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6日 星期三

[觀影筆記1620]O Menino e o Mundo-囧男孩看世界:世界的眼淚

一場萬里尋父記,從鄉村到城市,從加工區到商業區,以童稚的眼光望去,無處不得玩興的空間,卻也包裹著找到父親的迫切與屢屢失敗的失望,但更多的是在這個資本主義的世界裡,人人追求光鮮亮麗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血淚,庸碌疲乏,仍無法劇終地上演,並周而復始著。這是囧男孩看世界。
近年來以孩童的視角凝望大人複雜世界的電影,似乎是顯學,還是只是恰巧地英雄所見略同!?最有名氣的《不存在的房間(Room)》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此外,今年起尚觀賞到了三部如此的電影,他們有較相近的磁場,傾向批判著社會不公不義,包含這部電影在內,另為印度電影《披薩的滋味》及台灣出品的《只要我長大》,而這三部電影,個人認為皆表現不俗,成功地利用小孩的純真與殘酷的現實形成反差,讓觀影者更深入思索資本主義社會的敗絮其中。

本部電影透過動畫方式呈現,以簡單的線條與幾何組成各式場景,哼哼哈哈不成語調為台詞或說無本,全憑場面的安排傳遞出劇情及感情,無論是留白,還是顏色亮度的調整......等娓娓道出幸福與孤獨,困頓與落寞。因此在沒有讀過劇情簡介之下來看這部電影,可能一開始會有點難以進入狀況,但漸倒吃甘蔗,並讚嘆著導演將拍攝意圖與孩童充滿玩樂感的旅程結合得天衣無縫。

原來這是一個本來無憂無慮,自在徜徉於大自然環境中的小孩,因為思念離開的父親而動身尋找父親的故事。儘管心懷迫切,不過回應前頭在家附近自得其樂的模樣,整個世界好像是孩子的遊樂園,有些場景甚至設計地宛如電動遊戲的關卡,好玩得讓主人翁似乎忘了此行的目的,而直到「破關」所獲得的竟又是還得繼續闖關的結果,失望的感傷才如排山倒海之勢席捲著渴望,再度襲來。

導演又利用構成畫面元素極簡的特性,以萬花筒的意象,象徵著,對孩子而言,花花世界的概念,不過這趟旅程的所見聞給予觀影者的還更多。我們可以看到中生代為了養家餬口不得不離家尋求更好的機會;我們可以看到勞工被剝削,兢兢業業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疲倦,我們可以看到資方為了提高效能而讓機器取代人力,罔顧勞工生計;我們可以看到在日新月異的社會之下,傳統產業快速地凋零成風中殘燭;最後還穿插著破壞大自然的真實影像......這些場景的呈現將導演對現況的關懷之情,溢於言表。

至於有沒有找到父親似乎也不是最重要的結果了!一場從火車走出來的人們都跟父親長的一個樣是個預告,彷彿在這樣的環境裡,每個人為了生計皆失去屬於自己的生活,也沒有替自己發聲的權利,任由宰割。而這樣的狀況似乎會繼續轉動下去,只要沒人勇於改變,因為小孩長大了,總有一天,他還是會在熟悉的月台上,等著雷同的班車,帶他進入槍林彈雨的勞動戰場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