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

[觀影筆記10002]音樂人生:資優生的心聲

不愧是拿下本屆金馬獎最佳剪接的作品,真得剪得很好!!看似雜亂無章,其實條理地剪出了身邊每個人對主人翁黃家正的影響及架構出他的個性。雖然整部電影不脫深刻地描繪著黃家正這位音樂資優生的特質與週遭的人對他的感覺,不過結尾的負面情緒處理,卻意外帶出了教育及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並更突顯出資優生幽微敏感的心靈。從事或學過教育的人,甚至是資優教育,都應該觀賞的電影。這是音樂人生。



邊看著導演花時間精力長時間跟拍,然後做剪接的這部紀錄片,內心想著導演很如實地捕抓到了一個天才身上所會擁有的特質。但直到最後步入終局的片段,那最內心深層的直白,才不禁想要替導演掌聲鼓勵:不光只是特質的表面本身而已,其背後所隱藏的焦慮與不安,毫不保留地曝露在鏡頭底下,甚至還給了觀影者對教育及環境影響的思考空間。



整部紀錄片,大概可以引用家正自己對自己的期望:『我想做個Human Being』貫串。開場時就已開門見山,但未如預期地,隨及環繞著這個主題去呈現。反而擺在第一個描述,老師的指導方式,並未如想像那樣制式又嚴厲,取而代之的是,人性,讓家正去想像這個世界的美麗,並將所體會到的感動,化作指尖上的音符。而這樣對音樂的詮釋方式,也一直影響著家正的音樂人生。



之後,繼續交替跳躍剪接三個階段的家正,看似時序混亂,但其實卻是很有系統地以出現在家正身邊的人為單元,加以歸類,並從這些人對家正的觀感,以及家正在這些生活、學習、表演、比賽中的舉止表現,堆疊出家正的人格。對於讀過資優教育的我來說,不得不說,家正真得是名副其實的資優生。



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攝影師特別表現出家正之於人群的孤寂,也就是為拔萃男書院合唱團伴奏的片段拾錦。在所有人為了比賽而禱告,平靜心靈,或為了比賽結果、表演結束而振奮歡呼,這些凝聚團體向心力的舉動時,家正獨自縮在一旁,遠離人群,冷眼旁觀;有時候不得已被簇擁而上,也顯露出平板空洞的神情。雖然他總是說著對自己有信心,不需要這些讓自己產生勇氣的儀式;或表演好是稀鬆平常的,不需要全神貫注後,換來如釋重負的放鬆心情。



但說實話,這些吉光片羽所交織出來的,雖然分外清楚地羅列出天才的特質,以及仗恃著才氣的理直氣壯,不過也僅止於生活中的觀察摘要罷了,稍嫌無關痛癢。直到最後一段對和父親關係的告白,以及和父親相處的過程中、小時後所說的話,讓前面那些我以為單純的陳述,頓時意義深刻起來。我不得不說,過去那些在教科書上念過的,一直無法在我這個不是資優生身上產生共鳴的天才特性,卻在這樣的電影裡,獲得充分的了解即產生寄情的同理。



當然最後一段,大可說是家庭環境及教育對於家正有明顯的影響,也終於理解到家正一直把Human being掛在嘴邊的原因,且和前頭老師指導的描述遙相呼應著。或許可以這樣說,羅老師是家正體會音樂及這個世界多麼美麗的啟蒙老師,但爸爸卻是讓他懷疑其正確性的人。但即使在怎樣讓他錯亂,卻抹不掉,他是他親生爸爸,並且無庸置疑地,一直深愛著他的事實。多麼讓人心酸呀!



對於家正來說,家庭這個美好世界的崩毀,恐怕就是最後一根關鍵的稻草。再去回顧前面,家正和其他人的互動狀態:那對自己的演譯擁有絕對自信,而孤傲不羈,出言不遜,看了都覺得狂妄讓人不舒服的個性,其背後隱藏多少為人所不知的不被理解,沒有競爭對手的無趣,日常雜事的虛應等心酸呢?若世界真有那麼美好,為什麼沒有人可以理解自己呢?又為何世界那麼不公平,沒有人如我有同等的才氣呢?



我們總是給予天才太多的期待,希冀他們能徹底展現他們的才華,但可曾想過,他們還是個人,他們也是需要在心靈上,獲得慰藉,獲得充實的。一味地挖掘,未給予相當質量的陪伴,未能抒解其內心對於和整個世界衝突所產生的不安與焦慮,進而未能讓他們感受到身而為人之於這個世界的重要性,是多麼讓這些天才感到絕望,並產生質疑的事呀!壓力也不言則明。



有時候,和每次表演結束之後,下台一鞠躬一般,多麼希望自己也能快快從這人生舞台上謝幕,然後退場呀!



我莫名地想起實習那一年某個學生在資優團輔課程結束後,突如其來的一個擁抱。說突然是因為這個學生不是課程中最主動的一個。因為結束?因為我要離開學校?因為感謝?或者只是開玩笑?但那感情溫度從臂膀傳至我被驚嚇到緊繃的身體的感覺,我想我還是懂的。也不會於今天在此分享一篇關於一個資優生的紀錄片的心得時,那事件驀然浮現腦海裡,那觸感悄悄地爬上我心頭。

 


1 則留言:

  1. 據說五六月會出DVD~~

    至今已上映8個月的電影~~真的值得推薦~~

    主角本人都還沒看過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