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2011舞台筆記(4):百年復甦;拳擊手之死









[百年復甦]外放的劇本以內斂肢體緩慢化

除了劇本演繹之外,EX亞洲劇團所製作的戲之中,很大的一個特色便是在肢體上融入東方某種表演藝術的動作或舞蹈特色(目前主要以印度為主),既豐富了表演的形式,同時也多增加一種方式去傳達故事裡角色的情感。這次的這個劇本也不例外,只是選用知名西方劇作家易卜生的作品,搭配上日本歌舞伎的舞踊,連演員的造型也偏向東方風味,一時之間不免有點違和感。除了東西方文化上的根本差異之外,看著看著總覺得這樣的劇本似乎和舞踊本身較為優雅的氣質搭不上邊!?



其實這齣戲在某種程度上,情緒是很複雜,甚至帶點狂野、奔放的。藝術家的愛情、工作及家庭能否兼顧;一直被冷落、困在婚姻囚籠的藝術家妻子遇到個可以逃出桎梧的機會;女人渴望被呵護的心......等等,看起來其實是個有深度情感探討的通俗劇,大可上演灑狗血情節。不過用如此算是較為緩慢的肢體語言,表達角色內心的情緒,讓整齣劇收斂起來,反倒有種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緊繃感,因而讓角色關係也增添幾分張力。除此之外,演員上的肢體也會因角色的設定不同,而在動作上有所差異,雖說仍是以舞踊為基調,比如「狼嘉」這個比較外放、不拘小節的角色,在動作上看起來就比較不那麼講究。



換個角度來看,劇本本身所具有的怪力亂神的神秘情節,和日本舞踊所具有的氛圍、色彩,個人覺得,卻又剛好配合到,然後承接如此魔幻寫實的風格,以劇作家這角色散落在各場景角落,總有種去後設整齣劇及可能是自己心情寫照的趣味,反而更加強了這個劇本原來所想要傳達的概念。整體而言,是從原本的不適應到頓時覺得這樣的設計有他獨特的美感在的感覺,然後點綴著部份的驚喜。











[拳擊手之死]拳擊選手的一生拳賽化

看著節目手冊上寫著『運動這門行業和獨裁政權一樣恐怖』的介紹,腦海中不由得浮現一些,雖然未開宗明義具有這樣表達意圖,但也呈現類似氛圍的內容的故事,想來便覺得這樣的比喻真是貼切,特別是當這個故事是有關於極權統治之際所誕生的運動英雄的生平時,當時社會風氣以及這位運動選手,即拳擊手烏坦的訓練、比賽、受訪生活便自然地能互通聲氣,又在導演妙手生輝之下,連成一氣。



劇本以倒敘法,以不同時期,或也可說不同階段的遭遇,有條理地窺視著這位昔日運動明星的面容。場景其實很簡單,只有一個拳擊台,所有過往雲煙全都幻化成拳擊比賽的回合,並將當時相關的人員場景,以不同的表現方式,或歌舞或獨白等等,統合成一回合一回合的比賽內容。轉換之間,快慢收放得宜,有著獨到的節奏,且轉場彷如電影轉場風格,並時而與觀眾互動,頗具在觀看一場拳擊比賽的臨場感。而對手就是那些烏坦的運動員生涯當中,需要面對抵抗的人事物。



所以我們既見其如同勝利般地不可一世,卻也看見遭遇挫敗如敗犬的頹喪萎靡,或還有被擺了一道被誤解被呼巄等等如同比賽場上的假動作,甚至是失去運動員精神的做假的場景,然後身在其中身不由己的無奈,卻又是首當其衝被質疑被傷害的標靶等等,箇中冷暖,便流瀉出來,感染擴散,讓人不勝唏噓。





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

[觀影筆記1142]熟男型不型-Crazy, Stupid, Love:真愛難尋,好好把握及珍惜

開頭過於理所當然的相會及只是並列幾條愛情線,述說著不同年紀的男男女女,婚前婚後對愛情、對伴侶的態度,似乎沒甚麼特出之處,但編導毫不留情地直搗情愛關係中最殘忍的一面及沒有人是絕對意氣風發的狀態,相當犀利地直抵人心深處,又後來的轉折更是把家庭的因素加以擴大,讓彼此關係更添複雜難解,但其實還是回歸到愛之於人的影響。這是熟男型不型。



