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1日 星期一

[非專業影評人108]投名狀

時局動蕩,戰爭頻仍,所謂時勢造英雄,大概就是指如同清朝末年這個時代,此時,要讓大家生活過得更好的三個男人,雖然曾經窮途末路潦倒過,但因有同樣的想法而一拍即合,納投名狀,但終究在某些程度上還是殊途不同歸,而讓這三人的關係裂隙,過去的不求同生,只求同死的熱血,如今卻因為名利,女人而淪為自相殘殺,讓人不勝欷歔,這是投名狀



這義結金蘭的三人,分別為大哥龐青雲,二哥趙二虎以及三弟姜午陽,就如同大部份有三兄弟的家庭一樣,最先意見相左的就是大哥和二哥,而三弟則是站在中立的一方,誰有理,就站在誰那邊,而通常大哥最會照顧小弟,也最有經驗,因此或許就像劇中的午陽一樣,是比較相信龐青雲的做法,不過老二雖然總是比較是叛逆的一方,但對於比起他來有經驗的大哥,還是容易被說服,寧願相信他大哥,所以二虎雖是有反對聲音的人,但他還是願意相信龐青雲,這麼下來,龐青雲恐怕是最受爭議的一個人,他到底是為了名利,想要東山再起,還是真心地只為二虎及午陽這一幫領軍的土匪,讓他們溫飽呢?



人心隨境遷,或許當龐從屍堆裡走出來時,他似乎是已對這一切絕望,只求溫飽,不求東山再起,所以當他遇到趙二虎領頭的土匪,他或許想真心幫他們,或許就在那時在他心中已悄悄埋下"再大幹一場吧!然後能重回朝廷懷抱"順便可以帶著二虎與午陽這兩個有實力的弟兄與他共同分享雍容華貴,這般有義氣的想法,但當個人利益凌駕兄弟之情時,龐青雲寧可刺殺二虎來搏得朝廷的歡心,也不願挺身保護二虎,這種情節套在現在,好像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等如此初期患難與共,之後變成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而可以犧牲兄弟,換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的類似情節,不過朝廷命官的一句"畢竟是個外人"實為一句對龐青雲的一記當頭棒喝,試想,若兄弟之間都可以背信忘義了,更何況隻身投入非親非故的朝廷內,又有誰會相信他呢?更何況是外族掌權的大清皇朝!但我想龐青雲還是個有血有肉的人,對於二虎以及午陽還是有所感情,要不然他也不會在刺殺二虎時,獨坐擺滿豐盛佳餚的桌子旁,孤獨飲酒,淚流滿面,同時他也對這場內戰需要犧牲同胞的這件事而感到痛苦



因此本部片其實也暗度陳倉了動盪時代下,戰爭下,還是人民最苦的意含,永遠不會是那些後方的掌權者首當其衝,因此二虎及午陽只能淪落當匪,二虎之妻雖數度想脫離這樣的生活,卻也無處可去而再度重返,而原本那些挑起戰火,只為獲得更好生活的太平軍,卻發現戰爭反而讓他們的生活更加痛苦而選擇投降,暗地裡嘲諷著讓民生疾苦但卻完全不瞭解的腐敗政府,而龐青雲雖有野心想讓老百性過著安和樂利的生活,但他的野心仍稍嫌不足,還只是寧願在清朝底下做事,而不像國父孫中山先生般膽敢放手一搏,不過這也與兩人所念的書,喝的墨水不同而影響他們的想法有所關係,龐青雲看不透真正的問題根源!若真看透,一切將會有所不同吧!?



片中使用許多臉部特寫的鏡頭表現出劇中主角的情感,相當生動,並在某些地方埋下了伏筆,除此之外,加入兄弟情誼以及不得不放手一搏的戰爭場景,更讓人有熱血激昂的感受,我想這是本部片最令人著迷的地方



2007年12月29日 星期六

[京都貧困遊學30天3]日文作文練習(二)

之四:お化けについて

 台湾で、死んだ人に関する節句は2つあります。まず、4月にある節句は魂にかんするものです。この日は、私だちは食べ物と飲み物と花を用意して、死んだ親戚の墓前特別に行きます。そして、祖先に祈ります。たいてい家族健康であるように”、”安全であるように”と言います。時は、学業進歩するように”、”業績ぐんぐんあがるようにと期待して言います。この日は祖先に懐かしさを抱いているという感じも現れます。

 ほかの節句はお化けの月です。それは、旧暦で7月にあります。だいたい7月と8月の間です。この月は、お化けと幽霊すべて出ますから、祈ります。だいてい彼ら自分のうちへ入らないように”悪いことがないように運があるように”祈ります。だから、食べ物も飲み物も用意します。お化けの月始まるときと、終わるときは祈ります。始まるときは、お化けいえに入らないようにたくさん食べ物と飲み物を用意して、招待します。終わるときは、お化けを送って、帰るように、祈ります。私たちは日本お盆のように乗り物を作らずに、お金を燃やします。もちろん、お金はお化け専用のですから、本当ではありません。







之五:実験について

 私は大学で特殊教育学を習っていました。特殊教育学というのは身心障害の人を教える方法やそんな人の特徴などに関する学問ということです。だから、教育方法の実験をたくさん教えてもらいました。その中、一番大切な方法は”行動修正”です。行動修正というのは異常行動を治療するための心理療法の一つということです。治療方法ですけど、進め方は実験みたいと思います。どんな方法を選ぶかによって、結果違いますから。だから、必ず成功するということはありません。失敗のときありますから、実験みたいと感じます。

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非專業影評人107]愛滋味-Les Témoins

雖然我不太喜歡快節奏的電影,但其從活著愛人的喜悅,轉到第二段受到愛滋病折磨,而對死亡害怕擔心的反差,著實有其可觀之處,這是愛滋味





觀影結束受,我第一個念頭是想要瞭解法文片名的意義,畢竟正在學法文,也剛好可以從主題來解構這部電影

témoin為"證明""見證人""目擊者"的意思,與英文片名的意義相同,表面上來看證人便是艾曼紐琵雅所飾演的作家Sarah,替這段那一年發生在她和她老公Mehdi,Mehdi外遇的同性情人Manu以及醫生Adrien之間的四角戀曲做見證,同時也記錄下了愛滋病對他們四人的影響,從其他層面來看,這證人也可以是醫生,研究著愛滋病,並看著照顧著自己喜歡的人被愛滋病折磨以及發病的過程,或者更可以說是觀影者對這段愛情的開始,因愛滋的恐慌而嘎然停止,留下見證,記取愛滋病危險的教訓,不要當一切逐漸從死亡中清醒之後,又忘記了過去的痛苦.



