡淡的美麗,你當下會覺得還是純愛小說嘛!但越看越下去,越抽絲剝繭出事實的真相,你會發現這些故事的主人翁們都有著悲慘的生活,第一個故事的女主角疑似亂倫又殺了人,男主角則其貌不揚;第二個故事的男主角是在學校慘遭凌虐的學生;第三個故事是始終被人瞧不起而相當自卑的上班族

而這些人的長相,根據作者的描述,又是那麼不起眼,成績好像也不是挺好的,似乎一點用處也沒有,因而更造就了主角們黑暗的性格,既讓人同情,同時又讓人覺得他們的所作所為實在是不值得,但到最後,作者似乎較偏向同情的一方,總在每個故事之後,做個扭轉,讓這些主角們在某些程度上是逃過一劫的,但也不交代完整的劇情,留給讀者無限想像空間,或者也該說這類爭議性的人物,給讀者自己的價值觀做出裁決,在心中寫完他們的故事,否則若作者選邊站,我個人會覺得這樣的結束甚為可惜,也可能會很冒險,因為選擇了其中一邊,就不討另一邊讀者的脾胃,所以作者是聰明的

而在這些殘酷事實的描述中,你會發現作者不僅擅長描寫純愛,也同時嫻熟於這類既殘酷又血淋淋的故事描寫,更把主角們的心態轉折闡述的鉅細靡遺,讓你不禁隨著主角的心情起伏著,同時讓人看到作者作品中的另一個面向



我會買這本書,完全是看了書背的簡介,發現他描寫的是我無法抗拒的題材: 邊緣青少年的愛情故事,所以便即刻買下,要不然其實市川拓司的書其實我沒有很大的購買慾望,僅有看過電影

不過這本書讓我佩服起市川來,我還蠻喜歡他寫這樣異色愛情故事所採用的結構的......

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

[亂評劇場7]羅伯勒帕吉:安徒生計畫-Robert Lepage:The Anderson Project

這是一齣多媒體3D電影劇場,導演是在世界享譽盛名的電影導演以及劇場導演,當初會想要看這齣戲的原因,完全就是因為這位導演的緣故,再加上把多媒體應用在劇場中所產生的美感,特別令我好奇與嚮往,尤其是此次多媒體還是採用了3D技術,我想更不能錯過



果不其然,本齣戲在多媒體的應用以及演員與多媒體的互動上表現得相當出色,光是第一幕的演職員介紹,就讓我印象深刻,其點在於他把演員的影子也表現在螢幕上,因此便覺得很厲害,另外就是擅用場景的特色:幾乎都是昏暗的場景,包括夜裡,雨景,色情場所內....等等,隱瞞了觀眾的視覺,而讓觀眾對於一些場景的表現上,有點不可思議,

除此之外也擅用了舞台的特色,將原本是平面的螢幕,做成有平台的舞台,使得部份演員與多媒體的互動上,更添真實性,

另外由於是一齣獨腳戲,由一人分飾多角,因此在佈景上,為了讓某些有產生對話的場景不顯得過於奇怪,而把整個碩大的舞台縮小成一個小小的框架,因此螢幕舞台便加深了佈景的深度,而不至於狹窄,

當然除此之外,導演以及編劇還是巧妙地運用一些手法,把這種對話的場景,獨腳演出而不致於奇怪,比如說打電話,比如說面對觀眾訴說......等等,顯然後者,導演把觀眾也納入表演名單當中,很自然而然地觀眾的心中便會隨著角色的個性而應答著,但必須冒著我們尚未瞭解此角色個性的危險,不過因為只有兩幕這樣的戲,也因為這兩幕戲的劇本其實都讓對方少有開口,或難以啟齒的機會,因而輕鬆化解



尤其是第二次使用這個場景的部份,充份突顯出這齣戲想要表達出的衝突感:一位有名有勢的歌劇院負責人,竟然患有性方面的疾病,想當然爾,他是多麼不想讓人發現自己是個在慾望中載浮載沉的人,在前面的片段中就已看得出來,另外事業與家庭無法兩全也完完全全印證在這個角色上,所謂"有一好,沒二好"的情況,不就是這樣嗎?雖然他極具聲望,但在某些方面卻無法認同自己

另外衝突也表現在藝術表現上,不論是劇情本身,或整齣戲劇,比如說在音樂使用上,雖是一齣關於歌劇的一場表演,但音樂卻選了hip-hop與電音,而在劇情上,歌劇院的主流藝術V.S.塗鴨藝術,過去安徒生童話所代表的浪漫主義要被改編成具有現代感的兒童歌劇......其實簡言之就是過去與現在兩者之間的衝擊,不管是這齣劇的主軸:藝術本身,或者甚至是關於安徒生的過去與現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安徒生到底是不是gay?只不過在下一段劇情當中又陳述出他與親愛的女人的邂逅的狀況,兩相衝突之下,我想只有死去的當事人最了解,現在只能徒留臆測

另外這個劇本其實也是現代版的安徒生,只是由安徒生分裂成兩個主要角色,白子作家來到巴黎所見所聞就好像安徒生他本人在巴黎的遊歷軼事,而歌劇院負責人的性別認同問題則也代表著安徒生本人的性別認同,另外以蒙太奇插入的安徒生的作品"樹精"與"影子",其字裡行間所描寫的故事,也剛剛好與主軸劇情本身相呼應,如樹精中嚮往繁華的巴黎,也可稱為當時世界的中心,呼應藝術家想要發光發熱,似乎不走那巴黎一遭,好像就變得名不副實;影子則呼應著劇情中人性的黑暗面,比如藥頭要燒掉房子,歌劇願負責人性癮疾,(雖然我不想稱他為黑暗面) ,以及他悄悄換掉劇作家......等等

當然把過去的事搬到現在上演,必定會有所不一樣,關於自我認同缺陷,現在有心理醫生可以幫忙,關於失火,已經不再有人會隨身帶一條繩子在身邊,而且繩子可能也不夠長,只不過這些場景都用很逗趣的方式呈現,雖然有點過於誇張,但也隱喻著跟不上時代所帶來的格格不入感吧!?

不過有些事情似乎是亙古不變的,關於無法實現的幻想,以及對於功名的渴望,這些都是安徒生童話中絕大部份所有表達出的意旨,而也呼應到主軸的劇情上,最後白子劇作家丟了工作,也徹徹底底丟了愛情,一切都只因為他過度地追求名與利,或許"過度"的字眼不適合使用在那白子劇作家上,因為在劇情中看不出他有多麼的功利,而且追求自己的夢想,本來就並非一件錯誤的事,只是導演與編劇這樣的處理,雖然是一種自不量力的諷刺,但於我而言,卻有說不出的悲哀

或許這也是一種衝突:有希望成名到最後卻落得一場空,或者也可能是回到嘲諷自己,嘲諷藝術創作者的悲哀:無法盡情揮灑想要呈現的東西,因為要看評判人的喜好,他們抄有藝術創作者糊口的生殺大權,

最後想要找回過去的溫暖,尋求慰藉,卻在追求名利的過程中,滄海桑田,令人不勝欷歔



除了許多衝突與呼應之外,台詞中也不忘調侃法國人與英國人,由於是眾所周知的刻板印象,所以觀眾容易心領神會



而關於衝突的部份,雖然這一向都是羅伯勒帕吉作品中所表現的手法,但在這齣戲劇的使用上,卻讓我看到了關於人自己本身所擁有的內在衝突,人類這種動物一向都是充滿矛盾,內心有許多衝突的,因而常常會有連自己也不認識自己的困境,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這個問題的確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他會隨著心境,所遇到的人事物的改變而有所不一,但透過這齣戲劇,雖然劇中人物仍對自己有那不為大眾所接受的一面而惶惶不安,但我想認同自己有這樣的面向才是最重要的,才會坦然地接受自己,更認識自己



如此環環相扣的戲劇,也得有出色的演員將他襯脫出來,尤其是別忘了這是一齣獨腳戲!個性上的不一樣也就算了,還有口音上的詮釋更增添了角色的難度,不過伊夫雅克表現得相當精彩,尤其是那一口法語腔的英文實在另人印象深刻,不仔細聽,你還以為他在講法文,其實他是在講英文,當然有些部份他是真的在講法文,沒錯



我覺得這是一部相當精彩的戲劇,不論在劇本編寫與導演導戲,還有多媒體的配合,讓這齣劇顯得熱鬧非凡,但卻又有著深沉的悲哀


2007年9月3日 星期一

[亂評劇場6]西遊記-What is Fantasy?

