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倒敘及穿插法,試圖解構德高望重小村醫生的失蹤原因。最後卻發現殘酷的事實,對比著好山好水,不受污染的美景,似乎也是種無言的諷刺;另外鏡頭拉的較長,步調比較緩慢的拍攝手法,也呼應著這個故事發生背景的農村步調。不管一開始的動機為何,為了別人,還是為了自己,人都是為了討好,進而成為某人地活著,盲目地形成一種假象式的存在,卻讓自己,或被拆穿後的別人苦痛著。這是親愛的醫生。
片頭蠻有意思的,以長鏡頭拍攝農村夜景,一輛腳踏車的微弱燈光,劃開序幕,也帶領觀影者進入事件當中。接著再把失蹤者和大家的合照拿出確認長相,既昭告會出場的這些相關人物,同時鏡頭慢慢聚焦於主角身上,之後雖然溫柔地打出字幕,dear doctor,卻慢慢地暗化,有種蒙上陰霾的感覺,感覺將會是個悲傷難以言喻,有著秘密難以脫口的故事。看到後來也證明著這樣的技法,與故事本身的內容相呼應著。
電影是採用穿插時間帶的手法,拍攝而成。從時間點為現在的偵查,盤問,到過去發生什麼事情的回顧,慢慢抽絲剝繭出親愛的醫生,為什麼要消失。乍看之下,有點偵探推理的電影,再加上步調是較為緩慢的,所以總覺得破梗破太快,且許多線索也未透過摸索的歷程就出現,過於跳躍。但其實重點不在於偵查過程,反而是被訪問人對這件事的想法,緊接著再來個對過去事件的回憶也好,或僅僅單純呈現之前的點滴也罷,反倒交織出人性的私慾及渴望。
打從一出生開始,人就有成為或可說是被灌輸為某個被希望成為的人的能力,以討好著誰。如要安靜乖乖地,把拔就會喜歡你之類。隨著年紀的增長,這樣的行為更是在不自覺當中,進入我們的生活;其實說穿了,也是人始終都有種向上的本能,或更擺明著說,是為了自己,或為了別人,而督促自己務必成為某人,即便那是個被賦予偉大崇高意義的自我抱負,當然亦有的是貪求的念頭。只不過很奇妙的是,往往成為某人的概念不變,但卻時不時受到外界的影響,即其他人渴望的影響,精神慢慢變了質。
這個故事雖是因一起醫生失蹤事件,而說起一個平凡人在小村裡當醫生的種種事蹟。但其實在事件與事件之間,醫生的幽微情緒,在在都反應出上述致力於想要成為某人的心情,但卻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的狀況:一幕醫生在幫病人做了緊急氣胸手術急救後,回診療所,在外面被村民簇擁,但卻快樂不起來的景象,竟差點讓我落淚。在那當下,突然心領神會些什麼,直到劇情一層一層解構,才確實印證內心的想法無誤,並終將發現醫生為何成為醫生的理由。
既有利益掛鉤,不過最高明的還是內容雖講述不夠完整,但卻透過一通對爸爸的電話,暗渡陳倉地指陳,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期望,卻帶給兒子無比的壓力,而讓兒子不惜鋌而走險。但即便連響叮噹半瓶水的能力都構不著的醫生,卻在鄉民盛情的回饋之下,一天一天地產生了更要繼續往上自我提升的動力。爸爸的角色,轉移到村民身上,即便本質是不太一樣的。因而到了這般田地,醫生的失蹤,誰是誰非,已經難以界定了!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思考:是因為需要人的需要帶給被需要人壓力或成就感,讓被需要人繼續努力呢?還是被需要人自身的醒覺,而推著自己向前呢?瑛太所扮演的實習醫生,成為揭開這樣想法的始作俑者,即使他的動機是純粹的,單純只是欣賞著醫生本就該為病人多著想這一點上而已。只是瑛太和村民的行為殊途同歸。其實本來是想以盲從來形容他們這些人,但換個角度想,有時候也是因為先入為主,以及他們本身太過於需要,而忽略了本該注意到的微妙之處,而造成今天這樣的結果。
不只有他們,護士,藥商,也都為了沒有言明,但卻可以心領神會的目的,保護著醫生,即使多年以後,他們仍試圖包庇醫生。不管是為了自己,亦或是為了別人,答案自在人心,無論如何,也是他們有所渴望才能讓自己具有存在感吧?!而除了醫生這邊的敘事線之外,故事中主要病人的敘事線既是影響主軸的關鍵,但也半獨立地有點巧妙:描述裡,為了女兒而對女兒說謊的病人,恰巧和主軸角色們為了某人而說謊一樣相互呼應。
但影片當中所有掩蓋真相的人是絕對不應該的嗎?基於此,人無絕對永遠的善意,也無絕對永遠的惡意。每個人都抱持著各自的心思,不管知不知道真相,都將違和視而不見,維持著某些假象式的存在;假象被拆穿,卻直呼心痛,卻忘了自己好像也是唯持假面具的其中一員。把話說開來後,所有的一切都一定就是說謊者的錯嗎?到底這村子,不,應說整個世界,誰才是罪魁禍首呢?或許我們都曾經在不自覺中,成為把別人推入火坑的兇手也說不定。
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觀影筆記10046]親愛的醫生-ディア.ドクター:為了討好而成為某人地活著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