其實我對Cal和Jacob的相遇安排不是那麼滿意,顯得有點刻意,不過在男女關係當中無往不利的Jacob與婚姻觸礁的Cal之間交叉對照,卻讓何以造成兩人之於女人觀感差異的原因當下立判,因為編導不只是透過兩人狀態及言行舉止比較,更是將鏡頭對焦於細節上的根本不同,比如說服裝上,而這個細節也開啟後來Jacob協助Cal抓緊並散發出自己男性魅力的教學內容,有所延續及呼應。



就如同上述這樣的緊緊相扣,本劇的劇本雖然處理著錯縱複雜的愛情關係線,但並非一次性地就讓所有情感箭頭攤在觀影者面前,而是就好像蜘蛛結網一般,慢慢從已有的基礎上,往外擴張;每次的連線則靠著導演精準的鏡頭及演員的表現,編劇台詞的編寫,洩漏玄機,然後視狀況於後來補上將懷疑的虛線變成確認實線的情節,且不只關於愛情,人物之間的關係也是,有所憑據地讓劇情基底穩固,沒有莫名其妙感。



而在將關係密密麻麻地構築出來的同時,核心的命題也就毫不費力地傳達出來。這是一個以Cal一家為基準點,透過這一家子在面對愛情時,所遭遇的困境,再加入敘述這關係裡出現的外人的故事,在不同的年紀,不同的階段(婚前、婚後、對於婚姻仍抱持憧憬的孩童等階段),不同的性別之間,彼此對照及呼應,既顯現出愛情有著張牙舞爪的殘酷面,但也同時並陳著愛情裡所有感覺都到位,就算未直白地談情說愛,甜蜜,雙方互相傾慕愛戀的柔美面,無怪乎讓人陷入瘋狂。



好萊塢其實不乏這種多條愛情線並陳的電影,但不是彼此之間沒有關係,要不然就是駕馭不來,讓每條線都地基沒打好地缺少讓人感動之處。不過這部電影卻因為前述編導不疾不徐地敘事當中,讓情節直騷動內心深處,引發化學效應,特別是除了愛情的酸甜苦辣之外,最讓人印象深刻,且相當迷人的便是矛盾心情的書寫:Emily明明深愛著Cal,卻無可奈何地外遇;從不在女人面前談自己事的Jacob卻於Hannah之前,所有內心的武裝不自覺地便繳械投降;失心單戀的Robbie為愛瘋狂及耽溺卻又以「紅字」的A自我貶抑......其中某些事實上是略帶戲謔成分在裏頭的情節竟讓人倒也哀傷起來。



而這些情緒當中的部分之所以產生,是來自於多條敘事線合流之際,進而引發出故事的轉折。這裡可以看出導演懂得適時地抓住觀影者的視線:先分支描述,然後合流出一個小轉折,讓原本已燃起希望之火竟不堪地熄滅,然後又分頭進行,最後幾乎全員集合地締造出一個大轉折,這最後的轉折又將角色關係圖更添複雜,更有甚者將情愛關係的處理更擴大至家庭層面。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結婚是兩家子的事」,更重要的是反映出相愛的難度,不只在關係中的雙方之間,還包括其他因素的影響。



既然如此,加上Robbie鍥而不捨地追求他的保母Jessica未果,何苦對真愛不好好把握,怎能輕易放棄,而面對愛情時又如此漫不經心呢?說穿了,不過就是當局者迷,未察覺很多枝微末節,迷途於自以為理所當然的付出裡,直到事實撕裂了製造出來的幻象,直到旁觀者的點明,才讓角色從因為愛情而患上的痴愚瞋傻中慢慢復原。各條支線的關係也因此而更加緊密。



