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7日 星期日

[觀影筆記08-36]前陷風暴-בופור

若說"權力風暴(Lions For Lambs)"是融合政治角力與戰場的描述,"蓋士奇才(Charlie Wilson's War)"是著重描述政治對戰事的影響,那本部片則主要偏向戰場上士兵的心情寫照,雖同樣地表現出對於死在戰場上的恐懼,但相較於其他戰爭電影,這部電影更著重在戰士們心情上的描述,這是前陷風暴



這部電影和一般戰爭電影所呈現出來的方式不同,因為劇情本身不是描述在戰場上奮戰的情形,而是描述一批最後駐紮在黎巴嫩南部Beaufort獨立哨所的以色列士兵,自黎巴嫩撤軍的故事,不過卻歷經千辛萬苦,一來政府因政治角力的關係,對撤軍之事一直猶豫不決,二來自十二世紀十字軍於此建造保壘以來,一向就是很重要的軍事重鎮,當然以色列政府不肯輕言放棄,另一方面卻也不敢下達進攻的命令,怕影響國家的國際關係,但在這樣的狀況之下,這群以色列士兵不僅回家之路遙遙無期,在戰場上似乎也只是百無聊賴的被動防守,但還是得冒著生命危險,或許他們覺得,與其如此這層心理上的折磨,倒不如轟轟烈烈的大幹一場還來得解脫



所以全片僅就Beaufort保壘拍攝,描述這群士兵在這邊的生活,同時又得隨時隨地應付敵人突如其來,感覺上是想到就出現的砲火轟炸,這樣的壓力在於,這樣的敵人是無形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僅於每次攻擊時,聽到他們單調的攻擊聲音,卻完全無法預測他們的行動,因此士兵本身也就無法預測自己什麼時候會死亡,每天戰戰兢兢的,當然就會期待他們的小隊長可以做些什麼



其實也是因為他們的小隊長是個負責任的人,總是盡責地帶著軍隊的弟兄從事相關訓練與任務編組,所以與他之前便熟識的弟兄便向其他弟兄掛保證:幸好我們是在這個人的帶領之下,不過小隊長能力再強,也比不上政策,來得有power,更何況今天會持續駐守在Beaufort,做消極的防守,也都是政策所至,所以對小隊長這樣有責任的人而言,來此駐紮,似乎有志難伸,但我又可以感受到他是如此愛國的人,甘心為國家服事,如此在小隊長的心中便造成許多心理衝突,尤其在同袍們一個接著一個死去或受傷,而他們的死去似乎都是因為他下達的命令所影響



雖然同袍們了解這不全是小隊長的錯,不過卻可以感受到在小隊長心中不無造成壓力,其一是來自上方的壓力,要努力鞏固保壘,但同時也在未下達任何命令之前,不可輕舉妄動,不僅如此甚至還朝令夕改,命令會隨時因政治勢力喬不壟而可能胎死腹中或不執行,從這邊再次感受到後方不瞭解站在前線士兵們狀況,而只在乎自己是否掌握權利;二來是來自弟兄們的壓力,同袍死去,怎可坐視不管,四面楚歌般地聲隆隆,與其坐以待斃,倒不如大幹一場來得痛快.所以在終於退兵之際,長久的心理壓力終於在小隊長心中崩塌,淚水決堤,片中飾演小隊長的Oshri Cohen,將這樣的感情,有很深刻的演繹,表現令人激賞



導演除了描寫士兵心理之外,似乎也透過攝影表現出對於Beaufort這地方的關懷:Beaufort拆解字根為美麗的堡壘,導演透過鏡頭補捉了這個地方的美麗,無奈卻從十二世紀開始,戰火頻仍,雖是他因為地形之便所招致的宿命,但在美的風景,人類一再地破壞,也會顯得滿目瘡痍,甚為可惜,不過卻因為這樣也提醒著之後來此地的觀光客殺戮與戰爭的荒謬,但提醒歸提醒,又有誰可以體會戰爭的心酸血淚與恐懼呢?尤其是這部電影所描述的豪無意義的駐紮,導演藉由一位同袍說出這樣的觀感



同袍感情相當深厚,小隊長的矛盾心情也刻劃至深,雖沒有大戰爭場面,但卻刻畫出這樣駐紮的徒勞,及前線士兵往往是政治角力下的犧牲者,不愧是200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入圍,不過對於欣賞慣大戰爭場面的觀影者而言,這部電影可能會有點悶

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

[觀影筆記08-35]正義悍將-Street Kings

最寫實的警界黑幕,慾望讓人用盡心機,為爭權奪勢,為坐擁萬貫財富,不惜遊走黑白兩道之間,最純潔的往往易淪為被操控的棋子,權力鬥爭下的受害者,這是正義悍將



看完這一部電影之後,讓我想到Training Day(震撼教育)以及The Recruit(C.I.A.追緝令),同樣地出乎意料地劇情,主謀者與受害者也有相同的關係,同樣地也有論及關於權勢的渴望,看起來似乎有點老套,但我不得不說,這樣的劇情於我而言,當謎底揭曉的那一刻時,卻仍是充滿著驚喜(我好像太單純了!!),另外本部片的大膽揭出警界瘡疤,則讓這部片有別於另外兩部電影



這個瘡疤來自於人的欲望,本部電影最顯而易見,也是最主要的重點便是對於權勢的欲望,當然這欲望散見在各大行業當中,常常為了獲得拔擢,而不擇手段,不惜踩在別人的頭上,因而常常形成派系的對立,互相勾心鬥角,誰是頭,誰就可以把另一個人鬥垮,所以我一開始以為這是Wander與督察處的Biggs的角力對決,而主角Ludlow則是Biggs所抓到Wander的一個把柄而已:枉顧人命,只為正義伸張



