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1日 星期一

[觀影筆記08-28]流浪神狗人

我想說這是一部可以療傷的電影,當你現在正遇到許多不如意之事,很想逃逸現實,靈魂彷彿被禁錮住了,那你可以看看這部電影,當然前面屬於鋪陳各條線的悲慘狀況,所以可能你的心情容易投射其中,而不自覺從你腦袋瓜中不小心蹦出了那不如意之事,但一場車禍後所發生的一切,卻似乎又海闊天空起來,你的心也一樣,就如同DM上所說的:撫慰每一個受傷的靈魂,這是流浪神狗人



運用了現在最夯的多線敘事手法,鋪陳著電影中每個被現實生活弄得遍體鱗傷的靈魂,有時候,已經夠不幸了,卻還被落井下時,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是如此,如片中的某些角色,每當在有好轉跡象或以為就快要成功的時後,不幸卻接腫而來,如必勇和黃牛角還有青青和阿雄這對形同陌路的夫妻,本以為已經沒有希望了,卻還是讓他們找到了轉折的出口,整部電影便是瀰漫著這樣的氛圍:一個生命不會永遠低潮,時間到了,自會有一個轉捩點存在,所以心情不好歸心情不好,但不要太過絕望了,雖然感覺上很宿命論,卻是鼓勵著我們在生命的旅途上,繼續走下去的信念,這是關於宿命



但人總是不相信自己改變的力量,因而從古至今衍生出許許多多的宗教信仰,做為心靈上的寄託,或甚至希望能藉此獲得好運,編導便攙入宗教的部份,實為表現出眾生追尋心靈層面上的寄託,而使得整部電影,雖沒有使用特效,表現出魔幻的手法,但光是神像局部的特寫,以及似乎神明託夢給牛角般地讓他找到神像,就很有神幻的色彩存在,再搭配上音樂使用的巧妙,同時也表現出臺灣的多神信仰,以及其所表現出來的文化,一整個很本土味,當然這樣的宗教信仰,本身便傳達出"誠心"的概念,只要你誠心地希望做到某些事,自然而然意念就會驅使你去行動而成功,如同必勇為了莎薇戒酒,莎薇有自己做人的原則:絕不拿幫助他的人的錢......等等,但也有沒有馬上有所收穫的例子,但所謂的人在做,天在看,只要你執著善的信念,終究會開拓出一條通往成功的康莊大道,又何必急於否定自己所努力的一切呢?這是宗教信仰的觀點



而關於本部電影的命題:流浪神狗人,看完整部片之後,我以為本部片將之拆為流浪狗,流浪神,流浪人:流浪神,指的是那些被遺棄的神像,最後被黃牛角撿回修復供奉,或也可以說是被黃牛角載著到處廟會巡迴的神像們,或者是廟會本身,出巡本身就是一種流浪;流浪狗就很簡單明瞭地知道,在片中有許多流浪狗的鏡頭.而關鍵的車禍也因一隻流浪狗兒起;流浪人指的是劇中各個角色,都因為某種原因而必須不停地移動,不管是工作也好,旅行也好,無所事事也好,別以為只有無家可歸的阿仙是所謂的流浪人,其實劇中所有的角色都在不同定義的層面上流浪著



而這樣的流浪,我擅自將他連結到了,生而為人,在人生路上的瑀瑀獨行的想法,雖然每個生命的本質都是如此,但每個人的命運內容終究有所不同,就連神明與狗的命運也會大相逕庭,所以我們看到有的神像被拋棄,有的神像卻被好好供奉著;有的狗是流浪街頭沒人要的流浪狗,但卻有那種人爭相寵愛的無價名犬,但並非我們認為好的命運就會好到底,壞的命運就會壞到底,而是都會擁有自己的路往前下去,人生就是要繼續地走下去,就算遇到耽擱你前進的事情,甚至將你的靈魂禁錮了,但只要跨出去,一切就會繼續運轉,所以青青與阿雄決定去旅行,牛角在沒人的荒涼山路上求援,必勇要戒酒的話,就要跨出去決意這一步......到最後總會出現這條路的出口,所以命運這件事是怎麼也說不準的,我想這就是這部片,利用眾生圖像所傳達的概念吧!?



