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

[觀影筆記1711]日常對話:屋簷下的陌生人

這當然是一部紀錄母親是女同性戀的家庭故事,但更多呈現的是台灣家庭面對不同生命型態的家人時,在傳統價值觀影響之下,關係不自覺扭曲變形並有口難言的狀態,單單從日常生活的紀錄當中,表面上維持和平,實際上疏遠的關係,即略知一二。導演卻提起莫大的勇氣,要從影像裡的提問中,非得得到一二個真心才肯罷休,如同為了要到彼岸,而不得不走在懸崖上的鋼索般膽戰心驚。這是日常對話。
拍攝的動機是整部記錄片的核心,每一個鏡頭與素材的選用,皆環繞著目的而有了依歸未偏離,且剪輯功夫了得地從自己內心對母親的疑惑出發,擴展至外部蒐集人證,包含介紹自己的母親是個喜歡女生的同性戀破題,以及家人及眾女友們的採訪……,最後再聚攏至家中靠牆的那張餐桌上掏出秘密以交換真心。架構堅固不摧,有條理地循序漸進,帶著觀者,甚至是導演自身解開母女關係之結。

這部紀錄片讓我想起Xavier Dolan的電影作品《Juste la Fin du Monde(不過就是世界末日)》,殊途同歸地呈現出家人間難以跨越的鴻溝,不同的是意欲說出口的事情不同,另外在鏡頭的處理上也不同。《世界末日》以言語為武器,藉著大量的特寫鏡頭,區隔出自我私密的領土,保護著真心;反觀《日常對話》則在鏡頭底下,家人明顯各佔畫面一角,雖同框卻毫無交流地過於沉靜,讓人難以忍受,在在呈現緊繃的關係。

但交織著母親在外的生活卻是笑顏常開的鏡頭;導演自身絮絮叨叨旁白著感受不到母親的愛,卻在她的眾女友間得到極度溫柔的超高好評,特別是明明親生,反而說是領養的一番發言,縱然聽來帶點玩笑欺騙的惡趣味,不過投射回來自身的感受,在問題和問題的停頓間,滿溢出落寞的哀傷。無怪,懷疑自己在母親心目中的地位,但是又無法不去試著理解自己已知母親與父親間的關係,還有母親的性向。

母親那邊的家人是完全知道這件事的,但有趣的是他們卻巧妙地打太極迴避,這也是我覺得這部電影超級厲害的地方。是得歸功於導演自言家人其實不把這些紀錄影像當一回事而能不矯揉造作的原因,使得觀影者一方面可以看到多年後難得回家的真切反應,如關心家中不一樣的變化,又如拉個板凳在鐵門外談天說地,的確是紀錄片的精髓;另一方面更是傳統性別意識與對工作價值認定的根深蒂固,以及不捨自家人無法快樂過活的心疼,兩者之間的拔河拉鋸戰。

這些陳腐觀念於是乎理所當然地延伸到下一代身上,但幸運的是也可以看到無論是同性戀及工作性質接受的程度,與時俱進地越來越高。即便如此,我想有些事實仍然無法輕易地對家人說出口,但對於親友們卻相對容易地開誠布公,因為深怕一旦對家人說出真相,自己也就無法在家中立足了,這也就算了,重點是讓家人失望及難過的結果,太難以承受,所以選擇噤聲,以為用行動可以表明,但實際上,始終未能直搗黃龍,反而更漸行漸遠!

因而最後的餐桌對話,著實需要相當大的勇氣,除了有在眾人前揭露祕密的障礙之外,要能突破前面內容積沙成塔的社會牢籠,所要跨出去的第一步都令人備感艱辛。不過似乎得經過這樣大破大立的歷程,才能讓關係有撥雲見日的可能性,同時自身也總不會在面對家人時,胸口始終壓著一塊大石而無法順利獲取坦然相處的輕鬆。只不過是否準備好了呢?準備好在衝撞牢籠時勢必會先遍體鱗傷呢?又能否看到未來那些傷口會慢慢癒合得更漂亮呢?不禁又佩服起導演的勇氣以及這部電影儘管大半記錄家人間的關係,卻給我種突破傳統藩籬的大無畏的底蘊。