在這一個情節上,其實牽扯到"道德兩難"(dilemma)的議題,編劇巧妙地嵌入這整齣戲當中,對受害者而言,當然希望加害者就地正法,但近來人權伸張,加害者也有他的人權,再加上憲法保障人權,或是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等等諸多理由,讓加害者所受到的懲處往往不及被害者家屬所獲得的傷痛,對某些被害者家屬而言,當然無法忍受,覺得正義應該伸張,而不是就這樣草草結束Ludlow便是抱持著這樣信念的警探,因此他不顧一切往前衝,而且是希望速戰速決,但卻悖離於現行法律制度



不過顯然Ludlow並非那麼高尚,感覺上他害怕失去這謀生的工作,或者應該說他不願變成辦公室做事務性工作的員警,他的欲望以及個性讓他淪為別人棋盤上的棋子而不自知,別看這一切安排好像都是理所當然的,其實都是計謀,雖然是個算計,但我覺得這這一部份的描述則揭發警界官官相護的積習,不過不管在哪一種行業,尤其是公家機關,這都是一定會有的情況;同時處理投訴的工作,則讓我們看到警方黑暗邪惡的一面,雖然這個邪惡跟後面的邪惡比起來,實在是微不足道的



Ludlow是Wander的棋子,在謎底接曉前,我一直覺得Wander是唯一懂他的人,但在謎底揭曉的那一刻,我卻覺得他是Wander用來做自身漂白的工具罷了,這就牽扯到警界我覺得最大的瘡疤:貪污,也是人的另一個欲望:貪,雖然Wander不擇手段,但好歹他也需要有立功的人在自己髦下,不然無端升官實啟人疑竇,不過在這一個部份,本部電影似乎有點避重就輕,是因為有壓力所以不敢具體描繪嗎?所以只有繪聲繪影而已,甚至連關鍵劇情也僅以呈現結果的對話帶過,其實讓我有點摸不著頭緒,因為我晃神了,我指的是最後栽贓Washington的部份,也至少嵌入個過程的真相片段吧!?不過至少只呈現結果的部份之一:秀出藏在牆壁中的錢,讓我對於怎麼貪汙這件事,可以想像,或許是因為我看過相關電影的劇情所架構出來的,因此還蠻建議可以事先觀看或延伸閱讀描寫警界黑暗的電影或影集,除了前述兩部之外,"美國黑幫"也可以參考



另外,觀賞到最後,Ludlow其實不僅是Wander的棋子而已,更是整個警界高層的棋,顯然Biggs只是高層的代表罷了,當然Wander的貪污是罪該萬死,不過Wander最後透露給Ludlow的訊息,讓我覺得高層法辦Wander貪汙之餘,其實也是除去威脅他們的人,鞏固自己的勢力罷了,不禁為Ludlow感到悲哀,最替人民伸張正義的警探,竟然只是兩方權力消長的工具,最後Biggs對Ludlow說的話,想來諷刺:你對我們而言,真的很重要!或許這才是最悲哀的一件事,不論是對警方,或甚至是整個社會



說來說去,Ludlow成為警界權力鬥爭下,最悲情的人物,搞得自己腹背受敵,卻只是別人操控的對象;Washington以及臥底警察則是無辜的犧牲者,而不禁對這樣的權力運籌感到不寒而慄,除此之外,追逐槍戰以及被逼到絕境的緊張感,更替本部片添加幾分精彩


2008年4月20日 星期日

[觀影筆記08-34]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簡言之,這是導演鈕承澤的大膽的將自己成為故事中的主角,描述一位台灣導演在拍攝電影所遇到的種種困難,並大膽揭露不為人知的演藝世界,由於是個記錄電影從無到有的過程,因此導演試圖將他做成一個記錄片的型式,岔出另一條支線:看似在發表對紐承澤這人的看法,其實是透過眾人的觀感堆砌出快樂與不快樂的生活圖像,這是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本部電影其實可以粗略分為兩大部份,三塊劇情,其一為大膽揭發台灣電影圈的辛苦及演藝圈的混亂,對豆導而言,男主角跑了還算小case,最困難的便是資金的籌措,不只是整個拍電影的資金,尤其當你又身兼一個工作室老闆時,你也背負著養一個劇組的責任,因此在第一塊劇情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在電影開拍之前,光是資金的籌措,就已經讓導演兼老闆的豆導忙得人仰馬翻,不得已還得下海應酬,甚至砸下重金為換來更多的贊助,卻事與願違,還不小心得罪人,雖然從觀影者角度來看,會覺得很搞笑,但導演內心的心酸,卻是什麼都無法比擬的,若再遭遇到拍攝過程的不順利,那一定會讓當事人覺得怎麼全世界都在和他做對呢?!



