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8日 星期六
[觀影筆記09-15]我和我的小鬼們-Entre Les Murs
原本期待著這樣的電影是類似"春風化雨1996","街頭日記"或"我的左派老師"一樣,一開始身為老師的,拿班上的問題學生沒有皮條,但在有意無意間,老師和學生互相影響,漸漸地老師掌握住學生的心態,感化了學生的故事,不過這部片卻選擇了不那麼理想化的方式,反而突顯出在理想的班級上課環境之前,老師即使再怎麼想要和學生拉近距離,再怎麼會學生著想,再怎麼有豐富的教學,但面對難以捉摸心思的學生為反叛而叛逆,也束手無策,有種強烈地無力感的感覺
我突然覺得這應該會讓很多新進老師很感同身受的一部電影,他們剛出社會,懷抱著滿腔熱血,擁有崇高的理念,想要春風化雨,當然也有心理準備,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不過當學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對自己挑釁,即使他們釋出再大的誠意,他們也不領情時,特別感到無奈吧!?而最重要的是不管學生怎麼對自己,在其它不能體諒老師的面前依然盡力維持這群學生的權益,也盡力側寫著這群學生不為人知的優點,有時候還要接受家長的質疑,雖然偶爾學生們還是會有突然令人感動的地方,不過可能沒辦法持續,或僅僅曇花一現,但這樣有如腹背受敵的狀態,實在令人心力交粹
本篇故事的老師雖然不是個新進老師,但他也有這樣的感覺,但我想剛入行的這幾年裡,大部份的人還是擁抱著對孩子的熱情,努力不懈,只是這樣的狀態可以持續多久呢?老師也是人阿!!很多人都會覺得老師不可以怎樣怎樣云云,可是當老師在為學生付出時,學生依然故我的不領情或會錯意,那種背叛的感覺,任誰都很難受;同時若為學生發聲時,也碰壁的情形下,感覺也有如背叛學生的感覺;在這樣的壓力之下,也會違反自己要求學生該有的行為,如不碎口,做到尊重......等等,當然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衝突便一觸即發,當然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在現在這個時代,學生最大,在為學生辯解:誰不會犯錯時,又有誰曾為老師想過呢!?
這部電影就一直在這樣層出不窮的事件中,曝露了老師的無力,還有學生的個性,但到最後學期結束後,老師問大家本學期學到什麼東西的場景以及最後一位學生在其他同學都離開後,上前對老師說的一句話中,我領悟到這部電影不單純只是說明著老師的工作實在不好當,回想著之前的片段,我想他也在躂伐著,說撻伐有點嚴重,而是呈現現狀,讓我們去思索著整個教育體制的問題,如學生的內容是否真的實用,就像有人說著自己都沒學到什麼東西,或者像是質疑著為什麼要學一些文法,有些東西聽人家講就知道用法了......之類的東西;另外還有多數決的處份方式,那樣的多數暴力,學生的背景我們是否可以一併納入裁決的意見,即使有家長出席,但這似乎還是完全以老師為中心主導整個會議,同時在其中一個事件當中,身為主導者總是對於自己的錯誤避重就輕或不承認,就像當事人François一般......
其實不只是學校部份,很多事情的制度感覺上都是方便行事才有這樣的規定,整個社會也都是這樣,而讓部份人士可以掌握並操弄權力,當然這也是人類社會越趨複雜的必然結果,當所有人都有很多事得去處理時,有些相對來說比較無關緊要的事,就以最簡單的方式處理,但對自己無關緊要,可是對其他人卻很重要呀!!無怪乎,這個社會越來越冷漠,這是整個社會結構極速改變的結果之一,而學校則忠實呈現出整個社會的狀況.說學校是微型社會一點也不為過,這部電影便透過François和其他老師之間的對談中呈現出來;從小漏洞見證大漏洞之餘,關於社會上容易以訛傳訛,扭曲對方真正意思還有上述提到關於主導者不輕易認錯的事等等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關係也存在這部電影中的微型社會中,就連一個班上也可以算是小型社會
其實仔細回想片中學生的狀況,我發現這些學生還算好的,上課踴躍發言,互相討論,有些問題的追根究抵都還可以接受,他們會起衝突的往往是種族問題,還有國家意識這類的爭執,另外還包括了對次文化的認同,還有性別認同......等等問題也發生在這個班上,雖然就如同片名Entre Les Murs的直譯:在圍牆之間,這些都僅僅是在圍牆之間發生的故事,不過其精彩程度,不輸外面的社會,甚至可以說是外面社會的等比例縮小罷了,老師不僅僅要處理關於青少年學生本來就有的反抗性之餘,另外也得緩和種族之間的衝突,以及致力於多文化的兼容並蓄......就好像整個社會中,在上位者必須尊重每個個體一樣,其實是相當辛苦的!!而這些東西,全反映在巧妙劇本中,老師François和學生之間的針鋒相對
相當精彩的一部辯證電影,在這樣理想和現實相抵觸之下,理想容易掉入現實有意無意所設下的陷阱之下,身為一個熱血老師,你可以支撐多久,特別是現實要改變可能還得花上好幾百年的光陰?其實我喜歡最後一幕老師們和學生踢足球的場景,除了呼應整部電影中老師和學生對決的場景之餘,卻也帶給我另外的感受,不管怎樣,老師都是為了學生好,學生也都是尊敬老師,願意和老師做朋友的,即使體制下,我們三不五時感到沮喪,但若一切都是為了學生好,哪怕是一點滴學生的感謝和學生的進步,都是身為老師應該繼續保持熱情的動力,就讓我們一起見證體制漏洞,並期許總有一天可以獲得平反的機會吧!!
2009年2月27日 星期五
Mon Vingt-septiem Anniversaire
雖然有人會說還年輕,但總覺得已經是個不太敢去碰觸年齡的歲數了,也因為經歷過無數個生日,雖然還是小期待會有什麼特別的東西,不過心情倒是平靜:這只不過是365天當中的其中一天,我還是要工作,我還是要處理一些事情,過了生日這一天,就過了,但總會有股落寞襲上心頭,只因期待著這樣的特別日子可以每天延續下去,為了避免如此巨大的失落,我選擇平常心以對
[圖片故事:唯二的禮物,不約而同都是兔子哩!!!!!]
不過今年還是有點不一樣,有人主動約我生日當天聚餐慶祝生日,可是第一次有人因為生日主動找我吃飯哩!!當然欣然同意!!雖然中間溝通發生些狀況,讓我小失落一下下,何必為了這樣微不足道的一天呢?而且還有可能是因為我自己失誤的關係導致這樣的狀況,所以陷入反覆思索的漩渦中,不過一切都沒事,實在太好了
可惜的是有人臨時得出隊,有人感冒了,無法出席:在預定時間到時,獨有我在人聲鼎沸的店裡頭安靜地等著大家,心想著該不會沒人會來而開始心酸咒罵,同時擔心著朋友之時,其實有那麼一點不高興,那麼一點空虛,應該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才對,我心裡真的這麼想著;最後可以出席的人都出席了,大家都有一些狀況,但人來就好,況且我們玩遊戲玩得很開心不是嗎?那就好了,剛剛的陰霾好像不存在似的,灰飛湮滅了呢!!
[圖片故事:兔子1號,這是一隻"沒有耳朵的兔子",是的,他就是那部電影的出場娃娃,這是薑餅]
今年還有個不一樣,未買個什麼東西犒賞自己,不過這也說不個準,搞不好幾天後,便會以買給自己生日禮物的藉口買下昂貴的東西也說不定
總之,謝謝那些還記得我生日的好友們,卡片禮物我都很喜歡唷^^謝謝你們的祝福,然後不管知不知道我生日,只要你陪我度過愉快的一天,我就很心滿意足,很感恩了^^
[圖片故事:兔子2號及其局部,據說是從無名發跡的縫娃娃高手做的,有網路商店,可以訂製]
今天(已經是昨天了!!).生日.愉快
希望大家健健康康
希望畢業的孩子可以順利升學;在校生可以遵守規範
希望我......
