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2011讀書心得(4)

       

       







[摩鐵路之城]因為作者職業的關係,總不禁想像著應該看不慣同行的某些作為,才能將學校的狀況,寫得如此栩栩如生,相當出彩;或許也是位對於學生心理很了解的老師,才能將故事裡主人翁的心情,描寫得極為生動又深刻,且是從學生的角度而不是習慣性地以自身職業去看待學生這個角色。雖然看似是一篇似乎罹患不爽症的主人翁在逃學之後所經歷的種種,但其實蘊含了深深對父親的思念,並不斷尋求自我認同,慢慢成長;同時藉著如此的眼光,看待這整個處處反映著邏輯衝突的社會。經歷這麼多,最後好像抓到丁點什麼的,主人翁似乎慢慢地柳暗花明又一村:儘管世上那麼混亂,儘管自己也並非容易自我控制,但能將自己就出深淵泥沼的或許只有自己才可以阿!









[詐騙家族]既描寫著一次次詐騙的過程,同時也是對家庭,對愛渴望的書寫,在這個實際上就是一樁宇宙大騙局的世界裡。本身故事性夠強,讓人停不住地閱讀,同時也寫進許多意象,豐富了情感,而字裡行間的重複,看久了雖然會覺得有點厭煩,但繼續下去,卻也看出感情的執著,執念著自己渴望的生活,也因此才有後來的跨國企業,就好像一段咒語,若不持續念著,會心不安,法力也就會消失,一旦消失,就必須用更強大的咒語才能召回一般。















[倖存者]總是在Chuck大多數作品的一開始,有點無法進入故事當中,或許沒有前導的背景描述,直接從主述者侃侃而談開始的關係。但卻能慢慢地抓住讀者的眼光,就好像陸續拿到幾片關鍵性的拼圖般先穩住了繼續的耐性,之後周圍的拼圖也就自然而然,相當容易地找到了位置,然後拼湊出故事的全貌。以宗教狂熱派的題材為背景,實則描繪一個個沒有自我,失去存在意義及與世界抽離的人彼此互相取暖的故事。剖悉宗教不是重點,只是提及,反倒是心中慾望所導致的各種荒唐詭謬的偽裝才是重點,並和宗教的特性互通氣息。原來我們都把自己禁錮在這個世界當中,啃噬著孤獨,卻又希望不計一切地受人注目,自我喪失。











[黑笑小說]暨怪笑小說之後,東野圭吾另一本觀察社會現象或以周邊環境為題材的諷刺、黑色幽默短篇小說。前四篇關於文學、出版界現象的故事,或許是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之中,所以寫來游刃有餘地令人驚豔,相當有趣,並一窺這一領域的秘辛;後面幾篇承繼東野圭吾在寫這類作品時的筆觸及想像力,將一幅幅浮世繪,從另外不同的觀點切入,在一邊覺得荒唐又意外的時候,卻也表現出故事主角的悲情,並帶點同情的眼光,但整體來說仍是極盡嘲諷之能事,只是有些故事,成篇時所編撰的情節,顯得刻意,總覺得要來個前情提要,或再繼續讓故事發展,才能讓故事較為完整。













[廚房死了一個打雜工]和我預期的偵探犯罪辦案小說有點出入。打雜工的死亡不是重點,而是打雜工的身分及餐廳經理啟人疑竇的行為,讓故事主人翁回想起過去的成長,參雜著現在與未來的壓力,而陷入低潮的故事。故事中融入了英國的移民問題,及整個社會經濟與政治的變遷,自工業革命以降,以及對於家人所懷有的矛盾心情,可以看出作者對周遭環境的細膩觀察,不過對於生在異鄉的我而言,在某些段落上是略有疏離感的,可能不若在地讀者看這個故事那麼具有強烈的感受,但有些地方還是能讓異地讀者入戲地感同身受小說中所流洩的情緒。













[毒笑小說]O笑小說系列作品之一。看似稀鬆平常,令人熟悉的開場,卻是從截然不同的角度描述故事,並以作者對社會的敏銳觀察力,誇張化,讓每則故事成了嘲諷社會體制、價值觀念的爆笑喜劇,同時也讓人感受到強烈的社會關懷。



















[推理要在晚餐後]即將播送的2011秋季檔日劇之一,不過看完之後,不禁替日劇版擔心,不是故事太精采而擔心日劇改寫不出它的味道,而是推理情節部分顯得有點理所當然,儘管有注意到內容必須環環相扣,但總顯得天馬行空,這一部份也歸因於設定的關係,看來我不是如此喜歡這樣設定的推理小說。幽默風趣部分,不知是否因為翻譯的關係,想像不出來屆時電視劇會怎麼將他表現出來,其實原著有點乾,試圖以不食人間煙火的富家子弟的不明人間疾苦或不留心的細節來顯現出笨拙,不過總感不夠徹底。













[私家偵探]這應該是作者以自身的個性出發,以「如果我現在......」想像出來的作品,畢竟極具個人風格,且不只角色職業與作者本人重疊,角色個性也宛如作者給人印象的翻版,會讓人以為這是他曾經發生的故事。撇開這個不提,融合劇場界及宗教知識、犯罪心理學、媒體生態及在地地域特色所完成這部本格推理的小說,頗為生動精彩,部分橋段讀來讓人心有戚戚焉,和他國推理小說比起來,這部作品在地味濃厚,很高興有這樣一部具有本土色彩的本格推理小說出現。儘管犯人不難猜測,但背後原因一再翻轉,倒也對照了文中所提及犯罪統計的內容。













[記憶碎片]Sebastian Fitzek的作品對我來說,幾乎成為品質保證,繼『治療』、『遊戲』、『摧魂者』之後,又一力作被中譯。承襲之前作品所環繞的概念,關於大腦,關於記憶,關於心理等等,情節總是峰迴路轉,結局也一再翻轉,並以愛為名,構築出一篇篇讓人心碎的故事,這個故事也不例外。原以為弟弟那條支線和主軸事件沒甚麼關聯,且也未一直多放些陳述於上,總顯多餘,但最後還是展現了作者驚人的組織能力,讓一切合情合理,並娓娓道出了兄弟倆彼此之間的深厚感情,就算兩人已漸行漸遠。













[為了N]如同湊佳苗之前幾部作品的書寫形式,這個故事一樣地從每個人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情的真相,但卻又能在這樣既有的框架之下嘗試變化,如小說中的小說,同時也力求突破:利用證人總會因為部份原因而刻意隱瞞部分事實的特性,一開始先虛晃了讀者一道,直到每個人的內心獨白中才發現,不只是證詞的隱瞞,人與人之間,就算是朋友(在這個故事中,或許他們根本不太算是真正的朋友)在絕大部分時候也是不夠坦率的,而讓情節不斷地翻轉,並窺探出角色們過去的故事對他們如今的生活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在作者對於人名的巧手安排下,雖可歸結至書名的為了N,但其實更廣義地來說這一切都是為了愛,愛著別人,同時也因為愛著自己,為了保護自己不再收到傷害。故事情節環環相扣,互相呼應,在前頭覺得稀鬆平常的橋段,直到後來才會發現原來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