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6日 星期一

[觀影筆記1812]God's Own Country-春光之境:鄉下男孩成長記

當然還是個愛情故事,不免俗套地相戀,背叛,和解的公式,但Johnny在愛情路上的轉變,對應自身面對困境的改弦易轍,儼然也是個成長故事,你可以說是愛情的力量,但Gheorghe對身份的安然自適及自尊驕傲,還有工作的專業,一方面偷渡了對移工的敬重,絕大部分則潛移默化了Johnny。很多時候並非環境限制了你,而是心態將你綁架而已,人生如此,愛情更是。電影拍起來簡單,內斂又自制,卻藉著場景的互文,豐富且深刻。這是春光之境。
之所以被譽為英國版《斷背山》,起自這部電影有著同樣的農場背景譜下男同志戀曲,相似的睹物思人場景還有身份問題及封閉的環境,不過這部電影更藉後者延伸,看起來未着墨太多於社會對戀情的阻撓,實則透過男主角Johnny的困獸之鬥隱諱地指涉;Gheorghe移工身份則帶出苦戀的另一層次,縱然僅點到為止。連Gheorghe離開Johnny去的農場名,驚鴻一瞥還以為是Brokeback,但其實是毫不相干的Bracken。

無論是否存在這些背景,愛情電影裡必備的三幕劇一樣也沒少,只是面對這些景況,Johnny在情感,甚至個人心態上亦有相當的成長,因此它也在講成長。或說成長與愛情的成熟度本就互通聲氣,惟同志的情慾本來就更難跨出一步,又在約克郡上應是不能說的秘密。導演透過Johnny厭煩家裡所有的一切以及嘲諷彷彿一事無成而回鄉的年輕人來偽裝羨慕的起手暗渡陳倉,皆有被迫留下與壓抑過久的沉悶陰鬱,不只是自身生涯規劃,更涵蓋性向,一如本部電影蕭瑟的色調。

所以Johnny對什麼都不上心,愛情也僅是慾望的遊戲,直到Gheorghe出現,才讓這寒冷的冬夜似乎亮起春天的曙光。Gheorghe的移工設定讓故事多了點醍醐味,Johnny一開始的歧視暗指這個小鎮排擠少數族群,並推及整個社會對移工的想法,但從許多場景不斷將Gheorghe工作的細膩度擺出來看,兼以對貶抑為吉普賽人的言詞肢體抗議的狀態,呈現Gheorghe相當認同自己的原生,驕傲自己的能力,對比出Johnny自以為被困在約克郡這個沒啥活水的地方,而百無聊賴的樣子。
愛情應是這麼開始的,一個被迫遠走他鄉,一個被迫留在原地,那種孤寂感殊途同歸,兩人在荒野的獨處,彼此依賴也就天雷勾動地火,並藉著一場背景的Gheorghe裸身擦澡,前景的Johnny心猿意馬加速情慾的流動,很是高明。Johnny因為愛情,生活有了支持的力量,加上Gheorghe的影響,對於農場的工作漸漸得心應手,在家的角色也慢慢改變,不再只是一隻飛不出去而憤怒的斷翅鳥。只是好景不常,父親病情的突發惡化,Gheorghe的身分問題再度浮上檯面,接踵而至的壓力喚醒Johnny本因為愛情的順利而掩蓋的內心恐懼,結果前功盡棄,再度成為中二的小毛頭心態。

但這其實都回歸到自己是以甚麼心態來面對困境。儘管冬天很是晦澀,燦爛的春天必緊接著到來;儘管是危機也可能是轉機。這部電影在愛情戲碼上走大和解的路線,卻添加了成長的風味:若自己真有所求,就不會坐以待斃;若真心在乎,就能力排紛擾。無論是身分還是環境,將自己困住的都是自己,另闢蹊徑地走出去,看到的風景就會不同,且看一介外地人Gheorghe帶著本地人Johnny察覺鄉下地方也有令人拋諸腦後的絕世美景,於霧茫茫的陰霾中顯露春光。那一場戲是個重要轉折,是預示,亦是象徵,無論是人生的引導還是真愛的淬礪。