Zum Geburtstag viel Glück zu mir
2009年2月24日 星期二
[觀影筆記09-14]自由大道-Milk
本質上來說,這是一部傳記型的電影,忠實呈現出Milk開始為同志平權運動所做的點點滴滴,說實話,對於這樣的電影,即使想要有一些意義性的聯想和延伸,其實很有難度,不過重點在於在一生,即使這段故事不到一生,也有十年之久的歲月裡,存在那麼多瑣碎的事情中,該如何取捨以表現出Milk在同志平權上的重要性,讓觀眾感受傲,實在是個重要議題,而本部電影的編劇的確做了好的選材,然後Gus Van Sant將他做了很好的影像詮釋,讓最後的結局,讓我感受到Harvey Milk是多麼一個重要的人物,即使今天進戲院看這部電影我才第一次認識這號人物,不愧奪下今年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俗話說得好:"亂世出英雄",今日會出現Harvey Milk這樣一號人物,跟當時的背景有相當大的關係,所以在背景上的陳述是不可或缺的,其實開頭的一場Milk和他戀人Scott在新開的相機店前和鄰居的對談就可以知道當時同志的處境是多麼的艱難,不過真正令人髮指的是當時一些人的偏差觀念,尤其是影響力強大的公眾人物,還有當時一些層出不窮的警察過份地對同志的臨檢,1969年在紐約發生的石牆事件大概是最著名的,而當時Milk還尚且是個不敢面對自己性取向的同志,直到遇到了Scott,而讓他開始有了轉變,並讓他搖身一變成為70年代對抗那些陸陸續續抵制同志相關法案的先驅兼領導者
而這些背景畫面,巧妙地穿插一些當時的記錄畫面,讓整部電影看起來更真實,更能體會當時同志的艱辛,同時也可以說是跳開Milk的個人生平,宏觀地去看待當時的社會現象,而為了整體的風格,未能有記錄畫面的部份,雖然是再重新拍攝的,但卻也處理得很像記錄片,而讓人陷入真假莫辨之中,畢竟本部電影的出場人物的模樣跟當時真正的人物比較,實在相去不遠,觀影者可以從後面的演職員表之前比較得到,這個部份,我覺得還蠻有質感的
另外有些記錄畫面也被拿來當作電視影像,雖然說可以透過單純的聲音來處理這樣的情節,但多了畫面,卻讓整體電影有著豐富的層次,另外我個人認為也比較容易進入當時處境艱難的狀況,感覺就好像跟電影中同樣觀看這個節目的同志觀眾一樣,不知不覺產生了同仇敵愾的心情,我想這是一個邁向最後激動的重要關鍵之一
另外Milk的樂於幫助別人,也是讓他名垂青史的原因,當然除了為同志發聲,傾聽弱勢族群的聲音,以及為了打贏選戰或通過法案而採取的策略,在在都顯示出他的此項特質,不過這本來就是身為一個議員就該具備的特質,但於我特別有體會的是和有點神經質的Jack相處的橋段,我想是最能展現出他極度為大家著想的一點,一般來說,對於打贏選戰的關鍵時刻,怎麼樣都要保持清白,身旁有危險人物最好不要過從甚密,可是當Milk的助選員都對Jack很頭痛的時候,他卻力排眾議,好好安撫他,在在顯示出他為了別人的貼心,但相對來說,他就沒有想到自己是否遭逢危險,不管是政治生涯,或撇開這個事件,回到剛開始起步時遭遇人家威脅的自身性命安全
以和Jack的戀情來看,他很替他著想沒錯,可是若放大到自己的小情小愛V.S.群眾事物,對於自己戀情的維繫,顯然比為全民服務的重要性還來得低,我覺得他一定很想都能兼顧,不管是對所有人,對自己的戀人對自己的生活,甚至是自己的性命安全,但人類並無三頭六臂,無法一次處理這麼多事情,又比起自身在那邊愛來愛去,最重要的還是同志可以光明正大的戀愛吧!?當然對於無法挽回的感情,他是悔恨的,不過他仍堅守崗位,給予每位同志希望,有種"今天既然已經站出來了,就做到底吧!"那種捨己求誰的精神,特別是在全國各地有著默默因為他的行動信念而拯救的人們阿!!
這些捨己為人的情操,以及不斷製造可能性以及希望,還真的陸陸續續達成的狀態之下,直到最後的意外發生,想必在電影前的觀眾看這一幕(至少我是如此),必定不禁倒抽一口氣,至少我是如此的,而也想要加入那萬人封街的蠟燭紀念遊行吧!?
除此之外,這樣的戀情和工作的取捨犧牲,相對於劇中和Milk反目成仇的Dan White,成為一個明顯的對照,一方面是和天主教傳統勢力的對抗,當然提出廢同志平權法案的人也是代表,而在另一方面卻也比較出誰是真正為人群著想的人,且看Dan White所有的舉動只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甚至提出加薪法案以持家,當然這樣做並沒有不對,只是他是否站在某些因為這個法案成立而產生困境的人著想呢??一個專為自己,一個不為自己,明眼人都可以清清楚楚地高下立判,而Dan White最後的惱羞成怒,或許是激起觀影者和群眾的最後一根稻草吧!?諷刺的是最後又再重回Milk和Scott的相遇所說的話,對於Harvey預測到自己的不幸而感到不勝欷歔阿!!
就是因為編劇巧妙地選擇這些事情,讓整部電影雖然平鋪直述,沒有什麼高潮起伏,但因此還有豐富的影像技巧,不知不覺中,讓身處在不同年代的我,也覺得Harvey Milk的確是這個時代重要的精神領袖,也不禁想要在議員選舉中,投下自己神聖的一票給Harvey Milk哩!!可惜的是,前半段卻稍微少了點Milk為何要參選的心境轉折,Scott具有什麼影響力?!畢竟在Scott回來助選時對Harvey說了他當時還躲在衣櫃的重話,讓我覺得若把這樣的轉變加進去的話,我肯定會給滿分的!!
雖說很難有什麼延伸感想,不過看完這個故事後,還是深深感受到,要成就大事,絕非不用付出代價的,有時候甚至有種孤注一擲的感覺,成功了便不枉賭注,若失敗了卻很有可能一蹶不振,而我們往往沒有這樣的勇氣去下這麼大的賭注,所以看著劇中人物為了大家的利益而在那樣困難的環境下出櫃,著實很替他們驕傲,也要不是因為有他們這樣的犧牲,今天大部份同志也不能可以活得這麼坦蕩,雖然還是有歧視偏見在,但相對於7,80年代的妖魔化來說,已經好太多了!!而看著他們如此的勇氣,在回頭看看自己,在所有事情上,是否有犧牲一些東西的決心呢?
說實話前面真的有點平淡,但看完整部電影之後,卻發現那些平淡的陳述,特別的拍攝手法,是為了最後的感動所累積的,就如同我第一段所說的,即使我是因為這一部電影才認識Harvey Milk,但卻可以在短短兩個小時的電影中,便對他肅然起敬,他真的是那個時後的精神指標,並為當時的同志帶來無限希望,很好看的電影,也恭喜他奪下今年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以及Sean Penn奪下最佳男主角
最後的PS,由於這個故事發生在舊金山,不禁讓我想起舊金山有個同志街區,便想說Harvey Milk跟這個區是否有關聯,便去奇摩知識一下,果然是有關聯的耶!!
彩虹旗的補充資料(出自Yahoo奇摩知識)
1978年的11月,舊金山的同志市議員哈維‧米爾克(Harvey Milk)和市長同時被謀殺,這件事震驚了全同志社區.
為了紀念這次慘劇,舊金山的同志社區深感到需要一個驕傲的標記,它能凝聚與代表同志社區的力量和團結.於是當時的藝術家貝克(Gilbert Baker)受到舊金山同志社區的邀請,設計一個屬於舊金山同志社區驕傲的標記,貝克以當時的五彩"種族旗"(Flag of the Race)為靈感,設計出八個顏色的彩虹旗,這顏色有粉紅,深紅,橘紅,黃,綠,藍,靛,紫,根據貝克的解釋,這些顏色分別代表了性愛,生命,復原,陽光,自然,藝術,和諧,精神.
當時他在自己的工作室裡染出第一面的彩虹旗,更於1978 年被舊金山同志大遊行委員會選為最具代表同志的標記,但因為這八個顏色都是貝克手染的,製旗工廠無法染出相同的顏色,為了配合遊行的方便性起見,便決定將粉紅色及靛色拿掉,因而成了今日隨處可見的六色彩紅旗,雖然彩虹旗當初只是設計給舊金山的同志社區,但是經過這些年來,六色彩紅旗已廣受全世界同志社區的喜愛與採用,時至今日,
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
[觀影筆記09-13]誘.惑-Doubt
看完預告片之後,我一直以為劇情走向是費神父是無辜的,而校長只是憑著對費神父的一些不滿與偏見,為了要趕走他,而僅僅相信自己的揣測,而Sister James則成為兩造勢力的夾心餅乾,一方面敬畏又敬佩於校長的為人,但卻不免質疑校長的作法,另外一方面既懷疑又想相信費神父的為人,最後應該會是事實勝於雄辯地大快人心的水落石出,不過觀賞完整部電影之後,卻發現不只是"真相會被偏見所扭曲"的單純而已,反倒是更多人類關於未知事實的不安與懷疑,還有偏見對一個人的影響,以及道出每個人心目中的道德標準寬度是不同的,如此一來,所謂正確的事又是什麼呢?而你認為對的事情,真的是沒有錯誤的地方嗎?