第二塊劇情便是在於豆導與他女朋友馬麻之間的感情出現問題,一方面可以看到為了自己的理想與抱負,而忽略了身邊最心愛的人,無法好好替他著想,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我再度深刻體會到"人是一種相當脆弱的動物":因為電影拍攝的不順利,而需要女朋友的安慰,但女朋友卻無法體會他的辛苦,而不能提供他慰藉,得逞不得,惱羞成怒,轉而尋找其他人,或剛好有人送上門而來,不僅表現出演藝圈的混亂,更說出了身為一個演藝工作者,退去台面上光鮮亮麗裝扮後,背後為了工作,因工作而影響心情,心情的缺口.......等等不為人知的心酸,前面被抓去拉皮條的丁寧,也一樣是個代表角色,當然這絕對不是要對演藝圈的瘡疤找藉口,當然不只演藝圈,每個脆弱的人們或許都有這樣的問題,只是沒有人會去報導出來罷了,在後面的劇情便將他反轉至一切都只是"選擇"的問題,你可以選擇更好的處理自己不快樂或自己問題的方式,但人卻會往牛角尖鑽去,而惡性循環下去



這就是本部電影的第二大部份:人為什麼不快樂,對你而言,什麼是快樂,透過路人甲乙丙丁的訪問,除了針對豆導的了解,做訪問之餘,我個人覺得有種"快樂與不快樂都是自找"的意味,就像劇中提到自己的不快樂其實是內心的欲望追求不到,或無法追求所導致的,但快樂卻是一些細微的事情就可以讓自己快樂,那為什麼大家多數上是不快樂的呢?當然不得不說的是,搭配主軸劇情中,豆導在拍攝電影時,不論於公於私上,所遭遇的種種困難以及訪談的人們當中所陳述的不快樂中,就連我們觀影者在想到自己的生活時,我們會覺得(至少我這麼覺得)人生不是會永遠一帆風順,偶爾會有那麼幾個困境,或有很多個,或永遠都是,而會讓你覺得人生不是那麼容易,但本部電影似乎想跟大家說的是心情快樂不快樂,其實都是自己的選擇罷了,而讓自己快樂的方法好像也不是那麼地難!!在歷經困境,挫折時,世界仍在不停地轉動,絕不會為了自己而停止的,與其自怨自艾,倒不如重新出發還來得有意義些,就像歷經情傷的豆導與工作室同仁之間的互動一樣:豆導的沉淪與工作室的夥伴還是得繼續上班



我覺得本部電影的手法也很好,大架構下,記錄一部電影誕生的過程及其困難,記錄這部電影的導演的生活,因為這部電影而起了變化,然後穿插路人訪問,讓整部電影感覺就好像是一部記錄片,但其中仍有大部份元素,是編造的,或許其中我們可以知道,有些是真,有些是假,但有很多部份,是搞不清楚的,搞不好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捏造的,只有演戲的人才是真的,或這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件,而把他借用過來,簡言之是一部虛與實錯綜的電影,同時在劇情中,也參雜入虛與實的元素,包括討論與拍攝"情非得已之武昌起義"的豆導所謂的"偽記錄片",看似"實"紅衫軍的興起是他們為了搞記錄片而一手策畫,說得好像跟真的一樣(虛),要摘邱毅的假髮也好像是真的一樣......而這一切真是豆導開拍這部電影的原始構想嗎?另X周刊的狗仔報導也是虛與實的代表,是篇捏造或是篇斷章取義的報導呢?還是真實事件,我想只有當事人最清楚



風格特殊,大膽自白演藝圈,電影圈的辛苦,但也透露出人都是脆弱的,什麼事情都是自找的無奈,還蠻好看的

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觀影筆記08-33]愛情三選一-Definitely, Maybe

透過一個父親告訴女兒自己情史的過程,除了讓女兒瞭解到愛情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之外,更是讓自己審視過去三段感情,瞭解並找到自己的真愛,而這些那些一段段的愛情故事堪稱是現代人談戀愛的模式,不禁佩服編導的細心觀察與體會,這是愛情三選一 



故事便從一個上班族Will去學校接他女兒Maya開始,原本以為這一天如往常般地稀鬆平常,除了收到離婚協議書這件事之外,但怎料到學校今天特別替孩子們上了堂性教育課,使得這一天跟平日似乎不太一樣,我們不知道上課內容是什麼,只知道孩子個個都對父母有了疑問,當然也包括Maya,不過我不得不老實說,我不喜歡以這樣子的開頭,顯得有點牽強,性教育課與父親的情史有什麼關係呢?不過或許是老師教授了些什麼額外的東西吧?! 



不過從小孩子單純的眼睛來看愛情和婚姻,我倒是覺得是一個不錯的安排,未經歷過什麼人情事故的孩子,總天真地以為愛情與婚姻就是這麼一回事,兩個人相愛,才會步入婚姻,而上完性教育課之後,才知道他們自己是怎麼蹦出來的,所以絕大多數的孩子實在無法理解父母,兩個好端端地人為什麼要離婚,不過有很多事情,尤其是比較抽象的部份,比如說情緒,是孩子們所看不到的,所體會不到的,當然也就無法理解為何無法長廂廝守,但實際上,或許往往連大人也搞不清楚,當初的乾柴烈火,海誓山盟,為何如今卻得演變到分離這樣的地步?!唯有重新審視,才會發現真正的理由,而找到真正的愛情 



或許可以這麼說:人的情感,並非那麼容易界定,到底是愛,還是喜歡呢?特別是好感,投緣,契合這幾件事是不能與真愛畫上等號的,因為有時或許只是寂寞過了頭,在這部片中,透過Will對三個女生一個接著一個付出感情,我們可以窺見一二,包括Emily不在的紐約,對April產生似有若無的情愫,徹底被Emily甩掉,又April有男朋友,而與Summer一拍即合,無怪乎Maya急欲想找出一個形容男生是賤貨的字眼來形容他爸爸,不過這就是人類的複雜情感所導致的,尤其我們特別不能盡信久別重逢的緣份,以為這是命中註定的旨意,而決定在一起,可能會有所遺憾!就像Will與他老婆的結褵,爾後又離婚