值得一提的是高捷扮俗演黃牛角,令我印象深刻,土味十足;'張洋洋繼"指間的重量"再度演起偷兒,無處可歸的人,演技之好讓我懷疑他是不是本來就是這樣的人;蘇慧倫與張翰將同床異夢的夫妻之間的壓力,神經質,以及那隨時到會爆炸的沉默,表現很好,有讓我心碎的感覺;原住民的部份,一開始讓我覺得很矯揉造作,但幸而最後漸入佳境



簡言之,是一部平淡敘事,但卻很雋永的一部電影,透過眾生群像,讓我真的相信冥冥之中,每個生命注定屬於一個適當的位置,然後歸位,下台一鞠躬!

2008年3月27日 星期四

[觀影筆記08-27]我的左派老師-Half Nelson

兩個與毒品有切身關係的人,一個和你所想像中的老師形象不太一樣的老師,一個難以想像那個年紀可以如此成熟的女學生,一個白人,一個黑人,一段跨種族的忘年之交,一則關於改變的故事,這是我的左派老師



本部電影是2006年的,至今才在台灣上院線,且僅在光點午夜場(是否會上院線可能得看片商),所以擁有許多中文譯名,我看過的就有,我的毒蟲老師,衝擊教室,及我的左派老師,我個人比較喜歡"我的毒蟲老師"這個片名,但英文片名卻有另一番更深刻的風景,片名Half Nelson是摔角的專業術語,是一種壓制對手的困鎖手法,幾乎可以讓對方無法脫逃。導演Fleck與製片Boden選用這個英文片名,意在隱喻影片主角Dan與Drey所處的困境(資料來源:開眼電影網)



Dan是個老師,但卻是個與你所以為的傳統老師形象不符合的老師,在課堂上,他教學活潑生動,喜歡讓學生討論,辨証,一點也不死板,但仍有他教室內的原則,如不允許作弊等不法情事發生,不過雖然他在歷史教學上,有一套自己別出心裁的教法,甚至影響了一個學生在大學裡選擇歷史當主修(雖然他本人怎麼也想不起那位學生的模樣),但這樣獨數一格的教學,卻不被學校所接受,學校只希望他能夠按照進度,照本宣科,但Dan所期待的課堂方式並非是這樣的;在私生活上,他被他自己的藥癮所折磨,我們無從得之什麼時後開始,什麼原因,Dan開始吸毒,但可以確定的是他逃避著無形的壓力,逃避著原有的理想和熱忱消失殆盡,不過我發覺到他還是有試圖振作的,因為他還是試著往自己的夢想前進,包括在教學上傳遞著熱忱,打算出書,試圖阻止Drey墮入毒品世界中,但卻屢屢欲振乏力,Dan實處在理想與現實拉扯的困境中



而Drey則處在父母離異,照顧他的母親又太忙,哥哥也因為幫Frank販毒而被送進監牢中的孤獨狀態中,他知道毒品的可怕,但卻逃離不了藥頭Frank的手掌心,原因只是幫Frank販毒的哥哥坐牢,但Frank卻安然無事,因此Frank覺得這是對他們家虧欠的補償,但我可以感覺到Drey並不想淌這灘渾水,但又不知要從何作起,直到發現他的老師Dan吸毒,我想Drey大概是感受到Dan覺得被發現吸毒很不好,但卻深陷其中,無法自拔,而感到抱歉吧!?剛好和Drey所處的進退維谷的狀態很像,想要改變,卻不知從何著手,而Dan後來也發現Drey的狀況,所以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兩人漸漸在某些程度上成為好朋友,而相互扶持,希望彼此雙方能夠改變,衝破現有的困境



改變是本部片的一個中心思想,巧妙地運用了Dan的職業及任教科目,陳述歷史上的改變,當然不只是政治上,歷史上的變動罷了,更是藉此(就如同前面所述)來帶出Dan與Drey內心層面的改變需求,而Dan上課的點點滴滴,雖說是為了陳述歷史上的改變的理論基礎,但我覺得其實這也是一個人改變的理論基礎,我們甚至可以說我們人體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我們內在許多想法,就代表著社會中各式各樣的想法,總在欲改變之時,會有許許多多的想法互相角力著,有些安於現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習慣,如入鮑魚之肆,久聞不如其臭的狀態,有些卻不是,所以才會有相反的力量出現,當相反的力量大過於原本的力量時,改變於焉產生,在社會上是如此,在個人內心思想中,又會多一個關鍵,即為自己願不願意去接受這樣的變化,還是習慣了原本的習慣,因而故步自封,在一場老師與學生:"機器剝奪自由,這裡的機器是什麼?"的問答討論中,直到最後,其實不也道出了,人類本身即為剝奪自己自由的機器嗎?我自以為這也是說著人類即為剝奪自己改變機會的體制!而Dan與Drey便是囚禁在自己的人體當中,被毒品這個東西所加以控制著,而猶疑地難以跨出改變的一步