一開頭,就如預告片所播映的,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交代了校長的一絲不茍和鐵腕,但這些事情卻是謹守教條式的保守及嚴謹,相對於費神父對於校長一些作為的無法認同,還有在彌撒上,本應鼓勵人虔誠相信的宗教演講上,反而說著"懷疑"的事情,以及他私下生活的輕鬆不拘謹,在在都顯示出這兩造勢力:教會傳統派與教會革新派的衝突,且開頭就安排那場"關於懷疑"的演講,便直接了當地表達出校長對費神父的不滿,且有種對本部電影破題的意味,即我所預期:整部電影充滿著懷疑,特別是Sister Adams的角色,對於校長作法的質疑,還有對於費神父為人的質疑,只是我當時尚不知道這一個演講甚至傳達著不僅僅是這一表面的東西而已
我們都希望人類的世界非黑即白,清清楚楚,而不用再遲疑著這樣做,對不對?但偏偏人類的世界充斥著灰色地帶,有時候說實話不能用一個準則去套用在所有情形,不能這樣輕易地用一竿子打翻所有事情,即使真相就只有一個,這也是要多方去瞭解每件事情所擁有的面向,才能適當地處理的,不過人類總有疏漏,並非所有面向都能清楚,有時候顧此失彼,甚至比較糟糕的狀況是我們選擇不去面對,我們選擇去遺忘,我們只選擇我們所相信的,而讓事情往往霧裡看花,但重點是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我們經過縝密思考了,然後就做了,但其實因為並非完全縝密,接著陸陸續續又瞭解事情的其他面向之後,而讓自己懷疑著這樣做對嗎?
電影中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校長找Donald媽媽到校談Donald與費神父之間令人猜疑的關係,個人認為校長想結合家長的力量把費神父逐出學校,但媽媽卻懷著不一樣的心情,因為自己孩子Donald的處境,由於校長一心想要達成自己的目的,suppose大家聽到這樣的陳述都會氣憤地認同,結果卻得到反效果,惱羞成怒下地要Donald退學,看是為了阻止醜事發生,但卻忽略了如此僅懲罰到孩子而已
校長和費神父之間的兩場主要對手戲,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一開始,我對故事裡頭的校長的預期及印象不是很好,不過我卻可以同理他想要在事情鬧得一發不可收拾之前就把事情結束掉,畢竟這件事情對教會來說是個傷害,即使我完全無法茍同他的作法,直到最後:用偏見去評判一個人的行為背後的理由並相信之,其他資訊一概不接受;而雖然一開始相信費神父是好人,不過他始終保持著神秘感,讓人有種不灑脫而產生懷疑的感覺,內心想著就大方承認所有的一切不就好了,耍什麼神秘,保有什麼秘密?無怪乎,校長會懷疑
但他對校長的話又說服了我,讓我可以理解他可能真的有不好的過去,只是重新做人之後,過去的荒唐就不值得重提的感覺,只是不免想知道這個過去到底是什麼?而最後校長的陷阱讓費神父離去,真的是因為心裡有鬼嗎?真相到底是什麼呢??觀影者就宛如Sister James的霧裡看花,我想大多數觀影者都和Sister James有一樣的感覺,既想相信又不禁懷疑的感覺,對於校長和費神父這兩個人,或許Sister James也嘗試依據自己的判斷,來分辨哪一方是對的,哪一方是錯的,可是雙方都有其正確性在,而也讓他懷疑著是否所有的準則都是不真實的?!
諷刺的是這個故事的背景發生在教會裡頭,是鼓勵人信仰神,相信事物的一個宗教組織,結果卻充滿著懷疑?只因在我們看到證據之前,我們對於未知的事實有著不安與恐懼,所以我們只相信我們所願意相信的,我們人類只是拼了命地想要抓住已存在的事實,好讓自己可以憑藉著什麼而存活下去,雖然這沒有什麼錯誤的地方,但在某些方面卻有種過於絕對的感覺,難道沒有彈性可言嗎?又因為每個人的遭遇不同,因而每個人的心中對於規範的定義不盡相同,對事情的看法也有所不同,這樣說來,準則僅僅具有參考價值罷了,重要的是我們該怎麼彈性地運用這樣的準則!!
照這部電影看來,Sister James實在是內心衝突,張力最大的角色,Amy Adams演得實在突出!!而飾演校長和費神父的Meryl Streep和Philip Seymour Hoffman也有高水準的表現,感覺是插花的Viola Davis飾演Donald的媽媽,雖然驚鴻一瞥,卻讓人難忘,讓這部電影靠著這些演員對台詞的注入感情,產生相當的深度
真相的確只有一個,但每個人的心中的一把尺卻有著不一樣的寬度,又每個人受其環境影響,每個人都有不願說出的事實,而讓事情複雜不已,我們雖然深信某些東西是對的,但當知道的越多之後,所深信的東西就不再顯得無堅不摧,我們是否該繼續相信下去呢?不要害怕懷疑,也不要擔心自己的相信被摧毀,或許我們需要的只是彈性,稍作調整,仍然可以坦蕩蕩地生活下去!!我想這是本部電影所教會我的事情,演員的演技撐起整部電影的厚度,還不錯
2009年2月18日 星期三
[好書短評11]轉瞬為風
書名:轉瞬為風(一瞬の風になれ)
作者:佐藤多佳子
出版社:麥田出版(日本暢銷小說038)
雖然厚厚的長達600多頁,雖然很平凡地只是從主角新二高一到高三的運動生涯描繪一遍,不過字裡行間所傳遞出對田徑的熱情,還有對足球田徑兩種運動之間的心境轉折,搭配上像實況轉播體育賽事般的文字,讓讀者有如親臨現場般,感受到精彩刺激,再佐以這個年紀的羞澀愛情,血氣方剛所拼湊出來的趣事,這部小說幾乎絕無冷場,隨著劇中角色的心情高低起伏著,是會越看越欲罷不能的一部精彩小說阿!!
這其實也是一部自我認同的小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不管你是下述在後面苦苦追趕的一方,或者是在出色的一方觀察到這樣的情形:家中有兄弟姐妹比你出色,不自覺地你就會覺得自己活在手足的陰影之下,即使父母並未偏袒任何一方,但你內心卻覺得父母總是處處以自己的手足為榮,比較照顧他們,自己反被冷落,而有自暴自棄的念頭,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沒出息的感覺,若沒有這樣的經驗,那是否曾經有過在某個領域上,自己其實蠻有實力的,但你卻知道你的朋友在這個領域是天才,完全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大家的認同,而你則得必須經過很認真的努力才可以獲得掌聲,因而也萌生如此的念頭:原來我還差的遠哩,自己真的是厲害的嗎?
但請你相信自己,絕對還是有實力的,這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道理,只是常常我們過度放大比你厲害的人和自己的位置,而疏忽了自己在全體同儕的位置而變得不相信自己!!這一本書便是以這樣的基礎做開展,而前一段所描述的兩個案例剛好都被新二碰上了,很多人就像新二一樣,儘管有客觀的讚許,甚至有實質的成績出現,但總還是對自己和領先的人的距離在意不已,這時後就會有兩種狀況,自甘墮落或者有好的啟發讓他迎頭趕上,書裡的新二屬於後者,也是因為他遇到一個好的團隊,好的教練不懈怠地鼓勵所致,所以是否對於因此而快要迷途的羔羊,我們仍然可以給予他一定的鼓勵呢?!
也因為如此,個人認為全書有種不輸教條式勵志叢書的氣勢,鼓勵著大家遇到挫折不要感到灰心,更要積極去面對,甚至可以找到對的方式去激勵灰心的人,就像新二發現後輩鍵山缺點一直改不掉的原因一般,也因為這樣團隊的彼此鼓勵,因而營造出很棒的團隊氣氛,這樣彼此之間朋友的羈拌,也創造出捨己為團隊的精神,因而在每一場比賽的描述中,總會感受到令人激昂的熱情在裡面流動著,因為主角相信著自己,相信著隊友,讀書者絕對會被書裡所傳達的感覺而感動,這樣為了一個團隊為了同一個目標而邁進,好不熱血,好不青春阿!!
感覺上這樣的青春似乎過於美好,不過故事裡還是有齟齬,還是有頹喪,還是有意見分歧的時候,不過這本書並未將這些情節處理得一發不可收拾,顯示出本書只專心致力於美好青春上,而未偏離主題地描寫殘酷的青春,對看多許多社會寫實派的日本作家作品的我來說,實在是一股清流,也因此整體呈現出清純羞澀的味道,特別是愛情的部份,或許在部份段落在某些層次上也可以算是純愛小說吧!?
同時朋友之間的相處模式也顯得相當單純,有時候甚至有愚蠢的感覺,間接造成幾個段落有著可愛的趣味性,這些那些穿插於熱血的比賽與練習之中,不僅讓人會心一笑,更讓人讀來輕盈,而忽略了本書的厚度,這讓我回想起過去全心準備聯考,基測的青春歲月中,三不五時就會有幾段趣事點綴其中,而讓那段悲慘不至於過度嚴重,再加上有著共同目標的努力,而讓我們對那段日子有著特殊的情感,春野台高中田徑隊的歷代隊員想必也是同樣的心情吧!?