這讓我不得不想起Emily打電話假借向Cal詢問如何點火,其實是對Cal欲言又止的情節,雖說是日常生活瑣事,卻一語雙關了兩人的愛情要怎麼重燃火花的質問,Cal則只是在庭園裡有所眷戀地望著自己的妻子Emily。一個場景便道盡了愛的苦澀:明明有愛,卻彷彿隔著一層薄紗,顯得生疏,除此之外,還有如同故事所接櫫的明明對方沒有意思,卻仍勇往直前,跌得遍體麟傷;明明兩人互相深愛,卻得據理力爭,看是否能贏得認同。既愚昧也瘋狂,但這都是為了愛。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觀影筆記1141]落日車神-Drive:All for Love

無庸置疑,這是充滿愛的故事,儘管血肉模糊地橫飛在某些槍擊、打殺場景之中,但這一切都是為了所愛之人的幸福,而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多麼浪漫啊!導演簡潔俐落,不浪費一分一秒於多餘描述之上,運用幾個場景,透過鏡頭,音樂,後製再加上演員表現,讓角色間的關係一槍便正中紅心,時而希望,時而甜蜜,時而緊繃等,戲劇張力十足,很自然地便被主角的愛恨情仇牽引著,直到終了。這是落日車神。



有很多時候,動作戲和文戲常被犧牲掉其中一個,通常會是在文戲的部分,然後偏重在動作場面上,幾乎少有兼顧得很好的,不過這部電影卻在兩者之間取得相對的平衡。其實整個故事很單純,導演就抓了個時間點,然後從該時間點開始發展劇情,幾乎不回溯這個起始點之前的過去,所以有其容易被挑剔之處,如反派背景的架空或許會讓最後故事線的交會顯得單薄些等等。簡言之,就是劇情已簡潔化,結構並不複雜,但當故事的情緒在導演純熟細膩的手法之下做得很滿之時,感動便也油然而生。



這些描述角色關係消長、對峙或甜蜜升溫的場景中,在主要帶整場戲場景的鏡頭之外,導演聰明地運用鏡頭特寫、其他角度的取景、重疊影像、場景對比或台詞編寫等等將一場戲拼湊剪接編輯,再加上演員精湛的演技,角色在此場戲當中所要表達的情緒或立場便被烘托出來,有時候兼以音樂的錦上添花,有時候以慢動作呈現,更讓氣氛加油到滿檔,使得這部電影要緊張有緊張,要浪漫有浪漫等等。也可以說部分帶有MV的色彩,但又不至於太超過。



因為導演仍很留意在其脈絡的描繪上,說著戲裡即將發生的故事。所以一開始是很耐心鋪陳的:與Irene的算是一見鍾情,Shannon對男主角的賞識等等,但幾乎都並未直接點明角色的情感關係,反而透過故事進行裡所必要的敘述中,與第三者的互動或其他間接的行為,傳遞出對對方的關心以及感情,然後被對方看在眼裡。和上一段所謂導演的電影語言連成一氣:靠著手法去補足這些角色盡在不言中的話語、間接的舉動所想要傳達的氛圍,或反之亦然,瀰漫於角色之間的氣氛,是種對他們未出口話語的代言。



所以感情累積到後來,就算一場在走廊上和Irene剛出獄的老公狹路相逢,猜忌幻化成無形的刀光劍影,逼迫出主角和Irene的一臉尷尬;就算主角惱怒於Shannon盤出整件事和Irene的牽連,但或保護或復仇,男主角仍決定鋌而走險,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毅然決然,兼以導演拍攝方式的烘托,彷彿是種從容就義的態度,只為了愛,即便不能永遠在一起,主題曲A Real Hero也恰如其分地在背景之中處在一個適當的位置。不禁讚嘆男主角的愛之偉大和浪漫,尤其算是主角和Irene分道揚鑣的分水嶺,那電梯裡的一吻,也是整部電影裡的唯一一吻,雖處於當時緊張的氣氛之中,有點不合時宜,卻因為這樣,反倒滿溢著濃濃的愛戀,同時也混雜著離別的悲傷,更關鍵的是後來Irene驚愕地看著主角的殘暴及主角欲言又止的解釋。