另外有趣的是,在我尚未看到Half Nelson是摔角的專業術語,而導演與編劇將此拿來做隱喻時,我先Wiki一下Nelson,發現了南非首位黑人總統的名字為Nelson,他是南非的國父,片中的Dan不斷地傳達著民權運動與歷史的改變,讓我一度覺得Nelson是代表該位南非總統,(最近有一部電影"再見曼德拉"即為描述這位總統的故事);不過後來又Wiki到現任Golden State Warriors的教練的姓是Nelson,他發明了控球前峰概念,保持跑轟的攻擊式戰術風格,創造備受爭議的"砍鯊戰術",在比賽中總是使用出人意料的怪招來贏得勝利,咦!Dan不也是一個籃球教練嗎?那Nelson也可以說是籃球教練Nelson嚕?當然最後還是找到取名如此的真正用意,但是否編導或許也剛好運用這些歷史上著名的Nelson來潤飾這個故事呢?不管是有意或無心,至少這個劇本在意義傳遞的表現上是相當突出,具有深度的



另導演利用運用手持拍攝的手法,成功捕捉布魯克林區居民的荒蕪與無助,特別是那手持拍攝獨有的搖晃,將主要演員的心慌與恍惚,表現得相當傑出,以及Ryan Gosling的精彩演技,無怪乎獲得去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讓整部電影相當精彩,只是以多起事件平淡地堆砌出Dan和Drey的生活樣貌,可能容易讓人昏昏欲睡,當天觀影精神不佳的我,差點就蒙周公寵召,不過本部片確實把街頭生活,還有關於改變的民權運動及個人的掙扎,倒是深刻傳達,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觀影當天,我的穿著被同行觀影夥伴戲稱很像左派老師,一開始我笑說,有嗎?但看完這部片後,我卻不自覺地與片中的老師比較,先說在前頭的是不管是相貌或生活方式都差了十萬八千里,不過我在意的是他獨樹一幟的教學,雖然我自己的方式不算是鶴立雞群,但至少在有些事情與觀念上面,可能和大環境下的觀念有所出入,而我又是個容易隨波逐流的人而會對自己的想法有點動搖,但看到Dan在片中雖遇到類似的處境而擺蕩於現實理想之間,但仍鍥而不捨地以他自己的方式傳達他所想要傳達的,不禁深感佩服,只是仍有挫折,幸賴我在學校中,還有想法差不多的好同學們,而在某些地方仍可獲得一些支持,因此我應更要有勇氣在認為可行之時,依然把自己的信念堅持下去才是!也可能因為這樣,我深深著迷於他的生活方式:隨性輕鬆,當然是扣掉吸毒的部份,想著想著總覺得自己跟Dan還是有點相似之處,不過這一切都只是我的幻想罷了!

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觀影筆記08-26]靈異孤兒院-El Orfanato

為了孩子,盡心盡力,以為自己充滿著愛,但有時候卻因為一時克制不了,而讓孩子難過,這都還不打緊,重點是你是否能馬上就發現這是自己的問題,迅速處理,以免到最後成為一齣悲劇,那就後悔莫及了,這是靈異孤兒院



整體的感覺讓我不禁想到The Others(神鬼第六感,Nicole Kidman主演)這一部片,他們共同選用的事件都是能聽到奇怪的聲響,但卻不見人影,而且結局都收得合情合理,同時也極富創意,只是The Others不論在攝影手法,或劇情安排上,顯然比較驚悚,而本部片則在化粧上展現其恐怖的實力,當然過去駭人聽聞的事件,鬼影幢幢,的確讓我不得不屏氣凝神,尤其是孩子天真無邪的眼睛,看得到那些東西的題材,雖然蠻多驚悚電影都喜歡選用這樣的題材,而顯然有點老梗,但這樣的招式,不論怎麼表現,總還是讓觀影者可以深刻體會到劇中大人們心中毛骨悚然的感覺,但這一部電影的格局不僅是如中文片名所取的"靈異"而已