但明明對方就是自己的真愛,卻遇上外在不可抗力的因素,尤其是關乎於道德的二三事,想必會把感情的內容與關係更複雜化,比如說April有男朋友,而讓Will裹足不前,甚至懷疑或許他們只適合當朋友吧!?而尋找下一個寄託,愛情真的不若想像中那麼簡單,我們人類都摸不情自己的感情了,更何況是就來時地物都要進來淌這團混水,讓人類更加模糊不清,有時候真愛確實就在不遠之處,不需要尋找,但偏偏那個地方卻是個燈光闌珊處,人類一再被蒙蔽雙眼,而使得真愛難尋,運氣稍差的就得繞了一大圈才了解到自己的真情,如片中的男女主角,運氣最背的就是天人永隔



在這樣混亂的情況下,不經孩子的詢問,不經歷過敘述自己故事的後設審視,Will又怎麼會發覺真愛呢?關鍵的一點,我這個旁觀者看到的是對Emily與Summer,Will都可以為了工作,而不與他們分享,反觀April就沒這個問題,當然這絕對只是眾多證據之一罷了!而在最後,Maya聽完這個故事後,也終於了解到為什麼父母要離婚了!?有時候,理由不是那麼單純的,看似這部電影就要到此結束,最後導演還是給大家一個完美的結局,這時我們可以看到Will對感情的處理成熟多了,他之前對於愛情的感覺實在是太天真了,所以才總是在錯過中反覆著,!我想光是那一句"那本書是我唯一僅有的你,"不知會讓幾個人感到充滿著幸福,同時也表示著,當我們經歷過這所有一切之後,我們才知道怎麼愛別人



精心的安排這一場父女感情史的對話,讓我們見微知著地看到現代人的愛情樣貌,同時透過這樣的反省,讓自己重新掌握幸福,父親有女萬事足,女兒也替父親感到高興,以一個美好的親情與完整的愛情結束,還不錯,看完之後,我更愛isla Fisher了^^

2008年4月10日 星期四

[亂評劇場11]好事多磨-Gutes Tun

2008國際劇場藝術節觀戲記錄(2)

演員/劇本概念:Anne Tismer, Rahal Savoldeili



劇本發想於Waiting For Godot,多年前看過表坊的等待狗頭的表演,對於內容的部份,已未留存太多的記憶,只是記得兩個人在等待"Godot"這個虛幻的東西的到來而開始的一連串對話,而這一部作品,雖不是等待Godot的到來,卻也隱含了"等待"的感覺成份在戲劇當中,原因便在於他們雖想要做點好事,做個好人,但他們卻沒有一點具體的行動,而只是等待著有人在清單上簽名,和他們一起做點好事



其實我對這樣的態度是有點不耐的,所以對他們兩個女生好像在玩扮家家酒,還有為了區區一點小事爭吵,想哭的時候就哭,想大笑的時候就大笑,實在無法忍受,他們是以為他們做這些事情,或是唱唱歌,演演戲,就可以讓清單上簽滿了名字,這又不是光靠樂善好施的活動而已,而是他們自己必須有些行動來做些好事的成果出來,況且這樣的表演,既稱不上職業級水準,也端不上台面,頂多就像是家居生活時,會做的娛樂消遣,插科打諢罷了,只能說就好像小孩子表達情緒的手舞足蹈,或歌唱,這在之後的演後座談中,也說明了這些東西是從與小孩子相處過程當中獲得的,當然若以表演的標準來看,簡直就是一場災難,說實話,我一開始真的這麼認為,但到中場,突然回想起這一部戲劇的名稱:好事多磨,就覺得這樣的演出是切合主題的,所以他們只停留在日常生活的瑣碎事情當中,為愛情流淚,為小事爭吵,同時寄予世界角落的災難無數的同情,卻怎麼也跨不出這樣的框框,就像他們最後演後座談所提到的,舞台主體的兩個框框,即代表著他們跼限在自己的框架裡,而故步自封



我想這反映了所有人類的通病,對於世上的災難,總是在看到的當下,覺得很同情他們的處境,但看過去就結束了,不帶走一片雲彩,有些人好一點,可能心想著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但通常也只是想一想罷了,少有人真的跨出去幫忙這一步,我不自命清高地承認我也是有這樣子想法的其中一員,原因就跟劇中兩人一樣,很多念頭都被日常生活的繁瑣消磨殆盡了,或因而沒時間去想到底該怎麼做,當然有時候這樣的幫忙,是無法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的,所以劇中兩人請求協助,但往往我們的熱度也常會被對其他事物的注意力轉移掉,就這樣不斷陷入無限迴圈之中,好事永遠多磨,在演後座談中,他們兩人更不避諱地說著他們更不喜歡不懷好意地去關懷弱勢



對弱勢的關懷顯然也是這部戲的一個重點,雖然一切都是嘴巴說說罷了,但穿插的小故事卻也暗喻著,我個人以為,他們其實在期待著能解決這一切的英雄以及有個好方法,雖然故事原型分別是公主等待著他們心目中的英雄,及要載一群羊過河的兩個故事,不過這也呼應了他們的等待,當然也藉此說明了表演的兩人在這部戲所欲表達的"對弱勢的關懷"以及"不完美",不只劇情本身,台詞本身所揭露世界上的不完美,整個故事主旨"好事多磨"也是個不完美,同時連布景也是相當簡陋的不完美



本部戲的另一個特色,就是與觀眾的互動頻繁,不管是眼神的接觸,或走進觀眾中,再加上請大家共襄盛舉的簽名活動,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以為他們的這些表演好像在募捐一般



整體而言,是還蠻有趣的一場戲,同時在細節上的用心,更是呼應戲名,以及呼應他們兩人想要表達的概念,算是頗有想法及頗有深度的!


2008年4月9日 星期三

[影音]超級星光大道3之李伯恩-是你嗎?/悶嗎?





