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同行》述說著人生在世的經歷將會在地獄接受審判,以此決定是否得以轉世;這部中文副標為『最終審判』的電影中,地獄法庭審查戲碼反而變少,不過看到最後,你才驚覺這一集和上一集,死亡使者的一舉一動,無一非被審查當中,那種審查並非身為死亡使者的職責規範,而是關於他們是否真能在護送49位貴人安然投胎後的轉世,不單單只是揭開使者的真正身世而已。因此在看本集前,應先複習一下前作,畢竟兩者的關聯性頗高,將首集的核心,更加延伸,在這個故事裡做更完整的交代。這是與神同行:最終審判。
若跟本集比起來,感覺前作真的只是一個楔子而已,但這個引言又將地獄審判過程幾乎鉅細靡遺,然不會感到冗長地在每個關卡中與判官們一起思考金自鴻的罪與罰--也是韓語片名的副標,並帶出親情的難解習題,且關卡間的移動又煞是有趣,若不考慮到這是個死後對生前判刑與否的世界的話。這一集則將上集開了個頭的『人與人是互相牽連在一起』的概念延伸得更完整,同時將親情延伸擴大,人物關係線則有越緊密的情形,然後恍然原來所有的相遇都有理由,或許每個相遇都是你的貴人也說不定。
由於是話說地獄使者的前世,本集劇情比起來較為繁雜,還拆解成兩條故事線,只是個人覺得沒處理好,因此不像之前給我兩條故事線間對應的工整感,反倒切得有點零碎,節奏有點踉蹌,僅靠著對陰間使者關係何如的期待維持,抑很有可能你已經在中後段便推敲出答案,等待著確認真相;另動作場景毫不含糊,令人目眩神迷;也幸虧還有詼諧逗趣的片段,樂天單純的相信,集中在解怨脈與李德春得想盡辦法帶出由家神保護,早已過了大去之期的老人橋段中。此段不僅是揭開使者身世的劇情,其實亦承繼前作對於社會底層是地獄的刻劃。
看似平行的敘事最終交會在一起的那個瞬間,才終於理解江林使者為何在承擔那麼多風險之下,仍堅持讓金秀鴻成為他們團隊第49個貴人,既回應了謎底揭曉方式:有時候換個方向想就有不同風貌,也帶出了首部曲便在強調有些事情在當下的抉擇可能由各種因素的情緒構成,一如成造神說的「這個世界沒有壞人,只有壞的情況。」逼迫你成為你不想成為的人,且這部電影更著重在後續,說不出口的道歉,或說於日後,無論是今生或轉世的未來,以某種形式贖罪,回應了這個故事的韓文副標:因與果,所以命運才交會,或該說久別重逢。
於是所有情節竟全然互通聲氣,兩集都含括,而這也是看完第二部,回過頭思索第一部的綜觀所得。原來這麼急迫地要金秀鴻為所引領的第49位人選,而不交給其他使者的原因;為什麼除了這第四十九位之外,還要再差遣解怨脈與李德春去收回老人的靈魂,這絕對非附帶條件這麼簡單。所有一切還是歸因於親情,兄弟情,以及友情之上無血緣關係的同儕情感的對照,甚至釘子戶遭迫害的橋段,也回應到幾千年前弱勢種族被屠殺的情形以及當時年紀尚小,血氣正值方剛的江林無法理解父親這麼仁慈的心態。
兩集下來,概念更臻圓滿。人生在世,就是一連串的修練,前世種的因,如今承擔的果;與人為善,無論如何,或該想盡各種辦法避免惡意產生,或說產生了也應鼓起勇氣承擔自己的問題,竭力償還,正如同三位陰間使者的所作所為一樣......甚至跑完主要演員畫面的後續,更補上一個讓人吃驚的回馬槍,讓觀者如我更心領神會他們在一起工作的原因,並微笑地看待他們的下一步。
2018年8月7日 星期二
2018年8月3日 星期五
[觀影筆記1820]范保德:留下與離開的理由
不單刀直入地彰顯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議題,而是以符合劇中主人翁年紀的步調,緩緩道來范保德因病痛而啟程的尋父之旅,並連結過去的回憶種種及對更久之前想像的完成式,和現在身旁的人與自己互動的進行式,帶點歷史重演的況味,環環堆疊出父與子的相似與羈絆。故事裡的女性角色不是重點,卻是整個故事可以施力的著力點,她們為所愛的人停留,宛如『根源』的比擬。於是幾個角色的遭遇,譜寫出台灣早期到近代的社會縮影,並與范保德一家相互輝映。這是范保德。
