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1日 星期六

[觀影筆記1723]Sage Femme-再見小媽:人生並不難

一下子湧進來太多事,每一件事情似乎都不順遂,套句近來流行用語:人生好難,但會不會其實是自己局限自己了,會不會其實是自己操心過了頭,會不會自己管太多了,會不會彼此需要的只是一些陪伴,一點點自我空間的尊重呢?兩位影后對手,不過不及,恰到好處,雖然架空過去,但角色細微的互動間,透露出些許訊息,惟發生的事情早難以挽回,就讓它隨風飄走吧!未來誰也不確定,也別想太多!重要的是當下,我們在一起互相陪伴著。這是再見小媽。
看前遲疑著該不會只是又一部家庭紛爭戲碼吧?或許不至於淪落到台灣鄉土劇這般灑狗血又情節不合理,不過故事應很難走出類似套路的發生機率頗高。結果萬萬沒想到,故事幾乎忽略過往的恩怨情仇,而是着眼眼下,大展寬恕及尊重的光芒,且非止於坐而言,互動間慢慢盡釋前嫌並勇敢放手對方最後身而為人的時間,於是他們從過去到現在的感情因此大抵勾勒出一個輪廓,窺見其中之深厚。

故事是從一連串的混亂開始,那種混亂並非眼睛看得到的,而是接腫而至的突如其來,殺你個措手不及,且筆筆皆無法立即解決或你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的狀態,但明明你早就已經有現在應該操心的事了!人生總會有數個這樣的時刻,讓你心力交瘁,無形的壓力在自己的肩上凝聚成巨大雪球,一崩塌後果可能不堪設想,但重點是你也不知道該怎麼說出口或該如何拒絕!編導及演員將這樣的情景活靈活現地呈現出來,讓觀影的我也不禁感嘆人生好難。

仔細爬梳細節,個人以為主角試圖努力扮演好職場上、家庭上的角色,特別是克盡單親媽媽的職責,因此總感控制日常得宜,一旦有天外飛來一筆,如豔遇,如兒子要放棄大好前程又即將有新生命報到時,似乎就亂了陣腳,但又不能明白地寫在表情上,這時不禁讚嘆演員演技了得。如此狀態皆在父親的情人回來找主角時,兩人關於當時不顧一切撒手不管的感想一一抒發的對話中,讓我有感父親的情人其實影響主角至深。這樣的控制情形也散落在主角針對病情,緊迫盯著父親情人的情節上。

有道是沒有愛,哪來的恨,我自己則再加上沒有愛,哪來的影響力,這或許可稱為親子關係的相對論。女主角和父親的情人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人,從劇情描述裡可見天平兩端的對立拉扯,但是否可能女主角如今這樣的狀態其實是受不了當年父親的情人不負責任地不告而別所影響呢?編導沒有給我們正確答案,其實也不一定需要,重要的是兩人對彼此的愛,是毫不保留的,縱然有所摩擦,但你可在故事裡看見兩人的關係早已跨越過那些年的風風雨雨。互稱母女的橋段儘管堂而皇之,甜蜜滋味卻宛如花朵般在心田裡盛開。

然後女主角不喝酒不戀愛的政策改變了,惟工作上仍有所堅持身為助產士的理想。就人生的層次來說,堅持所該堅持,放手所該放手,無非是在短暫的人生裡,至少過得幸福快樂;就人際層次來說,一幕女孩與女主角在產房再度相認,傾訴著一家人受到她的影響至深的感謝,互文著父親的情人對自己深厚的影響,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或許正是她篤信的助產士模樣,畢竟機器雖然效率化,但永遠取代不了人情裡的溫暖阿!
這股人情味貫串整部電影,讓人倍感溫馨,本來起手還覺得是個麻煩的存在,但父親的情人重新出現,卻又幫女主角重新定義,重新調整對人情的心態。我們或許和女主角一樣,看到一個末期癌症病患,特別又是親人,如此不保重自己的身體,尚胡亂揮霍著自己的生活,必定也會想要插手管東管西,但可曾想過本人直面死亡的恐懼,或許真的不是口頭上說我了解就真的可以體會的。