林奕華繼去年好評不斷地水滸傳之後,再與兩廳院合作,推出"西遊記"

我覺得比起水滸傳的精彩度,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較平易近人

 

人為什麼要旅行?或許有多種理由,其中之一應該就是厭倦了所處環境的生活,想要換個不一樣的空氣來呼吸,所以才去旅行,說穿了,就是在現在所處的環境之下有太多不快樂的事了,想要藉由旅行到其他環境轉換心情罷了

所以我們看到這一齣劇裡,有許多不快樂的事情,探討著人為什麼不快樂?

導演將所有不快樂的事情,歸結成四大類,藉由西遊記四個主要人物的特色來做呈現,並以人人都OXXX做為主題的句型,套在每個段落上,O代表著動詞,而XXX代表著西遊記的四大主角,包括"人人都愛豬八戒","人人都怕孫悟空","人人都恨唐三藏.""人人都看不見沙悟淨",這四個人物在劇裡面則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分別代表著"懶惰","萬能","要求","存在感薄弱",若把這四個詞兒替換掉主角的名字,不就是我們人性的一部份嗎?



人人都愛懶惰,若不用努力工作,就可以不愁吃穿,那該有多好,人總是為求溫飽,而努力做事著,可是總是懶惰得我們,總在偷閒過後,面對更多做不完的事,所以便變得不快樂;或說辛苦工作之後,真想其他日常瑣事都不用管,但若懶到不去管,周圍變得一團亂,我們也會變得不快樂

照這樣看來,這"懶惰"一詞,其實也可以換成"有錢",有錢我們就不用為求溫飽而汲汲營營,我們就可以請佣人幫我們處理日常瑣事,我們什麼東西都可以用最好的,不用在為了故障而怒髮衝冠......

甚至我們懶惰得不想承諾,不想判斷,不想回答,不想思考,若什麼都不做,那我們就會像豬八戒一樣沒有煩惱,那該有多好阿!!

人人都怕萬能的人,怕那個萬能的人搶走我們應得的東西,因此我們害怕像孫悟空這樣的人攪亂一池春水,可是對孫悟空這樣萬能的人,也會有所煩惱,怕自己空有才能,卻沒辦法獲得別人的賞識,或過於狂妄,得不到別人的喜愛,甚至被封殺,就像孫悟空被封印在五指山下,不禁感嘆這年頭,怕別人比自己好,也怕自己好卻沒有人賞識自己,真是進退兩難阿!

人人都恨要求,說真的,其實我們都很怕別人要我們怎樣怎樣才是對我們最好,口口聲聲地說為你好為你好,但這聲聲的為你好,都造成對我們的壓力,但殊不知我們也常常給別人這樣的壓力

人人都看不見存在感,擔心自己不被人重視,擔心別人會忽略自己,但卻仍無法擁有自己的意見,一生只照著別人的腳步去走,但卻又痛恨著這樣沒主見的自己,所以我們不快樂

整齣劇就在一幕一幕的揭示中,進入了尾聲,在這樣的書寫觀影心得得過程當中,我發現了人性矛盾的地方,懶惰V.S.努力;萬能V.S.平庸;希望別人多關心自己V.S不希望別人要求自己;沒有主V.S.存在感......歸結到最後,其實我們還是要認識自己,接受自己,至於什麼是自己,或許我們可以藉由旅行來尋找這個問題的解答,節目手冊中,便提出15個問題,或許你可以看出自己對待自己的態度到底是什麼?而這些問題也出現在這齣戲裡(以下摘自節目手冊p.16)

1.你現在在等什麼?

2.你會為了趕流行而去旅行嗎?(這個問題讓我想到因"練習曲"而引起的單車環島熱)

3.你預期你在未來的旅程會遇到哪些困難?

4.你會參加旅行團嗎?(看待自己)

5.你是怎麼收拾行李?(總結自己)

6.旅行是為了冒險嗎?(挑戰自己)

7.你會期待在旅程中有豔遇嗎?(善待自己)

8.為什麼在旅程中更容易吵架?(鞏固自己)

9.你快樂嗎?(認同自己)

10.如果有一個可以回答你一切問題的地方,去到那裡,你要問什麼?(檢查自己)

11.在旅程中,吃重要嗎?(縱容自己)

12.你會不會送人旅行紀念品?(悼念自己)

13.你在旅程中哪些時候覺得無聊?(否定自己)

14.你有看過什麼是讓你大開眼界的嗎?(恭賀自己)

15.旅遊讓你得到什麼?(改變自己)

可以這樣說吧,從西遊記一幕幕揭示社會現象的場景中(這也是我很喜歡林奕華戲劇的一個原因),我們也從中看到自己某部份的影子存在在各幕場景之中,導演藉由這樣的觀戲旅程中,讓我們發現真正的自己



我還蠻喜歡用現在的社會現象,套入原本故事的部份,其中以超級"月"光大道特別令我印象深刻,以歌唱比賽比喻成天庭,什麼歌都會唱的參賽者為孫悟空,以套牢的合約象徵五指山,以此為架構,並加入對於這樣的比賽的嘲諷

另外以盤絲洞比喻成美術館,或說是當代藝術,雖說比喻為藝術,借喻和盤絲洞一樣,進得去出不來,但我想也是因為離境的英文Departure中間有三個字是art的關係吧?!剛好在這一幕的時候,背景的departure也剛好把art挖空

除了這個背景與戲相呼應的地方之外,接下來的婚姻81難也剛好與之呼應,因為離境的境也被挖空剩下"離"這個字,而Gates也有81個,象徵著這81個難題,也代表著解決了難題,便可以解脫

整部戲不僅嘲諷整個社會現像,也藉由月光大道嘲諷著自己,別看他都在說什麼歌唱節目,唱片公司等等都需要帥哥哥或美女才有票房,其實也嘲諷著自己在這齣戲當中,也要用像張孝全這樣的帥哥,票房才會更上層樓,其實間接地也嘲諷我們觀眾易於接受這類的偶像速食文化,這樣的嘲諷極具特色,我還蠻喜歡的,不只如此,利用演員的近況來解嘲,也是高招之一,張孝全尤其為箭靶,王耀慶也在少部份被當做箭靶攻擊



至於各演員的表現,其實大家都表現很好,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當屬王耀慶,時一修,戴旻學與陳煜明了



