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台北電影節觀影記錄(7)
沒有譁眾取寵的手法,反而更能提鍊出真情;簡單幾幕地拍攝,卻能傳達出父女的羈絆;沒有刻意的責怪,只有只為女兒好的父親坐困愁城的情狀,反倒讓人不禁檢討著是否哪裡出了問題?而不知不覺來到最後一幕,不知不覺地為他們的感情,為他們終於得到公道,鼻酸,甚至流下淚水。演員們的表現突出,令人印象深刻。這是不能沒有你。
本部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取材於六年前一場驚天動地的新聞事件:一名男子試圖帶著一名女孩跳天橋自殺,在那時未了解來龍去脈,又若只聽信媒體渲染的片面之辭的話,可能大家都會覺得那不過是一場鬧劇罷了!不過監製戴立忍與陳文彬(也是劇中飾演父親角色的演員)卻深入事件背後,蒐集這個事件的事發原因,拍出了這樣一部還原事情真相的電影。
所以開頭一幕圍觀電視的景象,便栩栩如生地傳達出當時在電視機前觀看這則新聞的大家,在未瞭解事件背後真相時,所妄下的斷言及玩笑之辭,甚至仔細一聽,你還會聽到媒體竟然是不由分說地以和事件毫無關連的緣由來報導。事件發生的六年前,那些聽到報導的人們,就像是在觀影前未看過劇情簡介而看了第一幕一樣,可能會覺得『擺明就是個社會亂象』!但當隨著電影一步一步剖析之後,竟會發現其實內有隱情。
我覺得這部電影厲害的地方在於平鋪直述,不外加任何情緒影響的描述功力。今天會造成這樣的一則新聞出現,其實有很多因素所影響:包括政府機關的踢皮球,還有媒體聞嗅新聞事件價值的能力以及判斷,甚至是警察的純粹盤查也可以仗勢欺人。在這部電影過程當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些情景的描述。而在這些場景當中,你可能當下會感到氣憤或者是奇怪,可是當你仔細想一想,這的確是一般人會做的事實阿。
導演的鏡頭下並未刻意要放大這些狀況中處在優勢一方的張牙舞爪,而是這個社會可憎的真實樣貌。看電影的我們或許會站在父女的情景這一方面想,而可能會對劇中自己所體會到,可命名為欺壓的狀態而打抱不平。但當我們回到現實生活中時,在抽離掉所有事件真相後,當我們接收到這樣的案例時,我們是否可以適時伸出援手,多為他們做些額外的事情呢?
或許自己真的想要幫忙,但當你身處於不管哪裡都有判斷準則及處理程序規定的社會;但當你身處於有上面官員運籌帷幄,施加壓力,我們無法做些什麼的時候。即使你很好心,一直釋放出『我們會想辦法』『我們會幫你』......的善意,但這些善意就好像電影裡面所給當事人的感覺,甚至是給觀影者如我的感覺一樣,聽起來就像是不著邊際、空洞的另類拒絕。因為實際上也真得做不了什麼,僅僅徒增令人無奈的情緒罷了!!
到了這般田地,雖未擺出一副晚娘嘴臉,但卻也讓人感到傷心難過,而被以偏概全掉了!或許他們本來就不帶什麼意思,只是就事論事而已。但在這樣一而再,再而三沒有彈性的折磨之後,要當不成晚娘也難呀!突然讓我為部分被誤解的人感到同情起來,因為感受到這些工作人員的身不由己導致當我們站在弱勢一方時,只會看到他們的面目猙獰而已。
所以當我們觀影時站在父女一方替他們著想,忿忿不平時,是否我們也能反過來檢討自己呢?我們是否也在日常生活上,打著優勢一方的旗幟,堂而皇之的行讓對方感到受欺侮的事實,自己卻不自知呢?更有甚者,我們是否發現了這個社會的機制,這個世界的運轉,總存在著荒繆,不合人之常情的規定或現象呢?