一如生產科技公司的人大概也無法知道女主角落荒而逃的理由,一如她要時刻看管病人已經瀕臨疲乏了,自己的男朋友怎麼還瞎攪和......但是尊重對方的決定,並且寧靜的陪伴,或許對本人來說已是最有效的安慰了,而自己,故事裡的主要角色們,也終究在面對這些紛擾時,找出自己妥適的定位,然後嗚呼人生難題不就這樣爾爾!?

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

[觀影筆記1722]大佛普拉斯:表裡不一

直到後來,你才感受到整部電影的哀傷之情,從聊賴安和、自得其樂的表面下,藉著長久以來因無暇顧及而粉飾太平的憂慮及恐懼的千瘡百孔中,滲透出來,並在生命缺了一角後,加速蔓延,如火燎原。片子對準社會底層的風景,並藉此窺視上流社會的運行,以行車紀錄器為媒介,大佛神像做象徵,戲謔表裡不一的社會,卻深深地感嘆難以施力的無奈,然後帶點因果輪迴的觀點作結。這是大佛普拉斯。
開場我以為是要走婁燁導演給視障者聽的電影《推拿》的路線,不過以這部電影的內容及旁白的口氣,毋寧為台語廣播劇,貫穿整個故事,既有補足劇情呈現不足的功能,同時承襲廣播劇說書人全知觀點,還有三不五時地以第三者的角度評論故事,妙語如珠,處處綻放丁點丁點相聲式及網路鄉民般的幽默,舉凡諧音,雙關,暗諷。又感覺平靜無波的陳述,帶點冷面笑匠的神采,定調全片或該說互通聲氣,具有一定的娛樂效果,也同時傳遞出對影中人的情感。

導演不疾不徐地帶主要人物登上舞台,讓觀者先簡單地認識,所以你知道他對準社會底層人物的生活,但又不讓觀者戴上同情及悲傷的眼鏡去看待他們,所以質樸平凡,對現狀雖偶咕噥抱怨,但只能這樣了,因為能好好地處理眼前,過好當下生活,已經是種幸福,兼以一股傻勁的甘草人物形象調色,樂天悠哉的氛圍感染了螢幕前的觀者,輕鬆愜意地讓人以為只是個接地氣十足,紀錄小人物生活困境中小確幸的浮世繪。直到一日百無聊賴地拿出老闆啟文董事長的行車紀錄器來欣賞後,逐漸顯露出影像及故事的力道。

肚財和菜脯對行車紀錄器的言論以及肚財和釋迦有點莫名地被抓去警局的報導,是整部電影的關鍵,也是暗示,其實故事裡的監視器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很多時候都只看見人事物的表面,殊不知如果換到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比如說葉女士添加了聲音,比如說逮捕現場由專業的攝影師攝影,竟是不同的風景;行車紀錄器攝影的是車窗外頭的的景象,存錄的卻是車內乘客、行車人間的對話,風馬牛不相及,僅能自由無限地幻想未知,正如同看影像的人生黑白慘淡,眼下就是一切,要顧及已屬難事,對照著影像內上流生活繽紛多彩,令人心生憧憬。然後一台新的機車也可以擁有色彩的權利,只因是新獲得的資產,平常非垂手可得。

藉著影中人的偷窺,我們也看到人的表裡不一。以啟文董事長為圓心,身旁所及的高社經階層為半徑,畫出個只有局內人才了解遊戲規則之骯髒的團體,常常為追求更多,說好聽一點是戲演得出類拔萃,說諷刺一點,搞得精神分裂,人前衣冠楚楚,人後衣冠禽獸,就像『洗門』便利商店其實一點也不是7-11的本土版,內裡別有洞天,分明掛羊頭賣狗肉。而當啟文董事長好似因為事跡敗露在菜脯的狹小工作地點緊迫進逼時,一股對生命的壓迫氣勢如萬馬奔騰般襲來,電影就此氣氛丕變。本以為會持續驚悚下去,不過直到最後,導演並沒有如此,反倒藉著警察約談啟文董事長的戲來承先啟後,秉持故事核心。