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

[觀影筆記1710]दंगल-我和我的冠軍女兒:親情勒索還是父愛光輝

這個故事在順敘的結構中,帶出了一些面向。檯面上,小到父女之間的關係,大到國家體育人才培養的問題, 骨子裡則有從前者延伸出女權抬頭的社會議題,還有後者淬鍊出自我認識的核心。儘管保留寶萊塢較為不切實際的戲劇效果,或也有可能那些誇張真實存在,以維持一定的娛樂效果,但總感電影未去主動談論發生事情的對錯,而僅以鄰居大哥哥的旁觀角度這樣看著故事發展,讓議題發酵,由觀者自行思考,頗為高明。這是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取材自真實故事。一個因現實而無法繼續摔角的摔角選手,為了實現自己年輕時的夢想,將自己的女兒訓練成全印度第一位在國際比賽中拿下金牌的女摔角選手的故事。劇情平舖直述,按照時間順序娓娓道來,沒有甚麼拍攝炫技,僅有演員們為了投入角色的方法演技,讓人信服,以及透過部分編造的情節適宜地醞釀氣氛,帶著觀者感受導演製片意欲傳遞出來的情緒。

本部片以普遍存在於印度歌舞片的中場休息將故事劃分成兩大區塊。前半段是訓練女兒的過程,藉此歷程裡,旁人的無法理解及瞪視訕笑,突顯出傳統給予性別的框架,倒也運用堂哥的陪練還有女兒的技高人膽大,打得男孩兒們滿地找牙的事實,做為深入討論的破口。不過摔跤這個運動的性別刻板較為強烈,兼以內容尚呈現女人天生的氣質,使得兩造互為牽制,一方面的確表現養成選手的艱辛,與此一段落的背景歌曲相互呼應,另一方面卻也有『強迫』是否合宜的思考。

會有種父親將過去未完成的志願,強加在女兒身上的感覺;從女兒的角度來看,既搞不清楚狀況,又有從家庭生活窺視到,印度社會價值的父命為天,女兒就這樣傻傻地被趕鴨子上架,踏上艱苦訓練之路,直到較知道自己的內心後,才意識到成長軌跡裡,不合理的存在。即便設計朋友早早被安排嫁人的遭遇,與有自己未來藍圖的對比,確實表現了女性能在男性為尊的社會中不委屈自己走入家庭實屬不易,但父親那強大的執念仍是揮之不去的陰霾。

此意念更延伸到後半段女兒進入國家代表隊接受訓練的時期。當然觀者可以在某些情節裡發現編導試圖透過教練無可救藥的自尊,或多或少影射體育委員會的封閉,沒有交流,不知變通,差點埋葬了一個潛在可能性,不過這也更映襯出父親對女兒的瞭若指掌。個人覺得此點反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父愛這個議題,稍稍平衡前半段對女孩的嚴格,或殘酷一點地說,掠奪的情節。

人總會覺得雙親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或希望從事穩定的工作是為了孩子好云云,實在是壓力的根源,為對兒女自身的一種剝削,不了解,甚至只為滿足家長年少時的缺憾所致,但會不會在長大以後,某個更欣然接受真正自我的時刻,恍然當時的口口聲聲為我好,竟純粹是親情的體現而非自私呢?這部電影給我這樣的感受。前二分之一到後面,不僅是內容的不同,也將主視角轉換,從父親過渡到女兒,從不容分說的強勢到探索真我的各種可能性,父愛的純粹慢慢地流淌出來,一切都只為了發揮女兒的潛能,並非屈就於大環境而形成浪費。
或許父親能先讓孩子真正愛上摔角再開始訓練,這般引進門的方式或許可以降低父親的霸道。不過畢竟父親非教育專家,非受過專業教練課程指導,所以僅遵從自己的直覺,正如同他對體育會哀聲歎求女兒不假夜練都得歸咎於自己一般,他似乎持續不懈地想要告訴大家女兒相當具有摔角潛能,不要因為性別而限制她的未來,不要因為如出一轍的指導方式而抹煞了她的天資,只是方法不高明罷了。感覺暨《三個傻瓜》之後,又再次提到了教育,但又帶出其他議題,並和其他近期作品一樣,用角色看似笨拙,但分外堅持的設定,讓觀者去看見傳統價值及現行制度的問題。


