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2012讀書心得(3)
[疑心]這是一部既神奇又奇妙的作品,由一個女人遙想過去豐富情史的主軸故事與不知名神秘人物所撰寫下一篇篇饒富哲理的短篇故事或隨想交織而成。在某些程度上,順著女主角的心思,有時的確會覺得那些故事確實恰好和她的往昔相呼應,有時卻感受不到太多關聯性;有些短篇故事則稍長,往往不經意地陷入這才是核心的錯覺......在尚未閱讀至最後結尾之前,總感結構的鬆散,豈焉知第二部的內容將所有的一切系統化起來,然後便不禁再回頭去翻翻前頭的那些故事,在之前自以為意有所指於與當時情節較有關聯之處(這的確也是作者的目的,去勾起女主角對於過往的回憶),卻其實還有其他的暗示,同時也會發現這些故事的安排也頗具巧思地按照所指涉的程度多寡幾乎做了規則排列,而情不自禁地讚嘆這部作品,並也驚異於一個人的愛可以如此地深切到全面掌握著另一個人的行動而策劃了其人生。
[關於少女的殺人告白]可以從兩個層次來觀看這部作品。其一從訪談紀錄所形成的報告來看,以單一案件為主,幾個其他案件為輔,對於被害人與加害人及介入輔導機構等等這幾方的訪談紀錄,見微知著地審視日本對於保護兒童遠離家庭暴力的不足及深入剖析家庭暴力形成的歷程;除此之外,若從事件本身來看,訪談者便宛如偵探般,在和當年所有相關人員聊過之後,建構出該事件的全貌,挖掘出真相,而令人不寒而慄的是,暴力因子似乎仍持續透過心理障礙,無形地流竄傳承下去。或許有些訪談間的插科打諢似乎顯得不夠乾淨俐落,不過結構的嚴謹,讓這本小說既是個故事,也是個對現況抨擊的客觀報告。
[C]說實話,這部作品不好入口,充斥著專業知識以及歷史解釋,還有為了迎合原著的文字遊戲,在翻譯上不得不多加註解,不得不說,能將這本書翻譯出來,真是值得掌聲鼓勵,不過也因此有時候,看一看就難以融入故事的情境當中,是抽離的;但又無法不承認故事的力道往往突然反饋在讀者身上,然後仔細思索,原來他就和整個故事一直用文字來做暗示般,很多情感的表達絕非直接,而是透過具象化感官的描述,間接傳達出其中之感情,才得以在每次感覺突然出現的當兒,同時蘊含深度又具有豐富層次,全然不膚淺,當然也因而不隨流俗。儘管是發生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期的故事,不過很多概念,諸多情感,即便是至今,仍不斷地被討論,始終存在著。它一點也不會因為時代背景而顯舊,反倒新潮的很,關於人類處理、對待或說逃避無以名狀悲傷的狀態。
[真夏方程式]布局精彩,重重疑雲不到最後一刻難以煙消雲散,並略帶嘲諷地書寫警察圈某些人的辦案態度,順理成章地讓草薙、內海和湯川鐵三角再度出擊,這部分算是處理得不錯,除此之外,跨越時空的事件對照,試圖想要烘托出核心情感,不過花較多篇幅於湯川和小孩的互動上,雖想要給予(或說開創)讀者對湯川有新的感受,但主軸便被犧牲,好像對於過去事件(跟主要事件有所關連)都只是猜測而已,情感不夠強烈,真是有點可惜。
[只來了一半的末日]這是一個尷尬的狀態,末日所遺留的反倒像是上天對人類所開的玩笑,滿身傷痕累累,不一定絕望透頂卻也不抱任何希望,一切就回歸到最蠻荒的時期,就和書中角色緬懷著末日前的便利一樣,腦海總不禁浮現要是沒有了一些東西,自己是否還能繼續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倒過來想,某些事物失去了,或許比之前好也說不定!?重要的是活著,失去才懂得更加珍惜,也唯有失去才能重新開始。故事裡的闖入者在最後安排了個隱晦的魔幻退場,總有呼應著過往每個悲慘年代轉折的況味,並放諸各人人生起伏皆準,這個世界沒有永久的低潮,就像故事的最後一句話,『我們遇到許多麻煩,但也受到很多眷顧』,然後『能在我們胼手胝足建立的世界裡生活下去』。
[聚會]作者相當深入主人翁內心的作品,不過由於盡是些由自我嫌棄轉嫁至對家人情感關係上的厭惡,因此說不定,看著看著自己也會自我厭惡起來;另後設的去看待童年印象的感情軌跡,因而盈滿了抽離,冷調的書寫,且穿插著上上一代的故事,在與主軸內容似乎不太相關之下,其實不是那麼容易閱讀。但這不過是『看似』,禁得起如此方式的鋪陳之後,迎面而來的結局終究會讓讀者豁然開朗如此敘事結構的主因,並無形中隱藏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徵象,或許記憶從未百分之百的牢靠,記憶的選擇性這樣最寫實的描述,顯然是較為普遍的說法。而在如此薄霧當中,能坦然無懼地撥雲見日,面對最難以接受而藏匿起來的深處,在盤旋逡巡周而復始之後,最後又能正視自己的人生,重回生活的軌道,我想是整本書大半所成功創造出渾渾噩噩,自我責備如此晦澀氛圍之後,最正向陽光的救贖。
