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觀影筆記1113]烈火焚身-Incendies:人倫悲劇

不只單一呈現古今交錯的場景,反倒以豐富的形式駕馭著故事時間軸的跳躍,不論是母女身影重疊,依循著走過的足跡,或者是補充說明等等,多樣化卻流暢無罣礙地透過尋親之旅,講述著民族、宗教之間的仇恨所釀成的人倫悲劇,同時也是母親對孩子深刻的愛意。Radiohead為本部電影跨界譜寫的歌曲,相當合襯,甚至加強了故事那哀傷得無以名狀的情緒。這是烈火焚身。



沒看過這部作品改編前的舞台劇版本,不知原劇本對於兒子同母親不耐的原因,是否有做描繪?總覺得在這部電影裡頭,兒子對於母親的不滿,似乎有點多餘,不然就是未鋪陳詳盡,導致後面兒子最後仍是踏上完成母親遺囑之路的轉折,稍嫌不具說服力。但除此之外,在導演多元化的敘事手法之下,再加上題材本身的殘酷,讓整部電影無時無刻都盈滿著哀悽肅穆的氣氛。



故事從母親的遺囑:意欲讓這對雙胞胎兒女尋找著他們從未知曉的親人開始。如此晴天霹靂的消息,再加上一個讓人疑惑的安排,即分頭進行尋找,而不是一起,光是這樣的開場便讓電影瀰漫著一股懸疑氣氛,讓人好奇著何以這樣的安排,遑論之後每當走過母親曾經待過的地方,探訪留下的痕跡,即便存在著一個個揭曉母親身世的新發現,但漸漸豁然開朗的同時,那無法說出口,顧左右而言它的秘密,或令人費解的舉動,似乎也讓尋親之旅又蒙上濃厚的白霧而模糊了看清楚真相的視線。



也因為一步一腳印,透過現在和過去的穿插,發現了母親年輕時是身處於因宗教、民族的差異導致了鬥爭,而戰火頻仍之地,但畢竟專注於母親過去的追尋,導演並未分心再去聚焦這些惡鬥情況和實質內容,反而是更高竿地以一個人的過去來間接呈現、暗示。光是母親情人被射殺的那個時間段落情節當中,不只是一切錯誤的開始,同時也已透露了兩個組織對立的端倪,之後的劇情,只是讓衝突越發清晰,越發確定而已。



導演高明的地方也在於其駕馭時間軸跳躍的能力。不論是補充說明的形式,依循著走訪過的足跡,還是藉由母女倆身影交疊,表現出女兒對母親遭遇的親身體會,進而感同身受的意涵,或是藉景、物勾起過往等等,導演游刃有餘地根據情節選擇適當的方式呈現,讓這古今交錯未顯突兀,反而讓表面上倒述的敘事手法彷若按照母親的過往順述進行,相當流暢。且宛如章節,以地名或姓名為標題紅字,也並非毫無章法分段,而是儘量地環繞著標題相關內容處理。再加上將真相,利用敘事性詭計,巧妙地壓到最後,剪接實功不可沒。



直到真相大白之際,才發現這絕對是生命中最難以承受之重,也終於明暸或許母親意欲讓雙胞胎兒女分頭進行的用意:減低受衝擊的力道。這一切都是基於母親不顧一切的愛,包括對一雙兒女的父親和哥哥的包容在內,當然還有未能共結連理的情人,但也早在一開始,便因此付出相對應的代價:眾叛親離,最後陰錯陽差之間,造成了人倫悲劇。



儘管在母親對於親人確認的部份,似乎描述不夠詳盡地欠缺說服力,畢竟腳上的符號,透過進入主軸事件前,那宛如楔子般,儀式化地將諸位孩子們剃頭的場景來看,並非只有一人擁有。不過,如此的場景,搭配上Radiohead跨界所譜的詞曲,卻也是對這整個悲劇背後的核心事件:民族及宗教的干戈做了最強而有利的控訴,並呼應著故事進行到一半,歌曲搭配著流露出荒涼苦悶感的景致的再度出現,那無能為力翻轉生命的無奈感。面對這樣隻手難以改變所處現況的世界,或許正如同母親最後的遺言所說『還能在一起是最美的事了!』

1 則留言:

  1. 很棒的影評:)



    另外呼應末段親人確認的部分.....

    腳上的記號實為她兒子僅有

    片頭以倒敘法展開

    讓觀眾僅以為是童兵

    片頭被剃頭的男孩帶到腳上的記號

    是納娃的兒子加入民兵的開端

    和後來成為狙擊手的男孩是同一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