顯然這是一部有關於愛滋病對人類的影響的電影,整部片分成三大部份<les beaux jours>(美好的時光),<la guerre>(戰爭),最後一個忘記title是什麼,反正描寫著Manu因愛滋過世後,大家的生活逐漸回到軌道:Adrien雖然一時無法調適失去Manu的心痛,不過最後還是遇到一位願意為他付出的人,而Sarah與Mehdi則在確定自己未感染愛滋之後,重拾夫妻之情,雖然Mehdi不喜歡Sarah把他的故事寫成小說,而Manu的姐姐Julie則繼續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這一段讓我想到韓國導演金基德的作品"春去春又來",本部片則能以"夏去夏又來"為註腳,也就是在經歷過許多困難,死亡之後,總會在某個時間點,當一切都過去後,又會重獲新生,而根本不必沉緬在過去的傷痛中,只不過這部片不像"春去春又來"的最後一段讓整部片更具完整性,反而我會覺得有一點多餘,總認為到姐姐唱歌劇那一段就可以結束,或在某個馬努死後的時間點做結,或許會讓這一部電影更具後座力吧!?



雖然前面提到這一部片的節奏過於快速,我不太喜歡,但這樣的明快的手法使用在第一段故事時,卻讓我覺得有恰如其份的感覺,這樣的快節奏會把第一段的主題美好的時光突顯出來,也就是浮光掠影地將他們四個人的友誼以及埋藏在底下的情慾,透過片段片段的方式堆疊出他們的快樂,其中Sarah與Manu更是這一段快樂的代表人物,Manu順從自己的渴望地混在巴黎的新公園,尋找自己的真愛,他年輕,無憂無慮,不擔心積蓄花光,只是嘴巴帶著微笑開心地過著生活,讓我看了也不禁會心一笑;而Sarah則一派藝術家樣,雖然已結婚,但也只是勉強被牽制於婚姻,但她本身還是無法克制欲望,所以連小孩都覺得很煩,又遇上自己寫作的瓶頸...反觀Sarah的警察丈夫可能是因為自身職業的關係,便心甘情願地為家做牛做馬,而當他稍微克制不住欲望後,卻擔心地跟她老婆說著要對彼此忠誠,老婆卻回答著:因為我太太太太愛你,我非得跟別人上床,才會感到幸福這種完全天真浪漫型的藝術家說詞,我始終覺得這一個場景為本部片的關鍵,從這邊開展出Mehdi完全地被Manu俘虜,同時Mehdi與Sarah已潛藏的不合也從此開始蠢蠢欲動準備勃發,以及之後的情節



第二段的戰爭則主要為與愛滋病的戰爭,這一段的軸心被在醫生Adrien與Mehdi身上,Adrien雖對Manu念念不忘,但Manu的心卻無可自拔地向著Mehdi,這讓Adrien無法忍受,但Manu患了愛滋病後,Adrien卻無償地,盡心盡力地照顧他,也同時向在當時的年代剛爆發病例的AIDS宣戰,決定要找出治療他的方法,這是其中一場戰爭,而另一個軸心則是強烈地表現出Mehdi內心的掙扎,既擔心著可能染上愛滋病而死亡的危險,但卻無法不去關心他真的愛過的Manu,看在Adrien的眼裡,就如同Adrien所說的:你恐同,但卻愛上一個同性戀那樣表裡不一,我一開始也如此地覺得既然是真心愛著Manu,就不該有擔心過了頭的感覺,當然人都怕死,這是無可厚非的,但仔細想想,另一方面或許是因為他的職業,他拘謹的個性讓他會有這般強烈的反應,試想一個強力掃蕩賣春事業的警察,但他卻感染上了性病,那會多麼諷刺,也會讓他警徽蒙上了一層灰,所以他才會大大鬆了一口氣,同時卻也對Manu不捨,如此內心的天人交戰,以及他不得不和Sarah攤牌的部份,是這一段中的另兩個戰爭



雖然一開始的快節奏讓我有點眼花撩亂地覺得感情不夠深厚,但思考過後,卻覺得在感情的鋪陳上,不輸慢節奏的電影,尤其是愛滋病在當時爆發後,對世界的衝擊,透過這部電影讓我有見微知著的感覺





2007年12月24日 星期一

[亂評劇場9]浮生若夢-Les éphémères

法文劇名為蜉蝣,一種很微小的昆蟲,為最原始的有翅昆蟲,似乎有某位甚為有名的文學家還是什麼的,曾經把人類比喻成宇宙中的蜉蝣生物般渺小,本劇便藉由這樣比喻發揮,由好幾個人類的小故事片段所組成,各個故事表現出不同的表情,拼貼出人類豐富的一生,雖然有歡笑也有淚水,但這都是人類無法拒絕不去走的一條路,就好像經歷一場夢境般的冒險,這就是浮生若夢



我很有勇氣地選了長達六個多小時的完整版,畢竟我嚴重懷疑自己有過動的症狀,無法待在一個位置上待太久,極限是二小時多,而且最近的狀態是疲累的,所以我一度很擔心會睡著,當然的確是有點小昏睡過去,實在是燈光美氣氛佳,外加音樂動聽,不過都只有幾秒鐘而已,或許該歸功於木製椅子不是那麼舒服,但對劇情的期待,演員深刻的演技以及導演似乎試圖透過這些軼事傳達些什麼,讓我意外地有95%以上的時間是全神貫注的,看完之後,我不得不推崇這一部長達六小時的戲劇,雖然不像電影可以透過一些影像技巧讓畫面變美,但整體呈現出來的感覺,卻讓我觀賞完後的頭一個念頭是:好美阿!這一齣戲,也無怪乎這個劇團(陽光劇團Théâtre Du Soleil)如此受人推崇,享譽國際



這部長達六小時的戲劇,分為首部曲與二部曲,戲劇一開始強烈地讓我期待著這是一齣有所連貫的劇情,但其實不然,它其實是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輪番上演,或現實或回憶,試圖透過這些片段描繪出社會百態,有趣的是我發現法國的某些戲劇作品,不管是電影還是舞台,都喜歡透過小故事的串連來表現人生課題,另外本劇中的這些小故事都是從家庭的角度出發,如對逝去母親的懷念,新生的家庭,外遇,吸毒的兒子,家暴,突如其來的親人死亡,變性人,老年癡呆,謀殺??,,祖孫之間的天倫之樂......充滿著生老病死,生離死別這種在家中天天上演的劇碼也是課題,每個人被各式各樣的情緒拉扯著,無奈,悲傷,喜悅....正由於如此,雖然每一個故事都是片段片段,但後座力卻足夠讓人感受到些什麼,投射到自己過去的經驗,同時也讓我期待著接下來會看到什麼樣的情節,可以說看首部曲就好像看遍人生百態