特別提出來的是本書也描寫到了男男之間微妙的情愫,雖然沒有特別指明,其實也已從字裡行間隱約察覺到新二是異性戀,不過對於一之瀨連的友情及競爭之情讓新二有點混淆,不過這也是作者描寫這段青春歲月的厲害之處,可以把青春期那種有如百花齊放的各種情感的困惑,透過精準的文字表達出來,讓人深刻體會;不過可能是因為女性作家,我看到中途覺得在某些方面,新二這個角色好像過於纖細,過於女性化一點,當然不是沒有男生是走心思細密路線,不過照常理推論,運動選手,很少有人心思細膩到這樣程度,戀愛是這麼害羞內向的,然後社員之間應該會有比較A的情節,但這些幾乎都省略(還是有這樣的情節,但很少),讓我覺得不夠男性化,不過後面提到運動員要專心一志的段落,有稍稍為這一個部份平反,而其他的部份就當作新二是個例外吧!?但我想若能再多描寫點男生個性上的特徵,我想這本書會更出色一些
另外讓人會欲罷不能的就是緊張刺激的比賽場景的描寫,選擇性的補抓比賽一景,然後深刻描寫,有捨便有得地將比賽寫得相當緊湊,讓人屏息,不敢放下書本,深怕斷了那閱讀的情緒,深怕失去和劇中角色同聲悲喜的感情,這是我個人認為相當突出的地方,若這些文字拿來當比賽時的實況轉播稿,我想一點也不為過吧!?絕對會牽動觀眾或聽眾的情緒的
結論是這一部真的將揮灑熱血,揮灑青春的故事寫得相當傑出,並將一個正值青春期男生的自我認同過程的心路轉折描寫得相當細膩,雖然稍有缺點,但瑕不掩瑜,不會因為頁數很多而讀來沉重,同時也相當激勵人心,很好看唷!!
[觀影筆記09-12]他其實沒那麼喜歡妳-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整部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據說根本就是一本教戰手冊,但導演竟然可以發展出一齣齣故事來顯然相當不容易,這樣多段愛情故事進行的方式,讓我不由得想到許多法國巴黎香頌的愛情故事,不過個人認為法國愛情電影多半較為夢幻,浮在雲端,雖然同樣是描寫愛情百態,但總覺得不夠深入探討,不過這一部電影既由教戰手冊改編,因此顯得相當直搗人心,我想很多段都會讓人看得猛點頭稱是或感同深受才是,而且雖然改編成一段段故事,但編導還是不著痕跡地保留著教戰手冊應該有的風貌,實在相當有創意
這部電影的多段愛情關係,宛如愛情浮世繪,儘管未必臻至完全地描述各種狀況,不過卻把男人和女人的天性完全表現無疑,再次證明它的確是教戰手冊改編而成的,總是要來個男女哪裡不一樣的大分析:男人多為下半身思考,好似騎驢找馬地留連於各段關係之中,婚姻總是逼不得已的產物,甚至也有只因為時間到了,就糊里糊塗地結了婚的人;女人則是以家庭為重,渴望婚姻,對愛情對曖昧有著相當程度的憧憬,若認定一個男人,就會死心蹋地,付出所有一切,直到被甩為止
不過這都是劇中所謂的"常理",這些常理是架構在自古至今的男生和女生的生理本能所造成的地位之上:女生就該矜持,男生就該主動,而導致女生總會有不切實際地期盼產生,男生基本上看到有不錯的就上,看不上眼的絕對不會花時間在那個人身上;不過也有例外,女人就是期盼這例外,但也有像劇中的某個角色騎驢找馬尋找各式關係只求慰藉,也有男人願意死心蹋地地......等等各種例外,但這都只是理論上的,實至現代社會,觀念越來越開放,當然例外也越來越多,本部電影在無形中也把例外呈現出來,所以這部電影的劇中男角色與女角色,在某些方面是相呼應的,比如說Gigi和Cornor,雖然電影看似是派Alex很教戰守則地勸著傻女人Gigi要分辨得清這是不是例外,而不要採取攻勢,卻讓自己傷心也丟面子;不過對照的Cornor則代表著那些屬於例外的男人不要淪陷於例外的女人手上!!另外電影表面上雖然以身經百戰的Alex做為男人天性的代表,不過找Cornor尋求慰藉的Anna的行為即使心態上的些許不同,不過仍可以互相對照,......
這樣看來有可能會兩條平行線沒有交集,或是兩條線強碰而錯過或是越離越遠,但儘管我們都不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或者是築起一道防衛牆,不願了解對方在做什麼;儘管男人們女人們都要看清楚哪些是常理,哪些是例外,不管你自己是常理還是例外,我們都只是在追尋真愛,尋找屬於自己的另一半,進而廝守一生罷了,其實我還蠻喜歡Gigi對Alex發脾氣的那一段話以及他最後對於這樣尋找真愛的努力,並激勵大家的獨白,既啟發人心,又全然帶出了本齣戲的主動找尋真愛的這個重點,不過要有心理準備的是愛情這條路是絕對沒有全身而退這回事的,因為就如同本段之前的比喻:沒有任何人是相同的
而說到廝守一生,則讓人聯想到婚姻,本部電影也探討到婚姻這一塊,透過兩對夫妻,丟出了這樣的問題:彼此相愛真的要結婚嗎?真的是因為相愛而彼此進入禮堂嗎?在此又將男人女人最原始的天性對於婚姻的看法,透過電影中的兩對夫妻還有其他對夫妻呈現出來,於我而言,較為有感觸的便是很多人常在時機到了,甚至自己不清不楚之下就結婚了,找到命中注定那一半了嗎?maybe not,婚姻是人生重要大事,不得不留意,而自己是否準備好走入屬於不同階段的婚姻裡呢?另外,真愛的終點一定是結婚嗎??對於結婚,不婚的決定,或離婚,其實這些事情沒有那麼嚴肅,只是要做出你自己認為對的事就好了,而不要事後後悔,感覺很沒有責任感!!其實在這個主題上也讓我感覺到人真的是在尋找命中注定的那個人阿!!感覺對了,即使時間這麼久,終究會結婚;感覺不對,茍延殘喘也未必是件好事,反而落得兩敗俱傷
可惜這樣多段的敘事,免不了地容易被截成片段,而幾個片段連接的方式,會讓人覺得有點突兀,並未帶出下一段的期待感,或連接性,是整部電影可惜的地方,不然其實整部電影看到人處在愛情裡的愚昧,即過份執著期待著微乎其微的例外,實在有趣至極,之餘,更是因為這些愚蠢,其實在親密關係的處理上,也提供了我們一些思考,甚或是當頭棒喝,特別提出一個片段是Mary接到網友語音留言的那一段,雖然預告片已經破了梗,但還是相當好笑!!這個梗實在很高明
不管男生和女生的愛情觀,婚姻觀有多麼不一樣;不管自己愛情經驗多麼豐富到可以出本教戰守則,還是雖每次都是碰壁連連,不過仍傻愣愣地追求著有人可以依偎的個體,人只是想追求自己的真愛,廝守一生罷了,無論你怎麼找尋,在愛情裡面,本來就沒有什麼對或錯,只要你認為自己是對的,就勇往直前吧!!但我們也要有遍體鱗傷的心理準備呀!!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不一樣的個體阿!!個人覺得是本部電影是一部蠻有趣的小品,不只是愛情故事,更浮現著原著教戰守則的味道哩
隨片附上在艾莫西那邊看到的關於本片,由三位男生主要角色演的有趣的短片
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觀影筆記09-11]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在進入觀賞本部電影之前,我便猜想著導演會以怎樣的說故事方式,說著Benjamin的一生,雖然人的一輩子相對於宇宙,短暫地有如白駒過隙,但好歹也是漫漫人生,若用平鋪直述的話,將近三個小時的片長,任誰都吃不消,不過編導採用日記回顧的方式,將這個故事截斷式地娓娓道來,除了讓觀影者中途可以喘口氣之外,其實也是藉由這樣三不五時會插入心得感想或舉例的日記體方式,讓每一段每一段故事有著不一樣的敘述方式,而不顯得單調,甚至因為這些感想而間接地傳遞出本部電影的概念:好好地享受自己的生命
在Benjamin故事回顧之前,人老珠黃的Daisy對女兒說著一個關於身為鐘表師傅的蛋糕先生(Mr. Gateau因同法文的蛋糕)的故事,一開始我還愚蠢地以為是不是放錯電影了,直到蛋糕先生為車站落成做出了倒轉的時鐘,我才相信這個故事的確和Benjamin有關,畢竟Benjamin的一生就和一般正常人不一樣地先從老人開始,再越來越年輕,成為小孩,而這故事不僅替Benjamin的奇妙的生理做了破題,其中蛋糕先生希望能夠時光倒流,好讓為國捐軀的兒子能夠回到他身邊的渴望,也替這部電影意欲傳達的意義揭開序幕
因為這個破題的小故事,我一開始還以為全篇其實僅止於關於享受生命,不要讓自己對自己的人生後悔,而妄想於時光倒流的情事,當然這些細節在這部電影全部都有表現出來,而電影裡面,也因而常出現一些關於人生的經典名言,不愧是曾經寫出"阿甘正傳"劇本的編劇,再次貢獻了他對人生的深刻感受,感覺上頗具積極正面的意義,不過這是故事裡對抗命運的方式,整體而言這個故事還是帶點宿命的色彩,包括"人終將一死的體會",以及許多故事上的巧合所造成的無論是好或壞的結果,比如說Daisy的腳傷
最宿命的言論大概就是"人生而就(為)......",我對矮人族來的角色和Benjamin說的話印象特別深刻,事後發覺這是全部電影的關鍵,也是一個對Benjamin的重大啟發;他一開始說著:像我們這種怪人,最寂寞了,搭配前面Daisy被奶奶禁止和Benjamin玩,以及奶奶訓斥Benjamin的場景,更具說服力,即使其他人再怎麼對怪人友善,最終還是因為是怪人,而無法接受和對方生活在一起的事實吧!?所以才顯得寂寞,不過後面補的那一句話,卻完全地對抗著自己的宿命,那句話的大意是"正常人都不知道他們自己比我們這種怪人寂寞得多了",顯然關鍵根本就不是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再套句句中的台詞"我們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機會改變人生,無論你是否掌握到它",所以即使是命中注定,但我們的選擇是會改變些什麼的,從不會因為太晚或太早,絕對是有影響的!!