星光大道第三季仍有幾位走創作路線的歌手,包括徐佳瑩與李伯恩

雖然說徐佳瑩不論唱功以及創作實力都獲得評審老師極高的評價,但單單就創作而言,我個人比較喜歡李伯恩的作品

尤其是這首"是你嗎?",要是我是唱片製作人,我就會用這首歌,且一定要給Band唱,整首歌的感覺除了很樂團之外,更是用音樂唱出自己的想法與人生

副歌部份一整個收買我,很好聽阿!!同場加映"悶嗎?"但略遜"是你嗎?"







本季星光大道,除了李伯恩之外,我個人最喜歡的都被淘汰了>"<(淚)我要我的智琳姐姐與胡凱兒啦!!

話說因為胡凱兒(a.k.a.陳倍資)我愛上了王菲這一款的聲音,所以我才會瘋狂推薦"卡奇社"的專輯,因為女主唱的嗓音就是走王菲路線,而且這種嗓音最好是搭配帶點中國味道的曲風,更是最高境界

卡奇社的音樂就是類似這樣的曲風,又好聽,所以才愛(請到我最後一本相簿,找卡奇社的"日光傾城"試聽)

回到正題,雖然我喜歡陳倍資的聲音,但我個人覺得他的尾音不穩是他的致命傷,但評審老師不給他太多機會呀!"

同場加映陳倍資成名曲"百年孤寂"



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觀影筆記08-32]彩虹下的幸福-メゾン。ド。ヒミコ

同志題材常是很多導演躍躍欲試的題材,不過不是選擇兩個人的曖昧相戀過程作為拍攝題材的人,似乎可以用手指數的出來,犬童一心所導的メゾン。ド。ヒミコ,便是其中的代表,他關注的是同志的欲望,年邁同志的家庭問題,另外也提到關於認同的問題,這就是彩虹下的幸福



沙織是自小就是被父親遺棄的女生,全靠母親一個人撫養她長大,再加上他了解父親是因什麼原因拋棄他們的,所以對父親長久存在著不諒解的心情,直到一天被一位神秘的美男子告知父親將不久於世,要她去到她父親所開的養老院兼差當看護,雖然百般不願意,但在急需現金周轉的情況下,她答應了要求,不過對同志存在偏見的她,又怎麼跟他們相處呢?這部電影便在述說沙織在那間療養院所聽到看到,而漸漸認同同志這樣的性向,並陪她爸爸走完最後一生



對於同志的認同是導演最先想要表達的要點,撇開沙織因為他爸爸的拋棄而對同志有偏見之外,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到,就算整個世界對於性向問題越來越開放,但仍舊存在著視之為妖魔鬼怪的人,而甚至加以訕笑,就如同片中養老院隔壁的老婆婆以及山崎先生之前的同事,當然還有那一群只敢叫囂的毛頭小鬼,而同志們則一直在對這樣的不了解而奮戰著,但同志跟一般人又有什麼兩樣呢?!同志也會哭,也會笑,也會有煩惱的阿!這個問在gay養老院工作的沙織最清楚了,同志只是單純喜歡與自己同性別的人罷了,因而沙織與這些人相處久了之後,也放下了對同志的成見,甚至會替他們講話,尤其是,我個人覺得,知道他們還是深愛著自己的家人的這件事上佔有極大消磨成見的功效,我想她最終也了解到為什麼會在牆上看到母親與這些人的合照



導演更絕的安排是,那群小鬼的頭,竟因為春彥(小田切讓飾),而不顧朋友可能會跟他絕交的危險,而進入養老院幫忙,這時候就不禁讚嘆,選擇小田切讓來演這樣的角色實在一絕阿!!看到那個小孩被春彥迷得神魂顛倒,還會因為他的心情而起伏著,不過這也帶出了這個劇本的第二個重點:對愛的渴望,人是個情不自禁的動物,對於美好的事物總是會特別留戀忘返,有時候就是那麼一瞬間,那個"愛"的感覺就會突然通電起來,怎麼也說不準的,所以春彥在處於心愛的人即將辭世,養老院又面臨資金不足的焦頭爛耳的狀態下,又看到沙織為同志挺身而出,怎麼可能不被吸引呢?誰保證一個同性戀永遠只喜歡同性的人類,異性戀只喜歡異性呢?或許我們都有雙性戀的傾向,不過,話說回來,吸引歸吸引,朋友與戀人之間還是有那麼一小段距離,這讓我想到P.S.我愛你那部電影中,Holly與Daniel也是這樣的狀況,不過春彥更是有不可抗力的生理因素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年邁同志在步入生命即將終了之時所浮現的照顧問題,畢竟並非每個人都很幸運地都有人可以一起長廂廝守,況且還是住進養老院的人,尤其是這些人結了婚之後,才發現自己喜歡的是男人,或有特殊癖好,之後,為了滿足自己而選擇離家,從此未見過自己的家人,誰又知道家人知不知道性向這件事,更談不上接受了!糟糕的是當養老院不堪照顧時,這樣的困窘又該如何處理呢?卑彌呼幸運些,最後這一程有女兒的陪伴,不過所面臨到的問題即是一開始女兒不承認他,當然沙織在養老院工作的過程中拋下了成見,但又有誰可以這麼幸運呢??追根究底,這其實也牽扯到認同的問題



除此之外,劇中也會看到典型的同志群象,gay這個字原意就是有喜悅的意思,所以同志怎麼會壓抑著自己的慾望呢?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電影中老人們大剌剌地表現出對年輕肉體的渴望,還有赤裸裸地表達出他需要滿足自己的生理需求,看似淫亂,但對照於細川塗裝的老闆的性需求,又有誰可以說gay跟其他人不一樣呢?另外劇中也表現出他們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完全沒有考慮到後果的狀況,如擅自讓不知情得兒子將Ruby帶回家......等等,看起來是自私,但或許可以說是在環境的壓抑下,所能擁有的一絲絲任性,如此才能享受自己的人生,特別是那些慢慢步向死亡的同志老人們,不過關於gay特性這部份的描述,有部份,個人不是那麼喜歡,原因是太著重在gay陰柔的部份,這也正是外界對gay的刻板印象,但這並非gay世界的全貌阿!?