後三者印象深刻的原因是他們幾乎男扮女裝到尾,而王耀慶則還是很厲害的喜劇演員,活力十足

張孝全在本齣戲當中也有所突破,比起他過去演的戲,沒有太多肢體動作比起來,這場戲有較多的伸展,尤其那場起立蹲下的橋段,實在很發噱,不過還是有點放不開的感覺,另外過去較少見的爆發,也在這齣戲當中較常看到,不過他大部份的角色設定還是他比較常演的內斂

莫子儀則是在這齣戲當中減少了他有如朗讀般地台詞方式,我覺得這是他的一個突破,原本以為他在這部戲沒有太多的戲份,但夫妻的丈夫角色,與公主的羅馬假期中的唐先生的角色,都讓我看到莫子儀演技的另一面,過去他也是演較多內斂的角色

除了許多演員的改變之外,導演的編劇上也大幅減少他所擅長用台詞堆砌想法,情緒的方式,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說比較平易近人的方式,因為說教般的台詞特別讓人昏昏欲睡,甚至沒有暫停,讓人喘口氣消化的時間,因此較難掌握想要傳達的內容,但此次這樣的場景大幅減少,而且有些部份也有所謂地留白,讓觀戲者對前一幕的震撼能夠餘波盪漾,消化下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婚姻81難的收場方式,會有打入觀戲者心坎的效用



結論是一部很好看的戲,不看可惜





p.s.很興奮地與張震是看同一場唷!!他就坐在我前三排還是四排,他大概是來捧他哥哥張翰的場吧!?不過我一度還誤以為張孝全與張翰才是親兄弟,這一場戲下來,不論體型,髮型與穿著,都會讓人有他們是兄弟的錯覺!









2007年8月30日 星期四

[不負責音樂獎座11]Greeeen-あっ、ども。はじめまして。

在日本一開始聽到這一張專輯時,雖然覺得不錯,但沒有買的衝動,因為我覺得曲風有點像是Orange Range(橘子新樂園)



不過越聽越好像中了毒一般上了癮,心情也不知不覺地暢快起來,你知道的,我對一首會帶給人快樂的歌最沒有抵抗力的,所以包括這一張專輯的第一首歌:道,我真的很喜歡,很推薦,他就是屬於這一類的歌曲



其實我覺得最近日本人喜歡聽的音樂類型之一,就是屬於這種混種音樂,代表團就是Orange Range,Greeeen則是近期竄起的新團體之一,這就是我為什麼說Greeeen的音樂有點像Orange Range的原因

這兩個團的音樂都以搖滾為主要基幹,但卻混合了雷鬼,龐克,嘻哈,電音等等元素,雖混合了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但旋律卻是流暢易入耳的,所以聽完會有一種暢快感在心中

其中,搖滾會因為主唱把內心的情感用盡力氣的把他唱出來,也跟著唱出聽者心中的鬱悶

龐克的元素,則讓人有青春無敵的感覺,聽了會讓人有種返老還童的感覺;而嘻哈則是讓整體音樂性更具節奏感

所有音樂型態綜合起來的結果會有加乘效果,而讓人心情會不知不覺地愉快起來

當然整張專輯裡面少不了比較慢版的情歌,不過情歌都不宣揚愛情較為負面的一面,反而都是比較正向平和的一面,所以會讓聽者沒有負擔的感受,也難怪日本人會喜歡這樣的專輯



Greeeen這一張屬於他們的第一張專輯,便揉和了上述這些概念的作品

除了第一首High歌之外,第二首Day by Day也是屬於同類型的作品

第三首"愛唄"則是讓他們真正嚐到走紅滋味的一首歌,他是一首情歌,但宣揚愛情美好的部份,因此不論歌詞,甚至是節奏上,旋律上,聽起來都會讓人嘴角不禁會微微上揚

<

第四首歌則讓我們聽到速度與活力,其中的"喔"很適合在KTV中大聲謳出,是一首很演唱會風格的歌曲

第五首的節奏則會讓人有跳妞妞舞的情緒,或也適合國標的捷舞,光是想像,就會讓人有種快樂運動的感受

第六首則是描寫與寵物的感情,在這首歌中我更發現到主唱的聲音在飆超高音實所呈現的感動

第七首又回到中版的情歌,一樣是傳誦著正向的情緒,其中副歌旋律重覆,但歌詞不重覆的部份,剛好也反映在歌詞的意境上:對情人聲聲訴說著自己的心情

第八首則是朋友相互扶持的勵志歌,更偏慢板,表現出平淡如水但卻蘊含許多感情的歌

第九首又回到節奏快速的歌

第十首很有Orange Range的感覺,中段有熱鬧趴體的感覺

第十一首同樣也是朋友之間彼此砥礪的歌曲,聽到這一首時,我發現Greeeen很喜歡將這樣子意境的歌寫得比較平淡,但詞卻雋永,這是一個值得繼續的特色

不過對我而言,比較強勢的歌曲當屬第一首與第三首,聽起來是會讓人上癮的感覺,第二,第六,第七,第八也不錯,但需要細細品味,其他則未對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這也可能是我一開始買不下手的原因之一吧!?



但我想畢竟是個剛出道的團體,所以在音樂處理上尚未成熟,但若他們能夠將音樂處理得更好,並走出與Orange Range不一樣的一條路,或許這將會是他們這個團能否走得更長久的關鍵,我個人覺得年輕有活力的特質將是他們可以好好發揮的一部份,然後能把更多歡樂加入音樂中,散播給聽者群們,將會更棒^^

不過第一張專輯能有這樣的表現,也是令人很驚喜,聽完整張專輯,真的心情會變得不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Greeeen是由四為牙醫系的學生所組成,我覺得很棒的地方是,他們的團名就把他設計得很像牙齒模型,另外到目前為止,不論單曲或專輯封面,都會跟牙齒有關係,除了這一張專輯之外,下面這一張單曲封面也是經典之作





雖然這一張專輯還有成熟的空間,但光是前三首,就很值得一聽了!!

若心情不好,可以來聽聽這張專輯,或這類型的音樂

2007年6月18日 星期一

[不負責音樂講座10]Mika(米卡)-Life In Cartoon Motion(卡通人生)

最近有一位在歐美各地爆紅的新歌手,他叫作Mika



原本對他的音樂是不感興趣的,但某天剛好在唱片行可以試聽他的專輯,就想要聽聽看為什麼可以在歐美諸國爆紅

沒想到聽到他的第一首主打歌Grace Kelly,我就被收買了,因為他的歌的類型正是我喜歡的聽了心情會愉悅,然後適合放聲大唱的歌曲節奏

不過,他的歌不依循著一般流行音樂界中不成文的暢銷音樂方程式,反而融合了許多元素,如文案中寫的福音,新浪潮,復古迪斯可,流行,古典弦樂,甚至我還聽到了雷鬼,迷幻,百老匯的爵士色彩,

而旋律則處處讓你充滿驚奇,也就是說一般來說,聽慣流行樂的人,你很可能就在不知不覺間猜中下一個音,或下一句怎麼唱,可是Mika的歌卻無法預測,但卻巧妙地好聽

這讓我想到我之前也很喜歡的歌手:Jason Mraz,他也是混種音樂的高手,但Mika有過之而無不及阿!

我想這樣豐富的融合,跟他命運多舛的過去有關吧!從戰亂,父親被挾持,移民,喪失說話能力以及閱讀能力......等等,到現在他也不過23歲而已!