首先最顯而易見的便是Laura的母愛與大愛,Laura是自小被父母拋棄的孤兒,在一座海岸邊上的孤兒院度過童年時光,30年後回來,她希望能和老公在此收養失怙失恃或被遺棄的孩子,好好照顧他們,就像當年她被人所呵護一樣,而她在這時已經收養了一位愛滋陽性的孩子Simon,只是Simon似乎看得到大人們所看不見的東西,不過Laura和她老公Carlos還是很願意聆聽著Simon對他們講的點點滴滴,不過有時,人的耐性可能會因為長久的壓力累積或突然的外力影響而崩塌,Laura也是一樣,但Simon就這樣從此消失了,Laura很緊張,非常努力尋找Simon,卻怎麼也找不到他,看得出她心焦難耐,對她的一時失手,後悔莫及,甚至嘗試了各種可能的方法,甚至揭發了過去不為人知的事件,但Simon的音訊猶如石沉大海......



觀影到最後,我才發現Laura所可以使用的,嘗試的方法,都只在真相邊打轉,而且一直只設定自己是被害者,但事實真是如此嗎?這是我覺得本部電影當中第二個想要透露出來的訊息:我們往往被太多的雜訊所干擾,或已經預先設定好立場,而忽略了事情的最關鍵,結果始終無法直搗問題核心,Laura也是一樣,雖然她在幾乎毫無線索的情況下,緊抓著唯一可能的線索倒也無可厚非,但她盈滿的母愛使她擔心過度了,一心一意只在乎著自己為被害者,而忘記檢討自己是否可能是加害者,並忽略了最細微的線索,而錯過了問題解決的最恰當時機,幾經波折,最終還是回歸到傾聽孩子內心想要表達的聲音,最後的解決方式也是好好的聽聽那些待在那棟屋子裡,孩子們的聲音,這實為對做父母的,或做老師的一個警惕,特別是當父母,老師們對那些表達不清楚,或有怪怪思想,怪怪行為的特殊孩子們,我想這是第三個想要透露出來的訊息,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算是用心如Laura,但人終究還是人,有其極限,仍無法時刻做到,結果最後釀成悲劇,那真是後悔也莫及的阿!但若能回歸到我對這部片的第二個想法,可以馬上發現到自己的問題,勇於承認,問題應當會很快解決,而不會傷口結痂,或不會變得過於嚴重!



最後的結局雖然有點悲傷,但卻充滿著溫馨的感覺,當然Laura的母愛與大愛為其主要原因,不過當Laura兒時玩伴發現她回來時說著:是Laura耶!那種真誠的友情,也很令我動容,那是一種多年不見,但彼此仍很熟悉的感覺,當然一開始因為變得與過去不一樣了,所以他們才沒有認出來,不過認出來後,那種喜悅雖然不至雀躍不已,但都溢於言表的感覺的確讓我接受到了,反正最後交雜著友情與親情,一整個很感人,且借喻了小飛俠彼德潘的故事(不只這一幕,前面Simon讀故事那一幕也有提到)



親情為主,友情為輔,看Laura為孩子們付出的努力,以及為孩子擔心的心情,還蠻能引起同情,不過有時候我們只是需要再多點耐心傾聽,或我們只是需要再多點自省去釐清,事情事實上並非那麼複雜,只是人總是容易被矇蔽雙眼罷了!而驚悚則是讓這部電影更為精彩的調味料,跟著Laura一同解開這座孤兒院之謎以及Simon的失蹤之因.我個人覺得還蠻好看的!

2008年3月24日 星期一

Pratiquer le français(3)

Dans un restaurant

S(serveur):Bonjour,mosieur,Dame.Vous avez fait une réservation?

D(David):Oui, une table pour deux personnes à midi.

S:Au nom de......

D:Tai, T-A-I.

S:Oui, suivez-moi, s'il vous plaît.



S:Vous prenez une carte ou un menu?

E(Emilie):On prend deux menus.

S:Oui; madame voici notre menu.

D:Je voudrais un jambon de pays, et toi?

E:Je voudrais une salade verte. Et comme le plat principal, je voudrais une omelette aux champignons. Parce que récemment je fais un régime.

D:Moi, j'ai très faim. Je voudrais un biftek frites.

