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台北電影節觀影紀錄(1)
看了影片介紹,原先以為會讓人笑開懷,處處充滿無厘頭笑點的電影,但其實是個終結想像,認清事實的殘酷故事。整體而言確實是有趣的,在隔代教養家庭之下,為了快點成為心目中理想的大人,有著畫虎不成反類犬的kuso,或是旁人看來自以為是的的超能力,卻天真無邪地深信不疑。只不過穿插著父親的態度,這些本該詼諧的內容,卻顯得諷刺、淒涼,讓人很難發笑。最後,孩子不得不被迫長大。這是Boy。
故事以一個作文巧妙地破題,既介紹了自己,也介紹了家人,尤其是對父親的崇敬和期待。作文轉換處理成影像,顯得逗趣橫生,也是因為主角這一家人,實在是夠特別。再加上影片介紹的影響,我以為這部電影會就這樣歡樂連續90分鐘,但卻未能如願以償,不過並非是種失望的情懷,只是和預期中,由kuso爆笑,如此以孩童的視角為出發點的角度而延伸出影片意涵的劇情走勢,有所出入罷了。
這部電影同時還加入第三者的視角,即旁觀者的凝視來構成。不留情地以鏡頭昭告著準備進入青春期,如此青黃不接的年代,慢慢地不再無憂無慮,開始有了心痛、煩惱感覺的愛情初體驗,以及父親對孩子們其實是不好的教養態度,父親長年不在家對於孩子的影響的描繪。電影巧妙地在儼然是個小大人的戀愛心情,有著想要men's talk、快快長大的渴望,以及小小孩子對父親的依附感,這兩者相互衝突的情況之間有條理地交融著,架構起整個故事。
特別是因為戀愛,想成為和父親一樣酷,可以吸引女生注意的模仿父親'、靠近父親中,又窺視出對於父親的依賴:絕對服從、信任的從屬感,也是主角對於父子天倫之樂的緊抓不放。我想劇中的Boy就和所有這年紀的孩子,尤其是男性一樣,開始對異性感到好奇;但對於自己的外貌感到自卑,而往往會開始以週邊的人,不論是真實,或是虛擬的人物,為角色楷模,改變自己。故事便是以父親做為學習的目標。
總算有機會有這麼長的時間貼近父親,當然要用盡自己的愛去愛著父親。更有甚者,儘管父親有一些自私自利的作為,啟人疑竇的行動,不過因為孩子的愛所產生的滿心相信,在孩子想像中也都成為另外一種對父親有利的解讀,甚至在孩子的幻想中,搖身一變,成為那時候大家的偶像:Michael Jackson,如此地帥氣十足。悲哀的是,即便是如此,卻還是和父親有種無法拉近的距離感。
這讓我想起日劇mother的一句台詞:『小さいな子供が親に向ける愛が無償愛と思います。』真正會付出愛,然後不求回報的一方,是小孩子呀!因而有趣的地方反而總是幾乎在想像中產生,對比孩子再怎麼努力討好父親,父親之於孩子若即若離的態度,總有種苦中作樂的感覺,有時也有種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悽涼,反而更讓人鼻酸。
但是總有那麼一天,孩子也會變成大人,開始對這樣的付出感到無力、厭倦,開始對這樣的愛感到質疑,開始認清事實。到了這一天,孩子不幸地得從純真無邪中畢業,不得不長大,不得不脫離那依附於強褓中的氣息。只是總有點荒涼的感覺:這樣的年紀,雖開始慢慢離開父母,但卻仍還是可以撒嬌,不過劇中的Boy卻得肩負起整家子的照顧之責,該正經就得正經了,好不辛苦呀!
唯可惜明顯看得出這是部改編自短片的這部作品,少了短片的緊湊,多擴張的枝節讓步調也變得有點緩慢,呈現點懶洋洋、鬆散的氣息。但還是漂亮地呈現出,孩子處於青黃不接的時代裡,所必經成長的歷程、內心的拉扯,透過愛父親這個命題,最後不得不被迫長大地正視自己的處境。
不過,那不成材的老爸,終究還是自己最親愛的老爸,還是愛著媽媽的老爸。透過在墓園團圓的那一幕,呈現出了血緣關係的深厚羈絆,進而產生了原諒與關懷:爸爸永遠是自己心目中的Michael Jackson,只是他也是一介最平凡的普通人呀!心態成熟,心領神會後,所有事情也就來得容易跨越。最後用毛利舞發噱改編的『戰慄』MV中的舞蹈,為這部電影重新拾起歡笑,畫下了句點。當然故事中的父子關係,仍舊剪不斷,理還亂地持續進行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