就連American Idol 的評審之一,同時也是天王製作人(同時也是最近火紅的節目Britan's got Talent的評審之一)也當著他的面說:你的歌跟你的人一樣怪



雖然他歌的旋律,聽起來很輕鬆愉快,但事實上,他的歌詞卻不一定是描述愉悅的心情,像Grace Kelly這首歌就是描述他一直寫歌,但一直被退,甚至被要求要芭樂一點的不滿,而其他還有像與男人私奔的有婦之夫,跟胖女孩們說不一定是瘦就可以與美麗畫上等號以及假妹妹之名其實是要對女孩們說太早偷嘗禁果會惹禍上身等等多元化的內容,當然不外乎,描寫失戀心情的歌,雖內容指涉悲傷,但他卻能將悲傷的文字,化成快樂的音符,就好像這一切有如過往雲煙般,不值得眷戀,而應該笑看這一切的荒謬,繼續過著未來的生活

如此正向的態度以及可以恣意謳歌的節奏旋律,難怪罹患憂鬱症年齡降低的現代人,會如此瘋狂地愛上他的音樂



說實話我一直不喜歡聲音太高的男生唱歌,可能是刻板印象讓我覺得這樣的人唱歌只是賣弄他的高音與技巧,唱起歌來一點也不真誠,但Mika卻不會給我有這樣的感受,大概是他創作的歌曲符合他的聲線吧!而且他的聲音讓我想到Scissors Sisters的主唱,而最後一首隱藏曲則讓我想到Maximillium(麥斯米蘭)

再加上他整張專輯又搭以絕妙的鋼琴聲,以及其實我很喜歡的鼓點重拍,也難怪我會喜歡這張專輯



超推薦單曲

Grace Kelly:融合媲美艾爾頓強的琴聲以及暢快的音符,讓人心情不知不覺積極起來,這首歌正在MTV台強力播送中(本網誌的背景音樂即是這首歌)

Lollipop:讓我有雷鬼感受的歌

My Interpretation:雖然是首失戀的歌,但一點也不讓人感覺到失戀,而是瀟灑地說著感情必須雙方面投入經營才會長久

Billy Brown:充滿百老匯的復古爵士味,讓人不禁想要隨之搖擺(個人首頁中所播放的歌曲)

其他歌曲也不錯

Relax(Take It Easy):是一首取樣歌,難怪聽起來很熟悉,也是Mika成名的關鍵歌

Love Today:電子顆粒綻放的一首歌,讓人有身歷Disco的錯覺,與Relax這首歌讓我聯想到剪刀姐妹

Stuck In Te Middle:英式復古節奏風


2007年6月4日 星期一

[好書短評4]巴別塔之犬;嫌疑犯X的現身

書名:巴別塔之犬(The Dogs of Babel)

作者:凱洛琳 帕克斯特(Carolyn Parkhurst)

出版社:寶瓶文化(iland系列)



當初選擇買下這本書,單純是因為書中主角是位語言學者,然後看著書背介紹的內容,感覺上帶點想找出真相的懸疑,因此就買下這本書,看完之後,不如想像中濃厚的解謎成份,反倒是有著濃濃的哀傷

要是作者即是語言學家本人,我會覺得這部作品是一部悼念亡妻的作品,裡面寫滿了對亡妻的思念,但其實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因此不禁佩服起以這本小說為她出道處女作的凱洛琳,他的文字樸實無華,但卻充滿豐沛的感情,讓讀者很容易走入書中的角色中,與主角的心情一起起伏,當然身為譯者的何致和更是功不可沒,選字之精準與生活化,讓作品本身不因翻譯而與讀者產生隔閡,翻譯得相當好!

全書描寫主角保羅,一位語言學者,的妻子從蘋果樹上墜落身亡,保羅不敢置信這一切是真的,但唯一的目擊證人卻是他們養的狗-蘿莉,為了要釐清真相,保羅因此想要訓練他們的狗說話,以便找出妻子的死因

書中描寫訓練狗的過程,讓我想起了對聽障學生做溝通訓練,以及幫無口語的學生尋找替代的溝通方案,非常的特教,不過對一般讀者來說,則是詳盡地看到一幕幕狗的訓練招式

這是凱洛琳另一個值得我欽佩的地方,他的文字會讓人很自然地在腦海中閃過一幅幅的畫面,好像在看電影般,套一個前幾天才在德文課上面學得的一個新字:bildhaft,是有畫面的,不管是遊樂園,嘉年華的景像,主角們的喜怒哀樂的感受,甚至是對狗殘忍的手術結果......等等,都做了詳實的刻畫,讓人身歷其境,並追隨保羅的腳步,一頁一頁地繼續翻閱,想要找出妻子死亡的真相

結局卻出乎意料地簡單,但呼應了主題"巴別塔"下語言的歧異, 溝通的問題

看似容易,卻是人類社會共同有的問題

看著保羅好心好意想要提供妻子創作的靈感,讓他重心振作,但妻子卻有不同的想法時,那種雙方想法沒有交集,卻有一方好心被狗咬的情節,相當感同身受,也相當另人鼻酸

人與人之間就是這樣,有時候只是好心的安慰,但當你切入的點與被安慰的人不同時,或你並未同理對方時,所收到的效果絕對是負面的,甚至是傷害到了自己,

我相信著雙方都不樂見傷害彼此,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或者是說者過於一心一意,而忽略聽者最本質的需求

人不就是這樣複雜嗎?不就是這樣矛盾嗎?總希望能夠坦率一點,但偏偏又不希望別人的坦率傷害到了自己,

或者是預設立場地希望別人跟你說什麼,可是對方沒有做到卻又絕望透頂







書名:嫌疑犯X的獻身(容疑者Xの献身)

作者:東野圭吾

出版社:獨步文化



不愧是囊括2006年各項大獎,包括直木獎的作品,雖是一本推理小說,但不落俗套,跟我之前所看過的型式以及解謎方式都不一樣

並不是犯罪手法華麗的可以,反而很素樸,而且位在本書一開頭的地方,並告訴讀者犯案的過程是怎樣,這樣的場景在鄰居石神提出要幫忙後告一個段落,沒人知道石神到底怎麼幫他們,而在下一個篇幅便知道了死者被發現,並轉向警方辦案的過程

雖然我們都知道兇手是誰,但由於警方卻不得其門而入的與兇手擦身而過,再加上作者忠實呈現犯罪者偵訊時的心情,所以連讀者也陷入了一團五里霧中,而更讓人想要去窺探石神是如何幫助嫌犯逃脫罪名的,因此你會想要一口氣就把這本書看完

看到最後你才發現作者的狡詐,使用閱讀過程中,讀者較容易忽略的部份來進行謎題,引誘讀者不間斷地往下翻,就算劇情不緊湊,就算書中的警察怎麼查怎麼碰壁,讓人有些微的不耐,但讀者的好奇心輕易地被挑起,果然是作者的自信大作



除了推理層面之外,還以愛情入題,就如同書背所說的"這是我想到最純粹的愛情",身為一個罪犯協助者,石神可以幫忙到這樣,只能想到的就只有堅貞的愛情,

書中雖然石神自己的內心獨白,但透過偵查案件的警察草雉與物理學家湯川的對談中,可知道這一段愛情是多麼偉大,禁不住為這樣一個付出而動容

壞就壞在這是一個犯罪行為,壞也壞在湯川太瞭解石神了,所以完美的犯罪計畫破了個洞,讓湯川識破,不過石神卻以更偏激的手段達成他的目的,只是犯罪者靖子良心發現,石神的完美計畫,終究勝不過脆弱的人心