約談是為了葉女士的失蹤案件,此情節具有雙重效果,除了帶出說情的官僚現象之外,其實也表現出有人關心著葉女士,相對於肚財的屍骨乏人問津,回應了天外飛來『面會菜』的本質和肚財的關聯,特別是招牌上的『面』字不見,除了暗喻沒人理會這些毫無希望的人,更有觀影者始終不太清楚肚財他們一群人怎麼來到今天這個樣子的意涵,就連身為好友的菜脯也坦言對肚財認識不夠深,此時搭配『雖然人已經可以搭太空船去外太空,卻仍無法探究他人的內心宇宙』的口白,更添悲情。
結尾藉位於社經地位兩端的兩造人馬來對照:門可羅雀的私人送葬隊伍,人山人海的公開護國法會間交叉呈現,再度突顯出底層無依無靠的哀戚,並試圖將大家的視野拉廣,不單單呼應廣播劇的鄉野奇談感,亦有因果輪迴的暗示,同時擴大推及至國家與宗教這類龐大組織機器的表裡不同,且引伸出凡事的公平正義何在。我們看到的或許是金玉其外,如佛像的金光閃閃,瑞氣千條,但實際上仍有殘破晦澀的存在,就好像西班牙文的婊子puta與英文的大佛Buddha,發音極為相似,稍一不慎,你是我的puta還是Buddha便讓人啼笑皆非。

鏡頭著眼底層,彷彿要喚醒諸君的重視,一如佛像內的異像,畢竟旁人若如同護國法會的僧侶僅面面相覷,無任何作為的話,看不到的人事物還是看不到,仍被壓迫於無形。莫非得等到天理昭彰,公平正義才會悄然現身嗎?最後一場戲彷彿如此大聲嚷嚷著!

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觀影筆記1721]Blade Runner 2049-銀翼殺手2049:真實存在的追求

無論是35年前的原版,還是35年後的續集,表面上,我們看到了將失衡複製人強制『退休』的工作,但過程裡所見,以及角色因此觸發擁有的情緒,卻讓觀者在琳瑯滿目的影像中察覺到潛藏於情節裡,字裡行間中對於人性脆弱的哀鳴。2049版本投的是幾近直球,相較於原版更不易漏接編導的用心安排,也因此我一度認為雖然2049承接了首集的元素,但談的東西不太一樣,不過深入探究,原來兩造皆關乎『存在』的哲學,只是從影射外部議題,回歸到內部自己來著力而已。這是銀翼殺手2049。
在看此部電影之前,有先看首集。由於奴隸的字眼烙印在心中,以及多為東方臉孔從事底層的黑市勾當,女性做為所謂『娛樂』的工具,因此不自覺地與種族、女性的歧視與解放議題相連,認為以未來回頭看當時仍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並藉由複製人的進化--情感的產生,嘲諷自以為高高在上的造物主(或支配者),反而更不像人類,比起機器人更泯滅人性!續集開宗明義主角的以複製人來展開故事,但在首集主角Deckard出現前,我以為我看的是《Her(雲端情人)》 之銀翼殺手版,只是更加大膽的處理雙重虛擬,沒有真實,淪陷於妄想自己為真的幻境裡面。