中場休息的一個小時,我期待著二部曲應該會對首部曲的所有故事做個收尾,我猜對了一些,他只對某些故事再做陳述,其中交待的比較完整的即是首部曲第一個故事的女主角的尋根,當然仍有穿插首部曲中部份故事的接續,不過歸結起來,二部曲所有的故事片段感覺表現出較為統一的意象即是:或生活再怎麼不順遂,或遇到死亡,或遇到什麼壓力,人生還是持續地走下去,不會因為某些不舒服的事而停滯不前,所以我們更應該地有勇氣的走下去,或以更達觀的態度面對一切,畢竟這就是我們無法拒絕的人生,感覺有點宿命論,其實是要我們更積極去創造短暫人生的快樂,或許看到的不盡然是這樣的命題,但我卻有這樣的感覺,

而其中最多著墨的"尋根",以及貝兒太太突發其想地想去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旅行的部份,透露出戰爭底下的辛苦,但卻以一種詼諧輕鬆的態度來面對所遭遇到的不幸,畢竟總會事過境遷,這也是我為什麼會有前述的感想



美麗的不只是劇情,還有舞台設計,劇團在改名成自由廣場的藝文廣場上搭起帳篷,並運用木造的座椅和舞台,營造出馬戲團的空間,舞台是個像伸展台般的長方形,觀眾座椅位於東西兩側,南北兩側則是後台出入口,很有感覺的空間,但會有佈置太單調些的疑



惑,不過戲劇一開始推進來的轉盤為這個疑惑找到了解答之鑰,原來演員幾乎都是在轉盤上表演,轉盤上便是場景的佈置,然後為了製造出空間與空間之間的相對距離,會有人蹲低推著轉盤移動,同時目測觀察與另一個場景(若有的話)之間的距離保持著一定,並旋轉著,旋轉的目的一方面是視野的關係,讓演員不背向任何一方,一方面也讓觀賞者看到的是360度的立體表演,而不是像大多數舞台劇的180度,除此之外,這樣的方法高明的地方在於,當有些緊急情節產生時,轉盤旋轉速度會變快,製造出電影情節雙方對峙的緊張感,這是我非常推崇的部份,也很特別



另外音樂也很美麗,除了一些預先錄好的音樂之外,還有現場演奏或混入前者或獨立,重點是這些音樂全部都是由一位老伯演奏而成,而且是運用了許多不同的樂器,每一種樂音都表現的恰如其份,不禁對這位老伯驚嘆,謝幕時,給予他的掌聲當然不吝嗇,他就坐在北側後台出入手的上方從容不迫的表演著

除此之外搭帳篷戶外演出的好處即是可以納入帳蓬外的自然聲響,由於都是描述在家中的點點滴滴,所以窗外的自然聲響並不突兀,但缺點是下大雨時(那天有段時間是下大雨的),演員的聲音就會聽不見了,因為演員都未配帶麥克風,甚至音效也會聽不見,而不得已要調大聲一點,除此之外讓我詬病的是翻譯的部份,我是不了解這是不是刻意安排,某些橋段不把翻譯翻出來,我可以理解,因為要表達出語言隔閡的問題.....等等類似這種讓我們可以感同深受演出者的聽不懂的狀態,或是有些只是呢喃,不是劇情重點,但有一小一小部份,發現到有漏了翻譯,或字幕晚出現,這樣似乎有點不妥,但也或許是刻意安排,不過幸虧我會一點德文以及一點法文,所以對我來說並未有太大的影響,不過相對來說,某些橋段想要表達出語言隔閡的問題的部份,我可以看的出來,但就無法深刻體會



但整體而言,這一部戲劇帶給我的是"美"的感受,而且充滿著溫暖,而且劇團很可愛地在短暫的休息時間請大家喝水,吃餅乾,不過可能要坐最靠近舞台的人才可以吃到,因為份量有限





結論是真的很棒,讓我對這個劇團以及導演很敬佩!!



2007年12月18日 星期二

[非專業影評人106]被遺忘的1937-Nanking

1937年日本攻陷上海與南京,並大肆虐殺南京的人民,這是歷史上有名的南京大屠殺

本片透過訪問當時的日本士兵以及當時的倖存者,以及透過訪問當時留在南京保護中國人的外國人,來完整呈現1937年殘酷的景象,試圖抨擊那些欲將此過去抹殺掉的人,也抨擊著那不把戰爭的殘忍當作一回事的人,這是被遺忘的1937



從形式上來看,它並不是100%的記錄片,而是有參雜一些演戲的成份在裡頭,也就是片中所出現的外國人,只要是彩色影像的,幾乎都是請演員來扮演這樣的角色,只是他們並非是演出當時的情景,而和片中其他受訪人類似,也就是經歷1937年事件而至今仍活著的人類似,接受訪問陳述當時的事實,只不過這些被飾演的外國人的訪問內容,都是參考當時那些外國人所流傳下來的書信與日記改編台詞而成,並請他們以模擬當事者的心情,將台詞,或者應該說他們的故事陳述出來,這樣光靠台詞的演出,是有它一定的難度,因為他不像親身經歷的那些當事人一樣,可以回想起來,就很真實地傳達出當時的心情,反而必須做足功課才能扮演好這樣的角色,否則一部片所有受訪人羅列下來,將會有如天平兩端裝載著不同重量的情緒,一邊輕,一邊重,不過整部片結束,我不禁想替片中的演員高聲喝采,他們的陳述不造作,卻充滿豐沛的感情,讓我可以感受到這些外國人當時對日本人暴行的無奈以及充滿著無力感,突顯出當時入侵南京的日軍是有多麼殘酷



正由於如此,我想本部片確實將會喚起國際間對南京大屠殺這件事情的重視,尤其這一件殘虐的暴行與希特勒追殺猶太人的暴行比起來,是鮮少西方人瞭解的,再加上日本人不斷地想要將這件事抹殺,不願意承認......而透過這部片,不只是從受害者與被害者的觀點,而還加入了第三者的觀點,也就是當時在南京建立"安全區"的外國人的觀點來看1937年日本對南京的侵略,更具客觀性之餘,也讓西方人知道在第二次大戰是真有這件事情存在的,當時的日軍是多麼的殘酷,甚至讓其中一位屬於殘害無數無辜的納粹黨的德國人拉貝也挺而保護中國人