我想男主角充分了解想要脫離江湖的不易,所以想藉幫助Irene的丈夫,既達成讓Irene母女生活安全無虞,也算是一種將自己過去徹底切乾淨的舉動吧!?一場他在酒吧裡喝酒卻被壞勾當邀約打擾的戲,和之後發生的Irene丈夫因拒絕幫忙做壞事而遭圍毆的戲相互呼應;這或許也是導演不提起過往的用意,因為主角相對性地低調,話不多,就做好自己的事,甚至連個姓名也沒有,分明是個極力想要抹煞過去的人物形象。在Shannon的幫忙之下,好不容易這願景慢慢露出曙光,無奈為了愛,更讓人嘆息的是半路殺出程咬金被擺了一道,讓壓抑在自己內心,亟欲消弭的殘暴靈魂宛如脫韁野馬般地釋放,且竟在心愛女人的面前展示,更添遺憾。



除了感情戲之外,導演對於暴力的處理方式,雖有所差異,但總不免還是讓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昆丁塔倫提諾,即有其殘虐之處,卻懂得適當地以不同形式呈現,反倒彰顯出另類的美麗,無怪乎有『丹麥昆丁』的稱號。而在如此豐富的電影語言及導演經過思考的敘事選擇之下,讓這部電影在其他類似題材,且容易流於俗濫的電影中脫穎而出,既維持動作戲該有的質量及緊繃劇情裡該有的戲劇張力,同時也能浪漫的無可救藥,卻不那麼灑狗血,實交錯著複雜的情緒於其中。最後的兩幕:Irene敲門探詢男主角是否在家,但男主角早已駕駛著車消失在洛杉磯華麗燦爛的夜幕裡,也從Irene的生活圈子中黯然退場,讓人心碎不已。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2011韓劇筆記(3)









[동안미녀(童顏美女)]描述一位需要負擔家人生計卻被拖累也不被感謝的剩女,為了追求夢想及養家糊口,憑藉著自己的童顏,謊報年齡進入一家服裝公司擔任服裝設計師一職後,自此所展開的關於愛情,關於工作及自我實現的一部韓劇。



部分劇情可謂是戲劇版的Project Runway。在公司內部權力鬥爭的暗潮洶湧之下,由愛而生的忌妒之上,一場場的服裝設計比試便接踵而至,之精彩不下於Project Runway的比賽過程,更有甚者,還多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情節左右著勝負,雖然美好如戲劇,後來總還是以一些橋段讓腳踏實地的女主角反敗為勝,不過卻也不斷地接收到現實的殘酷,甚至第一女配角得不到愛所產生的扭曲,讓原本有超強實力及光明前程的她,跌至無限深淵之中,不禁為她萬般可惜,但卻同時也對她的墮落死不足惜,與她母親密謀篡位掌權服裝公司的計畫互相呼應,可說是有其母必有其女。



反觀女主角雖然是屬於算是滯銷的老處女,雖然偶爾一不小心會顯露出倚老賣老的姿態,特別是積了很多不滿的醉酒時,但其一心一意朝著夢想邁進的努力模樣,對照劇裡面其他比她年紀小的女生,所散發的氣質就有所不一樣,遑論上了年紀才獨具的大嬸「風範」,或有時可以說是媽媽的味道,當然便吸引了男主角和男配角的目光,儘管對這兩位男生而言,女主角在某些方面是讓他們不太高興的。不過哪一段戀情是主軸其實頗明顯,搭上了近來流行的姊弟戀題材,過程中所會遭遇的問題,也慢慢浮現,特別是背景是在這大男人主義仍很濃厚的南韓。



劇情在某些程度上,算是有點老套,不過這倒是其次,最讓人不喜歡的是周圍的情節,往往有了起頭,卻在不自覺當中,沒有結尾地莫名消失,尤其是本劇開頭的幾個設計,目的雖是要讓主要角色們產生關連,但卻在完成如此任務後,嘎然而止地讓人錯愕,幸賴後面的橋段夠吸引人地將這樣的遺憾稍微降低,但仍無奈地成為此劇本較為嚴重的缺漏。