另外一個不喜歡的部份是在於因為截取了發生在這家養老院的兩三個故事,以闡述導演所想要傳達的意旨,但我個人覺得,顯得過於瑣碎,有些部份甚至過於刻意,如跳舞的部份,雖然那一段的舞蹈很可愛



不過說真的,犬童一心倒是拍出有別於其他導演在拍攝同志電影上所選用的內容,且其實都還蠻深刻的,值得一看,但可能要注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事件,容易讓人覺得不夠乾脆,而突發奇想地認為,或許分割成連續劇,會讓這個劇本更出色吧!?

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觀影筆記08-31]荷頓奇遇記-Horton Hears A Who

典型寓教於樂的動畫電影,在耍笨背後,擁有深厚的人道關懷,相當淺顯易懂,這是荷頓奇遇記



本部電影改編自Dr. Suess的繪本,描寫一隻大象Horton,不顧大家的指指點點,堅持認為小灰塵中還有更微小的生物,並要將他們送到最安全的地方,讓他們能夠繼續生活下去,而灰塵當中的確有個叫Who-ville的小城,住著一群微小的生物,當他們的鎮長發現他們的城鎮有異狀時,想要通知大家,卻被當作怪咖,但仍極力要保護鎮上人民的安全



從這樣的故事架構裡,發現到了原著試圖給予那些發現新事物,卻不被認同的人們一些同情,這些人,或我們大膽稱他們為先知,總是寂寞的,因為沒有人認同他們,認為他們的思想怪怪的,有時候,甚至覺得這是邪魔歪道,就像Horton世界中的袋鼠媽媽一樣,不想讓這邪惡的思想玷污了孩子們;或者Who-ville的鎮長高聲疾呼著外面有個另一個世界,卻被鎮上長老嗤之以鼻,這個部份讓我聯想到早年,不論是西方或東方,一個新興宗教,或新興知識帶給原來地方的思想與知識的衝擊,縱使這是正確的觀念,但長久根深柢固的思想,如影隨行,要打破觀念是很難的,人總是得看到了直接的證據後,才肯接受,雖然這是人類的悲哀,但這也是莫可奈何的事阿!不過這個故事也不忘記告訴大家,當證明自己是對的之後,也應該以更宏大寬容的心,寬恕那些不認同自己的人,而不是就此恃才傲物了!



另外,在這兩個世界中,我們也看到原著試圖傳遞的觀念:首先第一個便是:不論再怎麼微小,人生而平等,這句話很清楚明白地在片尾有提出,所以Horton不管輿論,他堅持護送Who-ville到達安全的地方,畢竟他們生在世上,就有安全地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權利,儘管他們很渺小,同時也看到了不管地位身份,在片中是大小,我們都應該對彼此信守承諾,所以Horton不管受到多大的阻撓,甚至遭逢挫折,他仍遵守著他對Who-ville鎮長所許下的承諾,這是最難能可貴的!



第二個便是對環境的關懷,我不得不說看著Who-ville的處境,就讓我想到"明天過後",那種天氣的異常所造成的大災難,而Horton則有如"世界末日""慧星撞地球"等電影中的外太空人,要完成拯救的使命,或許有人會聯想到環保的觀念,但我個人更宏大地以為或許這也提示著我們人類,不要以為整個宇宙只有我們存在,而過著為所欲為的生活,過去的我們由於對外面的世界並無所知,而有如井底之蛙一般,但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對外太空的認識又多了一些,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遼闊,我們只有如滄海一粟般渺小罷了!誰曉得外面的世界會對我們地球造成什麼影響,而我們卻長久以來任性妄為地消費著地球,而讓地球生病了,我們應該更珍惜這賜給我們人類生活的環境才是



當然原著也不忘給予陪同觀看這個故事的父母一些建議:不要限制孩子的發展,別抹殺了他的特長,讓他從做中學,自己去尋找自己想要的,孩子自然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身為父母所能給予的就只是諮商建議而已,不要像片中袋鼠媽媽一樣,過度保護孩子;當然也不要像Who-ville的鎮長一樣,以自己的期望加諸在孩子身上,雖然希望有子嗣繼承自己的事業是人之常情



運用兩個大小對立的世界,分別呈現出不一樣的觀念,但同時也有著共通的想法,在笑笑之餘,潛移默化了這些觀念,是一部極具深度的故事,讓我很想去翻找其他Dr,Suess的繪本來瞧瞧




2008年4月5日 星期六

[觀影筆記08-30]美人心機-The Other Boleyn Girl

為了權力,為了享盡榮華富貴,不惜犧牲至親或自己的貞操,極盡取悅國王,原本自信滿滿,但卻天不從人願,雖說是命運愛捉弄人,倒不如說是野心讓人沉淪,終至毀滅,這是美人心機



本篇故事的背景是在叱吒風雲的英國女皇伊莉莎白一世之前的國王亨利八世執政時期,由Philippa Gregory著名爭議小說改編而成,內容在描述皇室裡的男人女人為了權利,不惜勾心鬥角,不擇手段,以期享盡一生榮華富貴,但卻逃離不了命運巨輪的壓碾......我只能說野心與慾望,永遠是讓你步向毀滅的關鍵之一