說實話,看到當時倖存的中國人,說到激動處而流淚,以及看到當時留在中國幫助中國人的外國人想要傾全力阻止虐殺,卻充滿無力感的神情,還有那一禎禎描述日本人暴行的照片以及最後播放的當時在臨時醫院所拍攝下來的怵目驚心的短片,就連我這個不仇日的人,都不禁為當時日本人的所做所為感到噁心了,更何況是因為這樣的事件而對日本人有相當嚴重成見的人,雖說不管是影片本身還是雷公電影的宣傳意旨都不在挑起仇日情節,但我覺得由於太過寫實,情緒太過飽滿,多多少少不免仍會挑起一些抗日的情緒,不過事情已結束,或許我們應該更理智地希望這部片真能讓國際間知道這件事,同時也能讓國際社會對刻意隱瞞這件事的日本人感到不恥,同時就如同原著的封面寫著:教訓要記取,仇恨要遺忘,在看透歷史上幾次屠殺事件,我們都應該要了解到戰爭的恐怖以及殘忍,而最首當其衝的便是衝鋒陷陣的前線士兵以及手無寸鐵,沒錢逃避,只能坐以待斃的人民,在上位者永遠是最不可能第一個為國捐軀,也最不可能是最後一個留下來擋子彈的人,因此這部片也帶點這樣的意味:呼籲上位者不要輕易地自以為戰爭可以解決一切般地草菅人命!



當然就不免佩服起當時可以逃離南京,卻仍留下來的那些外國人,他們的情操是多麼的偉大阿!!就連蔣介石當時也逃離南京了!因此片末那些曾受過他們幫助的人都一一地感謝他們,讓這部片不僅包含著戰爭的殘酷,希望喚起國際間的正視,當然也包含著人情溫暖,同時也有以此部紀錄片紀念當時留在南京幫助中國人的西方人的意味



IMDB接近滿分的評價,這電影確實讓我們可以更貼進南京大屠殺的史實,同時也小部份地傳達著中國人不是孤軍奮戰,還有重情意的外國人留下來幫忙,只是當時的日本軍隊過於殘酷,意欲幫忙的外國人都束手無策地莫可奈何,

殘酷,無奈,生離死別這幾個影片中的關鍵字將戰爭的負面發揮得淋漓盡致,讓人不勝欷歔!

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非專業影評人105]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Chacun Son Cinéma

2007金馬影展觀影記錄(8)

為紀念坎城影展60週年,特別邀請33位導演,以三分鐘的短片為限,針對"電影院"這個主題發揮,因此我們看到導演對於電影院的印象或對他的意義,當然因為沒有事先套好招的關係,所以就會有題材相近的短片,當然也有跟其他人較不一樣的,令人印象相當深刻的!!相當多元,亦相當精彩,這是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



雖然每一部都有不一樣的感覺,縱使他題材相近,但要我寫著一個接著一個的感想,卻是困難重重,因為我一踏出戲院,所有劇情都混在一起了,以及我沒辦法過目不忘,順序全部忘記,所以只能做個歸納統整及發現是否有有趣的地方



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當屬拉斯馮提爾所拍的那一段,每個人看電影的時候最痛恨旁邊的人在那邊吱吱喳喳地討論著劇情,或手機來電鈴響起也就算了,甚至還大咧咧地講著手機,或發出其他聲響,若是不知羞恥的人,你嘖幾聲或回頭瞪他們,或甚至跟他提出請求,他還依然故我時,自己一定快發瘋了!因為本身做出的抗議動作,已經明顯影響自己的觀影情緒以及觀影完整性了!所以我常常在內心裡想著,這種人實在不配來電影院看電影,回家租DVD吃自己吧!?但拉斯馮提爾可不這麼輕易放過這些人,他自導自演,扮演起被干擾的角色,然後說自己的職業是殺人,對干擾他的人大砍特砍,雖然血腥,但大家看到導演是拉斯馮提爾時,不禁全場鼓掌叫好,我想那是因為導演拍出了觀影者內心最深沉的渴望吧!!!這一部短片真應該給那些時常在電影院不守秩序的人看看才是,給他們一記當頭棒喝,看其他陪同觀影的人因你的聲響而引起的怨念有多深



另外對於中國,台灣幾位導演拍出的作品,由於相當地個人風格,因此幾乎一眼就可看出了是他們的作品:侯孝賢的懷舊,王家衛的大膽前衛的色調,蔡明亮的誨暗,陳凱歌擅長刻畫孩子的神情......等等,記憶容量不及備載的只記得這幾個

從多數華人導演選用的題材中,回到所有導演所使用的題材,發現有一群導演喜歡從自己小時候對電影院的記憶出發,或不是從孩提時代出發,而是過去的經驗:比如說年輕時期參加砍城影展的經驗,到今天獲頒終身成就獎的溫德斯,另外比較老套的便是利用電影院的黑暗來發展題材:暗渡陳倉的愛情,以及偷竊,或者是兩者融合一起:本來預計行搶的小偷,與皮包的主人四目相接,好似即將天雷勾動地火,卻在此時三分鐘結束,留給觀影者無限的想像,也有以反諷的手法來對電影院內的情欲嘲諷:售票口掛著票已售罄的字樣而不見售票員蹤影,原來邁入遲暮之年的售票員躲進電影院觀賞電影,但事實上偌大的電影院中只有他,以及一對忘情做愛的男女,情人做愛做的激烈,售票員則冷靜地有如性冷感地看著電影,電影散場也未有散場的動作,任憑那對男女繼續溫存,是為了自己享受著現場Live的活春宮,抑或是幫助他們不被打擾呢?這一段也挺有意思的



另外一個多數人選用的題材便是眼盲:觀影不得不需要眼睛與耳朵,但當眼睛看不見的人"看"電影,帶給他們又是什麼樣的感動呢?有的人光是聽配音就淚流滿面,有的則是有貼心的男友為他敘述畫面的內容,他本來是對這部電影很動容的,卻在問了一句男友是否黑白片,得到答案是否定之後,顯露出意在言外的表情,或許是與想像中或期待中的感覺不一樣吧!?