[닥터챔프(愛上冠軍醫生)]一個初出茅廬女醫生,因過於有自己的原則而在正統醫療體系吃癟,情非得已地轉戰運動醫療,進駐選手村,卻也因為不熟稔運動及自己的個性而水土不服,幸虧遇上了一個幫了自己很多忙的選手村醫務室室長,甚至對他產生傾慕。無奈地是醫生的心早有佳人入住,而面對對自己一見鍾情的柔道選手,女醫生也一時無法給他適當的回應,甚至還差點毀了他的選手夢想。



由此可知,這是典型戀愛食物鏈的故事,同時也描述了運動選手窮極一生對於榮耀的追求,而在這條路上,醫生之於選手所扮演的角色,兩者之間算是微妙地抗衡關係,也寫在故事裡,而在這些過程當中,愛情便趁隙萌芽,難以抵擋。另外,也可窺見運動選手之間,雖存在著輩分的關係,但朝著同樣的目標邁進所醞釀出來的友情,也相當難能可貴。



其中男主角和與他同一量級,是國家代表隊王牌的選手之間的友情,特別讓人動容。儘管可惜的是關於男主角的哥哥和此王牌選手以及男主角之間似乎存在著的誤會只用台詞帶過,有點交代得不清楚,且雖然一開始王牌選手總是對男主角很冷然,但兩人的誤會終於澄清後,以及巧妙地嵌入一場對王牌選手所做的採訪中,才了解到兩人是多麼互相尊重著對方,正因為如此,才對彼此的某些行為看不順眼。但編劇怎可能這麼輕易放過兩人好不容易的重修舊好,意外總是在這樣愉悅的氣氛之中,悄然拿著鐵鍬,蠢蠢欲動著。



劇情則使用多組對照加強角色的情緒及關心,也順勢地道出形塑某些角色個性的原因,不管是愛情還是受到意外傷害的部分,有時候正因為了解或有前車之鑑,所以才更能了解當事人的心態或是才能慰藉當事人的傷痕,直搗痛楚,不過成敗還是在個人。就好像努力追求夢想一般,從谷底中慢慢往上爬起也是本故事裡另一個殊途同歸的命題。這樣看來,算是有著環環相扣結構的故事。



不過連續劇拖戲的問題也存在於這個戲劇當中,有些其實只是幫襯的情節,卻處理得緩慢、啟人疑竇,讓人臆測或許會牽扯到後面劇情的大轉折,但發現其實不像想像中那麼龐大時,便不免感到失望,總有種空虛感,雖然迅疾可被接下來的故事填滿而淡忘,但回首起來,便窺見這樣的虛張聲勢,其實有點可惜。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觀影筆記1140]伴娘我最大-Bridesmaids:『誰是最佳閨密』爭霸戰

雖說噁心的場景還是讓人有點無法忍受,不過和也在片中出現的重鹹情色對談一樣,編導聰明地適可而止,不過分濫用,反倒用角色鮮明,或說有點誇張化的個性去製造幽默,主要角色也豁出去般地演出,不惜犧牲色相,經營出一波波爆笑狂潮,但在歡樂背後,仍能緊扣故事核心,曖曖散發著些許最無助,不知如何是好的悲傷。不只是朋友感情上的爭寵,更是如何在困境中自處,甚至脫離深淵的心境轉換。這是伴娘我最大。



很多時候,喜劇的笑點不是已在預告片中就已看光光,要不就是因為觀影者累積欣賞過無數笑梗,在絕大部分是老調重彈,又業已腸思枯竭沒有新點子的情況之下,只好添加重鹹、色情及噁心的橋段,以點解觀眾的笑穴,但往往到最後,卻如脫韁野馬般地失控而流於俗濫。此部電影,不諱言地,也有十八禁或讓人想吐,感到不舒服的場景,不過導演卻懂得適可而止,或說只是個點綴,獻給對此有所期待的觀影者的禮物,但仍不免覺得是否這些讓人不甚愉快的部分剪掉,或許這部電影會更棒也說不定。