這是我看的第一部東野圭吾的書,就如此令我驚豔,讓我不禁期待起下本書^^




2007年5月13日 星期日

[不負責音樂獎座9]許哲珮-許願盒

在許哲珮剛出道時,就認識了這位創作才女,只是當時並未受他的創作所吸引,雖然樂評人都極力稱讚他的音樂



之後沒發片期間陸陸續續地也幫許許多多歌手作嫁,時常會在MV上,CD歌詞本裡看到她的詞曲

我一直以為是她的第一張專輯的叫好不叫座,讓她成為一片歌手,後來在這一張發片前夕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合約的關係

沒想到很快的六年就過去了,我一直還以為她的第一張專輯是在三四年前的事,不禁欷歔光陰似箭,歲月如梭



再出手的第二張專輯,原本不在我CD購買的清單當中,但某天晚上上課前的空檔逛大眾唱片看到有試聽,想說來聽聽看

沒想到不聽則已,一聽驚人,頓時愛上許哲珮這張專輯

聽完整張專輯後,讓我不由得想到"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大概是幾乎整張專輯與松子的配樂感覺很像

另一個感覺是,好像自己置身在東歐的遊樂園裡,他的音樂正是園區的背景音樂,或者是置身在歐洲的街頭,他的音樂好像集街頭藝人的音樂表演之大成,或許是音樂裡頭有著手風琴,有著鋼琴的聲音,才讓我有這樣的感覺

因此,除了鋼琴琴聲之美,我實在沒有抵抗力之外,我也愛上了手風琴的琴聲

而整張專輯不論詞曲,曲名也呼應了"許願盒"的主題,甚至可以說這個許願盒,亦是一個音樂盒,打開來,裡面存放著你的夢想,也存放著美麗的應景音樂,是一張有完整概念的專輯

開場就像打開潘朵拉盒子的前奏曲,意味著現在開始我們即將進入夢境,展開冒險

緊接著"永遠在一起"的小步舞曲節奏讓人彷彿走入時空隧道,進入中古歐洲世紀,在貴族皇宮的舞會中,與你所愛的他隨著音樂翩然起舞

"Finding Neverland"則許下了一同飛往世外桃源的願望,"白日夢飛行"則充滿著迷幻的幻想感覺

被中場的手風琴再度拉回現實的歐洲,你的愛人將遠行,啟程那天"德國下雪了"

只能靠著他所送的"Pink Dress"睹物思情,不期盼他無所不能,只希望他是個可以一直陪在他身邊的"Angel man"

但男人再也不回來了,連想要用自己珍貴的"玻璃鞋"挽回失去的他,卻力不從心,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心甘情願

所以哭了,哭的像"瘋子"一樣,只希望自己有個"水晶球",單憑念咒就可以把男人收進自己的口袋裡,永遠不再分離

但最後才發現自己有如音樂盒中的"芭蕾舞者",舊了,發條鬆了,音樂停了,你就鬆手了,完全任由你宰割,自己卻還哀傷地祈禱著"永遠在一起"



呢喃式的輕柔嗓音,三拍為主的音樂調性,充滿爵士的舞韻,帶你進入現實與虛幻並存的空間



推薦曲:永遠在一起








2007年5月6日 星期日

[亂評劇場5]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 )

這是一齣以卡爾維諾的作品:看不見的城市出發的作品,不是改編搬上舞台,而是引述並創作出戲劇文本

4位知名的作家:郝譽翔,蔡逸君,成英姝,鴻鴻協同創作劇本,並由4位知名的劇場導演:陳立華,鴻鴻,魏瑛娟,黎煥雄共同執導的一部作品

說實話,最近台港兩地的許多牽扯到文學著作的劇場作品,在台詞部份都充滿哲理,除了認真觀賞之餘,你還必須細嚼慢嚥才得以明白所想要傳達的內容

偏偏我並非是相當有慧根的人,再加上連續幾周來的晚睡早起,讓自己精神相當不濟,又充滿了委婉曲折,高深莫測的哲學思考,在鴨子聽雷之下,我不小心打了個盹

總覺得是一件很丟臉的事,但因休息時間與結束之時,大家紛紛都說著自己看不太懂,打了瞌睡云云,讓自己的罪惡感降低不少

但其實除了我想只有重症文藝青年才得以心領神會的艱深台詞之外,其實也可以看看這一齣戲在背景與燈光與空間與電腦特效所製作出來的舞台效果,是多麼的美麗

背景既是廢墟也是疆土,呼應著故事裡所提及戰亂所侵襲的城市:車臣,拉薩,特洛伊,也呼應著主角忽必烈建立廣闊疆土的元朝以及馬可波羅的環遊世界

電腦特效與燈光,乾冰的搭配,區分出虛與實之間,呼應了故事的虛擬城市:暮大陸與夢境

在搭配上國家戲劇院的舞台深度,帶出背景的遼闊感,以及利用遠近,更加強虛與實的莫測

而因為四位不同的導演,每一位導演都以不同的詮釋方式來對應文本小說,所以其實你會發現到有四種不同的風格存在,可能會有點紊亂,但卻多了不同的角度來詮釋

我最喜歡鴻鴻的部份,段落中幾乎會有歌劇的演唱,我喜歡他把這樣的歌唱融入劇情之中,並搭配舞台效果,讓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MV,甚至是電影,不意外的是鴻鴻本身也有電影作品

同時擔任演唱重責的莊皓芬也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我也喜歡黎煥雄的部份,把所有演員丟到台上去,但又分別有各自的發展故事,或交錯進行,或各自進行,各自進行時,其他演員好像是路人一樣,好奇地窺探著事情的發生,這樣也呼應著其中一部份的主題關於旅行所引發的好奇心

然後我只能說我真的太愛徐偃鈴了,幾乎都是在黎所導的片段中為主軸的他,有令人無法忽視的存在,也或許是因為他,幫黎的片段加了不少分

而與他演對手戲的李唐,不知是否因為徐偃鈴的帶動,讓我也蠻喜歡他的表演的,尤其令我驚豔的是他的獨唱,當然陳建騏的音樂做的好,功勞不在話下,但他的歌聲也嵌入我的心中,讓我開始要注意這個演員,毋寧說是演員,倒不如說他是歌唱家

而宣傳打出的三位主角:張復建,莫子儀,以及李佳穎的部份,

當初想看這齣戲除了導演與作家卡司陣容堅強之外,其實最大的誘因是莫子儀,在這齣戲當中,他和張復健的表現都中規中矩,不像上述演員帶給我強劣的感受,而張畢竟是電視劇起家,因此讓我覺得肢體還可以再誇張一點

而對李佳穎所飾演的暮少女則是完全沒印象,是戲份很少嗎?還是是因為他為主軸的部份,我都跑去跟周公對奕了呢?

我覺得宣傳只打出三位主角顯得有點不公平,只因他們是較有名氣的三人,在表演時,其實每位台上演員都有所發揮,不會讓我有比重有明顯差異的感覺

像吳昆達,還有飾演兔子的許雅雯都令我印象深刻

看到最後,雖然我一直不小心打了好多盹,讓我想放棄試圖了解些什麼而專注在其他的美麗上,但最後還是心領神會了些什麼

關於旅行,生活的意義,關於戰亂城市的市民的感受,關於前線士兵感覺不到戰爭何時結束的焦慮,關於世外桃源是否真的存在,關於夢境有幾分真實性抑或真實有幾分虛擬性,關於英文主題的雙關,你在一個看得見的城市,看不見其他城市(in visible cities; invisible cities)

陳列出來後,發覺兩兩互相對應著,戰亂與和平,真實與夢境,好奇(兔子)與盲目(手風琴旅行者)......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也或許是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人:旅行是從僵化的生活中逃離,我再同意不過了

另外另一個值得深思的一句話:看不見的城市真的是因為我們看不見,還是我們沒有用心??