"人終將一死,要學會放下"是貫串於整部電影的經典台詞,要我們學會放下許多讓人無法抵抗的命運巨輪,如此才能懷著感謝的心,享受著這上天的賜福,並才能盡情享受生命,再看完整部電影之後,發現這一句話還有另外一層意義,我覺得也是編導在這部電影當中,欲提出和享受生命並列的重點,也就是人和人之間的羈絆之深,特別是和所愛的人與家人:當所愛的人與家人比自己先去世時,是該學會放下傷痛;當自己身體的變異,可能會連累到所愛的人,是該學會離開,雖然自私,但卻是一種體貼;當自己被家人拋棄,是該學會懂得體諒,畢竟是一脈相傳......這讓我突然領悟到倒轉時鐘的故事其實也隱含了家人之間的感情的意義,同時也呼應著故事之外,現代的Daisy和女兒之間情感的連接,還有Benjamin給女兒的留言,既是家人間的羈絆,更是父親希望女兒好好好體會生命的家書
這些那些都是一段段無法磨滅的感情,在這個以老人照護院為背景,一出生就是老人的Benjamin擔心或被擔心隨時會離開生命,時代背景下的戰爭之下,在在都觸及到死亡的議題,在在都提及到生命的稍縱即逝,似乎沒有一件事情是永遠存在的情況下,人和人之間的感情卻是唯一永恆存在的,即使Daisy和Benjamin兩人是完全相反方向地進行著自己的人生,但當年齡交會的那一刻,當他們擁有深厚的感情的那一刻,就算兩人的面貌已經天差地遠了,但情感和相處的時光卻恆久地存在心中,或者是在另外個時空以抓不到的方式存在著;我們所過的生活也具有同樣的意義,在我們努力活著的時候,那些過程,即使是須臾片刻,也會成為難以忘懷的記憶,或以不同的型式留存下來,編導以蜂鳥的翅膀擺動圖案,倒八的無限做為比喻,相對於生命的短暫,不是有一句話:剎那即是永恆嗎?這部片的重點或許是生命雖然短暫,但其中的燦爛與感情將會以莫名的方式一代一代傳下去
雖然很具有意義,不過可惜的是,關於Benjamin所看到的人事物,所體會的生命,所影響的生命,處理得有點不夠深入,屬於這邊的前半段稍嫌無趣了些,而整體的某些感情也未掌握好,比如父子相認戲感覺好像還缺少些什麼;不過後半段和Daisy之間的情感,卻濃烈得化不開,又延續前半段或多或少提到的家人羈絆,讓這一段的感情相當豐沛,個人認為很讓人動容!!每個演員也有不錯的表現,也替本部片加了不少分
生命短暫,無論你生而為何,無論你遇到什麼事情,人都應該活出生命的光彩,也因為人難免一死,對於所愛的人的離開也要懂得體諒和釋懷,不管如何,回歸到電影中的一句話:人終將一死,要學會放下,其實人和人間的感情和我們的生命回憶,都會用一種不同的型式存在著;整體故事頗具意義,雖然部份感情未能直搗人心,但我很欣賞後半段,導演的處理,還不錯的電影
2009年2月12日 星期四
[觀影筆記09-10]七生有幸-Seven Pounds
故事是從一個過去不知犯下什麼過錯,悲傷地想死的男人,要藉由幫助別人來彌補自己的過錯開始,而展開一連串的確認對方是否為好人,值不值得得到這樣饋贈的行動
這部電影光是預告片就很吸引我進電影院看電影,因為會好奇這個男人會送出什麼樣的禮物,又他的動機是什麼,也會好奇過去是什麼樣的傷痛讓他想要做這樣的動作,而電影一開始也很克盡職守地承襲預告的風格地保守著這個秘密,用了"什麼都講,什麼也沒講的"訊息認知過程,讓整部電影對我而言,是相當引人入勝的,會讓我想目不轉睛地盯著螢幕,直到找到答案為止
不過成也預告片,敗也預告片,看完預告片的我,預期的是受到饋贈的七個人和主角的互動,或者是這七個人有什麼關聯......等等地以為七個人的戲份是幾乎平均的,但事實上卻偏重在幾個角色上,特別是Emily這個角色相對吃重,且算一算劇中主角幫助的人,一不小心還會疏漏一些幾乎沒有存在感的角色,讓我有點覺得怎麼和預告片說得不太一樣,顯然看這部電影,最好得拋開一些預告片告知你的訊息
在拋開預告片的包袱下,就會覺得這部電影其實著重在劇中人物(包括那七個人)當中的某幾個人和主角的關係,一方面讓主角反省著那一時的過錯,篤定自己一定要贖罪,但另一方面則有點探討這樣犧牲自己的贖罪方式,對得起周圍關心他的人嗎?這就是為什麼Emily這一個角色是如此的吃重,因為她兼具了前後兩者的功用,一方面讓主角受到強烈的衝擊:世界上有這麼多人為了延續生命,享受生命的美好,而茍延殘喘努力地活著,自己竟可以在幾秒內親手毀了七個人的璀璨生命,這實在是太殘酷了!!因此,他才可以在這節骨眼上,當機力斷地馬上執行自己的贖罪計畫
事實上,主角在前半段中,在測試自己找的人的時候,和他們對談之中,他就一再用反諷的口氣來襯托出自己當時做錯事的絕望了,比如說對雙眼失明的Ezra冷嘲熱諷,訴說著人生多美好,但是Ezra眼睛看不到;一心一意希望Tepos趕快搬家,為了她的一雙兒女的未來人生著想;欺騙Emily自己只有有時想到死亡議題....那些所謂的美好人生,以及自己無時無刻都想去死,便是他對那些逝去生命的懺悔,而希望還活在這世上的人不要自毀或被毀掉那生命的美好阿!!
而另外一方面,我覺得主角對於自己不小心墜入Emily編織的情網,大概深感自責吧!?其實或多或少可以猜到,或至少從後面劇情反果來印證,主角既情不自禁地將Emily取代他老婆的地位,但問題是他又承受不起再度失去所愛的壓力或者是Emily可能失去他的愧疚!?可是當感情來了,誰都擋不住的吧?!因此,這一段的心境轉折呈現出相當強大的力道,撇開這些感情不說,對於那種兩個相戀之人,其中一方為了另外一方可以繼續活下去,而犧牲自己的劇碼,最催我眼淚了,同時被隱瞞實情的另外一方對於得到天掉下來的好運,而想和對方分享的那種雀躍,更讓人心酸不已,特別是上床後的一整個段落真的很叫人落淚阿!!
不過這或許也是是好萊塢一貫的公式:螢幕上的俊男美女談情說愛,不管在哪一種類型的電影,絕對會擺上一段,滿足觀影者的幻想,在票房上總是比較吃香,這部片也帶點這樣的感覺,讓我不是那麼喜歡,不過仔細想想這一個段落本應這麼長,才能表現出它在劇中該有的力道,只是若再多分一點戲份給弟弟與好友,加強犧牲自己和周圍愛你的人的連結,也就是親情和友情的羈絆,這部電影大概張力會更大吧!?可惜的是弟弟和好友的勸阻在電影中有如浮光略影般地不夠深刻,因此整體而言,劇本結構還是有點鬆散的,可能就是為了硬要拍出七個人的設定,過於拘泥數字的結果,導致有些角色根本可以不需存在,但認為可以加重戲分增加電影精彩度的角色卻被削弱了!!