導演在不知不覺中讓觀影者和劇中角色做了個對照。除此之外,電影中的角色也有許多對照的部份,如父親以及好友、好友及那些行政人員。從父親的言語當中,可以看出父親極欲融入主流文化,但總有點意志不夠堅定的狀況;反觀朋友對自己的身份驕傲,並清楚自己的立場,及所該受的權利。兩相對照之下,顯得朋友比較有想法;父親則有如無頭蒼蠅一般。
朋友能為自己朋友蒙受不白之冤(觀看新聞報導那一段)的事挺身而出,父親則茫然無措不知下一步該往哪兒走,讓人感到心酸。後來即使朋友擺明拒絕父親的請求協助,但最後還是替他赴湯蹈火,在所不惜,比起那些說要幫忙,卻沒有實質助益而言的社工們,更表現出情深義重的友情。原來在這個無情,對父親來說誰已經都不能信任的世界當中,還是存在著讓人感動的溫暖!
不過這部電影中最重要的溫暖戲還是父女之情。一如整部電影的手法,父女之情之上也未有灑狗血的手法處理,只是平實記載父女相處的狀況。但簡單幾幕卻足以表達出父女的感情及羈絆。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父親氧氣幫浦故障那一段,從中便可窺見父女的血脈相承。父親:妹仔,我在海裡的時候妳看得到我嗎?女兒:看得到阿!父親:海那麼深,妳怎麼看得到?女兒:我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就看得到。另一幕父親說要送女兒到媽媽家住,女兒手肘撞父親的動作,不言則明女兒的意願。
不過我還是最喜歡最後一幕港口的迎接:父親昂然挺立,有別於之前受到打壓委屈的佝僂,也像是在向岸上陪同在旁的社工展現出理所當然的宣告,眼神也是有別於過去的堅定;當然還有參雜著鬧劇過後,為了女兒所做的努力及改變所帶給我的感動。最後在靠岸的那一刻,我不禁滑下感動的眼淚,釋放了前面劇情中那種未找到解決出口而被壓抑下的情緒。
只是觀影的同時也理性讓我想到媽媽的部份。抽掉媽媽的存在,不知是真實事件本來就是這樣,還是刻意的處理?觀影到一半,總覺得媽媽才是整個事件最需要出來解決問題的人,如果戶政單位都可以查到媽媽現在的戶籍的話。而不禁讓我覺得整件事也太沒有找到事情的根源了,險些覺得一些劇情很無理取鬧。不過隨著劇情發展,突然對於這件事反倒不是那麼在意,也可以理解了。或許不提到媽媽的下落,有著角色們各自的理由,太過失禮或是爸爸不願失去女兒;甚至牽扯到爸爸的態度、公務員的處理事情的心態。
更有甚者,讓我感覺到:就像整部戲是用黑白色調拍成,更可以注意到劇中人物情緒一般,雖然這不治本的事件,造成本可避免的新聞話題,不過這樣的安排卻更突顯出爸爸的愛及小小的渴望:他只想讓女兒念書罷了,有這麼困難嗎?觀影完畢後,為前大半劇情所描寫的一直無法走出困境地兜圈子,感到心痛,同時也感到無力,這就是我們存在的社會阿!
黑白色調,更能專注於事件真相,以及演員們所傳達出的感情。父女親情戲當然是本部電影的一大賣點,但在平實不花俏的手法之下,所表現出更能貼近真實的劇情,讓人在為父女同仇敵愾之餘,也可以檢討到自己在社會上是否曾為那高高在上的一群,進而更發現這個社會的問題。這部電影厲害地讓人關心的不只是父女的狀況,更是讓人意識到整個社會的荒繆。相當發人省思,又好看感人的一部電影。
所以又要來個ps:本部電影即將8/14全省上映,請大家屆時務必進戲院支持國片。
2009年7月10日 星期五
[觀影筆記09-56]不能沒有你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