不知是否受到導演是DenisVilleneuve的影響,看到後來又覺得劇情套路彷彿導演之前的作品:《Incendies(烈火焚身)》,正當內心想著導演怎麼沒辦法跳脫出自己的舊創作時,劇情急轉直下,讓人驚喜,卻也跟劇中主角K一樣擁抱著巨大失落。驀然爬上心頭的是當K的上司交付給K一項任務時所言,也是本部電影推動主軸時的對話:他以為自然出生的人都有靈魂,所以不會讓他們『退休』,但上司卻回他說,沒有靈魂,你也過得很好。我以為那段彷彿投射至螢幕前的諸君,為了生存,努力工作,卻有極大可能地迷失自我,與機器人無異,而直到有一天,自己似乎得到認可,確認自己的存在價值,以為這就是自己,但卻又在激情過後,發現缺乏實際感,因為每個人都是期待能成為被選中的人,於是特殊性黯淡了。

這樣看來,從首集走到前集,電影其實更聚焦。從首集兩陣營的決戰,加上Deckard是真是假,雖有暗示,卻模棱兩可的狀態,來到2049的複製人K幾乎是通篇敘述主力;同時也從首集針對不同族類的存在意識抬頭及生存的公平性,擴展至2049所談之存在的意義。原來複製人其實也是我們人類,存在的價值總是外在世界給我們的期待所陶冶熔鑄,但這似乎也是賴以生存的不二法門,恰恰好和出產複製人公司的大老闆Wallace發表更大野心的言論互通聲氣:人打從一出生就忙著和環境對抗,只為生存,因為恐懼,有趣的是,我們還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就已經害怕會失去。

伴隨而來的反倒是跟大家無不同,自己到底是誰卻未知的心焦,就像K回家寄情於虛幻中尋找自己的真實一樣,只不過更添寂寞,所以人在不自覺間或有意識地追求實實在在的生活品質,正如同首集的複製人期待藉由叛亂,取得真實存在的關鍵,就像K買了投射器給Joi當作生日禮物,以及逃難前Joi的渴望『就像真的女孩一樣。』電影裡的虛擬角色不停地追求真實,不斷地重複自己的特別,就連反派的Luv也用『我是最棒的』來宣告自己的獨一無二,殊不知這真的是自發地自覺,還是就像電影裡的人工智慧一樣,來自於後端他人的操控及設計呢?譬喻著所謂的自己都是外在認可所堆疊而來的一樣,但內裡就像妓女離開K的住家前告訴Joi,其實也沒什麼不同。
電影也不斷地在情節過程裡對比名字有無,記憶是否捏造,來展現身而為人,抑或身為機器人的箇中差異,這些也成為續集確認的證明印章,尤其是K和Deckard在吧台的對手戲,從未承認Joe是自己名字的K竟主動向Deckard以名字介紹自己的段落,帶點欣喜若狂卻得壓抑自制的複雜,互文Joi的廣告張狂地向失落的自己推銷,映襯著自己對Joi的感情。原來編導仍回應前作有了情感系統就能成為人類的發想以及複製人逐步產生情愫的劇情,並完整化。

如果有愛,我們便真實存在,就如同K帶著Joi步步脫離產品的束縛,K步步脫離警署一成不變的基準測試,自發性地去找身世之謎,到後來一場拯救Deckard,兩人一起游到岸上,彷彿象徵自然出生的人類,宛若新生,乃至最後大愛地成全他人家庭。一路以來,K努力學習去愛,真正地付出感情,經歷過擁有及失去後,躺在地上感受天上飄下的雪應比之前更真切吧!或許這就是存在的奇蹟吧?!