最後我差點哭了,不明所以的



回到家整理著購物時店家所給的袋子,發現有一個袋子內有著打著卡爾維諾為名號的床具,我莞爾,原來卡爾維諾離我這麼近,雖說是以一種不同的姿態



最後記下非看不可的戲劇,以提醒自己買票

1.夜夜夜麻3(2007年底開演,9月初記得去買票)

2.雲門舞集的九歌(11月底開演,密切注意售票時間)

3.表演工作坊的跨年作:如影隨行(密切注意啟售時間)

4.西遊記(6月1日開賣,9月初開演,5/25~5/31兩廳院之友預購八折)

此為非常林奕華既水滸傳後,再度與兩廳院合作的作品,首批宣傳打著原班人馬,所以我最愛的張孝全與莫子儀也會表演嚕???ㄎㄎ^^不確定,再說吧!

不管有沒有他們,一定要看的啦!!

其他列入考慮的有安徒生計畫與碧娜鮑許的舞蹈表演

2007年4月22日 星期日

[好書短評3]白佛;巴斯提塔的榮光

書名:白佛

作者:辻仁成

出版社:麥田(文学の部屋系列)



其實,許多日本作家的作品,我都蠻喜歡的,總是在稀鬆平常的事件中帶出所想表達的道理,平易近人,但又不會太過嚴肅,

可是我跟大家不一樣的是,我連一本村上春樹的書都沒看過,連我也搞不清楚,為什麼村上春樹一本都沒看過,大概是覺得要是一旦愛上村上春樹的作品,就得消化他之前的好幾本書才能趕上進度,有點太多書要看了吧??

村上春樹固然極復盛名,但因為我沒看過,所以見怪不怪地我的推薦名單沒有他,我比較推崇的如江國香織,山本文緒,本多孝好,石田衣良......等等,當然還有辻仁成,這位中山美穗的先生

他的書類型偏向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旅人之木的兄弟;五女夏音的進入大家庭的媳婦

這類書,不是我偏愛,但他卻為其中添加許多不同元素,讓這樣一個題材更生動活潑化,讓人不會有昏昏欲睡之感,並每每能夠讓我們去思考一些問題,就這樣,從旅人之木開始,我就很喜歡他的書,

直到這一本白佛,他的書背的介紹寫著是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所發生的事,以及光看書名就覺得牽扯到宗教,其實一開始我猶豫著要不要買,但基於對作者的信任,所以我就買下來,但都一直放著,一來書買太多,二來這樣的題材我更提不起勁去閱讀

直到前幾天,下定決心開始翻閱,越翻越喜歡,這是一個探討死亡後會到什麼樣的世界的問題,戰爭那些陳述只是附加進去的,為衝擊主角修槍的阿稔,以引發他之後的對死亡的思考與作為

書中高潮迭起,絕無冷場,一起一起事件接二連三衝擊著修槍的阿稔,包括死亡,欺辱,初戀,自殺,事業失敗,老年癡呆......,而每一起事件都會讓人內心裡面的什麼東西被觸動到後,鏡頭又拉到其他事情,這樣的處理,讓我想到一幕一幕的電影畫面,先帶給你畫面的衝擊後,然後再畫面淡出,不禁佩服作者文字的功力,當然同時也讚賞著翻譯可以翻得不錯,也無怪乎此本書被號稱為辻仁成的生涯代表作,也榮獲法國費米娜獎(註)殊榮

當然跟作者其他書一樣,這本書讓我去思考死亡之後的問題以及人為什麼要自殺,是逃避嗎?



註:費米娜獎是法國最負盛名的文學獎之一,創辦于1904年,其評委會全由女性組成,初創時意在獎勵女性文學創作,後來把頒獎條件調整為"最富想像力"的作品,,男女均可參評,辻仁成為第一位獲獎的日本作家。



書名:巴提斯塔的榮光(チームバチスタの栄光)

作者:海堂尊

出版社:高寶出版(文學新象系列)



日本文學除了上述的類型之外,當然極富盛名的就屬他的推理系列,與國外的推理小說的型式不太一樣,自成一格,其下又分很多流派,不過我尚未開始在這類書籍涉獵,不過最近突然覺得東野圭吾的書應該不錯看,所以就敗了幾本放著,所以我即將陷入日本的推理世界中

而這一本書其實是在看MTV台主播星瀚在他的無名上所推薦的,是類似白色巨塔的推理小說,看他寫的好像還不錯,就買來看,果然沒有讓我失望!

這本書是我之前推理小說中所沒看過的類型,他是採用詢問方法,來推測出到底這個巴提斯塔的團隊(註一)有什麼問題,所以書中不僅找出犯人,還提到有關問話的技巧,從這樣的問話技巧以及回答,從而虧探對方的性格,以一一擊破,我只能說這樣的偵察很巧妙,是一種善用心理戰術的方式

因為這樣的方式,逼得作者必須很明確地對書中角色的個性做出區分且更仔細地描寫,不可模糊,這樣才能引領讀者信服最後的結局,這樣的困難程度以及各種個性所交織出這個小型社會-醫院生態的複雜但精彩程度,使他拿下第四屆"這個推理小說真了不起"大賞(”このミステリーがすごい”大賞)

劇中兩位主角讓我想起"炒魷魚株式會社"(註二)的主角,同樣的都是在之前的工作並不努力,但擁有某方面才能的人而在另一個事件當中頗具貢獻,我很想瞭解選擇這樣個性的主角,是否代表著什麼意義,而且是在不到幾個月之間所看到的書中,接連地出現這樣的特色,難道是要說"適才適所","因才施教"(三句不離本行)嗎?還是有其他文學上的功用,我想這是我需要再去思考的

而犯人的犯案動機讓人有點無法理解,可是這就是我喜歡小說的地方,畢竟你生活週遭遇到的人有限,藉由小說中,你可以去認識各式各樣的人,可能甚至讓你很難理解,所以當你遇到這些人時,你就會見怪不怪,其實讀小說也可以增加你的生活經驗呢!

然後再套上心理學的觀點,可能這些人因為後天的某個因素的影響讓他變成這樣,如此這樣反覆的自我思考,下次再認識不同類型的人時,你反而就會以冷靜的想法去看這個人,而不會馬上就有不當的先入為主的觀念



(註一)巴提斯塔手術:學術上正式名稱是"左心室縮小整型術",這是一種治療擴張型心肌症的手術方式,巴斯提塔為其創始者的姓氏

(註二)請參照[好書短評2]的介紹

[好書短評2]炒魷魚株式會社;瀕死之綠

書名:炒魷魚株式會社(君たちに明日はない)

作者:垣根涼介

出版社:高寶書版(文學新象系列)



當初會讀這一本書,完全是對他的書名產生好奇而去讀的,

炒魷魚株式會社是一家專門負責幫需要裁員的公司裁員,而使該公司不需負擔法律上的責任(日本法律規定不可以不當裁員以保障員工權益)

透過主角村上真介,這位炒魷魚株式會社的面談官的眼睛來看每位即將被炒魷魚的人的心情,依工作性質的不同以及個性的不同,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也就不一樣,當然為了讓小說更生動活潑,作者筆下的任務,個性都相當鮮明

除了基本架構之外,我發現到作者隱約想要透露的訊息:不管怎樣,只要你的工作小有成就或有才華,你的成就與才華絕不會因裁員而被埋沒掉的,我們等待的只是機會罷了,是一篇相當給予人正向光明的書

不過現實生活,我們並不一定可以像村上真介這樣在工作上遊走偷懶邊緣的人這麼有才華而被賞識,我們但求像書中的"芹澤陽子"一樣,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不帶一絲遺憾離開,完成後,雖然你離開原本的工作,但因為自己之前的負責,將自有識途老馬會相中你的!