S:Comme l'entrée un jambon de pays et une salade verte, et comme le plat principal une omelette aux champignons et un biftek frites. Avec le plats, Qu'est-ce que vous buvez comme boisson.

E:Juste un carafe d'eau,s'il vous plaît.

S:Qu'est-ce que vous prenez comme dessert?

D:J'ai envie d'une tarte aux pommes.

E:Moi,pas de dessert.

S:C'est tout?

E:Oui!



D:Et l'addition, s'il vous plaît!

S:Comment vous voulez payer?

D:Par carte bancaire, c'est possible?

S:Oui



S:C'est le reçu et votre carte. Merci beaucoup.

--------------------------------------------------------------

Les Vacances D'été

Les vacances d'été de cette année, je suis allé au japon avec mes amis. Nous sommes arrivés à Kyoto le dix juillet. Nous sommes restés là du dix au quatorze juillet.

Pendant ces jours nous avons visité beaucoup de temples. Ils sons très beaux donc nous avons fait beaucoup de photos. Le quatorze juillet nous sommes partis pour Kobe en train. Quand nous sommes arrivés à Kobe, il a plu, mais nous ne sommes pas restés à l'hôtel.Nous sommes allés visiter le château Hijime.

Le deuxième jour nous nous sommes promenés au bord de la mer et aussi à la montagne. Le soir; nous sommes montés en haut de la tour et nous avons vu la luminosité de la ville dans la nuit. Le seize juillet nous avons quitté Kobe et nous sommes allés à Osaka,

Nous avons visité le château Osaka.et le musée des peintures japonaises. Nous avons aussi fait un tour au port Osaka en batêau. Avant le départ pour retourner à Taïwan, absolutement nous avons fait du shopping et avons acheté beaucoup de choses comme les souvenirs pour des amis, pour la famille, et pour nous-mêmes.

Nous sommes partis  pour Taïwan le 20 juillet.

--------------------------------------------------------------

Physique Et Psychologie

Je suis grand. Je mésure 1 mètre 76 et je pèse 68 kilogrammes. J'ai les cheveux noirs et bouclés. J'ai les yeux noirs. J'ai les visage ovale. J'ai le peit nez mais j'ai les grandes oreilles. Parce que je me rase chaque jour; je n'ai pas de moustache. 

Je suis Poissons. D'après l'horoscope, j'ai un caractère artiste. J'ai,e beaucoup les activités cultuelles. Je suis doux à tout le monde, mais je suis un peu mysterieux, et je cache mes sentiments souvent donc je suis isolé, indépendant, et  je n'ai pas beaucoup d'amis intimes. Certainement je suis insaisissable.

Je suis changeant. Je change mon avis rapidement. Je suis vulnérable aussi.J'ai peur des gens violetnts.Et puis, je suis paresseux, sourtout pour choses que je n'aime pas, mais si ça m'intéresse, je suis courageux et responsable.

Je pense que je n'ai pas de charmes, mais j'aime rêver que je me crois d'avoir. Oui, je suis rêveur, et je suis romantique.

Je suis aussi gourmand. J'aime bien manger!   


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

[觀影筆記08-25]命運決勝點-Cassandra's Dream

關於人性,想起中國古聖先賢的主張:有人主張著"人性本善",有人主張著"人性本惡",但看完這部片,你會懷疑著到底人性是本善還是本惡呢?主張歸主張,我們只能相信,人還是一個複雜的動物,絕大多數仍處於灰色地帶,每個人都有善惡兩面,只是不確定源頭到底是哪一個,端看你採取什麼角度去解讀罷了,這是命運決勝點



本部電影是Woody Allen的作品,承繼Woody Allen一貫的拍片風格,以及他本人的神經質個性,讓這部片的節奏相當迅速,且充滿大量的對話,或者該說是那說話速度之快,讓我感覺到步調很快吧!?不過不可諱言的是,這樣大量絮叨的對話,實在容易讓人蒙周公寵召!可是劇中兩要角Ewan Mcgregor與Colin Farell的表演相當出色,活靈活現地表現出劇中人物的個性,挽救了這部片給我的感覺,尤其是Colin Farell簡直是Woody Allen在前作"Scoop(遇上塔羅牌情人)"所扮演角色的翻版:神經質般地碎碎念,也由於他們兩人的出色表現,讓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突顯出Woody Allen所想要表達的東西