[十六歲]就像在導演是同一人的前提之下,續集電影很少超越前作一樣,小說的續集似乎經常不如前作,特別是前作還是文學獎的受賞作品,況且本書作者尚有池袋西口公園系列這樣形式一樣,角色年紀差不多,聚焦核心也極為類似的成名代表作在,除了題材已幾乎耗損殆盡之外,看了將近十本以上類似東西的讀者如我,應該也可說是彈性疲乏了吧!?若今天仍舊篇篇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也就算了,就像這一系列中的前幾本,但在偶爾如同中頭彩般難得的驚艷之外,其他只有普通或甚至中下程度,且那普通度及中下等級的篇幅逐本遞增並應該在這本集大成的狀態之下,是否還要繼續這些已變不出戲法的東西,便是作者該去思考的問題吧!?就看系列還會不會持續下去,一旦新作問世再來欣賞一下,只是屆時會不會有勇氣掏出錢包,這或許是個比較大的問題。
[失蹤HOLIDAY]收錄了兩篇中篇。書名取其後篇。後篇是關於一樁可說是賭氣的綁架事件,儘管一介國中女生無所謂地策劃了一場失蹤及綁架的行動,很多地方想法不夠縝密地而讓人有點絕望,不過不斷後設提醒著自己他的年紀,這些相當隨便、恣意妄為的任性,不過就是中二病為了放大自己之於家的歸屬感與存在感罷了,換個角度想也間接凸顯了主角的慌亂不知所措,充分表現出對家庭的渴望,只是主要角色背景的設定稍微薄弱些,有點可惜了最後算是頗為精彩的反轉;首篇創造了一個人鬼共存的和諧世界,原本以為是個默默陪伴進而改變主人翁的溫馨故事,卻急轉直下地變成了偵探類型的小說,而其實線索已以一種順其自然的沉靜姿態置入故事脈絡裡,只是讀者都被主角的個性改變所吸引走了,手法頗為高明!
[時間裡的癡人]今年和看似不相關的多線敘事,其實卻互相串聯在一起的西方小說特別有緣,本書也是其中之一,這樣的結構,同時納入豐富文體的形式似乎是近年來西方文學界相當看重的類型小說。不確定賦予類型小說這樣的名詞是否恰當,畢竟其所涵蓋的內容相當廣泛,卻又能在龐雜的情節裡,梳理出共同的核心,是這類型小說中,應可稱為最高境界。這讓我想到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也熱衷於這樣的形式,來對待人生如此看似漫長,其實意外的不過是滄海一粟的課題。而就如同本書書名,時間貫串全文,無論是有形地破題探討,或者隱含於無形之中,有別於一般小說(除了史詩鉅作,歷史小說)橫跨的年代沒有很長,在多個故事融合下,時間軸一下增長許多,看透歲月之於人所留下的痕跡,所強行塑造出的改變,更有甚者,直接跳躍式地談起了多年後故事內角色的改變,有種當頭棒喝感地驚呼年華的無情,頓時覺得將時間比喻成洪流堪稱一絕,在底下的我們,就像河川下或旁邊的河床河岸,能忠於自我,保持本色,始終如一,似乎不太可能,畢竟在所難免地受到侵蝕啃噬,然後變形,而在數年後,不勝唏噓。然而作者仍正面看待人生,低谷、絕望不等於結束,或許是另一個開始,形式上的蓄勢待發,如同一首有很棒停頓的搖滾曲,卡帶A面與B面之間的轉換,跌宕有致,豐富多姿,在坦然面對命運之際,世事難料,把握每個轉折的選擇機會,fight for it,或許另一條康莊大道在眼前展開也未可知。
[雲圖]有些部分不是那麼容易入口,比如說地名、種族名,還包括了一些象徵著故事年代背景及狀況的用詞,顯示作者在文字上的用心,或許那種無法適應感正是因為自己並非是那個時代的人所致。本書由多段故事組合而成,以應用文的各種類型書寫,一個故事一種風格,橫跨數個時代,從過去、現在乃至未來,甚至是世界末日來臨之後的地球;每段故事又拆成兩塊,除了身為中流砥柱的故事之外,因而可任由讀者選擇閱讀模式,是要逐頁照順序讀,或者是各個故事完整看完,其中樂趣互異,而這樣子的編排予我總有種風水輪流轉的感覺,世界的樣貌不過就是曾經所熟悉的不斷循環,或許只是其中的細節些微不同罷了,這樣的特色也符合了每個故事背後所想要共同訴說的核心。可能會覺得每一篇的內容之豐富,包羅萬象卻又大相逕庭,獨立成書都不是問題,且所謂故事與故事的連結,不像之前所閱讀過類似類型的書那樣緊密,不過就是前個時代成為後個時代的一個故事,一份紀錄或一篇報導等等,真的非得將所有故事皆閱讀完畢後,才會感受到作者意圖用這些不同時代的故事構築出一座較大的鷹架,帶出人類社會的本質,自古以來並無太大的不同,駕馭著世界轉變的便是人性,甚至轉瞬間的決定,世界就會變得不一樣,儘管附帶價值不一,最後卻殊途同歸,因此讀著讀著,內心總不禁浮現『真是一部氣勢磅礡,格局恢弘的作品阿!』的想法。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