蕭雅全電影的鏡頭總是對角色的生活,撒下一張大網,一件一件地捕捉進來,卻也一件一件沒有關聯地隨手鋪陳,看似如此,但總在某一刻裡,所有情節突然很有默契地伸出手來,相互牽引,吐納著同樣的氣息。這部電影也一樣,現在的時序是范保德一家與住在同一里的朋友的生活日常,只不過此次導演野心更大,藉著這一鄰里的風出草動,包含外來人口及身體健康,將主要人物的心思與回想並排,形成多線敘事的樣貌,又因記憶的斷裂與跳躍的特質,時序交錯縱橫,好像角色各自抽著的尼古丁,裊裊盤旋的煙霧讓當下的空氣變形扭曲。
那些吸吐出來的是對人生無奈,難以預料的共同嘆息,一如范保德和旅館女老闆毓琴常聽的羅大佑歌曲《未來的主人翁》的歌詞不斷重複的『就這樣飄來飄去』,我們都以為註定會在這裡扎根,或相反,因為痛恨此地抑對這兒不留戀而頭也不甩地離開,怎知卻發生轉變,就如同電影提及,怎麼樣也回不去的『化學變化』。在此,導演做了個有趣的對照,范保德的父親與毓琴,前者為了抓住機會出走,後者雖沒明說,但應可推測是為了心愛的人。甚至可以推及到整個故事的男人與女人,儘管是沒有明顯區隔的對應,畢竟他們各有自己的理由。
但這個埋藏在敘事的比較,卻真真切切地反映出當時台灣社會的景況。小至一個家庭光景,大可推到整個台灣,因為時局的不穩定,不斷出外尋找機會的氛圍,以期能安身立命,卻也遭遇許多風雨,對應到Van,即Newman,毓琴口中的哥哥的兒子,那多元卻弔詭地擁有多國國籍的家庭。然後在留下來的台灣人努力打拼之下,與這個故事裡參選里長的女人們及留下來的男人們作為對應,狀況慢慢回穩,回應至范保德三代男性對工作機會的態度。留下來的女人們給我守護家庭的大地之母感,儘管男人是對留下來的男孩說著,得有人要顧家。
前句話在這部電影分次出現在范保德家三代父子互動上,縱然結果是不一樣的,但倒也引出了具有父子血濃於水的相似,而導演就在多條不同時間線同時娓娓描述之中,讓觀者確認每個演員扮演的角色之餘,也發現歷史一直極為類似的重演著,那怕只是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互動,而會不會那個外來的親戚自此就會留在這個地方呢?而Van和外來親戚以及范保德與毓琴年輕時的對照,是否暗示著Van與范保德的關係呢?畢竟這個只有毓琴會叫的名字Van諧音『范』。我想導演用「所有你想聽的故事都隱藏在未來故事中」回答了觀者。
也透過在那個種植花草的中庭灑水的場景做了隱喻。除了范保德,范大齊,Van曾經於此逗留,聆聽著水滴落的聲音,彷彿細細品味光陰涓然流過的淙淙,雖然每一滴水滴會因為眾多因素而讓滑落的狀態不盡相同,但抽離出來,大家都是往下墜落,蒸發升天,往復,沒甚麼兩樣,只是身在其中的我們僅看到當下不同的結果,卻不知放大來看,大同小異如此,感覺是無法還原的『化學變化』,殊不知根本就是水的『物理變化』。這看似生活化的過場,一點留白聽聽聲音的幾個鏡頭,或許囊括整部電影的意旨也說不定。
也或許這是導演藉由此故事抒發對家庭,對台灣的情感,來說著每個人的留下與離開雖都有各自的理由,皆出自愛,儘管各式各樣的愛,並非能讓所有人能接受,但最終終將匯聚成相似的情節,不斷地循環往復下去,給我有種未來學派的況味,也有種以更宏觀的角度來看生死。於是范保德怎麼死的,范保德父親怎麼死的,洗衣店老闆娘是否有化療成功等等,因為曾經投入過感情,這一切也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看似無情,卻充滿深情,回應至范保德與兒子的互動,但這或許才是面對生死,面對生命無常最勇敢的方式吧!?