Ewan所飾演的Ian與Colin所飾演的Terry,這兩兄弟都是相當不切實際,愛做發大財夢的人,哥哥Ian喜歡裝闊少爺,常向弟弟借其所任職的修車廠中的高級車把妹,雖說他有遠大的飯店投資理想,但卻鄙視自己父親的餐廳工作,而在投資尚未成功前,便假裝自己已經是坐擁豪宅的有錢人,藉此攀龍附鳳,但在我眼裡,他不過是愛慕虛榮罷了,連投資的錢也都是向弟弟借的甚至偷他爸爸的老本;弟弟Terry雖然腳踏實地的在修車場工作,但他好賭成性,而且冥冥之中似乎有幸運之神眷顧他,每當他即將山窮水盡之時,總可以翻盤賺大錢,讓他總是抓著這樣一絲絲的好運在茍活著他的人生,直到命運之神不再眷顧他......



兄弟情深,弟弟出現危機,哥哥怎可坐視不管,或許該說他部份資金的來源斷了,所以他才挺身幫助弟弟,其實從這時開始便可以看到哥哥的不懷好意,雖然表面上他是挺弟弟的,但其實仔細一看,會發現雖然在謀財害命的執行過程中,他和弟弟總是一起行動,但真正執行的人卻是弟弟,而他只是個在旁邊出一張嘴巴的人,簡直是個膽小沒有執行力,且無法患難與共,但卻也想分一杯羹的男人,以致到後來,弟弟意料之外的在精神有些狀況時,哥哥才了解到事情嚴重性,而顯得那樣的不知所措,因為他不想東窗事發,以利保住資金,但弟弟卻想要去自首



除此之外,雖然說這整件殺人事件中,是他們兩兄弟為了錢而去執行的,但也得歸罪於他們的舅舅,沒有膽量去解決自己的問題,而趁機利用了兩兄弟一了百了,卻沒想到Terry後來發了失心瘋,對自己的罪行坐立難安,反而再利用Ian要去除掉Terry,如此我們看到了這個事件中,一層一層的階級關係,舅舅->哥哥->弟弟,完全是一部充滿互相利用劇碼的電影,雖然黑道世界裡,也常常有這樣的層級利用關係,不過不一樣的是影片中的三人是有家庭關係的,所以相形之下"Family is family"這句話顯得很諷刺,同時也正因為他們不是生而為黑道份子,只是輕浮,愛作發財夢或靠著運氣過活,簡言之就是比較喜歡一勞永逸的人類罷了,所以他們要徹底做壞也壞不起來,所以弟弟才後悔殺人,而哥哥也狠不下心除掉弟弟,就是如此,才有了出乎意料的結局,如此說來,人既不性善,也不性惡,而是會依據當下所處情境,一下子變臉的,世上實無全好全壞的人類阿!從操縱的觀點來看,不只在黑道世界,凡是人類總在某些程度上喜歡操縱別人,只要有機會,又何樂而不為呢?除了有駕馭別人的快感之外,更有要追究責任時,存在著可以不必直接被追究的期望,說來說去,還是人的劣根性作祟



另外有趣的一點兩兄弟的個性似乎是家族遺傳,應證了虎父無犬子這句俗諺,有這般的兒子,就可知道他們大概會有什麼樣的家長,顯然地Ian與Terry的媽媽是讓他們有這樣個性的罪魁禍首,在影片中可以看到他媽媽如何地推崇他哥哥的有錢,以及強調著今天會有這個家,有老公的餐廳,完全是哥哥的幫忙,也難怪會生出這樣愛慕虛榮,不切實際的兩個兒子



這一部電影是倫敦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前二部分別為Match Point(愛情決勝點),Scoop(遇上塔羅牌情人),這三部電影皆在倫敦拍攝,內容都在描寫人性的黑暗面,而且都是男性,不一樣的是所處情況,但相同的卻是男性的慾望,慾望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有所不同,但都大同小異,不過這三部電影,我還是比較喜歡愛情決勝點,可能是因為呈現的方式不是那麼絮叨,且劇情轉折最令人意外,其次為命運決勝點,這部片把人性的脆弱,以及無法踰越灰色地帶有最深刻的描繪,只是過於敘叨,最後為遇上塔羅牌情人,雖然選用偵探的題材,但過程不夠曲折離奇,人性的險惡也未能夠突顯出來



結論是扣掉絮絮叨叨的部份,兩位演員的演技讓我覺得這部電影仍有其可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