2018年4月8日 星期日

[觀影筆記1811]Blank 13-多桑不在家:記憶中的父親

一場葬禮與隔壁場人數懸殊,藉由回顧手法,觀者找到原因,只是在皆為幽暗不堪的回憶裡,仍有明亮陽光的愉悅,這矛盾情緒在後段找到出口。電影短短70分鐘,透過前後段截然不同的情緒及節奏,從埋怨走到理解父親,故事短卻仍直搗人心。縱使電影裡家人各有心思,愛多也好,恨多也罷,皆早已做出選擇,有時候或許也是種恩惠,無論如何,形體灰飛煙滅之際,我們終將放手。這是多桑不在家。
父親離家13年,未有任何消息;離家前,背負著龐大債務,任由討債人騷擾家人不得安寧;離家時,生活的重擔落在每個人身上,尤其是媽媽勉強支撐的背影,令人心疼;再有他的消息時,依然窩囊地活著,還胃癌纏身,餘命3個月,即將再度別離,是該恨。只是喪禮上前來弔唁的賓客們在在訴說著父親的好,透過他們的感受來填滿缺席的13年,身為兒子,很是寂寞,但在最後這一刻才了解到父親對家人的愛。

電影剪接得出彩,不單單只是古今交織,提供造成故事當下的背景,更將電影分成兩大部分,形成對照。前半段是苦澀的回憶,從第一場戲應可推測父親的好賭不懂節制尚忽略家人,甚至因債務離家,致使後來難以擺脫的沉重經濟壓力,接著劇名才出現,空白13(Blank 13),正如父親不在家的長度,接著字體反轉,風格丕變,突成相聲大會,節奏也變明快,唯發生在葬禮上,門可羅雀的賓客暢談自己所認識的父親形象,好感度之高似乎賞了前段劇情一巴掌。

配樂上也搭配得宜,成功營造氣氛。前段的達達聲響,我以為是時間的足跡,沒日夜的忙碌及身心俱疲的痛苦永無止盡,彷若時間在原地踏步踏,從來沒前進;後段的唱盤刮擦聲接續輕快的音樂正如劇情的變調,惟趣味輕鬆度和場合產生出格格不入的感覺。這樣的差異呼應了小兒子對父親回憶的衝突,一方面是該保護家庭的父親角色相當失敗,另一端卻是常常躍然於記憶裡與他練習投接球的溫柔父親,因後者兼以女友鼓勵,勉強打起精神去探病,不理會其他家人的意興闌珊,但事隔13年的再會,父親仍為錢所苦,情何以堪。

這部電影是從小兒子自身回憶去看待父親的角色為基調,然後再推及到母親和哥哥身上。片面上哥哥說著不想成為和父親一樣的人與媽媽缺席了父親的葬禮,雖說明著怨恨這父親,但哥哥在工作場合的出神,母親身著喪服坐在有小朋友練習棒球的球場邊的諸場景,或許暗示過往亦曾有過與父親相處愉快的吉光片羽,只是後來生活太艱難掩埋了美好,或覺得那些美好難以置信。那種弟弟為首,恨不下去也愛不上來的感覺實則共通聲氣。

在葬禮上因為誦經和尚的神來一筆,賓客對父親的回顧,那些甜蜜才又重新出土,抑或拍掉混雜的不好回憶,更為純粹清晰,相較於後來才發現前段同姓之人人山人海的葬禮竟是找演員充數的景況,少數的真心才對比出做人成功,人數並不代表小兒子口中,決定為人的關鍵,此時才恍然父親的溫柔,並漸進式地涉入更多家人的事情,替積累多年的矛盾撥雲見日。只是這溫柔其實是另一種殘酷,卻是父親能做的最大限度。

回應到導演以火葬入題。起手的火葬介紹及頭尾呼應的操作過程,與劇情對望,儘管人不在,其精神及狀態影響著週遭的人,甚至有人因此改變,即使離開人世,且看那些來追思的賓客與哥哥。那帶著尊重亡者的操作步驟,彷彿是能喚起深埋潛意識回憶的最後倒數,無論最後是愛比較多還是恨,都在送別的葬禮做出最終決定,此時儀式準備就緒,按下啟動鈕,所有對此人的心情就此輕輕放下。