我相信劇中主角絕對是個好人,即使他犯了錯,從電影中他對親人,他對好友的態度,以及他對自己過錯的懺悔還有他所做的那些贖罪,而且對於贖罪幫助人的心,真誠地讓那些受惠人強烈感受到,並銘記在心,我尤其喜歡最後一幕將這種感謝的恆長表現出來:Ezra和Emily在獲得禮物後的重逢,感覺上好像心有靈犀一般,因為有著共通點,因為心懷著相同的感謝之情,同時Emily那望向Ezra那種充滿豐沛情感的眼神,則是她對男主角的情愛的延續,對男主角永恆的思念!!只不過這樣的好人,過於耽溺在自己不小心的罪過中,最後的贖罪反倒讓好友和弟弟傷心,其實有點令人傷感,我想他的親人都是希望他可以好好活出嶄新的一頁,雖然要讓他忘掉傷痛應該很難,但若能在這全新的生活裡,幫助更多的人以贖自己的罪,或許才是既不會讓家人好友擔心,又會得到那些受惠的人的感激的圓滿選擇吧?!我只能說男主角果然是編劇筆下的人物,太過於拘泥七個人了!!
說實話,我不知道該拿這部電影怎麼辦才好,立意很好,感動元素也掌握得很足地讓人很想推薦,可是瑣碎劇情太龐雜,部份覺得可以延伸的重要劇情則不痛不癢,還有對預告片內容的先入為主,拉低整部電影的評價,所以我只能說很感人,但劇本若再加強,整部電影將會逼近滿分的動人
2009年2月10日 星期二
[觀影筆記09-9]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
俗話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有的人點頭如搗蒜,有的人如膠似漆度過後半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我們都以為外遇變心是婚姻主要的導火線,但很多時候,就跟片子裡頭的Frank和April一樣,未能體會到婚姻是兩個人以上的事,不再是個體之間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的情況,而盡顧著自己的期望,盡做自己以為對方希望的事,導致兩人雖然在意著對方,但卻感到一股空虛襲來,這時就是需要一個可以將這空虛填滿的人,所以若把夫妻絕裂的導火線都歸咎於外遇上,有時候其實對第三者蠻不公平的吧?!
很多時候其實是出自於想法的疏於溝通,而讓兩人漸行漸遠,不過也是因為我們常常自以為可以不用溝通就可以心領神會,但問題往往就發生在這些自以為身上,兩個人還是分屬於不同的個體,人是無法猜出另外一個人的想法的,所以我們需要溝通,而結為夫妻的兩人,更應該如此,不過也要另一方願意聽己方傳遞自己的想法,不然一切都是枉然,就如同劇中的兩人,雖然曾一度做好溝通,想轉換個新環境,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即使被認為是怪人,最終還是敵不過現實改變這個導火線,再加上一方的遲疑,一方的不諒解,又墮入疏於溝通的輪迴之中而導致最後的悲劇
而婚姻失調,除了欠缺溝通之外,其形成背景,個人認為是全電影最重要的主軸: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現在為了能夠活下去,而庸庸碌碌地活著,但他們不甘於平凡,對於每天同樣的位置,同樣的動作漸漸感到厭煩?我在Frank和April身上看到了這一點特質,因為厭煩,在不知不覺當中連累了無辜的家人,也難怪夫妻講話總是針鋒相對,難怪會失和,幸賴總算有人發現這樣的事實,他們急欲掙脫這樣的藩籬,尋求刺激冒險,所以才有這樣的計畫,而這個計畫就是整個故事的起點
人是趨向安定性的動物,心裡總會因為安定而產生踏實,因此絕大多數人對於冒險總是考慮再三,且到了一定年紀之後,就對冒險敬謝不敏,因此這樣的計畫,是有許多人無法理解的:明明就是一份不錯且足以負擔一家四口的工作,為何就這樣白白放棄,而且也不是未來清楚地就在前方可以掌握,完全是霧裡看花罷了,哪來的勇氣去冒這麼大的險呢?重點是你還有個家要養呢?問題點也出在於竟然讓女人出去拋頭露面工作養自己,這樣的想法怎麼看就是不妥,且看這樣的想法一說出去,周圍的人無不驚駭莫名,有的甚至只敢在背後大肆批評,反而曾經出入過精神病院,房東的兒子John較能瞭解他們,April和Frank不被當作瘋子才怪,不過這樣的流言蜚短卻為之後的變化種下夫妻再度失和的原因之一
因為自古以來莫名的傳統,責任不自覺地就成為落在男人肩上的包袱,男人會有股莫名的自尊,要擔負起養家活口的責任,而對於自己有成功的機會,自己理當好好掌握住,坐擁名利是每個男人展現權力的重要依據吧?!:Frank既遭遇到前者流言的圍剿,又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得到後面,再加上安定性作祟,所以他遲疑了,反倒是April展現她女性的堅毅,一切都無所謂,她也沒什麼好放不下的,她可以咬牙度過,只要脫離這個令人厭煩的生活就可以,從這邊可以讀取到April強烈的女性自主意識,這是影片中不容許忽視的一點,因為如此,讓我不禁開始懷疑去巴黎的主意,看似迎合了Frank的渴望,其實卻也是為了自己才選擇的吧,因為可以較接近文化氣息!?姑且不論她是否有這樣的意圖,至少她展現強大的自主權,對照出劇中男性Frank雖然無可厚非地優柔寡斷,卻也因而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但仔細探究癥結之下,就如同文章開頭所說的,夫妻雙方都還是像小孩子般地有著個體自私罷了,無法為彼此互相著想!!特別是故事裡他們自己的小孩都很少出現似乎都在保姆家讓保姆帶,更印證了他們是只為了自己,無法顧及家庭的不成熟罷了!!在發生悲劇後,他們總算瞭解到維持家庭,應該有怎樣的心,最後Frank帶著孩子在公園玩的鏡頭,在我看來有這樣得意味,雖然透露著悲哀的信息,但卻也感到欣慰;不得不說,飾演兩位主角的Kate Winslet和Leonardo DiCaprio在詮釋角色上實在用心,演得出神入化,深植人心,替整部電影加分不少!!
片名Revolutionary Road是這對夫妻倆所居住的那條路,同時在片中也代表著令人人稱羨的模範夫妻,諷刺的是字面上卻有"革命之路"的意思,而被人稱為模範夫妻的他們,竟也有傳統無法見容的想法,這沒什麼不好,只是為了突破現狀,但變化產生,現實壓力,人言可畏,讓兩人再度絕裂,這是一部透過夫妻絕裂來討論現實和夢想差距,還有傳統於革新之間的角力,主語補語對調也沒什麼不對的出色電影
最後附帶一提,個人覺得倒數April送Frank那一幕中,雖然April的感覺是對Frank甘於屈就現實的反諷,但其實另一個角度來看,也稍稍提醒著大家:就算有著不愉快的生活,但也要自己從中尋找快樂才是!!為現實的屈就解套的意味
2009年2月7日 星期六
[觀影筆記09-8]殺人回憶-살인의추억
看過譽為是"殺人回憶"和"原罪犯"的綜合體,然後感覺主調是在描述警方腐敗無能的追擊者之後,再加上之前看過許許多多如此相關的作品,邊看這部電影,邊覺得這一部作品也有這樣的調性,而心生"怎麼大家很愛拿這個題材大作文章,看來警方絕大部份都不很公正是大家共有心聲"的想法,同時也難過於正義無法伸張,不過後面的幾場戲,突然覺得這部電影並不是真正要批判無力的現實,警察的無能,反倒是關注於警察的人性上,有點為警察平反的意味,這是殺人回憶
對這部電影的期待,就和所有犯罪電影一樣:正義得以伸張,於我而言是最圓滿的結局;或者已經有心理準備:一樣是部警方只差臨門一腳,沒有辦法逮捕到真正犯人,而徒增遺憾,並心生悲哀的電影
一開始的走向是偏向後者的,我們可以看到宋康昊所扮演的警官和他的搭檔,對於小鎮上的連環女屍案,一籌莫展,然後開始無所不用其極地至少隨便抓一個人就犯,當然看到這樣的場景,觀影者幾乎無不為警方如此敷衍了事搖頭嘆息,並為電影中被冤枉的人感到悲傷,看到這邊,我內心想著,果然又是一部描述警方無力伸張正義,又是一部這個世界就是如此殘酷的電影,不過直到金相慶所扮演的警官出現後,帶給觀影者一絲正義或許可以伸張的曙光,期待著圓滿的結局
而本部電影在描述這兩個警官的扮案方式上,採用對比的方式,以增加偏向極端的反差:一個是利用感性又帶點迷信的心理戰術,一個則是理性的科學方式:宋康昊是屬於前者,靠直覺及拳腳工夫辦案,雖然那些天馬行空的聯想,在某些程度上,或許還有些可能性,但無奈只是浪費很多時間;拳腳工夫或許強調警察威嚴而可以求得自白效果,但這樣的逼供方法,在證據不足的狀況下,顯得不是那麼地尊重人權,雖然即使這樣做還是有可能屈打成招而破案的;反觀金相慶則是凡事求證據,理性地去分析目前已掌握的情況,去臆測並不放棄各種可能性,為的是罪證確鑿讓犯人無藉口可辯駁
因此,整個故事當然也有如偵探小說一樣,透過劇情的抽絲撥繭,一步一步地邁向真相,看似是很尋常的敘事方式,可是卻有一點高明之處:編導每次都先讓宋康昊抓了嫌疑犯,並逼嫌疑犯就犯,當然觀影者如我,可以一眼看出他應該不是犯人,所以就會希望金相慶可以反咬宋康昊一口,找出證據,還嫌疑犯清白,但卻又不是那麼肯定,搞不好出乎意料,而其實內心還是有所保留,不過編劇證明了觀影者的想法,列出了證據,同時也讓那找到犯人的期待加深,所以雖然一條一條證據被發現後列出,但卻又特別強調了對比性,除了加強了戲劇的張力,更顯出某部份的警察真的是很無能的意圖
原以為一切就是我所想的這樣,不過看到最後,卻發現這樣的對比其實在整部電影當中是隱含了另一個含意,關鍵在於南韓在案發時間當時,並無DNA比對系統,在一切答案都指向最後嫌犯,而觀影者也透過導演使用了犯人眼中的下手對象的鏡頭和嫌犯的照片,覺得沒錯了,那名嫌犯就是犯人,而希望快點將他治罪,只可惜螢幕前是螢幕前,故事裡,他們卻沒有直接證據,而不得不釋放該名嫌犯,再加上金相慶所扮演的警官自己過於疲倦地看丟了嫌犯,結果又發生了兇殺案,且被害者還是跟他有交談過的孩子,如此怎麼還管得了什麼理智呢?