首先是男人的野心,Mary和Anne兩姐妹的爸爸為了光耀Boleyn家門楣,不惜利用他女兒的姿色,向國王獻殷勤,而完全不靠自己的努力,從片頭他對他太太的一席話,就可以想見,只是當時沒想到他是一個這麼萎縮,這麼耽溺於富貴的人,甚至犧牲自己兒子幸福不說,連兒子要被砍頭了,他也只是在旁邊冷靜地觀看,完全不覺得這是因他而起的,或許他自卑吧!?他太太是著名貴族世家,卻不惜下嫁於他,讓他覺得自己也要在皇宮內謀得一職半位的,所以他相當聽命是國王隨從的小舅,幾乎是完全由他獻技,掌控大局,他卻只是派人的小囉嘍,就算太太說他不是因為要獲得什麼才嫁給他,但利益讓他充耳不聞



小舅也是個野心很大的人,算是整件事情的背後主使,而且相當不擇手段,總在A計畫失敗後,隨即轉換B計畫,這樣一直輪迴下去,即使接下來的計畫是如此不道德,如此殘忍,違背宗教信仰,但他只求達成他想要權力的目的,所以雖然戲份不多,但卻可以感受到每一次的轉變都是他已經布好的局,但顯然他只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一山還有一山高;Mary的第一任老公也被野心所迷惑,雖然他對Mary說甘願留在鄉村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但卻還是無法逃避權力的誘惑



國王也是個野心大的人,他想要有個兒子繼承王位,繼續維持自己的霸業,但偏偏皇后卻無法生出子嗣,他只好投向其他女人的懷抱,但不知是國王這個職位心理作祟,或是那個年代,男人的心態是沙文主義的,他不僅對性充滿渴望,更是想要掌控女人的一切,這就是為什麼Mary沒有做什麼,他就這麼陷入Mary的情網,因為Mary純真,善良,百依百順...這也是為什麼Anne的若即若離,聰明慧黠,讓國王按奈不住,卻到最後,在被女人搞的焦頭爛耳以及未達成生出子嗣的目的之際,做出強制性的舉動以展現他身為男人的雄風,比如說強暴,送人上斷頭台,不過仔細想想,原本他也已經因為Mary而有了兒子,但他想要的更多,讓他這個故事的後半段陷入窘境,只能說慾望不僅讓人著魔,更讓人向下沉淪



不只男人有野心,女人也是有野心的,Anne就是那個年代的代表,正如他爸爸所言,他的心機比一般人都深,後面的劇情剛好和片頭一開始相互呼應,但她同時也是個敢愛敢恨,行事風格大膽的人,在那個沙文主義仍很濃厚的年代,是相當前衛新潮的,因此他不得國王喜愛,就算之後,他將國王迷得七葷八素的,他仍是不停往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邁進著,此時變成Anne在操縱整個情勢,甚至不擇手段,也是一個典型因欲望沉淪的例子,但Anne就沒那麼好運,太過火,太過有自信的後果是失去了情愛美好,同時產生對於費盡千辛所得到的東西,卻將在轉瞬間溜走的恐懼,而讓Anne終釀成不可饒恕的過錯,不得不說Natalie Portman在整部戲的個性鮮明,演技突出,尤其是最後那種失去的不安與恐懼,將Anne這個角色很立體



反而倖免於災難的是最純真的Mary,有種"老二哲學"未必不好的感覺,一切的行事只為了家人,即使是Anne一開始對他告發的不諒解,或後來入宮雖名義上要維持國王的專注力於Boleyn一家,但事實上卻謀奪皇后位置的心機,但畢竟她還是Anne的妹妹,她的心仍然是小時後能和家人和樂融融處在一起的心,就算發生了什麼事,也無法改變對這個家的忠誠,只是她的力量仍無法挽回因為野心與慾望,而被分崩離析的家,就連沒做什麼的哥哥,也遭殃,不由得為這整個家族感到萬分的悲哀,觀影結束後,心情甚是沉重



整部電影節奏明快,劇情緊湊,可說是乾淨俐落,簡潔有力,省略了一些旁支,但卻不會讓觀影者搞不清楚劇中角色的心態,且cut和cut之間,剪接地相都流利,一個空間順暢地移轉到下一個空間,尤其是室內空間的移轉,在後半段的部份較多,感覺就好像是窺探著皇宮內一間間房間中,各懷鬼胎的每個人正在計畫些什麼,正在說些什麼,特別容易將宮廷內部那種勾心鬥角,秘密策劃的深似海感覺突顯出來,頗為出色



結論是野心,慾望使人著魔,沉淪,甚至將會招致滅亡,或許有時候不那麼汲汲營營,反而有不一樣的收獲,能守,能攻,採行中庸之道,或許才是上上之策,是一部看見人性黑暗面的可怕,但卻會為因此招致毀滅而感到悲哀的電影


2008年4月2日 星期三

[觀影筆記08-29]P.S.我愛你-P.S. I Love You

一位已去世的丈夫貼心地替還留在世上的妻子走出失去他的傷痛,重新站起來繼續生活,這讓我想到桂在quick離開小柯時跟他說的一句話:好好生活,過去的摯愛雖仍讓人魂縈夢牽,但接下來的人生還好長好長,又何必因為失去而絕望呢?況且時間將會沖淡一切,失去反而是獲得的開始,我們應該為了所愛的人好好生活,這是P.S.我愛你



