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涵括了許多個向度,大到對抗官商勾結,小至個人的生存之道,關於制度內的限制侷促,制度外的自由放縱等。儘管如此,導演仍保有敘事的流暢度,而未讓人感覺每個層面不夠透徹;或該說故事被導演好好地消化過後,梳整得調理縝密,在一幕接著一幕的戲裡,娓娓道出,並巧妙地讓觀影者也跟著主角的腳步,認同一切。這是Dallas Buyers Club。
一位電工性好漁色,濫用毒品,結果染上愛滋病。為求活下去,四處尋找有效療法,並竭盡所能偷渡入美國,趁機賺上一大筆,雖然其中也是為了自己的生命著想,但總不禁質疑是否妥適;後來形成對醫藥制度的對抗,此無形背後甚至可能還牽扯著不公平的交易。這樣看來,與主角偷渡的販賣行為似乎並無太大差別了。
只是一開始會覺得男主角行為可議,也是因為他從頭就被塑造成一個不討喜的角色,所以眼見其做著體制之外的事情,兜售違法的藥物,總感只是為利益,只為錢,難以受到控制,更證明主角從故事開始以來所一直被刻劃的,不被待見的階級與形象。只是別忘了觀影的我們存在於一切最好都循規蹈矩的體制之內才如此。
不過當鏡頭對準了醫病現場的隱晦不為人知,而讓女醫生充滿無力的場景;向制度外的國外醫生請益的汲營,發現確切的研究報告的場景;還有頓時令人同情,被親友冷嘲熱諷染上愛滋是和同性戀劃上等號的不堪情節時,對主角的觀感開始產生質變...
彷彿呼應著轉變中的觀影心情般,角色在試圖幫助大家的過程中,其中幾乎很多部分,儘管並非十足外顯,但也都是一個彼此了解的歷程。對同性戀的理解,對愛滋病的認識,角色間的互相了然並握手言和......等等,是種主流終於了解非主流的情形,儘管最終仍保有自己的原則,未脫離自己原有的色彩。
唯彷彿墮入凡塵的精靈,說到底,主角還是從高高在上的白人異性戀姿態,頓時被打入與弱勢族群同夥,並站在同一陣線上。如今,這樣一個會員制非法藥品公司,儼然成為兼容並蓄的多元社會,所對抗的是官商勾結,體制內上位人們的草菅人命。而男主角由上至下的立場轉換,想必更體會掌有權力者的暴力及偽善而更能設身處地吧!?
再者,導演未描繪出官商勾結的細節,命中政府官員總是私底下運作著不為人知的祕密,把人民當作傻瓜,呼應女醫師在體系內的無能為力;又體系之外的主角在違法法律的前後追殺下,生命更是岌岌可危,沒有十足保障,只好奮力一搏,因為其實他也只想有尊嚴地活下去而已。
他的同性戀合夥人不過恰好志同道合,不管是不願在生理上當作白老鼠,還是心理上免受歧視的戕害,但好像只能一心一意地遊走司法邊緣之外的境地,才能達成願望。於是為了蒙混過海關而暫時的神父裝扮,到後來轉變而成即使不用打扮,也做起和神父平常行為擁有同樣背後含意的舉動,拯救大家。
這樣看來,雖然不合乎規定,但比起上位者的秘密協議,似乎一開始就被定義為脫韁野馬的主角或許才是真正關心病人,才有真正解決問題的門路,又因為處於劣勢的諸君擁有共同的目標,男主角自然而然地充滿號召力。
只是理性層面,或該說有體制地來看待,主角做的事還是違反法律,還是無可避免地墮落與沉淪,命懸一線地苟活著,讓小蝦米搏大鯨魚,原本該有的熱血澎湃,顯得冷靜淡然。雖說平心而論,大家都違法,並非有權有勢就可以被排除,但就是因為觀影角度多數皆為從內往外看的關係,且在裡面的大家,自始至終並未看清體制是如何建立...