最後反倒是宋康昊阻止了他做蠢事,原來相反的對比位置,且編導一再透過鏡頭與故事,將兩人的對比越往極端拉,觀影者的心情也同時越發期待之後,最後卻交換了處境,讓人實在錯愕失望,但仔細想想,卻也開始同情金相慶所扮演的警官,也開始可以同理宋康昊和他的搭檔,而透過鏡頭這樣不只靈活操控劇情,同時也操控觀影者的情緒下,把其中所隱含的人性脆弱的表達突顯了出來
不管做什麼需要很多理性,感性擺一邊的職業,人類終歸是人類,他還是有情感的成份存在,比如說電影中的警察,或許我們可以一開始總是懷抱著熱血,懷抱著要公正不阿,但當腸思枯竭,但當犯人一再挑釁,但當死去的是和自己相關的人,但當外人毫不留情圍剿著你......最後耐性全被揮霍怠盡,呈現出來就是人類最直接的情緒,正也是人性最脆弱的一環,處理不當,甚至失去理智,但問題是理智還是會跟你拉扯,心裡頭應該是想著"不該是這樣","怎麼變成這樣"的那種違背良心的痛楚,這樣的狀況,又有誰看得到其中的失衡與心酸呢?每個事件的旁觀者就像這部電影的觀影者一樣,要的不過就是伸張正義的正確答案而已,有誰可以瞭解這樣工作所背負的壓力,還有其中的困難與為難呢?
我突然可以同理宋康昊的搭檔在小吃店發狂的原因,突然瞭解到為什麼編導要把這一段感覺跟劇情無關的事放進去;而宋康昊和老婆之間的相處,談話,不也是反映出相同的情緒嗎?這幾幕雖然只是插曲,實際上卻極具畫龍點睛作用,而從警察擴大到各行各業,也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吧!?大家都有違背良心,但卻很痛苦的時候,在攻訐別人的同時,我們是否可以瞭解到自己也有同樣的脆弱,這就是人性,這部電影就是在描述這樣的脆弱
結論是有偵探小說解謎的樂趣,在辦案過程當中也相當扣人心弦,在如此娛樂的同時,卻透露著人性的脆弱,我覺得倒數在隧道與嫌犯扭打的一幕所表現出來的絕望與痛楚,拍得實在揪人心肝,相當高明又好看的電影!!
2009年2月5日 星期四
[人生劇展4]想畫/跳格子
經濟不景氣,連樂團主唱都得下海演戲,有人還擊敗大片"海角七號"裡面的茂伯與友子,奪下金馬獎最佳新人,這個人就是圖騰樂團的主唱姜聖民,人稱Suming,另外一個人則是回聲樂團主唱吳柏蒼,他們倆不約而同地在個人覺得有品質保證的公視人生劇展的故事裡演出,會注意到他們兩個的演出,是因為剛好我還蠻愛他們兩團的音樂的,所以才會特別注意,姑且不論是否真的因經濟不景氣影響(個人覺得不是,且我嚴重覺得跟喵導林育賢脫不了干係)而下海,但他們兩人的戲劇初體驗,個人覺得還蠻不錯的,即使感覺都是在演自己罷了!!
{###_dammi/15/1057489184.jpg_###}
<<跳格子>>
Suming便是因為這部短片,奪下金馬獎最佳新人的獎項,我想評審大概是被Suming那陽光的笑容所蠱惑了吧!?阿!!不是,是那不慍不火的演技,不過,那笑容應該迷倒評審老師們(至少我很喜歡),所以替他加了不少分數吧!?整個感覺就是為了一見鍾情的女孩付出的那種靦腆善良的笑容,剛好和劇中的角色設定一樣(我覺得),而Suming本人就散發出這樣的光采,所以說演自己也不為過
劇名與其稱為跳格子,倒不如稱為"拖吊情緣",一個在拖吊場工作的年輕小伙子,對一台常被拖吊的車的主人,心生憐憫,感到好奇,跟蹤他,瞭解他的工作之後,並默默地守護著她,先幫她佔了個停車位,在她抵達後,再讓给她,這樣默默付出的心意,看到對方因為這樣付出而一切順利,或開心的表情,自己也很高興而不求任何回報的感覺,真的很令人感動;這樣的行為換個角度想,現在社會可能有大多數人會覺得哪個變態阿,這是,而產生恐懼,或者是這樣作有其目的,但劇中倆位主角用最單純的心去看待這一切所發生的事情,不是讓整個事件變得浪漫美麗嗎?
這剛好和女主角劇中的工作相呼應:其實人生無處不美麗,只是我們用什麼角度或用什麼心情去看待罷了,我們會認為是挫折,認為很煩躁,會認為很醜,全然只是因為我們觀看的角度不一樣,或者我們內心懷著疙瘩;但內心常保純真,或仔細聆聽,觀賞,很多我們以為很糟的事情,說不定都是轉機,很多我們以為很醜陋的事情,原來也可以這麼美麗,或許所謂"美麗的錯誤",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吧!?
比如說若女主角的車不那麼常拖吊,就不會邂逅男主角的貼心;男主角腳不受傷,女主角就不會發現男主角的車;男主角被插隊被拖到時間,不過事後卻有驚喜,劇情剛好就以這件事情做結,雖然沒有答案,留下無限遐想,不過,這也不是一種甜蜜的美麗嗎?
整部戲雖然只是短短的30分鐘,卻透過男女主角的工作與相逢,傳遞出人生無處不美麗的希望感,實在激勵人心,當然男女主角這樣曖昧的行為,也溢出了一絲絲甜蜜的浪漫,我好喜歡這樣的感覺
<<想畫>>
{###_dammi/15/1057489185.jpg_###}
吳柏蒼在"想畫"中扮演的角色,完全就是自己,當然不清楚他實際上和家人的關係如何,不過至少現實中為了實現自己音樂夢的過程中,應該和他在劇中所飾演的阿宏的狀況幾乎完全相似吧!?且他在這部戲當中,也有和回聲樂團的成員們(大家都好害羞,然後春佑姊姊打鼓看不到她美麗的臉龐)有一場短短現場演唱的戲,唱著他們自己的歌,同時回聲樂團還是回聲樂團,對於回聲樂團的迷哥迷姐們,應該會很開心才是,雖然台下觀眾叫著主唱阿宏,實在有點不習慣,習慣都是叫柏蒼才是,呵呵!!
不過柏蒼和Suming不一樣的是,他不是這個故事的主角,吃重的戲份是落在飾演偉伯,也就是阿宏爸的陶傳正,以及飾演小風的是元介身上,如同劇名一般,片中描述想畫畫卻對之前戒嚴時期遭遇留下陰影的偉伯,遇上不管再怎麼被粉刷,還是繼續堅持他街頭塗鴉的小風而解開心房的過程,而又重新追求自己的夢想
我覺得偉伯對小風是一種羨慕的感覺,可以想畫就畫,即使作品無法永遠流傳,即使他嘴邊掛著因為工作,必須把他的塗鴉消除,從他欣賞小風的畫作方式就可得知他是一種惜才的感覺,且他堅持著蓋掉塗鴉的工作,大概也是對他過去把畫畫當志業的一種緬懷,欣賞塗鴉結束,那蓋上油漆的動作,宛如親手將這樣的夢想封印起來
不過由於小風活潑開朗的個性和他接近並牽引著他,反而讓他漸漸走出過去被禁止畫畫,並從此封筆的陰霾,特別是當小風知道偉伯會畫的時候,他的不斷鼓勵;我頗喜歡他們兩個人的忘年之交,他們的互動的感覺,從一開始小風那種年輕人想逞一時威風的求情,到最後的互相鼓舞,這是一件多麼美麗的事阿
而這樣為想畫畫而畫畫的心情,間接地也同理了他的兒子,儘管從不知道他兒子在做什麼"大"事業,就算知道了,也不了解其中樂趣,不過他瞭解他兒子就和當年的他有著同樣的心情,為了夢想,持續不斷地努力,就算將會遍體鱗傷,如果自己扼殺他的夢想,他晚年或許就會和他消沉不已,一蹶不振吧!?與其對他過度的保護,還不如Let It Be,持續追夢
不過反過來想,我突然從中可以感受到父母親對孩子的愛,他們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人生這條路上,跌跌撞撞,無法抬頭挺胸,因而根據過去的經驗,針對兒女們的未來決定,有些限制,不了解的兒女往往不能夠諒解父母,但這些都是父母累積多年下來的經驗阿!!他們只是擔心受怕而已,或許做兒女的也該體諒這份心意,但並不是放棄追求自己的夢想,而是要和父母好好溝通吧!!父母終將會瞭解你的堅持的,也了解你愛著你父母的心情,其實嘴巴雖然不說,親子雙方總是話不投機半句多,但終究是自己的父母,終究是自己的兒子,那感情羈絆,原是超乎我們想像地深的!!這部戲除了告訴大家為夢想努力不懈外,還流露著對親子相處藝術的關懷!!