2018年4月5日 星期四

[觀影筆記1810]قضية رقم ٢٣-你只欠我一個道歉:小不忍則揪出國族情結

往往小事燎原成大事的,背後定有諸多因素累積而成,只是在當下,旁觀者的我們看不到也不想深究,當局但非當事者的我們又急著撲滅怒火,急就章地息事寧人,根本沒時間看清,而問題依然存在,無法抹去。導演透過一件小事,帶出長年存在中東地區的種族衝突,才發現歷史的軌跡,戰火的烙印,深深刻畫在當地居民的心中,難以磨滅,憑此來反詰那些造成不幸的源頭。這是你只欠我一個道歉。
就像法官最後宣判結語所言,兩人其實都有錯,只是從哪個角度去看待,但事端由Tony所引起,因此這應是為什麼最後Yasser無罪的原因吧!?但官司輸贏從來不是這部電影的第一重點,而是導演試圖探究何以Tony和Yasser在一個小小的水管上面會有如此激烈的反應。不知大家是否跟我一樣,身為旁觀者,在事件中的每個轉折,皆不斷地吶喊為什麼要這樣,為什麼不那樣,完全可以同理兩位妻子的心情,特別是Tony的老婆,面對丈夫的失控,內心應翻了無數個白眼。原本單純的事件,就這樣宛如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在事件過程的描繪中,藉Tony本身的政黨信仰,將黎巴嫩當下的社會情勢納入,所存在的種族問題也就浮上這部電影的檯面。彷彿在印證自己的觀點一般,之後法庭戲的辯護律師也用相同的證據來證明Tony的種族歧視,Yasser完全處於被動的受害者角色,一方面為違法雇傭,沒有工作權的保障,一方面先認罪了還被窮追猛打;導演或許早就知道弱勢族群較容易博得大眾同情,因此在Tony妻子的人設上,為Tony取得平衡,但這也是普世多數看不清實情的原因,夾雜了太多因素,核心觸不著,原諒也就難上加難。

更甚,由於牽扯國族情結,狀況差點一發不可收拾,就如同法官半開玩笑,實則嚴肅地宣告難道要穿防彈衣來進行審判的質疑一樣,挑起的是種族自身過去的傷痛。明的是律師不斷地挖出過去內亂衝突的事實,還有兩造人馬的互相叫囂,氣勢較勁。小事就快要變成再一次的內部鬥爭,連總統也不得不出面了!但對於提告者和被告而言,他們之間的問題就好像各自辯護律師的關係,可以彼此安好,但在某些狀況下就是無法容忍,是個難解的習題。導演用父女間尷尬的關係調味,不僅更戲劇化,同時也隱隱暗喻主角兩人內心的角力,頗為高明。

晉見總統完後的修車場景,便是一個實證,自此是劇情的轉折,一方面也是律師發現了Tony的過去,讓回到法庭戲後變得豁然開朗。原來不單是同族群的同仇敵愾那麼簡單而已,是真正的經歷,過去確切的傷痛,讓Tony對於水管事件如此怒不可遏,也驀然可理解他如此對政黨忠誠幾近癡迷,工作都在聽振振有詞的中心思想的原因,其實和Yasser恰為鏡子的兩端,映照著同是天涯淪落人,殊途同歸地都在彼此心中留下了暗黑的陰影,也終究理解過不去的那個崁是有多麼的高聳,而不禁感傷中東地區危及生命的紛擾是多麼地如影隨形。

原來導演試圖告訴大家小事變大其來有自,過去種種導致如今的一發不可收拾,換作別人可能容易解決的概念。況且如果當下未處理結束,時間拉長,就越難理出事情脈絡的邏輯。以此為基礎,提煉出導演對國家、種族問題的關懷,實則也是對那些挑起戰亂的源頭的詰問。而如此狀況在中東應該未有結束的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