因此故事裡這些那些無法那麼順理成章就可以看待得如此理所當然的舉動,才在當時更顯力道十足,關乎這群人們的無力也無奈,亟欲從谷底一躍而起,延續美好生命及自我尊嚴的濃濃企盼與堅定決心。
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2014年2月23日 星期日
[觀影筆記1405]La Vie d'Adèle-Chapitres 1 et 2-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愛的濃烈卻也易感寂寞
平舖直述著Adèle生活內的吉光片羽,有情愛,有社交,有學習或工作,乍看為流水帳,卻可放眼至諸君,從情愛的探索到初戀的刻骨銘心,四海皆準,而那些彷彿無關緊要的片段,則透露著壓抑的氛圍,反差著相對情感的況味,讓情緒延宕,更臻完整,讓人低迴。這是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按著法文片名的第一章及第二章,私認為前半段是感情的探索及欲望的無度。一開始就像每個人對青春期勃發慾望的無知一般,只為消磨孤單或姑且一試的心態,順理成章地有了體驗,便以為這就是所謂的愛情。
不過導演特別運用主角擅長的文學,啟發了其對情感的認識,即在某個時間點,遇到了真正引起自身內在化學反應的人時,天雷從此勾動了地火,而在那一刻起,我們才終於了解,甚至觸摸到愛情的模樣及底蘊。
後半段則是愛到濃烈之餘,彼此之間差異浮現,兩人世界因而出現了裂痕。其實導演已經在前半段安排互到對方的家中作客之場景,對比兩個生養家庭之間的不同,埋下了伏筆。在第二章,導演再透過一個宴會的場景加強,便把差異立分明。
儘管兩人處在同樣一個場域,卻彷彿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一邊如魚得水,人生勝利的隨心所欲,一邊就侷促地窩著,糟糠妻的姿態,平凡穩定是期盼。然後隱含於鏡頭隨著視線流轉之間的情緒,也不禁想發問,是否因為愛意如此深厚,所以在這樣的場合中,也起了些許的忌妒之心。
對於那些主角無法和自己的親密愛人深談的一些事,卻可以有人與之侃侃而談,既深感無力及挫敗,同時油然湧起寂寞的心情。導演巧妙地以宴會中所播放的影片為後景,提示著身在前景的主角的內在聲音,在我看來,這實在是個調皮的舉動卻也令人黯然神傷。
於是就崩壞了,無可避免地,容易失敗的初戀阿!因為從未有人會好好地教我們怎麼愛,也沒有假設感到孤獨時,如何處理的S.O.P,只能跌跌撞撞至遍體麟傷,卻還得在人前強顏歡笑,故作鎮定。
那些工作場域的場景雖平淡,卻因為其他場景的情緒,主角的演技,倒也渲染地很有甚麼的一觸即發。看來導演在場景順序的安排上,自有一套能夠呈現故事角色情感最大值的哲學,交織著頂點的激情,低盪的持平,義無反顧之後,隨繼而來的反倒為徹底的絕望。
異曲同工之妙的,從前半段被懷疑同性戀,在父母面前也小心翼翼地不敢造次那種壓抑之下蠢蠢欲動的慾望,到後半段成熟了,卻是壓抑著自己一旦說出來很有可能一切便灰飛煙滅的關係。其中差距便是愛情裡令人無所適從的殘缺。
最後的兩幕,便漸次將這樣的不堪升級。先是多年不見的再次相會,如今已是滄海桑田,兩人儼然處在不同調性,不過達到高峰的是最後的酒會,再次展現導演的調度,挖出了明顯已是局外人的困窘,即便自己也還是處在其中,卻是個再也回不去的過往,大家都往未來邁進著,獨獨自己仍活在以前......於是隻身離去的身影顯得特別慘淡及無助,即便有人試圖拉他一把也未能洞見......
故事記錄著Adèle從高中到成為社會人士之後的感情世界。整部電影沒有任何偉大的冠冕堂皇,就全然是一個情感的軌跡,一個訴說愛情的故事,但不通篇歌頌其美好,唯見其中稍微一不小心就會戳破的不堪。
按著法文片名的第一章及第二章,私認為前半段是感情的探索及欲望的無度。一開始就像每個人對青春期勃發慾望的無知一般,只為消磨孤單或姑且一試的心態,順理成章地有了體驗,便以為這就是所謂的愛情。
不過導演特別運用主角擅長的文學,啟發了其對情感的認識,即在某個時間點,遇到了真正引起自身內在化學反應的人時,天雷從此勾動了地火,而在那一刻起,我們才終於了解,甚至觸摸到愛情的模樣及底蘊。
後半段則是愛到濃烈之餘,彼此之間差異浮現,兩人世界因而出現了裂痕。其實導演已經在前半段安排互到對方的家中作客之場景,對比兩個生養家庭之間的不同,埋下了伏筆。在第二章,導演再透過一個宴會的場景加強,便把差異立分明。
儘管兩人處在同樣一個場域,卻彷彿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一邊如魚得水,人生勝利的隨心所欲,一邊就侷促地窩著,糟糠妻的姿態,平凡穩定是期盼。然後隱含於鏡頭隨著視線流轉之間的情緒,也不禁想發問,是否因為愛意如此深厚,所以在這樣的場合中,也起了些許的忌妒之心。
對於那些主角無法和自己的親密愛人深談的一些事,卻可以有人與之侃侃而談,既深感無力及挫敗,同時油然湧起寂寞的心情。導演巧妙地以宴會中所播放的影片為後景,提示著身在前景的主角的內在聲音,在我看來,這實在是個調皮的舉動卻也令人黯然神傷。
於是就崩壞了,無可避免地,容易失敗的初戀阿!因為從未有人會好好地教我們怎麼愛,也沒有假設感到孤獨時,如何處理的S.O.P,只能跌跌撞撞至遍體麟傷,卻還得在人前強顏歡笑,故作鎮定。
那些工作場域的場景雖平淡,卻因為其他場景的情緒,主角的演技,倒也渲染地很有甚麼的一觸即發。看來導演在場景順序的安排上,自有一套能夠呈現故事角色情感最大值的哲學,交織著頂點的激情,低盪的持平,義無反顧之後,隨繼而來的反倒為徹底的絕望。
異曲同工之妙的,從前半段被懷疑同性戀,在父母面前也小心翼翼地不敢造次那種壓抑之下蠢蠢欲動的慾望,到後半段成熟了,卻是壓抑著自己一旦說出來很有可能一切便灰飛煙滅的關係。其中差距便是愛情裡令人無所適從的殘缺。
最後的兩幕,便漸次將這樣的不堪升級。先是多年不見的再次相會,如今已是滄海桑田,兩人儼然處在不同調性,不過達到高峰的是最後的酒會,再次展現導演的調度,挖出了明顯已是局外人的困窘,即便自己也還是處在其中,卻是個再也回不去的過往,大家都往未來邁進著,獨獨自己仍活在以前......於是隻身離去的身影顯得特別慘淡及無助,即便有人試圖拉他一把也未能洞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