除此之外,劇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話,是真介在處理音樂製作公司裁員案後對其中兩位製作人所作的評論:黑川先生確實關心每一個樂手,了解他們的需要,簡直就像他們肚子裡的蛔蟲一樣,因為他用心,用愛去培育他們,才能在工作上和他們建立密不可分的關係,相較之下,石井先生和合作對象之間的關係似乎建立在業績及銷售金額之上,乍看之下,並沒有什麼不同,可是用心經營慢慢累積成果的黑川先生,和只求結果不擇手段的石井之間,一旦到了關鍵時刻,就會產生決定性的變化

當我看到這一段話的時候,就想到我們學校某老師的狀況,尤其是用心與用愛那個部份,

其實從事與"人"有關的工作,看到這一句話,大概都會心有戚戚焉

就像對我們909班那群孩子,不管是誰,只要你用心用愛,花時間陪伴,你們之間就會建立起良好關係

至於只求結果不擇手段,那當然可能會收立即之效,但長久下來跟學生的關係可能就會有裂痕

我覺得這是一本有趣的書,值得推薦



書名:瀕死之綠(死にぞこないの青)

作者:乙一

出版社:尖端



乙一是一位很擅長寫恐怖驚悚小說的作家,我不看恐怖小說,但我為什麼我會看這本書呢?其實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小學生在校園裡面發上一些事情,而使他的小學生活變了調

學校,老師,學生再加上心理創傷以及邊緣人,人格分裂這樣的故事題材,我怎麼可以錯過呢?

當然這本書也帶給我一些警惕與衝擊,故事是說著正雄從小個性就比較孤僻,升上五年級後,班導師換成了羽田老師,新來的年輕老師總能很快抓住孩子的心,但之後的一些作為卻令學生們越來越不喜歡老師,剛好剛開學時,正雄的個性關係,讓他在分配班級工作時,與同學產生誤會,而他又不敢和老師說明事情真相,而說了謊,羽田老師就很糟糕地就這樣先入為主地認為正雄是壞學生,因此不管他做什麼引起學生不滿的事,他就一定會牽連正雄,或者是若正雄在交代工作上不認真,他就會責備他,其他人分明在嘻鬧,老師也不管,甚而到最後,不管是不是正雄負責的,都一定要硬說是正雄負責的卻沒有做好而責備正雄,導致到最後,同學們更排擠正雄,而正雄心理也在不知不覺中堆積著不滿

這讓我又想到我們學校的某老師對越來越進步的俊所做的事,這樣讓我想到"危險心靈"這個故事中師生關係

我覺得一開始,學生固然有錯,處罰他,我都可以接受,但因這樣的事件甚至其他攸關自己利益的世件而先入為主地認定他就是會造反的壞學生,卻有失公允,甚至到最後,學生成為無辜的受害者

尤其在瀕死之綠這個故事中,羽田老師又比"危險心靈"中的老師還過份

當然不只有問題的老師,當然也有一些問題的學生,其實有很多事情是事出有因的,但原因不一定是顯而易見,因此感嘆著

世界上的人百百種,我們又如何去預防這樣的事情發生,只能由這些故事警惕著自己,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回到上面所提到的用心去做,不求鞠躬盡瘁,但求對自己該做的事負責,其他部份就只能量力而為了!







2007年3月7日 星期三

[劇戲不靡遺3]親親小爸

或許過年在家,實在只有看電視才能打發時間,因而知道這一齣2/14在華視八點檔:親親小爸

那一天是無意間按搖控器按到,也不知道是什麼力量讓我的目光停駐在此一頻道上

記得那一天播的是第二集,看完之後,就覺得應該是一部相當有趣的八點檔

除了與一般偶像劇一樣的擁有差不多的愛情公式外,還添加許多無厘頭的橋段,這些橋段多半都是演員們的幻想或夢境具像化的情節,編排得相當好笑

另外,就是每位演員都有相當獨特的角色性格,這樣的角色性格讓整齣劇不再只是市面上常見的偶像劇,而是富含了詼諧與幽默,且營造出卡漫式的畫面感覺

就我個人而言,是一部吸引人且獨具創意的戲,也是一齣很可愛溫馨的戲劇,雖然主戲部份遵循著戲劇愛情公式,但卻不是愛來愛去很痛苦,或類似這些從古至今已經不勝枚舉的老掉牙劇碼

而且他的集數不再像台灣連續劇的特色,老媽子的裹腳布又臭又長,只有14集就劇終,就像日劇,演完就演完,不再為了延長戲劇壽命,開始增添一些無謂的枝節

本片沒有超強或超紅的卡司,幾乎完全啟用戲劇新人,但每個人的表現都頗有水準,大概個個都是搞笑高手吧!?

男主角楊士萱,不僅會演戲,我也覺得他具有相當深厚的歌唱實力,只是不知是不是為了配合片中,他有點"台"的形象,所以講話有點台灣國語,只是我個人問題,不太習慣,有點刺耳

新演員再加上如林美秀,許效舜,還有一個女生,我忘了她叫什麼名字了>"<搭配搞笑演出,更是錦上添花,

片場,他們三位資深演員大概給予這一些年輕演員兼主角,許多建言與指導吧!?



因為實在是一部可以讓人放鬆觀賞的片子,所以不知什麼時候就開始拒絕收看台灣八點檔連續劇的我,竟每天八點準時在電視機前報到

只是後來晚上要開始上課,所以後面兩集的大結局就不是那麼清楚,不過看這齣戲,我覺得結局反而不是重點,因為最後八九不離十地男主角與女主角一定是有情人終成眷屬

重點是要看劇中角色的變裝秀,也就是幻想橋段的趣味以及各個角色的獨特性和漫畫風格的畫面

這些部份是我覺得很特別的地方,值得推薦

其中最令我驚豔的地方,就是把分鏡圖或應該說劇情走勢以漫畫上分格的畫面呈現出來,頗富創意!!



