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觀影筆記1534]Bridge of Spies-間諜橋:堅持的勇氣

比較可惜的是Donovan可以堅持下去的動機不夠有力,因此總會在他不顧反對,仍堅持信念,卻讓自己身陷危機的情節裡,既捏把冷汗,又所為何事,不過整部電影是對Donovan的速寫,一如Abel畫出他對Donovan的印象般,始終替正義及人權發聲,無論外面多麼喧囂,甚至危及性命安全。這是間諜橋。
背景為冷戰期間,描述平民律師從臨危受命替一名間諜辯護,以致千夫所指,到銜命以個人名義為CIA與蘇聯和東德談判交換人質的故事。導演遵循古典敘事手法,未使用任何花招,四平八穩地將故事說得完整,又展現其過人的場面調度能力,使得情節流暢之餘,也相當扣人心弦,表現出導演深厚功力。

不過也借重了編劇的妙筆生花,讓這由三條支線集結而成的故事,能有條不紊地娓娓道來,尚在劇情裡呼應及對照,而不顯雜亂,頗為了得。應是起手式便僅透過幾個場景就將Donovan和Abel的個性表現出來的緣故,且彼此的冷靜及堅定,早已開門見山,呼應劇情核心。於奠定前述基礎後,才讓其他支流出現,匯聚於後頭為交換人質所展開的口才或該說政治攻防大戰。

電影到最後,有一幕是Powers獲救要搭機返美時,心急地想要為策畫營救行動的人言謝,並說明著自己沒有賣國的場景,Donovan淡淡地回應知道自己沒有做就好,為此故事做了個漂亮的收尾。儘管如今,保密防諜人人有責已成為過去式,但總還是有自己的良善信念不為人所理解,而被攻擊的情況,層出不窮,顯見故事發生當時,牽扯到國族情感的理想,能固若金湯地不為所動,誠屬不易,更難如登天。

Donovan持續要為Abel上訴,不是想要背叛國家,光是從頭貫串到尾,無論何時,都不斷提及趕快把事情做完,讓他回家,這些一覽無遺呈現愛家情懷的場景,以小喻大,便可得知。他只不過是著重在『人』這個個體上而已,不分族裔,國別,人人平等,就像他自己說著:我是愛爾蘭裔,你是德國裔,但我們都在美國一般。

所以Donovan仍堅持下去,憑藉著自己辯才無礙的能力,為了人權及正義。原本還以為當委託者告訴他案件原委,並提及鐵證如山後,Donovan會隨便處理這個案件,怎料他仍相當負責,且公正不阿,無論外界多麼地不以為然,甚囂塵上。或許Abel正因Donovan如此堅持的氣度,所以在交換人質的那一刻,才以行動表現對Donovan的尊敬及惺惺相惜。

這也投射到Donovan在人質交換的處理態度上,他並未放棄任何一個人質,儘管行動的難度隨著談判時間的逼進而升高,包含無法控制地人質加一;就算在這個行動上,顯擺著Donovan孤立無援,失敗的後果由自己承擔;尚且,一深入東德這個混亂地帶,就要承載未受妥善保護的風險......他依然故我。這需要多大的韌性和勇氣阿!加上行動成功與否的不確定性,更讓觀影情緒高張。

或許這只需要試著穿穿別人的鞋,想想他人的立場,或許就能辦得到了,可能這也是Donovan在外交談判上能得到極大成功的主因吧!?就如同Donovan在為Abel奔走所提及的,當立場互換後,便可以相互體諒,惟在這個同仇敵愾的年代底下,毫無懸念,執行地相當艱辛,或說根本不可能。導演在這方面試圖以對照兩個戰俘在監獄裡所遭遇的狀況做為前述的對照,但包含此安排在內,有些地方過度美化美國,有時會讓人稍嫌不耐。

承上,除了位置交換以外,多少也於情節脈絡裡透露出假設性的感傷設問。美國空軍被選為情報偵察員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暗示生命早非他們自己所能掌控,甚至直接在訓練過程時,告知犧牲是必要時唯一的選項;同一件事情,地鐵上望著翻牆而過的人們,卻因為不同地方而有兩種不一樣的結果。如果不是生在這個年代的話,如果不是生在這個國家的話......「你不擔心嗎?」「那樣有用嗎?」因為早已豁達,只能盡力而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