最後雖然以悲劇收場,不過卻可以感受到偉伯有如了了一則心願,不會後悔的感覺,即使他僅用短短的時間,實現他的夢想,但是就是因為做了,才能夠這樣灑脫沒有疙瘩,不是嗎?總比一直說著自己時間不多,而沒去實現自己的願望,最後後悔,來得強吧!?導演這樣說著:"夢想並不遙遠,只是等待心中的熱情點燃",這句話說得好!!夢想實現絕不嫌晚,重點是我們是否有勇氣去踏出那一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不是人生最有意義的事,不是最燃燒對人生熱情的事嗎?身而為人,都有權讓自己有著不後悔的人生的!!
不過,裡面唯一想抱怨的是對於回聲樂團還是過多置入性行銷,雖然這對於身為粉絲的我來說很興奮,但每支手機響,都是用回聲的歌就有點太超過了,包括"巴士底之日","被溺愛的渴望",即使他的主題曲"自由之處"選得不錯,即使他安排了演唱"爸爸歌"也頗為感人,我嚴重懷疑導演大概是回聲樂團的粉絲吧!!
儘管如此,這還是一部感人的故事,偉伯與小風的忘年之交,偉伯對兒子阿宏的諒解,還帶了點夫妻之間深厚的感情,還有"獻給為夢想努力的人"的立意,我都熱淚盈眶了!!
雖然覺得放太多回聲的歌有點over,不過還是要私心推薦回聲樂團還有他們好聽的歌,在此介紹本劇主題曲"自由之處"以及本劇插曲"爸爸歌"
2009年2月4日 星期三
[演唱會2]Travis@Taiwan
原本以為嚴重delay的汽車路考,會影響到我演唱會遲到,甚至抱著一絲絲放棄的絕望,但再準備望票興嘆時,竟然發現開演時間是20:30,不是20:00,不由得鬆一口氣,且大為感動地想著"趕得上了!"第一次感謝自己記錯時間
從The Invisible Band開始接觸Travis,好像只是突然覺得架上這張專輯很得我緣,似乎很好聽,就買下這張專輯,果然直覺是對的,我真的很喜歡,也就習慣每當Travis一出新專輯,就一定會敗下,而且不像我覺得某些樂團,某些人的專輯那樣,總覺得不是張張好聽,但Travis,我不得不說,怎麼每一張都好聽到升天!!所以當Travis來台開唱,而我又在台灣時,絕對不容許自己錯過
當然不得不說,Travis,昨晚的表現實在太黯然,太銷魂了,雖然沒有華麗的舞台,且我覺得音響不是很好,那個band sound和Vocal sound的音量,也沒調好,但光是音樂本身,我就一整個被融化了,天阿!!我聽到專輯內每一首好聽的歌,今天Travis現場唱給我聽耶!!有沒有這麼感動,尤其是每一首熟悉的歌
包括Selfish Jeans,Eyes Wide Open等新專輯的歌不說,竟然還有Good Feeling, Sing, Love Will Come Through......等等這些聽到會雞皮疙瘩掉滿地的歌,完全是聽到這些歌,就快忍不住掉淚了!!當然最近音樂台強力放送的Closer,絕對也是經典歌之一,Fran還讓我們唱一小段,大家唱得有沒有這麼整齊!!
還一飽耳福地聽到幾首新歌,果然如Fran所言,比較Rock,很High,但預計將成為下張專輯首發單曲的Song To Self保有他們一貫每張專輯內都會傳承的風格,帶點urban,又充滿人文氣息,當然旋律一樣是所向無敵的曲風,很好聽,Fran說九月,新專輯就會問世,臺灣不知會不會同步,反正絕對密切注意就對了啦!!
另外團員的動作,也是整晚觀賞重點之一,Fran的動作以及談吐,天阿!!有沒有這麼可愛,還有那蘇格蘭腔,雖然有些單字因而有聽沒有懂,但大致可以抓到Fran想表達的,再花癡一下,真可愛;然後不得不說吉它手也太搶戲了,我一整個都必須分神注意他的舉動,不過不管是激烈運動的吉它手,走可愛路線的主唱,或者是默默演奏樂器的貝斯手和鼓手,我都覺得他們實在是認真的太可愛了啦!!是種迷人的認真,但為什麼那個接電的線,不能夠長一點,讓主唱及吉它手可以跑來跑去呢?我想他們一定也覺得很可惜吧!?
最後encore曲又帶上一波高潮,從Flowers In The Window到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支支好聽,尤其是到最後一首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我一整個哭了,真是太感人了
Thank Travis for bringing us such great songs. I was melting down by your performance and your music. You are definitely the best in my heart! I hope you guys will keep your promise to have another fantastic concert in Taiwan!
同場加映且順便複習最愛Travis的幾首單曲
Closer
原版MV(班史提勒友情出演^^)
Live版
Sing
Flowers In The Window
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
Love Will Come Through
Selfish Jean
2009年2月2日 星期一
[不負責音樂講座1]Jason Mraz--Mr.A-Z
整張專輯融合著流行,搖滾,民謠,放克豐富的節奏,雖豐富,但不至紊亂,
也沒有為了追求整張專輯風格的一致而刻意安排,純然紓發個人感受
開場的Life is Wonderful以低吟搭以簡單伴奏開始,似一個說故事者開頭的娓娓道來:生命如此美好
後半段加入迷幻感覺入歌曲,但不失其這首歌的力道,是一首豐富的佳作
Wordplay是本張專輯的首支單曲,典型Modern Rock的開場,但主歌部份的節奏卻帶點放克與嘻哈味
接下來的兩首歌Geek in the Pink, Did You Get My Message也都是如此的感覺
但在細微中帶有些微的變化,Geek in the Pink前面加入了Scratch;
Did you get My Message亦運用了和Life is Wonderful一樣的混音,
讓整首歌在副歌部份呈現迷幻的神韻
Mr. Curiosity是一首讓聽者耳朵中場休息的抒情曲,不套用抒情歌的公式,呈現迷離的感受
中場休息之後的Clockwatching是個人最為推薦的一首歌,整首歌讓人有輕快的感覺,
尤其後半部,編入似乎是派對中快樂的喧鬧聲,更不知不覺想與之共舞
Bella Luna則是帶有一點點Bossa Nova的民謠風,讓人想跳上一支華爾滋
Plane則有點像某人在宣告著自己是多麼愛著另外一個人,愛到犧牲了許多的自己,有一種淒涼的感受
O.Lover是一首讓人想搖擺的放克,最後似乎高聲一呼:Let's go to Party
當然一位新生代搖滾歌手,口袋中的創作必有一首抒情搖滾
Please Don't Tell Her即為他交出來的典型抒情搖滾,整首歌帶點Coldplay的味道,
但卻不失其個人特色,是本專輯另一首我蠻推薦的歌,也是蠻可以用來K的歌,但前提是要有拍音樂錄影帶
抒情完後帶入的The forecast,有如即將準備結束的清新民謠,沐浴在暖暖春風中
最後帶來Song For a Friend,對周遭的朋友與歌迷朋友,真切傾訴著感謝與愛
並餘波蕩漾要結束不結束地,似乎還有什麼話要告訴大家,
果真在最後,鼓又起了拍,激動地表達出自己想告訴大家的事
是一首特別的編曲手法
整張專輯漸入高峰,達到高峰,漸漸緩慢下來,最後又激起一波高峰
之前曾一度覺得曲子排序有點不太好,但經過分析仔細聽之後,又覺別具用心
Clockwatching
Life Is Wonderful
Geek In The Pink
Mr. Curiosity(陳曉東有翻成粵語版,不過聽說好像翻得慘不忍睹,我沒聽過,無法批評)
以下是改編版
O Lover
Bella Luna
Don't Tell Her
Wordplay
Did You Get My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