這一齣戲已播畢,接檔的則是同類型的偶像劇"至尊玻璃鞋",據說變裝料更猛,只是我晚上上課,所以沒辦法一週五天都守在電視機前面,因而做罷

咳!晚上上課以來就比較無法跟每天都要撥時間看的連續劇結緣,要放假了,才有機會,因而錯過一些據說還不錯的電視劇,真是可惜>"<

2007年1月29日 星期一

[不負責音樂獎座8]蕭賀碩-碩一碩流浪地圖

初見到蕭賀碩這個名字,是在G-music風雲榜網站中的新碟快遞中,心裡想著又有一個可能是其貌不揚的創作型歌手要來闖蕩歌壇了,不然怎麼專輯封面是個可愛的小女生呢!那時先入為主地以為他是個男生

因為是創作歌手,又是新人,敝人我對這樣子的歌手最好奇了,便點進去觀看他的專輯簡介,發現他其實創作了許多好歌,如:鬥魚的主題曲"不公平",孫燕姿的"相信","流浪地圖"以及鄭秀文的"捨得",而且這些歌都是我該名歌手在其專輯中最喜歡的數一數二歌曲,當下就對這個新人的專輯,特別的期待



在他發行新專輯的那一周周末,我在西門町逛街,聽見蕭賀碩這張專輯的第一首主打歌:Salanheyo我愛你,這首歌同時也是"我們結婚吧"的主題曲

雖然這首歌,因為"我們結婚吧"大紅,但當時對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我並未留下太深的印象,只是覺得奇怪的是,蕭賀碩不是男生嗎?怎麼聲音這樣像女生,一開始還以為是街頭雜沓,又以為他的聲音可能跟蘇打綠的青峰是同個類型的,所以才這麼像女生,不過仔細一聽,未免也太像女生了吧!這時才醒悟:不不不,蕭賀碩是個女生才對,

雖然Salanheyo我愛你沒有感動到我,但衝著"不公平",我還是心甘情願地掏出我的小朋友,買下他的專輯,

慶幸著自己買下這張專輯,因為這張專輯整張都很好聽!除了"不公平","流浪地圖"以及相信的原曲"Her"之外

我最喜歡的歌是"現在才明白"與"淚流不止","雨不停歇",分別與伍家輝(唉!愛)以及古皓(Hello, My Friend)合唱的兩首歌,也很出色,前者可愛,後者有如知心朋友間的呢喃,就連Salanheyo我愛你,也讓我越來越愛不適手,可能是因為最近有一部電影的中文主題曲也是這首歌,並強力播送,讓我漸漸愛上他

除了上述的中板情歌為基調之外,也有"媽媽的肚皮"這樣的俏皮歌曲存在著,雖顯突兀,但卻另人驚豔,帶點阿牛的風格

其實他的聲音蠻像孫燕姿的,有幾首歌在恍然之間,還以為是孫燕姿獻唱,尤其是流浪地圖這首歌,大體說來,聲音的表情有讓我感動到

除了包辦全詞曲已經了不得了,整張專輯更是蕭賀碩一人挑起製作大樑,不禁欽佩起他的音樂才華!

結果我越來越喜歡他了!也推薦給你



以下是"現在才明白"這首歌




2007年1月8日 星期一

[不負責音樂獎座7]曹格-superman;清木場俊介-同名專輯

一定要推薦一下兩位真男人的專輯:曹格與清木場俊介

 

曹格在去年2006年初,約過年的時候出道的,在發行專輯之前,是透過無名小站的宣傳連結到他的部落格認識他的

一曲翻唱Babyface的Superwoman,讓我驚為天人,馬上就買下他的專輯,且沒有讓我失望,首首皆為我喜歡的創作類型

不禁讓我讚佩他的創作才華,因為除了第一首主打之外,其他皆出自他的手筆,

除此之外,他富含感情的聲線更是我推崇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第一張整張幾乎都是情歌的專輯中更是表露無遺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他在光良的童話專輯中,已與光良在少年合唱過,只是當時並未特別喜歡這首歌而未留下深刻印象

而他的專輯也未在唱片市場引起大波瀾,只能說賣得不錯,但還未到天王級,倒是他的創作才華吸引很多歌手向他邀歌

挾此創作能量在2006年末發行他的第二張專輯,又再一次讓我又驚又喜

首波主打的廣告,未打出誰要發行專輯,我還以為又是哪個聲音不錯的新人要出來闖蕩歌壇了!還蠻期待的

沒想到,某天逛無名"阿丹"(他是一個演員,此次在superman這張專輯中貢獻幾首成為主的詞)的部落格,才知道他是曹格

那個廣告讓我認不出曹格的原因是,曲風跟第一張專輯大相逕庭,而且聲音的表現也有所不同,所以讓我很驚訝,但卻很棒

之後便在曹格的無名上聽到第二波抒情主打,就去買下了,雖然少了像第一張專輯"刮目相看"那種氣勢磅礡的情歌(我就是愛氣勢磅礡),讓我覺得有點可惜,但這張專輯跟前一張比較起來,音樂性又更豐富了,不單單只有情歌,更有快歌,而且情歌的感覺也跟前一張所欲營造的氣氛不同,另外曹格在唱腔上也作了不同的嘗試,但整張專輯依舊好聽,不禁又對曹格更欣賞了些

首波主打的3-7-20-1就是一個不論是唱腔以及旋律都與第一張專輯跳tone的歌

而第一首superman,相對於首張專輯的superwoman而作,卻以恰恰的型式來回應R&B, 特別但不失悅耳,不禁讓人想翩翩起舞

突然想到其實我不該對曹格的快歌感到驚訝的,因為王心凌的睫毛彎彎是出自曹格手筆,

既然我都知道曹格有做快歌的能力,那又何必訝異於此張專輯的突出表現呢?

當然情歌也不能少,那"背叛"唱來真讓人椎心刺骨,掬一把淚,

sample"甜蜜蜜""對面女孩看過來"的"我的甜蜜蜜"讓老歌穿上新衣,亮晶晶

好聽的專輯,不應該寂寞,所以推薦

3-7-20-1



背叛





再來就是清木場俊介,他是前EXILE的團員,在他還沒離開EXILE時,就已單飛發這張專輯,目前他已經離開該團半年左右了



不似在EXILE時期的多HIP-HOP樂風,他的個人專輯較多民謠搖滾,本人對民謠搖滾是最沒抵抗力了,

再加上他有型的外表以及本人最沒抵抗力的渾厚嗓音,讓我冒險敗下他的專輯,結果當然愛不釋手,不然就不會在這邊推薦他了!

首先一定要推一下"キャップアップ"以吉他的和弦為底,然後不知道什麼的彈奏方式(原諒我被非專業的樂評),

再搭配清木場渾厚的聲音,讓我超愛這首歌,我只能說這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搖滾型態,聲音一定要厚實又力阿!

不只唱搖滾有power,情歌也充滿深情,首推"いつか","なにもできない","キミか好きだから","例えば...ボクガ"

我只能說聲音厚實,唱什麼歌都游刃有餘阿!

除了唱歌之外,清木場的觸角更伸及電影,2007年會在日本上映,不知會不會在台灣上映>"<

那部片叫"天国はまってくれる"是根據EXILE之前的一齣MV"ただ…逢いたくて"的劇情架構改編的



以下是劇情簡介:

舞台是東京,築地──。從小學時代開始的青梅竹馬男女3人,就職之後也保持純的三角關係,硬的友情被連結。然而,突然,築地市場工作的武志(清木場俊介),決定向在銀座的文具店工作的薰(岡本綾)求婚。朝日新聞記者宏樹(井原快彥),一邊祝福二人,其實對薰抱著戀慕心,一邊感到難過。

當武志拿著贈送姶薰的戒指,並以高速駕駛著汽車前往時,由於發生交通事的緣故……武志昏迷生命垂危。

有什麼也不能割開的3人織成的愛和友情的故事──。



天阿!我好想看阿!!!!怎樣,我就是愛清木場俊介這型的,來咬我阿!!回到正題,清木場俊介的第一張專輯是讓我推到累還會爬起來再蓷的專輯唷^^

キャップアップ



結論是以上這兩人對我來說都是色藝雙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