相對眼睛看不見,倒是沒有導演使用耳朵聽不見的橋段,或許是演員難以表現,或許是沒有多大的發揮空間,不過還是有導演以與耳朵聽不見題材相類似的聽不懂入題,上演了一場"電影,不用翻譯":雖然女生聽不懂電影人物所使用的語言,但想要追女生的男生貼心地替他翻譯著,卻意圖很明顯地將諜報片整個改述地很風花雪月,不過最後卻殺出好幾個程咬金,我覺得這也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短片



其他比較特別的還包括了戰爭下的電影院;以及有一位導演單純以三分鐘為限地一鏡到底,原本演員已蘊釀好情緒,卻突然被"三分鐘到了"這句話被迫停止繼續下去;當然情色電影也是電影院不可或缺的一環,所以有導演以此入題,但卻搞笑收尾,諷刺著看情色電影卻害怕遇到變態的不安;另外北野武的三分鐘短片表現出鄉下電影院的破舊,一場電影下來,看不到幾分鐘就中斷好幾分鐘,如此的反覆,突然就結束的莫名奇妙,觀影的農人不知是沒見過世面地以為電影就是這樣,進去電影院得到的只是抽了好幾根煙後,電影便宣告結束,也不吭一聲地悻悻然離去,讓我整個很錯愕



總而言之,不只是一部電影,更可以說是一口氣觀看了33部新電影,精彩程度實在令人眼花撩亂,同時也喚起自己心中某個角落的觀影經驗與電影中的某幾個片段相呼應著,很有趣

如果自己是導演,自己心目中的電影院是什麼樣子呢?會怎樣呈現這個主題呢?

2007年12月13日 星期四

[非專業影評人104]4月3週又2天-4luni, 3saptamani Si 2zile

1987年是羅馬尼亞共產政權垮台前夕,在這個極權統治的時代,墮胎是犯法的,更別說是非法墮胎,不過Otilia卻決心要幫助她的好同學Gabita尋求密醫墮胎,在冒著東窗事發的危險之餘,同時也要對其男友有所隱瞞,而考驗著Otilia的愛情......全片即發生在這不到一天的時間裡,Otilia飽受謊言與犯罪折磨的身心俱疲,這是4月3週又2天



若事前沒有看影片簡介或對羅馬尼亞歷史不是那麼了解的話,你可能無法了解片頭打上1987年的用意不只是單純表示時間點,更是暗示在當時那個年代仍是屬於共產極權統治之下,所以你就無法了解為什麼要找密醫墮胎,為什麼墮胎要這麼鬼鬼祟祟......等等問題,不過撇開這個不說,這部片在觀影結束後,確實傳達出"墮胎"這件事在當時是違法的,所以你會看到Otilia緊張保守秘密地處理事情的神情,以及為了Gabita牽腸掛肚的狀況,再加上全片用手持攝影機拍攝的效果,讓鏡頭呈現不穩定甚至是女主角奔跑的同時,攝影師也跟著跑地取補抓Otilia的一舉一動,在在都顯示出Otilia惶惶不安的意象



其實導演表示他並不想點出片中的時代就是共產社會主義的時代,不過片中買一塊香皂或一包煙,都得透過黑市或沒有商店可以購買,以及其在色調以及後製的處理上所營造出那個時代的感覺,當然還包括關於墮胎這件事的違法問題,都呈現出當時的羅馬尼亞仍處於共產鐵幕時期,因此這部片可以說是藉由主角們的一舉一動將當時的時代背景呈現出來,同時這些舉動反之亦然地反應出這些主角們,也可以說是日常的小人物們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所受到的壓力以及他們內心的掙扎



所以你如果跟我一樣是因為宣傳大打著"墮胎問題"而期待這一部片上在墮胎問題上有所著墨的話,那你可能會有點失望,其實這部片對於墮胎問題並沒有探究得很深刻,而且篇幅也不是很長,就如同前面所說的,墮胎只是眾多事件中的一個事件罷了,但當你不受宣傳影響再去看待此部片,你會發現無怪乎會連連在國際大獎中奪得好成績.



除了時代背景下的壓力以及內心不安之外,也傳達出"欺騙"與"背叛"的氛圍,不僅是Gabita被他的同學騙說Dr. Bebe很好,同時Gabita為了取信於Dr. Bebe,也欺騙了Bebe,同時未告知Otilia的情況下,也算是欺騙了Otilia,Otilia在付出代價之後,去男友家參加生日宴會,卻也無法對男友吐實,而只是一再心神不寧,只是不斷地說出如果她懷孕了怎麼辦,不知情的男友當然說他會負責到底,但殊不知這是因為前幾刻鐘,Otilia才和Dr.Bebe上床,特別是她那一段時間月事來了.......在此先插播一則從網路上看到的知識,在共產統治的羅馬尼亞,做愛在法律規定是不能做任何避孕措施,因為據導演說,那時的羅馬尼亞天真地認為,只要有非常多的人口,國家就會富強,所以鼓勵生育,一家中有四個小孩是很正常的,生到十個小孩還有獎牌…也無怪乎Otilia會這麼無法專心於宴會上,他不僅擔心著Gabita,同時也擔心這自己與他男友的關係,若真的懷孕,若真的孩子是Dr, Bebe的種的話,同時他也懊惱為什麼男友父母的朋友有醫生,卻不能找他們幫忙呢??或者若自己家裡的社會階層高一點的話,自己就會有熟識的醫生幫忙,而不需受Dr. Bebe的屈辱,從墮胎事件後所展開的影片後半段又再度曝露了共產政權下的許許多多社會問題



所以本部片是因為有人要墮胎,或鋪陳當時背景以突顯墮胎的非法,或從墮胎之後來看時代背景下的社會問題,有種今天是因為是如此的時代背景下,才會有這樣一連串令人緊張又不安的故事,若做愛可以戴保險套,墮胎是合格醫生即可,那Otilia今天就不用身陷於如此的風暴中

因此這部影片可說是環節都緊密結合在一起,加上運鏡手法以及女主角的演技萬分精彩,仔細消化後,會覺得真的是太精彩的一部電影,一掃我剛看完後因為墮胎問題著墨不夠深的落寞,同時也因為整個影片的色調為了呈現暗灰色的鐵幕蕭瑟感的讓我心情沉重,我只能說這種平淡敘事一個接著一個,但又能充份表達他所想要傳遞的目的的電影,後座力是最強的!!最後電影雖簡單地結束於兩人坐在餐廳的相對無言,但也是因為胎兒已墮出,電影已無可以交代之處,因此結束得恰如其份



好看,但又有心理準備可能不如預期或不合你的口味

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

[非專業影評人103]巴黎小情歌-Les Chansons D'amour

一首接著一首的歌,不管是訴說愛情甜蜜,或誤會爭吵,不管是個人心情寫真,或兩人間的對話,都為當下的場景下了個最完整的註腳,感覺就好像在看一場歌舞類型的舞台劇,一場描述著愛情的舞台劇,這是巴黎小情歌



故事是從伊斯麥,茱莉與愛麗絲三人行的關係開始,愛情走到一個程度之後,便會開始失去新鮮感而心生厭倦,所以伊斯麥與茱莉便找來了愛麗絲三人行,為他們兩人的關係增加一點情趣,但三個人的愛情終究還是顯得過於擁擠,因此伊斯麥與茱莉產生了些嫌隙,而正當兩人將為這段關係開始做彌補的時候,茱莉卻發生了意外......