但其實已相當嚴謹恪守底線了,未讓這樣很容易陷入低俗深淵的故事情節墮落,反倒以演員的表演及劇本的編寫來讓故事顯得生動詼諧,令人捧腹大笑也讓人發噱。就如同電影中新娘自己所介紹的『眾怪咖好友們』所組成的伴娘群一般,每個角色獨特的個性及背景的設定,都有好好下過功夫地反映在她們個人的言行之上,無論遇到甚麼不同的情況,都能以一貫之,其中又帶點在生活周遭有形無形壓力的環伺下,所表現出來的敏感、神經質、怪異及脆弱易碎,然後嘲弄別人之外,也自我解嘲,因而即便部分角色背後的故事幾乎是架空的,僅用極少的、附著於敘事線的場景稍微交代,但編導仍將每個創造出來的角色讓人又愛又恨又憐,同時也深具親切感。



因此即使是令人討厭的反派角色Helen(我是這樣界定的,試圖搶奪別人好友的空虛富家女),卻也深深搏得我的理解及同情;即使是故事主角Annie,但卻也有討人厭之處。他們都有他們自己的故事,在每個行為背後,但對於旁觀者如新娘,有時候某些程度上是感到莫名其妙,無理取鬧的。或許一次性的爭寵,賣弄自己和新娘如何友好的關係,也就算了,至少還顯得可愛,也讓新娘感到自己是如此地受歡迎;但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每一個婚禮準備的活動裡,互相較勁,詆毀、爭執、抱怨,宛如歡迎大家來到新娘好友爭霸戰的擂台賽一樣,活動原本的意義就被抹煞掉了,且也不禁讓人想起Paris Hilton自溺開設的好友尋找的實境秀。



而新娘絕對不是另一個Paris,這樣爭個你死我活的橋段反而讓新娘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甚至煩躁地擔心著屬於一生大事的婚禮能不能順利進行。雖然很想無情,沒有同理心地說這些較勁,實在寫得太有趣了,演員的演技也充分傳達出相對應的氛圍,但仍不免替Annie感到沮喪地最後還是孰可忍孰不可忍地攤牌,怒火爆發出來的滿是這些日子以來的壓抑,擔心連最後所擁有的都要失去後該如何是好的恐慌。雖說破壞地笨拙又醜陋,再加上那些在旁邊看好戲態度的賓客,稍微削弱了悲哀的強度,但光是「萬念俱灰」便已具有足夠的後座力了!



原來編導能廣能深,不僅掌握住大堆頭人物的描寫而不錯亂,卻也能專心致力於主角的主軸故事描寫上:在籌備婚禮的過程當中,穿插著導致Annie生活混亂的小細節,或是讓她自慚形穢的對比場景等等情節累積,然後無可厚非地來到轉折。其間不乏讓Annie如此困頓生命中嶄露曙光的機會,但卻將所有到手的轉機拒絕於門外,白白送走,反倒仍緊守著死胡同;這樣看來,所設計讓悲慘的Annie振作的那一席話,是如此的正中核心,呼應了這些拒人於千里之外,應可劃分成自暴自棄的舉動。而且激勵的話語從另外一位伴娘Megan口中說出來,莫名相當適合地具有療癒效果呢!



所謂上帝關上我們一道門,必會開啟另一道門,只是身處困境的我們是否能坦然接受、起身奮戰?或是眼瞎耳聾地不敢跨出去,徒坐困愁城地怨天尤人,糾結於一些不必較真的生活場面呢?生活就是這樣,有高潮有低潮,但卻不會全然是極端,只是往往在低點時,不免看事情的角度都相當悲觀、保守,就算點綴著生活樂趣,卻只覺彷彿浮光掠影的一瞬,轉眼消逝難以察覺,就好像電影裡的Annie,Annie也好像戲外遭受挫折的你們我們,其豁出去的表演及處在不能再低的谷底之中的情況迅即拉近和觀影者的距離,然後是否也能在最後一起頓悟困境總有可以離開的出口,懂不懂得對過去的此路不通放手,並了解到所有一切的解套,關鍵都是自己呢?正如同Wilson Phillips在婚禮上所演唱的那首『Hold On』所揭示一般。