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觀影筆記1709]目擊者:一念之間的代價

有時候,就是一個念頭,你的世界就會天搖地動,重新洗牌,甚至傷及無辜,殘酷的是有能力擺弄權利的人總會是倖存下來的一方,然後我們就只知道眼前所見的真相,而看不清事件全貌,原來是彼此依存,牽一髮動全身,同時暗喻因果輪迴的必然,非偶然。故事從單一案件的目擊出發,於後分裂成兩起事件,帶入所有參與人的視角,拼湊出完整事件,幾乎沒有闕如,駕馭得宜。這是目擊者。
一場車禍揭開了序幕,我們都以為這只是一場單純的肇事逃逸,但回應了主角王逸齊九年後遇到的另一場車禍的真相,我們常常用自以為合情合理的判斷來看待一件事情,但總是忘了自己只有一雙眼睛,僅眼前所見,卻忽略了其他時空正在發生的事情,而往往覺得可以伸張正義,殊不知卻掉進萬劫不復的深淵,就好像鏡頭透過主角視線所見總編異樣的表情,是一切故事的開端;就好像事故的影像中,破碎的玻璃映照著數隻眼睛般,宛如拼圖片片拼湊,才能將真實完整,否則就只是部分碎片而已。

導演一開始漂亮地從急功近利的記者草率地錯發新聞事件,點出故事核心,既偷渡諷刺了新聞業有時為了搶快的不顧一切,同時也是進入故事內裡,九年前車禍真相,的楔子。然後藉著主角視角追查真相的主軸,在中途的每個懸念,每個疑惑裡岔出其他人的角度,說明著個人如何與此事件有關,慢慢地將所有遺落的事實補上。所有的人皆為了自己的立場,有所隱瞞,因此劇情不斷翻轉,而當柳暗花明時,不知路途已過了幾個彎拐兒,我們的雙眼則不知被遮掩了幾次。

縱觀故事內容,總遺憾著有很多事情應該不會發生,若沒有當初那個起心動念,九年前的事件關係者的世界也不會被翻覆攪亂了!導演抓住了每個人,每個當下的貪念,讓我有感所有事情從過去到現在,如同骨牌般接連無法制止地倒下,或說王逸齊被裁撤,汽車又被撞壞所爬上的心頭之恨,宛如潤滑油一般,滴入了過去的齒輪,轉動重啟。導演巧妙地以逸齊的手錶莫名故障做為影射,代表著兩個不同的時空:單純的目擊繼續現在的生活與深入過去翻出每個人一本本的舊帳,改變現在。

才恍然利益永遠優於真相,但人總是會忘記『利』字旁的那把刀,正虎視眈眈地蓄勢拔鞘而出。正如同英文片名《Who Killed Cock Robin》在鵝媽媽童謠內隱含犯人的罪孽總有一天會反饋回自己身上;正如同時不時穿插空拍的高速公路景緻,主要幹道之外尚有蜿蜒的支線互為重疊。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可能會說純屬巧合,但曾經的陰暗幽微始終是存在自己心頭上的心魔,揮之不去,也擺脫不了。

由上述可見,導演成功地運用場景的一物或情節的一語和劇情脈絡相關。尚有東方美人茶又叫澎風茶,澎風在台語有吹牛之意;最後更用一個鬼故事做結,諷刺了整起事件在權利結構下的扭曲變形,回應整樁事件被粉飾太平,就連重大的綁票案也隨之沈入海底。當然如何辦到的細節不是這部電影的重點,反而部份的模糊才能切合真相永遠難以看清的命題,就算仍有些劇情問題,不過瑕不掩瑜,線索的點滴增加,讓觀者大氣不敢喘一下地目不轉睛,同時被埋藏的罪咎及內疚彷彿再被揪出還魂一次,頗有警示意含,唯真相仍被桎梏在互相牽制的權勢中,永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