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第九屆台北電影節觀影記錄(五)
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到一個高中同學
他跟André有一些類似的部份,就是為了虛榮而說謊,一開始我們與他是相處得很愉快的,但到最後,被拆穿了,幾乎全班所有的同學都不再跟他交談,在這個事件中,我一直扮演著旁觀者的角色,什麼他欺騙的話,以及後來實際的狀況,我都是聽別人說我才知道的,我連怎麼會被拆穿我都不太清楚,但我也自然而然地疏遠他,因為沒有人再相信他說的話,而巧合的是他的英文名字與André很類似是Andrea
雖然André與Andrea在虛偽的本質上還是不太相同的,但我還是自然而然地想到這個同學
不知道大家是否身邊曾經有過像André這樣的人,而因為這部片而再度想起他呢?
片中對話妙語如珠,引用了許多文學經典名言,畢竟是一個發生在文學院的故事
這樣絕妙,影射色彩濃厚的對白,架構出的劇本,當然不俗,而劇情的鋪陳,更讓觀影者有被André玩弄於股掌之間的感覺
他將André恃才傲物,同時為了虛榮,恬不知恥,表裡不一,甚至到最後被拆穿了,仍一副要大家感激他的刺激,才會有今天的不知悔改的獐頭鼠目樣,寫得太生動了,演員也演得很好,而更讓大家融入劇情中
是的,André很有才華,讓每個人包括教授都深深受他吸引,朋友們甚至把他的話奉為圭臬,只是這樣,就能夠萬夫莫敵嗎?
對照於Elloi和Alexandre(名字可能有拼錯,請見諒),他們既然沒有André的天賦,就只好靠99分的努力與虛心向學,終於在自己想要成功的領域開拓一片天,
如此到底是天資聰穎,卻恃才傲物勝,還是努力虛心向學勝呢?答案不顯自明
這樣的求學過程也讓André身旁的朋友,提早體會到社會爾虞我詐的陰險,也透露出André自己害怕別人超越他,而失去這個可以大肆秀出自己的舞台,
他大肆批評著才能比自己低下的朋友的作品,說著這是一篇一篇爛故事,其實他大概是想掩蓋內心無法書寫出任何東西,只會在哪邊耍嘴皮的徬徨吧!?也同時是他看到的其實是一篇很好的作品,卻不願別人專美於前,而將他批評得體無完膚,甚至在電腦上做出刪除這樣的動作
André大概天生需要活在掌聲底下,而且是最熱烈的掌聲,但當他發現自己落後時,卻可以如此地不擇手段地去欺騙,去奉承,去乞求,懇求不成還惱羞成怒
既然說了一個謊了, 就需要更多的謊去圓他,到最後,謊話連篇,沒有人會再相信他,自己的舞台不見了,別人卻擁有比他更他的舞台,如此的際遇著實給André活生生地上了一課,只是他還是回馬槍地不甘示弱地宣示自己的重要性,死要面子的結果是沒人願意聽了,落得他倉皇離去,影片也就此結束到頭來,一開始的光鮮亮麗又有何用,結果一步棋走錯了,後面就全盤皆錯,不僅過去的光容不再,連朋友也失去了
而朋友們也因為André,不僅僅提早面對到真實社會可能遇到的事情,同時也學到寶貴的一課:人總是要相信自己,若只奉別人的話為圭臬,而不有點自己的想法的話,很容易地就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而甚至成為別人的懸絲傀儡
就像當Elloi的書被瞞著要出版時,他是多麼地驚慌失措,有種他的作品怎可登上大雅之堂的感覺,同時也害怕André的嘲諷不認同,之前的某個朋友,就是因為這樣,而被André踢出他們圈子裡的,他可不想步上他的後塵
同時也是這個點,讓我思考到"朋友"是建立在這樣的關係上嗎?還是這只是個"偶像崇拜"的迷思之下所諦結的脆弱關係?
什麼都是最好最棒的人應得的,自己根本不配,連幸福也差點與自己擦肩而過
這真的是可以讓人看到很多人性本質的劇本
只是拍攝手法,仍有些不純熟的地方,比如說畫面晃動的部份
而有些場景若能夠延續畫面的時間,我想更能讓前面所欲鋪陳的情感,繼續下去,而不是突然嘎然而止
再來不知是不是膠卷的問題,還是放映的問題,有些片段應該是後幾秒才出現,但前幾秒突然以馬賽克的方式出現,若不是導演的手法問題,那可能我看的那一場的放映是有點問題的!!
結論是劇情很棒的一部電影,值得推薦
2007年7月5日 星期四
[非專業影評人60]解構新鮮人-Les Amitiés Maléfiques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