2011年9月4日 星期日

[觀影筆記1139]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藉藝術史豐富化的簡單故事

其實是個相當簡單的愛情故事,相當簡單的核心,但以男主角的職業及從其所正執筆的小說內容出發,現實的關係中難以言喻的壓抑苦悶,在半夜的巴黎得已回到自己所憧憬的年代,嚮往的生活,進而得到了抒發的出口。以巴黎這個人文薈萃、文化孕育的都市作為背景實在再適切不過;感情雖總覺得和Woody Allen前幾部作品比起來,較為內斂,但一切都訴諸於這一趟帶點魔幻寫實的巴黎旅行之中。這是午夜‧巴黎。



其實就和Woody Allan其他的電影一樣,所介入的命題無非還是人與人之間複雜的情感關係或自身情緒認知的描寫,並承襲其喜歡以某座城市為背景去描繪生活在其中的人物的風格,建構出這個故事;在片頭的形式上,也沿襲之前作品Manhattan的方式,透過鏡頭開宗明義地呈現這個故事發生地的風光。只是善用了巴黎是文化孕育的都市之一的特性及導演自身對這些文人雅士的熱愛,讓這部電影雖還是充滿濃濃的Woody Allan風,但卻有另外的特色表現出來,別有一番風味。



故事就單純描繪著一對即將結婚的情侶在巴黎旅行的點點滴滴。只是這並非是個愉悅的旅程,因為在旅途的過程當中,對談便顯露出兩人在某些價值觀上的不同,另一方面或許身為作家的男人想要從女人方面得到些對自己作品的好回饋,或應該說至少了解及支持他所寫的故事內容,但得到的卻是在友人面前的大肆批評,感覺上彷彿彼此沒有契合度般,既是種失落的心情,同時也是個打擊,以致男人對自己作品產生更深的質疑,及是否能勝任這樣工作的焦慮也油然而生。



帶著這樣鬱悶的心情卻在午夜巴黎裡有了意外又神奇的邂逅。導演自然而然地透過媒介做象徵性的時空轉換,讓這樣奇妙的相遇顯得行雲流水,不顯突兀,甚至一度以為只是劇中人物的名字,而未立刻聯想到導演頗具心思的結構,直到後來實在有太多巧合,才明白頓悟導演的手法。對於男主角來說,這些那些的會面宛如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將其從早上與未婚妻共遊時所產生之不愉快的心情中解放。



男人因而享受了一場和知名藝術家邂逅及對談的盛宴,甚至得到他們的友情及對自己作品肯定的光榮,對照白天幾乎無人理解的困窘狀態,映襯之間,多多少少讓我感受到關於藝術賞析的自嘲或嘲諷以及時代的不同看待作品的角度或許也有所不同等等關諸如此類關於藝術這個命題的內容,這些其實應該只算是這個故事的配菜,對某些相關人士來說,確實是帶來一些省思。但我想主軸還是落在,透過這樣的過程當中,除了增加了男人對自己作品的信心之外,也讓他在不自覺之中重新審視了現在這段關係間的情感位置以及是否接受新戀情。



只是真感情這檔事本就可遇不可求,就算人和,但天不時,地不利,也只能徒留遺憾;或許也可以說,編導將最後這男人無法和心儀之人結合的轉折,讓故事又拉回至現實面。把過去的知名作品擺在個崇高的位置尊敬著,並慨歎現今沒有可以超越甚至相匹敵的作品,以及對如今未有像過去知名藝術家群集在一起討論作品的盛況,感到遺憾,諸如此類懷舊,沉迷於過去美好時代的心態,固然可能是種對現在這個年代的愛之深,責之切,或甚至是全然地不屑一顧,但誰知道未來之後的某時間點,會不會有人也對到那時已成為過去的現在感到萬分嚮往呢?



這樣看來,從文化藝術的角度著眼,在某些程度上,應該可以說是編導對自己創作的期許吧!?不過此為隱藏於這個情感追尋、自我認同的故事背後的隱性抒發,或純粹只是我個人感受而已;最重要的還是如此很容易流於普通的情感覺察故事,Woody Allan納入城市特色,豐富了故事內容,同時也傳遞了他一向關注主題的其中之一:不須將就一段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的關係裡,另外或許真正了解自己與自己契合的人,不須遠求,他可能存在於稀鬆平常的相遇之中,只是我們自己有沒有對周圍環境用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