蕭雅全電影的鏡頭總是對角色的生活,撒下一張大網,一件一件地捕捉進來,卻也一件一件沒有關聯地隨手鋪陳,看似如此,但總在某一刻裡,所有情節突然很有默契地伸出手來,相互牽引,吐納著同樣的氣息。這部電影也一樣,現在的時序是范保德一家與住在同一里的朋友的生活日常,只不過此次導演野心更大,藉著這一鄰里的風出草動,包含外來人口及身體健康,將主要人物的心思與回想並排,形成多線敘事的樣貌,又因記憶的斷裂與跳躍的特質,時序交錯縱橫,好像角色各自抽著的尼古丁,裊裊盤旋的煙霧讓當下的空氣變形扭曲。
那些吸吐出來的是對人生無奈,難以預料的共同嘆息,一如范保德和旅館女老闆毓琴常聽的羅大佑歌曲《未來的主人翁》的歌詞不斷重複的『就這樣飄來飄去』,我們都以為註定會在這裡扎根,或相反,因為痛恨此地抑對這兒不留戀而頭也不甩地離開,怎知卻發生轉變,就如同電影提及,怎麼樣也回不去的『化學變化』。在此,導演做了個有趣的對照,范保德的父親與毓琴,前者為了抓住機會出走,後者雖沒明說,但應可推測是為了心愛的人。甚至可以推及到整個故事的男人與女人,儘管是沒有明顯區隔的對應,畢竟他們各有自己的理由。
但這個埋藏在敘事的比較,卻真真切切地反映出當時台灣社會的景況。小至一個家庭光景,大可推到整個台灣,因為時局的不穩定,不斷出外尋找機會的氛圍,以期能安身立命,卻也遭遇許多風雨,對應到Van,即Newman,毓琴口中的哥哥的兒子,那多元卻弔詭地擁有多國國籍的家庭。然後在留下來的台灣人努力打拼之下,與這個故事裡參選里長的女人們及留下來的男人們作為對應,狀況慢慢回穩,回應至范保德三代男性對工作機會的態度。留下來的女人們給我守護家庭的大地之母感,儘管男人是對留下來的男孩說著,得有人要顧家。
前句話在這部電影分次出現在范保德家三代父子互動上,縱然結果是不一樣的,但倒也引出了具有父子血濃於水的相似,而導演就在多條不同時間線同時娓娓描述之中,讓觀者確認每個演員扮演的角色之餘,也發現歷史一直極為類似的重演著,那怕只是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互動,而會不會那個外來的親戚自此就會留在這個地方呢?而Van和外來親戚以及范保德與毓琴年輕時的對照,是否暗示著Van與范保德的關係呢?畢竟這個只有毓琴會叫的名字Van諧音『范』。我想導演用「所有你想聽的故事都隱藏在未來故事中」回答了觀者。
也透過在那個種植花草的中庭灑水的場景做了隱喻。除了范保德,范大齊,Van曾經於此逗留,聆聽著水滴落的聲音,彷彿細細品味光陰涓然流過的淙淙,雖然每一滴水滴會因為眾多因素而讓滑落的狀態不盡相同,但抽離出來,大家都是往下墜落,蒸發升天,往復,沒甚麼兩樣,只是身在其中的我們僅看到當下不同的結果,卻不知放大來看,大同小異如此,感覺是無法還原的『化學變化』,殊不知根本就是水的『物理變化』。這看似生活化的過場,一點留白聽聽聲音的幾個鏡頭,或許囊括整部電影的意旨也說不定。
也或許這是導演藉由此故事抒發對家庭,對台灣的情感,來說著每個人的留下與離開雖都有各自的理由,皆出自愛,儘管各式各樣的愛,並非能讓所有人能接受,但最終終將匯聚成相似的情節,不斷地循環往復下去,給我有種未來學派的況味,也有種以更宏觀的角度來看生死。於是范保德怎麼死的,范保德父親怎麼死的,洗衣店老闆娘是否有化療成功等等,因為曾經投入過感情,這一切也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看似無情,卻充滿深情,回應至范保德與兒子的互動,但這或許才是面對生死,面對生命無常最勇敢的方式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