人總是在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才會真正去正視寂寞孤獨的感覺,伊斯麥一方面為了茱莉的逝去而心傷,另一方面卻來自於茱莉姐姐及家人的關心以及艾汪鍥而不捨的猛烈追求的壓力......讓伊斯麥無所適從



從茱莉發生意外之後,是我覺得本部片最為精彩的地方,伊斯麥既得背負著深愛女人的離去不能夠馬上投入下一段戀曲的罪惡,但週遭又有許多誘惑向他的孤獨寂寞招手,除了之前和他與茱莉大搞關係的愛麗絲之外(雖然愛麗絲顯然對茱莉的興趣高過伊斯麥,且茱莉的家人從來不了解),還有對他有愛慕之情的艾汪,甚至是一直對他持續關心的茱莉的姐姐,在我看來,似乎利用對伊斯麥的關心陳倉暗渡著她對伊斯麥的情意,

同時愛情似乎也不是只有小倆口之間的關係而已,甚至牽扯到自己與另外一家人的關係是否良好,但有時太過於良好,似乎也是有壞處的,因為在茱莉發生意外後,茱莉一家子總覺得伊斯麥愛茱莉的程度,應該是失去茱莉而無法活下去的程度,所以一直關心著伊斯麥,甚至想要給他茱莉的存款,甚至想請愛麗絲可以取代茱莉在伊斯麥的位置....但這卻讓伊斯麥喘不過氣來

於是乎,道德良心和情慾渴望便在伊斯麥的心中角力拉扯著,幾次的欲拒還迎,欲迎還拒,深刻表現出伊斯麥內心的掙扎,甚至忍無可忍,壓力終於爆發的情況下,即隨便邀請酒吧的吧台小姐回家過夜

最後伊斯麥做出了選擇,雖然在性向上的大轉變顯得突兀;雖然說對於伊斯麥的感情世界以及曖昧情愫精彩鋪陳了整個篇章之後,突然來個急轉直下,有種虎頭蛇尾的感覺;雖然在結束前的最後幾秒他還是拒絕對方,但我想導演想要傳達的另一個愛情面向便是:愛情這件事真的沒有絕對,情感很有可能地天外飛來一筆般地那樣突然,或許在當下伊斯麥認清了什麼,或許在當下眼前這個人一定能給他溫暖和倚靠的關係,但這只有伊斯麥知道,我們所能看到的就是表面的事實.這讓我想到小田和正唱的"突然來臨的愛情故事"這首歌



在這個同志情的部份,導演隱隱描述了就算是在21世紀的今天,一般家庭仍對自己的兒女是同志的部份仍難以置信或不願承認,這部份包括茱莉的媽媽詢問茱莉三人行的事,雖然媽媽夠開放地問到了茱莉與愛麗絲關係的可能性,但卻有點不想相信的感覺;另外便是茱莉的姐姐發現伊斯麥的床上躺著另一個男人的惱怒,不過這個情節除可代表著難以接受同志情之外,我想還有大半原因是茱莉姐姐的心碎吧!?



而為劇中下註腳的每一首歌,則替本部電影加了不少分,

首首為法國香頌的典型,輕柔婉約地有如戀人間地耳鬢廝語,傳達著深刻的情感,這讓我想到"My Little Airport"這個樂團的曲風,而其中我最喜歡的歌曲便是伊斯麥,茱莉與愛麗絲在街頭打情罵俏的歌,很可愛也很有趣

另外個人的內心獨白的歌曲也是支支明確表達出唱歌人的心情,我最喜歡的便是茱莉姐姐的獨唱,一開頭的前奏便收買了我的心,姐姐娓娓唱來更是令人心酸,會引起許多單相思的人的共鳴



愛情就是這樣毫無道理,毫無規則可尋,隨著時代的進步,愛情似乎更顯錯綜複雜,甚至有時並不是只有兩個人的問題,就如同影片中男女關係的糾纏難解般,有速食愛情,有三人行的愛情,有同志間的愛情,有單相思的愛情......等等,這也是為什麼情歌品種越來越多,描述層面越來越廣泛,我們也因此更容易在某個時期中突然覺得某首歌很契合當下的心情,代表著或紀念著那一個當下,

巴黎小情歌的敘事架構便是從此出發,讓歌曲唱出自己的情緒,並從微觀的幾個人間的關係,來窺探並宏觀地看待現代年輕人的愛情關係,雖然部份為點到為止,但還是有其可觀之處,當然就如同我所說的,曖昧與失去的傷痛寂寞,將是本部片最有看頭的地方

2007年12月9日 星期日

[非專業影評人102]881

2007金馬影展觀影記錄(7)

這部片可謂是歌舞片的新品種,融合一神信仰,因果輪迴,魔幻,等多種元素,不禁讓我聯想到台語武俠劇那種怪力亂神的劇碼,且歌曲與舞蹈吹著濃濃的復古風,或者該說是"庄腳俗",再配搭台詞的字字珠璣,妙語如珠,讓我看得很開心,這是881



整個故事的背景是新加坡鬼月的一個民間習俗:唱歌台,劇中主角小木瓜與大木瓜,雖然生長於不同的家庭,卻對這樣的工作心生嚮往,而不顧家人反對與身體病痛,努力地想要站在歌台上,為台下看得到的人,以及看不到的人,賣力演出,散發熱力,讓人家開心,當然這樣的逐夢過程的劇本安排下,必定是會有些阻撓,小木瓜的身體越來越差,榴槤姐妹的爭風吃醋,台語歌台之王陳金浪大哥之死,媽媽知道唱歌台的辛苦而反對到底,再再帶給他們衝擊