Gerry害怕Holly走不出失去自己的傷痛,所以在命在旦夕之際,仍貼心地替她留下一封封信箴,而且每次都以不同的方式傳遞,帶給Holly驚喜,協助Holly從傷痛走出,這樣的手法,讓Holly回憶起與Gerry 一見鐘情時的天雷勾動地火,以及他們的相處故事,我們便可知道為什麼Holly失去Gerry後,怎麼可以這麼一蹶不振,只因太相愛了,也回應了片頭一開始他們倆人為了日常事物的爭吵,卻能馬上都覺得對不起對方而互相道歉的兩人關係,要不是那麼恩愛,也無法做到這樣的地步罷?當然兩個人再怎麼恩愛,總免不了爭吵,但親密關係最重要的還是之後怎麼去彌補彼此的傷口,才不會越裂越大,顯然對他們兩人來說,愛會征服一切(Love will conquer everything.)



雖然這些貼心的信件是要幫助Holly走出傷痛的,但似乎差點弄巧成拙,當然這樣的愛所引起的這樣的傷痛,一時之間是很難癒合的,就算Gerry的精心策畫,Holly也想過著與正常人般的生活,甚至姐妹們以及媽媽都努力幫住Holly走出傷痛,但Holly就是無時無刻情不自禁地想起Gerry,其中包括了一首又一首的不論她唱給Gerry聽Song或Gerry唱給她的Love Song,常聽很多人說,想到某一段時期,腦海中就會浮現某一首歌,或聽到某一首歌,就會聯想到某一段時期,這是因為那一首歌的出現剛好最能唱出你那段時間的心情,所以你印象特別深刻,劇本把這個部份納入了;也包括了容易將某個身型,聲音,或個性很像的人,當做是自己摯愛的人,如此這般的替代與移情也發生在Holly身上,她被William與Daniel吸引,可是影片走下來,卻讓我覺得這兩人都是因為與Gerry在某種程度相像罷了



但時間終將會沖淡這一切,雖然Gerry替Holly準備了一切重新振作的行動,但人終將發現,時間將是偷走一個人思念的竊盜主謀,失去不代表我們不再獲得,隨著時間的遞嬗,我們其實還是不停地和人接觸,就算你只是鎮日療痛止傷,但周圍的人的改變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給予你一些什麼感受,所以在不自覺中還是獲得了些什麼,而在最後,自己將會突然覺得怎麼沒有像過去一樣這樣地喜歡那個已離開之人了,就像Holly最後突然地有感而發,在我看來,那是被時間的洪流所侵蝕殆盡了,這段期間內他的好友Denise與Sharon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變,找到可以相伴一生的人,及懷了孩子,還有妹妹從澳洲回來了,得到Daniel這個知心朋友,......等等,除此之外,失去或許亦可看做是另一個開始,對於Holly來說的開始,便是認識William與Daniel,若不是失去丈夫,他有可能會與這兩位有進一步的認識嗎?甚至是發展成曖昧關係嗎?不過無可厚非地,老公的貼心也算是功臣之一,既令人感動,同時也是這一切開始的契機



不過這絕對不是一部相當沉重的電影,雖然浸淫在哀傷之中,生活週遭還是有令人會心一笑的事情,尤其是與至親好友相處之時,我只能說我太愛Lisa Kudrow了,他傻大姐的個性,在片中展露無遺,我深信自己的笑點很高,但她在片中釣男人的部份與她們好有三人差點船難的橋段,都讓我忍不住笑了出來,而其實這日常瑣碎,卻足以留下印象的事情,是會填補我們腦袋瓜中的記憶空間,而將舊有的記憶塵封的,這也呼應了前段所提到的時間將會沖淡一切,此也是原因之一



另外我也不得不提Gerard Butler在片中的放送的超強電力,他的貼心絕對讓女生們羨慕Holly,展露的身材讓女性垂涎,重點是他在女主角的耳邊的耳鬢絲語或充滿感情的聲音表現,讓我深刻感受到他是多麼地愛著Holly,人終其一生能被另一個人好好呵護著,我想也沒有遺憾了!當然這樣的深情舉動令人動容之外,還有意在言外的母女親情,也頗讓我感動,媽媽為什麼不太喜歡Gerry,還有為什麼不希望女兒如此無法從Gerry的逝去振作,都是因為她不希望女兒為愛沖昏頭,另外也是因為她也是過來人,她的女兒步入她的後塵,所以不希望女兒無法站起來,一切都是出自對女兒的愛所致,而絕不是故意阻撓,我只能說天下父母心,不過也因為這個契機,讓母女兩人關係更加緊密,這也回應上述提到的獲得



感覺對了,就往前衝,好好愛一場,珍惜眼前所愛的人,若一旦不幸失去,我們都可以瞭解心情是會瞬間跌到谷底,讓自己多點時間去療傷,也要慢慢從傷痛中恢復,但請相信著時間將會沖淡一切,不需為了遺忘而心慌,這是正常的!我想這部片在這一方面展現一個最佳實例,同時劇本與導演的手法,都讓人無時無刻感受到"愛",不論是親情,友情或最重要的愛情



P.S.最後不免俗地回應一下片名來個P.S.,當然不是要說我愛你,只是要說這一句話雖然簡單,但卻充滿著力量,或許我們羞赧於說出口,但或許我們可以用字條傳遞,無論如何,我們隨時可以用這一句話來傳達出對於對方最深刻的愛,哪怕只是個P.S.也讓另一個人感動萬分,並瞭解他在你自己心中的份量,這是很重要的!!另外這部電影的音樂都配到恰到好處,相當動聽, 忍不住想要去買下他原聲帶,所以P.S.我愛這部電影的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