2017年10月1日 星期日

[觀影筆記1720]Mother!-母親!:多重寓意的家庭問題

以聖經的故事為架構,環繞著一棟宅邸,一對夫妻,面對各種不速訪客的故事,彷彿經典之所以永流傳,僅因描繪的世界數萬年如一日,小至個人家庭,大到國家問題,更甚,宇宙,似乎人類一旦存在,心性陰暗所引起的災難即會後腳跟上,且越演越烈,而我們所賴以生存的心、家庭、世界無條件犧牲奉獻下,逐步滿目瘡痍,光是愛,足夠嗎?這是母親!
電影沒有配樂,單純透過環境音及音效形成背景聲音,惟導演做得讓人感覺走恐怖驚悚路線,但實際上,跟著情節,腦海中浮現的頭個念頭是裝神弄鬼,不甚喜歡,但看到後來,又轉念,如此處理,更添這故事的神秘,是部奇特的電影:前半段上演一場家庭鬧劇,後半段卻是總動員地瘋狂崇拜,邪典感濃重,如果你熟悉聖經故事,你會發現這情節分明是聖經的現代小家庭版,但參照故事裡角色的狀態及關係,卻又能在各段落裡,或多或少有感而發,說不定在人生中的不同時期,抑對不同議題的熟悉程度,對電影就會有不同的體悟。

於是,我以為這部電影是在講尋常人自以為是又不能適可而止的關心,電影以婚姻為例,覺得婚姻應該是甚麼樣的樣板,容不下其他的可能性,忽略了每對夫妻的差異,同時也凸顯出主角夫妻間似乎存在著欠缺溝通的暗潮洶湧,又維持表面和平。因此身為不速之客的老夫老妻好像是主角丈夫的爸媽,丈夫敞開心胸地無條件接受,完全不顧妻子的感受;我也以為老夫妻在某些程度上是主角夫妻的未來,看盡兒子的爭鬥,連帶耗盡雙親的體力去維持一個家的和諧,讓人心生對『生孩子』的恐懼。這些在在表現出夫妻的不同調,或因為本部電影是以Jennifer Lawrence所扮演的妻子為核心,而有種女性地位在傳統大男人主義下的低階以及被物化感。

這在之後,丈夫有了寫作靈感,並突然走紅後的態度更表現出對女性角色的剝削。其實在前頭已略有提及,女生盡心持家,為了提供男性一個舒適的環境發展事業,怎料鴻圖大展後,糟糠之妻已非生命的重心,儘管口口聲聲全力呵護,但夫妻之間的關係,並不能只靠一張嘴,彼此心靈的貼近,才是心思細膩的女人們所真正需要的。所以我以為主角夫妻所居住的房子是女人的心,就像妻子可透過牆壁聽到心跳聲般,女人以為婚姻會讓心靈豐富,一如她努力地將房子看起來更好,象徵用心經營婚姻,但男方卻非這麼一回事地,房子產生了破洞。一度以為因為自己所引發的靈感,丈夫因而春風得意的狀態,破洞會永遠消失,怎料人性貪婪伴隨引起的失望也就讓破洞越來越大。

後來電影風格就丕變了,宛如戰場一般!承接了『房子是內心』的想法,妻子的獨守空閨,丈夫的不見人影,內心不再只是個小小破洞,反倒滿目瘡痍,如同牆內的心臟慢慢變黑;或許也接續了不速之客對丈夫的崇拜,變本加厲地神格化或妖魔化,象徵着內心的貧瘠需要宗教的慰藉,卻脆弱至極地形成瘋狂;或是從實際層面來看,一場空拍家園回春為提示及象徵,母親即國家,即大地,她默默孕育多年,同意分享,人類卻不懂適可而止,破壞怠盡,讓大地病入膏肓。

未完代續,仍可各自表述的啟示錄,儘管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寓言,核心命題卻皆是揮霍與剝削。妻子或心靈或大地一直不斷地表示抗議,但丈夫或外人或人類卻彷彿被人性黑暗蒙蔽了雙眼,摀住了耳朵,直到關係崩毀或世界陷入毀滅危機……最後呈現的反覆記號頗有意思,不單暗指經典裡的情節,至今仍換湯不換藥地不斷上演,更是以丈夫珍視的水晶為愛及重生的象徵,人類試圖努力挖掘出可以繼續下去的媒介,可能是僅存的愛,大地留下的恩典,但如果不用心傾聽母親-支持我們生存的元素的聲音,關係與世界是否有一天就會徹底休止呢?不知是不是自己的錯覺,故事裡後來再出現的珍寶似乎比之前的更小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