當然這樣的劇本很容易給觀影者留下又是一部正向積極的勵志歌舞劇電影,可能會讓你想到江蕙"藝界人生"的一段歌詞:"浮浮沉沉藝界人生,冷冷暖暖多變人情,舞台上燦爛笑容,舞台後寂寞心情"也有可能會讓你歸結到一個結論:阿,人生阿!不是每件事都能夠順順利利,隨心所欲的,但整部電影似乎不想只是帶給觀影者這樣正向但卻有點嚴肅的東西,而是希望觀影者能夠開開心心地看著這部電影,所以他塑造了"玲姨"這個角色,以及其他有趣的台詞,和一些令人發噱的場景......讓整部片的娛樂性高到破表



當然這些設定都與劇情有其關聯性,比如說:玲姨就像木瓜姐妹的支柱,雖然他自己本身有許多辛苦的地方,但他還是得像一盞明燈一樣照亮他們,鼓勵他們向上;又比如說幾場在玲姨家就開始唱唱跳跳起來的場景,玲姨的兒子關音看到他們要開始唱唱跳跳,就趕快把桌子搬離,象徵著歌台明星無處不表演;最後木瓜姐妹與榴槤姐妹的決戰歌台,或者也可以說是大鬥法,看完這一幕,你就會更確信這真的是一部現代版的台語武俠劇......當然還有其他更多關聯,真的會讓你看得淚中帶笑,笑中帶淚



不過幕後工作人員在鏡頭的處理方式,絕對不會流於在家看看就好的台語武俠片,我還蠻喜歡導演在最前半段的簡介故事手法,有新意,同時也讓人很快進入狀況,而不會覺得讓人摸不著頭緒;另外歌台表演的剪接,讓我看到目不暇己的舞台服裝秀,當然劇中的服裝設計,一樣是令人嘖嘖稱奇

還有整部片也呼應木瓜姐妹與玲姨去求神問卜時,歌台仙姑說的唱歌台的五大規條:對神鬼要拜;對人要相親相愛;禍從口出不應該;跑台不能亂歌台;要潔身自愛,不能把男人愛,讓整部片具有完整性

而飾演關音的戚玉武的口白演出更讓整部片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關音其實是個啞巴,他的口白即是他的心情寫照:一個沒夢想的人容易地將別人的夢想變成是自己的,一起替他們加油,這是粉絲為偶像應援的心態



本部片代表新加坡角逐最佳外語片,的確實至名歸,捧腹大笑之餘,又會對劇中人物的不順祟,還有逆境中求生存的意志感動



最後送上發花癡的ps,戚玉武真健壯,這次在金馬影展看到他出演的兩部片"意"與"881"中都未浪費他的好身材!在大螢幕上展現其健美的體格

2007年12月5日 星期三

[非專業影評人101]天然子結構-天然コケッコー

2007金馬影展觀影記錄(6)

那年夏天從東京轉學到島根縣木村這個超級鄉下的大澤廣海,像一陣微風般,舒服地吹入這個小村莊中每個人的心中以及掀起女主角右田微微(みぎたそよ)心中的漣漪,一場純純淡淡的青春戀曲,就此展開,這是天然子結構



本部片是由山下敦弘導演的,他的作品一向帶給我們青春年少的回憶,雖甜但不膩,清清淡淡有如清粥小菜,卻會讓我們臉上不自覺地浮起一抹微笑,這一部作品也不例外,暨"琳達, 琳達"的高中生為了音樂揮灑熱血青春紀實之後,"天然子結構"帶給了那些從鄉下來到都市奮鬥的年輕人們,過去單純美好的懷念,在沒有什麼現代化設備,電視也只有少少的幾台可以選擇的情況下,簡單的戶外活動成為鄉下孩子們最愉快的休閒,如到海邊玩,拿鎮上遙傳的鬼故事嚇嚇自己......很容易地為了單純的喜悅而快樂著,當然我們也從片中鎮上的孩子們看到了對於都市的渴望,所以當廣海從東京轉學到此時,所引起的漣漪有多大,重點是他還是個長得海不錯的帥哥,因此對微微的弟弟皓太郎來說,他就像偶像一般,既和他玩足球,想和他學格鬥技巧,同時愛美地想擁有和廣海一樣的髮型,而對年紀較近的三個女生來說,他則是她們欣賞的對象,想像著都市孩子都跟他一樣帥氣,看起來好像風度翩翩又知識淵博,不僅僅如此,他還帶給他們不一樣的想法以及新的東西,包括鬼故事聽聽就好,根本沒有鬼,以及郵購目錄,摔角錄影帶,還有總算有人可以名副其實地成為他們送巧克力的對象......等等,為他們生活憑添另外的樂趣



不過不只廣海改變了些什麼,以微微為首的五人組,同樣也給廣海不一樣的感受,總括來說就是鄉下的孩子們之間的羈絆感情總是比都市深厚些,所以微微對於為了廣海而可能對不起另外四人的心情,總是盡力想做些補償,如早知子得到膀胱炎,同意篤子和伊吹在情人節一起送廣海巧克力,還有情人節不能冷落自己的弟弟皓太郎,以及可能對篤子造成的傷害等等,這就是住在鄉村地方的人的真性情,人少少的,感情羈絆相對地來說便比較深,對彼此比較熱情,承諾什麼就做到什麼,不像廣海畢旅去東京,他舊同學送他一塊舊校舍石頭當紀念,廣海卻認定他們是開玩笑的,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之下,廣海看著五人組決定不到東京去念高中而留在這個親切的小地方



當然愛情從未在這樣的青春記事缺了席,雖說廣海是個見過市面都市長大的小孩,但情竇初開的他也是第一次初嘗戀愛的滋味,第一次嘗試親吻的滋味,因此他其實是緊張的,尤其又遇到鄉巴佬一個的微微,再加上微微總是想像個大姐姐照顧其他人的情況下,他們的愛情是那麼地羞澀阿!雖如此,在那樣的年紀,縱使爸爸疑似外遇,但還是自己的戀愛最重要,看著看著有種"阿...好青春阿..."的感嘆(青春のもんだ!)



不過每個人總會有離開自己家鄉的一天,尤其是當那個家鄉是位處於鄉下地方,這個時間更會往前提早,但當一個與故鄉有著深深羈絆的人是最不捨得的,因為自己必須開始學習孤獨,同時也擔心其他人是否能夠在沒有自己的羽翼保護下能夠茁壯,所以當她被其他人留下來與疑似愛戀她的郵局大叔看廟會時,她驚慌了,不過這也只是影片中呈現出來的冰山一角,

另外她剛交往的男朋友即將因為要轉換新環境而也會與她自己分離,因此他對於新階段總是有些膽怯,雖然最後廣海還是選擇與她就讀同一所高中,但無論如何,若一直回頭看,那人生之路將只會停滯不前,沒有進步



本片的純樸與真性情以及鄉下地方常會出現的個性人物增添本部戲的趣味,而同時也維持著山下敦弘超日式劇本的風格,有好幾段都讓我聯想到比較激烈的情節,顯然是我激昂戲看太多,不然就是不甘於劇情過於淡如水,就好像正統日式小說一樣,很自然地補捉生活中的場景,但從未下猛藥的情形下,卻帶給讀者深厚的感受,可謂輕輕地提起,輕輕地放下,不過這優雅卻蘊含無限的感受,這部電影真的超純愛,超平淡,超懷念,



p.s1感謝強者ptt鄉民指示,コケッコー是雞叫聲的狀聲詞,跟中文翻的"子結構"完全也沒關係,雖然"子結構"的日文發音真的與狀聲詞一模一樣

p.s2這部電影前不久才在日本上映,今年八月在日本看過他的宣傳海報,就被那好看的海報吸引著......果然一張好的海報會吸引大家去看電影

p.s3第一次看夏帆演戲,據說她在日本有越來越紅的趨勢,在日劇界,不過近來都只看日本電影,幾乎沒看日劇,所以就跟他一個很不熟,附帶一提的是我七月在日本看到一齣我喜歡的日劇山おんな壁おんな,我住的地方的出租店可以租得到DVD耶...我要租來看我要租來看!!

(謎之音)哪來這麼多p.s.

2007年12月3日 星期一

[非專業影評人100]意-The Home Song Stories

2007金馬影展觀影記錄(5)

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母親,我一樣也會受不了!這是意,一個從兒子Tom的角度來看他母親的脆弱與遇人不淑的遭遇,對他母親擁有錯綜複雜的感情:既愛他卻又恨他



愛他的地方是媽媽為了Tom自己與他姐姐,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鄉尋求著建立家庭的溫暖,媽媽總是以一句"Mother make(s) everything good."為著他們努力著,讓他們安心,可是諷刺的是,媽媽卻命運多舛,總是遇人不淑,或自己心中不滿,因而一而再再而三的一個男人換過一個男人,帶著自己的孩子顛沛流離著,每每地"Mother make(s) everything good""He is (a) good man""This is our new home"等等猶言在耳,下一秒鐘卻得再度踏上流浪的旅程,這些充滿希望的話語,成為他們生活中最大的諷刺



說實話,他們在異鄉是可以過著美好的日子的,因為Uncle Bill對他們很好,不管媽媽多麼地用盡辦法想離開他,甚至背叛他,Uncle Bill最後一定還是希望他們回來,可惜的是Uncle Bill是個海軍,得經常出差,似乎無法實現媽媽想像中完美家庭的憧憬,再加上異國文化的差異,讓母親選擇一而再再而三的逃離背叛Uncle Bill的不離不棄,不過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想在那些一個又接著一個的男人中找到他20歲左右的初戀吧?!一個她真正愛的人,及真正愛她的人,如此她才覺得能建立一個他夢想中的家庭,Uncle Bill首先便在膚色上被淘汰出局了



後來由情夫升格為"正室"的Joe,讓媽媽似乎抓到了一線希望,可惜Joe太年輕氣盛,不夠成熟地去經營一個家庭,而且經濟上的壓力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因此對於媽媽的要求,逐漸變成敷衍及不屑,雖然之後回頭了,但卻意圖亂倫,媽媽當然不原諒他,同時媽媽也徹底絕望地自殺了兩次,雖然死裡逃生,但這連番的折磨,已讓媽媽變得不成人形,甚至因而被在學校剛交到的朋友取笑,

口口聲聲說著要交新朋友,口口聲聲說著這是我們的家,口口聲聲說著這個人很好,口口聲聲說著會將一切處理好,但Tom眼睜睜地看到這個口口聲聲的人永遠是搞砸的人,叫做兒子的怎麼可以在接連選擇原諒之後,不徹底失望呢?尤其最後回到Uncle Bill家後,Uncle Bill為了他把他媽媽請回去了,沒想到媽媽還是忘恩負義地絮絮叨叨著這空間的不自在......兒子因而爆發了......雖然總是在夢境中用自己熟悉的漫畫武俠情節來幫媽媽出氣,鏟除討厭的人,但媽媽自己也未能記取教訓,改正錯誤的行為讓兒子實在無法忍受,不禁懷疑媽媽有沒有努力改變過,或到底媽媽哪裡不滿了呢?



心吧!?小時候不被重視的陰影一直殘留之今影響著他,所以他特別渴望家庭的溫暖,所以雖然Uncle Bill對他很好,Joe對他很好,但稍微有讓他不被重視的地方,她就會開始失去安全感,而抱怨連連,這壓力性疾患又能怪誰呢?女兒May本來也不喜歡這樣顛沛流離的生活,但聽到媽媽悲慘的過去時,她似乎有所恍然,而可以體會媽媽的心情,而拒絕了Joe的追求,並不希望她弟Tom不要太刺激母親

反之當時年幼的Tom不知道這些事情,就算知道了也無法聯想,所以種種事件所交織衍生出來的情感就是"恨",可是又很感謝媽媽對這個家的貢獻,一個女人家要在異鄉生活,可是真的不容易的,因此在Tom的心中,對母親的感情上是無法單一歸類的,甚至到了長大成人他仍只能用書寫的方式來體會他媽媽的心情,進而愛著他,而無法對母親的死掉下任何一滴眼淚



由於故事描述得很精彩,因此我對兒子的心情實在感同深受,同時我喜歡最後一幕死去的媽媽對成年後兒子Tom的撫摸,呼應著Tom以書寫方式來想念他媽媽

另外陳沖演技精湛地替本部片加了不少分,從在夜總會當駐唱歌手到風光嫁到澳洲的光鮮亮麗,到一次又一次的的希望幻滅,同時也為生計不停操著心的蓬頭垢面,讓這個在異鄉飄泊尋找"家",尋找"歸屬感"的角色,活靈活現起來,讓我跟劇中的孩子一樣對他又愛又恨,同時也對他的境遇感到遺憾,是一部好看但卻讓人心碎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